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530B -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530B
CN107113530B CN201580070838.0A CN201580070838A CN107113530B CN 107113530 B CN107113530 B CN 107113530B CN 201580070838 A CN201580070838 A CN 201580070838A CN 107113530 B CN107113530 B CN 107113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pack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8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530A (zh
Inventor
盖洛德·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wers and Wilkins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a Automa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a Automation Inc filed Critical Eva Automation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6629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760A/zh
Priority to CN202010662423.5A priority patent/CN111935759B/zh
Priority to CN202010662024.9A priority patent/CN111935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13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7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increasing reliability, e.g. using redundant or spare channels o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ple data streams, e.g.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carrier aggregation [CA] 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为了在无线通信期间维持性能,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并行且独立地将冗余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特别地,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无线局域网络的两个无线电设备,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将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由无线电设备发送的分组可以优先地包括相同的信息。此外,如果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尝试维持冗余通信。例如,如果吞吐量低于阈值,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将通信转移至不同的信道,或者可以压缩一个或多个信道中的分组中的信息。此外,并行通信可以允许发送电子设备确定链路质量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实施例涉及在无线网络中传送信息的技术。特别地,所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使用冗余通信在无线网络中的发送电子设备和接收电子设备之间可靠地传送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日益流行的技术。特别地,这些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实现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接口的网络子系统,所述无线局域网诸如为: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中描述的无线网络、
Figure BDA0001330709530000011
(来自华盛顿州柯克兰蓝牙特别兴趣组)和/或其他类型的无线网络。
然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期间的性能可以随着时间而显著变化。例如,邻近的干扰源可以显著劣化性能。这种性能的劣化可能导致发送电子设备和接收电子设备之间掉包或甚至失去连接。因此,性能的变化会导致吞吐量降低,这在使用发送电子设备和/或接收电子设备时可能劣化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发送电子设备。该发送电子设备包括:输入端口,其接收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耦接到第一天线的第一接口电路,以及耦接到第二天线的第二接口电路。而且,第一接口电路可以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一信道将包括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一分组从发送电子设备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此外,第二接口电路可以使用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二信道将包括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二分组从发送电子设备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其中第二信道可以不同于第一信道,并且第二分组与第一分组同时从发送电子设备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此外,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指示接收电子设备在第一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第一信道,并且在第二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第二信道。
注意,WLAN通信协议可以与IEEE 802.11标准兼容。此外,第一分组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可以独立于第二分组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
此外,在如下情况下,第一接口电路可以将第一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三信道:当与第一信道相关联的与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时;当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一阈值和/或与经由第三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时。第二分组的并行通信可以确保在转移期间无中断地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可替代地或额外地,在如下情况下,第二接口电路可以将第二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四信道:当与第二信道相关联的与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时;当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二阈值和/或与经由第四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分组的并行通信可以确保在转移期间无中断地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无论何种情况,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指示接收电子设备或与接收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以在第一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或切换至第一信道,并且在第二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或切换至第四信道。
注意,当与第一信道相关联的与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或与第二信道相关联的与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时,第二分组或第一分组的剩余通信分别确保了信息被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而不会发生中断且无需发送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如下情况下,发送电子设备将包括在第一分组中的信息和包括在第二分组中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压缩:当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一阈值时;以及/或者当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二阈值时。这种压缩可以在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以及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维持大致共同的边缘(common margin)。
此外,在如下情况下,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通信警告消息并且可以选择性地终止经由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的信息的冗余通信:当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一阈值时;以及/或者当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二阈值时。
注意,发送电子设备可以联合编码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以基于并行通信提供信息增益和/或纠错。
而且,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并行通信检测第一分组和/或第二分组中的丢弃。
此外,在信息通信期间,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信道估计、确定链路质量和/或执行与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相关联的信道校准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此外,在信息通信期间,发送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接口电路和/或第二接口电路动态地执行与WLAN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的频谱分析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
发送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不同的WLAN通信协议来传送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可以与第二信道不同或可以与第二信道相同。此外,第二分组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所有信息(即,可以使用小于100%的冗余)。
在发送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分组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所有的信息。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可以与第二信道不同或可以与第二信道相同。此外,第一接口电路可以使用或可以不使用与第二接口电路相同的WLAN通信协议。
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发送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由发送电子设备执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的指令。
另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将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从发送电子设备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由发送电子设备执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
本发明内容仅为了示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而提供,以便提供对本文所述主题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特征仅仅是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文所述主题的范围或精神。本文描述的主题的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间传送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通信期间执行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间的信道估计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一的框图。
表1提供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期间的无线电设备用例。
注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一致的部分。此外,相同部分的多个实例由通过破折号与实例编号分隔的共同前缀指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维持无线通信期间的性能,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并行且独立地将冗余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特别地,可以通过利用一个或多个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协议的两个无线电设备(radio),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将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该通信可以涉及发送电子设备和接收电子设备之间关于要在通信期间使用的信道的协调,并且可以涉及无线电之间关于要在通信期间使用的信道的协调和/或要比较接收到的信息的信道的协调。由无线电设备发送的分组可以优先地包括相同的信息(即,经由一个或多个信道输送的信息可能是完全冗余的)。此外,如果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尝试维持冗余通信。例如,如果吞吐量下降到阈值以下,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将通信转移至不同的信道,或者可以压缩一个或多个信道中的分组中的信息。此外,并行通信可以允许发送电子设备执行信道估计、确定链路质量和/或执行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信道校准,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
通过传送冗余信息,即使失去发送电子设备和接收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发送电子设备也可以避免或减少丢弃分组的可能性。因此,发送电子设备可以维持吞吐量,并且因此可以在使用发送电子设备和/或接收电子设备时改善用户体验。
在下面的讨论中,发送和接收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一个或多个WLAN通信协议传送分组的无线电设备,所述WLAN通信协议诸如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有时被称为
Figure BDA0001330709530000053
来自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
Figure BDA0001330709530000052
联盟)、
Figure BDA0001330709530000051
(来自华盛顿州柯克兰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和/或其他类型的无线接口。在下面的讨论中,Wi-Fi被用作说明性示例。然而,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通信协议。
图1中示出了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图1呈现了示出系统100的框图,系统100具有根据一些实施例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子设备110和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例如消费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机顶盒等)以及接入点114(其提供与诸如因特网的有线网络的连接)的系统100的框图。特别地,这些电子设备可以在如下情况下无线通信:当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广告帧时、当通过扫描无线信道互相检测时、当建立连接(例如,通过发送关联请求建立连接)时和/或当发送和接收分组(其可以包括关联请求和/或附加信息作为有效负荷)时。
如下面参考图5进一步描述的,发送电子设备110、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接入点114可以包括诸如网络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和处理器子系统的子系统。另外,发送电子设备110、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接入点114可以包括网络子系统中的无线电设备116。(注意,无线电设备116可以是相同无线电设备的实例,或者也可以彼此不同)。更一般地,发送电子设备110、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接入点114可以包括(或可以包括在)具有能够使发送电子设备110、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接入点114彼此无线通信的网络子系统的任何电子设备(内)。该无线通信可以包括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广告以使电子设备进行初始联系或互相检测;然后通过交换后续数据/管理帧(如关联请求和响应)来建立连接;构造安全选项(例如,互联网协议安全);经由该连接发送和接收分组或帧等。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无线信号118(由锯齿状线表示)从发送电子设备110中的无线电设备116-1发送。这些无线信号118由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接收电子设备112-1)接收。特别地,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发送分组。转而,这些分组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无线电设备116(例如无线电设备116-5)接收。这样可以允许发送电子设备110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虽然图1示出了发送电子设备110发送分组,但是需注意发送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接收分组。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在发送电子设备110、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中对分组或帧的处理包括:接收携带分组或帧的无线信号118;从接收的无线信号118中解码/提取分组或帧,以获得分组或帧;以及对分组或帧进行处理以确定包含在分组或帧中的信息(例如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例如,该信息可以包括显示在接收电子设备112中的至少一个上或显示在耦接到接收电子设备112的至少一个的显示器(例如电视机)上的音频和视频。注意,发送电子设备110与接收电子设备112和/或接入点114中给定的一个(例如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各种性能指标来表征,所述各种性能指标诸如为:数据速率、成功通信的数据速率(有时被称为“吞吐量”)、错误率(例如重试或重发率)、相对于均衡目标的均衡信号的均方误差、码间干扰、多路径干扰、信噪比、眼图宽度、在时间间隔(如1至10秒)内成功通信的字节数与估计可以在该时间间隔内通信的最大字节数的比率(后者有时称为信道或链路的“容量”)和/或实际数据速率与估计数据速率的比率(有时被称为“利用率”)。此外,可以单独地或者联合地(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监测与不同信道相关联的通信期间的性能(从而例如识别丢弃的分组)。
然而,通信期间的性能可以改变,例如,可能存在邻近的瞬态干扰源(例如微波炉)、与发送电子设备110相关联的太多接收电子设备112、发送电子设备110需要与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通信的信息量可能超过容量、可能存在移动、和/或可能存在可以影响性能的另一个因素。这可能导致性能的劣化(或者甚至是发送电子设备110与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112之间的连接丢失),这转而可能增加重新发送的分组的数量,因此,可能增加通信的延迟并且可能劣化接收电子设备112的用户的体验。例如,流向电视机的视频的质量可能会劣化,或视频中可能会有停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实现一种通信技术(其在下面参考图2至图4进一步描述),其中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给定的一个接收电子设备112(例如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冗余地传送信息。特别地,发送电子设备110中的两个无线电设备(例如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可以与接收电子设备112-1建立连接或链路。这些链路可以在与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相关联的无线网络(其可以是专用网络)上各自具有单独的或不同的服务集合标识符。(如果该网络是专用网络,则这些服务集合标识符可以不被广播到任意接收电子设备或专用网络之外的接收电子设备)。然后,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可以使用连接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Wi-Fi通信协议将与数据流(诸如音频、视频和更一般地数据)相关联的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注意,一个或多个信道可以在发送电子设备110被接通时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执行信道校准以及确定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来识别。指定在分组通信期间将要使用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信道信息可以通过发送电子设备110提供给接收电子设备112-1。因此,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指示接收电子设备112-1使用哪个信道。此外,可以存储关于剩余信道的相对性能信息,并且如下所述,该相关性能信息可以用于引导信道过渡。)在一个或多个信道中由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发送的分组可以优先地包括相同的信息,即,只要无线电环境中的条件允许,那么经由一个或多个信道输送的信息可以是完全冗余的。例如,无线电设备116-1可以使用Wi-Fi通信协议(例如IEEE802.11b或802.11n)在信道上将携带信息的分组发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并且无线电设备116-2可以使用Wi-Fi通信协议在另一信道(即具有不同载波频率的不同信道)上将携带相同信息的额外分组并行发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然而,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电设备116-2传送仅携带相同信息中的一些(例如至少大部分信息(例如至少50%的信息))的额外分组。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设备116-2在与无线电设备116-2相同的信道中和/或与无线电设备116-1使用不同的Wi-Fi通信协议发送额外的分组。)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的Wi-Fi通信协议不协调的情况(如已公开的通信技术中的情况)下,这种特定信道上的并行通信是不可能的。注意,信道中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的分组的通信可以独立于另一个信道中通过无线电设备116-2的额外分组的通信。
而且,应注意,当和与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连接失去时或者当和与另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112-2的连接失去时,额外分组或分组的剩余通信分别确保信息(或至少大部分信息)被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而不会发生中断,并且发送电子设备110无需进一步动作。
然而,如果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性能指标劣化,则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尝试维持信息的冗余通信。例如,在如下情况下,无线电设备116-1可以将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三信道(其不同于无线电设备116-1使用的信道或不同于无线电设备116-2使用的另一信道):当和与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连接失去时;和/或当与经由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阈值时。例如,性能指标可以是吞吐量,并且当吞吐量劣化到低于确保在接收电子设备112上的高质量视频回放的最小值或阈值(例如35Mbps)时,无线电设备116-1可以转移或转换通信。可替代地,当吞吐量劣化到低于可用信道的以前表征的性能指标时,无线电设备116-1可以转移通信。通过无线电设备116-2的分组的并行(以及冗余)通信可以确保在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的转移期间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而不会发生中断。类似地,在如下情况下,无线电设备116-2可以将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四信道(其不同于无线电设备116-2使用的另一信道或不同于无线电设备116-1使用的第三信道):当和与另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连接失去时;和/或当与经由另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另一阈值(其可以与由无线电116-1使用的连接的性能指标相关联的阈值相同或不同)时。再一次,通过无线电116-1的分组的并行(以及冗余)通信可以确保在通过无线电116-2的转移期间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而不会发生中断。因此,并行通信可以在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使用一个或多个Wi-Fi通信协议时允许对分组的通信进行无缝地(即,无延迟地)转换。(注意,信道转换可以不需要重新认证或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而且,因为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的分组的通信可以彼此独立,所以通过这些无线电设备的转换可以彼此独立地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应注意当与经由第三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时,无线电设备116-1将该通信转移至第三信道。类似地,当与经由第四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时,无线电设备116-2将该通信转移至第四信道。这些转移可以基于信道的预定义表征和/或基于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通信的动态质量评估。)
注意,在从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进行转换(或转移或切换)之前,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将信道信息指示或提供给接收电子设备112-1,从而指定第三信道或第四信道。因此,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可以存在协调(与如下情况相反:发送电子设备110执行跳跃,并且接收电子设备112-1随后执行扫描以发现新的信道以重新获取与发送电子设备110的连接)。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16-1、116-2、116-3和116-4之间可以存在协调,以便这些无线电设备可以避免使用同一信道(如果可能的话),否则使用同一信道会劣化冗余传送信息的能力。
可替代地或额外地(例如当没有更好的可用信道来过渡时),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压缩包括在由无线电设备116-1发送的分组中的信息和/或包括在由无线电设备116-2发送的分组中的信息。因此,可以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的连接中的任一个或两者中使用压缩。这种压缩可以发生在这些情况下:当与经由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一阈值时;和/或当与经由另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另一阈值时。这种压缩可以在与经由该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以及与经由另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维持大致共同的边缘。例如,共同边缘可以是最小吞吐量(例如35Mbps)以上10%至30%。注意,对于信道中的分组中的信息和另一信道中的分组中的信息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压缩技术。此外,压缩技术可以是无损的或有损的。特别地,最初的压缩技术可以是无损的,但是如果该劣化变得过于明显,则可以使用有损压缩技术(例如,发送每隔一个分组或仅发送MPEG视频中的I帧)。因此,随着劣化增加,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尝试无缝地和平滑地减少冗余通信。
此外,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编码由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发送的分组中的信息。用于由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发送的分组的编码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根据无线环境中的条件(例如与该信道和另一信道相关联的性能指标),无线电设备116-1可以使用与无线电设备116-2不同的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电子设备110将由无线电设备116-1传送的分组和由无线电设备116-2传送的分组联合编码,以基于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的并行通信提供(编码)信息增益和/或纠错。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传送的分组可以编码为如它们在单个信道中被传送一样(即使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的通信期间使用超过一个信道)。
尽管当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性能指标劣化时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尝试维持信息的冗余通信,但是如果劣化足够严重(例如当信道和另一信道中的一个的性能指标低于阈值时),可能无法再维持信息的冗余通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向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用户显示通信警告消息(其可以解释性能劣化和/或可以建议补救动作),并且可以选择性地终止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的经由分组传送的以及通过无线电设备116-2的经由分组传送的信息的冗余通信。特别地,在如下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终止冗余通信:当与经由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阈值时;和/或当与经由另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另一阈值时。注意,选择性终止的冗余通信可以应用于由无线电设备116-1或无线电设备116-2发送的所有分组,或者可以在逐个分组的基础上动态应用。
除了在动态无线环境中提供鲁棒的通信之外,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的并行通信可以促进额外的监测和服务质量(QoS)表征,这可以允许在给定时间识别出最好的有效信道。例如,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通过比较来自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关于接收的分组的反馈(例如确认消息)来检测由无线电设备116-1传送的分组和/或由无线电设备116-2传送的分组中的丢弃。(可替代地或额外地,可以通过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之间的协调来检测错误,例如对在分组中接收到的有效负荷进行比较。)因此,如果在信道和另一信道中当前存在100%的冗余,并且接收到由无线电设备116-1发送的分组A、B、C和D,同时只接收到由无线电设备116-2发送的分组B和D,则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断定在通过无线电112-2进行的通信期间分组A和C被丢弃。这种能力以及下面描述的一个或多个QoS表征技术可以允许对吞吐量的连续信道监测,这可以使得能够转换到具有改进的性能的不同的信道(诸如具有超过阈值和当前性能指标的性能指标的信道,该当前性能指标与经由与当前连接相关联的信道的通信相关联)。
此外,如下面参考图3进一步描述的,并行通信可以允许发送电子设备110执行一个或多个QoS表征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执行信道估计、确定链路质量、执行信道校准和/或执行与至少该信道和/或另一信道相关联的频谱分析)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可替代地,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在与Wi-Fi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上执行这些QoS表征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在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之间的信息的通信期间,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之一(例如性能指标值较高(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并且因此增大的边缘)的无线电设备)可能会暂时停止发送分组,并且可以对与Wi-Fi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执行完全(逐通道)扫描。然后,可以通过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频谱和/或功率谱密度来执行频谱分析。可替代地,无线电设备116-1和116-2中的一个可以在分组的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隔或间隙期间执行信道估计、确定链路质量、执行信道校准和/或执行频谱分析。信道的这种QoS表征可以在信息的通信期间成为可能并且仍然以与Wi-Fi通信协议兼容的方式(即使这样的QoS表征不包括在现有IEEE 802.11标准中)也是可能的,因为图1所示的系统100(其实现了该通信技术)的提供者可以控制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特别地,当执行QoS表征时,提供者可以协调这些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因此,可以在不要求发送电子设备110丢失或拆除经由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与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连接的情况下进行QoS表征。)注意,QoS表征可以实时执行,例如随着数据流的发送每秒至少一次。
虽然描述了图1所示的网络环境作为示例,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不同数量或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一些实施例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电子设备。作为另一示例,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的电子设备发送和/或接收分组或帧。虽然接收电子设备112被示出为具有单个无线电设备116的情况,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收电子设备112可以包括多个无线电设备。
图2显示了示出用于将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从发送电子设备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例如图1的发送电子设备110和接收电子设备112-1)的方法200的流程图的实施例。在操作期间,发送电子设备执行信道表征(操作210)以识别在随后的通信中使用的信道。然后,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将关于随后将在通信期间使用的所选择的信道的信息或指令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此外,发送电子设备可以经由发送电子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
而且,发送电子设备使用发送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口电路(在第一无线电设备中)以及第一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一信道将携带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一分组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操作212)。此外,发送电子设备使用发送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口电路(在第二无线电设备中)以及第二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二信道将携带与数据流相关联的至少一些信息的(例如至少大部分信息)的第二分组并行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
例如,第一信道可以与第二信道不同。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可以与第二信道相同。而且,第一接口电路和第二接口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WLAN通信协议(即第一WLAN通信协议可以与第二WLAN通信协议相同)或不同的WLAN通信协议(即第一WLAN通信协议可以与第二WLAN通信协议不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组可以包括所述信息(即,该通信可以是完全或100%冗余的)或可以仅包括所述信息的一部分(即,该通信可以是部分冗余的)。
如果发送电子设备确定与通信(操作212或操作216)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已经劣化(操作220)(或确定经由另一信道的改善的通信是可行的),那么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执行补救动作(操作222)。例如,基于先前确定的信道表征(操作210),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将通信(操作212或216)转移至当前具有更好性能的不同信道。如前面所注意的,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将指定不同信道的指令提供给接收电子设备或者将指定不同信道的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可替代地或额外地,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压缩传送的信息(操作212或216)。
而且,在通信期间(操作212或216),发送电子设备可以视情况执行QoS表征(操作214和/或218)而不中断信息的通信。该QoS表征可以允许更新信道表征。可替代地或额外地,该QoS表征可以允许该通信(操作212或216)被优化。
注意,只要存在要进行通信的额外信息(操作224),那么方法200可以继续。
用这些方式,发送电子设备(例如在发送电子设备的环境中执行的接口电路、驱动器和/或软件)可以促进与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子设备的通信。特别地,发送电子设备可以独立地、并行地且冗余地将信息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以确保可靠的且高质量的通信。这可以减少服务中(例如在接收电子设备上显示视频时)的延迟和/或中断,并且因此可以在经由发送电子设备进行传送时改善用户体验。
在方法200(图2)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有额外的或更少的操作。此外,可以改变操作的顺序,而且/或者可以将两个或者更多的操作合并为单个操作。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电子设备被设计为:支持多达四个无线流、具有每个流至少35Mbps的目标最小吞吐量(尽管该值是一个示例且可以使用其他值)、促进独立的频率规划、在存在干扰的下提供鲁棒性、和/或提供冗余通信。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四个无线电设备。无线电设备中的三个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Wi-Fi通信协议和/或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技术(例如3×3构造),使得可以使用空间分集和/或波束形成来提高通信性能。剩余的无线电设备可以使用蓝牙。
表1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期间的无线电设备用例。特别地,三个无线电设备可以支持信息的完全冗余通信。例如,对于一个数据流,无线电设备2可以冗余地传送与无线电设备1相同的信息(如表1中的附加1所示)。相应的可用链路带宽可以从在一个数据流的情况下的450Mbps降至在两个数据流的情况下的157Mbps、在三个数据流的情况下对于无线电设备1和2的157Mbps以及对于无线电设备3的75Mbps、以及在四个数据流的情况下对于无线电设备1和2的112Mbps以及对于无线电设备3的75Mbps。注意可以使用多于两个无线电设备来传送冗余信息。例如,对于有限的冗余能力,可以使用三个无线电设备来传送冗余信息。特别地,第二和第三无线电设备可以传送冗余信息。
表1
Figure BDA0001330709530000151
此外,如前所述,冗余通信可以促进在通信中使用的信道和/或与Wi-Fi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的QoS表征。特别地,在发送电子设备和接收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期间,QoS表征可以包括:信道估计(例如,对于给定信道,估计到接收电子设备的距离并确定相关联的相位失真)、链路质量、信道校准(例如基于到接收电子设备的估计距离和相关联的相位失真来确定给定信道的发送功率和相位)和/或频谱分析。图3中示出了信道估计。特别地,如图3所示,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更一般地,所接收的能量或功率)来提供到接收电子设备112的距离的粗略估计。例如,基于估计的距离损失,可以估计具有-50dBm的关联RSSI的接收电子设备112-2比具有-70dBm的关联RSSI的接收电子设备112-1更近,可以估计具有-70dBm的关联RSSI的接收电子设备112-1比具有-100dBm的关联RSSI的接收电子设备112-3更近。
可以使用基于到达角(AOA)、往返时间(RTF)和/或到达时间(TOA)的RSSI测距(RSSI ranging)指定相对于接收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前/后)和角度来改善信道估计。特别地,AOA可以使用来自接收器电路的相位信息来估计给定信道对相位的影响。此外,RTT可以基于请求发送(RTS)和清除发送(CTS)消息,其可以允许发送电子设备110执行到给定的一个接收电子设备112的距离的单边计算。可替代地,TOA可以基于所传送的分组中的时间戳,并且可以涉及通过发送电子设备110和给定的一个接收电子设备112的协作计算。
注意,可以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测距来确定链路质量。特别地,发送电子设备110可以使用网络测试工具Iperf来创建TCP和UDP数据流,然后测量携带这些数据流到给定的一个接收电子设备112的网络的吞吐量。
此外,可以通过发送电子设备110在与给定的一个接收电子设备112通信期间捕捉与一个或多个信道相关联的时域信号,然后执行DFT或FFT来执行频谱分析。所得到的频谱或功率谱分布可用于表征该一个或多个信道(例如,识别隐藏节点)和/或优化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只要无线环境中的条件允许,则优先使用冗余通信。实现该通信技术的发送电子设备可以随着性能的劣化而平滑地减少冗余通信。以这种方式,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尽可能长地维持冗余通信的优势。例如,只要链路上的TCP吞吐量至少为35Mbps(其用作示例,例如可以使用最小吞吐量的其他值),那么发送电子设备就可以维持完全(或100%)的冗余。
如果发送电子设备确定可以在不同的信道上实现更好的吞吐量,则为了具有可用的完全冗余的最高吞吐量信道,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无缝地移动到更好的信道。然而,在没有实现最小吞吐量或带宽需求的其他可用信道的实施例中,发送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更改通信。
特别地,只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例如视频流)所需的总带宽小于当前带宽的80%,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维持完全冗余。例如,如果链路带宽劣化到低于35Mbps(例如,劣化到10Mbps),但是两个数据流总共只需要5Mbps,那么发送电子设备可能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两个数据流所需的总带宽只需要当前可用总带宽的50%。
然而,如果动态数据流所需的总带宽超过当前可用带宽的80%,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尝试智能地压缩数据流,使得为每个数据流保留至少2Mbps。例如,如果总共有9Mbps的带宽,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尝试均匀/智能地压缩数据流,使得每个数据流尽可能高于每个数据流所需的2Mbps最小带宽。可替代地,假设有三个数据流,包括:使用3Mbps的第一数据流、使用1.5Mbps的第二数据流以及使用7Mbps的第三数据流。由于第三数据流相对于其他数据流占用大量带宽(远远超过最小的2Mbps),所以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尝试将第三数据流压缩至2.5Mbps,将第一数据流压缩至2.4Mbps,而第二数据流可以保持在1.5Mbps,使得动态数据流所需的总带宽小于当前可用带宽的80%。
如果即使在压缩之后,发送电子设备也不能发送多个数据流,并且不能维持两个频谱中的任何信道上80%的吞吐量,则发送电子设备可以开始丢弃数据流上的冗余以维持每个数据流的至少2Mbps的最小吞吐量。发送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在发送电子设备或接收电子设备上(例如在电视机上)显示通信警告消息来向终端客户(发送电子设备和/或接收电子设备的用户)报警,该通信警告消息可以指示QoS如何受到影响、无线性能不佳和/或补救动作。
此时,发送电子设备可以以非冗余的方式传送数据流。然而,在没有冗余通信的情况下,终端客户可能会遇到丢弃分组、失去连接等。
该通信技术的实施例在图4中进一步示出,其显示了示出发送电子设备110与接收电子设备112-1(图1)之间的通信的附图。特别地,发送电子设备110中的处理器410可以基于与通过接口电路412之一或两者与接收电子设备112-1进行的分组414的通信相关联的反馈信息416来表征(418)与一个或多个WLAN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然后,处理器410可以选择(420)在随后的通信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并且可以将信道信息422存储在接口电路412的存储器中。
而且,接口电路412-1可以经由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中的第一信道以及第一WLAN通信协议将携带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分组424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而且,接口电路412-2可以经由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中的第二信道以及第二WLAN通信协议将携带与所述数据流相关联的至少一些信息的分组426并行且独立地传送至接收电子设备112-1。
如果接口电路412中的一个(例如接口电路412-1)确定与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已劣化428(或者经由另一信道的改善的通信可用),则该接口电路可以执行补救动作430。例如,接口电路412-1可以访问所存储的信道信息,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以在与接收电子设备112-1进行的分组432的后续通信中使用。由于分组424和426的通信可以彼此独立,因此注意,接口电路412可以彼此分开地且独立地转换到另一个信道(例如用于传送分组432的不同信道)。
此外,在通信期间,接口电路412的一个或两者(例如接口电路412-2)可以执行QoS表征而不会中断信息的通信。例如,接口电路412-2可以执行QoS表征(436),而接口电路412-1传送携带信息的分组432。该QoS表征可以包括:执行信道估计、确定链路质量、执行信道校准和/或执行频谱分析。因此,QoS表征(434)可以更新存储的信道信息436。
现在描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图5显示了示出电子设备500(例如图1的接收电子设备112之一或发送电子设备110)的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子系统510、存储器子系统512以及网络子系统514。处理子系统510包括一个或多个被构造为执行计算操作的设备。例如,处理子系统5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存储器子系统512包括用于存储处理子系统510和网络子系统514的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存储器子系统512可以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或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子系统512中的用于处理子系统510的指令包括:可由处理子系统510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或指令集合(例如程序模块522或操作系统524)。注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以构成计算机程序机制。此外,存储器子系统512中的各个模块中的指令可以如下语言实现:高级程序语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或机器语言。此外,编程语言可以被编译或解释(例如可构造或构造(可以在本讨论中互换使用))以由处理子系统510执行。
此外,存储器子系统512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对存储器的访问的机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子系统512包括存储器分级体系,该存储器分级体系包括耦接到电子设备500中的存储器的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中,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位于处理子系统5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子系统512耦接到一个或多个高容量的海量存储设备(未示出)。例如,存储器子系统512可以耦接到磁驱动器或光驱动器、固态驱动器或其他类型的海量存储设备。在这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子系统512可以由电子设备500用作用于经常使用的数据的快速存取存储器,而海量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较不频繁使用的数据。
网络子系统514包括构造为耦接到有线和/或无线网络并在其上进行通信(即,执行网络操作)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包括:控制逻辑516、接口电路518和相关天线520。(虽然图5包括天线520,但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包括例如节点508(例如可以耦接到天线520的焊盘)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因此,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天线520)。例如,网络子系统514可以包括蓝牙网络系统、蜂窝网络系统(例如诸如UMTS、LTE等的3G/4G网络)、通用串行总线(USB)网络系统、基于IEEE 802.11中描述的标准的网络系统(例如Wi-Fi网络系统)、以太网网络系统和/或其他网络系统。注意,接口电路518中给定的一个以及天线520的至少一个的组合可以构成无线电设备。
网络子系统514包括处理器、控制器、无线电设备/天线、插座/插头、和/或用于耦接到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在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上进行通信、以及处理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的数据和事件的其他设备。注意,用于耦接到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在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上进行通信、以及处理每个支持的网络系统的网络上的数据和事件的机制有时统称为网络系统的“网络接口”。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还未存在。因此,电子设备500可以使用网络子系统514中的机制来执行电子设备之间的简单无线通信,例如如前所述的发送广告或信标帧和/或扫描由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广告帧。
在电子设备500中,使用总线528将处理子系统510、存储器子系统512和网络子系统514耦接在一起。总线528可以包括电子、光学和/或电光连接,子系统可以使用该连接彼此之间传达命令和数据。尽管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一个总线528,但是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子系统之间的不同数量或构造的电子、光学和/或电光连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包括用于在显示器上显示信息(例如通信警告消息)的显示子系统526,其可以包括显示器驱动器和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多点触控触摸屏等。
电子设备500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网络接口的任何电子设备(或可以包括在具有至少一个网络接口的任何电子设备内)。例如,电子设备500可以是以下这些设备(或可以包括在以下这些设备内):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小型笔记本/上网本、服务器、平板电脑、智能电话、蜂窝电话,消费电子设备(诸如电视、机顶盒、音频装置、视频装置等)、便携式计算设备、接入点、路由器、交换机、通信装置、测试装置和/或其他电子设备。
尽管使用特定组件来描述电子设备500,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中可以存在不同的组件和/或子系统。例如,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处理子系统510、存储器子系统512、网络子系统514和/或显示子系统526。此外,虽然示出天线520中的一个耦接到给定的一个接口电路518,但是可以存在耦接到给定的一个接口电路518的多个天线。例如,3x3无线电设备的情况可以包括3个天线。此外,一个或多个子系统可以不存在于电子设备500中。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图5中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额外子系统。此外,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分离的子系统。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给定子系统或组件的一些或全部可以集成到电子设备5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子系统或组件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程序模块522包括在操作系统524中。
此外,可以使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的任何组合来实现电子设备500中的电路和组件,包括:双极型、PMOS和/或NMOS门或晶体管。此外,这些实施例中的信号可以包括具有近似离散值的数字信号和/或具有连续值的模拟信号。此外,组件和电路可以是单端的或差动的,并且电源可以是单极的或双极的。
集成电路可以实现网络子系统514的一些或全部功能,例如一个或多个无线电设备。此外,集成电路可以包括用于从电子设备500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在电子设备500上接收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的硬件和/或软件机制。除了本文描述的机制之外,无线电设备通常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通常,网络子系统514和/或集成电路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无线电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子系统514和/或集成电路包括构造无线电设备在给定信道(例如,给定载波频率)上传送和/或接收的构造机制(例如一个或多个硬件和/或软件机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构造机制可用于将无线电设备从在给定信道上的监测和/或发送转换到在不同信道上的监测和/或发送。(注意,本文所用的“监测”包括从其他电子设备接收信号,并且可以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理操作,例如,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包含广告帧、计算性能指标、执行频谱分析等)。此外,尽管没有在图5中示出,但网络子系统514可以包括接收数据流中的信息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
虽然使用与Wi-Fi兼容的通信协议作为说明性示例,但是所描述的通信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用在各种网络接口中。此外,虽然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些操作在硬件或软件中实现,但是通常可以以各种构造和架构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操作。因此,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些或全部操作可以以硬件、软件或两者来执行。例如,可以使用程序模块522、操作系统524(例如用于接口电路518的驱动器)和/或接口电路518中的固件来实现该通信技术中的至少一些操作。可替代地或额外地,可以在例如接口电路518中的硬件的物理层中实现该通信技术中的至少一些操作。
在前面的描述中,参考了“一些实施例”。注意,“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子集,但并不总是指定实施例的相同子集。
前面的描述旨在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和使用本公开,并且在特定应用及其要求的上下文中提供前面的描述。此外,仅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前面的描述。它们并非旨在穷举地或将本公开限制于所公开的形式。因此,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和应用。另外,对前述实施例的讨论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因此,本公开不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被赋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发送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端口,被构造为接收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
第一天线;
第二天线;
第一接口电路,其与所述第一天线通信耦接,该第一接口电路被构造为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一信道将包括与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接收电子设备的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一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一天线;以及
第二接口电路,其与所述第二天线通信耦接,该第二接口电路被构造为使用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经由第二信道将包括与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所述接收电子设备的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二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二信道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分组与所述第一分组同时被传送;
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向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指令,用于使所述接收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所述第一信道,并且在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所述第二信道;以及
其中,在信息的通信期间,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在不中断信息的通信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中的给定一者相关联的信道校准,所述信道校准包括基于到接收电子设备的估计距离和相关联的相位失真来确定给定信道的发送功率和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与IEEE 802.11标准兼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包括第一服务集合标识符,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服务集合标识符的第二服务集合标识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电路被构造为当以下情况之一时将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三信道:和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三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电路被构造为当以下情况之一时将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四信道:和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四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
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并行通信确保了在转移至所述第三信道和所述第四信道之一期间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接收电子设备而不会发生中断;以及
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指示所述接收电子设备执行以下各项之一:将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从所述第一信道转移至所述第三信道;以及将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从所述第二信道转移至所述第四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当和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以及和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之一发生时,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者的通信确保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接收电子设备而不会发生中断且所述发送电子设备无需进一步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构造为当以下情况之一时将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信息和包括在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一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二阈值;并且
其中,所述压缩在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以及在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维持大致共同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当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时显示通信警告消息,并且选择性地终止经由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的冗余通信: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一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二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联合编码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以基于所述并行通信提供信息增益和纠错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并行通信来检测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丢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组包括在不中断信息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电路和所述第二接口电路中的一者对与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的动态谱分析;以及
其中确定所述动态谱分析包括捕捉在通信期间至少与给定信道相关联的时域信号以及执行傅里叶变换或离散傅里叶变换以确定频谱或功率谱分布。
11.一种系统,包括:
接收电子设备和发送电子设备,
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端口,构造为接收与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
第一天线;
第二天线;
第一接口电路,其与所述第一天线通信耦接,该第一接口电路被构造为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协议经由第一信道将包括与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所述接收电子设备的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一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一天线;以及
第二接口电路,其与所述第二天线通信耦接,该第二接口电路被构造为使用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经由第二信道将包括与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所述接收电子设备的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第二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二信道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分组与所述第一分组同时被传送;
其中,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向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指令,用于使所述接收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所述第一信道,并且在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所述第二信道;以及
其中,在信息的通信期间,所述发送电子设备被构造为在不中断信息的通信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中的给定一者相关联的信道校准,所述信道校准包括基于到接收电子设备的估计距离和相关联的相位失真来确定给定信道的发送功率和相位。
12.一种用于传送与从发送电子设备到接收电子设备的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电子设备:
向所述发送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至少一者提供指令,用于使所述接收电子设备在第一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第一信道以及在第二分组的通信期间使用第二信道;
经由所述发送电子设备中的输入端口接收与所述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
使用所述发送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口电路以及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协议经由所述第一信道将包括与所述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所述接收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一天线;
使用所述发送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口电路以及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经由所述第二信道将包括与所述数据流相关联的信息的从所述发送电子设备到所述接收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组传送至所述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二信道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分组与所述第一分组同时被传送;以及
在不中断信息的通信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中的给定一者相关联的信道校准,所述信道校准包括基于到接收电子设备的估计距离和相关联的相位失真来确定给定信道的发送功率和相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与IEEE 802.11标准兼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包括第一服务集合标识符,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服务集合标识符的第二服务集合标识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以下情况之一发生时将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三信道:和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三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
当以下情况之一发生时将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转移至第四信道:和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四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超过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
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并行通信确保了在转移至所述第三信道和所述第四信道之一期间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接收电子设备而不会发生中断;以及
指示所述接收电子设备执行以下各项之一:将所述第一分组的通信从所述第一信道转移至所述第三信道;以及将所述第二分组的通信从所述第二信道转移至所述第四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和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联的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以及和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关联的10接收电子设备的连接丢失之一发生时,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者的通信确保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接收电子设备而不会发生中断且所述发送电子设备无需进一步的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以下情况之一发生时将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信息和包括在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一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劣化到低于第二阈值;并且
其中,所述压缩在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以及在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中维持大致共同的边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时显示通信警告消息,并且选择性地中断经由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的冗余通信: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一阈值;以及与经由所述第二信道的通信相关联的性能指标低于第二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联合编码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以基于并行通信提供信息增益和纠错之一。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包括在不中断信息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电路和所述第二接口电路中的一者对与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的动态谱分析;以及
其中确定所述动态谱分析包括捕捉在通信期间至少与给定信道相关联的时域信号以及执行傅里叶变换或离散傅里叶变换以确定频谱或功率谱分布。
CN201580070838.0A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Active CN107113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2948.9A CN111935760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423.5A CN111935759B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024.9A CN111935758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44,343 2014-12-24
US14/544,343 US9763120B2 (en) 2014-12-24 2014-12-24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PCT/US2015/000195 WO2016105472A2 (en) 2014-12-24 2015-12-23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2024.9A Division CN111935758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423.5A Division CN111935759B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948.9A Division CN111935760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530A CN107113530A (zh) 2017-08-29
CN107113530B true CN107113530B (zh) 2020-07-07

Family

ID=5615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2948.9A Pending CN111935760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423.5A Active CN111935759B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024.9A Pending CN111935758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1580070838.0A Active CN107113530B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2948.9A Pending CN111935760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423.5A Active CN111935759B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202010662024.9A Pending CN111935758A (zh) 2014-12-24 2015-12-23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9) US9763120B2 (zh)
EP (2) EP3836732A1 (zh)
JP (2) JP6683713B2 (zh)
KR (2) KR102434884B1 (zh)
CN (4) CN111935760A (zh)
GB (2) GB2548536B (zh)
WO (1) WO201610547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63120B2 (en) * 2014-12-24 2017-09-12 EVA Automation, Inc.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US9806971B2 (en) * 2015-11-19 2017-10-31 EVA Automation, Inc. Restricted-signal confirmation for high-throughput links
EP3258632A1 (en) * 2016-06-17 2017-12-20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in a cellular network
GB2551975B (en) * 2016-06-29 2020-02-19 B & W Group Ltd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EP3526998A4 (en) * 2016-10-13 2020-06-24 AirMagnet, Inc. WLAN RF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FOR 802.11AC CHANNELS
CN108633032B (zh) 2017-03-24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rrc消息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8513701B (zh) * 2017-05-18 2021-06-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系统
WO2019152300A1 (en) 2018-02-05 2019-08-08 D&M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networked rendering devices
US10834154B1 (en) * 2019-04-17 2020-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stream parameters based on modulation scheme
EP3981131A4 (en) * 2019-06-04 2022-12-14 Phantom Auto Inc. PLATFORM FOR REDUNDA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PTIMIZATION
FR3100096B1 (fr) * 2019-08-22 2023-07-14 Sagemcom Broadband Sas Systeme de restitution sonore deportee comportant un diffuseur audionumérique connecte a un recepteur audionumerique par au moins deux liaisons sans fil
US11357006B2 (en) * 2020-01-02 2022-06-07 Apple Inc. Selective multi-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1082809B1 (en) 2020-06-18 2021-08-03 Apple Inc. Many-to-many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devices
JP7384773B2 (ja) 2020-09-29 2023-11-21 Kddi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局、移動局、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201A (zh) * 2000-06-02 2003-08-27 诺基亚公司 改善的下行链路性能的闭环反馈系统
CN102113171A (zh) * 2009-05-12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评价装置及天线评价方法
WO2013006593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Dinan Esmael Hejazi Broadcast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873686B1 (en) * 2010-04-02 2014-10-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ecei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6452B2 (ja) * 1987-06-17 1998-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US7020472B2 (en) 2001-06-22 2006-03-28 Gallitzin Allegheny Llc Cellular channel bonding for improved data transmission
US6741554B2 (en) * 2002-08-16 2004-05-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y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8964830B2 (en) 2002-12-10 2015-02-24 Ol2,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tream video compression using multiple encoding formats
US10075750B2 (en) 2002-12-10 2018-09-11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Porting locally processed media data with low latency to a remote client device via various wireless links
JP4391988B2 (ja) * 2003-05-16 2009-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機
JP4252573B2 (ja) * 2003-06-02 2009-04-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レー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US7668125B2 (en) * 2003-09-09 2010-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parallel channels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135517A1 (en) * 2003-12-22 2005-06-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effective number of data tones in a multi-antenna multi-t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85354B2 (en) 2004-04-02 2011-02-0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near vertical incidence skywave (“NVIS”) communication using space-time coding
JP4352976B2 (ja) * 2004-04-20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06020274A (ja) * 2004-06-02 2006-01-19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通信システム
US7864659B2 (en) 2004-08-02 2011-01-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US20060224763A1 (en) * 2005-03-18 2006-10-0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usage of 802.11a and 802.11g technologies for video streaming
US8839065B2 (en) 2011-07-29 2014-09-16 Blackfire Research Corporation Packet loss anticipation and pre em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low latency media applications
US8355715B2 (en) 2006-04-21 2013-01-15 Vixs Systems, Inc. Client module, multimedia serv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8300563B2 (en) 2006-09-29 2012-10-30 Intel Corporation Aggregated transmission in WLAN systems with FEC MPDUs
US7881680B1 (en) * 2006-10-23 2011-02-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redictive transmitter calibration
US8830818B2 (en) 2007-06-07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handover under radio link failure
TW200948665A (en) 2008-05-22 2009-12-01 Giant Mfg Co Ltd Bicycle composite bicycle frame
KR101556609B1 (ko) 2008-06-03 2015-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이를 결합한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20045012A1 (en) 2008-09-26 2012-02-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231680B2 (en) 2009-03-03 2016-01-05 Rfaxis, Inc. Multi-channel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US8798034B2 (en) 2009-03-31 2014-08-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route based on link metrics incorporating channel bandwidth, spatial streams and/or guard interval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network
RU2521620C2 (ru) 2010-01-29 2014-07-1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потока применительно к mu-mimo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US8848639B2 (en) 2011-04-18 2014-09-30 Broadcom Corporation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82527B2 (en) * 2011-07-01 2013-1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JP2013143624A (ja) * 2012-01-10 2013-07-22 Kddi Corp 複数の無線通信帯域に対する探索時間を短くする無線lan用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70369B2 (en) * 2013-01-02 2018-09-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etwork provisioning
US9635649B1 (en) * 2013-07-03 2017-04-25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2275025B1 (ko) * 2014-11-21 2021-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763120B2 (en) * 2014-12-24 2017-09-12 EVA Automation, Inc.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201A (zh) * 2000-06-02 2003-08-27 诺基亚公司 改善的下行链路性能的闭环反馈系统
CN102113171A (zh) * 2009-05-12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评价装置及天线评价方法
US8873686B1 (en) * 2010-04-02 2014-10-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eceivers
WO2013006593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Dinan Esmael Hejazi Broadcast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32263A1 (en) 2017-11-16
EP3225040B1 (en) 2020-09-23
JP6683713B2 (ja) 2020-04-22
EP3836732A1 (en) 2021-06-16
JP6977090B2 (ja) 2021-12-08
US11729644B2 (en) 2023-08-15
JP2018509790A (ja) 2018-04-05
US20170332260A1 (en) 2017-11-16
US10200892B2 (en) 2019-02-05
GB201711471D0 (en) 2017-08-30
CN111935759B (zh) 2024-04-16
KR20170123609A (ko) 2017-11-08
GB2548536A8 (en) 2017-10-04
GB2548536B (en) 2020-02-19
EP3225040A4 (en) 2018-01-17
WO2016105472A2 (en) 2016-06-30
GB201918959D0 (en) 2020-02-05
US20200260301A1 (en) 2020-08-13
CN111935758A (zh) 2020-11-13
KR20220120712A (ko) 2022-08-30
US11297516B2 (en) 2022-04-05
US20170332261A1 (en) 2017-11-16
EP3225040A2 (en) 2017-10-04
US20160192214A1 (en) 2016-06-30
US20220225130A1 (en) 2022-07-14
WO2016105472A3 (en) 2016-08-18
US20190124528A1 (en) 2019-04-25
KR102434884B1 (ko) 2022-08-23
US10117119B2 (en) 2018-10-30
GB2578842B (en) 2020-08-26
CN107113530A (zh) 2017-08-29
GB2548536A (en) 2017-09-20
GB2578842A (en) 2020-05-27
US9894541B2 (en) 2018-02-13
US10638338B2 (en) 2020-04-28
US10098023B2 (en) 2018-10-09
CN111935759A (zh) 2020-11-13
US9763120B2 (en) 2017-09-12
US20240172005A1 (en) 2024-05-23
US20170332262A1 (en) 2017-11-16
JP2020115654A (ja) 2020-07-30
CN111935760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530B (zh) 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CN106664655B (zh) 无线通信的带外确认
US10117286B1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ata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955362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716272B2 (en) Remedial action based on monitored wireless throughput
US11190295B2 (en) Remedial action based on inter-packet receive power
US20170149636A1 (en) Restricted-Signal Confirmation for High-Throughput Links
GB2551975A (en)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US20210250278A1 (en) Efficient flow distribution across link-aggregation group members
US20230079551A1 (en) Processing of controller-state-message qu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6

Address after: West Sussex

Patentee after: B & W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EVA AUTOMATI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