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9852A -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 Google Patents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9852A
CN107109852A CN201680004910.4A CN201680004910A CN107109852A CN 107109852 A CN107109852 A CN 107109852A CN 201680004910 A CN201680004910 A CN 201680004910A CN 107109852 A CN107109852 A CN 107109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board
supporting
supporting network
suppor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9852B (zh
Inventor
W·施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i Europe
Peri SE
Original Assignee
Peri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i GmbH filed Critical Peri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构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具有环绕的支承框(12)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的模壳(14),直接在支承框(12)上固定支撑网(22),模壳(14)在背面贴靠在所述支撑网上并支撑在所述支撑网上,并且支撑网(22)的厚度最大为支承框(12)的厚度的一半。

Description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元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环绕的支承框以及固定在支承框上的模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实践中,使用混凝土模板元件,用于由现浇混凝土制造混凝头构件、特别是墙壁和屋顶。混凝土模板元件在制造混凝土构件期间直接与新混凝土接触并确定制造完成的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和表面结构。这里,混凝土模板元件必须承受一开始为液态的混凝土的流体静压力并适于导出这种压力。特别是在制造较高的墙壁或立柱时,混凝土压力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值。由此,对于混凝土模板元件的强度和刚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此外,混凝土的表面特性主要由贴靠在混凝土上的模壳参与确定,由此,在制造外露混凝土构件时又对混凝土模板元件提出了另外的要求。
在构造成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混凝土模板元件中,模壳和支承结构、即支承框组装成预装的单元。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由此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这种混凝土模板元件能够以简单且节省时间的方式模块式地相互拼装,以便能够制造任意尺寸的混凝土构件。同时,这种混凝土模板元件还简化了建造流程,因为,例如可以一起操作多个相互连接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这节省了时间并且有助于避免错误。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是能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模板元件,就是说,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在新混凝土硬化之后能够从混凝土构件上拆除(模板拆除过程)并能够用于制造其他混凝土构件。因此,这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不同于所谓的丢弃型模板元件,这种丢弃型模板元件持久地保持在混凝土构件上因此具有不同的构造。
市场上可购得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承框目前具有复杂的撑杆和支架,用于多数设计得非常厚的模壳,以便能够承受液态混凝土的载荷。模壳的大厚度这里是必要的,因为,这种厚度能够在设置在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内经受住混凝土压力,而不会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者发生断裂。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因此重量相应较大并且造价高。
DE 10 2013 204 999 A1公开了一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中,模壳具有较小的固有刚度(特别是设有弹性模量小于4000MPa的塑料模壳)。环绕的支承框由相互连接的矩形框架型材构成。支承框附加地通过加强型材、即纵梁和横梁来加固,模壳附加地用螺纹件固定在所述加强型材上。这种结构需要较高的制造耗费,因为必须将大量型材固定在模壳和框架元件上。为了实现纵梁和横梁的足够的稳定作用,所述纵梁和横梁必须在很多个点与模壳连接,例如利用螺钉或铆钉连接。磨损或损坏的模壳的更换也由于存在大量的固定部位而仅能以大量的耗时和成本支出实现。此外,由于纵梁和横梁的边缘区域大面积地贴靠在模壳上,影响了模壳设置钉子的便利性,因为从前面敲入模壳的钉子只能在支承框的纵梁或横梁没有贴靠在模壳上的模壳区域内完全穿过模壳。此外,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较大的重量并且因此操作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构件的、具有高刚度值和高强度值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总体上能够较为简单和经济地制造,并且在这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模壳在进一步改进设置钉子的便利性的同时可以设计得较为紧凑。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具有多个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的用于制造混凝土构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的模板来实现。
通过力锁合地与支承框连接的支撑网能够确保,模壳在新混凝土的压力下不会过度弯曲。支撑网此时覆盖在环绕的支承框中构成的开口上。模壳优选在支撑网的整个面积上贴靠在支撑网上并且由此在背面由支撑网支撑。由此,即使在支撑网的厚度小于支承框的厚度的一半时,也能存在对模壳良好的支撑作用,而不必为此将支撑网设计得不必要地沉重。通过根据本发明将面式的并且相对于支承框薄的模壳-支撑网集成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模壳总体上可以设计得较薄。这节省了成本和重量。节省重量有利于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可操作性。此外,固定在支承框上的支撑网可以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承受由新混凝土导致的推力、拉力和压力,从而支承框本身总是也可以设计得较薄并且由此较轻。此外,通过模壳面式地支撑在支撑网上,对于模壳还可以采用固有刚度较低的材料。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可以没有在传统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存在的限制的情况下基本上自由地选择模壳的材料。特别是可以就模壳的影响要制造的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的特性来优化模壳的材料。同样可以更多地着眼于模壳如设置钉子的便利性、磨损强度或可回收利用性(模壳材料的品种纯度)等特性。
在本申请中,支撑网是指面式的、基本上板状的、带有结构元件的网格元件,在所述结构元件之间构成大量网孔或通口/缺口。换而言之,所述支撑网可以理解为格栅的形式。
支撑网包括多个结构元件,这些结构元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定向并且相互间隔开地设置,从而沿第一方向的结构元件与沿第二方向的结构元件交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结构元件根据本发明可以这样交叉,使得结构元件之间的网孔或缺口分别具有在30°至90°之间或150°至90°之间的内角。每个方向的相邻结构元件之间垂直于结构元件测量的距离在整个支撑网之内可以是同样大小的。此外,沿两个方向相邻结构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相同大小的。
通过将模壳支撑在支撑网上,可以减少支承框的加强型材(特别是纵撑杆和/或横撑杆)的数量,或者甚至可以完全省去这种加强型材。由此,可以实现总体上更为简单和经济地制造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以及实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更小的重量。在对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承载能力和扭转刚度要求特别高时,支承框当然也可以具有这种加强型材。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承框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由环绕设置的框架型材或型材元件构成。支承框特别是包括相互连接的、例如相互焊接的空心型材,如例如方管。支承框的所述型材元件还按已知的方式用于,使得多个框架板式模板元件能相互连接,通过使用支撑网,这里可以确保,在环绕的支承框上留出了足够的用于安装对齐锁扣(Richtschloss)的位置。此外,环绕的支承框起到模壳的边缘保护结构的作用。支承框可以例如由钢、铝或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支撑网的结构元件优选具有横向于结构元件纵向的平均厚度,所述平均厚度小于支撑网垂直于支撑网延伸所在的或通过支撑网限定的平面测量的厚度。支撑网的厚度这里对应于结构元件的(结构)高度。
根据本发明,结构元件的厚度可以小于结构元件的高度的一半、优选小于结构元件的高度的四分之一。
此外,支撑网的结构元件的平均厚度优选小于相邻结构元件之间沿共同的方向的距离。通常,两个相邻的结构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结构元件的平均厚度的五倍、优选大于结构元件平均厚度的十倍。
在制造技术的观点上有利的是,结构元件可以设计成实心材料。结构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圆形、多边形、特别是矩形或者也可以具有椭圆形或卵形的横截面。
根据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一个实施形式,支撑网特别是可以构造成一体的。这种支撑网可以经济地制造并且同时可以实现为具有高承载能力。
备选地,支撑网可以包括相互卡紧或相互焊接的结构元件。所述结构元件此时特别是可以设计成扁平型材。
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壳可以由任意适当的材料或复合材料制成。所述模壳特别是可以例如由木材、木质材料、复合板或由塑料、特别是纤维强化塑料或由多层的塑料层压材料制成。当然,模壳也可以按已知的方式在正面设有涂层,以便便于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拆除过程或改进要制造的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质量。
模壳优选能松开地固定在支承框上,以便在磨损或损坏时能够简单且经济地更换模壳。此外,由此,模壳也可以在需要时与希望的混凝土表面质量或表面结构相适配。“能松开的固定”在本发明中是指这样的固定结构,在这种固定结构中,在松开所述固定时,总是会损坏或破坏固定件,如例如螺钉或铆钉,同时利用所述固定件连接的构件、这里特别是模壳、支承框或支撑网不会受到损坏。
根据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支撑网环绕地固定在支承框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网因此(特别是直接地)固定在支承框所有环绕的框架型材或型材元件上。由此,可以实现支撑网在支承框上特别高强度和可靠的连接。由此,模壳也受到特别好的支撑。此外,支承框可以通过支撑网本身加强。支承框的型材元件由此可以分别以较小的横截面或以较小的壁厚实现。这提供了成本和重量上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支撑网可以固定在支承框的一些内壁部段上。支撑网的正面这里优选与支承框或其型材元件的正面平齐地定向。由此,可以通过支承框和支撑网提供一个无台阶的并且平坦的用于模壳的贴靠面。此时,模壳以第一部分区域支撑在支承框上,而以第二部分区域支撑在支撑网上。当然,支承框的型材元件也可以设有(升高的)型材边缘,所述型材边缘在周边侧、即在侧向起支撑作用地搭接模壳,以便在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运输以及工地使用中防止在模壳的端侧边缘上出现损坏。
支撑网可以有利地固定粘接或固定焊接在所述内壁部段上。通过将支撑网贴靠在支承框的内壁部段上,可以在制造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时简化支撑网的定位。备选地,支撑网可以螺纹连接在支承框上或与支承框铆接。
根据本发明,支撑网可以形锁合地固定在支承框上。支撑网此时可以特别简单地安装。通过形锁合地贴靠,在装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时简化了支撑网在支承框上的正确定位。在这个实施形式中,特别是只需要注意,精确地制作支撑网的正面并使其定向正确地固定在支承框上,从而确保对模壳的支撑。在支撑网延伸所在的平面中,可以相对于支承框存在一定的数量级大致为半个网孔尺寸的间隙,而不会由此对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改进方案,支撑网设置成夹紧地保持在模壳和支承框之间。支撑网这里固定在模壳与在支承框上设置或构成的贴靠元件之间。这简化了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装配,因为在固定模壳时不需要额外的耗费就能将支撑网固定在支承框上。
根据本发明,支撑网可以与支承框焊接、螺纹连接、铆接和/或粘接。由此确保了支撑网和支承框的可靠的连接,这种连接在制造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时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
模壳的大部分可以构造成不透光的。特别是由模壳覆盖的面积的大于70%、优选大于90%构造成不透光的。特别优选的是,模壳完全构造成不透光的。
备选或附加于此,模壳覆盖的面积的大部分可以是不透水的。特别是由模壳覆盖的面积的大于70%、优选大于90%构造成不透水的。特别优选的是,模壳完全构造成不透水的。
支撑网特别是可以由交叉的结构元件构成,这些结构元件相互材料锁合地连接。由此实现了支撑网特别大的刚度和强度。
在制造技术方面,支撑网优选设计成拉伸网格。拉伸网格特别是可以由钢或铝制成,就是说,由金属板网构成。由板材或带材制成的网格状材料的网孔这里不是编织也不是焊接形成的。金属板网例如可以具有菱形网孔、六边形网孔或正方形网孔。这种拉伸网格或金属板网可以在市场上经济地、以预制形式购得。
此外,所述支撑网或拉伸网格也可以由塑料制成。作为塑料,特别是纤维强化的塑料、例如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是合适的。利用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实现支撑网必要的稳定性,而不会同时不必要地增大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重量。另一方面,由此,这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在腐蚀性环境中使用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支撑网前面所述的结构元件具有朝向模壳至少部分地渐缩的横截面。由此,模壳背面只有很小的面部分直接与支撑网接触,同时仍保持支撑网的稳定性并由此保持其支撑效果。通过支撑网与模壳局部狭窄地限定的接触改进了模壳设置钉子的便利性。用于将附件固定在模壳上钉子或螺钉可以从前面敲入或旋入模壳中并穿过模壳,所述钉子或螺钉可以在碰到支撑网时由结构元件的倾斜面(=侧面)引导到由支撑网的网孔形成的自由空间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设定,支撑网具有小于环绕的支承框的型材元件的宽度的最大网孔尺寸。所述型材元件的宽度这里是垂直于型材元件的纵向并平行于模壳的平面测量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均匀地实现对模壳的支撑。此外,所述结构元件可以设计得较薄,因为由于存在较大数量的结构元件而确保了支撑网的机械稳定性。由此,进一步改进了模壳设置钉子或螺钉的便利性。
支撑网根据本发明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面区域,这些面区域在其最大网孔尺寸上彼此不同。各面区域的最大网孔尺寸这里优选根据在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实际使用中该面区域或支撑在该面区域上的模板面区域相应预期的新混凝土压力载荷来确定,以便确保充分的模壳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模壳可以从后面利用穿过支撑网伸出的螺钉固定在支撑网和支承框上。这里,所述螺钉优选在正面不突出于模壳。通过这种形式的螺纹连接,能够特别简单地实现模壳的固定。这里,支撑网可以如前面所述那样固定在支承框上。用于固定模壳的螺钉特别是可以直接支撑在支撑网的背面上。支撑网这里例如可以与支承框焊接。备选地,可以设有贴靠元件,支撑网贴靠在所述贴靠元件的正面上。螺钉此时可以支撑在所述贴靠元件的背面并穿过贴靠元件和支撑网嵌入模壳中,从而将模壳、支撑网和支承框固定地相互连接。通过利用没有贯穿模壳的螺钉在背面旋紧,还实现了平坦的没有干扰部位的模壳正面,由此改进了所制造的混凝土构件视觉上的质量观感。
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承框可以基本上仅由环绕设置的型材元件组成,就是说,支承框不具有跨越在支承框中构成的开口的另外的纵梁或横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支撑网覆盖在支承框中构成或由支承框构成的开口。由此,可以以轻型结构形式构成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同时可以进一步简化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制造。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这种实施形式特别适于较小的结构尺寸,在这种结构尺寸中,环绕的支承框通过固定在其上的支撑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稳定作用。
当然,支承框也可以附加于支撑网具有至少一个横向和/或纵向延伸的加强型材(优选是空心型材)。这里所述加强型材可以按与所述型材元件相对应的形式构造成空心型材或具有与所述型材元件相对应的型材横截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承载能力。附加地强化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还特别适于制造向模壳施加大的混凝土压力的混凝土构件,或者适于对要制造的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精度/尺寸稳定性有特别高的要求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制造位置固定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来实现,所述模板具有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前面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由说明书和附图得出。前面所述的并且没有进步详细说明的特征,根据本发明同样可以分别本身单独地或将多个特征按任意的组合使用。所示和所述的实施形式不应看作是穷尽的列举,而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具有示例性的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用在模壳侧观察的视图示出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部分剖开示出的模壳、位于模壳下面的支承框和固定在支承框上的用于模壳的支撑网;
图2用剖视图示出图1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带有固定在支承框的内壁部段上的支撑网;
图3用后视图示出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中,模壳和支撑网与设置在支承框上的贴靠元件螺纹连接;
图4用剖视图示出图3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图5示出根据图1和2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带有渐缩的结构元件,所述结构元件在窄侧贴靠在模壳上;以及
图6示出具有多个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在模壳侧观察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环绕的支承框12和模壳14。所述模壳14在图1中部分剖开地示出,以便能够看到位于模壳后面的构件。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原则上可以用于墙壁或屋顶模板。
支承框12由单个型材元件16(=框架型材)构成,这些型材元件在其彼此朝向的端部18上持久地相互连接。型材元件16分别设计成空心型材并且特别是可以相互焊接。支承框12可以附加于设置在边缘侧的型材元件16具有一个或多个横向或纵向延伸设置的加强型材,如在图1中用虚线示意性示出的那样(未画出)。这种加强型材例如可以具有与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相对应的横截面,并且和型材元件16一样分别构造成空心型材。
支承框12具有开口20,所述开口通过支承框12的各个型材元件16环绕地限定。在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之间的区域中设置用于模壳14的支撑网22。所述支撑网22覆盖支承框12的开口20。模壳14在背面贴靠在环绕的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的正面上以及贴靠在支撑网22上并且支撑在支撑网上。模壳14可以用未详细示出的方式能松开地固定、特别是用螺纹件旋紧在支承框12上。当然,模壳14也可以铆接固定在支承框12上。
通过支撑网22防止了,模壳14在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实际使用中在作用在模壳14的混凝土压力下发生超过允许程度的弯曲。在模壳14结构上的构造以及材料选择中,由此不必优先考虑使模壳具有尽可能大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模壳不需要面积的支撑就能承受混凝土压力。模壳可以在其材料特性上更多地针对其设置钉子的便利性、其表面结构、模板可拆除性、重量、能回收利用性(品种单纯的结构)、耐磨损性或磨损强度上进行设计。模壳14总体上特别是可以设计得较薄,并且由此较轻和较为经济。
如图1所示1,支撑网22通过多个交叉设置的结构元件26构成。在各结构元件26之间由此构成多个网孔28。网孔28可以设计成菱形的,如图1示出的那样,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如正方形、六角形或者也可具有倒圆的形状。支撑网的各个网孔可以具有第一角度α1和第二角度α2,其中α1>90°,α2<90°。
支撑网22的结构元件26可以在其交叉点30处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以便实现支撑网22的大承载能力。
支撑网22可以一体地构造成由金属、特别是由铝制成的或由塑料制成的拉伸网格。在第一种情况下,拉伸网格因此构造成所谓的金属板网。在拉伸网格由塑料或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可以以更小的重量实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
支撑网22的网孔28具有统一的最大网孔尺寸MW,所述最大网孔尺寸小于环绕的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的(统一的)宽度BP。由此,可以实现对模壳14均匀的支撑。支撑网在需要时也可以具有最大网孔尺寸MW不同的网孔或面区域。
当然,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也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用于穿过锚定杆(未示出)的孔。
图2用局部剖视图示出图1中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支撑网22在所示实施例中贴靠在环绕的支承框12的所有四个型材元件16的内壁部段32上并且分别与所述型材元件焊接。由此支撑网22设置成网状地保持(张紧)在支承框的型材元件16之间。备选或附加地,支撑网22也可以用螺纹件旋紧或铆接在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上,或者也可以与型材元件16粘接。
支撑网22沿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垂直于模壳14定向的轴线34的方向与环绕的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的正面24平齐地定向,以便与支承框12一起实现模壳14无台阶的和平坦的贴合。型材元件16出于重量原因构造成空心型材并且具有矩形横截面。
支撑网22的厚度DS在任何情况下都小于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一半。在当前情况下,支撑网22的厚度DS小于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四分之一。支撑网22的厚度DS还可更小,例如小于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八分之一。对于确保实现对模壳14希望的支撑作用,支撑网22这样的厚度DS就足够了。同时由此在型材元件16的内壁部段32上保留了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能够借助于对齐锁扣(未示出)或类似物将多个例如用于墙壁模板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相互连接。当然,支承框为此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用于对齐锁扣的侧凹部或用于其他连接件的缺口(未示出)。
图3示出另一个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后视图,其中,模壳14穿过支撑网22与支承框12螺纹连接。支承框12具有用于支撑网22的贴靠元件36。所述贴靠元件36固定在支承框12上,但也可以通过支承框12构成。贴靠元件36在当前情况下示例性地设计成焊接在支承框12上弯角型材。螺钉38用于将支撑网22和模壳14共同固定在支承框12上,所述螺钉延伸穿过贴靠元件36和支撑网22并以其自由端嵌入模壳14中。当然,必须沿支撑网22的周向相互间隔开地设置多个这种螺钉38,以便在四周将支撑网22固定在支承框12上。
图4用局部的横向剖视图示出图3中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螺钉38例如以其螺钉头40支撑在贴靠元件36的背面上并且延伸穿过贴靠元件36的孔42以及穿过支撑网22,并在背面嵌入模壳14中。
螺钉38的长度(未示出)分别这样选择,使得螺钉38不会完全贯穿模壳14。由此确保了,模壳14在其表面44上不会由于突出的螺钉38(或者在备选的固定形式中由于铆钉)而具有干扰部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由此能够以极高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制造混凝土构件。
如图4中所示,支撑网22直接贴合在支承框12的正面24上或支承在其型材元件16上。支撑网22通过嵌入模壳14的螺钉38的力作用经由模壳14与支承框12张紧或者说固定在支承框12上。
根据一个在附图中没有详细示出的实施例,在背面螺纹连接时,支撑网22也可以完全设置在支承框12中构成的开口20的内部(类似于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从而支撑网22在外侧与支承框12的型材元件16的内壁部段32相邻接。模壳14此时由螺钉38压紧在支承框12上。支撑网16在这种情况下形锁合地固定在模壳14、支承框12的内壁部段32和贴靠元件36之间。与此相对,在图4中示出的安装状态下,这种形锁合仅限于垂直于模壳14的平面的方向。在模壳14的平面内,固定通过由于螺钉38的预紧力形成的力锁合来实现。
图5示出模壳14与支撑网22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细部视图,如在前面结合图1至4说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中能够实现的那样。
支撑网22的结构元件26具有这样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沿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轴线34朝模壳14的方向渐缩。结构元件26因此具有相对于彼此倾斜延伸地设置的侧面46。所述侧面46特别是可以以模壳侧的侧面角β相对于彼此倾斜延伸地设置,其中90°<β<30°。由此,在支撑网22具有相同稳定性的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渐缩的结构元件26的情况,模壳有较小的面区域直接与支撑网22的结构元件26的贴靠面或支撑面48接触。这改进了模壳14设置钉子的便利性。这样,从前面敲入模壳14的钉子或旋入模壳的螺钉由此碰到支撑网22的贴靠在模壳14上的结构元件26的可能性较小。此外,钉子/螺钉能由结构元件26的倾斜面或侧面46可靠地导入支撑网16的网孔28中。当结构元件26朝模壳14的方向足够窄地渐缩时,就是说,当结构元件26用于模壳14的贴靠面48设计得足够窄时,如果钉子如在实用中常见的那样略微倾斜地敲入模壳14中,即使是直接从前面碰到单个结构元件26的钉子也可以在侧面46上发生偏转并被导入支撑网22的网孔中。当然,考虑到实现模壳14设置钉子的便利性,结构元件26也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横截面形状,特别是具有凸出成形的侧面46的横截面形状。
结构元件26总体上构造成板条形的并且具有平均厚度DE,所述平均厚度(明显)小于支撑网22的厚度(结构高度)DS。所述平均厚度DE可以如图5中的情况那样大致为DS的三分之或更小。DE优选小于DS的四分之一。两个相邻的结构元件26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是结构元件20的平均厚度DE的三倍至二十倍。由此,关于支撑网22的重量实现了支撑网16的高稳定性。模壳14设置钉子的便利性也通过支撑网22较窄的结构元件26得以改善。
图6示出具有多个前面说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模板50。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可以通过模板50的至少一个模板锁扣(未示出)相互连接。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的支承框12局部地直接相互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可以通过使用支撑网22总体上设计得较轻,并且由此在实用中能够更为简单地操作。此外,与目前为止可能的情况相比,支承框12以及模壳14总体上可以以较少的材料用量、就是说以减小的壁厚实现。

Claims (15)

1.用于制造混凝土构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环绕的支承框(12)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的模壳(14),直接在所述支承框(12)上力锁合地固定支撑网(22),所述模壳(14)在背面贴靠在所述支撑网上并支撑在所述支撑网上,并且支撑网(22)的厚度(DS)最大为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环绕地固定在支承框(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固定在支承框(12)的一些内壁部段(32)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形锁合地固定在支承框(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设置成夹紧地保持在模壳(14)和支承框(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与支承框(22)焊接、螺纹连接、铆接和/或粘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14)构造成不透光的。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14)是不透水的。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由钢、铝或由塑料制成。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由交叉的结构元件(26)形成,这些结构元件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由金属板网构成。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22)的结构元件(26)在其横截面上至少部分地朝向模壳(14)渐缩。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环绕的支承框(12)具有型材元件(16),所述型材元件具有宽度(BP),所述支撑网(22)具有最大网孔尺寸(MW),其中,所述最大网孔尺寸(MW)小于型材元件(16)的宽度(BP)。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14)利用螺钉(38)固定在支撑网(22)上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所述螺钉延伸穿过支撑网(22)。
15.用于制造位置固定的混凝土元件的模板(50),所述模板(50)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CN201680004910.4A 2015-01-07 2016-01-07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Active CN107109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0083.4 2015-01-07
DE102015200083.4A DE102015200083A1 (de) 2015-01-07 2015-01-07 Rahmentafelschalungselement
PCT/EP2016/050209 WO2016110539A1 (de) 2015-01-07 2016-01-07 Rahmentafelschalungs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9852A true CN107109852A (zh) 2017-08-29
CN107109852B CN107109852B (zh) 2020-08-18

Family

ID=5526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910.4A Active CN107109852B (zh) 2015-01-07 2016-01-07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242983B1 (zh)
CN (1) CN107109852B (zh)
DE (1) DE102015200083A1 (zh)
DK (1) DK3242983T3 (zh)
ES (1) ES2693022T3 (zh)
WO (1) WO20161105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8404A (zh) * 2020-01-13 2022-11-04 Peri欧洲公司 框架模板元件和模板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16341A1 (de) * 2019-10-23 2021-04-29 Peri Gmbh Computergestütztes Verfahren zur Dimensionierung einer additiv zu fertigenden Schalungsanordnung sowie 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6385Y (zh) * 1996-09-19 1998-11-04 诗豪工业有限公司 模板
CN200985639Y (zh) * 2006-12-01 2007-12-05 金永发 一种楼板模板
WO2010108997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Faresin Building Division S.P.A. Formwork for building floor slabs and the like
CN202937002U (zh) * 2012-11-23 2013-05-15 广东浩和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支撑组合模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6633A (en) * 1987-06-12 1989-01-11 Sgb Group Plc A formwork panel
US5787642A (en) * 1993-06-18 1998-08-04 Paul E. Coyle Storm shutters with light transmittance
DE19636895C2 (de) * 1996-09-11 2000-04-20 Reent Obernolte Gmbh & Co Kg Schalungstafel
JP2006183313A (ja) * 2004-12-27 2006-07-13 Nippon Rittai Chushajo Kaihatsu Kk スラブ型枠ユニット及び支持枠ユニット
KR101007774B1 (ko) * 2010-04-06 2011-01-14 김장식 보강골격부를 가진 재활용 유로폼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11057121B4 (de) * 2011-12-29 2013-11-14 Friedr. Ischebeck Gmbh Paneel für eine System-Deckenschalung und System-Deckenschalung
DE102013204999A1 (de) 2012-09-28 2014-04-03 Harsco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Gmbh Schaltafel mit Kunststoffschalha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6385Y (zh) * 1996-09-19 1998-11-04 诗豪工业有限公司 模板
CN200985639Y (zh) * 2006-12-01 2007-12-05 金永发 一种楼板模板
WO2010108997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Faresin Building Division S.P.A. Formwork for building floor slabs and the like
CN202937002U (zh) * 2012-11-23 2013-05-15 广东浩和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支撑组合模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8404A (zh) * 2020-01-13 2022-11-04 Peri欧洲公司 框架模板元件和模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42983B1 (de) 2018-10-03
WO2016110539A1 (de) 2016-07-14
ES2693022T3 (es) 2018-12-07
EP3242983A1 (de) 2017-11-15
DK3242983T3 (en) 2018-11-19
DE102015200083A1 (de) 2016-07-07
CN107109852B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8948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区的加固方法
WO2007062633A2 (de) Photovoltaisches rahmenloses solarmodul in plattenform
CN107109852A (zh) 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CN103967166A (zh) 一种两边连接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
CN103556780B (zh) 一种翼缘防屈曲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01962604U (zh) Frp组合板
CN105862607B (zh) 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用顶板顶推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105026U (zh) 一种剪力墙大面积后开洞加固结构
CN203821630U (zh) 两边连接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
JP2005330803A (ja) トンネル構造体
CN206538900U (zh) 装配式墙体的加固装置
JP2007170002A (ja) 建築物の外断熱構造と、それに使用する断熱パネルの取付金具
CN210049428U (zh) 夹心保温钢砼组合管结构
CN212453598U (zh) 一种复合模板及无加固龙骨的模板体系
CN208619489U (zh) 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处的紧固螺栓
US20220049508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plastic construction for a formwork panel
CN209010956U (zh) 防止断裂的桥面板固定结构
CN106499094A (zh) 一种剪力墙骨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44349B (zh) 夹心保温钢砼组合管结构及其加工制作方法
EP2730722A1 (de) Becken in Modulbauweise
CN215888116U (zh) 一种渠道防渗修复结构
CN204590314U (zh) 一种新型预应力钢木组合剪力墙
CN220267230U (zh) 一种跳仓法施工的钢丝网拦挡结构
CN211229189U (zh) 一种便于对接的钢砼组合梁
US7118309B2 (en) Component for spatial grid supporting systems comprising filler material especially for retaining walls or noise-abatement walls, and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after: Peri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before: PERI GmbH

Address after: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after: Peri Europe

Address before: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before: Peri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