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066B -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066B
CN107113066B CN201580062355.6A CN201580062355A CN107113066B CN 107113066 B CN107113066 B CN 107113066B CN 201580062355 A CN201580062355 A CN 201580062355A CN 107113066 B CN107113066 B CN 107113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munication
electric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23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066A (zh
Inventor
宇野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26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A61B5/0028Body tissue as transmission medium, i.e. transmission systems where the medium is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05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能够提高电场通信的安全性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根据用户的动作来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并且根据生物体信息来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进行的电场通信。本技术可以应用于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例如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体内通信)的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提高电场通信的安全性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使用电场的电场通信包括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体内通信。在进行这种体内通信的体内通信系统中,当携带体内通信设备进行体内通信的用户接触另一体内通信设备时,在用户正在携带的体内通信设备和另一体内通信设备之间开始通信。
也就是说,当用户接触另一体内通信设备时,在用户体内通信设备(用户正在携带的体内通信设备)和另一体内通信设备之间建立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然后,通过建立通信信道作为触发(trigger),在用户体内通信设备与另一体内通信设备之间开始通信。
如上所述,在体内通信系统中,当携带体内通信设备的用户接触另一体内通信设备时开始通信。因此,即使用户出于无心的或无意地接触另一体内通信设备,虽然用户无意进行通信,但是在用户体内通信设备与另一体内通信设备之间开始通信。
在虽然用户无意进行通信但是用户的体内通信设备与另一体内通信设备之间开始体内通信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存储在用户体内通信设备中,个人信息可以被读出而用户没有注意到它。由于个人信息是用户的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密码等,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读出而用户没有注意到它是不优选的。
为了应对这一情形,已经建议了便携式电场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场通信设备感测设备的操作变化,并且在操作变化匹配验证信息的情况下变得能够进行电场通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07460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设备的操作变化与验证信息匹配时允许电场通信的情况下,如果登记了复杂的操作变化,则再现登记为验证信息的操作变化是麻烦的,并且用户可能会忘记操作变化。
另一方面,如果简单的操作变化被登记为验证信息,则第三人可能容易地猜测作为验证信息的操作变化,这在安全性方面是不优选的。
鉴于这些情况,开发出了本技术,并且将容易地提高电场通信的安全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通信设备是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执行电场通信;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
根据本技术的通信方法是由通信设备实现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以及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该通信方法包括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电场通信的步骤。
根据本技术的程序是由控制通信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其包括: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以及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的步骤。
在根据本技术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中,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电场通信。
应当注意,通信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可以是构成单个设备的内部块。
此外,要提供的程序可以经由传输介质传输,或者可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容易地提高电场通信的安全性。
应当注意,本技术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以包括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体内通信的图。
图2是表示体内通信系统的使用的实例的图。
图3是应用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实例构造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主体单元41的实例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可穿戴设备40的使用的实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由可穿戴设备40和在通信的另一端的体内通信设备100执行的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主体单元41的另一实例电气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内通信>
图1是用于说明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体内通信的图。
也就是说,图1是表示进行体内通信的体内通信系统的实例结构的图。
在图1中,体内通信系统包括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和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
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包括两个电极11和12(两个极),并且通过使用电场的电场通信来传输数据。
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包括电极21和22的两个极,并且通过使用电场的电场通信来接收数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体内通信系统中,作为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的电极11和12的两个极之一的电极11与作为通信介质的人体接触。同样,作为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的电极21,22的两个极之一的电极21与作为通信介质的人体接触。
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在电极11和12的两个极之间施加与当前传输目标数据相对应的电压。根据施加在电极11和12之间的电压对人体进行充电。
当人体充电时,由于充电而产生与当前传输目标数据相对应的电场。该电场在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的电极21和22的两个极之间产生电压(电势差)。
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检测并放大电极21和22的两个极之间的电压,并确定电压以便恢复数据。
图2是表示体内通信系统的使用的实例的图。
用户佩戴着腕带31,该腕带31例如是环绕他/她的手腕的手表型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31携带类似于图1的体内通信系统的体内通信系统,其包括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和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
像可穿戴设备31一样,固定设备32携带类似于图1的体内通信系统的体内通信系统,其包括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0和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0。固定设备32被安装(固定)在预定位置。
当佩戴腕带31的用户触摸(接触)固定设备32(用他/她的手指等)时,在腕带31(的体内通信系统)和固定设备32(的体内通信系统)之间建立由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
用通信信道的建立作为触发,在腕带31和固定设备32之间开始体内通信(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电场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户出于无心的或无意地接触固定设备32,虽然用户无意进行通信,但是在用户的腕带31与固定设备32之间开始体内通信。
在如上所述的虽然用户无意进行通信但是在用户的腕带31和固定设备32之间开始体内通信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用户的腕带31中,个人信息可能被读出,而用户没有注意到它。在安全性方面,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读出而用户没有注意到它是不优选的。
因此,例如,在腕带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体内通信的按钮等操作单元。在操作单元被操作以进行体内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体内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用户无意启动的体内通信。
然而,通过在腕带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体内通信的操作单元的方法,在第三方操作该操作单元的情况下也进行体内通信。在安全性方面,通过上述作为触发的第三方的操作进行的体内通信是不优选的。
<应用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应用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实例构造的俯视图,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右侧表面的横截面图。
在图3中,可穿戴设备40是能够作为体内通信而进行电场通信的手表式可穿戴设备,并且形成有主体单元41和带(腕带)42。例如当带42环绕用户的手臂(手腕)时,可穿戴设备40被附着在用户身上。
主体单元41包括传输电极51,参考电极52,接收电极53和54以及发光二极管(LED)55。
应当注意,为了更容易地理解传输电极51和LED 55的安装,图3中的从传输电极51到LED 55的所有部件被示出为如从前面看到的。
然而,在主体单元41中,传输电极51,参考电极52和接收电极53被安装,以便从前面看不到,并且接收电极54和LED 55被安装,以便从前面能看到。
也就是说,传输电极51和接收电极53通过主体单元40的后表面露出,以便当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应当注意,当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传输电极51和接收电极53不需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也就是说,当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在用户身体与每个传输电极51和接收电极53之间可以有一定距离。
参考电极52设置在主体单元41中,以便当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不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例如,接收电极54通过主体单元41的前表面露出,使得用户想要接触接收电极54时,能够容易地接触接收电极54。
例如,LED55通过主体单元41的前表面露出,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看到LED55。
图4是示出图3的主体单元41的实例电气结构的框图。
应当注意,在图中,与图3中那些相同的组件用与图3中使用的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主体单元41不仅包括传输电极51到LED 55,而且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1,存储器62,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差分放大器64,高通滤波器(HPF)65,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低通滤波器(LPF)67和心电图检测单元68。
CPU 61用作控制整个可穿戴设备40并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其它处理的计算机。
也就是说,根据例如从心电检测单元68作为用户的生物体信息提供的用户的心电图波形,CPU61控制由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执行的作为电场通信的体内通信。
具体地说,CPU61使用从心电检测单元68提供的用户的生物体信息来进行用户的验证。如果用户的验证成功,则CPU61使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开始体内通信。
然后,CPU 61通过体内通信从存储器62读取当前的传输目标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另外,在从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提供通过体内通信接收的数据的情况下,CPU 61还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将数据提供并存储到存储器62中。
此外,在从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提供来自与可穿戴设备40进行体内通信的另一端的设备的信号的情况下,CPU 61根据信号接通LED55。
也就是说,通过接通LED55,CPU61提示用户动作,使得由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出作为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关于通过接通LED55,CPU61提示用户的动作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应当注意,CPU 61(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在存储器61中,或者可以被存储(记录)在提供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中,然后被安装到可穿戴设备40中。可移动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是软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光(MO)盘,数字通用盘(DVD),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
此外,程序可以从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到可穿戴设备40中,或者可以经由通信网络或广播网络下载并安装到穿戴式设备40中。也就是说,例如,该程序可以通过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从下载站点无线传送到可穿戴设备40,或者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LAN)或互联网通过电缆传送到可穿戴设备40。
存储器62存储要由CPU 61执行的程序和CPU 61进行操作所需的数据。存储器62还存储CPU 61使用生物体信息进行验证所需的信息。除了上述之外,存储器62根据需要存储诸如用户姓名等个人信息。
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在传输电极51和参考电极52之间施加电压,所述电压对应于从CPU 61提供的当前传输目标数据。通过这样做,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通过作为体内通信的电场通信传输当前传输目标数据。
具体地,例如,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将当前传输目标数据转换为基带曼彻斯特码,并且在传输电极51和参考电极52之间提供对应于基带曼彻斯特码的电压。
这里,基带曼彻斯特码是将上升沿和下降沿分配为“0”和“1”的代码,“0”和“1”是作为当前传输目标数据的二进制数据。这种基带曼彻斯特码特征在于不包含信号频谱中的直流分量,并且在差分解码电路用于解码(恢复)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叠加在信号上的低频噪声。
在ECMA-401和ISO/IEC 17982中,使用基带曼彻斯特码的体内通信方案已经被标准化为“紧密电容耦合通信(Close Capacitive Coupling Communication)”系统。
当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在传输电极51和参考电极52之间施加对应于当前传输目标数据的电压时,与传输电极51接触的用户身体被充电。当用户的身体充电时,当前的传输目标数据被传送,用户身体用作通信介质。
差分放大器64放大接收电极53和参考电极52之间的电压或接收电极53和54之间的电压,并将电压提供给HPF 65和LPF 67。
HPF 65对来自差分放大器64的电压进行滤波,以提取电压的高通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
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从HPF65提供的信号恢复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提供给CPU61。
LPF 67对来自差分放大器64的电压进行滤波,以提取电压的低通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心电图检测单元68。
从LPF67提供的信号中,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作为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一部分的心电图波形,并将心电图波形提供给CPU61。
这里,用户触摸在要由可穿戴设备40执行的通信的另一端上的体内通信设备。在与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一样从体内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对用户的身体进行充电,并产生电场。然后,通过该电场,在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接收电极53和不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参考电极52之间产生电压(电势差)。
接收电极53和参考电极52之间的电压被差分放大器64放大,并被HPF 65滤波。因此,提取高通信号。在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中,从由HPF65提取的高通信号中恢复从通信的另一端的体内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
此外,例如,在用户环绕右臂或左臂佩戴可穿戴设备40并用另一臂的手指触摸接收电极54情况下,接收电极53,54之间产生的电压被提供给差分放大器64。也就是说,在与一个臂接触的接收电极53和与另一个臂的手指接触的接收电极54之间产生的电压被提供给差分放大器64。
接收电极53和54之间的电压由差分放大器64放大,并由LPF 67滤波。因此,提取了低通信号。从由LPF67提取的低通信号,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作为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
应当注意,在图4中的主体单元41中,传输电极51,参考电极52,接收电极53,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差分放大器64,HPF 65和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构成电场通信单元71,其进行作为体内通信的电场通信。
此外,在主体单元41中,接收电极53和54,差分放大器64,LPF 67和心电图检测单元68构成传感器72,其检测作为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一部分的心电图波形。
在用户采取动作触摸接收电极54的情况下,传感器72检测用户的心电图波形。鉴于此,传感器72可以被视为根据用户的动作(触摸接收电极54的动作)检测作为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的传感器。
图5是表示可穿戴设备40的使用的实例的图。
在图5中,例如,用户环绕他/她的左臂佩戴着手表式可穿戴设备40。然后,用户用他/她的左手触摸固定的体内通信设备100,可穿戴设备40被佩戴在他/她的左臂上。体内通信设备100能够进行作为体内通信的电场通信。
当用户用他/她的左手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时,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
在图2中,在腕带31和固定设备32之间由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通道的建立是腕带31和固定设备32开始体内通信的触发器。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40不会仅仅因为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了由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就开始体内通信。
当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由用户的身体形成的通信通道时,CPU61接通LED55,以提示用户动作,以便由传感器72检测作为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
也就是说,当CPU61接通LED55时,提示用户采取动作来接触接收电极54。
在通过接通LED55提示用户触摸接收电极54的情况下,用户用他/她的右臂的手指触摸接收电极54,该右臂不是其上被环绕佩戴有可穿戴设备40的左臂。
也就是说,由于用户环绕他/她的左臂佩戴可穿戴设备40并且用他/她的左手接触身体内通信设备100,所以用户难以用他/她的左臂接触可穿戴的设备40的接收电极54。
因此,用户用他/她的右臂的手指触摸接收电极54,该右臂不是其上环绕佩戴有可穿戴设备40的左臂。
在与左臂(其上环绕佩戴有可穿戴设备40)接触的接收电极53和与右手接触的接收电极54之间产生的电压被差分放大器64放大,并被LPF67滤波。然后通过由LPF67进行滤波获得的低通信号从LPF67提供给心电图检测单元68,并且心电图检测单元68从LPF67提供的低通信号检测用户的心电图波形。
由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出的心电图波形被提供给CPU61。
CPU 61使用从心电图检测单元68提供的用户的生物体信息来进行用户的验证。
具体地说,例如,在存储器62中,作为关于拥有可穿戴设备40的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波形或心电图波形的特征量)被存储,作为用于验证用户的验证信息。
例如,在可穿戴设备40的初始化期间,当使用户接触接收电极54时,验证信息被登记(存储)到存储器62中。
在从心电图检测单元68提供的心电图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62中作为验证信息的那些心电图波形具有相同特征的情况下,CPU 61判定用户验证成功,并使电场通信单元71的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开始体内通信。
另一方面,在从心电图检测单元68提供的心电图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62中作为验证信息的心电图波形不具有相同特征的情况下,CPU61判定用户验证不成功,并且不允许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开始体内通信。
鉴于此,可穿戴设备40不会仅由于用户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并且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了用由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便开始体内通信。
也就是说,尽管触摸了体内通信设备100,可穿戴设备40不会开始体内通信,除非用户采用触摸可穿戴设备40的接收电极54的动作。
因此,在用户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尽管没有意图进行体内通信时,可以防止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的体内通信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个人信息的读出。
此外,甚至在用户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并且触摸可穿戴设备40的接收电极54时,可穿戴设备40也不开始体内通信,除非使用通过与接收电极54的接触检测到的心电图波形的用户验证成功。
由于上述原因,即使第三人穿戴可穿戴设备40并且触摸接收电极54,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也不开始体内通信。因此,可以防止读出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个人信息。
如上所述,可穿戴设备40不开始体内通信,除非验证的用户(用户验证成功)穿戴可穿戴设备40并采取触摸接收电极54的动作。因此,体内通信的安全性可以容易地改善。
这里,可穿戴设备40执行将LED 55接通的过程,作为对提示用户动作的过程进行促进的动作,使得由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出作为生物体信息的心电图波形。当LED 55在该促进过程的动作中被接通时,用户采取动作来触摸接收电极54(该动作在下文中也称为触摸动作)。通过该触摸动作,检测用户的心电图波形。如果使用心电图波形的验证成功,则开始体内通信。
因此,触摸动作可以被认为是显示用户进行体内通信的意图。
应当注意的是,在电极与位于心脏相对侧的两个点处的部分接触的情况下,可以以比电极不位于心脏的相对侧的两个点处的部分接触的情况更高的精度来检测心电图波形。在可穿戴设备40中,接收电极53与其上环绕穿戴有可穿戴设备40的臂接触,并且接收电极54与另一个臂接触。因此,接收电极53,54进入位于心脏的相对侧的两点处的部分。因此,可以检测高精度的心电图波形。
图6是用于说明由图5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40和通信的另一端的体内通信设备100执行的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当穿戴可穿戴设备40的用户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时,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由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
当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建立用户身体形成的通信信道时,在步骤S21中,体内通信设备100传输信标信号。
在步骤S11中,可穿戴设备40经由用户的身体接收信标信号。
具体地说,在可穿戴设备40中,由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经由参考电极52,接收电极53,差分放大器64以及HPF 65接收信标信号,然后提供给CPU 61。
当从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6提供信标信号时,在步骤S12中CPU 61接通LED55,以提示用户进行触摸动作。
当接通LED55、用户采取触摸动作时,或者当用户触摸接收电极54时,在接收电极53和接收电极54之间产生的电压经由差分放大器64和LPF 67提供给心电图检测单元68,并且在步骤S13中检测用户的心电图波形。
由心电图检测单元68检测出的心电图波形被提供给CPU61。
在步骤S14中,CPU 61通过将从心电图检测单元68提供的用户的心电图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作为验证信息的心电图波形进行比较来进行用户验证。
然后,在步骤S15中,CPU 61确定用户的验证是否成功。
如果在步骤S15中CPU 61确定用户的验证不成功,或者如果从心电图检测单元68提供的用户的心电图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62中作为验证信息的那些心电图波形不具有相同的特征,可穿戴设备40结束该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在可穿戴设备40和体内通信设备100之间的体内通信此后将不再进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中CPU 61确定用户验证成功,或者如果从心电检测单元68提供的用户心电图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62中作为验证信息的那些心电图波形具有相同的特征,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CPU61控制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通过体内通信将通信请求信号发送到体内通信设备100,通信请求信号是体内通信请求。
在步骤S22中,体内通信设备100接收从可穿戴设备40的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传输的通信请求信号。
在步骤S17中,已经发送了通信请求信号的可穿戴设备40和已经接收到通信请求信号的体内通信设备100进入能够进行体内通信的状态,从而开始体内通信。
如上所述,在可穿戴设备40中,当用户触摸体内通信设备100,并且进一步采取触摸动作以触摸接收电极54以显示进行体内通信的意图时,能够进行体内通信。
因此,可穿戴设备40能够在确认用户有进行体内通信的意图之后进行体内通信。
此外,在使用通过用户的触摸动作检测到的心电图波形的用户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40变得能够进行体内通信。
因此,可以防止身份盗窃的不当行为。
此外,当用户戴着可穿戴设备40时,可穿戴设备40的接收电极53与用户的身体接触。当用户触摸接收电极54时,从与用户接触的接收电极53和54之间产生的电压检测心电图波形,并进行用户验证。
因此,当用户不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即使用户触摸接收电极54也不检测心电图波形,并且不进行用户验证。因此,能够防止体内通信。
此外,当可穿戴设备40接收信标信号时,根据信标信号接通LED55,并且提示用户进行触摸动作,以便由传感器72检测心电图波形。
因此,当LED 55接通时,用户能够利用该触发(其为触摸动作)来识别体内通信的开始。
应当注意,尽管图4中传感器72检测到心电图波形,但是传感器72可以是检测不是心电图波形的肌电图波形的传感器,并且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肌电图波形可以用于验证用户。
此外,传感器72可以是检测除了诸如体温、出汗或血压的肌电图波形以外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并且由传感器检测出的生物体信息可以用于验证用户。
此外,由传感器72检测的生物体信息不限于一种生物体信息。也就是说,传感器72可以检测多种生物体信息,并且多种生物体信息可以用于验证用户。
此外,传感器72可以不仅是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还可以是检测用户语音的麦克风或拍摄用户脸部的图像的照相机。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以及用户的语音或图像可以用于验证用户。
此外,传感器72可以不仅是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还可以是检测用户移动的传感器。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和用户的移动可以在用户验证中使用。也就是说,在生物体信息和用户的移动与事先注册的生物体信息和移动相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开始体内通信。
此外,可穿戴设备40接通LED 55,以提示用户进行触摸动作。然而,提示用户进行触摸动作的措施不限于接通LED 55。
特别地,例如,提示用户进行触摸动作的措施不限于接通LED55,并且可以是输出预定的声音,或以图像或声音的形式输出消息以提示用户进行触摸行动。
<主体单元41的另一实例配置>
图7是表示可穿戴设备40的主体单元41的另一实例电气结构的框图。
应当注意,在附图中,与图4中那些相同的组件用与图4中那些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图7中的主体单元41,与图4中所示的主体单元相同,包括参考电极52,接收电极54,LED 55,CPU 61和心电图检测单元68。
然而,图7中的主体单元41与图4所示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传输电极51和接收电极53被共用电极111替代,并且新增了开关112。
在图7中,共用电极111既用作图4中所示的传输电极51又用作接收电极53。当操作开关112时,共用电极111用作传输电极51或接收电极53。
开关112连接到共用电极111。开关112的端子a连接到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并且开关112的端子b连接到差分放大器64。
在CPU61的控制下,开关112被操作以切换端子a或b。
在开关112选择端子a的情况下,共用电极111经由开关112连接到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此外,另一方面,在开关112选择端子b的情况下,共用电极111连接到差分放大器64。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主体单元41中,在通过体内通信来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将开关112切换到端子a。当开关112切换到端子a时,共用电极111和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3经由开关112彼此连接,因此共用电极111用作图4所示的传输电极51。
另一方面,在通过体内通信来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并且在检测到心电图波形作为生物信息的情况下,将开关112切换到终端b。当开关112切换到端子b时,共用电极111和差分放大器54经由开关112相互连接,因此共用电极111用作图4中所示的接收电极53。
应该注意的是,像图3中的传输电极51和接收电极53一样,可穿戴设备40中的共用电极111位于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40时与用户接触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根据程序由计算机(CPU 61)执行的过程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示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也就是说,由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过程包括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的过程(诸如并行过程或基于对象的过程)。
此外,该程序可以由一台计算机执行,也可以由多于一台的计算机以分布方式执行。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是指组件(设备,模块(部件)等)的组装,并不是所有组件都需要设置在同一个外壳中。鉴于此,容纳在不同壳体中并且经由网络彼此连接的设备形成系统,并且具有容纳在一个壳体中的模块的一个设备也是系统。
应当注意,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参照上述流程图描述的各个步骤可以由一个设备执行,或者可以在设备之间共享。
此外,在一个步骤中包括一个以上处理的情况下,包括在步骤中的处理可以由一个设备执行或者可以在设备之间共享。
此外,本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使用人体作为通信介质的电场通信的体内通信,而且可以应用于使用电场的电场通信。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示例,并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其他效果。
应当注意,本技术也可以以下面描述的结构来体现。
<1>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
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和
控制单元,其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
<2>
<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控制单元使用生物体信息进行用户的验证,并且,在用户的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使电场通信单元开始电场通信。
<3>
<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传感器检测肌电图波形。
<4>
<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传感器检测心电图波形。
<5>
<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传感器进一步检测用户的移动;并且
控制单元根据生物体信息和用户的移动来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来自通信的另一端的设备的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提示所述用户动作,以使所述传感器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电场通信单元进行体内通信,所述体内通信是以人体为通信介质的电场通信。
<8>
<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是可穿戴设备。
<9>
一种由通信设备实现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
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和
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该通信方法包括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的步骤。
<10>
一种由控制通信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该通信设备包括:
电场通信单元,其使用电场进行电场通信;和
传感器,其根据用户的动作检测关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生物体信息控制由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电场通信的步骤。
附图标记清单
10 电场通信传输单元,11,12 电极,20 电场通信接收单元,21,22 电极,31 腕带,32 固定设备,40 可穿戴设备,41 主体单元,42 带,51 传输电极,52 参考电极,53,54接收电极,55 LED,61 CPU,62 存储器,63 电场通信传输单元,64 差分放大器,65 HPF,66电场通信接收单元,67 LPF,68 心电图检测单元,71 电场通信单元,72 传感器,100 体内通信设备,111 共用电极,112 开关

Claims (8)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电场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电场执行电场通信;
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动作来检测关于所述用户的生物体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生物体信息控制由所述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所述电场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
获取通过所述用户的人体与对方通信设备形成通信信道而发送的信标信号,
根据所述信标信号提示用户动作,以便由所述传感器检查关于所述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使用所述用户采取所述动作而获取的所述生物体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
在所述用户的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场通信单元开始所述电场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检测肌电图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检测心电图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传感器进一步检测所述用户的移动;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生物体信息和所述用户的移动来控制由所述电场通信单元执行的所述电场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电场通信单元执行体内通信,所述体内通信是以人体为通信介质的所述电场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是可穿戴设备。
7.一种由通信设备实现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电场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电场执行电场通信;以及
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动作来检测关于所述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通过所述用户的人体与对方通信设备形成通信信道而发送的信标信号,
根据所述信标信号提示用户动作,以便由所述传感器检查关于所述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使用所述用户采取所述动作而获取的所述生物体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
在所述用户的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场通信单元开始所述电场通信。
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由控制通信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62355.6A 2014-11-25 2015-11-12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3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7704 2014-11-25
JP2014-237704 2014-11-25
PCT/JP2015/081825 WO2016084610A1 (ja) 2014-11-25 2015-11-12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066A CN107113066A (zh) 2017-08-29
CN107113066B true CN107113066B (zh) 2020-10-16

Family

ID=5607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23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3066B (zh) 2014-11-25 2015-11-12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2908A1 (zh)
JP (1) JP6701528B2 (zh)
CN (1) CN107113066B (zh)
WO (1) WO20160846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322B2 (en) * 2015-12-11 2019-10-0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WO2018051640A1 (ja) * 2016-09-14 2018-03-22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人体通信用電極及びウェアラブル機器
JP2018129610A (ja) * 2017-02-07 2018-08-16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659597B2 (en) * 2018-09-27 2020-05-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miting computing device functionality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through a human body
US10891431B2 (en) 2018-11-28 2021-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pulating electronic form data
JP6817671B1 (ja) * 2019-10-30 2021-01-20 株式会社コムテック 小物収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5777B1 (ko) * 2006-06-16 2007-12-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체를 이용한 통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JP4653205B2 (ja) * 2008-09-19 2011-03-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界通信装置、電界通信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電界通信方法及び電界通信セキュリティ方法
US8593297B2 (en) * 2009-12-22 2013-11-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alking guidance apparatus using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JP5838557B2 (ja) * 2010-07-05 2016-0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2038127A (ja) * 2010-08-09 2012-02-23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5388991B2 (ja) * 2010-11-10 2014-01-15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ユニット、自動取引処理装置、生体認証方法、及び生体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12113383A (ja) * 2010-11-22 2012-06-14 Toshiba Corp 人体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認証方法
WO2012131899A1 (ja) * 2011-03-29 2012-10-04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装置、生体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生体認証方法
US20140089672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Aliphcom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to generate biometric identifier for authentication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KR101779505B1 (ko) * 2011-06-29 2017-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생체신호 측정 방법
US9049998B2 (en) * 2012-06-22 2015-06-09 Fitbit, Inc. Biometric monitoring device with heart rate measurement activated by a single user-gesture
CN104582564B (zh) * 2012-09-03 2017-03-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生物信号测量装置和生物信号测量系统
JP2014092941A (ja) * 2012-11-02 2014-05-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3874171B (zh) * 2012-12-14 2017-10-2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人体通信装置中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
US10332104B2 (en) * 2013-08-01 2019-06-2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an in-vehicle electronic wall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32908A1 (en) 2017-11-23
CN107113066A (zh) 2017-08-29
JPWO2016084610A1 (ja) 2017-08-31
WO2016084610A1 (ja) 2016-06-02
JP6701528B2 (ja)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066B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741771B2 (en)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9811648B2 (en) Wearable device performing 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signals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799491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50264045A1 (en) Biometric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CN108925144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JP4900578B2 (ja)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KR10208074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WO2019167470A1 (ja) ウェアラブルキー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EP2983109A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fingerprint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signal
US20150342542A1 (en) Handling Vehicle Accidents Using A Mobile Terminal
EP3160106B1 (en) Techniques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a hearable device
EP2989966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electrocardiogram (ecg) signal
WO2019021661A1 (ja) 充電システム、充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治療器の制御装置
KR20170009086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동작 방법.
KR20180061819A (ko) 다중 생체 인증 장치 또는 다중 생체 인증 시스템, 그리고 이를 사용한 다중 생체 인증 방법
WO2016135437A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device
WO20201758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easur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2018152849A (ja) 埋め込まれた装置のリモート制御及びその装置との相互作用
JP4360845B2 (ja) 個人認証装置
JP2022021072A (ja) 認証装置
KR20210048930A (ko) 심전도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사용자 검증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808823B2 (en) Detection of device dislocation using power and non-powered dislocation sensors
KR102325342B1 (ko) 무선 통신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JP5233152B2 (ja) 生体認証装置及び生体認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