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282A - 旋转振动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振动阻尼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0282A CN107110282A CN201580060430.5A CN201580060430A CN107110282A CN 107110282 A CN107110282 A CN 107110282A CN 201580060430 A CN201580060430 A CN 201580060430A CN 107110282 A CN107110282 A CN 1071102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element
- inertia mass
- spring
- mass part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15—Leaf springs, e.g. radially extend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64—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1471—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i.e. linkages, le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16F2230/0064—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using a c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16)旋转的基件(18)以及可相对于基件(18)逆着复位装置(26)的复位力(70)旋转的惯性质量件(20),其中所述复位装置(26)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68)的弹簧单元(28)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件(18)上并且可围绕枢转点(34)枢转的杠杆元件(30),所述设定力(68)可通过所述杠杆元件传递,同时产生影响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复位力(70)。所述惯性质量件(20)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沿径向方向(8,10)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基件(18)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其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基件以及可相对于基件并逆着复位装置的复位力旋转的惯性质量件,其中所述复位装置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的弹簧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件上并可围绕枢转点枢转的杠杆元件,通过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可以通过所述杠杆元件传递所述设定力。
DE 199 07 216 C1公开了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其具有形式为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支撑板的基件。惯性质量设置在支撑板上,其可相对于基件逆着复位装置的复位力旋转。复位装置具有柔性弹簧,该弹簧沿径向延伸,一方面设置在基件上,另一方面设置在惯性部件上。如果惯性质量相对于基件旋转,那么柔性弹簧用于产生直接影响惯性质量的设定力,由此设定力同样地表示影响惯性质量的复位力。将惯性质量沿径向支撑在支撑板上是发生在支撑板沿径向向外的一侧,其中轴承壳为此设置在支撑板上,惯性质量沿径向支撑在轴承壳上,并沿圆周方向引导。现有的旋转振动阻尼器有缺点,因为复位装置需要较大且安装空间密集的柔性弹簧,特别是当复位装置一方面必须设置在惯性质量上,另一方面设置在支撑板上时。如前所述,支撑一方面设置在支撑板上另一方面设置在惯性质量上的柔性弹簧的必要性也导致柔性弹簧在旋转振动传感器上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被预先定义。因此,在所述类型的旋转振动阻尼器中,柔性弹簧的柔性设置是不可能的。此外,通过支撑板上的安装壳将惯性质量沿径向向外支撑在支撑板上需要旋转振动阻尼器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其中,此外支撑板处支撑惯性质量的区域中磨损也增加。
DE 10 2014 001 043 A1公开了另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其部分地克服了前述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缺点。因此,其复位装置同样也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的弹簧单元;然而,复位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基件上围绕枢转点可枢转的杠杆元件,通过该杠杆元件可以传递弹簧单元的设定力,同时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这具有以下优点:产生设定力的复位装置的弹簧单元不必直接影响惯性质量件,相反可以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基件的其他位置,通过这种方式,空间节省并且弹簧单元柔性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上是可能的,特别是沿径向向内设置。此外,如在根据DE 199 07 216 C1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情况下,将惯性质量件沿径向支撑在基件上并非实现在基件沿径向指向外的一侧。相反,支撑部件设置在惯性质量件上,旋转地固定到惯性质量件,该支撑部件从惯性质量件开始,沿径向向内延伸,以便被支撑在基件的直径小于基件的最大外径的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在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件旋转期间产生较低的磨损力,其中支撑在较小直径区域中也简化了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生产。也可以在该较小直径上使用相对较小的径向轴承,在该较小直径区域中,通过支撑部件间接地进行支撑。
从该现有技术开始,本发明的潜在目的是创造一种通用类型的旋转振动阻尼器,其中进一步简化惯性质量件的支撑或沿径向改进惯性质量件的支撑,并且具有简单紧凑的结构。
这个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得到解决。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基件,该基件,例如,可旋转地固定在从动轴的输出侧,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基件优选地在旋转轴的区域中可旋转地连接并固定到从动轴的输出侧。基本上,基件可以旋转地固定在传动系的任何旋转组件上,该旋转组件进行旋转振动,以便减弱或减少这些旋转振动。基件可以,例如,由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的基板或支撑板形成。旋转振动阻尼器还具有惯性质量件。惯性质量件可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件、逆着复位装置的复位力旋转。复位装置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的弹簧单元,其中弹簧单元可以具有例如一个弹簧元件或多个弹簧元件。此外,复位装置具有可围绕枢转点枢转的杠杆元件。因此,可枢转杠杆元件可以,例如,通过枢转点在基件上间接枢转或直接在基件上枢转。因此优选的是杠杆元件在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径向跨越的平面上延伸,并且可围绕沿旋转振动阻尼器的轴向延伸穿过枢转点的轴线枢转。杠杆元件设置在一方面弹簧单元和另一方面惯性质量件之间,使得由弹簧单元产生的设定力可以传递到惯性质量件,同时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最初这具有以下优点:产生设定力的复位装置的弹簧单元不必直接影响惯性质量件,相反可以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基件的其他位置,例如沿径向向内设置,通过这种方式,空间节省并且弹簧单元柔性地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上或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基件上是可能的,特别是沿径向向内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中,惯性质量件通过杠杆元件沿径向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上。因此,杠杆元件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传递弹簧单元的设定力并同时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另一方面,径向支撑或径向安装惯性质量件。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不采用DE 10 2014 001019 A1公开的,在径向上具有特别大的延伸性的惯性质量件上的支撑部件,或者可以在惯性质量件上仅提供节省空间并尺寸较小的支撑部件,尤其是,杠杆元件设置为与惯性质量件较近。这种类型的支撑部件也可以简单地由惯性质量件上的短伸出突起形成,该短伸出突起还可以与惯性质量件一体形成。因此,本发明创造了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其一方面能够实现弹簧单元节省空间和灵活设置,另一方面由于杠杆元件的双重功能,具有特别紧凑和简单的结构,这又适于减小旋转振动阻尼器的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部件设置在惯性质量件上,通过该支撑部件,惯性阻尼器支撑在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上的复位力接合点处。如前所述,该支撑部件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以便实现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紧凑简单结构,尤其是,通过杠杆元件进行致动期间,惯性质量件与杠杆元件较近。因此,支撑部件可以本质上形成有惯性质量件和/或是惯性质量件的一部分。然而,支撑部件可以是最初与惯性质量件分开形成的支撑部件,随后固定到惯性质量件。不管支撑部件在惯性质量件上的应用类型如何,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支撑部件在惯性质量件上形成伸出突起,以便在杠杆元件上实现明确的、可预测的复位力接合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件旋转同时沿着杠杆元件改变复位力接合点来移动惯性质量件。相应地,通过这种方式沿着杠杆元件移动复位力接合点,在该复位力接合点上,支撑部件支撑在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上。
为了大大地减少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之间的磨损(由于惯性质量件的旋转,支撑部件沿着杠杆元件可相对于基件移动),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件由在所述移动过程中可在杠杆元件上滚动的辊形成。因此,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可以特别地由可旋转地固定在惯性质量件上的辊形成,其中该辊也可以被指定为轮子。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有益实施例中,杠杆元件具有两个杠杆部分,其中由于惯性质量件沿一个圆周方向从起始旋转位置相对于基件旋转,支撑部件支撑或可支撑在一个杠杆部分上,并且由于惯性质量件沿相反的圆周方向从起始旋转位置相对于基件旋转,支撑部件被支撑或可支撑在另一个杠杆部分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有益实施例中,杠杆元件设置在惯性质量件的起始旋转位置的起始枢转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弹簧单元将杠杆元件保持在起始枢转位置。因此,弹簧单元可以例如在杠杆元件的起始枢转位置被松弛。可选地或补充地,通过弹簧单元将杠杆元件在起始枢转位置预拉紧。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杠杆元件在其起始枢转位置上横向地延伸至穿过复位力接合点的径向线。因此,杠杆元件可以,例如,以与穿过复位力接合点的径向线成直角的方式延伸。
基本上,杠杆元件的前述两个杠杆部分可以设置在枢转点的同侧,其中枢转点可以设置在例如杠杆元件的端侧上。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杠杆元件并通过枢转点实现对惯性质量件的特别牢固的支撑,两个杠杆部分设置在枢转点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侧。这确保了不管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件的相应旋转位置如何,复位力接合点始终设置为相对于圆周方向与枢转点较近,以便通过杠杆元件和枢转点实现对惯性质量件的牢固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的是,杠杆元件形成为相对于枢转点对称或镜面对称。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杠杆部分设置在枢转点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侧,枢转点和复位力接合点设置在杠杆元件的起始枢转位置的公共径向线上。还可以得知,在这种情况下,枢转点和复位力接合点设置为在杠杆元件的起始枢转位置上沿径向或沿径向线彼此对齐。通过这种方法,如果惯性质量件位于其相对于基件的起始旋转位置,那么通过杠杆元件和枢转点可以将惯性质量件特别牢固地支撑在基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支撑轨道设置在杠杆元件上,在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件旋转期间,支撑部件可沿着该支撑轨道移动。因此,支撑轨道可以由例如一个杠杆部分上的支撑轨道部分和另一个杠杆部分上的支撑轨道部分组装而成,其中这两个支撑轨道部分的路线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两个支撑轨道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对称或镜像对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支撑轨道形成为直线或具有直线形状。然而,为了以目标方式改变或适应复位装置的复位力特征曲线,支撑轨道优选地具有偏离直线路线的路线。关于偏离直线路线的支撑轨道路线,它可以是例如恒定的或不规则的路线。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支撑轨道具有弧形路线。由此,弧形路线可以被配置为恒定的或不规则的。因此,例如,可能是弯曲的、曲面的和/或拱形的路线。在本文中,已经证明例如圆弧形状是有益的。为了通过支撑轨道和弹簧单元影响杠杆元件靶向地返回其起始枢转位置,如果惯性质量件位于其起始旋转位置,那么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支撑部件以槽状或碗状的方式由支撑轨道容纳或可容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讨论槽形或碗形的支撑轨道,支撑部件容纳或可容纳在其中。
另外,为了以节省空间(以简化结构,即使在轴向方向上也简化结构)的方式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上,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另外地支撑惯性质量件或者通过杠杆元件沿至少一个轴向方向、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杠杆元件具有三重功能,即传递弹簧单元的设定力,同时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沿径向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上,以及沿轴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上。基本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惯性质量件和/或杠杆元件上设置额外的支撑部件或支撑元件,以便影响沿轴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的对应支撑。然而,为了以节省空间的方式简化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结构,前述支撑部件(通过该支撑部件,惯性质量件支撑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上的复位力接合点处)相对于杠杆元件设置或形成,以使支撑部件沿轴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支撑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上,以便通过杠杆元件沿轴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
如前所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可在杠杆元件上滚动的辊,以便减少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之间的磨损。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辊延伸到杠杆元件中的凹槽中,或者辊本身在其外侧具有凹槽,杠杆元件延伸到该凹槽中以便通过至少一个形成为辊的支撑部件沿轴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沿两个轴向方向将惯性质量件支撑在基件上。
为了相对于弹簧单元的设置并且相对于用于弹簧单元的弹簧元件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通过其弹簧单元的设定力可从弹簧单元传递到杠杆元件上的设定力接合点。力传递元件优选地是力传递杠杆,因此相应地是另一个杠杆元件,其中力传递杠杆优选地形成为刚性和/或抗弯曲。因此,力传递杠杆可以铰接和/或支撑在例如弹簧单元上的一侧和设定力接合点上的另一侧。还优选的是,通过力传递元件或力传递杠杆偏转由弹簧单元或弹簧单元的相应弹簧元件产生的设定力。
基本上,弹簧单元可以具有任何形状的弹簧元件,例如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或拉伸和压缩弹簧,例如螺旋弹簧。然而,能够产生形成设定力的弹簧力的其它弹簧元件也是可能的。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弹簧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柔性弹簧或板簧,特别是当柔性弹簧或板簧可以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上时。因此特别优选的是,柔性弹簧或板簧沿径向延伸,以便尽可能减少在旋转振动阻尼器的高转速下影响柔性弹簧的高离心力的影响。为了放大这个优点,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是,柔性弹簧或板簧的弹簧部分沿径向向内设置。相应地,柔性弹簧或板簧的有效长度由沿径向向外设置的弹簧部分形成。
基本上,可以同样形成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的复位力特征曲线。然而,为了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对传动系或旋转振动阻尼器内的不同操作状态、例如对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基件的不同转速作出反应,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影响惯性质量件的复位力的复位力特征曲线是可变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在改变复位力特征曲线的同时,弹簧单元施加在杠杆元件上的设定力的设定力特征曲线是可变的。如果弹簧单元,如前所述,应该具有至少一个柔性弹簧或板簧,那么更优选的是,可以通过改变柔性弹簧或板簧的有效长度、必要时通过改变柔性弹簧或板簧的夹紧长度来改变具有柔性弹簧或板簧的至少一个弹簧单元的设定力特征曲线。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有益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可相对于基件旋转,同时保持与旋转轴线的预定径向距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件沿径向振动或移动,这样设计时可以忽略惯性质量件径向方向上的这些类型的振动或移动,使得旋转振动阻尼器具有简化的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形成为环形或圆盘形。通过这种方式,必需只提供一个惯性质量件,其中,由于环形构造,防止了不平衡,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目标平衡。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杠杆元件形成为防弯曲和/或刚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仅通过杠杆元件沿径向和/或轴向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上。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将惯性质量额外地支撑在基件上,额外支撑不是通过杠杆元件来执行。然而,这还包括这样的实施例,其中惯性质量件沿径向和/或轴向额外地或补充地支撑或可支撑在传动系的另一组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仅通过杠杆元件沿径向和/或轴向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上。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基件上的杠杆元件,惯性质量件沿径向和/或轴向的支撑不通过传动系的另一组件来执行。
为了通过复位力确保惯性质量件安全复位,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设置了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为了在旋转运动期间确保旋转振动阻尼器的重要对称性,该至少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优选地沿圆周方向彼此等距设置。
为了使该至少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的杠杆元件大致上同步,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杠杆元件的枢转运动彼此耦合,其中耦合优选地以机械方式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是,耦合杠杆元件的枢转运动不仅仅是由惯性质量件和相应的杠杆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相反,应该提供额外加的耦合元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该至少两个复位装置或所有复位装置的杠杆元件的枢转运动通过复位装置本身彼此耦合,这样,复位装置或复位装置的各个组件合理地形成如前所述的耦合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另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例中,一个复位装置的组件同样形成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装置的组件。这可能涉及例如前述的力传递元件,其可以形成为例如力传递杠杆。在本实施例中,特别优选的是,复位装置的弹簧单元或弹簧单元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同样形成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装置的弹簧单元或弹簧单元的弹簧元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简化旋转振动阻尼器或其结构。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单元或弹簧单元的弹簧元件被分配给至少两个复位装置。
以下将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如图所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惯性质量件处于输出旋转位置,
图2示出了图1的旋转振动阻尼器,其中惯性质量件沿第一圆周方向相对于基件旋转出起始旋转位置,
图3示出了图1的旋转振动阻尼器,其中惯性质量件沿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基件旋转出起始旋转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9是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的第一实施例中图1-8的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区域中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的第二实施例中图1-8的支撑部件和杠杆元件区域中的局部侧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一实施例。图中,旋转振动阻尼器8[sic:2]的相反的轴向方向4,6,相反的径向方向8,10以及相反的圆周方向12,14(它们还可以被指定为相反的旋转方向)由相应的箭头表示,其中旋转振动阻尼器2具有沿轴向4,6延伸的旋转轴线16。随后,两个圆周方向12,14也将被指定为第一圆周方向12和第二圆周方向14。
旋转振动阻尼器2具有可沿圆周方向12,14围绕旋转轴线16旋转的基件18。基件18可以形成为例如板状,其中基件18优选地在由径向8,10所跨越的平面(此处是图的平面)上延伸。必要时,基件18可以在旋转轴线16的区域中,直接或间接地、旋转地固定连接到旋转或扭转振动的传动系的每个组件。因此,基件18可以旋转地固定连接到内燃机、飞轮体的输出轴,或者扭转振动阻尼器的输入或输出侧。
旋转振动阻尼器2还具有惯性质量件20。惯性质量件20形成为环形或圆盘形,并且沿圆周方向12,14延伸。因此,环形或圆盘形惯性质量件20形成为沿圆周方向12,14连续或闭合。实施例所述的惯性质量件20还与基件18隔开,这样在一方面惯性质量件20和另一方面基件18之间不存在磨损接触。因此,特别地,径向距离r1设置在基件18面向惯性质量部件20并沿径向朝外的外侧22与惯性质量部件20面向基件18并沿径向10朝内的内侧24之间。
惯性质量件20可以围绕旋转轴线16相对于基件18逆着复位装置26的复位力旋转。因此,惯性质量20可以沿第一圆周方向12,如图2所示,还可以沿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14,如图3所示,相对于基件18围绕转动轴线16逆着复位装置26的复位力旋转。因此,惯性质量件20可旋转,同时分别保持惯性质量件20和基件18之间的径向距离r1,同时还保持与相对于基件18的旋转轴线16的预定径向距离r2。
从图1-3可以看出,实施例所示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具有两个复位装置26,该两个复位装置沿直径彼此相对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2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基件18上,并且被设计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这样,以下将仅参考复位装置26中的其中一个来说明复位装置26,其中该说明同样适用于另一个复位装置26。还应注意的是,旋转振动阻尼器2优选地具有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26,其中复位装置26应优选地沿圆周方向12,14彼此等距设置在旋转振动阻尼器2或其基件18上,从图1-3已经清楚显示,其中两个复位装置26沿圆周方向12,14彼此等距。
复位装置26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的弹簧单元28以及可枢转地设置在基件18上的杠杆元件30,这个杠杆元件还可以被指定为摇杆元件或摇杆,通过杠杆元件,弹簧单元28的设定力可以同时传递到惯性质量件20,同时产生影响惯性质量件20的复位力,其中弹簧单元28的设定力可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杠杆传递32,此处该至少一个力传递杠杆形成为力传递杠杆,从弹簧单元28传递到杠杆元件30。以下将更详细地说明杠杆元件30。
杠杆元件30可相对于基件18围绕固定枢转点34枢转。因此,杠杆元件30可以在枢转点34处围绕沿轴向4,6延伸的枢转轴线相对于基件18枢转,其中枢转点34沿径向8与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旋转轴线16隔开一段距离,其由径向距离r3表示。由于枢转点34固定地设置在基件18上,所以径向距离r3是不可变的。杠杆元件30形成为刚性或抗弯曲的,并且具有两个杠杆部分36,38,即第一杠杆部分36和第二杠杆部分38。而第一杠杆部分36从枢转点34开始延伸至枢转点34的一侧,第二杠杆部分38从枢转点34开始延伸至枢转点34的另一侧。因此可以得知,两个杠杆部分36,38设置在枢转点34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侧。从附图可以看出,另外,两个杠杆部分36,38形成为相对于枢转点34对称或者镜像对称。
提供了支撑轨道40,其沿着杠杆元件30在杠杆元件30的沿径向8朝外或沿径向10朝内的一侧上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它沿径向8朝外的一侧上。支撑轨道40延伸穿过第一杠杆部分36并且还跨过第二杠杆部分38,其中支撑轨道40具有偏离直线路线的路线。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轨道40具有弧形路线,更准确地是圆弧形路线。在图1所示的惯性质量20的起始旋转位置或杠杆元件30的起始枢转位置,支撑轨道40设置在最靠近旋转轴线16的枢转点34的区域中,特别是当支撑轨道40还形成为相对于枢转点34对称并且沿旋转轴线16的方向在中心部分向外弯曲时。还可以得知,支撑轨道40形成为槽形或碗形,并且在杠杆元件30的侧面设置相应的槽形或碗形凹部。尽管附图示出了支撑轨道40的连续路线,但是同样可以提供具有不连续路线的支撑轨道40。此外,还可以通过多个直线支撑轨道部分实现支撑轨道40的弧形路线,其以角度或曲线彼此过渡。
形式为力传递杠杆的力传递元件32支撑并枢转在第一杠杆部分36远离枢转点34的端部上,其中力传递元件32在径向8,10跨越的平面上从该铰接点42开始延伸至铰接点44,在该平面上,力传递元件32支撑并枢转在弹簧单元28的弹簧元件46上。形成为力传递杠杆的力传递元件32是如前所述的形成为抗弯曲或刚性力传递元件32的杠杆元件30。
如前所述,弹簧单元28具有弹簧元件46。在所示实施例中,弹簧元件46由柔性弹簧或板簧48形成。此外,弹簧单元28具有用于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夹具50,通过该夹具,柔性弹簧或板簧48支撑并夹紧在基件18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惯性质量件20位于根据图1的起始旋转位置,或者如果杠杆元件30位于根据图1的起始枢转位置,那么形成为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元件46沿径向52延伸。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沿径向10设置的弹簧部分54由夹具50夹紧。因此,形式为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元件46具有夹紧长度a,在该夹紧长度a处,有效长度b沿径向8向外连接,该有效长度b形成在夹具50的起始点与铰接点44之间,形式为力传递元件32的力传递杠杆支撑和铰接在该夹紧长度b处。
由于额外的复位装置,惯性质量件20沿径向10以及沿径向8通过杠杆元件30支撑或可支撑,相应地安装在基件18上。为此,支撑部件56设置在惯性质量部件20上,通过该支撑部件,惯性质量件20支撑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30上的复位力接合点58上。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部件56由辊60形成,该辊60围绕沿轴向4,6延伸的辊轴线62可转动地固定在惯性质量件20上,其中所示实施例中的辊60可转动地定位在惯性质量件20上是通过设置在惯性质量件20上的辊支架64进行的。然而,基本上可以取消辊支架64,相反,辊60的辊轴线62还可以直接设置在惯性质量件20上,例如在惯性质量件20朝轴向4,6的一侧上。形成为辊60的支撑部件56还支撑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30的前述支撑轨道40上的复位力接合点58上,这样形式为辊60的支撑部件56以槽状或碗状的方式由支撑轨道40容纳。还可以得知,支撑部件56浸入或浸没在杠杆元件30一侧的凹陷中。
随后,将参考图1-3更详细地说明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功能,其中应注意的是,铰接点42同样形成设定力接合点66,在该设定力接合点处,弹簧单元28的设定力通过力传递元件32在杠杆元件30处接合。
如果旋转地固定连接到基件18上的惯性质量件由于传动系内的组件旋转振动而相对于基件18从图1的起始转动位置沿第一圆周方向12旋转,如图2所示,那么支撑部件56同样沿第一圆周方向12相对于基件18移动,由此支撑部件56沿着杠杆元件30移动,同时改变复位力接合点58。更确切地说,通过这种方式,支撑部件56沿着杠杆元件30的支撑轨道40移动,其中支撑部件56支撑或可支撑在第一杠杆部分36的支撑轨道部分上。由于支撑部件56形成为可旋转辊60,所以支撑部件56在杠杆元件30的支撑轨道40上滚动,这样复位力接合点58的区域中仅产生低的磨损力。由于惯性质量件20从起始旋转位置旋转,所以杠杆元件30也从根据图1的其起始枢转位置枢转到根据图2的枢转位置。这导致弹簧单元28的弹簧元件46通过力传递元件32被拉紧或更有力地张紧,这在所示实施例中是通过柔性弹簧或板簧48弯曲而实现的。因此,弹簧单元28通过力传递元件32对杠杆元件30的设定力接合点66施加设定力68,该设定力可以由杠杆元件30和支撑部件56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传递到惯性质量件20,同时产生沿第二圆周方向14在复位力接合点58的区域中起作用的复位力70。
相反,如图2所示,如果惯性质量件20由于旋转振动相对于基件18沿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14旋转,那么支撑部件56也对于基件18沿圆周方向14相旋转,由此支撑部件56又沿着杠杆元件30或杠杆元件30的支撑轨道40移动,同时改变复位力接合点58,其中形式为辊60的支撑部件56再次在杠杆元件30或支撑轨道40上滚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件56由设置在第二杠杆部分38上的支撑轨道40的部分支撑。通常,相应地应用前述说明,其中应当注意的是,形式为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元件46沿相反的方向拉紧或铰接,这样设定力68和复位力70也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
如前所述,如图1所示,如果惯性质量件20位于相对于基件18的起始转动位置,那么杠杆元件30设置在起始枢转位置。在杠杆元件30的起始枢转位置,杠杆元件30横向延伸至穿过复位力接合点58的径向线72。因此,杠杆元件优选地可以以与穿过复位力接合点的径向线成直角的方式延伸。杠杆元件30还通过弹簧单元28保持在其起始枢转位置,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如果杠杆元件30位于其起始枢转点,那么弹簧单元28被拉紧。就此还可以得知,即使杠杆元件46未在杠杆元件30的起始枢转位置预拉紧,杠杆元件30通过弹簧单元28在起始枢转位置预拉紧,特别是当弹簧单元28用设定力68抵抗任何将杠杆元件30枢转出起始枢转位置时。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选的弹簧元件46是双作用弹簧元件46,它抵抗沿两个枢转方向从起始枢转位置枢转杠杆元件30,如参照附图2和图3所示。因此,双作用弹簧元件46的优点在于,基本上不必使用额外的弹簧元件来施加抵抗设定力。
为了实现通过在基件18上的杠杆元件30沿径向8,10特别牢固地支撑惯性质量件20,枢转点34和复位力接合点58设置在图1所示的杠杆元件30的起始枢转位置,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径向线72的公共径向线上。此外,惯性质量件20仅通过杠杆元件30仅沿径向8,10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18上。换言之,用于沿径向8,10将惯性质量件20支撑在基件18的支撑力的每个支撑力传递路径横跨杠杆元件30。因此,支撑力传递路径可以例如横跨辊支架64,辊60,杠杆元件30和枢转点34。另一个支撑力传递路径可以在辊支架64,辊60,杠杆元件30,力传递元件32,弹簧元件46和夹具50上延伸。然而,在传动系内的安装状态下,惯性质量件20也可以沿径向8,10支撑或可支撑在传动系的相邻组件上;然而,优选的是,惯性质量件20仅通过杠杆元件30沿径向8,10支撑或可支撑,这样可以实现简化结构和特别低的磨损,特别是如已证明的,仅通过杠杆元件30沿径向8,10支撑惯性质量件20足以保证牢固的支撑和安装。
为了能够调整在复位力接合点58处影响惯性质量件20成为传动系内的操作状态的复位力70,影响惯性质量件20的复位力70的复位力特征曲线是可变的。在所示实施例中,为此改变在设定力接合点66处由弹簧单元28施加的设定力68的设定力特征曲线,同时改变复位力特征曲线。这可以优选地通过改变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有效长度b来进行。因此,可以基本上以两种方式改变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有效长度b。一方面,铰接点44可以被设计为可沿柔性弹簧或板簧48移动,以便增加或减小有效长度b。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夹紧长度a改变或更改有效长度b。因此,夹具50可以例如沿着柔性弹簧或板簧48相对于柔性弹簧或板簧48移动,以便更改或改变夹紧长度a并因此改变有效长度b,如图1所述,由虚线表示移动的夹具50。
图4示出了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二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3的实施例,随后仅需要说明差异,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通常先前的说明相应地适用。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根据图4的第二实施例中,在每个复位装置26处(此处在两个复位装置26处)分别使用另一个力传递元件74。力传递元件74又形成为抗弯曲或刚性的力传递杠杆。因此,力传递元件74在铰接点76处支撑和铰接在杠杆元件30的一侧,其中铰接点76又形成为设定力接合点78。然而,与铰接点42或设定力接合点66不同,提供了铰接点76或设定力接合点78,其在杠杆元件30的第二杠杆部分38远离枢转点34的端部上。从铰接点76或设定力接合点78开始,力传递元件74延伸至两个复位装置26各自的其他复位装置26的弹簧元件46上的另一个铰接点80。由此,一个复位装置26的铰接点80对应于另一个复位装置26的铰接点44。因此,两个复位装置26的杠杆元件30的枢转运动不仅通过连接到支撑部件56的惯性质量件20彼此耦合,而且耦合杠杆元件30的枢转运动还通过复位装置26本身来进行。而且,一个复位装置26的一些组件同样形成另一个复位装置26的组件,由此在基本相同的操作中,部件的数量减少并且结构简化。这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涉及一个复位装置26的弹簧单元28,其同样形成另一个复位装置26的弹簧单元28,反之亦然。换言之,一个复位装置26的弹簧单元28也被分配给另一个复位装置26,反之亦然。根据图4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同样在图2和图3中表示,其中另一个力传递元件74至少用虚线表示。
图5示出了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三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3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随后仅需要说明差异,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通常先前的说明相应地适用。
与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不同,在第三实施例中,形式为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元件46被夹紧,使得沿径向8向外设置的弹簧部分82通过夹具50被夹紧,由此有效长度b设置为相对于夹具50沿径向10向内。通常,关于根据图1-4的实施例的先前说明相应地适用。
图6示出了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四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前述实施例,由此随后仅需要说明差异,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通常先前的说明相应地适用。
与图1-3的实施例不同,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四实施例中,弹簧单元28具有另一个弹簧元件84。弹簧元件46,84还分别形成为压缩弹簧,此处为螺旋压缩弹簧,其通过基件18上的支撑件86支撑在其远离相应的设定力接合点78的一侧上。然而,根据图6的实施例变型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取消包括相关支撑件86的两个弹簧元件46或84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弹簧元件46或84将形成为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优选地形成为螺旋弹簧,以便通过杠杆元件30沿相反的圆周方向12,14在惯性质量件20上产生复位力70。
图7示出了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五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前述实施例,由此随后仅需要说明差异,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通常先前的说明相应地适用。
在第五实施例中,相应的复位装置26的各个弹簧元件46形成为具有夹具50的柔性弹簧或板簧48。如图4所示,提供了另一个力传递元件74。然而,这不会延伸至各自其他的复位装置26的弹簧元件46,而是延伸至相关复位装置26的弹簧元件46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例如通过移动夹具50在改变复位力特征曲线的同时改变设定力特征曲线,其中形式为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元件46具有中心夹紧长度a以及两个外有效长度b。在根据图7的实施例的改进中,还可以提供单个大的柔性弹簧或板簧48,其形成一个以及另一个复位装置26的两个弹簧元件46,如图4中用弹簧元件46之间的虚线所表示。
图8示出了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第六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3的实施例,由此随后仅需要说明差异,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通常先前的说明相应地适用。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杠杆元件30的枢转点34不设置在杠杆元件30的中心。相反,枢转点34设置在第二杆部分38远离第一杆部分36的端部上。因此,如果根据图8,惯性质量件20位于其起始转动位置或者如果杠杆元件30位于其起始枢转位置,那么第六实施例中,枢转点34没有在共同径向线72上设有复位力接合点58。
在所有前述旋转振动阻尼器2的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20沿至少一个轴向方向4;6、此处沿两个轴向方向4,6通过杠杆元件30进一步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18上;特别优选的是,沿轴向方向4,6实现该支撑,其中支撑部件56沿轴向方向4,6中的至少一个、此处沿两个轴向方向4,6支撑或可支撑在杠杆元件30上,如这将通过根据图9和10的支撑部件56的实施例变型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根据图9的支撑部件56的第一实施例变型中,形成支撑部件56的辊60在辊的外侧的滚动面中具有周向凹槽88,在该凹槽中,杠杆元件30的具有支撑轨道40的一侧沿径向方向8,10向外延伸,此处沿径向方向8向外延伸。因此,形成支撑部56的辊60通过杠杆元件30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18上,杠杆元件30沿轴向方向4以及沿轴向方向6延伸到凹槽88中。根据图9的第一实施例变型表示一种特别易于制造的实施例变型,特别是在形成支撑部分56的辊60中较容易产生凹槽88。这相应地适用于未形成为辊60的支撑部件56,其可以形成为例如没有滚动功能的简单伸出突起。
图10示出了杠杆元件30和支撑部件56的区域中的另一个实施例变型。在本实施例变型中,凹槽90形成在杠杆元件30面向支撑部件56的一侧,其中支撑部件56-此处以辊60为形式-沿径向方向8,10-此处沿径向方向10延伸到凹槽90中-以便通过支撑部件56并通过杠杆元件30沿两个轴向方向4,6将惯性质量件20支撑在基件18上。
既然已经如此径向支撑惯性质量20,惯性质量20仅沿轴向方向4,6处通过杠杆元件30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18上。换言之,用于沿径向方向4,6将惯性质量件20支撑在基件18的设定力的每个设定力传递路径横跨杠杆元件30。因此,相应的设定力传递路径可以例如横跨辊支架64,形式为辊60的支撑部件56,杠杆元件30以及枢转点34,以便影响基件18上沿轴向方向4,6的支撑。这种类型的设定力传递路径还可以横跨辊支架64,辊60,杠杆元件30,设定力传递元件32和/或74中的一个以及弹簧单元28,以便影响在基件18上沿轴向方向4对惯性质量件20的支撑。这无需排除惯性质量件20沿轴向方向4,6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或可支撑在传动系内的另一组件上;然而,优选的是,惯性质量点20仅通过杠杆元件30沿轴向方向4和/或6支撑或可支撑。
附图标记列表
2 旋转振动阻尼器
4 轴向方向
6 轴向方向
8 径向方向
10 径向方向
12 第一圆周方向
14 第二圆周方向
16 旋转轴线
18 基件
20 惯性质量件
22 外侧
24 内侧
26 复位装置
28 弹簧单元
30 杠杆元件
32 力传递元件
34 枢转点
36 第一杠杆部分
38 第二杠杆部分
40 支撑轨道
42 铰接点
44 铰接点
46 弹簧元件
48 柔性/板簧
50 夹具
52 径向线
54 弹簧部分
56 支撑部件
58 复位力接合点
60 辊
62 辊轴线
64 辊支架
66 设定力接合点
68 设定力
70 复位力
72 径向线
74 力传递元件
76 铰接点
78 设定力接合点
80 铰接点
82 弹簧部分
84 弹簧元件
86 支撑件
88 凹槽
90 凹槽
a 夹紧长度
b 有效长度
r1 径向距离
r2 径向距离
r3 径向距离
Claims (12)
1.一种旋转振动阻尼器(2),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16)旋转的基件(18)以及可相对于基件(18)逆着复位装置(26)的复位力(70)旋转的惯性质量件(20),其中所述复位装置(26)具有用于产生设定力(68)的弹簧单元(28)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件(18)上并且可围绕枢转点(34)枢转的杠杆元件(30),所述设定力(68)可通过所述杠杆元件传递,同时产生影响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复位力(70),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沿径向方向(8,10)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基件(1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56)设置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上,通过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惯性质量件(20)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杠杆元件(30)上的复位力接合点(58)处,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56)可通过使所述惯性质量件(20)相对于所述基件(18)旋转而移动,同时沿着杠杆元件(30)改变所述复位力接合点(58),并且特别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56由能够在所述杠杆元件(30)上滚动的辊(60)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元件(30)具有两个杠杆部分(36,38),其中,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沿所述一个圆周方向(12)相对于所述基件(18)旋转出起始旋转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部件(56)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一个杠杆部分(36)上,并且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沿所述相反的圆周方向(14)相对于所述基件(18)旋转出所述起始旋转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部件(56)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另一个杠杆部分(38)上,其中,所述杠杆元件(30)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起始旋转位置的起始枢转位置上,所述杠杆元件(30)通过必要时松弛的弹簧单元(28)保持在所述起始枢转位置上,和/或所述杠杆元件(30)通过所述弹簧单元(28)预拉紧入所述起始枢转位置中,和/或在所述起始枢转位置上,所述杠杆元件(30)横向、必要时以直角的方式延伸至穿过所述复位力接合点(58)的径向线(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杠杆部分(36,38)设置在所述枢转点(34)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枢转点(34)和所述复位力接合点(58)优选地设置在公共径向线(72)上所述杠杆元件(30)的起始枢转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支撑轨道(40)设置在所述杠杆元件(30)上,可以通过使所述惯性质量件(20)相对于所述基件(18)旋转而使所述支撑部件(56)沿所述支撑轨道移动,其中,所述支撑轨道(40)的路线偏离直线路线,优选为弧形或圆弧形的路线,并且所述支撑部件(56)特别优选地以槽状或碗状的方式由所述支撑轨道(40)容纳或可容纳。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还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沿至少一个轴向方向(4;6)、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4,6)支撑或可支撑在基件(18)上,其中,所述支撑部件(56)沿至少一个轴向方向(4;6)、必要时沿两个轴向方向(4,6)优选地支撑或优选地可支撑在所述杠杆元件(30)上,并且形成为辊(60)的所述支撑部件(56)特别优选地延伸到所述杠杆元件(30)中的凹槽(90)中,或者所述辊(60)在其外侧具有凹槽(88),所述杠杆元件(30)延伸到所述凹槽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28)的设定力(68)可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32;74)、优选地为力传递杠杆从所述弹簧单元(28)传递至所述杠杆元件(30)上的设定力接合点(66;78)。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28)具有至少一个柔性弹簧或板簧(48),所述柔性弹簧或板簧优选地沿着径向线(52)延伸,并且沿所述径向方向(10)向内设置的弹簧部分(54)特别优选地在所述柔性弹簧或板簧处被夹紧。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可以改变影响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复位力(70)的复位力特征曲线,其中,优选地,可以改变由所述弹簧单元(28)施加在所述杠杆元件(30)上的设定力(68)的设定力特征曲线,同时改变所述复位力特征曲线,并且特别优选地,可以通过改变所述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有效长度(b)、必要时通过改变所述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夹紧长度(a)来改变具有至少一个柔性弹簧或板簧(48)的弹簧单元(28)的设定力特征曲线。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形成为可相对于所述基件(18)旋转和/或形成有环形或圆盘形,同时保持与所述旋转轴线(16)的预定径向距离(r2)。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元件(30)形成为抗弯曲或刚性的,和/或所述惯性质量件(20)仅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沿所述径向和/或轴向方向(8,10;4,6)支撑或可支撑,或者支撑或可支撑在所述基件(18)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振动阻尼器(2),其特征在于,提供至少两个或三个复位装置(26),其优选地沿所述圆周方向(12,14)以彼此等距设置,其中,特别优选地,至少两个复位装置(26)的杠杆元件(30)的枢转运动彼此耦合,必要时通过所述复位装置(26)本身,和/或一个弹簧单元(28)被分配给至少两个复位装置(2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016569.8A DE102014016569A1 (de) | 2014-11-08 | 2014-11-08 | Drehschwingungstilger |
DE102014016569.8 | 2014-11-08 | ||
PCT/US2015/059204 WO2016073696A1 (en) | 2014-11-08 | 2015-11-05 | Rotational vibration damp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0282A true CN107110282A (zh) | 2017-08-29 |
CN107110282B CN107110282B (zh) | 2019-08-16 |
Family
ID=5580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0430.5A Active CN107110282B (zh) | 2014-11-08 | 2015-11-05 | 旋转振动阻尼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215757A4 (zh) |
CN (1) | CN107110282B (zh) |
DE (1) | DE102014016569A1 (zh) |
WO (1) | WO201607369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2518A (zh) * | 2020-08-14 | 2020-11-10 | 华南理工大学 | 多弹簧连接双移动板弯曲扭转耦合振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14612A1 (de) * | 2017-06-30 | 2019-01-0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DE102019121205A1 (de) * | 2019-02-27 | 2020-08-27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Rotationsachse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65172A (en) * | 1981-08-28 | 1984-08-14 | Borg-Warner Corporation | Clutch disc with a variable torsional damper |
US4467905A (en) * | 1981-04-20 | 1984-08-28 |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 Clutch disc |
WO1999041522A1 (en) * | 1998-02-13 | 1999-08-19 |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 A damping device |
CN101270793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CN101315106A (zh) * | 2007-05-29 | 2008-12-03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用于阻尼扭转振动的装置 |
DE102010054303A1 (de) * | 2009-12-17 | 2011-06-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91074 | Zweimassenschwungrad |
CN103851099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杨泰和 | 通过惯性质量及摩擦阻尼致动的离合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41230A (en) * | 1926-05-05 | 1927-09-06 | Int Motor Co | Vibration dampener |
DE19702666C1 (de) * | 1997-01-25 | 1998-05-28 | Mannesmann Sachs Ag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Koppelvorrichtung |
DE19907216C1 (de) | 1999-02-19 | 2000-10-12 | Univ Hannover | Drehschwingungstilger |
DE102008017352A1 (de) * | 2007-09-10 | 2009-03-12 | Magna Powertrain Ag & Co Kg | Zweimassenschwungrad |
DE102010038782A1 (de) * | 2010-08-02 | 2012-02-02 | B.E.C. Breitba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mbh | Drehschwingungstilger mit zweiarmigem Pendel |
US8579713B2 (en) * | 2011-12-23 | 2013-11-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Torsional damper assembly |
DE102014001043A1 (de) | 2013-02-18 | 2014-08-21 | Borgwarner Inc. | Drehschwingungstilger |
DE102014206498A1 (de) * | 2013-04-19 | 2014-10-2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Drehschwingungsisolation |
-
2014
- 2014-11-08 DE DE102014016569.8A patent/DE10201401656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
- 2015-11-05 WO PCT/US2015/059204 patent/WO201607369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1-05 EP EP15857902.9A patent/EP321575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05 CN CN201580060430.5A patent/CN1071102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67905A (en) * | 1981-04-20 | 1984-08-28 |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 Clutch disc |
US4465172A (en) * | 1981-08-28 | 1984-08-14 | Borg-Warner Corporation | Clutch disc with a variable torsional damper |
WO1999041522A1 (en) * | 1998-02-13 | 1999-08-19 |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 A damping device |
CN101270793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CN101315106A (zh) * | 2007-05-29 | 2008-12-03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用于阻尼扭转振动的装置 |
DE102010054303A1 (de) * | 2009-12-17 | 2011-06-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91074 | Zweimassenschwungrad |
CN103851099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杨泰和 | 通过惯性质量及摩擦阻尼致动的离合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2518A (zh) * | 2020-08-14 | 2020-11-10 | 华南理工大学 | 多弹簧连接双移动板弯曲扭转耦合振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73696A1 (en) | 2016-05-12 |
CN107110282B (zh) | 2019-08-16 |
EP3215757A1 (en) | 2017-09-13 |
EP3215757A4 (en) | 2018-08-01 |
DE102014016569A1 (de) | 2016-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8946B (zh) | 离心力摆和具有该离心力摆的离合器盘 | |
JP5473933B2 (ja) | 回転数適応型の動吸振器を備えた力伝達装置および減衰特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 |
US10125844B2 (en)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ssembly | |
CN107110282A (zh) | 旋转振动阻尼器 | |
CN103026097B (zh) | 离心摆装置 | |
JP6363194B2 (ja) | 振り子を有する簡易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装置 | |
WO2014080776A1 (ja) | 遠心振子式制振装置 | |
CN106461012A (zh) | 离心力摆 | |
JP6462015B2 (ja) | 省エネルギー型平衡機構、回転機械及び実施方法 | |
CN103180635B (zh) | 离心力摆装置 | |
CN106065920B (zh) | 离心力摆 | |
CN105452712B (zh) | 离心力摆 | |
KR20140069295A (ko) | 비틀림 진동 감쇠 장치 | |
JP2007071389A (ja) | 可変駆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4100676B (zh) | 带有离心摆装置的内燃发动机及该离心摆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5683615A (zh) | 次级构件的扭矩波动过滤机构 | |
CN102434623B (zh) | 用于消除旋转振动的装置 | |
CN107002816B (zh) | 旋转振动阻尼器以及用于带有该旋转振动阻尼器的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 | |
CN110500382A (zh) | 双质量飞轮及该类型的双质量飞轮的使用 | |
KR20170107914A (ko) | 캠 트랙을 구비한 토션 필터링 메커니즘 | |
CN108474442A (zh) | 减振器、阻尼机构和相关联的推进组件 | |
JP6846987B2 (ja) | 回転揺動試験機 | |
CN109312818A (zh) | 离心力摆装置 | |
JP5419050B2 (ja) | サーボモータ | |
CN102832738B (zh) | 一种振动电机用偏心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