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556A - 空气调节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556A
CN107110556A CN201580052912.6A CN201580052912A CN107110556A CN 107110556 A CN107110556 A CN 107110556A CN 201580052912 A CN201580052912 A CN 201580052912A CN 107110556 A CN107110556 A CN 107110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unit
blower fan
ceil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9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奥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tus Ai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ve Arup and Partners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ve Arup and Partners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Ove Arup and Partners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0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at least partially below the floor; with air distribution below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40HVAC with raised fl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单元(2),包括主体(3),所述主体(3)包括空气进气口(24)和空气出气口(22),所述主体(3)在所述空气进气口(24)和所述空气出气口(22)之间限定气流通道。风机(28)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热元件(26)设置在风机(28)上游的所述气流通道内。主体(3)具有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8)的正面,所述空气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正面上,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围绕所述正面设置。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单元,尤其涉及一种低姿态、高效率的风机盘管单元。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单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空气调节单元类型之一,可以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中看到。风机盘管单元本质上是包括加热或冷却盘管和风机的设备。由于风机盘管单元简单,其在安装方面往往比具有空气处理单元的管道冷却和加热系统更加经济。但是因为风机在温度可控区内,风机盘管单元会产生噪音。此外,如果风机盘管单元或“全空气”系统安装在垂吊式天花板内,那么其可能需要大的楼面至楼面高度以提供容纳风机盘管单元的空间。由于必须移开垂吊式天花板才能接近单元,这些风机盘管单元也会使得维护复杂。
盒式空气调节单元为风机盘管单元形式,其中天花板安装盒被安装在天花板空隙中,从而只能看到面板(fascia)。内部单元合并冷却或加热盘管,定向门片使空气以两个、三个或四个不同方向绕房间分布。
发明内容
从第一方面考虑,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单元,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空气进气口和空气出气口,所述主体在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空气出气口之间限定气流通道;一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及一热元件,所述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的气流通道上游,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面,所述空气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以及,其中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周边。
优选地,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只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周边。
该配置在热元件处提供用于经过风机的给定总气流的气流速度,其比现有技术配置的热元件处的气流速度更低,在现有技术配置中空气进气口和热元件位于单元的面的中心/单元主体内的中心。第一面的周边可以比更中心位置获得更大的表面积。
优选地,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沿着所述第一面的至少50%周边延伸,更优选地,沿所述第一面的至少70%周边延伸。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的周边也可以包括连接建筑设施的空间,例如电力和/或用于所述热元件的进入/出去工作流体。优选地,所述热元件和所述空气进气口关于所述第一面的周边围绕整个可用空间延伸,在上述情况下其为不需要用于连接建筑设施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空气进气口、所述空气出气口和所述气流通道布置为使得使用时经过所述热元件处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低于经过所述风机下游(例如所述风机输出处)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的50%,优选地,低于30%。在所述风机产生的相当低的气压增加的地方,这近似相当于所述热元件处的气流通道横截面积为所述风机输出处的气流通道横截面积的至少两倍,优选地,为至少三倍。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布置可以使得驱动风机在所述第一面上产生大约0.8米/秒的空气输出速度时,经过热元件处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在0.5和1.5米/秒之间,优选地,大约0.5到0.7米/秒。这远远低于大多数风机盘管单元,其以大约2.5米/秒的空气速度在冷却盘管中运行。
利用上述热元件处降低的气流速度,该配置既降低了经过所述热元件的压力降,也增加了所述热元件和所述气流之间的热转换率。因此,可以增加热转换率,同时也减少风机执行所需的工作。
所述主体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面的周边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面,所述空气进气口可以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面上。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面通常垂直于(例如在大约30°内垂直于)所述第一面。因此,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面可以基本上为所述单元的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作为正面。可以设置任意数目的侧面,例如在所述主体为矩形的地方将有四个侧面。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例如具有三角形形状的空气调节单元将具有三个侧面。
所述第一面可以为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前板。关于这一点,所述前板为面向所述温度控制空间的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一部分。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面适配为使得使用时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第一面是矩形的,优选地,具有低于600mm的宽度和低于600mm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一般为长方体。这使得所述主体能够方便地安装在标准天花板格栅中。为一般长方体形状时,所述第二面为长方体的侧面,远离矩形的第一面的侧面延伸并且一般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具有低于300mm的厚度,更优选地,低于250mm,最优选地,200mm或更少。传统的风机盘管单元不能实现该厚度。但是,本发明的配置允许实现这些低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元件可以包括用于与经过盘管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热盘管,例如水冷式盘管。这可以布置在只有冷却(“两管”)盘管配置中或者冷却和加热(“四管”)盘管配置中。所述热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靠近所述空气进气口的热交换肋片,从而使得盘管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最大化。
在可替代实施例中,相反地,所述热元件可以是一冷梁,用于与流过该冷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风机被定向使得所述风机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面。这允许使用相当大直径的风机而不用增加所述单元的主体的厚度(也就是从所述主体正面到背部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直径可以大于200mm。将要注意的是,所述风机在第一面上和所述单元中心处的优选放置允许用于大直径风机的最大化空间,而不用限制可以用于围绕所述风机周边处的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风机为无壳风机。无壳风机具有比风机盘管单元中通常使用的贯流式和离心式通风机具有更低压力降和噪音输出。
优选地,所述风机将空气直接排进所述温度控制空间。这与风机通过进一步的下游组件排放空气(例如扩散器肋片、辅助管道系统等等)的大多数传统风机盘管单元的配置相反。
所述风机也可以配置为给输出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的空气提供旋转效果。也就是说,空气以循环流动散开的模式直接从风机叶片的尖端排出。尽管使用旋流风口的传统单元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但是这随着气流被叶片重新改变方向会导致能量消耗。所述旋转效果产生高诱导气流,这是需要的,因为其能够将冷空气引入带有更少的气流风险的调节过的空间。使用所述风机提供所述旋转效果而不是通过叶片,使得空气的方向改变最小化,并使得能量消耗最小化。
所述风机的叶轮可以包括位于叶轮尖端的斜坡,用于将要排出空气之前增加空气向下的速度。这可以帮助实现优选的高诱导空气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风机上游的气流通道中包括转向叶片以在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风机之间的弯曲处平滑气流、减少摩擦并降低压力降。
如任一上述详细描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可以配置为竖直安装,也就是第一面基本上竖直延伸。在这样的配置中,如果第一面的周边包括用于连接建筑设施的空间,例如电力和/或用于所述热元件的进入/出去工作流体,那么该空间将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上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周边一侧上。所述热元件和所述空气进气口将关于所述第一面的周边围绕基本上整个可用空间延伸,在该情况下其将是不需要用于连接建筑设施的空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面的关于下部基本上水平延伸周边一侧和关于基本上竖直延伸周边一侧的空间。在这样的配置中,沿着所述第一面的下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周边一侧的热元件的部分可以设置为与竖直/正面成倾斜角度,优选地,为大约30度的角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热元件安装到所述主体的第一壳体部分,所述风机安装到所述主体的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关于第一壳体铰接。因此,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可以通过铰链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一位置能够操作为正常使用并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进入以维护。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第一面并适配为使得使用时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
因此,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允许“自主接近(self-access)”。也就是说,可以仅仅通过松开和旋转第二壳体接触需要通道(例如用于维护)的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组件(例如所述风机或所述过滤器),而不是如现在所需的例如需要移开天花板瓦片和拆卸或移开风机盘管单元。因为可旋转的第二壳体部分保持附接到所述单元的剩余部分,所述单元的剩余部分附接到天花板或其它支撑,所以可以在原地进行维护而不需要切断电源供给或加热/冷却源。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在风机上游的气流通道中包括空气过滤器,优选地,也在热元件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主体内,从而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器不能移出所述主体,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器能够移出所述主体。在一些配置中,所述过滤器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内。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配置为使得使用时竖直地位于至少所述热元件下方的滴水盘。在设置多个热元件的地方,所述滴水盘将与所有竖直元件交叠。因此,所述滴水盘配置为捕捉以冷却模式运行时在所述热元件上形成的冷凝水。当任意热元件设置为与竖直方向成倾斜角度时,例如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配置为竖直安装时,所述滴水盘可以与成角度的热元件仅仅部分交叠以给外侧空气经过下部水平延伸的第二面到成角度的热元件的流动留下空余空间。冷凝水将流下成角度的面以在所述滴水盘中收集。所述滴水盘(或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滴水盘)也可以设置在空气调节单元的进一步的冷却组件下方,例如连接到所述热元件的冷却介质阀和管子。
优选地,所述滴水盘或每一个滴水盘包括亲水性构件,例如由亲水性材料形成的管子,其设置在所述滴水盘内以收集由所述滴水盘捕捉的冷凝水。亲水性材料的使用允许水被吸进所述材料,避免增加空气调节单元厚度的重力排水的需求。相反地,冷凝水可以通过所述构件被驱动沿着滴水盘,所述滴水盘沿着其长度基本上是水平或者甚至在空气调节单元不是完全等高安装的情况下向上稍微倾斜。
所述滴水盘可以具有配置为使用时朝着所述亲水性构件引导冷凝水的倾斜底版。这允许使用更小的亲水性构件而不用大幅增加单元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滴水盘是细长的,倾斜度垂直于盘的纵向方向,也就是说,为了朝着基本上在所述滴水盘长度运行的细长亲水性构件引导冷凝水。优选地,所述滴水盘的配置使得使用时在其纵向方向上基本上是水平的。优选地,由于空气调节单元非常薄,所以不能通过所述滴水盘的整个长度设置陡峭的坡度以将冷凝水排到单个排水位置。相反地,局部坡度将冷凝水引导到收集冷凝水的所述亲水性构件。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配置为沿着所述亲水性构件驱动冷凝水的泵。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靠近所述亲水性构件设置水分检测器,例如水分检测带,接着所述泵可以配置为当所述水分检测器检测到水分时启动。因此,当所述亲水性构件浸透冷凝水时,将检测到没有被吸收的水分,泵将启动,例如在预定的时间周期将所述亲水性构件吸收的水分排出。接着,这使得启动泵的时间最小化,降低了泵所需的能量和任何泵的噪音。所述泵将配置为运行时具有最小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一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适配为在第一次固定期间安装到所述天花板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设备的可隔离连接,其中所述主体适配为在第二次固定期间安装到所述安装框架。
通过该配置,所述安装框架可以在第一次固定期间安装,所述设备(例如输电线、控制线和/或冷却/加热介质管道)可以连接到可隔离连接上。所以,在第二次固定的后面时间,可以安装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这意味着可以最优化工作流程,因为各种设备当其安装在天花板时仅仅需要连接到所述安装框架。这比在安装所述空气调节单元时同时安装它们所有更有效,这为致力于在不同时候进行连接的不同行业提供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空气调节单元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安装框架固定到天花板;安装天花板设备,终止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可隔离连接处;安装垂吊式天花板;以及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安装到所述安装框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出气口可以适配为容纳发光设备。也就是说,例如,其可以包括用于插入灯的灯具附件。接着,输出空气围绕灯具输出,允许所述空气调节单元提供双重功能。所述空气出气口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用作发光设备的光线扩散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适配为从天花板悬吊下来,例如作为垂吊。这可以适合于具有暴露的天花板的零售使用或餐厅。朝着移除垂吊式天花板并具有暴露的设备和悬挂单元的办公室设计也有行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可以包括铰接以允许进入的第二面。
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适配为悬吊的地方,所述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主体的边缘构件。优选地,边缘构件具有一外边界,所述外边界具有低于所述主体厚度60%的高度。难以从下方看到所述边缘构件的背部,这产生薄单元的错觉。
所述边缘构件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例如灯具、火灾探测器、洒水器、公告设施等等,因此允许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用作多设备单元。
还可以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看出,提供一种包括空气调节单元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地板、天花板和限定在所述地板和所述天花板之间的温度控制空间,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天花板的天花板空隙内,从而所述第一面暴露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的布置使得空气通过所述地板的地板空隙被吸进所述温度控制空间内。
还可以从本发明的可替代实施例看出,提供一种包括空气调节单元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地板、天花板、竖直墙壁和限定在所述地板、所述天花板和所述墙壁之间的温度控制空间,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竖直墙壁内,从而所述第一面是竖直的并暴露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所述竖直墙壁可以包括靠近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进气口的空隙,腔体与所述温度控制空间进行气体流通。
在该配置中,竖直安装的空气调节单元可以安装到墙壁内。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低姿态使得其能够安装在墙壁中而不会过分限制房间内的空间。该配置尤其可以很好适于小计算机机房,例如SER(小机房)或SCR(子通讯机房)。
上述冷凝水排出特征在其自身方面被认为是新颖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因此,从另一方面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气调节单元的冷凝水排出系统,包括:一亲水性构件;一泵,所述泵配置为沿着所述亲水性构件驱动冷凝水;一滴水盘,所述滴水盘用于使用时朝着所述亲水性构件收集冷凝水和引导冷凝水;以及一水分检测器,所述水分检测器配置为靠近所述亲水性构件,其中所述泵配置为所述水分检测器检测到水分时启动。
所述亲水性构件的使用允许冷凝水被吸进提供上述优点的材料内。
所述滴水盘可以具有上述使用时朝着所述亲水性构件引导冷凝水的倾斜底版。
所述冷凝水排出系统可以有利地与上述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组合,但是其还提供与其它空气调节系统一起的优点。这是因为容纳冷凝水排出系统所需的深度/高度被该方面的系统降低了。因此,可以重新设计任意空气调节单元以具有低姿态,甚至当空间受限时可以包括冷凝水排出系统。考虑到空气调节单元具有“湿”模式,这可以是显著的优点,因为其增加所述单元可以于其内操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另外,所述冷凝水排出系统在收集冷凝水时由于亲水性材料的使用可以更有效。这降低了滴水、泄漏和溢出的风险。
可旋转的第二壳体部分的使用在其自身方面也认为是新颖和具有创造性的。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单元,包括:一热元件,所述热元件安装到一第一壳体部分;以及一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到一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铰接,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通过铰链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以及其中,所述风机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操作并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进入以维护。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第一面并适配为使得使用时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
有利地,如上所述,该空气调节单元允许“自主接近”。
该方面的单元或上述方面的单元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有关的上述任何所有特征(利用或不利用第一方面自身的特征)一起或者单独组合。
附图说明
现将仅以举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来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通过建筑的剖面图描述空气调节单元的气流;
图2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的剖面平面图;
图3A和3B示出了分别沿图2中剖面线A-A和B-B得到的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的剖面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热盘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用于给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供给冷却或加热液体介质的主要管道配置;
图6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冷凝水排出系统;
图7示出了经过图6的冷凝水排出系统的纵向剖面图;
图8示出了经过图7的冷凝水排出系统的横向剖面图;
图9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安装框架的剖面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安装框架的平面图;
图11示出了安装到天花板的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
图12示出了维护位置上的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
图13和14示出了结合图1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典型天花板布局;
图15示出了可替代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16示出了另一可替代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17示出了进一步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18示出了仍然进一步的可替代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19示出了结合图18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典型天花板布局;
图20示出了另一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21示出了图20的空气调节单元的立体图;
图22示出了另外一个空气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图23示出了从图22的空气调节单元下方观察的平面图;
图24A示出了经过配置为竖直安装的另一个可替代的空气调节单元的正面剖面图;
图24B示出了图24A的空气调节单元的侧面剖面图;
图24C示出了图24A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平面剖面图,其详细示出了其中的冷凝水排出系统;
图25示出了结合图24的空气调节单元的典型计算机机房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通过典型建筑的剖面图描述通过空气调节单元2的气流。应该注意到,虽然此处集中对该空气调节单元在建筑中的使用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其也可以同样地适合于交通应用,例如用于客车和铁道车或其它情况,因为它们具有低的高度。所述建筑使用地板气室4提供外侧空气供给,使用天花板气室6用于空气排出。外侧空气通过在高架地板12中形成的地板出气口10从地板气室4进入温度控制空间8。如图1所示,空气在空间8内循环,最终通过垂吊式天花板14被排出,通过天花板开口16(例如通过灯具)进入天花板气室6。
该布置可能不适合一些工程,例如在需要烟气排出管道系统的地方,但是该布置旨在表示一种典型配置。根据从建筑中央核心的空气供给到气室4、6周边的20到30米的假设流动距离,200mm的深度适合于每一个供给和排出气室4、6。
天花板空隙6的浅深度将需要管道、线缆和其它设备的仔细协调。如图所示,在天花板空隙6内与空气调节单元2来往传送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设备18。该设备18包括冷却/加热液体介质(例如冷却或加热的水)、供给到空气调节单元2的动力和控制、冷凝水以及空气调节单元2的返回制冷剂。
空气调节单元2被设计用于实现与传统空气调节系统相同的舒适质量标准,例如风机盘管单元、冷梁、冷却天花板、变风量(VAV)箱等等,同时空气调节单元2只有200mm高。这通常可以为建筑的每一楼层高度节省300mm。对于高度限制到45m(大约12个楼层,楼层到楼层高度为3.7m)的建筑,这将在同一整体建筑高度内增加一个楼层。
此外,空气调节单元2不需要可供进入的天花板,相反地,可以安放在上述狭窄的200mm天花板空隙6中。并且,与传统风机盘管系统相比,没有辅助管道系统,并且可能远远比不上主要管道系统。
以下将讨论在垂吊式天花板14安装之前或安装之后,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管道系统和管道可以作为第一次固定的一部分进行安装,接着可以在第二次固定期间安装包括风机28和盘管26的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调试、维护甚至单元更换可以在天花板14安装之后进行。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的剖面平面图。图3A和3B示出了沿剖面线A-A和B-B得到的主体3的剖面图。
空气调节单元2由具有正面、背面和四个侧面的主体3限定。主体3的正面和背面一般相互平行,侧面一般与正面和背面垂直。优选地,提供合适的固定机构1(可以包括螺杆)以适当地安装空气调节单元2。安装的时候,其正面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8。
所述正面基本上为具有大约600mm×600mm尺寸的正方形,其大小适合标准天花板栅格(但是当然可以使用其它形状和/或尺寸)。所述单元在正面和背面之间大约为200mm的高度。
所述正面包括具有空气出气口22的仪表板20,经调节的空气经过空气出气口22直接注入温度控制空间8,也就是说没有辅助管道系统。在所述仪表板中,空气出气口22可以包括穿孔,并且优选地,在出气口22上,仪表板20至少50%被穿孔。所述侧面包括空气进气口24,空气经过空气进气口24被吸进空气调节单元2。空气进气口24在正常操作期间通常不可见,所以可以简单地包括开口,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使用过滤器30等等防止大碎屑进入单元2。
空气进气口24和空气出气口22之间设有气流通道,空气流过所述气流通道并被调节。在该配置中,所述气流通道由风机板27a限定,风机板27a将流入风机28的空气和从风机28输出的空气分开。
主体3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所述气流通道中的空气的一个或多个热元件26以及用于驱动空气的风机28。热元件26设置在风机28的上游。主体3内还可以设置多个空气过滤器30。空气过滤器30设置在热元件28的上游。空气过滤器30和热元件26设置为靠近每一个空气进气口24。优选地,空气过滤器30由其上部边缘和侧面边缘上的各自的空气过滤器导轨30a保持。空气过滤器30由其下部边缘上的夹子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空气进气口24设置在空气调节单元2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上。为了使得热元件26上方的气流速度最小,需要使得空气进气口面积最大。但是,必须留出一些空间让设备18进入所述单元。因此,进气口24不可能覆盖超过大约三个半的侧面(少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边缘的大约90%)。但是,空气调节单元2当然还可以与更少数目的进气口24一起运行,例如空气进气口24可以设置在仅仅两个侧面上,也就是沿着空气调节单元2的周边的至少50%。
挡板29a设置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第四个面上,包围风机控制单元29和冷凝泵52并防止绕开热元件26的空气被吸进来。
通过绕空气调节单元2周边提供空气进气口24,进气口面积可以最大化。在该空气调节单元2中,流过热元件26的空气以大约0.6到1.0米/秒流动,其显著地小于传统风机盘管单元,在传统风机盘管单元中,热元件26上的空气速度为大约2.5米/秒。这提高了与热元件26的来回热传递,并减少了穿过热元件26的压力降,允许使用更小的风机28,因此允许空气调节单元2做的比传统风机盘管单元更薄,在传统风机盘管单元中,在中心处空气会以相当高的速度被吸进来。
运行过程中,空气进入空气调节器2,基本上水平地经过空气进气口24到所述气流通道内。该空气继续基本上水平地经过其中一个空气过滤器30并穿过热元件26的区域。接着,该空气被向下垂直吸进风机28并通过空气出气口22直接从空气调节单元2排出到温度控制空间8内。
空气调节单元2可以包括接近风机28以平滑气流并减少摩擦的导向叶片(未示出)。图2示出的配置相当于通过气室的90度弯曲。在该位置安装导向叶片可以将用于该弯曲的压力降降低到用于气室配置(也就是没有任何导向叶片)的压力降的50%。
风机28是无壳风机,其具有比风机盘管单元中通常使用的贯流式通风机具有更低压力降和噪音的已知特点。所述风机由马达驱动(未示出),其可以为DC马达以给到良好的能量性能和变速能力。
风机28的叶片配置为用于将从出气口排出的空气引导为以循环流动散开的模式。所述叶片可以包括用于即将排出之前增加空气向下的速度以实现所需空气模式的斜坡(ramp)。
为了示出该配置的效率,现在将描述一个典型的不作为限制的具体示例。根据25Pa下0.23m3/s、70%的风机效率和90%的马达效率的选择,风机动力消耗将为大约9W。服务于25m2的楼层面积时,这为0.36W/m2的风机动力消耗。这大大小于通常的风机盘管单元风机能量的5W/m2的“经验法则”概念设计阶段容差。
在英国建筑规范L部分中,需要实现最小的特定风机功率(SFP),按每单位空气流速(升/秒)动力(瓦特)计算。对于风机盘管单元和其它终端单元,从L部分能量计算推断的所需SFP为0.3或更小。使用以上数据,SFP为0.039。这再一次远远胜过所述需求。
在可替代的配置中,可以使用混合流风机,也就是中心具有弯曲叶片,在边界处改变为垂直叶片。这样的风机也可以满足低噪音和低能量消耗的条件,同时适合于狭窄的空气调节单元2,例如具有200mm的高度。
风机28叶片的设计使得空气调节单元2提供旋转气流模式,与旋流风口相似。该空气以循环流动散开的模式直接从风机叶片的尖端排出。这意味着对于方向的最小改变以及因此最小的能量损失来说,可以实现高诱导气流。
需要使得空气调节单元2内风机28的振动最小以使得噪音最小。这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良好均衡的风机28和在支撑所述风机的点上使用减震器27b实现。例如,风机28由风机板27支撑并通过减震器27b连接。
空气调节单元2的正面包括在出气口22处具有大约50%开口的穿孔仪表板20。这足够空气通过而不会改变气流特性。
因为来自风机28的气流模式不依赖于相邻天花板的康达效应,所以空气调节单元2可以悬挂安装(以下将进行讨论)并将具有和安装在天花板的单元2一样的气流模式。该风机配置也意味着气流可以降低到几乎为零而没有冷空气倾泻。冷空气倾泻是由于通常在天花板下方水平流动并由于康达效应贴附着天花板的冷空气气流变得与天花板脱离,由此降落到带有随后的冷气流风险的所占有空间(倾泻)的现象。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围绕主体3的侧面限定的空气进气口24。
如上所述,热元件26沿空气调节单元2的三个周边侧面设置。在该空气调节单元2中,热元件26包括用于使得热传递最大化的热盘管26b和热交换肋片26a。热盘管26b通过一个或多个进水管18a接收加热水或冷却水,接着这些加热水或冷却水在通过回水管18b回水以重新生成之前用泵输送经过盘管26a。冷凝泵52可以位于切换阀和控制阀32a和32b下方或靠近切换阀和控制阀32a和32b并将冷凝水泵进冷凝回水管道18c"。
图4和5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热盘管26b和相应的暖通空调(HVAC)基础设施。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单元2根据需要使用单一的盘管26b,具有阀32a、32b以提供从加热管18a"、18b"到冷却管18a'、18b'的切换。虽然这给回路增加了复杂度,但是其在驱动空气经过盘管26b时减少了能量损失。
图4示出了通过冷却进水管18a'供给冷却水的冷却配置。为了使得盘管26b中的热传递最大化,使用逆流热交换器配置。现在描述一个典型的非限制性的具体示例——14℃的流动水进入下游的一组管道,水平经过所述盘管,加热达到15.5℃,接着通过上游的一组管道返回,并返回到17℃的冷却回水管18b'。在冷却模式下(如图4所示),逆流热交换配置意味着最冷的水(来自进水管18a')靠近离开冷却盘管26b(径向内侧)的空气,较暖的水(到回水管18b')靠近进入冷却盘管26b(径向外侧)的空气。这产生热交换过程的最有效利用,并产生最低可能的空气调节器输出温度。
在可替代的配置中,可以省略切换阀32a、32b以及加热介质进水和回水管18a"、18b",使得盘管26b提供单冷型盘管26。在这样的配置中,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分开的加热单元设置在建筑的周边进行加热。
在进一步的可替代的配置中,可以靠近单冷型盘管26b设置分开的加热盘管。这是和传统冷却和加热(‘四管’)风机盘管单元相同的配置。但是,这具有增加盘管压力降并由此增加能量使用并降低整体空气调节单元效率的缺点。
本发明的配置为双排盘管26b,在空气调节单元2的三侧的每一侧分成三节。这只是典型的,可以使用其它节数和/或排数,例如,空气进气口24和盘管26a相应节可以仅仅设置在两侧。并且根据负荷(duty),一排或三排盘管26a也是恰当的。
图5示出了用于给多个空气调节单元2提供冷却和加热介质的HVAC基础设施。在该基础设施内,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冷却系统36通常与加热系统34独立开来。首先描述冷却系统36。
冷却系统36包括冷凝器38(例如冷却塔)和冷却单元40。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冷却介质(例如水)由冷却单元40冷却,热量被冷凝器38驱散。
传统风机盘管运行温度接近大约6℃流动和大约10到12℃回水。然而,这些温度将导致大部分室内条件下的冷凝,因此必须包括冷凝水排出系统。
为了避免冷凝,可替代的途径为使用更高的水温,典型地为10到12℃流动和14到16℃回水。这些温度将不会导致大部分室内条件下的冷凝(但是通常仍然包括冷凝水排出系统)。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单元2已经选定为具有运行使用非冷却的低能源的选项,具有14℃流动和17℃回水,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工作温度。
在一个运行模式期间,使用冷却单元40将所述冷却介质冷却到流动温度。在另一运行模式下,来自冷凝器38的水(冷却水)可以直接用作冷却源。在英国(UK),可能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运行这样一个配置,使用来自冷却塔38的冷凝水直接冷却。根据塔的大小,为了从冷却塔直接传递14℃的设计流动温度,环境湿球温度不得不为11℃或更低,以产生湿球和流动温度之间3℃的差异。例如在伦敦,环境湿球温度在一年的至少50%小时数内低于11℃。
因此,在冬天,通过将冷却塔流动和回水阀42a、42b连接到各自的冷却循环系统流动和回水阀44a、44b,可以将来自冷却塔38的水直接连接到空气调节单元2。在夏天,冷却塔38将连接到冷却单元40,具有例如30℃流动和35℃回水的冷却水温度。冷却单元40将产生所需温度的冷却水。
也可以使用其它低能量冷却水来源,例如冷却塔40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河水和/或地下水代替或补充。
如果水冷式冷却单元40用于冷却选项,在高的环境温度下,例如在35℃/30℃温度下运行,冷却回路可以配置为通过将冷却塔流动和回水阀42a、42b连接到各自的加热循环系统流动和回水阀46a、46b,给加热系统34提供冷却塔38的水。这可以用于热回收,给需要加热的空气调节单元2提供“免费的”加热。
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相当高的运行温度以使冷凝最小化的地方,仍然普遍地包括冷凝水排出系统50(尽管这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省略)。接着在需要的时候,冷凝水排出系统50的使用允许空气调节单元2在更低温度下运行。其也意味着单元2可以用于混合模式建筑,也就是在一年的一部分时间里使用自然通风的地方。(在具有密封正面的完全空气调节建筑中,湿度可以保持到低数值以避免冷凝,例如40%RH。在自然通风的建筑中,这是不可能的,可能出现达到100%RH的湿度,其将导致冷却表面的冷凝,例如空气调节单元冷却盘管)。
图6示出了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冷凝水排出系统50。图7示出了经过冷凝水排出系统50的纵剖面,图8示出了经过冷凝水排出系统50的横剖面。
由于空气调节单元2的深度浅,重力排水是不可行。当不可能进行重力排水并且需要排出冷凝水时,必须通过泵输送。所述冷凝水排出系统包括冷凝泵52和滴水盘54,由例如塑料、铝或其它合适材料制成,下方设置单元2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元件,例如部分冷却盘管26b和/或冷却水控制阀32a、32b。优选地,冷凝泵52为可变几何类型,不需要水坑(sump)或浮动开关。与需要水坑的离心泵相比,随着冷凝水在滴水盘54中聚集,泵52将缓慢运行以排出冷凝水,并且只有在聚集足够的量以后才用泵输送冷凝水。
例如以具有亲水涂层的管道形式,设置亲水性冷凝水收集构件56,优选地,其在滴水盘54的长度上运行。亲水涂层允许水通过涂层而不允许空气通过。这意味着构件56将在沿着其长度的任意点上收集冷凝水。
同时设置水分传感器58,例如水分敏感导体,优选地,其也在滴水盘54的长度上运行。如果检测到水分超过临界水分水平,那么将触发泵52。冷凝水控制系统50也可以具有在冷却水累积例如如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关闭冷却水供给和风机28的超驰控制.
通过使用冷凝水控制系统50,由亲水性构件56捕捉所有冷凝水,接着由泵52泵出空气调节单元2。
空气调节单元2被设计为在两阶段中安装,对应第一次固定和第二次固定。首先,在第一次固定的时候对安装框架60进行安装。图9示出了安装框架60的剖面图,图10示出了安装框架60的平面图。接着,如图11所示,在第二次固定时安装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
安装框架60包括适配为在第一次固定期间安装到天花板的下端背面的刚体部分62。进一步地,刚体部分62包括提升部分64,优选地,提升部分64靠近主体部分62的角落,适配为容纳螺杆66,例如通过内螺纹通孔。在第二次固定期间,螺杆66为框架60提供将安装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安装到所述安装框架的机构。
安装框架60可以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安装框架60的用于某些设备18的流体连接点68,例如进水和出水冷却/加热介质管18a、18b。图10示出了一对管——如之前所述,如果为四管系统,可以为两对。当在第二次固定期间安装时,也可以在安装框架60内设置柔性连接70以将安装框架60的流体连接点68连接到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每一个连接点68应该包括隔离阀69以允许单独的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在没有关闭设备时被移除到更大的网络。
类似地,安装框架60也可以包括用于其它设备18的附接到安装框架60的电连接点72,例如动力和控制电缆。每一个电连接点72可以包括熔融支柱(spur)和接口盒。
优选地,将柔性管和电缆定位为足够短,以使其在“自主接近”模式下打开时通过手动从下方经过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被接近。
以下介绍安装顺序:
第一次固定
·天花板平板下侧的准备(也就是使之水平、干燥和清洁)。
·陈列天花板格栅和组件。
·安装框架60到天花板平板的固定(或者用于假天花板格栅的正确陈列)。
·设备管道的安装,终止于安装框架60上的流体连接点68。
·动力和控制电缆的安装,终止于安装框架60上的电连接点72。
·用于其它设备的动力、电缆和管道的安装(这些不用于空气调节单元2)。
第二次固定
·天花板格栅的安装。
·灯和其它主要天花板组件的安装。
·天花板瓦片的安装。
·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在安装框架60上的安装。
在典型假天花板中有许多组件,一些需要比其它更多的通道。通常,冷却水(CHW)&低温热水(LTHW)管道、洒水器管道、电缆托盘和电缆将作为第一次固定项目进行安装,并将保持相对不变,直到出现大的装修。一旦这些组件安装好,它们不大可能需要通道。
通常确实需要通道的组件(要么用于天花板上升后的调试,要么之后的维护)包括灯具、烟雾报警器和HVAC组件,例如平衡调节器、平衡阀、风机盘管过滤器和控制箱。这些组件按传统安装(要么具有进入面板,要么具有完全可进入的天花板)进入。如图12所示,相反地,此处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2配置为提供自主接近。
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由两个壳体部分76、78组成。第一壳体部分76安装到天花板,例如通过安装框架60。第二壳体部分78通过铰链附接到第一壳体部分76,从而可以从运行位置(如图2)旋转到维护位置(图12所示)。移动到所述维护位置时,包括主体2正面的第二壳体部分78摆动进入热控制空间8以给空气调节单元2的组件提供通道。
热元件26安装在第一壳体部分76内。这意味着在空气调节单元2上进行维护时不需要切断冷却/加热介质供给。
风机28、风机板27和马达安装在第二壳体部分78内,从而当第二壳体部分78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它们与之一起下摆。这允许工人进行维护时(当使用梯子的时候)在他前面的齐眼高度处工作,而不是在高于他的头部的单元2上工作,这是具有可以在原地维护的传统风扇盘管单元的情况。该工作位置更安全和更舒服。
风机28可以包括同样安装在第二壳体部分78上的风机控制箱29。接着,风机控制箱29的显示可以配置为进行维护或调试的工人易于读取。再一次地,这可以在齐眼高度处易于读取,而不是需要工人工作时向上看。
在维护位置上,因为风机已经与第二壳体部分78一起被移到旁边,易于接近空气调节单元2的各种带执行机构的阀(例如切换阀32a和32b和隔离阀69)。类似地,易于接近同样安装到第一壳体部分76的冷凝泵52和滴水盘54。
过滤器30被定位为使得它们可以垂直向下滑动以在维护位置上清洁和更换。
如图11所示,需要的时候可以分离空气调节单元2并退出天花板。为此,第二壳体部分78下摆进入维护位置,隔离与动力、冷却/加热介质和冷凝水的连接(通过阀69),并切断柔性连接70,以及将四个角固定螺栓68从第一壳体部分76松开以从安装框架60断开第一壳体部分76。接着可以谨慎地将整个空气调节单元2退出天花板。
图13和14示出了结合空气调节单元2的典型天花板布局。
在图13的布局中,照明灯具16布置为每9m2提供一个照明灯具16,空气调节单元2布置为每24m2提供一个空气调节单元2。
在图14的布局中,照明灯具16布置为提供与图13的布局一样的照明密度,但是空气调节单元2布置为每7.2m2提供一个空气调节单元2。此外,在建筑的周边(图14的右手侧)设置更大密度的空气调节单元2以考虑结构载荷(外部条件)。
图15到25示出了上述关于图1到14的空气调节单元2的各种可替代的配置。除了以下讨论的差异,以下可替代的空气调节单元的配置与上述空气调节单元2中的配置相同。
图15示出了空气调节单元102,其中空气调节单元102的主体103与图1到14示出的第一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相同。
在图15中,空气调节单元102安装在具有大约500mm的更传统天花板深度的天花板中。这样的主要优点是其允许管道外侧空气供给118a,而不是按图1到14示出的空气调节单元2所使用的那样使用气室地板供给4。
图16示出了空气调节单元202,其中热元件226包括冷梁226。冷梁226的使用提供了非常大面积的热元件。这增加了气流和热元件226之间的热传导,并减少了经过热元件226的压力降。
如图15,虽然该配置需要更厚的单元202,但这使用允许管道外侧空气供给218a。
在该配置中,空气进气口224仍然布置在空气调节单元202的侧面,绕着其周边。通过风机228驱动空气通过空气进气口224水平进入空气调节单元202,接着驱动空气竖直向下通过空气过滤器230,接着通过冷梁226。接着其通过风机228以旋转模式输出进入温度控制空间8。
在使用冷梁226而不是冷却盘管26b的地方,可以对冷凝水排出系统做某些修改。在该空气调节单元202中,冷凝水护罩254a设置在风机228上方以防止冷凝水落入风机228。冷凝水托盘254竖直配置在冷梁226下方(也就是横过正面的背部)以从冷梁226收集冷凝水。冷凝水护罩254a配置为将落入风机228的冷凝水导入冷凝水托盘254。
如上,亲水性构件设置在冷凝水托盘254内以收集冷凝水,并且冷凝泵252用于沿着所述亲水性构件驱动所述冷凝水并排出空气调节单元202。
图17示出了垂吊悬吊配置,其中空气调节单元302的主体303从天花板悬吊下来。这可以适合于具有暴露的天花板的零售使用或餐厅。朝着移除垂吊式天花板并具有暴露的设备和悬挂单元的办公室设计也有行动。
在该配置中,主体303的侧面包括穿孔的仪表面板325,其可以铰接为允许接近围绕主体303正面周边的过滤器。
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303的内部结构与图1到14所示的空气调节单元2的主体3相比没有改变。特别地,如上所述,空气以循环流动散开的模式直接从风机叶片的尖端排出。因为气流模式不依赖于相邻天花板的康达效应,所以空气调节单元302可以悬挂安装,但是仍然实现和安装在天花板的单元2一样的气流模式。
图18示出了可以合并到本文所述任何空气调节单元的修改。
在该配置中,风机板427的倾斜表面用作反射LED光源480的强光的扩散器,以在下方空间产生扩散的照明效果。覆盖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全部下侧的穿孔板22没有在该配置中显示出来——板是刚性的并且宽度减小到覆盖风机并支撑LED光源480所需的最小宽度。作为组成部分的灯具用于暴露垂吊型式的空气调节单元302时的优点为:单元302可以被视为照明灯具,而不是作为不发光的悬挂形状。
图19示出了结合该空气调节单元402的进一步的典型天花板布局。为了提供所需照明密度,每9m2设置一个空气调节单元402。但是,这看起来并不刺眼,因为空气调节单元402并非被认为是那样的。
图20和21示出了空气调节单元502,其为图17所示的垂吊空气调节单元302的变形。
空气调节单元502的主体503从天花板悬吊下来。空气调节单元502还包括边缘构件582。所述边缘构件可以包括方向朝下的灯584和/或方向朝上的灯586。
空气调节单元502通过具有带有薄外形的相当宽的单元502而配置为看起来具有吸引力。目的是为了可视深度,也就是边缘构件582的侧面板588的高度大约为空气调节单元502的宽度的10%。可以从图20看出,边缘构件582的背面是倾斜的,从而很难从下方看到倾斜的背面板。在该示例中,边缘构件582的侧面板588具有大约100mm的高度,边缘构件582具有200mm的宽度。这造成空气调节单元502具有大约1000mm×1000mm×100mm的明显尺寸。
优选地,侧面板588和仪表板520具有高光洁度,例如不锈钢。为了提供“干净的”外观,边缘构件582的背面板可以包括穿孔的空气进气口590以允许空气被吸进不可见的上侧,通过边缘构件582进入主体503的空气进气口524。
图22和23示出了多重设备空气调节单元602,其为图20和21所示的垂吊空气调节单元502的变形。
在办公室使用在单一单元中合并所需的所有机械电气管道(MEP)组件的多重设备单元602已经是一种趋势。多重设备空气调节单元602具有提供灯具684的边缘构件682,以及各种其它设备692,例如烟雾报警器或探热器、洒水器、公告/语音报警扬声器和/或被动式红外(PIR)探测器。
图24A到C示出了竖直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空气调节单元与图1到4所示的空气调节单元2相同,除了冷凝水排出系统50经过修改,从而提供在热元件下方竖直隔开的滴水盘和以倾斜角度设置的盘管。
盘管26还设置在三侧上。其布置为使得可以从三个盘管的每一个收集冷凝水。单元的顶侧包括风机控制、控制阀和冷凝泵。在该部分下方可以设置具有亲水性排水管分支的上部小滴水盘。
基本上竖直延伸的两侧盘管26具有与图1到4所示的空气调节单元2相同的大小和负荷。相比之下,如图24B最清楚地看出,基本上水平延伸的最下方的三个盘管的长度和高度更小,并且与竖直方向成大约30度设置。气流经过过滤器30的整个宽度进入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下表面,其允许保持低的压力降。如图24B箭头所示,空气经过盘管下方滴水盘的侧面,经过所述盘管,接着向上进入所述单元。在没有被滴水盘覆盖的区域中,所述盘管与竖直面成大约30度的角度以允许空气以一角度流入所述单元。从图24C看出,基本上为平面的滴水盘54(除了竖直凸出的侧壁)具有延伸穿过成角度的盘管26的整个宽度的细长中间部分和从所述中间部分末端凸出以整体位于竖直延伸的侧盘管26下方的末端部分。在成角度的盘管26的面上形成的任何冷凝水将流下所述成角度的盘管的面进入所述滴水盘,被其中间部分捕捉。在竖直延伸的侧盘管的面上形成的任何冷凝水将由所述末端部分收集。虽然此处说明了成角度的盘管26为30度的角度,但是各种可替代的倾斜角度将提供所需效果。
侧盘管和成角度的下部盘管之间的冷却盘管管道连接是错综复杂的。竖直延伸的侧盘管的上游面上的管子被连接到水平成角度盘管的上游面上的管子,接着回到相对的竖直延伸的侧盘管的上游面。同样对下游管也这么做。这使得管道连接配置与图1到4所示的配置相同。
亲水性排水管的分支从单元顶部的冷凝泵流下以从下部托盘移除冷凝水。在可替代的配置中,相反地,可以使用重力配置从两个滴水盘移除冷凝水。
可以在单元的上方、下方或到单元的侧面设置空隙以留出回水空气通道。外侧空气可以通过单独的单元管道输送或供给。
应该认识到,虽然考虑到成角度的盘管和可替代的冷凝水收集配置,但是关于上述实施例陈述的任何调整或替换可以应用于参考图24A到C所述的竖直配置。
竖直的空气调节单元可以用于旅馆或会议中心功能厅、住宅建筑、办公室或学校。其可以位于窗台下方,可以进一步地用于地下中转站/平台以冷却计算机机房。
一个选择是使用200mm深的区域,正如基于天花板的空气调节单元2。如果根据0.2m3/秒和600×600的扩散器,面速度将为0.55m/s面速度,其对于一些应用来说太高。但是,如果单元702的深度增加到250至300mm并使用扩散板723,那么面速度可以降低到0.25m/s。如果供给温度还设置为18℃,那么单元702将重新产生位移扩散器的供给条件,已知其对于靠近扩散器的居住者产生可接受的舒适度。
如果在墙壁上安装一排竖直空气调节单元702,可以实现用于冷却例如小计算机机房(例如SER(小机房)或SCR(子通讯机房))的冷却负载需求,伴随着单独一排支架794。图25示出了该配置。
在带有三个计算机支架794(每一个具有1.5kW的传统冷却负载)的草绘示例中,负载和冷却容量将为:
负载
3个支架@1.5kW=4.5kW
需要的恢复力:N+1
冷却容量
冷却负载:10个单元@1.9kW=19kW
恢复力:2个单元@1.9kW=N+2
冷却容量远远超过标准支架的需求,并且可以容纳6.3kW的高密度支架。
所有的设备和管道容纳在冷却壁中,在选定的设备上方没有管道运行。

Claims (32)

1.一种空气调节单元,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空气进气口和空气出气口,所述主体在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空气出气口之间限定气流通道;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及
热元件,所述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机上游的气流通道内,
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面,所述空气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以及,
其中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周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风机被定向使得所述风机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风机的旋转轴线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面适配为使得在使用时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风机将空气直接释放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风机被配置为给输出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的空气提供高感应放射状或“旋转”效果。
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空气进气口和所述热元件沿着所述第一面至少50%的周边延伸。
8.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出气口和所述气流通道的布置使得在使用时经过所述热元件处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低于经过所述风机下游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的50%。
9.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布置使得驱动风机在所述第一面上产生大约0.8米/秒的面速度时,经过所述热元件处的气流通道的气流速度在0.5米/秒和1.5米/秒之间。
10.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热元件安装到所述主体的第一壳体部分,所述风机安装到所述主体的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关于第一壳体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通过铰链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一位置能够正常操使用,并且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被进入以用于维护。
12.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
滴水盘,所述滴水盘的布置使得使用时竖直地位于至少所述热元件下方,其中亲水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滴水盘内以收集所述滴水盘捕捉的冷凝水;以及
泵,所述泵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亲水性构件驱动冷凝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
靠近所述亲水性构件的水分检测器,
其中所述泵被配置为当所述水分检测器检测到水分时启动。
14.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
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被适配为在第一次固定期间安装到所述天花板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设备的可隔离连接,
其中所述主体适配为在第二次固定期间安装到所述安装框架。
15.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具有低于300mm的厚度,优选地该厚度低于250mm。
16.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热元件包括热盘管。
1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适配为从天花板悬吊下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
边缘构件,所述边缘构件围绕所述主体,所述边缘构件具有低于所述主体厚度的60%的外边界高度。
19.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地板、天花板和限定在所述地板和所述天花板之间的温度控制空间,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天花板的天花板空隙内,从而所述第一面暴露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的布置使得空气通过所述地板的地板空隙供给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内。
21.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的结构,
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地板、天花板、竖直墙壁和限定在所述地板、所述天花板和所述墙壁之间的温度控制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竖直墙壁内,从而所述第一面被竖直定位并暴露到所述温度控制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竖直墙壁包括靠近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进气口的空隙,腔体与所述温度控制空间进行气体流通。
23.一种用于空气调节单元的冷凝水排出系统,包括:
亲水性构件;
泵,所述泵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亲水性构件驱动冷凝水;
滴水盘,所述滴水盘用于在使用时朝着所述亲水性构件收集冷凝水和引导冷凝水;以及
水分检测器,所述水分检测器被配置为靠近所述亲水性构件,其中所述泵被配置为当所述水分检测器检测到水分时启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冷凝水排出系统,其中所述亲水性构件包括由亲水性材料制成或用亲水性材料涂敷的管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冷凝水排出系统,其中所述滴水盘具有倾斜底版,该倾斜底版被配置为使用时朝着所述亲水性构件引导冷凝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冷凝水排出系统,其中所述滴水盘是细长的,倾斜度垂直于所述滴水盘的纵向方向。
27.一种空气调节单元,包括:
热元件,所述热元件安装到一第一壳体部分;以及
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到一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通过铰链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风机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操作并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被进入以维护。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正面,所述正面被适配为在使用时暴露到温度控制空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还包括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内,从而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器不能移出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器能够移出所述第一壳体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2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热元件为采用液体加热/冷却介质的热盘管。
31.一种安装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单元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安装框架固定到天花板;
安装天花板设备,终止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可隔离连接处;
安装垂吊式天花板;以及
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主体安装到所述安装框架上。
32.基本上根据上文参考图1到14、图15、图16、图17、图18和19、图20和21、图22和23或者图24和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调节单元。
CN201580052912.6A 2014-08-01 2015-07-31 空气调节单元 Pending CN1071105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413709.5A GB2528890B (en) 2014-08-01 2014-08-01 Air conditioning unit
GB1413709.5 2014-08-01
PCT/GB2015/052221 WO2016016659A1 (en) 2014-08-01 2015-07-31 Air conditioning un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556A true CN107110556A (zh) 2017-08-29

Family

ID=51587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912.6A Pending CN107110556A (zh) 2014-08-01 2015-07-31 空气调节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8793B2 (zh)
EP (1) EP3175180A1 (zh)
JP (2) JP7138280B2 (zh)
CN (1) CN107110556A (zh)
AU (1) AU2015295067B2 (zh)
GB (1) GB2528890B (zh)
WO (1) WO20160166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8391A (zh) * 2017-12-22 2020-10-30 奥雅纳企业有限公司 风扇和包括该风扇的空调单元
CN113483390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四管制主动型冷梁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TWI800543B (zh) * 2017-10-24 2023-05-01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用於估計hvac系統中之空氣過濾器的置換狀態之方法及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13589A1 (de) * 2016-11-09 2018-05-09 M+W Group GmbH Trockenraum
US10663189B2 (en) * 2016-11-19 2020-05-26 Harris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 Environmental room with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EP3596404A4 (en) * 2017-03-17 2020-03-25 Zhang, Yiy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6963912B2 (ja) * 2017-05-19 2021-11-10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クト空調・照明一体型システム
JP6477784B2 (ja) * 2017-05-24 2019-03-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MX2021000182A (es) 2018-07-02 2021-05-28 Overcast Innovations Llc Metodo y sistema para proporcionar un hub de aparatos centralizado.
AU2018437601C1 (en) * 2018-08-21 2022-10-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device,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207449B (zh) * 2018-11-22 2021-12-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CN109812871B (zh) * 2019-03-13 2024-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848922B (zh) * 2019-11-29 2021-11-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7537411A (zh) * 2023-12-07 2024-02-09 北京泰之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气候调节模块化机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8523A (ja) * 1982-05-31 1983-12-0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502936A (zh) * 2002-11-22 2004-06-09 海尔集团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及嵌入式空调器
CN101631958A (zh) * 2007-03-14 2010-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WO2013057844A1 (ja) * 2011-10-17 2013-04-25 富士古河E&C株式会社 通信・情報処理機器室等の空調システム
CN203024376U (zh) * 2012-11-12 2013-06-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装置和具有其的吊顶嵌入式空调器
CN103344013A (zh) * 2013-07-05 2013-10-09 上海理工大学 移动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5562Y1 (zh) * 1970-12-31 1973-10-25
JPS5239315Y1 (zh) * 1970-12-31 1977-09-06
JPS4835562U (zh) 1971-08-30 1973-04-27
JP3227065B2 (ja) * 1994-09-12 2001-11-12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構造
DE19718009A1 (de) * 1997-04-29 1998-11-12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Raumlüftungsgerät mit einer Kondenswasser-Sammelwanne
CN2333943Y (zh) * 1998-07-22 1999-08-18 崔维健 双面送风分体式空调机
JP2000054994A (ja) * 1998-08-06 2000-02-22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空気調和機および脱臭機
KR200173242Y1 (ko) * 1999-08-17 2000-03-15 주식회사센추리 천정카세트형 에어컨디셔너의 플러그 팬
JP2001248856A (ja) * 2000-03-06 2001-09-14 Fujitsu General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6705939B2 (en) * 2000-05-31 2004-03-16 Roger R. Rof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espiratory illnesses among occupants of buildings
US20010049927A1 (en) * 2000-06-13 2001-12-13 Robert Toepel Ceiling mounted air circulation unit with filtration
JP4619491B2 (ja) * 2000-06-22 2011-01-26 新晃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4176930A (ja) 2002-11-22 2004-06-24 Sanrei Kucho Kk 船舶用空気温度調整装置の室内機
US6979169B2 (en) * 2003-11-21 2005-12-27 Broan-Nutone Llc Modular ventilating exhaust fan assembly and method
JP4052264B2 (ja) 2004-03-05 2008-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8202860A (ja) * 2007-02-20 2008-09-0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ドレン水処理方法
JP4835562B2 (ja) 2007-09-26 2011-12-14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除染装置
US20090170421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Adrian John R Grille
WO2010070889A1 (ja) * 2008-12-15 2010-06-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め込み型空調室内機
JP5208841B2 (ja) 2009-04-15 2013-06-12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天吊り空調機の施工方法
CN102575856B (zh) * 2009-10-12 2015-11-25 开利公司 带气体污染物去除的建筑物终端风机盘管单元,带气体污染物去除的运输冷藏系统,及用于它们的方法
JP5143157B2 (ja) 2010-02-17 2013-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8523A (ja) * 1982-05-31 1983-12-0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502936A (zh) * 2002-11-22 2004-06-09 海尔集团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及嵌入式空调器
CN101631958A (zh) * 2007-03-14 2010-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WO2013057844A1 (ja) * 2011-10-17 2013-04-25 富士古河E&C株式会社 通信・情報処理機器室等の空調システム
CN203024376U (zh) * 2012-11-12 2013-06-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装置和具有其的吊顶嵌入式空调器
CN103344013A (zh) * 2013-07-05 2013-10-09 上海理工大学 移动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543B (zh) * 2017-10-24 2023-05-01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用於估計hvac系統中之空氣過濾器的置換狀態之方法及系統
CN111868391A (zh) * 2017-12-22 2020-10-30 奥雅纳企业有限公司 风扇和包括该风扇的空调单元
CN113483390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四管制主动型冷梁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CN113483390B (zh) * 2021-07-06 2022-07-1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四管制主动型冷梁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295067A1 (en) 2017-03-23
AU2015295067B2 (en) 2020-10-01
US20180180304A1 (en) 2018-06-28
JP7138280B2 (ja) 2022-09-16
JP2022123026A (ja) 2022-08-23
GB201413709D0 (en) 2014-09-17
GB2528890A (en) 2016-02-10
GB2528890B (en) 2019-03-06
WO2016016659A1 (en) 2016-02-04
JP2017526894A (ja) 2017-09-14
EP3175180A1 (en) 2017-06-07
US11118793B2 (en)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56A (zh) 空气调节单元
EP3045827B1 (en) Air conditioner
EP1693629A2 (en) Ventilating system
WO2012037890A1 (zh) 吸油烟机或者空调吸油烟机
EP3887729B1 (en) Fan coil
KR100888453B1 (ko) 온도성층화 방지를 위한 난류발생기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06016474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892054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接水装置
CN1062879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US7367201B1 (en) Air conditioning fan
CN209706223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1184491B1 (ko) 천장형 대류순환 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109416194A (zh) 用于安装在房间天花板之下的冷却装置
CN209147268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组件
CN209147376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换热器清洗装置
JP344954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091472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送风组件
JPH04504161A (ja) 空調装置
CN111868391B (zh) 风扇和包括该风扇的空调单元
CN209147232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CN101283228A (zh) 用于蒸发器单元的凝结水排水盘
JP2011144995A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及び建造物
CN117146340A (zh) 具有独立冷风风道与热风风道的除湿机
CN202709568U (zh) 吊顶式大浴场空气调节装置
PL243607B1 (pl) Indukcyjny panel klimatyzacyjn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0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Applicant after: Jahner Enterprise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Applicant before: OVE ARUP AND PARTNERS INTERNATIONAL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London

Applicant after: Aoyana Enterprise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don

Applicant before: Jahner Enterpris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8

Address after: London

Applicant after: Artus air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don

Applicant before: Aoyana Enterpris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