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988B -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988B
CN107113988B CN201580062101.4A CN201580062101A CN107113988B CN 107113988 B CN107113988 B CN 107113988B CN 201580062101 A CN201580062101 A CN 201580062101A CN 107113988 B CN107113988 B CN 107113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housing
holding element
coupling geometry
hous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21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988A (zh
Inventor
K·贝克比辛格
J·格伯斯
T·尤兰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113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73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specific features for mounting the housing on an extern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设备,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马达控制设备。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至少由壳体底部和与壳体底部连接的壳体盖构造而成。在壳体底部与壳体盖之间限定出空腔,例如控制设备的电子模块布置在该空腔中。此外,控制设备还包括联接几何结构,联接几何结构用于将控制设备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联接几何结构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处。在此,保持元件是相对于壳体底部和壳体盖独立的构件,保持元件与壳体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

Description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设备、一种包括控制设备和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该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其中,所述壳体至少由壳体底部和与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的壳体盖构造而成,该控制设备还包括联接几何结构,该联接几何结构用于将所述控制设备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所述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
背景技术
控制设备通常是使用在各种各样的技术领域中的电子模块。控制设备的功能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调节电气参数。在此,基于输入参数(例如传感器的测量参数)发出完全受到限定的输出参数。通过输出参数激励需调节或需控制的装置的运行状态。控制设备通常为封闭的单元。为此目的,控制设备具有壳体,在壳体中容纳有电子模块。壳体例如由壳体底部和与壳体底部连接的壳体盖形成。在壳体底部与壳体盖之间构造有空腔,在空腔中布置有电子模块。在壳体处,一方面存在电气联接端途径,例如用于输送信号的线路的联接。另一方面设有呈构造在壳体处的联接几何结构的形式的机械联接途径,控制设备可借助于机械联接途径位置固定地容纳或固定在保持部中。
在现今的机动车中安装有大量控制设备。在此,马达控制设备是最初使用的控制设备中的一种。在此,马达控制设备承担调节内燃机中的燃烧过程的功能。马达控制设备固定在机动车中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固定在马达舱中。在此,设有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在运行期间固定控制设备。为了维护或更换控制设备,固定优选地实施成是可松开的。在此,至今已知不同的固定方案。由此得出了一种可行方案,即,控制设备经由其构造在壳体处的联接几何结构与保持部螺旋接合在一起。还得出了另一可行方案,即,控制设备简单地被推入容纳其的保持部中。为此,控制设备例如具有引导轨道作为联接几何结构,该引导轨道以相应于保持部中的引导轨道构造的配对轮廓延伸、并且使得能够将控制设备沿推入方向无障碍地推至最终位置。在到达最终位置时,为了将控制设备持久地固定在保持部中,可通过锁入的夹子设置相应的锁止。
对于机动车的不同车型来说,通常原则上可使用控制设备、例如马达控制部的相同的电气模块。然而,分别包含在机动车的不同车型中的保持部为了机械地容纳相应的控制设备而要求控制设备具有不同的联接几何结构。一方面,联接几何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保持部处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螺旋接合或者通过推入固定在保持部处。另一方面,不同之处例如在于联接几何结构的不同的联接尺寸。同样,不同之处例如还在于如下的要求,即,可在何处参考控制设备的壳体提供控制设备的联接几何结构,以顾及到在机动车的相应的车型中的安装条件。并不能没有问题地还把一种经由联接几何结构与机动车的特定车型中的保持部螺旋接合的壳体变型再次用来推入到机动车的另一车型的保持部中。用于与保持部螺旋接合所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通常构造成使得总的来说此时不可无障碍地将控制设备推入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
为了针对机动车的不同车型使用相同的电子模块,已知的是,包含电子模块的控制设备设有不同的壳体变型。在此,通过分别不同地构造的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而得出多种壳体变型。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尤其这样构造,即,在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处复现控制设备的限定地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在此,联接几何结构总是为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的一部分,并且由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的相应的在结构上的匹配部而得出联接几何结构。然而,这对于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的不同的构造方案来说要求不同的工具,这是十分昂贵的。
通过设置不同的壳体变型产生控制设备的不同的设备类型,其中,设备类型的壳体这样实施,使得壳体恰好具有对机动车的需设置的车型来说所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问题在于,在控制设备的不同的设备类型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机动车的不同车型要求控制设备具有不同的联接几何结构,与此相关地必须考虑很多种壳体变型。这种制造十分复杂。已经在很前期的制造阶段就必须确定并且构造用于制造限定的设备类型的所需要的壳体变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造一种控制设备,使得可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迟的时间点才实施用于构造限定的设备类型的壳体变型,该壳体变型具有用于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的所要求的联接几何结构。特别是控制设备的不同的设备类型应具有大部分的相同部件。
该目的通过一种控制设备、尤其是马达控制设备、一种包括所提及的控制设备和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设备,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马达控制设备。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至少由壳体底部和与壳体底部连接的壳体盖构造而成。在壳体底部与壳体盖之间限定出空腔,在空腔中例如布置有控制设备的电子模块。此外,控制设备还具有用于将控制设备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的联接几何结构。联接几何结构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处。保持元件是相对于壳体底部和壳体盖独立的构件,保持元件与壳体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至少一个保持元件通过所提及的连接才成为壳体的一部分。因此获得了很大的优点,即,对于包括相同电子模块的控制设备的不同的设备类型来说,至少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总是可保持实施得相同。由此可节约否则的话将用于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的不同构造方案的不同工具的高额成本。此外,控制设备的联接几何结构在构造设备类型时可很灵活地转变。因此,以简单的方式仅通过对保持元件做相应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其几何的尺寸并结合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与壳体在壳体处连接的位置就得出联接几何结构。因此,以成本很低廉的方式获得了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的构造方案。
借助两个起连接作用的变形区中的至少一个产生保持元件与壳体的优选的机械的连接。这种变形区例如可通过冲压过程来构造。对于该情况,保持元件和壳体至少在变形区的区域中设置成由可变形的板材、至少由可变形的薄壁材料制成。替代地,保持元件可借助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例如借助铆钉或螺栓)与壳体机械地连接。为此,保持元件以及壳体分别具有通孔,通孔在保持元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相对彼此叠合。
例如粘接层适用于构造保持元件与壳体的材料连接。优选地,保持元件以及壳体在保持元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至少分别具有平坦的面,粘接层布置在该平坦的面上。替代地,保持元件与壳体例如可借助激光焊缝或熔焊焊缝材料地连接。
保持元件与壳体的所提及的机械连接以及材料连接实现了使保持元件与壳体相连接的非常节约空间并且成本低廉的连接方案。此外,实现了毫无问题地传递作用于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的保持力。
通过以下提到的措施可有利地改进和改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
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与壳体底部和/或与壳体盖连接。为了保护控制设备的容纳在壳体中的电子模块,恰好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通常具有坚硬的机械结构。因此,根据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所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能够在构造传递力的连接位置的情况下有利地实现保持元件的灵活的定位。
由壳体底部形成控制设备的下侧,并且由与壳体底部连接的壳体盖形成控制设备的上侧。在此,下侧和/或上侧由边缘区域包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另一改进方案,即,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在下侧和/或上侧的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区段中与壳体连接。边缘区域通常是壳体底部与壳体盖彼此连接的有利的位置。由此,边缘区域构造得特别硬。由此,有利地提出了特别有利的前提条件:在设有传递力的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在边缘区域中使保持元件与壳体连接。此外,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所提及的边缘区域总体限定控制设备的最外面的轮廓,必要时使得可主要通过控制设备的最外面的轮廓可识别地形成控制设备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尤其设有两个与控制设备的壳体连接的保持元件是有利的。特别有利的是,两个保持元件布置在壳体的两个对置的侧部上。尤其是当两个对置的侧部分别形成上文提及的边缘区域的一个区段时,此时经由所述侧部基本上限定了控制设备的宽度或长度。在朝控制设备的上侧和/或下侧来看的俯视图中,在该情况下,控制设备的由保持元件确定的联接几何结构构造在壳体之外。由此,有利地实现很简单并且尤其不受碰撞影响地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联接几何结构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处,使得控制设备可经由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借助螺旋接合、推入和/或夹紧可松开地固定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有利地,以该方式可借助保持元件构造控制设备的各种各样的设备类型,其中,相应的设备类型通过相应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处的联接几何结构相应地考虑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的特定的容纳方案。
在将控制设备螺旋接合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时,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中为联接几何结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容纳固定元件,尤其是螺栓。为了将控制设备推入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中联接几何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区域,使得引导区域包括至少两个作为支座的面区段,面区段沿推入方向处于一个平面中,并且平面至少沿推入方向在空间上限制保持元件,使得能够无障碍地推入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直至推到最终位置。如果联接几何结构还考虑到在保持元件中的通孔,则例如可通过使夹子锁入在附加地设置的通孔中将控制设备固定在最终位置。
为了将控制设备夹紧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可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中设有至少一个夹紧区域。此时,至少一个夹紧区域在控制设备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的最终位置中借助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相对于保持部夹紧。至少一个夹紧区域例如可以简单的形式由平坦的平面来实现。替代地,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中可实现凹部和/或空间上的成型部,其除了夹紧之外借助相应形成的夹紧元件也对将控制设备固定在保持部中的最终位置起辅助作用。
此外,当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由挤压件、尤其由可变形的铝合金形成时,或者形成板材件时,还获得了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以该方式得出保持元件的成本很低廉的制造。这种制造方案对于具有零件数量多的控制设备(例如马达控制设备)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和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的系统。所提及的系统的特征在于,保持部具有与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的联接几何结构相应的容纳几何结构。在此,控制设备经由联接几何结构优选地可松开地固定在保持部的容纳几何结构中。有利地,通过具有构造在保持元件中的联接几何结构的保持元件对控制设备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的容纳方案进行匹配。原则上,以该方式可维持控制设备的主要构造成没有联接几何结构的基本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与壳体连接,可使控制设备匹配于保持部的任意的容纳几何结构,以便机械地容纳在保持部中。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构造控制设备、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呈上文说明的形式的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在此,通过与其他壳体变型不同地构造的壳体限定控制设备的确定的设备类型,其中,一种控制设备的每种设备类型优选地至少包括相同的电子模块。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给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的制造提供了对于所有壳体变型均相同的壳体盖和/或壳体底部。另外,为了确定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壳体变型具有或者不具有保持元件,即,不设置用于与壳体连接的保持元件,或者从至少两个不同的保持元件中选择保持元件的至少一个变型。在此,不同的保持元件至少在材料、尺寸、联接几何结构和/或结构的实施方案方面不同。通过一般来说不设置保持元件的方式,由此来确定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其基本上经由现有的壳体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这种形式的设备类型基本上经由相应地构造在设备底部和/或壳体盖上的引导区域推入保持部中。在确定壳体变型之前或之后,可相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壳体盖与壳体底部彼此连接。在确定壳体变型具有保持元件的情况下,同时或者接下来将保持元件的至少一个变型与壳体盖和/或壳体底部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有利地,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可在控制设备的制造中很迟的时间点构造用于确定控制设备的设备类型的壳体变型。直到该时间点,实际上可相同或相似地处理控制设备的所有完成的预备阶段。另一方面,以简单的方式使一种控制设备的不同的设备类型具有大部分的相同部件。
附图说明
从下文对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中以及借助附图得出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细节。其中:
图la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
图lb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
图lc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产生的第三设备类型,
图2a示出了图1b中的第二设备类型的在保持元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区域中的截段,
图2b以侧向的剖视图示出了图2a中的截段,
图2c示出了在构造变形区之前和之后在保持元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详细的图示。
在附图中,功能相同的构件分别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la、图lb和图l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设备100的不同的设备类型。图la示出了控制设备100的第一设备类型101,图lb示出了第二设备类型102,并且图lc示出了第三设备类型103。所有设备类型101、102、103都具有大部分的相同部件。对于所有设备类型101、102、103来说,特别是壳体底部10和/或壳体盖20至少可设置成相同部件。除此之外,控制设备100的另外的构件,诸如多点阳接头30和容纳在控制设备100的壳体5中的电子模块80(参见图2b),也可实施成相同部件。
原则上,控制设备100包括壳体5,该壳体主要由壳体底部10和壳体盖20构造而成。由壳体底部10限定控制设备100的下侧11,并且由壳体盖20限定控制设备的上侧21。上侧21和下侧11分别由控制设备100的边缘区域110包围。边缘区域110基本上围成控制设备100的外轮廓。外轮廓近似形成长方体,由此可见相应于图1b中的图示可形成控制设备100的宽度B、长度L和高度H。在此,边缘区域110的相距宽度B的分段显示为控制设备100的对置的侧部111。
壳体底部10和壳体盖20在边缘区域110中彼此连接,如尤其在图2a中在剖视图中可见的那样。连接例如可通过粘接层或者通过激光焊缝或熔焊焊缝来实现(未示出)。在壳体底部10与壳体盖20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例如可设置一圈密封件90。以该方式可保护构造在壳体5中的空腔6免受外部影响,例如湿气。在空腔6中布置有控制设备100的电子模块80。在控制设备100的同样形成边缘区域110的分段的前端区域115中,多点阳接头30布置在壳体底部10与壳体盖20之间,使得由此封闭构造在壳体5中的空腔6。
控制设备100的设备类型101、102、103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确定和构造不同的壳体变型。关于壳体变型,考虑控制设备100与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未示出)的不同的联接几何结构150。例如用于马达控制设备的这种保持部例如布置在机动车的马达舱中。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具有不同的保持部实施方案,由此也需要用于控制设备100的不同的联接几何结构150。
控制设备100的第一设备类型101具有一种壳体变型,在其中,两个优选设计相同的保持元件50分别在控制设备100的两个对置的侧部111处与壳体5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在此,对于第一设备类型101来说所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150以两个保持元件50的方式来构造。保持元件50构造成一件式,并且主要包括三个套筒部件,套筒部件经由侧向的横接片彼此连接。然后,保持元件50经由侧接片例如借助粘接层与壳体底部10和/或壳体盖20连接。通过将两个这样设计的保持元件50布置在控制设备100的对置的侧部111处总体获得了一个包括六个通孔的联接几何结构150,其中,通孔相应于图1a中的图示彼此间分别以联接尺寸A1和/或联接尺寸Bl间隔开。该设备类型例如可经由六个固定元件(例如螺栓)螺旋接合在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
相应于图lb的第二设备类型102可以相同的方式螺旋接合在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然而,与第一设备类型101相比,第二设备类型102具有控制设备100的不同的联接几何结构150。该联接几何结构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与第一设备类型101相比,不同变型的保持元件50'与控制设备100的壳体5连接。
用于构造第二设备类型l02的联接几何结构150的保持元件50'至少在一个区域中构造成具有在横截面中为Ω形的走向。在此,由于该横截面而在保持元件50'中形成具有部分开口的通孔。在此,部分开口又受壳体底部10和/或壳体盖20限制。由此总地形成了通孔,用于螺旋固定控制设备100的固定螺栓可通过该通孔容纳在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通过将两个这样设计的保持元件50'布置在控制设备100的对置的侧部111处,总地得出用于第二设备类型102的、包括四个通孔的联接几何结构150。通孔相应于图1b中的图示彼此间分别以联接尺寸A2和/或联接尺寸B2间隔开。
原则上,希望控制设备100的非常紧凑的实施方案,因为在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的环境中的空间是受限的。这对所需要的联接几何结构150的构造方案也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图la和图lb中可见的联接尺寸A1、A2不可超过要求的最大尺寸。在此,在很多情况下要求联接尺寸A1、A2仅略大于控制设备本身的宽度B。对于这些情况,根据本发明提出,在下侧11和/或上侧21的边缘区域110的区段中设有向下侧11和/或上侧21弯折的折边,该折边与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连接。在图2b中,针对图2a中的第二设备类型102示出了保持元件50'与壳体5的连接位置的区域。原则上,可为所有设备类型设置折边。如从图2b可见的那样,在该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折边25构造成壳体盖20的在边缘区域110中分别在两个对置的侧部111直角弯折的延长引导部。现在,保持元件50'在该弯折的折边25处与壳体盖20连接。这在原则上也可通过粘接层来实现,如已经针对在图1a中的第一设备类型101的实施方案所提出的那样。替代地,针对第二设备类型102,借助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与折边25之间的变形区55实施连接。这种变形区55的构造方案例如可借助冲压工艺来实现。对于冲压工艺来说,要求保持元件50'和壳体底部10和/或壳体盖20至少在需构造的变形区55的区域中可塑性变形。在此,例如可如接下来所说明的那样执行冲压过程。通过设置折边25在弯折的折边25与壳体底部10之间形成间隙S。如果弯折的折边25替代地构造在壳体底部10中,则所提及的间隙S形成在弯折的折边25与壳体盖20之间。为了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与弯折的折边25之间构造变形区55,设置至少一个阴模210和一个阳模220作为工具200。根据本发明,现在阴模210布置在间隙S中,使得阴模至少在需构造的变形区55的区域中贴靠在折边25处。阴模210具有限定的形状凹部211,该形状凹部与相应的阳模220相互配合形成变形区55,使得在变形过程之后建立在保持元件50'与壳体5之间的冲压连接。通过如下方式实施冲压过程,即,阳模220在需构造的变形区55的区域中用压入力F将保持元件50'和折边25朝阴模210压到阴模的形状凹部211中。如果壳体盖20例如由可变形的板材件构造而成,并且保持元件50'例如由可变形的铝合金制成为挤压型材,则在冲压过程中在变形区55的区域中折边25的材料与保持元件50'的材料一起被压入阴模210的形状凹部211中并且彼此压合。通过阴模210、更确切地说是其形状凹部211的造型产生冲压连接的近似按钮的形状,其使保持元件50'和折边25或壳体盖20形状配合且传力地彼此连接。阴模210在结构上设计成使得阴模在冲压过程之前能进入间隙S中,并且在冲压过程之后能离开间隙S。图2c在左侧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变形过程之前保持元件50'和折边25的两个贴靠的板材件。在图2c的右侧图中示出了在冲压过程之后构造在保持元件50'和折边25中的变形区55。
在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的实施方案中,也可得出相应于图1c中的图示的控制设备100的第三设备类型103。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在控制设备100的制造过程中确定壳体变型,在其中,并不设置用于与壳体5连接的保持元件50、50'。因此,控制设备100的第三设备类型103可除了缺少保持元件50、50'之外都相应于第一设备类型101和第二设备类型102的实施方案。优选地,当控制设备100应被推入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时,则构造控制设备100的第三设备类型103。为此,例如控制设备100的壳体5这样实施,即,在控制设备100的边缘区域110中在壳体底部10和/或壳体盖20中设有相应的引导区域120,引导区域使得能够实现推入到容纳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

Claims (15)

1.一种控制设备(100),该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壳体(5),其中,所述壳体(5)至少由壳体底部(10)和与所述壳体底部(10)连接的壳体盖(20)构造而成,该控制设备还包括联接几何结构(150),该联接几何结构用于将所述控制设备(100)机械地容纳在容纳所述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构造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作为相对于壳体底部和壳体盖独立的构件与所述壳体(5)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其中由所述壳体底部(10)形成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下侧(11),并且由与所述壳体底部(10)连接的所述壳体盖(20)形成所述控制设备的上侧(21),其中,所述下侧(11)和/或所述上侧(21)通过边缘区域(110)包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在所述边缘区域(110)的至少一个区段中与所述壳体(5)连接,所述边缘区域(110)的至少一个区段是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连接的、朝所述下侧(11)和/或所述上侧(21)弯折的折边(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与所述壳体底部(10)和/或与所述壳体盖(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构造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处,使得所述控制设备(100)能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借助螺旋接合、推入和/或夹紧能松开地固定在容纳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控制设备(100)螺旋接合或夹持在容纳所述控制设备的保持部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中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具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便容纳固定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是螺栓或夹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控制设备(100)推入容纳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中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区域(120),使得所述引导区域(120)包括至少两个作为支座的面区段,所述面区段沿推入方向处于一个平面中,并且所述平面至少沿推入方向在空间上限制所述保持元件(50、50'),使得能够无障碍地推入到容纳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由挤压件形成,或者形成为板材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由铝合金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为了构造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所述保持元件(50、50')至少在一个区域中构造成具有在横截面中为Ω形的走向,其中,由于所述横截面而在所述保持元件(50、50')中形成具有部分开口的通孔,并且所述部分开口受所述壳体底部(10)和/或所述壳体盖(20)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两个保持元件(50、50')与所述壳体(5)连接,其中,所述两个保持元件(50、50')布置在所述壳体(5)的对置的两侧上,并且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在朝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上侧(21)和/或下侧(11)来看的俯视图中构造在所述壳体(5)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是用于机动车的马达控制设备。
12.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100)和容纳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保持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的联接几何结构(150)相应的容纳几何结构,并且所述控制设备(100)经由所述联接几何结构(150)能松开地固定在所述保持部的容纳几何结构中。
13.一种用于构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对于所有壳体变型均相同的壳体盖(20)和/或壳体底部(10),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壳体变型具有或者不具有保持元件(50、50'),即,不设置用于与所述壳体(5)连接的保持元件(50、50'),或者从至少两个不同的保持元件(50、50')中选择保持元件(50、50')的至少一个变型,其中,所述不同的保持元件(50、50')至少在材料、尺寸、联接几何结构和/或结构的实施方案方面不同,
-将所述壳体盖(20)和所述壳体底部(10)彼此连接,以及
-在壳体变型具有保持元件(50、50')的情况下,将所述保持元件(50、50')的至少一个变型与所述壳体盖(20)和/或所述壳体底部(10)机械地和/或材料地连接,
其中,由所述壳体底部(10)形成所述控制设备(100)的下侧(11),并且由与所述壳体底部(10)连接的壳体盖(20)形成所述控制设备的上侧(21),其中,所述下侧(11)和/或所述上侧(21)由边缘区域(110)包围,并且在所述边缘区域(110)的至少一个区段中设有朝所述下侧(11)和/或所述上侧(21)弯折的折边(25),使该折边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保持元件(50、50')的至少一个变型借助冲压过程与所述壳体盖(20)和/或所述壳体底部(10)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的折边(25)与所述壳体盖(20)和/或所述壳体底部(10)之间构造间隙(S),该间隙使得能够引入工具(200),以将一个保持元件(50、50')与折边(25)连接,并且设置阳模(220)和具有形状凹部(211)的至少一个阴模(210)作为工具(200),以构造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0、50')与所述折边(25)之间的变形区(55),其中,所述阴模(210)布置在所述间隙(S)中,使得该阴模至少在需构造的变形区(55)的区域中利用所述形状凹部(211)贴靠在所述折边(25)处。
CN201580062101.4A 2014-11-17 2015-10-22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Active CN107113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23420.4 2014-11-17
DE102014223420.4A DE102014223420A1 (de) 2014-11-17 2014-11-17 Steuergerät, System aus einem Steuergerät und einer das Steuergerät aufnehmenden Halterung,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einer Gehäusevariante eines Steuergerätes
PCT/EP2015/074447 WO2016078860A1 (de) 2014-11-17 2015-10-22 Steuergerät, system aus einem steuergerät und einer das steuergerät aufnehmenden halterung,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einer gehäusevariante eines steuergerä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988A CN107113988A (zh) 2017-08-29
CN107113988B true CN107113988B (zh) 2020-12-01

Family

ID=5454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2101.4A Active CN107113988B (zh) 2014-11-17 2015-10-22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22126B1 (zh)
CN (1) CN107113988B (zh)
DE (1) DE102014223420A1 (zh)
WO (1) WO2016078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2023B (zh) * 2018-01-08 2023-06-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装配方法、电驱动器
DE102021208198A1 (de) 2021-07-29 2023-02-02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lektrische Vor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Vorrichtungsfamil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62466A1 (de) * 2003-12-24 2005-09-08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Gehäusesystem für Fahrzeugsensoren
DE102011014424A1 (de) * 2011-03-18 2011-11-24 Daimler Ag Gehäuseanordnung mit einem Gehäuseteil für eine Rege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ein Steuergerät
DE102012003617B4 (de) * 2012-02-23 2020-07-09 Audi Ag Vorrichtung aus einem Gehäuse für ein Steuergerät und einem Befestigungselement
JP2013197405A (ja) * 2012-03-21 2013-09-3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子制御装置
JP6023524B2 (ja) * 2012-09-14 2016-11-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DE102012111491B4 (de) * 2012-11-27 2014-06-18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elektrisch leitender Deckelverbi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2126A1 (de) 2017-09-27
DE102014223420A1 (de) 2016-05-19
WO2016078860A1 (de) 2016-05-26
CN107113988A (zh) 2017-08-29
EP3222126B1 (de) 202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0690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0395101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13988B (zh) 控制设备、系统、用于构造控制设备的壳体变型的方法
KR102234282B1 (ko) 전동기를 콘택팅하기 위한 버스 바 및 콘택팅 방법
WO2012111048A1 (ja) 電子ユニット用ケースおよび電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8736403B (zh)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与保护器的连接构造以及线束
JP2003182471A (ja) 車両の電子式制御装置用ハウジング
KR20140131375A (ko) 차량 브레이크 시스템들용 전자유압식 제어 장치
KR20180025990A (ko) 모듈형 커넥터
CN105324256A (zh) 用于牵引装置的承接件和制造方法
KR20190011828A (ko) 압력 센서
CN110192314B (zh) 用于连接两个开关柜机架的连接装置
WO2017006495A1 (ja) 電線収容プロテクタ
KR20140087423A (ko) 자동차용 박스
KR102000293B1 (ko) 압력센서
CN105083244A (zh) 制动流体压力控制致动器
US9604619B2 (en)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JP2015095354A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886149B (zh) 用于将高压蓄存器壳体固定在机动车的白车身部件上的固定装置以及高压蓄存器壳体
GB2459557A (en) Punch-Riveting Tool
US2014036401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trol Unit Housing and Control Unit Housing Produced According to Said Method
US9381898B2 (en) Actuator for brake fluid pressure control
US20170218989A1 (en) Assembly holder and assembly
KR20140087422A (ko) 자동차용 박스
CN108780987B (zh) 支承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