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9380A -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9380A
CN107119380A CN201610104197.2A CN201610104197A CN107119380A CN 107119380 A CN107119380 A CN 107119380A CN 201610104197 A CN201610104197 A CN 201610104197A CN 107119380 A CN107119380 A CN 107119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raiding layer
braiding
vamp
l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41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041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19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19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9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包含蓬松层以及编织层。蓬松层由粗细为900丹尼以上的第一线材组成。编织层包含第一编织层以及第二编织层,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设置于蓬松层的相反两侧。编织层定义有扁平区域及立体区域,扁平区域环绕立体区域。

Description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尤指一种可作为鞋面使用而具有立体纹路的织物。
背景技术
鞋子一般可区分为鞋面、鞋舌及鞋底三个部分。其中,鞋面除了作为包覆足部、避免物品与足部摩擦而造成足部受伤外,另外还具有让使用者区分该双鞋子是否为自己所有以及使鞋子更为美观的功用。
以包覆足部、避免物品与足部摩擦而造成足部受伤的功能而言,传统的作法之一是直接加厚鞋面,然而此作法会使鞋子的重量增加,不利于鞋子的轻量化。另一作法是使用发泡材料作为鞋面,但是发泡材料透气性低,不利于足部排湿及排热。如能使用具有立体纹路且兼具透气性的织物作为鞋面,当能改善上述重量增加及足部排湿排热的问题。
对于让使用者区分该双鞋子是否为自己所有以及使鞋子更为美观的功用,使用具有立体纹路的织物作为鞋面,可显著增加外观的设计的弹性,进一步增加鞋款的识别性及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包含蓬松层以及编织层。蓬松层由粗细(即线密度)为900丹尼(Denier,每9000公尺的纤维重)以上的第一线材组成。编织层包含第一编织层以及第二编织层,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设置于蓬松层的相反两侧。编织层定义有扁平区域及立体区域,扁平区域环绕立体区域。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材以多层堆叠的方式组成蓬松层。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材以单层排列的方式组成蓬松层。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在扁平区域的间距略大于第一线材的线粗。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于扁平区域穿越蓬松层而交织,由以限制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在扁平区域的间距。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纱线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一线圈,第一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一编织层,第一纱线形成最末一个第一线圈后,于扁平区域穿越蓬松层,而后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二线圈,第二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二编织层。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纱线顺序弯曲形成m个第一线圈后,于扁平区域穿越蓬松层,弯曲形成第三线圈后,再于扁平区域穿越蓬松层,弯曲形成n个第一线圈,第二纱线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二线圈,m个及n个第一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一编织层,第三线圈及第二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二编织层。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及/或第二编织层包含热塑材料,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在扁平区域相互靠近,压迫并紧贴于蓬松层,并且热塑定型。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织层的第一编织层于立体区域向外凸出,第二编织层保持平整。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包含第一编织层、蓬松层、以及第二编织层。蓬松层设置于第一编织层的一侧,由粗细(即线密度)为900丹尼(Denier,每9000公尺的纤维重)以上的第一线材组成。第二编织层设置于蓬松层相对于第一编织层的另一侧。其中,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共同对蓬松层环绕夹持,使蓬松层被环绕夹持的部分呈扁平状,而未被夹持的部分呈蓬松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2A到图2C为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区域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实施例的编织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局部填充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B到3D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局部填充的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3E为图3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线材穿入位置的编织示意图;
图4A到4F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的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交织的实施例示意图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图5为本发明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在立体区域仅一侧呈向外凸出状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蓬松层
110 第一线材
300 编织层
301 第一纱线
302 第二纱线
310 第一编织层
320 第二编织层
331 第一线圈
332 第二线圈
333 第三线圈
500 织针
400 扁平区域
410 区域
420 区域
430 区域
440 区域
600 立体区域
900 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D400 间距
D600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包含蓬松层100以及编织层300。蓬松层100由多条粗细(即线密度)为900丹尼(长纤系统,定长制,Denier(D),D=Y,每9000公尺长的纤维重Y公克,即为Y丹尼,Y值愈大者愈粗)以上的第一线材110组成。第一线材110可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人造纤维、金属纤维等各式功能纤维与纱线或异质性材质,或例如绝缘导线、光纤等具有纱线外观或形状者。编织层300包含第一编织层310以及第二编织层320,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设置于蓬松层100的相反两侧。编织层300定义有扁平区域400及立体区域600,扁平区域400环绕立体区域60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在扁平区域400的间距D400小于两者于立体区域600的间距D600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以不同角度观之,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包含第一编织层310、蓬松层100、以及第二编织层320。蓬松层100设置于第一编织层310的一侧,由多条线密度为900丹尼以上的第一线材110组成。第二编织层320设置于蓬松层100相对于第一编织层310的另一侧。其中,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共同对蓬松层100环绕夹持,使蓬松层300被环绕夹持的部分呈扁平状,而未被夹持的部分呈蓬松状。
因为蓬松层100由多条线密度为900丹尼以上的第一线材110组成,所以蓬松层100在立体区域600具有良好的蓬松效果。更具体而言,蓬松层100的第一线材110可视为设置在立体区域600中的支撑架,由于其线密度达到900丹尼以上,亦即具有较粗的线径,占有的空间较大,从而起到较佳的蓬松作用。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材110以多层堆叠的方式组成蓬松层100。换言之,第一线材110可以在不同平面上重叠交错。然而在如图1B所示的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线材110可以采单层排列的方式组成蓬松层100。更具体而言,第一线材100本身即具有蓬松性,因此当其在立体区域600时,由于不被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30夹持限制,因此可充分展现其蓬松性。
如图1B所示的实施例,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在扁平区域400的间距D400略大于第一线材110的线粗。更具体而言,第一线材110具有蓬松性,而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在扁平区域400的间距D400必然不小于第一线材110在最压缩状态的线粗。
在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于扁平区域400穿越蓬松层100而交织,由以限制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在扁平区域400的间距。其中,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区域410、420、430的示意图分别如图2A、2B、图2C所示。以不同角度观之,如图2D所示的实施例,蓬松层100的第一线材110是在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进行编织时设置于两层之间的飞线(floating yarns),立体区域600(参见图1A)即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未穿越蓬松层100而交织的区域。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可产生局部蓬松效果。如图3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线材110从第一编织层310的一侧穿入,在立体区域600中不与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参见图1A)交织,亦即实质上填充了立体区域600范围内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间的空间,从而使立体区域600产生蓬松效果,然后再穿出第一编织层310。其中,在第一线材110从第一编织层310的一侧穿入前,编织程序首先如图3B所示进行“移环”,将下侧织针上的线圈移到上侧织针,而后第一线材110如图3C所示进入上、下两侧织针间,然后再如图3D所示继续编织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其中,图3A所示实施例中区域440的编织示意图如图3E所示。
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可透过多种方式交织。例如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纱线301通过织针500的动作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一线圈331,第一线圈331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一编织层310,第一纱线301形成最末一个第一线圈331后,于扁平区域400(参见图1A)穿越蓬松层100,而后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二线圈332,第二线圈332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二编织层320。此交织方式尤其适合用于使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产生局部蓬松效果时,立体区域600及扁平区域400的交界位置,其他如图4B到4D所示实施例的交织方式亦同。此外,更可因为设计、制造、或使用需求而有不同的交织方式。
如图4E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交织方式,第一纱线301顺序弯曲形成m个第一线圈331后,于扁平区域400(参见图1A)穿越蓬松层100,弯曲形成第三线圈333后,再于扁平区域400(参见图1A)穿越蓬松层100,弯曲形成n个第一线圈331,第二纱线302顺序弯曲形成多个第二线圈332,m个及n个第一线圈331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一编织层310,第三线圈333及第二线圈332相互串套而形成第二编织层320。此交织方式尤其适合用于位处立体区域600之间的扁平区域400,其他如图4F所示实施例的交织方式亦同。其中,图4E及4F所示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图4F所示实施例中,m个及n个第一线圈331间不空针。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以及第二编织层不限以交织方式限制两者之间的间距。例如,第一编织层及/或第二编织层可包含热塑材料,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在扁平区域相互靠近,压迫并紧贴于蓬松层,并且热塑定型。进一步而言,压迫并紧贴于蓬松层的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受热后可融化穿越蓬松层,冷却后即与对方互相粘着,从而将蓬松层锁附于其间。
在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编织层300的该第一编织层310及第二编织层320分别于立体区域600向外凸出。换言之,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在立体区域600是两侧均呈向外凸出状。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因为设计、制造、或使用需求,使立体纬编针织织物900在立体区域600仅一侧呈向外凸出状。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编织层300的第一编织层310于立体区域600向外凸出,第二编织层320保持平整。
虽然前述的描述及附图已揭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创作原理的精神及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创作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创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创作。本创作的范围应由所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蓬松层,由一900丹尼以上的第一线材组成;以及
一编织层,包含一第一编织层以及一第二编织层,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设置于该蓬松层的相反两侧,该编织层定义有一扁平区域及一立体区域,该扁平区域环绕该立体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线材以多层堆叠的方式组成该蓬松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线材以单层排列的方式组成该蓬松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在该扁平区域的间距略大于该第一线材的线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于该扁平区域穿越该蓬松层而交织,由以限制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在该扁平区域的间距。
6.一种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编织层;
一蓬松层,设置于该第一编织层的一侧,由一900丹尼以上的第一线材组成;以及
一第二编织层,设置于该蓬松层相对于该第一编织层的另一侧;
其中,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共同对该蓬松层环绕夹持,使蓬松层被环绕夹持的部分呈扁平状,而未被夹持的部分呈蓬松状。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编织层及/或该第二编织层包含热塑材料,该第一编织层及该第二编织层在该扁平区域相互靠近,压迫并紧贴于该蓬松层,并且热塑定型。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材包含绝缘导线。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材包含光纤。
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编织层的该第一编织层于该立体区域向外凸出,该第二编织层保持平整。
CN201610104197.2A 2016-02-25 2016-02-25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Pending CN107119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4197.2A CN107119380A (zh) 2016-02-25 2016-02-25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4197.2A CN107119380A (zh) 2016-02-25 2016-02-25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9380A true CN107119380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1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4197.2A Pending CN107119380A (zh) 2016-02-25 2016-02-25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93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07A (zh) * 2019-06-14 2019-09-17 鹤山精丰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面的生产工艺及鞋面、飞织鞋垫的生产工艺及鞋垫
CN111005146A (zh) * 2019-12-05 2020-04-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架双贾卡多色飞线织物的制作工艺及其织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553A (ja) * 1994-10-04 1996-04-30 Toho Seni Kk 三層シート用基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三層基布を用いた自動車座席、靴、鞄、袋物など用の三層シート
JPH10195740A (ja) * 1996-12-26 1998-07-28 Tsudakoma Corp 編組織体と、その編成方法、編成装置
CN1834323A (zh) * 2005-03-15 2006-09-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CN201433276Y (zh) * 2009-06-20 2010-03-31 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
CN104611822A (zh) * 2013-11-04 2015-05-13 互太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全氨纶纬编胚布及其生产方法以及一种女士内衣内衬
CN205046291U (zh) * 2015-10-09 2016-02-24 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纬编空气层双面麂皮绒面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553A (ja) * 1994-10-04 1996-04-30 Toho Seni Kk 三層シート用基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三層基布を用いた自動車座席、靴、鞄、袋物など用の三層シート
JPH10195740A (ja) * 1996-12-26 1998-07-28 Tsudakoma Corp 編組織体と、その編成方法、編成装置
CN1834323A (zh) * 2005-03-15 2006-09-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CN201433276Y (zh) * 2009-06-20 2010-03-31 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
CN104611822A (zh) * 2013-11-04 2015-05-13 互太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全氨纶纬编胚布及其生产方法以及一种女士内衣内衬
CN205046291U (zh) * 2015-10-09 2016-02-24 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纬编空气层双面麂皮绒面料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07A (zh) * 2019-06-14 2019-09-17 鹤山精丰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面的生产工艺及鞋面、飞织鞋垫的生产工艺及鞋垫
CN111005146A (zh) * 2019-12-05 2020-04-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架双贾卡多色飞线织物的制作工艺及其织物
CN111005146B (zh) * 2019-12-05 2022-04-12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架双贾卡多色飞线织物的制作工艺及其织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9859B (zh) 具有闭锁组件的编织的鞋类鞋面
JP6562952B2 (ja) 複数のゾーンの単一の織られた生地構築体
US20170211214A1 (en) Stereoscopic weft knitted fabric for vamp
ES2641619T3 (es) Materiales textiles espaciadores
BE1026572A9 (nl) Breimethode
CN108882755A (zh) 工程化胸罩
KR101862821B1 (ko) 편성포 및 편성포의 제조방법
EP3424355A1 (en) A sock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20160010247A1 (en) Three Dimensional Weave Fabric
CN107119380A (zh) 用于鞋面的立体纬编针织织物
US9670604B2 (en) Three dimensional weave fabric for producing a woven item
CN109963971A (zh) 具有编织结构的制品及其实现方法
US20230392306A1 (en) Spacer fabric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095321A (zh) 一种用于制造保健护具的聚酰亚胺纤维保暖面料
TWI351453B (zh)
CN115012112B (zh) 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KR102100138B1 (ko) 제직성 및 볼륨감이 우수한 직물형 패딩원단용 충진섬유
JP5784814B1 (ja) かさ高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TWM565707U (zh) 用於鞋面的立體緯編針織織物
CN108978009A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209677475U (zh) 透空鞋面结构
CN207418955U (zh) 仿麻面料
WO2020066059A1 (ja) 布地及び布製品
IT201800007748A1 (it) Tessuto trapuntato con punti di cucitura invisibili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realizzazione
TWM500780U (zh) 雙層間隔緹花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