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6860B -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6860B
CN107106860B CN201580054358.5A CN201580054358A CN107106860B CN 107106860 B CN107106860 B CN 107106860B CN 201580054358 A CN201580054358 A CN 201580054358A CN 107106860 B CN107106860 B CN 107106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head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system
transcrania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3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6860A (zh
Inventor
朝比奈厚
东城贤司
田宫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Pharm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Pharma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Pharm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06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6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6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6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04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 A61N2/006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for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nerve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0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a surgical field, the devices having an interrelation with other surgical devices or with a surgical proced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1Head or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5/00Operating chairs; Dental chair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ork stands
    • A61G1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feet
    • A61G15/125Head-r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363Use of fiducial p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9Markers, e.g. radio-opaque or breast lesions markers
    • A61B2090/3937Visible mar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10/00Devices for specific treatment or diagnosis
    • A61G2210/50Devices for specific treatment or diagnosis for radi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患者向最适于治疗的姿势引导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本发明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1)具有:光设备(502),其向患者的头部照射光斑(805)并检测光斑的反射光;存储机构(71),其将在附加在患者上的标记(800)与照射在患者上的光斑最重合的状态下光设备检测到的反射光中包含的信息作为基准信息存储;运算机构(72),其在存储机构中存储有基准信息的状态下,基于照射在患者上的光斑的反射光中包含的比较信息与存储在存储机构中的基准信息,计算标记与光斑的重叠率;以及显示重叠率的机构(504)。

Description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用于借助磁场的变化刺激脑内的神经元的经颅磁力刺激治疗(TMS)。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经颅磁力刺激系统。该系统具有头支撑体及线圈对位部,所述头支撑体及线圈对位部在TMS治疗期间将患者的头部相对于经颅磁力刺激线圈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用来将构成零件或器具定位及移动的自动化的装置以及包括这样的装置的治疗装置。在该系统中,经颅磁力刺激装置的可动部位全部自动化,预先使装置识别患者头部的刺激位置,由此,能够将经颅磁力刺激线圈组件自动地定位到前述刺激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53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8/001003。
但是,专利文献1的头支撑体及线圈对位部顾名思义,是保持患者头部的部件,既不是在患者头部从适当的位置偏差时检测该状态的部件,也不是将该状态向患者通知的部件。因而,有可能在线圈从最适合于治疗的位置偏差的状态下继续治疗,因此有可能无法得到本来的治疗效果。
在专利文献2的系统中,使用红外线立体摄像机识别患者的头部位置,使其与MRI图像匹配,借助机器人设备将经颅磁力刺激线圈组件自动地指引到指定的位置。该红外线立体摄像机和机器人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难以向通常的治疗用途引入。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患者引导到最适于治疗的姿势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为了实现该目的,涉及本发明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1)的特征在于,具备:光设备(502),其向患者的头部照射光斑(805),并检测前述光斑(805)的反射光;存储机构(71),其将在附加在患者上的标记(800)与照射在患者上的光斑(805)重合的状态下前述光设备(502)检测到的前述反射光中包含的信息作为基准信息存储;以下这样的机构(步骤#2):该机构在前述存储机构(71)中存储有前述基准信息的状态下,基于照射在患者上的前述光斑(805)的反射光中包含的比较信息与存储在前述存储机构中的基准信息,计算前述标记(800)与对应于前述比较信息的前述光斑(805)的重叠率;以及显示前述重叠率的机构(步骤#5、504)。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基准信息与前述比较信息是前述反射光中包含的多个光成分的比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基准信息与前述比较信息是前述反射光的光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摄像机(503),其将照射在前述患者上的光斑(805)与前述标记(800)一起摄影;和显示由前述摄像机(503)摄影的图像的机构(504)。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这样的机构(步骤#4,802):该机构在前述重叠率不到预先决定的既定值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具备磁力刺激线圈;具备以下这样的机构(步骤#6,802):该机构在前述重叠率不到预先决定的既定值的情况下将向前述磁力刺激线圈的电力的供给停止。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头部支承机构,其支承患者的头部;头部检测机构,其检测患者的头部接触在前述头部支承机构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头部支承机构具备头枕(601)。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头枕(601)相对于设置在该头枕(601)的背后的基板(618)向前方施力。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前述头枕(601)朝向前方施力的状态;具有警告机构,当前述头枕(601)借助施力而位于一定以上的前方时,该警告机构发出警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警告机构,其在借助前述头部检测机构,检测到患者的头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前述头部支承机构具有沿着接触的患者头部的凹凸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患者的下颚的颚垫(703)。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显示标记与光斑的重叠率,所以在治疗开始时或治疗中,能够容易地判断头部相对于最适于治疗的姿势偏差了多少。此外,通过以重叠率为参考,患者能够自主地使其头部移动或回到最优位置。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由于发出警告,所以能够容易地判断头部的偏差,在又一方式中,由于还能够借助头枕检测偏差,所以在治疗开始时或治疗中,也总是能够容易地判断偏差,能够移动或回到最优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将装入在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中的线圈装置的一部分切除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箱体和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装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摆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摆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摆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俯仰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俯仰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俯仰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偏转-进退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偏转-进退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1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1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1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2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2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2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第3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附加在患者上的标记和朝向它照射的光斑的图。
图23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控制块图。
图24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25是表示图1所示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的显示器显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以下,仅称作“系统”)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在任何意义上均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制。
1.概略结构
图1、图2表示系统(将整体用附图标记10表示)的整体。如图示那样,系统10包括对患者头部的希望位置施加磁力刺激的线圈装置20。在实施方式中,线圈装置20如图3所示,具有线圈壳体21,在该线圈壳体21之中内置有8字线圈22。回到图1、图2,系统10还具备支承治疗中的患者的椅子(支承机构)30、以及用来相对于坐在椅子30上的患者将线圈装置反复设定在适当位置的调整机构(后述)和患者头部的定位机构(后述)。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机构而采用椅子,但支承机构只要具备能够将患者以治疗姿势的原状稳定地支承的功能就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床那样的机构。
2.椅子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椅子30与通常的椅子同样,包括座部31、腿部32、靠背部33及左右的扶手34。但是,扶手34也可以省略。在实施方式中,使靠背部33倾斜既定角度(例如,相对于垂直面约35度,相对于水平面约55度),使得患者能够以放松的状态就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附图中表示的部件等的位置等进行说明时,以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为基准,将患者的左手侧及右手侧分别称作系统10的左侧及右侧。此外,将距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较近的一侧称作“前部”或“前方”,将距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较远的一侧称作“后部”或“后方”。
3.箱体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系统10的箱体(外壳)40具有形成整体的骨架的框架41(参照图5)、和覆盖框架41的多个面板42(参照图1、图2、图4)。虽然没有图示,但在被面板42包围的空间中,收容有向线圈供给电力的电源80(参照图23)、和控制电源80而控制向线圈22施加的电流的控制器70(参照图23)。在实施方式中,如图示那样,匹配于椅子30的靠背部33的倾斜,前框架部分43(参照图5)朝向后方倾斜。
4.调整机构
调整机构是相对于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调整线圈装置20的高度、左右方向的位置、前后方向的位置、绕线圈中心轴(偏转(yawing)轴)90(参照图13)的线圈角度、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头部与线圈的距离的机构,例如具备升降机构(第5机构)100、摆动(rolling)机构(第1机构)200、俯仰(pitching)机构(第2机构)300、偏转-进退机构(第3机构和第4机构)400。
升降机构100(第5机构)是将线圈装置20升降而调整线圈装置20相对于患者的高度的机构。在图1、图2中,升降机构100是沿着靠背部33的大致倾斜方向(图1、图2所示的箭头1000方向)调整线圈装置的高度的机构。摆动机构200(第1机构)如图2所示,是下述这样的机构:将线圈装置20以从后方朝向前方向斜上方延伸的轴(摆动轴)220为中心在左右方向(箭头2000方向)上揺动(摆动),使线圈装置20沿着患者头表面在患者的左右方向上移动。俯仰机构300(第2机构)如图1、图2所示,是下述这样的机构:将线圈装置20以与摆动轴220正交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俯仰轴)320(参照图11)为中心在前后方向(箭头3000方向)上揺动(俯仰),使线圈装置20沿着患者头表面在患者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偏转-进退机构400(第3机构和第4机构)如图2所示,是下述这样的机构:将线圈装置20以从俯仰轴320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偏转轴90为中心沿箭头4001方向旋转(偏转),以调整线圈装置20相对于患者头部的方向(偏转角)(偏转机构),并且沿着偏转轴90的方向将线圈装置20沿箭头4002方向移动,以调整线圈装置20与患者头部的距离(进退机构)。优选的是,第1~第5机构分别具有将线圈装置的移动停止的制动机构和将线圈装置的位置固定的锁定机构。借助制动机构,线圈装置的位置调整变容易,借助锁定机构,能够在治疗时切实地维持线圈位置。此外,优选的是,第1~第5机构具有表示线圈装置的位置的位置显示机构。借助位置显示机构,能够确认线圈装置的位置,线圈装置的位置的再现变容易。
在实施方式中,如后面说明那样,在升降机构100上连结着装配单元50(参照图1、图2、图4、图6),在线圈装配单元50上支承着摆动机构200,在摆动机构200上支承着俯仰机构300,进而,在俯仰机构300上支承着偏转-进退机构400。以下,对各个机构进行说明。
4-1.升降机构100(第5机构)
参照图5,升降机构100具有固定在系统箱体40的前框架部分43上的导引件或导轨101。导轨101朝向与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的正中线平行或大致平行的方向配置。在实施方式中,一对导轨101匹配于前框架部分43的倾斜,在左右方向上隔开既定间隔地平行地固定。导轨101支承沿着导轨101上下移动的两个滑架——下级滑架102(第1滑架)和上级滑架103(第2滑架)。
下级滑架102连结在移动机构104上,该移动机构104基于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使该下级滑架102上下移动。例如,移动机构104具有螺纹轴(外螺纹部件)105、轴承106、107和手柄108,所述螺纹轴(外螺纹部件)105在导轨101之间与该导轨101平行地配置,所述轴承106、107固定在前框架部分43的上部和下部上,将形成在螺纹轴105的上部和下部上的非螺纹部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手柄108固定在螺纹轴105的上端上。另一方面,在下级滑架102上固定着螺母(未图示),在该螺母中插入着螺纹轴105。因而,通过用手柄108将螺纹轴105旋转,下级滑架102沿着导轨101升降。为了将下级滑架102的运动停止,例如优选的是在手柄108的附近设置锁定机构110,使得能够借助该锁定机构110禁止螺纹轴105的旋转。
优选的是设置表示下级滑架102的位置或高度的功能。在实施方式中,在手柄108的附近设有指示器111,由此,能够确认或设定线圈装置20的高度。
上级滑架103支承着装配单元50(参照图1、图2、图4、图6)。在升降机构中,优选的是具有减轻线圈装配单元的升降负荷的机构。在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上级滑架103连结在将升降该上级滑架103的负荷减轻的弹簧机构130上。该弹簧机构130具有一端连结在上级滑架103上的金属线(未图示)。金属线经由配置在导轨101的背后的上部的1个或多个滑轮112而连结在定载荷弹簧113上。选择具有以下性能的定载荷弹簧113:操作者能够以恒定的较弱的力将连结在上级滑架103上的装配单元50顺畅地升降。因而,上级滑架103能够与装配单元50一起以较轻的力升降。
在实施方式中,在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上,设有锁定机构114,该锁定机构114在上级滑架103最接近于下级滑架102的下降位置处将上级滑架103能够拆装地固定到下级滑架102上。锁定机构114例如由设在一方的滑架上的弹簧施力式卡合部(例如爪部)115和设在另一方的滑架上的被卡合部116构成。
锁定机构114是禁止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的相对移动的机构,不是禁止两者一体地升降的机构。因而,只要在上级滑架103被锁定在下级滑架102上的状态下用手柄107将螺纹轴105旋转,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就一起升降。
在实施方式中,设有把手120(参照图1、图2、图4),当将上级滑架103和支承在其上的线圈装配单元50升降时,所述把手120供操作者握持。因而,根据需要,操作者能够通过将锁定机构114解除而将上级滑架103从下级滑架102分离,用单手抓着把手120使上级滑架103和安装在其上的装配单元50上升。由此,在治疗中发生了故障或紧急状况等的情况下(例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不适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迅速地使装配单元50及支承在其上的线圈装置20从患者向上方退避。
如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在系统箱体40的前表面上,在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升降的区域中形成有开口117。开口117如图示那样,被遮板118、119或蛇腹式罩覆盖,所述遮板118、119或蛇腹式罩分别连结在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上,对应于下级滑架102和上级滑架103的升降而伸缩或进退。
4-2:摆动机构200(第1机构)
如图6~图9所示,摆动机构200具有经由托架201(参照图9)固定在上级滑架103上的固定框架202。固定框架202将沿着摆动轴(第1轴)220(参照图9)延伸的摆动轴杆203能够以摆动轴220为中心旋转地支承。通过使摆动轴杆203旋转,经由后述的摆动板等支承的线圈22在以摆动轴220为中心的假想曲面(第1假想曲面)上左右揺动。此时,假想曲面既可以是正圆状也可以是椭圆状。如图示那样,摆动轴杆203从后方向前方朝向斜上方。垂直轴(未图示)与摆动轴杆203所成的角度只要是装配在线圈装配单元50上的线圈22能够遍及既定范围对患者的头部表面进行扫描的角度就可以,例如是约75度。在实施方式中,固定框架202具备锁定机构204(参照图9),该锁定机构204将摆动轴杆203相对于固定框架202不能旋转地锁定。
摆动轴杆203固定支承着前摆动板205。在实施方式中,前摆动板205由大致六边形的框架构成。在前摆动板205的背后,配置有与前摆动板205同样呈大致六边形的大致相似形状的后摆动板206。在前摆动板205和后摆动板206的上端,分别安装着前手柄207和后手柄208。
后摆动板206经由连结轴杆210能够旋转地保持在从前摆动板205的左右中段部分向后方延伸的一对托架209上,前摆动板205和后摆动板206与摆动轴杆203一起旋转,所述连结轴杆210配置在与摆动轴杆203正交的左右方向上。
为了在摆动角度的非调整时,对前摆动板205及支承在其上的线圈装置等相对于摆动轴杆203的摆动施加制动或禁止摆动,在连结轴杆210的下方,用左右的拉伸线圈弹簧211(参照图9)将前摆动板205和后摆动板206连结以使其相互接近,在后摆动板206的下部与固定框架202的下部之间配置有作为摩擦部件的摩擦板212。因而,通常(非摆动时),基于拉伸线圈弹簧211的作用力,将摩擦板212夹在后摆动板206与固定框架202之间。结果,后摆动板206及连结在其上的前摆动板205不能相对于固定框架202旋转。在调整摆动角度的情况下,操作者将前摆动板205、后摆动板206的前手柄207和后手柄208用单手握近,使后摆动板206或固定框架202从摩擦板212分离。由此,前摆动板205和后摆动板206能够与摆动轴杆203一起旋转。另外,摩擦板212既可以固定在固定框架202上,也可以固定在后摆动板206上。
如上述那样,为了将前摆动板205和后摆动板206旋转,只要能够将后摆动板206或固定框架202与摩擦板212的接触解除就可以,为此所需要的后摆动板206的移动量(朝向前摆动板205的移动量)很小就可以。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位于连结轴杆210的上方的前摆动板上部,设置朝向后摆动板206突出的突起部213,使得后摆动板206不会越过后摆动板206与这些突起部213接触的位置进一步旋转或移动。
在实施方式中,为了减轻当将线圈装置20左右揺动时作用在手柄207、208上的负荷,设有图7、图8所示的弹簧机构(负荷减轻机构)214。负荷减轻机构只要能够减轻将线圈装置左右揺动时的负荷就可以,并不限定于弹簧机构。借助负荷减轻机构,用户能够容易且精度良好地使线圈装置移动。弹簧机构214具有固定在摆动轴杆203上的旋转板215、和夹着旋转板215在其左右两侧设在固定框架202上的线圈弹簧216。各线圈弹簧216其一端(从旋转板215离开的端部)连结在固定框架202上,另一端经由绳或金属线217连结在旋转板215的圆周面上。因而,如果摆动轴杆203相对于固定框架202向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对应的右侧的金属线217在被卷绕到旋转板215的外周上的同时被拉伸,由此图8的右侧的线圈弹簧216伸长,产生对摆动轴杆203向反方向(逆时针方向)施力的力。反之,如果摆动轴杆203相对于固定框架202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图8的左侧的线圈弹簧216伸长,产生对摆动轴杆203向反方向施力的力。这样,如果操作者用手柄207、208将线圈装置20向患者的左侧或右侧揺动,则在线圈弹簧中产生与其反向的力,减小作用在手柄207、208上的负荷。另外,优选的是在旋转板215的外周面上形成槽219,使得金属线217收存在那里,以使得借助摆动轴杆203的旋转,金属线217切实地卷绕到旋转板215的外周面上。
优选的是设置显示摆动轴杆203的旋转量(摆动量)的功能。在实施方式中,在后摆动板206的后方设有指示器218,由此,能够确认或设定线圈装置20的摆动量。
4-3:俯仰机构300(第2机构)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俯仰机构300具有从前摆动板205的左右端部朝向前方以圆弧状且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臂301。如图11所示,臂301沿着以位于其下方的俯仰轴(第2轴)320为中心的圆弧延伸。在实施方式中,俯仰轴320与摆动轴杆203的摆动轴(第1轴)220正交。摆动轴220与俯仰轴320“正交”,是指当从以摆动220为中心的放射方向(箭头350方向)观察该摆动轴220时,俯仰轴320与该摆动轴220正交或大致正交。因而,本发明不仅是如图11所示那样摆动轴220与俯仰轴320相互交叉的方式,也包括摆动轴220和俯仰轴320在图11的箭头350方向上离开而不交叉的方式。
各臂301具有沿着臂301以俯仰轴320为中心以圆弧状延伸的导轨302,在实施方式中设在与另一方的臂301对置的内侧面上。另外,导轨302希望具有减轻使线圈前后移动时的负荷的机构,例如优选的是使用球循环式的导轨。导轨302以沿着导轨30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着俯仰框架(俯仰板)303(参照图12)。为了限定俯仰框架303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在导轨30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止动件304。此外,臂301的末端被连结部件317连结。
俯仰框架303具有一对制动板305、306,该一对制动板305、306能够沿着俯仰框架303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左右的制动板305、306被对应的线圈弹簧307、308分别向左侧和右侧(外侧)分别施力,使得安装在左右的制动板305、306的外侧端面上的制动垫309、310被压接到对应的左右的臂301的内侧面上,在此状态下,俯仰框架303相对于臂301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地固定。如图示那样,在左右的制动板305、306上固定着制动解除手柄311、312,通过操作者用单手将这些左右的制动解除手柄311、312握近,左右的制动垫309、310与臂301的接触被解除,能够将俯仰框架303及线圈装置20在前后方向上揺动。此外,为了将俯仰框架303相对于臂301锁定,在俯仰框架303的左右与臂301分别对应地设有锁定机构313、314(参照图10)。
优选的是设置显示线圈装置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功能。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臂301的外侧面上设置刻度315(指示器的一部分),并且在俯仰框架303的锁定机构313、314上设置刻度指示板316(指示器的一部分),通过读取由刻度指示板316指示的刻度315的值,能够确认线圈装置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即俯仰量。因而,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由刻度315和刻度指示板316构成的指示器来读取由刻度指示板316指示的刻度315的值,能够确认或设定线圈装置20的俯仰量。
如果线圈沿着臂301前后揺动,则线圈在以俯仰轴320为中心的假想曲面(第2假想曲面)上前后揺动。此时,假想曲面能够借助臂301的曲率来调整。例如,臂301的曲率优选的是设定为,以俯仰轴320为中心前后揺动的线圈壳体21(准确地讲,是线圈壳体21与患者头部对置的壳体面(头部接触面)23(参照图3))的轨跡的曲率既可以是正圆状也可以是椭圆状,但是是与平均的成人头部(准确地讲,是头部表面)的正中面的曲率接近的值。此外,臂301的高度(距摆动轴220的距离)优选的是设定为,以摆动轴220为中心左右揺动的壳体面23的轨跡的曲率是与平均的成人头部(准确地讲,是头部表面)的前头面的曲率接近的值。
4-4:偏转-进退机构400(第3机构和第4机构)
如图13、图14所示,偏转-进退机构400具有定位板401。定位板401固定在俯仰框架303上。在定位板401之上,能够相对于定位板401以偏转轴90为中心旋转且不能相对于定位板401在偏转轴90的方向上移动地设有偏转块402。偏转轴杆403沿着偏转轴90(第3轴)配置,将定位板401和偏转块402垂直地贯通,能够相对于定位板401以偏转轴90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与偏转块402一起以偏转轴90为中心旋转地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偏转轴90(第3轴)与俯仰轴320(第2轴)以直角或大致直角大致交叉。此外,偏转轴90位于俯仰机构300的两个臂301的中间,与摆动轴220(第1轴)交叉或大致交叉。
在偏转块402之上,固定有外装在偏转轴杆403上的圆筒形的刻度支承块404。刻度支承块404支承着显示偏转角的刻度板405(指示器的一部分)。对应于刻度板405,在偏转块402上设有刻度指示部406(指示器的一部分)。因而,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由刻度板405和刻度指示部406构成的指示器来读取由刻度指示部406指示的刻度板405的值,能够确认或设定偏转块402相对于俯仰框架303的角度,即线圈装置20的偏转角。
在定位板401的上表面上,在以偏转轴杆403为中心的圆周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15度)地形成有孔407,以便能够将偏转块402及线圈装置20相对于俯仰框架303的偏转角按照既定角度限制。此外,在偏转块402上,设有分度销408,该分度销408具有被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施力、能够与多个孔407的某1个嵌合的轴杆(未图示)。因而,通过将分度销408嵌合到某个孔407中,能够禁止偏转块402及线圈装置20的偏转。即,分度销408和孔407兼用作偏转机构的制动机构和锁定机构。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孔407的横截面呈在以偏转轴90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具有长轴、在以偏转轴90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短轴的椭圆形,但其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多边形的任一种。另外,虽然在实施例中没有表示,但也可以通过除了偏转轴以外还设置与偏转轴大致正交的独立的两轴的旋转机构,做成能够任意地调整线圈的姿势那样的构造。
如图14所示,偏转块402具有向远离偏转轴杆403的方向延伸的上突出部410。此外,在偏转块402上,在上突出部410的下方,设有与上突出部410平行地延伸的下突出部411、和将上突出部410与下突出部411连结的垂直导引部412。并且,上突出部410支承着线圈装置20的支承块413。
支承块413具有水平连结部415和螺纹轴416,所述水平连结部415在俯仰板303的下方能够旋转地连结在将该俯仰板303贯通的偏转轴杆403的下端部上,所述螺纹轴416将水平连结部415与上突出部410连结。螺纹轴416连结在被导引部417上,所述被导引部417包括与该螺纹轴416螺纹接合的螺母(未图示)。如图示那样,被导引部417具有被偏转块402的下突出部411引导的垂直面418、和从垂直面418的上端与下端朝向偏转块402突出的上突出部419与下突出部420。在实施方式中,偏转块402的上突出部410与下突出部411之间的距离被决定为与被导引部417的上突出部419与下突出部42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而,支承块413及线圈装置20以上突出部410、419与下突出部411、420之间的距离沿着偏转轴杆403升降,由此,能够将线圈装置20在沿着偏转轴90的方向上移动,调整线圈装置20与患者头部的距离。
将支承块413与水平连结部415相连的螺纹轴416具备螺纹轴机构(未图示),所述螺纹轴机构包括螺纹轴和与其螺纹接合的螺母。此外,螺纹轴机构的螺纹轴连结在设于上突出部410上的提纽422上。并且构成为,通过将提纽422旋转,将螺纹轴416旋转,使得支承块413相对于偏转块402升降。详细的附图省略,但在该螺纹轴机构中,在螺纹轴416的上部形成有沿着中心轴延伸且将螺纹轴416在横截方向上贯通的槽口。另一方面,在提纽422上设有能够沿槽口移动地组合的卡合部,构成为,如果将提纽422旋转,则其旋转经由卡合部被传递给螺纹轴,另一方面螺纹轴相对于卡合部在轴向上移动。
为了表示线圈装置20相对于患者头部的高度,提纽422被连结在指示器423上。因而,通过确认指示器423的指标,能够将线圈装置20相对于患者头部设定为希望的高度。此外,为了将线圈装置20的高度固定,优选的是设置限制提纽422及螺纹轴的旋转的锁定机构424。进而,为了限制线圈装置20(支承块413相对于偏转块402)的偏转范围,例如也可以在俯仰框架303上设置一对止动件425。
5.患者定位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具有3个患者定位机构——第1定位机构500、第2定位机构600、第3定位机构700。第1定位机构500是利用设在患者的皮肤上的标记将患者向适当的姿势引导的机构。第2定位机构600是将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的头部从其背后支承而定位的机构。第3定位机构700是将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的下颚从其下方支承的机构。第1~第3定位机构优选的是分别具有将机构内的移动部件的位置固定的锁定机构、以及表示其位置的位置显示机构。借助锁定机构,有助于在治疗时切实地维持患者的位置,此外,借助位置显示机构,患者的位置再现变得容易。进而,也可以具有使部件的移动停止的制动机构。
5.1:第1定位机构500
参照图15~图17,第1定位机构500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202的左右两侧。各第1定位机构500包括:传感器502,其由包括发光部(发光元件)和受光部(受光元件)的光设备构成,所述发光部朝向在患者头部的侧面、例如在对应的左侧或右侧耳垂后方附加的标记(特定部)800(参照图22)发送光,所述受光部接受由该标记反射的光;以及摄像机503(参照图16),其对标记和照在标记上的光进行摄影。另外,在图15~图17中,定位机构500连结在固定框架202上,但这是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连结在后述的第2定位机构(600)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可动部上。
如图23所示,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与控制器70电气地连接。此外,控制器70与固定在椅子30上的显示器504电气地连接,将由传感器502接收的光的信息和摄像机503摄影的图像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04上。
传感器502既可以是具有发出3种光成分(RGB)的发光元件、和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朝向既定方向射出并将来自该既定方向的反射光向受光元件引导的光学系统,检测由受光元件接收的3色的比率并输出的颜色传感器,也可以是具有一个受光元件、和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朝向既定方向射出并将来自该既定方向的反射光向受光元件引导的光学系统,检测由受光元件接收的光的受光量的光量传感器。
回到图15、图16,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将其光轴朝向患者而收容在壳体505中。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的光轴也可以不平行。壳体505如图示那样,以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对置于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的头部标记的方式配置。此外,参照图1可知,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被两个移动机构506、507支承,所述两个移动机构506、507使这些传感器502和摄像机503在从后方朝向前方向斜上方例如倾斜约15度的大致水平(前后方向)方向、和垂直于该大致水平(前后)方向的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这些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和大致垂直方向并不是真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与第1定位机构500关联的说明中,将这些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和大致垂直方向分别称作“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机构分别称作“水平移动机构”和“垂直移动机构”。
垂直移动机构506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细长的基板510、和对配置在基板510上的后述的机构进行保护的罩511。在基板背面(与患者相反侧的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配置有滑轮512(下部滑轮未图示),在这些滑轮512上挂着无端带513。支承下部滑轮(未图示)的轴杆支承着齿轮514。该齿轮514经由邻接配置的1个或多个齿轮515连结在操作提纽516上,通过将操作提纽516正反旋转,使得带513旋转移动。基板510还支承着与带513平行地延伸的导引部517、和沿着导引部517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连结部件518,该连结部件518连结在带513上。
连结部件518的另一端支承着水平移动机构507。水平移动机构507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细长的基板520、和对配置在基板520上的后述的机构进行保护的罩521。基板520距垂直移动机构506较近的后方的一端连结在连结部件518上。在基板背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配置有滑轮522(后部滑轮未图示),在这些滑轮522上挂着无端带523。支承后部滑轮(未图示)的轴杆支承着齿轮524。该齿轮524经由邻接配置的1个或多个齿轮525连结在操作提纽526上,通过将操作提纽526正反旋转,使得带523旋转移动。基板520还支承着与带523平行地延伸的导引部527、和沿着导引部527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架528。此外,在基板520上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开口529,经由该开口529,滑架528的一部分向基板表面(患者侧表面)侧突出,在其上固定着壳体505。
因而,如果将水平移动机构507的提纽526旋转,则壳体505在水平(前后)方向(从前方向后方或相反)移动,如果将垂直移动机构506的提纽516旋转,则壳体505在垂直方向(从上方向下方或相反)移动。
为了确认或再现壳体505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优选的是,在垂直移动机构506和水平移动机构507上设置显示提纽516、526的旋转量的指示器531、532。此外,为了将设定后的壳体505固定,优选的是,在垂直移动机构506和水平移动机构507上设置禁止提纽516、526或齿轮514、515、524、525的旋转的锁定机构533、534。
此外,传感器502为了防止因头宽的个体差异而传感器与标记的距离超出了检测范围,从而产生如果不移动传感器502就不能检测的情况,优选的是,具有比因头宽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距离更大的检测范围。
5.2:第2定位机构600
如图18~图20所示,第2定位机构600具备:头枕601,其在两个第1定位机构500之间被固定框架202支承,将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的后头部支承;两个移动机构610、611,其使头枕601在从后方朝向前方以既定角度(例如约15度)向斜上方倾斜的方向和与之正交的方向(以下,这些方向虽然在准确的意义上并不是水平、垂直方向,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与第2定位机构600关联的说明中称作“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方向”)上移动。以下,将水平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机构称作“水平移动机构”,将垂直方向的移动机构称作“垂直移动机构”。
水平移动机构610具有固定在固定框架202上的托架612和固定在托架612上的固定块613。固定块613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支承着水平移动块614。固定块613和水平移动块614借助沿水平(前后)方向延伸的螺纹轴615连结,基于水平方向的螺纹轴615的旋转,水平移动块614相对于固定块613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水平移动块614经由垂直方向的螺纹轴616连结在升降块617上。升降块617支承着配置在头枕601的背后的基板618。因而,通过将水平(前后)方向的螺纹轴615或固定在其上的提纽619旋转,头枕601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外,通过将垂直方向的螺纹轴616或固定在其上的提纽620旋转,头枕601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头枕601借助支承机构连结,以便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以既定角度揺动(枢轴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机构具备设在基板618的下部的左右方向的水平轴杆621(参照图18、图19),由该水平轴杆621能够揺动地支承着头枕60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枕601被设在头枕601与基板618之间的施力机构(例如弹簧)640(参照图19)向前方施力。进而,在基板618上具有头部检测机构650,该头部检测机构650检测是否患者头部与头枕601接触而处于后退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头部检测机构650作为检测机构而具备例如开关622,基于开关622的输出,检测是头枕601被弹簧640施力而处于前进位置、还是头枕601抵抗作用力而处于后退位置。头部检测机构并不限于开关,只要能够检测头枕601处于前进位置或后退位置中的哪种就可以。此外,也可以不是检测头枕601是被弹簧施力而处于前进位置还是抵抗作用力而处于后退位置的机构,而是将开关或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设置在头枕601上、检测患者的后头部接触在头枕601上的情况的机构。此外,头部检测机构也可以装备在头枕以外的头部支承机构中。例如,也可以装备在支承患者的下颚的机构(例如包括颚垫703的机构)中,也可以装备在支承患者的额头的机构中。
头部支承机构是指当将各个机构设定在既定位置中时支承患者的头部的机构,在本发明中,可以举出头枕601、颚垫703、线圈壳体21的与患者头部相接的部分等,除此以外也可以是支承患者的额头的机构。借助该头部支承机构,能够在治疗位置中将患者的头部进一步固定。头部支承机构优选的是具有与接触的患者头部的曲面接近的形状,以便容易支承患者的头部。例如,头枕601优选的是具有与后头部的曲面接近的凹陷,以使患者的后头部容易嵌入、支承。此外,也可以形成与每个患者的头部的形状匹配的头部支承机构。另外,头部支承机构不需要总是装备在能够具有该功能的部件上,根据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变更,也可以仅装备在头枕601上。
优选的是,在水平(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螺纹轴615、616上分别连结指示器625、626,以便能够确认或再设定头枕601的水平(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此外,为了将头枕601的水平(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固定,优选的是在水平(前后)移动机构610和垂直移动机构611上设置禁止提纽619、620或螺纹轴615、616的旋转的锁定机构627、628。
5.3:第3定位机构700
如图21所示,第3定位机构700是支承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的下颚的机构,具有固定在椅子30上的支柱(柱)701、连结在支柱701上的水平臂702、和安装在水平臂702的末端上的颚垫703。另外,水平臂301将两条臂能够旋转且能够固定地连结而构成,但也可以用1条臂构成,也可以用3条以上的臂构成。此外,水平臂702及支承在其上的颚垫703也可以是,借助锁定机构704等,能够相对于支柱701固定。如果利用这样构成的第3定位机构700,则通过将就座在椅子30上的患者的头用头枕601、颚垫703、线圈装置20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背后、下方、上方)支承,能够进行限制以使患者的头尽可能不移动。
6.操作
对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系统10的操作进行说明。
6.1:最优刺激位置的决定
决定最适合于患者的治疗的系统10的条件(例如,线圈装置相对于患者的高度、左右方向的位置(摆动量)和前后方向的位置(俯仰量)、偏转角、距离)。该系统条件决定作业是下述这样的作业:将线圈装置20相对于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移动及旋转,来决定能够对目标部位施加最有效的磁力刺激的条件。
具体而言,在系统条件决定作业中,将升降机构100的下级滑架102固定在预想的高度或比其稍高的位置中。在该作业时,如果需要,也可以将支承装配单元50的上级滑架103从下级滑架102分离而使其上升。此外,使连结在支柱701上的显示器504和第3定位机构700及其颚垫703移动到患者向椅子30接近的区域之外。在该状态下,让患者就座在椅子30上。
接着,调整各调整机构。调整的机构的顺序是任意的,例如,首先操作升降机构100,调整装配单元50的高度。接着,调整第2定位机构600,决定头枕601的高度和前后的位置。此外,对摆动机构200、俯仰机构300、偏转-进退机构400进行操作,调整线圈装置20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常,在线圈装置20中收容线圈22的壳体的与患者对置的面大致接触在患者头表面上。因而,对于患者头部,头枕601从其后方抵接,此外,线圈装置20从其上方抵接,姿势稳定。借助该线圈装置20和头枕601形成的空间,有助于接受容纳呈特定形状和姿势的头部,相对于患者的头部刺激部的定位更稳定。在此情况下,该线圈装置20和头枕601还具有头部支承机构的作用。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第3定位机构700将患者的下颚从其下方用颚垫703支承,以头枕601、线圈装置20、颚垫703的3点进行支承。在此情况下,患者的姿势更加稳定。
如果如以上这样结束准备作业,则实际驱动线圈装置20,对患者施加磁力刺激。此时,对升降机构100、摆动机构200、俯仰机构300、偏转-进退机构400及/或第2定位机构600进行操作,在调整线圈装置相对于患者的高度、左右方向的位置(摆动量)和前后方向的位置(俯仰量)、偏转角、距离的同时决定能够对目标部位最有效地施加磁力刺激的最优条件。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第3定位机构700,将患者的下颚用颚垫支承。目标部位的最优位置的探索通过在使线圈装置20在目标部位周边扫描的同时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例如twitch反应等)来进行,能够将最优位置决定为能显著看到生理反应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红外线立体摄像机等三维计测系统。在不能观察twitch反应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肌电仪或三维计测系统等。
在该调整作业中,能够将线圈装置20相对于患者以摆动轴220为中心前后左右地移动,此外以俯仰轴320为中心前后地移动,进而以偏转轴90为中心旋转,还能够沿着偏转轴90朝向患者的头表面进退,所以能够决定相对于患者更适当的条件。此时,线圈装置20与患者头部对置的壳体面23沿着平均的成人头部的正中面和前头面揺动,所以没有或几乎没有随着揺动而线圈从患者较多地离开的情况。因此,即使调整摆动量或俯仰量,也能将再调整线圈装置的偏转角及高度的需要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限定线圈22的运动的3个轴(图11所示的摆动轴220、俯仰轴320、偏转轴90)被配置为一定的关系,所以能够容易地决定线圈的最优位置。将如以上这样决定的最优条件及最优位置用指示器记录。另外,指示器的值是表示安装着它的机构的移动部件或旋转部件的位置的值,但它们的值恰恰同时表示线圈的位置。因而,依据指示器的值将移动部件或旋转部件移动或旋转的行为,相当于将线圈移动或旋转。因而,在其后的治疗中,仅通过调整各机构以使指示器的值与最优值一致,就能够将系统10再现为最优条件,不需要每次治疗时花费时间探索最优条件的作业。此外,利用相对于一个患者得到的指示器最优值,由此能够以短时间且简单地得到相对于其他患者的最优值。进而,关于相同机种的系统能够共通地利用相同的最优值,所以例如通过将在医院的系统中得到的最优值用于设置在其他医院或家庭中的系统,设置在其他场所中的系统也能够简单地再现最优线圈条件。
为了使最优条件的再现性更切实,优选的是,利用第1定位机构500,由此总是将患者相对于设定为最优条件的系统10引导为相同的状态。为此,作为准备作业,在系统10的升降机构100、摆动机构200、俯仰机构300、偏转-进退机构400及第2定位机构600被设定为最优条件的状态下,将从第1定位机构500的传感器502输出的光照射在坐在椅子30上的患者上。优选的是,光照射的部位是即使在患者的脸的表皮的运动下也不易移动的位置,例如如图22所示,是患者的左右的耳垂的背后。接着,附加与形成在光照射的位置处的光斑805相同或不同大小及形状的标记800,使得其与光斑805重叠。标记800既可以用标记用笔描绘在患者的皮肤上,也可以实施色素植入、或粘贴适当的贴片等。在标记800完成后,起动传感器502,瞄准患者的标记而从传感器502照射光,并且用传感器502检测标记800与光斑805最重合时的反射光,将该反射光中包含的信息(基准信息)存储。基准信息并不限于标记800与光斑805最重合时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在不给治疗带来障碍的程度下以一定比例以上重叠的信息。在传感器502是颜色传感器的情况下,存储的基准信息是RGB的光成分比率。此外,在传感器502是光量传感器的情况下,存储的基准信息是受光量。在实施方式中,基准信息被存储到后面说明的控制器70的存储部(存储机构)71(参照图23)中,在后面说明的引导控制中被作为基准值(基准RGB比率、基准受光量)利用。此外,将第1定位机构500的指示器531、532的值读取并记录。另外,在传感器502具有存储部的情况下,基本信息也可以存储在该传感器502的存储部中。
标记800将左右某一个或两者附加到在从侧面观察患者头部的状态下从头部的大致中心离开的位置,这能够以更精确的位置将患者头部的位置再现,所以是优选的。此外,标记800并不限于左右各1个,也可以设置多个。通过设置多个,对位变得复杂,但在提高精度时,能够将患者头部对位到更准确的位置。
这样,患者定位机构(500、600、700)是将患者相对于装配单元50引导到适当的位置的机构,由此,能够将患者相对于线圈定位到适当的位置。
6.2:磁力刺激治疗
在第2次以后的磁力刺激治疗时,首先将系统10设定为由上述系统条件决定作业(第1次治疗)决定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的设定中,调整升降机构100、摆动机构200、俯仰机构300、偏转-进退机构400、第1定位机构500及第2定位机构600,以使指示器的值成为各自的最优值。这样,通过具有位置显示机构(指示器),能够容易且再现性良好地将线圈再设定到最优刺激位置。因而,不需要使用肌电仪或三维计测系统等。
调整的机构的顺序是任意的,优选的是,首先将调整机构100、200、300、400调整而将线圈的位置调整为由系统条件决定作业决定的最优条件,接着将患者定位机构500、600、700调整而使患者就座,最后调整患者的位置。
在用于将患者引导到适当位置的第1定位机构500中,如图22所示,将从第1定位机构500的传感器502射出的光照射在患者上。此时,在患者姿势与决定基准RGB比率或基准受光量时的患者姿势不同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患者将头向左右某个方向或上下某个方向倾斜,则照射在患者上的光斑805不会完全或大致与标记800重叠,因此,传感器502输出的RGB比率或受光量成为与基准值相当不同的值。
所以,如图24所示,传感器502接收来自患者的反射光,检测在接收的光中包含的信息(比较信息)、即RGB比率或受光量,将与其对应的信号向控制器70发送(步骤#1)。控制器70由该控制器70的运算部72基于从传感器502接收到的信号(比较信息)计算标记800与光斑805的重叠率(步骤#2)。重叠率可以用接收的光的RGB比率或受光量(比较值)相对于基准RGB比率或基准受光量(基准值)的比例表示。另外,在传感器502具有运算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该传感器的运算部计算重叠率。接着,如果重叠率不到既定值(阈值)(也可以是既定值以下),即如果光没有与标记充分重叠,则如图25所示,控制器70在显示器504上显示重叠率不充分的警告802(步骤#3、4)。此外,也可以在显示警告802的同时、或在从显示警告802起既定时间后(例如几秒后),将从电源80相对于线圈22的电力供给切断(步骤#5)。进而,也可以显示重叠率801(步骤#6)。
从标记800反射的光的量根据标记的材料而不同。具体而言,在标记的反射率比患者的皮肤的反射率高的情况下,如果光斑805相对于标记800的重叠率较低,则受光量减少。相反,在标记的反射率比患者的皮肤的反射率低的情况下,如果光斑805相对于标记800的重叠率较低,则受光量上升。因此,在将反射率比皮肤高的材料用于标记的情况下,如果重叠率变高则受光量上升。相反,在将反射率比皮肤低的材料用于标记的情况下,如果重叠率变高则受光量减少。因而,在使用光量传感器的输出计算重叠率的情况下,希望考虑该重叠率与受光量的关系。
警告802既可以是通过文字的警告,也可以使特定的图像闪烁等。也可以不仅显示在显示器504上,或代替在显示器504上显示警告802,而由通过声音的警告或振动来进行。另一方面,在重叠率是既定值以上、即光大致与标记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不显示警告的状态下使显示器504显示重叠率801,也可以使特定的图像点亮等,此外也可以借助与警告不同的声音等向患者及/或操作者通知(步骤#4)。
优选的是,在显示器504上将摄像机503摄影的左右的图像803同时显示。由此,患者通过在观察显示于显示器504的标记800与光斑805的同时将头左右或上下移动以使两者重叠,能够自主地使头定位在适当位置。
如以上这样,患者能够相对于系统反复设定最优治疗位置。此外,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将头移动而重叠率不到既定值,则借助显示器504的显示或声音等警告该情况。在此情况下,患者通过在观察显示器504的显示的同时将头移动,能够自主地回到最优治疗位置。因而,不仅在治疗开始时重叠率不到既定值的情况下能够禁止相对于线圈22的通电,在治疗中患者移动而重叠率成为不到既定值的情况下,也能够禁止向线圈的通电。此外,当患者移动时,由于移动后的状态被显示在显示器上,所以患者能够以显示器的显示为参考,自主地使重叠率回到适当状态。
此外,在患者的头从头枕601离开的情况下,头枕601向前方旋转,设在头枕601的背后的开关622的状态切换。因而,利用开关622的输出,能够检测到头枕601位于一定以上的前方、即患者的头部从相对于头枕601的适当位置离开的时刻,此时,控制器70能够将向线圈装置20的电力的供给切断,将磁力刺激中断。此外,此时也可以具有用于向患者通知头部从头枕离开的情况的、利用声音或振动、发光、显示等的警告机构(例如,在显示器504上显示“头部未接触”等的文字810)。另外,关于患者的头是否接触在头枕601上的检测,也可以在装配单元50的适当部位处设置光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适当的检测器,利用其输出来进行。
进而,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升降机构100中使装配单元50迅速地向上方退避,在其他机构中不进行患者不能移动那样的固定,所以在治疗中的故障时或紧急时,能够容易且迅速地使患者从本装置避开。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各机构的指示器是数字式或模拟式的哪种指示器都可以。例如,可以举出实施方式那样的刻度、或角度计、位置指示器、线性编码器或电位计等显示位置的机构。此外,指示器是用于显示线圈装置的最优位置的装置,所以只要是实现其目的的装置,是怎样的结构都可以。特别是,当手动将系统整体的可动机构的位置再现时,利用能够即时确认可动机构的精确位置的指示器是有用的。进而,本发明能够手动操作可动机构而进行治疗,所以与机器人设备相比,不需要复杂的控制,为更简单的结构。但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也可以将由手动进行的可动机构的一部分或整体电动化或自动控制化。
7.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
在以上的说明中,将重叠率设为,与一个既定值(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切换系统的状态,但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其以上的既定值(低阈值和高阈值),当重叠率为低阈值以上且不到高阈值时仅显示警告,当重叠率不到低阈值时发出警告并在既定时间后或即时停止向线圈的通电,或者也可以当重叠率为低阈值以上且不到高阈值时显示警告并在既定时间后停止向线圈的通电,当重叠率不到低阈值时发出警告并即时停止向线圈的通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定位机构500和第2定位机构600安装在箱体40上,但也可以将它们的某一个或两者安装在椅子30上。在此情况下,首先将患者相对于椅子定位,然后,能够将线圈相对于这样被定位的患者定位。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圈相对于就座在椅子上的患者定位,但支承患者的机构并不限于椅子,例如也可以是床那样的机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系统装入了线圈的位置调整机构(100、200、300、400)和患者定位机构(500、600、700)两者,但也可以与其他线圈的位置调整机构或其他患者定位机构适当组合使用,也可以将线圈位置调整机构或患者定位机构中的各机构替换为其他具有同样作用的机构,也可以在能够将线圈设定在患者头部的最优位置的范围内省略使用。
并且,在以上的说明中,表示了第1~第5机构的特定的方式,但这些第1~第5机构能够各种各样地改变。因而,以第1轴(摆动轴)为中心使线圈左右揺动的机构都包含在第1机构中,所述第1轴相对于被支承机构30支承的患者的头部在其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被第1机构支承、以第2轴(俯仰轴)为中心使线圈前后揺动的机构都包含在第2机构中,所述第2轴相对于被支承机构支承的患者的头部在其左右方向上延伸。进而,被第2机构支承、以第3轴为中心使线圈旋转的机构都包含在第3机构中,所述第3轴从第1轴向放射方向延伸。进而,使线圈沿着第3轴移动的机构都包含在第4机构中。并且,使第1机构相对于患者接近远离的机构都包含在第5机构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系统
20:线圈装置
21:线圈壳体
22:线圈
23:壳体面(头部接触面)
30:椅子(支承机构)
31:座部
32:腿部
33:靠背部
34:扶手
40:箱体(外壳)
41:框架
42:面板
43:前框架部分
50:装配单元
70:控制器
71:存储部
72:运算部
80:电源
90:线圈中心轴(第3轴)
100:升降机构(第5机构)
101:导轨(导引件)
102:下级滑架
103:上级滑架
104:移动机构
105:螺纹轴
106、107:轴承
108:手柄
109:螺母
110:锁定机构(下级滑架锁定机构)
111:指示器
112:滑轮
113:定载荷弹簧
114:锁定机构(上级滑架锁定机构)
115:卡合部
116:被卡合部
117:开口
118、119:遮板
120:把手
130:弹簧机构
200:摆动机构(第1机构)
201:托架
202:固定框架
203:摆动轴杆
204:锁定机构(摆动轴杆锁定机构)
205:前摆动板
206:后摆动板
207:前手柄
208:后手柄
209:托架
210:连结轴杆
211:拉伸线圈弹簧
212:摩擦板
213:突起部
214:定载荷弹簧机构
215:旋转板
216:线圈弹簧
217:金属线
218:指示器
220:第1轴
300:俯仰机构(第2机构)
301:臂
302:导轨
303:俯仰框架(俯仰板)
304:止动件
305:连结部件
306:制动板
307、308:线圈弹簧
309、310:制动垫
311、312:制动解除手柄
313、314:锁定机构
315:刻度(指示器)
316:刻度指示板(指示器)
317:连结部件
320:第2轴
400:偏转-进退机构(第3机构、第4机构)
401:定位板
402:偏转块
403:偏转轴杆
404:刻度支承块
405:刻度板(指示器)
406:刻度指示部(指示器)
407:孔
408:分度销
410:上突出部
411:下突出部
412:垂直导引部
413:支承块
415:水平连结部
416:螺纹轴
417:被导引部
418:垂直面
419:上突出部
420:下突出部
422:提纽
423:指示器
424:锁定机构
425:止动件
500:第1定位机构
502:传感器
503:摄像机
504:显示器
505:壳体
506:垂直移动机构
507:水平(前后)移动机构
510:基板
511:罩
512:滑轮
513:带
514:齿轮
515:齿轮
516:操作提纽
517:导引部
518:连结部件
520:基板
521:罩
522:滑轮
523:带
524:齿轮
525:齿轮
526:操作提纽
527:导引部
528:滑架
529:开口
531、532:指示器
533、534:锁定机构
600:第2定位机构
600:第2定位机构
601:头枕
610:水平(前后)移动机构
611:垂直移动机构
612:托架
613:固定块
614:水平(前后)移动块
615:螺纹轴(水平(前后)方向)
616:螺纹轴(垂直方向)
617:升降块
618:基板
619:提纽
620:提纽
621:轴杆
622:开关
625、626:指示器
627、628:锁定机构
700:第3定位机构
701:支柱
702:水平臂
703:颚垫
800:标记(特定部)
801:重叠率
802:警告
803,804:图像
805:光斑
810:显示

Claims (14)

1.一种经颅磁力刺激系统(1),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设备(502),其向患者的头部照射光斑(805),并检测前述光斑(805)的反射光;
存储机构(71),其将在附加在患者上的标记(800)与照射在患者上的光斑(805)重合的状态下前述光设备(502)检测到的前述反射光中包含的信息作为基准信息存储;
以下这样的机构:该机构在前述存储机构(71)中存储有前述基准信息的状态下,基于照射在患者上的前述光斑(805)的反射光中包含的比较信息与存储在前述存储机构中的基准信息,计算前述标记(800)与对应于前述比较信息的前述光斑(805)的重叠率;以及
显示前述重叠率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准信息与前述比较信息是前述反射光中包含的单个或多个光成分的比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准信息与前述比较信息是前述反射光的光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机(503),其将照射在前述患者上的光斑(805)与前述标记(800)一起摄影;和
显示由前述摄像机(503)摄影的图像的机构(5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前述重叠率不到预先决定的既定值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的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具备磁力刺激线圈;
具备在前述重叠率不到预先决定的既定值的情况下将向前述磁力刺激线圈的电力的供给停止的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设备检测在患者左右侧头部的各自上附加有1个或多个的标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部支承机构,其支承患者的头部;
头部检测机构,其检测患者的头部接触在前述头部支承机构上的情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头部支承机构是支承患者的后头部的头枕(60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机构(621),其支承前述头枕(601),以使前述头枕(601)能够在朝向患者的头部前进的前进位置与从该前进位置向后方后退的后退位置之间移动;
施力机构(640),其对前述头枕(601)从前述后退位置朝向前述前进位置施力。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头部检测机构具有:
检测机构(650),其检测头部是否接触;
警告机构(810),其在前述检测机构(650)检测到头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头枕(601)的与患者对置的面(630)具备与接触的患者头部的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患者的下颚的颚垫(703)。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力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重叠率偏离预先决定的既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CN201580054358.5A 2014-10-07 2015-08-31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Active CN107106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6625 2014-10-07
JP2014206625 2014-10-07
PCT/JP2015/074583 WO2016056327A1 (ja) 2014-10-07 2015-08-31 経頭蓋磁気刺激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6860A CN107106860A (zh) 2017-08-29
CN107106860B true CN107106860B (zh) 2020-09-22

Family

ID=5565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358.5A Active CN107106860B (zh) 2014-10-07 2015-08-31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3744B2 (zh)
EP (1) EP3205373B1 (zh)
JP (1) JP6367349B2 (zh)
CN (1) CN107106860B (zh)
WO (1) WO2016056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7039B2 (en) 2016-05-03 2022-02-15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0583287B2 (en) 2016-05-23 2020-03-1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eatment
US10556122B1 (en) 2016-07-01 2020-02-11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FR3062309A1 (fr) * 2017-01-30 2018-08-03 Herve Harounia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stimulation magnetique d'une zone choisie du cerveau d'un patient
JP2021508522A (ja) * 2017-12-21 2021-03-11 ニューラレース 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非侵襲的な慢性疼痛療法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011157B (zh) * 2018-07-03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装置
CN108771598B (zh) * 2018-07-11 2020-04-21 佳木斯大学 一种辅助扶正脑部的手术床
CN109260593B (zh) * 2018-09-27 2020-09-08 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及设备
JP2022527745A (ja) * 2019-03-28 2022-06-06 パナシア・クワンタム・リープ・テクノロジー・エルエルシー 磁気刺激の機械および方法
US11497924B2 (en) * 2019-08-08 2022-11-15 Realize MedTech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point of care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
US11540968B2 (en) * 2020-02-11 2023-01-03 Kyle Christensen Headrest for surgical chairs
US11878167B2 (en) 2020-05-04 2024-01-2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MX2022013485A (es) 2020-05-04 2022-11-30 Btl Healthcare Tech A S Dispositivo y metodo para el tratamiento sin atencion del paciente.
CN111728715A (zh) * 2020-06-08 2020-10-02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自动跟随机构
US11896816B2 (en) 2021-11-03 2024-02-1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CN114343576B (zh) * 2021-12-31 2024-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及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2389A2 (en) * 1994-03-17 1995-09-20 Roke Manor Research Limited Video-based system for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and localisation
JP2003180649A (ja) * 2001-10-17 2003-07-02 Nexstim Oy 磁気刺激量の計算方法及び装置
CN1522770A (zh) * 2003-09-04 2004-08-25 高春平 立体定向经颅脑磁激治疗系统
JP2006320425A (ja) * 2005-05-17 2006-11-30 Osamu Hiwaki 磁気刺激における刺激部位の特定あるいはターゲッティング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JP2008528108A (ja) * 2005-01-20 2008-07-31 ニューロネティクス、インク. 関節動作式アーム
JP2010503439A (ja) * 2006-09-13 2010-02-04 ネクスティム リミテッド ナビゲーション脳刺激時に提示された対象を表示するために用いられる座標系の相互表示における誤差を補正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機器
EP2772282A1 (en) * 2011-10-24 2014-09-03 Teijin Pharma Limi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1459B2 (en) * 2004-01-06 2010-01-26 Neurone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il positioning for TMS studies
US8177702B2 (en) * 2004-04-15 2012-05-15 Neurone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proximity of a TMS coil to a subject's head
US8303478B2 (en) 2006-06-26 2012-11-06 Universite De Strasbourg Robotized installation for the positioning and movement of a component or instrument and treatment device that comprises such an installation
US9884200B2 (en) 2008-03-10 2018-02-06 Neuronetics, Inc. Apparatus for coil positioning for TMS studies
WO2012059917A1 (en) 2010-11-01 2012-05-10 Neuronix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2389A2 (en) * 1994-03-17 1995-09-20 Roke Manor Research Limited Video-based system for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and localisation
JP2003180649A (ja) * 2001-10-17 2003-07-02 Nexstim Oy 磁気刺激量の計算方法及び装置
CN1522770A (zh) * 2003-09-04 2004-08-25 高春平 立体定向经颅脑磁激治疗系统
JP2008528108A (ja) * 2005-01-20 2008-07-31 ニューロネティクス、インク. 関節動作式アーム
JP2006320425A (ja) * 2005-05-17 2006-11-30 Osamu Hiwaki 磁気刺激における刺激部位の特定あるいはターゲッティング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JP2010503439A (ja) * 2006-09-13 2010-02-04 ネクスティム リミテッド ナビゲーション脳刺激時に提示された対象を表示するために用いられる座標系の相互表示における誤差を補正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機器
EP2772282A1 (en) * 2011-10-24 2014-09-03 Teijin Pharma Limi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st robotic compensation of spontaneous head motion dur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Lars Richter et al;《UKA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2010》;20130404;第1-6页 *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刘翱翔 等;《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0531(第5期);第154-1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13744B2 (en) 2019-09-17
US20170296838A1 (en) 2017-10-19
EP3205373B1 (en) 2019-01-09
JP6367349B2 (ja) 2018-08-01
JPWO2016056327A1 (ja) 2017-07-20
EP3205373A4 (en) 2017-10-04
EP3205373A1 (en) 2017-08-16
CN107106860A (zh) 2017-08-29
WO2016056327A1 (ja) 2016-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6860B (zh) 经颅磁力刺激系统
JP6367348B2 (ja) 経頭蓋磁気刺激システム
US6443960B1 (en) Apparatus for light beam guided biopsy
US11229409B2 (en) Mobile imaging ring system
US10709406B2 (en) Radiography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graphy apparatus, and program
EP3326532B1 (en) Radiation exposur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for radiation exposure device
US5848126A (en) Radi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US9282936B2 (en) Image diagnostic apparatus, X 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medical bed apparatus, and bed control method
EP1958663B1 (en) Medical device
CN105188542B (zh) 用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的肢体成像装置
ES2327892T3 (es) Sistema de monitorizacion del movimiento del paciente para terapia de protones.
WO1999049781A1 (fr) Appareil de mesure magnetique d'un corps vivant et procede de positionnement d'une personne examinee
CN110575235A (zh) 穿刺手术系统及其执行末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53824B (zh) 一种激光定位设备及定位方法
KR101452810B1 (ko) 전신방사선조사용 테이블
JP4922432B2 (ja) 放射線診断装置
WO201500994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x-ray imaging
KR20190095658A (ko) 이동형 전산화단층촬영장치
JP4843784B2 (ja) 多点検出型呼吸モニター装置
JP5250705B2 (ja) 放射線診断装置
KR20220126453A (ko) 방사선 치료용 호흡 모니터링 장치
JPH05111542A (ja) 座位照射外科治療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回転椅子の自動調整装置
WO2019206526A1 (en) Patient pos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back rest
WO2013073050A1 (ja) 放射線診断装置
JP2009153580A (ja) X線ct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after: TEIJIN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PHARMA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