CN107130736A -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0736A
CN107130736A CN201710475433.6A CN201710475433A CN107130736A CN 107130736 A CN107130736 A CN 107130736A CN 201710475433 A CN201710475433 A CN 201710475433A CN 107130736 A CN107130736 A CN 107130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right prism
sides
corner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54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仁怀
林松山
仲少军
丁周庆
王恒磊
魏庆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Living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Living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Living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Living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54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0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0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07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2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4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for metallic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e.g. for connecting metallic elements to non-metallic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2017/008Pin and hole connection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转角立柱包括上、下底面均为多边形的中空直棱柱,直棱柱的一个侧面留空,留空处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上设销孔,铝模板构件包括布置在墙角处的内、外模板组件,内模板组件拐角处布置中空直棱柱且与该直棱柱通过卡销固定连接,内、外模板组件之间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先搭建外模板组件,然后设置中空直棱柱,并在直棱柱两侧连接内模板组件,接着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即可打开卡销拆除铝模板构件。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转角立柱及其制作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利用该立柱的、支撑稳定性高的铝模板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Description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铝模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模板系统是新一代的绿色模板技术,具有重量轻、拆装方便、刚度高、板面大、拼缝少及稳定性高等优点,利用铝模板浇筑的混凝土平整光洁、使用寿命长,因而,铝模板可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铝模板大多是规整的矩形壳体结构,施工时,内、外侧模板以开口相背的方式布置,内侧或外侧的各模板的侧面通过销子连接固定,内、外侧模板搭建完毕后中间浇筑混凝土。这样,在墙体转角处,两块矩形壳体式铝模板无法直接对接,给施工造成了较大困扰。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在墙体内侧,将两块内侧模板垂直间隔布置,间隔处设置钢筋笼,然后建筑混凝土。但是,这种做法费工费时,而且浇筑后混凝土面不平整,同时钢筋笼与铝模板之间没有连接,墙体转角处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支撑稳定性高的转角立柱。
本发明转角立柱,包括中空直棱柱,所述中空直棱柱的上底面、下底面均为多边形,所述中空直棱柱的若干个侧面中有一个留空,留空处两侧的侧面围成“八”字形,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位置对称的若干个销孔,若干个销孔分布在中空直棱柱的高度方向上。
本发明的转角立柱,其中所述中空直棱柱内部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块与上底面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各边固定在侧面上。
本发明的转角立柱,若干块所述连接板在所述中空直棱柱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
本发明的转角立柱,其中所述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形成若干隔层,所述隔层内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连接板垂直且两端固定在隔层的顶面和底面上。
本发明的转角立柱,其中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均为五边形且包含两条围成直角θ的直角边、两条围成“八”字形的斜边及连接两条斜边的横边,两条直角边及两条斜边均与侧面相接,所述横边处留空,所述中空直棱柱上留空的侧面正对所述直角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转角立柱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形成多边形上底面、下底面;
B、根据上底面、下底面的边数形成若干个侧面,并在其中两个侧面上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形成若干个销孔,同时使两个侧面上的销孔位置一一对应;
C、将带有销孔的两个侧面围成“八”字形后与上底面、下底面固连,并将其余侧面分别与上底面、下底面的对应边连接。
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①根据上底面、下底面的形状形成若干块连接板,将若干块连接板以平行于上底面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中空直棱柱的高度方向上,且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
②在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及连接板之间形成的各个隔层内加设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连接板垂直且两端固定在隔层的顶面和底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转角立柱的铝模板构件,包括内模板组件、外模板组件,所述内模板组件包括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及中空直棱柱,所述外模板组件包括外侧模板A、外侧模板B,所述外侧模板A与外侧模板B成角度布置后内表面边缘处对接,所述内侧模板A与内侧模板B以“八”字形间隔布置,所述中空直棱柱位于“八”字形间隔处且其与所述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贴合的侧面上设置有与销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中空直棱柱通过卡销与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组件、外模板组件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中空直棱柱上靠近混凝土的侧面与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上靠近混凝土的底板共面。
本发明的铝模板构件,其中所述卡销包括销体、头部及限位片,所述销体为锥形,所述限位片为直角梯形,所述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片形状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片能够从所述限位孔的一端进入并退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那个上述铝模板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按照墙角形状搭建外模板组件,使外侧模板A与外侧模板B的内表面边缘处对接;
⑵在外侧模板A与外侧模板B拐角处的内侧放置中空直棱柱,并使中空直棱柱上靠近外模板组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外侧模板A、外侧模板B平行;
⑶将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平行于外侧模板A、外侧模板B布置,并通过卡销将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与中空直棱柱固连;
⑷在内模板组件、外模板组件之间浇筑混凝土;
⑸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卡销,并依次拆除内侧模板A、内侧模板B、中空直棱柱、外侧模板A及外侧模板B。
本发明的转角立柱结构简单,通过卡销即可与铝模板构件连接实现墙角支撑,解决了在墙体转角处,两块矩形壳体式铝模板无法直接对接的问题,消除了施工困扰,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在墙角处设置该立柱后,大大提升了墙体转角处铝模板构件整体的稳定性,并保证了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墙面平整,有利于延长铝模板自身及浇筑而成的墙体的使用寿命,符合建筑业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转角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铝模板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铝模板构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铝模板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卡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中卡销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转角立柱包括中空直棱柱1,中空直棱柱1的上底面11、下底面12均为多边形。本实施例中,上底面11、下底面12均为五边形,该五边形包含两条围成直角θ的直角边111、两条围成“八”字形的斜边112及连接两条斜边112的横边113。优选的,该五边形可以为正方形一角切去一个等腰三角形后呈现的形状。两条直角边111及两条斜边112均与侧面13相接。两条直角边111与墙体转角处形状吻合,满足转角处浇筑要求,有助于提升墙角施工质量。中空直棱柱1的横边113处留空,不设置侧面。即,该五面中空直棱柱1中有一个侧面留空缺失,且该侧面正对直角θ,其余4个侧面13中,留空处左右两侧的侧面13围成“八”字形,方便与和其临近的铝模板连接。进一步地,为便于和铝模板连接,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13上设置有位置对称的若干个销孔131,若干个销孔131分布在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上。优选的,为增强自身强度,改善支撑稳定性,中空直棱柱1内部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块与上底面11平行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各边固定在侧面13上。为进一步保证中空直棱柱1的支撑性能,若干块连接板14在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这样,中空直棱柱1下部坚固性大大增强,施工时不会晃动,与铝模板连接后整体稳定性更高。另外,上底面11与下底面1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4形成若干隔层15,为进一步增加中空直棱柱1的支撑性能,还可以在隔层15内设置加强板16,加强板16与连接板14垂直且两端固定在隔层15的顶面和底面上。
上述立柱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形成形状相同的多边形上底面11、下底面12;
B、根据上底面11、下底面12的边数形成若干个侧面13,侧面13的个数为该边数的数量减1,然后在其中两个需“八”字形布置的侧面13上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形成若干个销孔131,同时使两个侧面13上的销孔131位置一一对应;
C、将带有销孔131的两个侧面13间隔布置围成“八”字形,然后将该两个侧面13的上端与上底面11固定连接,下端与下底面12固定连接,并以同样的方式将其余侧面13分别与上底面11、下底面12的对应边连接。优选的,上底面11、下底面12为上述提到的五边形时,带有销孔131的两个侧面13需相互垂直,且与该两个侧面13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13也相互垂直。
上述立柱的制作方法为分体加工后拼装成形,上底面11、下底面12与侧面13之间可采用常见的焊接等固定方式,此处不一一列举。实际上,为更大程度保证立柱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
优选的,为改善立柱横向抗拉性能,还可以增加连接板14,具体地,加工若干块形状与上底面11、下底面12相同的连接板14,将这些连接板14以平行于上底面11的方式间隔布置在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上,且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连接板14边缘也可焊接在侧面13上。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上底面11、下底面12及连接板14之间形成的各个隔层15内加设加强板16,加强板16与连接板14垂直且两端焊接固定在隔层15的顶面和底面上,这样,立柱的纵向承重能力大大提高,受压不易变形,立柱承重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的铝模板构件,包括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内模板组件2包括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及中空直棱柱1,外模板组件3包括外侧模板A31、外侧模板B32。当墙角为直角时,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相互垂直布置后内表面边缘处对接,内侧模板A21与内侧模板B22相互垂直布置后内表面边缘处形成“八”字形间隔。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边缘处均设置有与销孔131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23。结合图5、图6所示,中空直棱柱1位于“八”字形间隔处且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13通过卡销4与各自相邻的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固定连接。其中,卡销4包括销体41、头部42及限位片44,销体41为锥形,限位片44为直角梯形,销体41上开设有与限位片44形状相适配的限位孔411,限位片44能够部分插入限位孔411内且限位片44的最大宽度大于限位孔411的最大孔径,限位片44能够从限位孔411的一端进入并退回,以方便拆卸。具体地,限位片44为上端宽下端窄的弧形弯板,限位孔411也为与其匹配的弧形。弧形弯板窄端向下插入限位孔411内,限位片44上插入限位孔411内的部分与限位孔411的孔壁贴合,同时,由于限位片44的最大宽度大于限位孔411的最大孔径,所以限位片44到位后,中部位于限位孔411内,其余部分位于限位孔411外,限位片44不易从限位孔411中掉出,但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从限位孔411中退出。使用时,销体41穿过上述销孔131、通孔23将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13与各自相邻的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固定连接,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中空直棱柱1上靠近混凝土的侧面13与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上靠近混凝土的底板共面,这样能保证浇筑后的墙体表面平整。
上述铝模板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按照施工设计图在墙体转角处搭建外模板组件3,使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围成墙角,且使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的内表面在边缘处对接,若墙角为直角时,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相互垂直。
⑵在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拐角处的内侧放置中空直棱柱1,使中空直棱柱1上留空的侧面朝外,并使中空直棱柱1的内侧面,即靠近外模板组件3的两个侧面13分别与外侧模板A31、外侧模板B32平行。同样,墙角为直角时,需选择上述两个侧面13围成直角的中空直棱柱1。
⑶布置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使内侧模板A21平行于外侧模板A31、内侧模板B22平行于外侧模板B32,并将卡销4的销体41插入销孔131及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边缘的通孔23内,然后将限位片44插入限位孔411内,将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与中空直棱柱1上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13固连;
⑷在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之间浇筑混凝土;
⑸待混凝土凝固后,将卡销4上的限位片44从限位孔411内退出,依次拆除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中空直棱柱1、外侧模板A31及外侧模板B3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转角立柱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缩减成本。利用该立柱的铝合金构件支撑稳定性高,浇筑而成的墙体表面平整,且施工步骤简单不繁琐,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角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直棱柱(1),所述中空直棱柱(1)的上底面(11)、下底面(12)均为多边形,所述中空直棱柱(1)的若干个侧面(13)中有一个留空,留空处两侧的侧面(13)围成“八”字形,围成“八”字形的两个侧面(13)上设置有位置对称的若干个销孔(131),若干个销孔(131)分布在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直棱柱(1)内部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块与上底面(11)平行的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各边固定在侧面(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立柱,其特征在于:若干块所述连接板(14)在所述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与下底面(1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4)形成若干隔层(15),所述隔层(15)内设置有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与连接板(14)垂直且两端固定在隔层(15)的顶面和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下底面(12)均为五边形且包含两条围成直角θ的直角边(111)、两条围成“八”字形的斜边(112)及连接两条斜边(112)的横边(113),两条直角边(111)及两条斜边(112)均与侧面(13)相接,所述横边(113)处留空,所述中空直棱柱(1)上留空的侧面正对所述直角θ。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角立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形成多边形上底面(11)、下底面(12);
B、根据上底面(11)、下底面(12)的边数形成若干个侧面(13),并在其中两个侧面(13)上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形成若干个销孔(131),同时使两个侧面(13)上的销孔(131)位置一一对应;
C、将带有销孔(131)的两个侧面(13)围成“八”字形后与上底面(11)、下底面(12)固连,并将其余侧面(13)分别与上底面(11)、下底面(12)的对应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角立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①根据上底面(11)、下底面(12)的形状形成若干块连接板(14),将若干块连接板(14)以平行于上底面(11)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中空直棱柱(1)的高度方向上,且自上而下由稀疏到密集分布;
②在所述上底面(11)、下底面(12)及连接板(14)之间形成的各个隔层(15)内加设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与连接板(14)垂直且两端固定在隔层(15)的顶面和底面上。
8.利用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转角立柱的铝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所述内模板组件(2)包括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及中空直棱柱(1),所述外模板组件(3)包括外侧模板A(31)、外侧模板B(32),所述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成角度布置后内表面边缘处对接,所述内侧模板A(21)与内侧模板B(22)以“八”字形间隔布置,所述中空直棱柱(1)位于“八”字形间隔处且其与所述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贴合的侧面(13)上设置有与销孔(131)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23),所述中空直棱柱(1)通过卡销(4)与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中空直棱柱(1)上靠近混凝土的侧面(13)与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上靠近混凝土的底板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销(4)包括销体(41)、头部(42)及限位片(44),所述销体(41)为锥形,所述限位片(44)为直角梯形,所述销体(41)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片(44)形状相适配的限位孔(411),所述限位片(44)能够从所述限位孔(411)的一端进入并退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模板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⑴按照墙角形状搭建外模板组件(3),使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的内表面边缘处对接;
⑵在外侧模板A(31)与外侧模板B(32)拐角处的内侧放置中空直棱柱(1),并使中空直棱柱(1)上靠近外模板组件(3)的两个侧面(13)分别与外侧模板A(31)、外侧模板B(32)平行;
⑶将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平行于外侧模板A(31)、外侧模板B(32)布置,并通过卡销(4)将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与中空直棱柱(1)固连;
⑷在内模板组件(2)、外模板组件(3)之间浇筑混凝土;
⑸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卡销(4),并依次拆除内侧模板A(21)、内侧模板B(22)、中空直棱柱(1)、外侧模板A(31)及外侧模板B(32)。
CN201710475433.6A 2017-06-21 2017-06-21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07130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5433.6A CN107130736A (zh) 2017-06-21 2017-06-21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5433.6A CN107130736A (zh) 2017-06-21 2017-06-21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0736A true CN107130736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3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5433.6A Withdrawn CN107130736A (zh) 2017-06-21 2017-06-21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07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009A (zh) * 2019-09-17 2019-12-31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弧形混凝土构筑物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8268A (ko) * 2006-09-29 2007-03-12 임정순 거푸집용 인코너 연결구
KR20080036341A (ko) * 2006-10-23 2008-04-28 임정순 거푸집용 인코너부재를 위한 연결시스템
KR20100062003A (ko) * 2008-12-01 2010-06-10 최종태 거푸집 인코너 마감부재
CN10270467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剪力墙全钢大模板阴角处安装施工方法
CN105696789A (zh) * 2016-02-24 2016-06-22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竖向铝模建造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8268A (ko) * 2006-09-29 2007-03-12 임정순 거푸집용 인코너 연결구
KR20080036341A (ko) * 2006-10-23 2008-04-28 임정순 거푸집용 인코너부재를 위한 연결시스템
KR20100062003A (ko) * 2008-12-01 2010-06-10 최종태 거푸집 인코너 마감부재
CN10270467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剪力墙全钢大模板阴角处安装施工方法
CN105696789A (zh) * 2016-02-24 2016-06-22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竖向铝模建造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009A (zh) * 2019-09-17 2019-12-31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弧形混凝土构筑物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CN110630009B (zh) * 2019-09-17 2021-07-02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弧形混凝土构筑物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411B (zh) 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CN107100360A (zh) 保温墙体用铝模板连接结构及利用其的保温墙施工方法
CN107130736A (zh) 转角立柱和其制作方法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施工方法
CN206844484U (zh) 转角立柱及利用其的铝模板构件
CN209958350U (zh) 增强型空心方桩
CN207032858U (zh) 保温墙体用铝模板连接结构
CN109808046A (zh) 飘窗外模、飘窗内外模组件和飘窗模具
CN202937003U (zh) 建筑用铝合金易拆模板
CN203347220U (zh) 双螺杆铝合金模板
CN206220519U (zh) 铝模板加固结构
CN209350907U (zh) 3d打印模胚
CN204979703U (zh) 可移动工具式钢筋堆放平台
CN208310300U (zh) 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
CN217759485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
CN208038999U (zh) 一种装配式简支箱梁端横梁构造
CN111347012A (zh) 一种风电主机架的随型砂箱
CN212613331U (zh) 一种加强型建筑砌块结构
TWM596793U (zh) 建築用頂板支撐龍骨
CN205775806U (zh) 一种铁路桥梁挡砟墙轻型钢模板
CN217897309U (zh) 建筑工程模板用固定支架
CN105862573A (zh) 一种铁路桥梁挡砟墙轻型钢模板
CN206128678U (zh) 预制楼板加固结构
CN211201178U (zh) 一种加固模板角
CN211817998U (zh) 一种易拆卸式的小空间浇筑模板
CN219196721U (zh) 楼层降板用可拆卸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