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8179A -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8179A
CN107128179A CN201710233749.4A CN201710233749A CN107128179A CN 107128179 A CN107128179 A CN 107128179A CN 201710233749 A CN201710233749 A CN 201710233749A CN 107128179 A CN107128179 A CN 107128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utomobile
charging
voltage
battery
commutator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37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海亮
代康伟
王亚楠
梁海强
李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337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28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28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8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若满足,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由此,在兼顾操作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好的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环保需求的增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其中,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动汽车在使用中,由于后期加装设备的存在、12V蓄电池及用电设备线路的老化等原因,可能导致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增加,使得电动汽车在停置过程中导致12V蓄电池亏电,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相关技术中,在电动汽车长期停放时,为了避免出现亏电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将蓄电池的负极接口断开,从而防止蓄电池的放电。但此种方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操作不当会发生电池的正负端的短接,造成危险事故。此外,由于蓄电池不能对外放电,车上的远程以及防盗系统也不能正常使用,影响相关功能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兼顾操作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好的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若判断获知满足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所述充电时间控制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获取所述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所述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根据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进而,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最终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由此,基于电动汽车的实时状态对电动汽车的度电池充电,在兼顾操作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判断获知满足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时,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间控制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所述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根据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进而,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最终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由此,基于电动汽车的实时状态对电动汽车的度电池充电,在兼顾操作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包括:
S101,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
其中,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包括蓄电池本身的状态条件(比如蓄电池的电路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蓄电电池的气候环境是否处于充电适宜环境等,蓄电池的硬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车辆模式条件(比如车辆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停止状态)等。
具体而言,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以确定当前电动汽车是否适宜充电等。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提高充电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动汽车的停止状态,优选为电动汽车处于长期停置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停止状态,比如等红灯时的停止状态等。
S102,若判断获知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蓄电池的亏电情况不同,因而需要的充电时间不同,对于同一的电动汽车,其蓄电池亏电越多,需要的充电时间就越长,因而,在判断获知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后,根据蓄电池的具体情况确定充电时间。
具体地,若判断获知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比且,为了保护电动汽车的安全,避免在对蓄电池充电时,电动汽车进入启动模式而导致电动汽车发生行车故障等,还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以保证在蓄电池充电时,电动汽车一直处于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
S103,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S104,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其中,第二电压大于第一电压,第二电压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下蓄电池的种类以及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对于静态电耗较大的蓄电池的第二电压大于静态电耗较小的蓄电池的第二电压等,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电压通常是能保证电动汽车在停止状态下出现亏电现象的任意电压值,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二电压最高可对应于蓄电池的电池充满状态下的电压值。
可以理解,预先根据蓄电池的性能以及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等,设置第二电压,从而,在蓄电池从第一电压充电到第二电压时,保证当前状态下,蓄电池可维持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从而可停止给电动汽车充电。
其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获知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的方式不同,比如,可通过查询蓄电池实时反馈的充电信息获知第二电压,又比如,由于伴随充电时间的增加,电压增加,因而可根据第一电压和对应的充电时间计算第二电压。
然而,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处于停止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始终具有静态电耗,因而,在将蓄电池充电至第二电压后,蓄电池的电压会受到静态电耗的影响而降低。
为了避免电动汽车出现亏电现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其中,对于同一个电动汽车,第二电压越高所需要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越大,进而,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实现在电动汽车出现亏电现象之前,充电唤醒间隔时间计时完毕以及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达到避免电动汽车出现亏电现象的有益效果。
其中,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上述预设的间隔调整策略不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同一个电动汽车,设置第二电压与充电唤醒间隔时间的对应表,从而,在根据第二电压查询上述对应表以获取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不同的电动汽车,获取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根据相关算法,根据第二电压和静态电耗计算出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随着电动汽车的车辆状态的变化,实现唤醒间隔时间的自动调整,使蓄电池在达到亏电电量之前,及时得到充电,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的亏电现象,且由于根据电动汽车的车辆状态的变化进行充电唤醒间隔时间的确定,并根据该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充电,相较于采用固定时间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可以根据车辆状态实时调整直流变压器的启动周期,控制效果较强。
举例而言,当电动汽车处于停止状态时,如果采用时长为30分钟的间隔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如果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较大,则可能导致在小于30分钟的时间内,蓄电池的电量已经消耗较多而使得电动汽车处于亏电状态,或者,如果电动汽车的静态电耗较小,则可能导致在小于30分钟的时间后,蓄电池的电量仍然很充足,继续对蓄电池充电则到导致蓄电池过充而增加损耗、影响寿命等。
然而,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中,根据电动汽车状态的变化,在蓄电池的电压降低至亏电临界点之前,继续充电,对充电唤醒间隔时间进行自动调整,使得蓄电池始终处于不亏电状态,且该操作方式可自动进行,可操作性强,在兼顾操作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下,避免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下面结合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远程终端通过硬线向整车控制器发送唤醒信号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整车控制器向直流变压器发送使能信号以控制直流变压器启动,直流变压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进而,整车控制器根据蓄电池反馈的电压信号获知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将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发送至远程终端,以使得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只是基于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进而,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最终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由此,基于电动汽车的实时状态对电动汽车的度电池充电,在兼顾操作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基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在电动汽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整车控制器作为控制电动汽车的控制中心,控制电动汽车的在各个状态下的多种运行动作,比如,包括电动汽车在行车状态下的运行动作,以及在停车状态下的运行动作等。
而在不同的状态下,控制器对远程终端的信号的响应不同,比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变压器的启动应保证在电动汽车的停止状态下实现,在电动汽车处于行车状态下时,启动该直流变压器可能会导致行车故障等。
因而,为了进一步说明如何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下面结合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进行判断,以保证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电动汽车不处于“ON”档等的实施过程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判断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整车控制器接收到的发动机反馈的状态信息判断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在本示例中,如果发动机反馈的发动机的状态为1,则判断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等。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采集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信息,比如发送机的运行速度、温度,轮胎的移动状态等,以根据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判断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在本示例中,如果采集的发送机有运行速度、轮胎有移动信息则确定电动汽车处于行车状态。
S202,若判断获知整车模式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则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具体地,如果判断获知整车模式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即电动汽车不处于行车状态,且处于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状态,则表示当前电动汽车处于较为稳定安全的充电环境。
进一步地,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蓄电池的当前电量充足,蓄电池不充电也不会导致电动汽车处于亏电状态,则为了减轻系统压力以及对蓄电池的损耗等,可预先设置以蓄电池当前第一电压的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为临近亏电状态下蓄电池电压的值,从而,通过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对蓄电池充电。
S203,若判断获知第一电压低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具体地,如果判断获知第一电压低于预设阈值,则表明此时如果不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可能会导致电动汽车处于亏电状态,因而,此时启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流程,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的具体判断内容不同,举例而言如下:
第一种示例,检测电动汽车是否出现电池包短路故障,以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第二种示例,检测电动汽车的发送机盖子是否关闭,以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第三种示例,检测电动汽车的高压件的接口回路是否断开,以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当前,上述三种示例示出的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的具体判断内容,可单独作为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的依据,也可以结合,以作为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的依据,比如,只有电动汽车满足上述三种示例中的条件后,才判断电动汽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S204,若判断获知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
S205,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S206,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对步骤S204-S206的描述,可参照上述对步骤S102-S1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07,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结束标志位,以使远程终端控制整车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并当计时到达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时,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
具体地,为了确保在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后,才开启直流变压器以对蓄电池充电,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结束标志位,以使远程终端控制整车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并当计时到达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时,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
基于以上描述,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下面对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进行举例说明。
其中,在下述示例中,RMS表示远程终端,DCDC表示直流变压器,VCU表示整车控制器。
如图4所示,RMS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计时(S301),计时时间达到后,硬线唤醒VCU,发送DCDC充电请求(S302),进而,在判断整车模式进入DCDC智能启动模式时(S303),进一步判断蓄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S304),如果不是,则结束DCDC智能启动模式(S305)。
如果蓄电池的当前电压低于预设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S306),如果不满足,则进入步骤S305,如果满足则根据DCDC启动前的蓄电池电压值,设定DCDC智能充电的工作时间(S307),进而,根据该工作时间使能DCDC对蓄电池进行充电(S308),在充电的同时,继续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S309),如果满足,则进入步骤S308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如果不满足,为了保护电动汽车的安全,进入步骤S305。
其中,参照图4,VCU通过DCDC启动前的蓄电池电压及DCDC工作时间等条件综合计算“智能充电唤醒间隔时间”,DCDC智能启动功能结束后,VCU发送“智能充电结束标志位”和“智能充电唤醒间隔时间”至RMS,RMS收到“智能充电结束标志位”后,断开硬线唤醒,进入休眠并根据VCU发送的“智能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开始下一个计时(S310)。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在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时,判断电动汽车整车模式是否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以及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电动汽车的安全,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包括判断模块110、第一获取模块120、控制模块130、第二获取模块140和第一发送模块150。
其中,判断模块110,用于在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
第一获取模块120,用于在判断获知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时,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
控制模块130,用于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140,用于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130根据第一电压和对应的充电时间计算第二电压。
第一发送模块150,用于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描述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也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实施例中未公布的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间控制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进而,获取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最终向远程终端发送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远程终端根据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由此,基于电动汽车的实时状态对电动汽车的度电池充电,在兼顾操作性、安全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在长期停置中出现电池亏电现象。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如图5所示的基础上,该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160,且判断模块110包括第一判断单元111、检测单元112和第二判断单元113。
其中,第二发送模块160,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充电结束标志位,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控制所述整车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并当计时到达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时,硬线唤醒所述整车控制器。
第一判断单元111,用于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检测单元112,用于在判断获知所述整车模式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时,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113,用于在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113检测所述电动汽车是否出现电池包短路故障,以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113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发送机盖子是否关闭,以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113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高压件的接口回路是否断开,以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描述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也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实施例中未公布的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在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时,判断电动汽车整车模式是否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以及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电动汽车的安全,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
若判断获知满足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则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并根据所述充电时间控制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
获取所述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所述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根据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对应的充电时间计算所述第二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充电结束标志位,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控制所述整车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并当计时到达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时,硬线唤醒所述整车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若判断获知所述整车模式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则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电压低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是否出现电池包短路故障;或者,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发送机盖子是否关闭;或者,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高压件的接口回路是否断开。
6.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硬线唤醒整车控制器后,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满足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判断获知满足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车辆上电条件时,根据预设的充电时间调整策略获取与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充电时间;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间控制所述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的工作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蓄电池充电后的第二电压,并根据预设的充电间隔调整策略获取与所述第二电压对应的充电唤醒间隔时间;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根据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对下一个周期进行计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对应的充电时间计算所述第二电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充电结束标志位,以使所述远程终端控制所述整车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并当计时到达所述充电唤醒间隔时间时,硬线唤醒所述整车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式;
检测单元,用于在判断获知所述整车模式为直流变压器智能启动模式时,检测蓄电池当前的第一电压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判断是否满足车辆上电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是否出现电池包短路故障;或者,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发送机盖子是否关闭;或者,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高压件的接口回路是否断开。
CN201710233749.4A 2017-04-11 2017-04-11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7128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749.4A CN107128179A (zh) 2017-04-11 2017-04-11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749.4A CN107128179A (zh) 2017-04-11 2017-04-11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8179A true CN107128179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1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3749.4A Pending CN107128179A (zh) 2017-04-11 2017-04-11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281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908A (zh) * 2019-07-15 2019-09-27 安阳工学院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自适应防亏电自启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1855A (zh) * 2020-03-24 2020-08-18 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蓄电池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08333A (zh) * 2020-10-26 2021-01-12 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车辆蓄电池馈电的远程操作方法
CN112277725A (zh) * 2020-10-19 2021-01-29 徐秀改 一种电池维护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9667A2 (en) * 1999-07-16 2001-01-17 Alps Electric Co., Ltd. Low power consumption type automobile-mounted controller
KR20140031500A (ko) * 2012-09-03 2014-03-13 자동차부품연구원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986209A (zh) * 2014-05-23 2014-08-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5313718A (zh) * 2015-11-25 2016-02-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蓄电池充电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6080239A (zh) * 2016-07-01 2016-11-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动车辆
CN106515490A (zh) * 2016-11-28 2017-03-22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9667A2 (en) * 1999-07-16 2001-01-17 Alps Electric Co., Ltd. Low power consumption type automobile-mounted controller
KR20140031500A (ko) * 2012-09-03 2014-03-13 자동차부품연구원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986209A (zh) * 2014-05-23 2014-08-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5313718A (zh) * 2015-11-25 2016-02-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蓄电池充电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6080239A (zh) * 2016-07-01 2016-11-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动车辆
CN106515490A (zh) * 2016-11-28 2017-03-22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强: "《汽车电工快速入门》", 31 August 2015,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908A (zh) * 2019-07-15 2019-09-27 安阳工学院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自适应防亏电自启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81908B (zh) * 2019-07-15 2020-09-01 安阳工学院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自适应防亏电自启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1855A (zh) * 2020-03-24 2020-08-18 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蓄电池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51855B (zh) * 2020-03-24 2022-08-16 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蓄电池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77725A (zh) * 2020-10-19 2021-01-29 徐秀改 一种电池维护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08333A (zh) * 2020-10-26 2021-01-12 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车辆蓄电池馈电的远程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1983B (zh) 一种预防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7264435B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智能维护方法
CN207481819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
CN107128179A (zh) 电动汽车的直流变压器启动控制装置
CN105305541B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功率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77781B (zh) 基于燃料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混合动力电源系统及汽车
CN104691445B (zh) 用于车辆的低压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51268U (zh) 燃油发电增程式电动车动力装置
CN106740120A (zh) 低压蓄电池电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62918B (zh) 汽车电源管理系统及汽车电源管理方法
CN110014856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自动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114255B (zh) 基于网络管理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99920A (zh) 一种发动机自动起停车辆上的双电池管理系统
CN207631001U (zh) 一种充电桩控制装置
CN105667332A (zh) 一种车载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09177809A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6981914A (zh) 一种基于双电池的车载能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03917A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温直流充电时的加热控制方法
CN110789475B (zh) 一种复合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078367B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的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系统及车辆
CN101439679B (zh)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铅酸蓄电池功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655073B (zh) 一种电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6712135A (zh) 自移动设备的智能节电系统及方法
CN102035222B (zh) 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880150U (zh) 一种通讯基站用混合直流供电电源及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