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5007A -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 Google Patents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5007A
CN107105007A CN201710148324.3A CN201710148324A CN107105007A CN 107105007 A CN107105007 A CN 107105007A CN 201710148324 A CN201710148324 A CN 201710148324A CN 107105007 A CN107105007 A CN 107105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node
data
content
node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83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5007B (zh
Inventor
吴炜
海姆·勒
崔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483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5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5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5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5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5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3Discovery through centralising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72Discovery involving ranked list compilation of candidate pe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于执行在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用户装置(UE)设备之间的对等(P2P)数据共享操作。第一客户端对等节点包括内容数据,并按照服务器对等节点模式操作以提供内容数据。第二客户端对等节点向P2P应用服务器(P2P AS)提交针对该内容数据的请求。作为响应,P2P AS向第二客户端对等节点提供第一客户端对等节点的地址。然后,第二客户端对等节点使用所提供的地址向第一客户端对等节点提交请求提供该内容数据的请求。第一客户端对等节点接受请求,并在然后向第二客户端对等节点提供该内容数据。

Description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本申请是2011年2月21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1/025605,并且在2013年8月2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68138.X,题为“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通信系统以及用于操作该通信系统的方法。在一个方案中,本发明涉及用于执行在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对等节点之间的对等(P2P)数据共享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可用于在当今无线通信环境中实现的技术能够支持诸如视频点播(VoD)的带宽密集型内容分布服务(CDS)。作为示例,具有有限范围的各种IEEE 802.11(“WiFi”)变体当前提供高达100Mbps的数据速率,而当前的IEEE 802.16(“WiMAX”)变体提供高达40Mbps的数据速率。作为另一示例,长期演进技术(LTE)技术一般可以支持5-10Mbp下行链路和2-5Mbp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对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广泛采用与能够获得这些数据速率相结合,使移动环境中对消耗资源的多媒体应用的主流使用成为现实。
然而,带宽密集型内容的传递并不是没有伴随的问题和挑战。作为示例,移动订户一般在客户端节点(例如,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和接入节点(例如,蜂窝基站或无线宽带接入点)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一旦建立起连接,用户一般在因特网或其他基于IP的网络上实现的web入口搜索期望的内容。一旦确定了位置,从内容源(例如,同样在因特网上实现的内容数据源服务器)获取期望内容。一旦获取期望内容,则将该内容无线地发送到请求者的客户端节点。
作为此过程的结果,在该内容的传递期间引起延迟并非不常见,特别是如果正在使用的无线链路的传输条件未以最优能力进行操作。针对此问题的一个方案是在预定网络位置处实现高速缓存服务器。例如,内容提供商可以在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接入到因特网的地方实现高速缓存服务器。作为另一示例,无线提供商可以在它们的无线环境中实现多个高速缓存服务器,以减少本地网络拥塞、数据传输通过距离以及内容传递延迟。然而,部署这种高速缓存服务器以及保持它们包含的内容同步的花费可以导致巨大的操作性开销以及相关联的花费。
附图说明
当结合以下附图考虑以下详细描述时,可以理解本发明并可以获得其许多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系统;
图2示出了包括用户装置(UE)设备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3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示例性客户端节点的简化方框图;
图4是可以由DSP实现的软件环境的简化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对等(P2P)应用服务器(P2P AS)的简化方框图,该P2P AS用于实现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客户端节点之间的内容数据的P2P共享;
图6示出了处理信号流程,实现该处理信号流程用于在客户端节点之间执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
图7示出了顺序和并行的请求处理信号流程,实现该请求处理信号流程以在多个服务器对等节点和客户端对等节点之间执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
图8示出了顺序和并行的请求处理信号流程,内容数据请求者实现该请求处理信号流程,以在多个服务器对等节点和客户端对等节点之间执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
图9是用于提高网络操作效率的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模块和P2P AS的服务器侧实现的简化方框图;
图10是用于提高网络操作效率的PLCF模块和对等节点的客户端侧实现的简化方框图;
图11示出了利用应用功能(AF)实现的信号流程,用于更高效地进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以及
图12是P2P AS的简化方框图,用于进行与传统对等节点的P2P内容数据共享。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于执行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客户端节点之间的对等(P2P)数据共享操作。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节点包括内容数据,并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以提供内容数据。第二客户端节点向P2P应用服务器(P2P AS)提交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作为响应,P2P AS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的地址。然后,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提交请求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接收所述请求,并然后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述内容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客户端节点包括和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相同的内容数据。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向P2P AS提交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作为响应,P2P AS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的地址。然后,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的地址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提交请求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如果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接受所述请求,则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然而,如果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拒绝所述请求,则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使用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的地址来向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提交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如果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接受所述请求,则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同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提交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如果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拒绝所述请求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接受所述请求,则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同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提交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如果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都接受所述请求,则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选择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或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来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然后,所选择的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P2P AS包括内容数据请求器。在此实施例中,所述P2P AS从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接收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进而,所述P2P AS向所述内容数据请求器提供所述请求。然后,所述内容数据请求器顺序地或同时地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和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提交所述请求,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如果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或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接受所述请求,作为响应,所述第一客户端节点或所述第三客户端节点向所述第二客户端节点提供所述请求内容数据,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意性实施例。尽管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各种细节,将理解,可以不需要这些特定细节实现本发明,并且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发明作出许多专用于实现的决定,以实现实施方式之间相互不同的发明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服从处理技术或与设计相关的限制)。尽管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时的,然而,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将是他们承担的惯常例程。例如,为了避免限制本发明或使本发明模糊不清,以方框图和流程图的形式而不是详细地示出了所选择的方案。此外,根据算法或对计算机存储器中数据的操作,示出了本文中所提供的详细描述的某些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这些描述和表示,以向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描述或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
本文使用的术语“组件”、“系统”等意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是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程序或计算机。通过说明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机自身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可以驻留在执行的进程或线程中,组件可以是本地化在一个计算机上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计算机之间。
同样,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节点”广泛地指代诸如网络的通信环境的连接点(例如,重分发点或通信端点)。因此,这种节点指代能够通过通信信道发送、接收或转发信息的有效电子设备。这种节点的示例包括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例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以及数字终端设备(DTE)(例如,手机、打印机或主机计算机(例如,路由器、工作站或服务器))。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节点的示例包括计算机、分组交换机、宽带调制解调器、数据订户线(DSL)调制解调器以及无线LAN(WLAN)接入点。
因特网或内联网节点的示例包括由因特网协议(IP)地址标识的主机计算机、网桥和WLAN接入点。同样地,蜂窝通信中节点的示例包括基站、基站控制器、归属位置寄存器、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以及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
节点的其他示例包括客户端节点、服务器节点、对等节点和接入节点。本文所使用的客户端节点可以指代无线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设备、便携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以及类似设备或具有通信能力的其他用户设备(UE))。这种客户端节点可以同样地指代移动、无线设备或相反地指代具有类似能力的一般不能移动的设备(例如,桌面型计算机、机顶盒或传感器)。同样,本文中所使用的服务器节点指代信息处理设备(例如,主机计算机)或一系列执行由其他节点提交的信息处理请求的信息处理设备。同样,本文所使用的对等节点有时可以充当客户端节点并在其他时间充当服务器节点。在对等或覆盖网络中,有效地对针对其他联网设备以及其自身的数据进行路由的节点可以被称为超级节点。
本文中所使用的接入节点指代向客户端节点提供对通信环境接入的接入节点。接入节点的示例包括提供相应小区和WLAN覆盖区域的蜂窝网络基站和无线宽带(例如,WiFi、WiMAX等)接入节点。本文所使用的宏小区用于大体上描述传统蜂窝网络小区覆盖区域。这种宏小区一般存在于乡村区域、沿着高速公路或在不发达地区。同样,本文中所使用的宏小区指代具有比宏小区的覆盖区域小的覆盖区域的蜂窝网络小区。这种宏小区一般用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同样,本文中所使用的毫微小区指代具有比微小区的蜂窝网络覆盖区域小的蜂窝网络覆盖区域。毫微小区的覆盖区域的示例可以是大办公室、购物商场或火车站。本文中所使用的毫微微小区当前指代蜂窝网络覆盖的通常最小的接受区域。作为示例,毫微微小区的覆盖区域足够用于家庭或小办公室。
通常,比两公里小的覆盖区域一般与微小区相对应,200米或比200米小的覆盖区域一般与毫微小区相对应,而10米数量级上的覆盖区域一般与毫微微小区相对应。同样,本文中所使用的与宏小区相关联的接入节点进行通信的客户端节点被称为“宏小区客户端”。同样,与微小区、毫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接入节点进行通信的客户端节点分别被称为“微小区客户端”、“毫微小区客户端”或“毫微微小区客户端”。
这里使用的术语“制造的物品”(或备选地,“计算机程序产品”)意在包含从任意计算机可读设备或介质可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盘(DVD)等)、小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卡、棒等)。
本文中使用术语“示例”来表示作为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的任何方案或设计不一定被理解为比其它方案或设计更好或有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精神或意图的情况下,可以对该配置做出很多修改。此外,可以使用标准编程和工程技术将所公开的主题实现为系统、方法、装置或制造品,以产生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以控制基于计算机或处理器的设备来实现本文详细描述的方法。
图1示出了适合用于实现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系统100的示例。在各种实施例中,系统100包括处理器110(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网络连接设备12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0、只读存储器(ROM)140、辅助存储150和输入/输出(I/O)设备160。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组件中的一些可以不存在,或可以以各种组合方式彼此结合或与图中未示出的其他组件结合。这些组件可以位于单一物理实体中,或位于多于一个物理实体中。可以由处理器110单独地进行,或由处理器110结合图1中示出的或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共同地进行,由处理器110进行的本文描述的任何动作。
处理器110执行可以从网络连接设备120、RAM 130或ROM 140访问的指令、代码、计算机程序或脚本。虽然仅示出了一个处理器110,可以出现多个处理器。因此,尽管讨论由处理器110执行指令,可以由作为一个或更多个CPU芯片实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同时、顺序或以其他方式来执行指令。
在各种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设备120可以由以下形式实现: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组、以太网设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设备、串口、令牌环设备、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设备、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无线电收发机设备(例如码分多址接入(CDMA)设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电收发机设备、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设备和/或用于与网络连接的其他周知的设备(包括诸如蓝牙的个人区域网络(PAN))。这些网络连接设备120可以使得处理器110能够与互联网或者一个或者多个电信网络或处理器110可以从其接收信息或处理器110可以向其输出信息的其他网络进行通信。
网络连接设备120还能够以电磁波(如射频信号或微波频率信号)的形式无线地发送或接收数据。由网络连接设备120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可以包括已由处理器110处理的数据或要由处理器110执行的指令。可以根据处理或产生数据或者发送或接收数据所期望的不同顺序对该数据排序。
在各种实施例中,RAM 130可以用于存储易失性数据以及由处理器110执行的指令。图1中示出的ROM 14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以及可能存储在指令执行期间读取的数据。对RAM 130和ROM 140的访问一般比对辅助存储150的访问快。辅助存储150一般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盘驱动器或者带驱动器,并且可以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或者如果RAM 130不足以容纳所有工作数据时,辅助存储150还要用作溢出数据存储设备。辅助存储150可以用于存储程序,当选择执行该程序时将该程序加载到RAM 130。I/O设备136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级管(LT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器(OLED)、投影机、电视机、触摸屏显示器、键盘、键区、开关、拨号盘、鼠标、轨迹球、语音识别器、读卡器、纸带读取器、打印机、视频监视器、或者其它众所周知的输入设备。
图2示出了无线启用通信环境,该通信环境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实现的客户端节点的实施例。尽管示出为移动电话,客户端节点202可以具有各种形式(包括,无线手机、寻呼机、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能够操作用于执行数据通信操作的任意计算设备。许多适当的设备组合这些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202不是通用计算设备,如便携、膝上型或平板计算机,而是专用通信设备,如安装在车辆中的电信设备。客户端202同样可以是具有类似能力但是不可携带的设备(例如,桌面计算机、机顶盒或网络节点),包括这种设备或被包括在这种设备中。在这些或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202可以支持特殊活动(比如游戏、库存控制、作业控制、任务管理功能等等)。
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202可以包括显示器204。在这些或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202同样可以包括触摸感应表面、键盘或一般用于用户输入的其他输入键206。输入键206同样可以是完全的或简化的字母数字键盘(例如QWERTY、Dvorak、AZERTY和连续键盘类型),或具有与电话键盘相关联的字母的传统数字键盘。输入键206同样可以包括滚轮、退出或脱离键、跟踪球和其他导航性或功能性键,其可以是向内按压的以提供进一步的输入功能。客户端节点202同样可以呈现使用户选择的选项,使用户驱动的控制以及使用户定向的光标或其他指示器。
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从用户接受数据条目,该数据条目包括用于拨号的数字或用于配置客户端节点202操作的各种参数值。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命令来执行一个或更多个软件或固件应用。这些应用可以配置客户端节点202响应于用户交互执行各种个性化功能。此外,可以无线(OTA)地(例如,从无线网络接入节点‘A’210,通过‘n’216(例如,基站)、服务器节点224(例如,主机计算机)或对等客户端节点202)对客户端节点202进行编程或配置。
在客户端节点202可执行的各种应用中是web浏览器,其使显示器204能够显示网页。可以从服务器节点224通过与无线网络220的无线连接获得网页。同样地,可以从对等客户端节点202或其他系统,通过与无线网络220或任意其他无线通信网络或系统的连接,获得各种应用。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网络220包括从无线子网络(例如,具有相应覆盖区域的小区)‘A’212到无线子网络‘n’218的多个无线子网络。在这些以及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这些通信信号是通过无线网络天线‘A’208至无线网络天线‘n’214(例如,小区塔)分别向和从无线网络节点‘A’210至无线网络节点‘n’216传送的。进而,无线网络接入节点‘A’210至无线网络接入节点‘n’216使用通信信号,来建立与客户端节点202的无线通信会话。进而,无线网络接入节点‘A’210至无线网络接入节点‘n’216分别与和无线网络220相连的无线子网络‘A’212到无线子网络‘n’218耦合。
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网络220与物理网络222(例如因特网)耦合。经由无线网络220和物理网络222,客户端节点202可以访问各种主机(例如服务器节点224)上的信息。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服务器节点224可以提供可以在显示器204上显示的内容。备选地,客户端节点202可以通过充当中继的端客户端节点202以中继类型或跳类型的连接接入无线网络220。备选地,客户端节点202是有线连接的,并从与无线网络212相连的有线连接设备获得其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这种实施例是可能的,并且上文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精神、范围或目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的示例性客户端节点的方框图。尽管描述了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组件,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所列出的组件的子集或未列出的附加组件。如图3所示,客户端节点202包括DSP 302和存储器304。如所示,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包括天线和前端单元306、射频(RF)收发机308、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麦克风312、头戴式扬声器314、耳机端口316、总线318(例如,系统总线或输入/输出(I/O)接口总线)、可移除存储卡320、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322、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告警326、键盘328、可以包括触摸感应面的液晶显示器(LCD)330、LCD控制器332、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机334、摄像机控制器336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338以及与能量存储单元(例如,电池342)可操作耦合的电源管理模块340。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可以包括不提供触摸感应屏幕的另一类型的显示器。在一个实施例中,DSP 802可以直接与存储器804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输入/输出接口318。
在各种实施例中,DSP 302或一些其他形式的控制器或中央处理单元根据在存储器304中存储的或在DSP 302自身中包含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嵌入式软件或固件进行操作,以控制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组件。除了嵌入式软件或固件之外,DSP 302可以执行其他应用,该其他应用是存储在存储器304中或经由信息载体介质(例如像可移除存储卡302一样的便携式数据存储介质)或经由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可获得。应用软件可以包括配置DSP 302以提供期望功能的机器可读指令的编译集合,或者应用软件可以是要通过解释器或编译器处理用来间接配置DSP 302的高层软件指令。
提供天线和前端单元306用来在无线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发送并且从蜂窝网络或一些其他可用无线通信网络或从等同客户端节点202接收信息。在实施例中,天线和前端单元106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以支持波束成形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MIMO操作可以提供能用于克服不同信道情况或用于增加信道吞吐量的空间分集。同样,天线和前端单元306可以包括天线调谐和/或阻抗匹配组件、RF功率放大器或低噪声放大器。
在各种实施例中,RF收发机308提供将所接收的RF信号转换到基带并且将基带传输信号转换到RF的频率移动。在某些描述中,无线电收发机或RF收发机可以理解为包括其他信号处理功能(例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交织/解交织、扩频/解扩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循环前缀添加/移除以及其他信号处理功能)。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书这里将此信号处理和RF和/或无线电层的描述分离,并将此信号处理概念性地分配给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或DSP 302或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RF收发机108、天线和前端单元306的部分和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合并为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单元和/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
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提供输入和输出的各种模拟处理,例如从麦克风312和耳机端口316的输入和向头戴式扬声器314和耳机端口316的输出的模拟处理。为了此目的,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具有用于与内置麦克风312和头戴式扬声器314相连的端口,这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作为手机使用。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耳机或其他免提麦克风和扬声器配置相连的端口。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提供一个信号方向的数模转换以及相反信号方向的模数转换。在各种实施例中,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由数字处理组件(例如由DSP 302或由其他中央处理单元)提供。
DSP 302可以执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交织/解交织、扩频/解扩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循环前缀添加/移除以及与无线通信相关联的其他信号处理功能。在实施例中,例如在码分多址接入(CDMA)技术应用中,针对发射机功能,DSP302可以执行调制、编码、交织和扩频,并且针对接收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解扩频、解交织、解码和解调。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在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技术应用中,针对发射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调制、编码、交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和附加循环前缀,并且针对接收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移除循环前缀、快速傅里叶变换、解交织、解码和解调。在其他无线技术应用中,DSP 302可以执行其他信号处理功能和信号处理功能的组合。
DSP 302可以经由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与无线网络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可以提供因特网连接,使用户能够访问因特网上的内容并能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或文本消息。输入/输出接口318与DSP 302和各种存储器和接口相互连接。存储器304和可移除存储卡320可以提供软件和数据,用来配置DSP 302的操作。在接口中可以是USB接口322和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USB接口322可以用于给客户端节点202充电并也可以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起到用来与个人计算机或其他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的外围设备的作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可以包括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无线地与其他附近客户端节点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的红外端口、蓝牙端口、服从IEEE 802.11无线端口或任意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
输入/输出接口318还将DSP 302与告警326相连,当触发时,例如通过响铃、播放旋律或震动,使客户端节点202向用户提供通知。告警326可以充当用于通过静音震动或通过针对特定呼叫者播放特定预分配旋律,来警告用户各种事件(例如来电、新文本消息和预约提醒)中任意一个的机制。
键盘328与DSP 302经由I/O接口318耦合,以提供一种机制使用户做出选择、输入信息以及向客户端节点202提供输入。键盘328可以是完全的或简化的字母数字键盘(例如QWERTY、Dvorak、AZERTY和连续类型),或具有与电话键盘相关联的字母的传统数字键盘。输入键同样可以包括滚轮、退出或取消键、轨迹球和其他导航性或功能性键,其可以是向内按压的以提供其他输入功能。另一输入机制可以是LCD 330,其可以包括触摸屏幕能力并还可以向用户显示文本和/或图形。LCD控制器332将DSP 302与LCD 330耦合。
CCD摄像机334(如果装配)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拍摄数字照片。DSP 302经由摄像机控制器336与CCD摄像机334进行通信。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根据不是电荷耦合设备摄像机的技术操作的摄像机。GPS传感器338与DSP 302耦合以解码全球定位系统信号,从而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确定其位置。可以包括其他各种外围设备以提供额外功能(例如,无线电和电视接收)。
图4示出了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的软件环境402。在本实施例中,图3中所示的DSP 302运行操作系统404,操作系统404提供剩余软件操作的平台。操作系统404同样向客户端节点202硬件提供可访问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接口(例如,驱动)。操作系统404同样包括传送客户端节点202上运行的应用之间的控制的应用管理服务(AMS)406。在图4中还示出了:web浏览器应用408、媒体播放器应用410和Java应用程序412。web浏览器应用408配置客户端节点202以作为web浏览器操作,允许用户将信息输入表格并选择要获取的链接以及浏览网页。媒体播放器应用410配置客户端节点202以获取和播放音频或视听媒体。Java应用程序412配置客户端节点202以提供游戏、工具和其他功能。组件414可以提供本文所描述的功能。在各种实施例中,图2中所示的客户端节点202、无线网络节点‘A’210至无线网络节点‘n’216以及服务器节点224同样可以包括能够执行与上述动作有关的指令的处理组件。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的对等(P2P)应用服务器(P2P AS)的简化方框图,该P2P AS用于实现在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客户端节点之间的内容数据的P2P共享。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网络502(例如,因特网)与移动无线网络(例如,蜂窝核心网516)以及固定无线接入网536相连。如图5所示,网络运营商的IP服务域512包括被实现为蜂窝核心网516和基于IP的网络502的服务器节点的P2P AS 514,以进行对等节点之间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本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基于IP的网络502包括: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web入口506和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和‘y’510,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和‘y’510在基于IP的网络502到蜂窝核心网516和固定宽带接入网436的连接点分别实现。
同样如图5所示,蜂窝核心网516包括移动无线覆盖区域‘1’518和‘2’526,并且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网536包括无线覆盖区域‘3’530。同样,移动无线覆盖区域‘1’518和‘2’526相互重叠,并且移动无线覆盖区域‘2’526与无线覆盖区域‘3’530重叠。在本示例中,当对等节点‘A’520和‘B’522在移动无线覆盖区域‘1’518中时,对等节点‘A’520和‘B’522实现与蜂窝核心网516的连接,并且当对等节点‘D’在移动无线覆盖区域‘2’526中时,由对等节点‘D’实现与蜂窝核心网516的连接。然而,当对等节点‘C’524在移动无线覆盖区域‘1’518或‘2’526中时,对等节点‘C’524能够与蜂窝核心网516连接。同样,当对等节点‘D’528、‘E’532和‘F’534在固定无线覆盖区域‘3’530中时,由对等节点‘D’528、‘E’532和‘F’534实现与固定宽带接入网536的连接。然而,当对等节点‘D’528在移动无线覆盖区域‘2’526和固定无线覆盖区域‘3’530的重叠覆盖区域中时,对等节点‘D’528能够与蜂窝核心网516和固定宽带接入网536二者连接。
在各种实施例中,实现单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以执行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包括:在从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下载数据时,相互共享上行链路带宽和存储空间。这样一来,由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执行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可以跨越蜂窝核心网516的边缘扩展通信量。作为这些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的执行结果,因特网通过开销降低,并且集中式服务器(例如,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和web入口506)的存储和带宽需求降低。同样,由于数据吞吐量提高,由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执行的局部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同样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对等节点‘D’528可以建立与蜂窝核心网516或固定无线覆盖区域530的连接,用于接入web入口506。一旦接入,用户在web入口506执行搜索操作,以定位期望的内容数据,一旦期望的内容数据被定位,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请求该期望的内容数据。在各种实施例中,内容数据请求可被重新定向到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或‘y’510(如果可用),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或‘y’510在拓扑结构上可以更接近对等节点‘D’528。然后,可以从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下载期望的内容数据,或备选地,如果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或‘y’510可用并且在拓扑结构上更接近对等节点‘D’528,从高速缓存服务器‘x’508或‘y’510下载期望的内容数据。
利用本文更详细描述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对等节点‘D’528可以向其他对等节点‘A’520、‘B’522、‘C’524、‘E’532和‘F’534共享其下载的内容。因此,其他对等节点‘A’520、‘B’522、‘C’524、‘E’532和‘F’534中的每个具有变为针对下载的内容数据的源的可能性。同样,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中的每个当按照P2P模式共享内容数据时,可以按照客户端对等模式或服务器对等模式单独工作。当处于客户对等模式时,单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或‘F’534仅从内容数据源服务器504或其他单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获取内容数据。当处于服务器模式时,单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或‘F’534与其他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共享下载的内容数据。同样,在各种实施例中,部署在P2P AS网络512中的多个P2P应用服务器(例如,P2P AS514)管理各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中对P2P内容数据的共享。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网络运营商的IP服务域512中实现的P2P应用服务器514通过维护能够提供所请求的内容数据的单个对等节点‘A’520、‘B’522、‘C’524、‘D’528、‘E’532和‘F’534的候选列表,来管理P2P内容数据共享。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来实现的、用于在用户设备(UE)设备之间执行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处理信号流程。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无线网络516连接的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之间交换内容数据,进而提供对P2P应用服务器(P2P AS)514的接入。
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注册到P2P AS514,表明他们参与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的能力。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注册同样通过应用层信令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指示偏好的对等操作模式。在这些各种实施例中,应用层信令可以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例如,会话发起协议(SIP)信令),或者是非IMS信令(例如,(BB)信令)。因此,在这些各种实施例中,P2P AS 514将考虑对等节点的对等模式偏好指示,以确定当参与P2P内容数据共享时哪个候选对等节点可以作为内容数据源进行操作。
在各种实施例中,实现包括客户端模式的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作为针对各种对等节点(例如,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的缺省对等模式。然而,在这些各种实施例中,对等节点不需要指示其对等模式偏好,除非对等节点请求被配置为服务器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情况)。当在这种情况下,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向P2P AS 514指示其服务器模式偏好。进而,P2P AS 514将该对等节点列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上。同样,P2P AS 514不会将被配置为客户端对等节点(例如,客户端对等客户端节点‘1’602)的对等节点放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方案提供提供反向兼容的优点,即,不能提供服务器对等节点能力的较陈旧的对等节点仍将与本文更详细描述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相兼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P2P AS 514维护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该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包含已经将服务器模式指示为它们的偏好对等模式的所有对等节点。在本实施例中,基于P2P AS 514已经分配给每个服务器对等节点的偏好优先级,对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进行排序。当客户端对等节点接收到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时,根据其相关联的偏好优先级选择目标服务器对等节点,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中,偏好优先级是从高到低排序的。备选地,客户端对等节点可以不基于其相关联的偏好优先级选择目标服务器对等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包含已经将服务器模式指示为它们的偏好对等模式的对等节点中的一些。在本实施例中,P2P AS 514已经基于预定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策略,过滤掉一些对等节点。可以基于P2P AS 514已经分配给每个服务器对等节点的偏好优先级,对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进行排序。如果对列表进行了排序,客户端对等节点可以根据其从高到低排序的偏好优先级选择目标服务器对等节点。备选地,客户端对等节点可以不基于其相关联的偏好优先级选择目标服务器对等节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关于在对等节点中如何执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本方案向P2P AS 514提供了更多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P2P AS 514可以可选地通知对等节点:其是否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中被设置为服务器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当P2P AS 514接收到对等节点偏好指示时,该通知被嵌入到向相关联对等节点发送的肯定确认(ACK)消息中。然而,一旦对等节点已经发送其服务器模式偏好指示,即使该对等节点没有从P2P AS 514接收到模式设置通知,该对等节点仍做好服务其他对等节点的准备。在另一实施例中,对等节点可以通过向P2P AS514发送新指示来改变对等模式偏好。作为示例,当对等节点的电池电量低于特定阈值时,对等节点可能更喜欢作为客户端而不是服务器来进行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定时器与每个对等模式偏好指示相关联。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定时器期满后P2P AS 514未从相关联的对等节点接收到信息,P2P AS 514将对等节点的对等模式偏好重设为客户端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一旦对等节点停止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定时器可以移除针对对等节点和P2P AS 514之间附加信令的需要。然而,对等节点可以在定时器期满之后,通过向P2P AS 514重发其服务器模式偏好指示,来继续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
现在参考图6,在步骤620中,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连接到无线网络,以进行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和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之间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然后,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向P2P AS 514发送注册请求622。如在本文中更详细描述的,注册请求622向P2P AS 514指示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对等模式偏好及其相关联的定时器值。同样,注册请求622宣布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愿意共享的可用内容数据段。备选地,如果服务器对等节点‘2’仅想要充当客户端,该服务器对等节点‘2’不需要注册,直到其从P2P AS 514请求其期望的内容数据。其后,P2P AS 514利用ACK响应624进行响应,ACK响应624确认针对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对等模式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ACK响应624是可选的。在某些实施例中,ACK响应消息624还可以包含预定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策略。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6中选项‘1’630所示,客户端对等节点‘1’向P2P AS 514发送请求626,以询问取回内容数据的可行性。作为响应,P2P AS 514以包含服务器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列表及相关联信息(例如,它们各自的地址)的响应628进行响应。在接收到针对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地址信息之后,然后,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直接向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发送针对所期望的内容数据的请求632,而不通过P2P AS514。作为响应,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使用ACK响应634直接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进行响应,而不经过P2P AS 514。然后,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传送636所请求的内容数据。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中选项‘2’640所示,客户端对等节点‘1’620然后向P2P AS514发送针对期望的内容数据的请求642,然后,请求642被向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发送。作为响应,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使用ACK响应644来向P2P AS 514进行响应,然后,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发送ACK响应644。然后,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传送646所请求的内容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图6中作为选项‘1’630示出的第一实施例降低P2PAS 514处的信号处理负荷,以及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和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之间的信令延迟。还将理解,如果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或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或其两者都位于具有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的防火墙后的私有网络中,选项‘2’640同样有助于NAT。相反,第二实施例(如图6中选项‘2’所示)通过允许P2P AS 514对客户端对等节点‘1’6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之间的内容数据请求执行授权和认证操作,来对P2P AS 514提供更多控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容数据请求632、642和ACK响应634、644可以不是通过本文更详细描述的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来定义的。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可以由标准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或SIP)携带。在其他实施例中,当P2P AS 514接收到注册请求622时,在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期间,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可以仅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操作。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来自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的注册请求在被P2P AS 514接收到之前已经丢失,则服务器对等节点‘2’604不能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操作。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的、用于在多个服务器对等节点与客户端对等节点之间执行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的顺序和并行请求处理信号流程。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704、‘3’706和‘4’708连同P2P应用服务器(P2P AS)512之间以不同方式交换内容数据。为了发起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首先向P2P AS 514发送内容数据请求732。然后,P2P AS 514使用包含服务器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2’704、‘3’706和‘4’708)列表及相关联信息(例如,它们各自的地址)的响应734来对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对等节点‘1’使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以及它们相关联的地址信息来向服务器对等节点‘4’708、‘3’706和‘2’704顺序地请求736内容数据。如图7所示,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首先向服务器对等节点‘4’708发送内容数据请求738,但接收到返回的拒绝响应740。作为结果,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然后向服务器对等节点‘3’706发送内容数据请求742,并接收返回的ACK响应744。因此,然后在服务器对等节点‘3’706和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之间执行数据传送746。作为结果,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不需要向服务器对等节点‘2’704发送内容数据请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对等节点‘1’使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以及它们相关联的地址信息来向服务器对等节点‘4’708、‘3’706和‘2’704并行地请求内容数据。如图7所示,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同时分别向服务器端UE‘4’708、‘3’706和‘2’704发送内容数据请求752、754和756。作为响应,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分别从服务器对等节点‘4’708接收拒绝请求758和从服务器对等节点‘3’706和‘2’702接收ACK响应760和762。然后,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选择服务器对等节点‘3’706来执行数据传送764。因此,服务器对等节点‘2’704不需要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702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内容数据。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内容数据请求器实现的顺序和并行的请求处理信号流程,该信号流程用于在多个服务器对等节点与客户端对等节点之间执行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和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806连同P2P应用服务器(P2P AS)512之间以不同方式交换内容数据。
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P2P AS 514包括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负责根据预定算法(例如,顺序地、并行地等)发布内容数据请求。在各种实施例中,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可以处于P2P AS 514中或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在P2P AS 514中的实现提供了从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卸载信令责任的益处,该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可能具有有限的处理能力和电池电量。这样一来,尽管需要与多个客户端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806)联系,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仅需要发送单独一个内容数据请求。为了发起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首先向P2P AS 514发送内容请求832。然后,P2P AS 514将内容请求832连同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806的列表及其相关联信息(例如,它们各自的地址)一起转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使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及其相关联的地址信息,来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806顺序地请求736内容数据。如图8所示,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首先向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发送内容数据请求738,但接收到返回的拒绝响应840。作为结果,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然后向服务器对等节点‘3’806发送内容数据请求842,并接收返回的ACK响应844。进而,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向P2P AS 514转发ACK响应846,P2P AS 514然后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转发ACK响应848。因此,然后在服务器对等节点‘3’806和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之间执行数据传送850。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使用服务器对等节点列表及其相关联的地址信息,来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706并行地请求750内容数据。如图8所示,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同时向服务器端UE‘2’804和‘3’806分别发送内容数据请求862和864。作为响应,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分别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接收拒绝请求866以及从服务器对等节点‘2’804和‘3’806接收ACK响应868。进而,内容数据请求器实体808向P2P AS 514转发ACK响应870,P2P AS 514然后向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转发ACK响应872。因此,然后在服务器对等节点‘3’806和客户端对等节点‘1’802之间执行数据传送874。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模块的服务器侧实现以及对等(P2P)应用服务器(P2P AS)的简化方框图,用于提高网络操作效率。在各种实施例中,当P2P AS将对等节点配置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来操作时,对等节点可以上载从其他对等节点接收的内容数据。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P2P AS根据各种蜂窝网络状态配置该对等节点的对等模式。因此,通过减少内容数据传递开销和最小化对其他数据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影响,提高了网络操作效率。作为示例,处于重负荷小区中的对等节点不优选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来操作,因为这样做将使小区的负荷情况恶化。作为另一示例,与蜂窝网络中的冲突相比,WiFi接入网中的冲突较不成问题。因此,与仅利用用于蜂窝接入的资源实现的对等节点相比,利用用于WiFi接入的资源实现的对等节点可以优选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操作。
在这些各种实施例中,蜂窝状态可以包括蜂窝网络状态(例如,小区负荷),以及单个对等节点的蜂窝状态(例如,无线电接入类型和预订类型)。在一个实施例中,蜂窝状态是静态的,并包括对等节点的预订类型(例如,固定费率的数据计划或基于数据使用的收费)。在另一实施例中,蜂窝状态是缓变的(例如,每隔几十分钟改变一次)并包括对等节点的无线电接入类型(例如,蜂窝或WiFi)、电池电量和用户的输入。在另一实施例中,蜂窝状态是快变的(例如,每隔几十毫秒改变一次)并包括对等节点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和小区负荷情况。
在各种实施例中,静态和缓变的蜂窝状态被用于确定对等节点是否适用于作为服务器对等节点操作。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与这些蜂窝状态相关联的状态信息通过应用层信令传达到P2P AS。在一些实施例中,使P2P AS对接入不可知是有益的,因为P2P AS可以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状态信息(例如,无线电接入类型)。在这些各种实施例中,实现PLCF模块,用于将接收的蜂窝状态信息转译为二进制指示(例如,偏好的或非偏好的)。进而,P2PAS使用二进制指示以确定对等节点的对等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本方案将P2PAS从各种潜在的蜂窝状态信息中分离出来。因此,网络运营商可以在PLCF处预配置或动态地提供针对偏好等级转换的相关联的策略。在各种实施例中,利用附加比特(例如,针对四个偏好等级的两个指示比特)对二进制指示进行扩展,以使用更多的比特来指示附加偏好等级。
现在参考图9,PCLF模块906与P2P AS 514一起在服务器902中实现。在本实施例中,PCLF模块906从P2P AS 514接收策略信息908,并且从充当客户端902的对等节点902接收蜂窝状态信息922。然后,PLCF模块906处理策略信息908和蜂窝状态信息922,以产生偏好等级910,然后向P2P AS 514提供偏好等级910。进而,P2P AS 514使用该偏好等级以确定对等节点902是否应当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PLCF模块实现为与服务器902分离的网络节点。在各种实施例中,对等节点902可以不向PLCF模块906提供蜂窝状态信息922。作为示例,如果对等节点902将其无线电接入类型从WiFi改变到到蜂窝,则不需要向PLCF模块906发送蜂窝状态信息更新。因此,即使在对等节点902的当前无线电接入类型改变时应当将对等节点902的对等模式设置为客户端对等模式,其服务器对等模式也可以不被P2P AS改变。
因此,对等节点902可以从其他对等节点接收内容数据请求。因此,对等节点902可以拒绝其所接收的第一内容数据请求,并且PLCF模块906将拦截该拒绝消息。该拒绝消息可以包含拒绝原因(例如,无线电接入类型改变),其还将充当对PLCF模块906的状态更新。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P2P AS 514最终将基于来自PLCF模块906的偏好等级输入910来将对等节点902的对等模式配置改变为客户端对等。同样,将显而易见的是,所描述的隐式蜂窝状态更新方案的优点是降低对等节点902的信令开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模块和对等模式的客户端侧实现的简化方框图,该客户端侧实现用于提高网络操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在服务器1002中实现P2P AS 514,并且PCLF模块1006与对等节点1002一起在客户端1020中实现。PCLF模块1006从P2P AS 514接收策略信息1008,并且从对等节点1002接收蜂窝状态信息1022。然后,PLCF模块1006处理策略信息1008和蜂窝状态信息1022,以产生偏好等级9100,然后向P2P AS 514提供偏好等级9100。进而,P2P AS 514使用该偏好等级以确定对等节点1002是否应当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应用功能(AF)实现的信号流程,用于更高效地执行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在本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快变蜂窝状态对P2P应用服务器(P2P AS)向对等节点分配的对等模式没有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它们被用于确定在各种对等节点之间建立内容数据共享连接是否高效。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使用应用层信令来提供快变蜂窝状态信息是不高效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对等节点基于当前的快变蜂窝状态(例如,其当前无线电链路的质量)确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内容数据请求。作为示例,如果无线电链路质量差,服务器对等节点简单地拒绝内容数据共享请求。在本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应的响应消息可以包含拒绝的原因(例如,无线电链路质量差)。如果拒绝内容数据请求,在本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模块将拦截其相应响应消息。因为该拒绝是基于快变蜂窝状态,服务器对等节点的偏好等级将不受影响。为了扩展本示例,如果服务器对等节点在特定时刻由于当前无线电情况较差而不想共享内容数据,则服务器对等节点可不对内容数据请求进行响应。甚至当接收到内容数据请求时服务器对等节点可能在无线电覆盖区域之外也是可能的。同样,服务器对等节点可能完全没有识别出内容数据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对等节点将不发出响应。如果没有来自服务器对等节点的响应,则其偏好等级以及其对等模式将不受影响,如同内容数据请求拒绝的情况一样。
在另一实施例中,快变蜂窝状态信息的子集可能不可应用于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例如,对等节点可以没有与当前小区的整体负荷情况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实现基于网络的方案,其中,对系统级别的快变蜂窝状态(例如,蜂窝负荷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发起与服务器对等节点的内容数据共享连接是否高效。同样,如果服务器对等节点所位于的小区过载,进入的内容数据请求可能延迟或阻塞。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现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来解决此情况,使得相应蜂窝网络可以基于当前网络情况(例如,小区负荷)确定是否建立承载。如图11所示,将应用层内容数据请求转换为低层的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
现在参考图11,在蜂窝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域中实现的应用功能(AF)1114拦截源自P2P AS并以目标服务器对等节点1102为目的地的应用信令信息1132。同时,P2P AS拦截来自客户端对等节点并同样以服务器对等节点1102为目的地的相应的进入内容数据请求1132。
然后,AF 1114向策略计费规则功能(PCRF)1112提供1134相关的服务信息。进而,PCRF 1110产生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W)1110的策略控制和收费(PCC)提供消息1134,PDN GW 1110将所接收的应用信令信息和内容数据请求转换为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1136。然后,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1136被提供给服务网关(GW)1108,GW 1108进而产生其自己的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1138,并将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1138提供给移动管理实体(MME)1106。进而,MME 1106然后产生承载建立请求/会话管理请求1140,将承载建立请求/会话管理请求1140提供给接入点(例如,eNodeB)1104,接入点1104产生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1142,由服务器对等节点1102接收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1142。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入节点1104(例如,eNodeB)接收到有条件的承载建立请求1140之后,接入节点1104基于小区负荷情况确定是否建立有条件的承载。此方案需要对当前演进分组系统(EPS)规范进行改变。
作为响应,服务器对等节点1102产生表示RRC连接重配置已完成的响应1444。一旦产生该响应,则将该响应提供给接入点1104,接入点1104进而将承载建立响应1146提供给MME 1106。服务器对等节点1102同样将直接传送1148消息发送给接入点1104,接入点1104进而向MME 1106发送会话管理响应1150。然后,MME 1106将创建承载响应1152消息发送给服务GW 1108,服务GW 1108然后将创建承载响应1154消息转发给PDD GW 1110。然后,PDDGW 1110向PCRF 1112提供ACK响应1156,PCRF 1112进而向AF 1114提供事件通知1158。
在另一实施例中,PCRF 1112将所接收的服务信息转换为服务质量(QoS)策略。在本实施例中,定义QoS策略,使得向最低层设置与所请求的承载相关联的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因此,如果小区过载,接入点(例如,eNodeB)可以拒绝该承载请求。此方案可以需要对当前EPS规范的一些澄清:如何为了有条件的承载建立来解释ARP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还可以提出新的ARP定义,用于显式地指示承载建立是否是有条件的。
从上文中显而易见的是,可能存在相同内容数据的多个拷贝,并且某些拷贝可以位于对于获取内容数据存在快速开销波动的主机上。移动设备及其无线电资源的波动情况是主要示例,但不一定是唯一情况。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从具有最低获取开销的主机获取所期望的内容数据是有益的。然而,当获取请求到达被认为代表最低开销的主机的时候,其开销可能已经改变,并且此主机不再是最佳选择。同样将显而易见的是,有条件的获取请求(例如,“仅当开销可接受时获取”或“低于某个等级”等)的实现允许当不存在对其相关联的获取开销的先验信息时,最优地获取内容数据。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的对等(P2P)应用服务器(P2P AS)的简化方框图,该P2P AS用于进行与传统用户设备(UE)设备的P2P内容数据共享。在各种实施例中,对等节点需要实现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栈(如本文中所更详细描述),以执行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特别是当该对等节点充当服务对等节点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当前操作中的许多UE设备可能不能使用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
尽管如此,当前能够从网络接收内容数据的传统对等节点同样可以从服务器对等节点接收内容数据,而不需要实现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栈。在这些其他实施例中,传统对等节点使用标准协议(例如,HTTP)向P2P内容数据覆盖网络发送内容请求,就像它们通常向内容服务器发送请求一样。然而,P2P内容数据覆盖网络确定合适的服务器对等节点,用于服务来自传统对等节点的内容数据请求。因此,该服务器对等节点从而可以使用标准协议(例如,HTTP)直接向传统对等节点共享请求内容数据,或备选地,P2P内容数据服务代理可以中继所请求的内容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P2P内容数据覆盖网络1208包括:P2P AS 1210、多个服务器对等节点(例如,服务器对等节点‘1’1214和‘2’1216)以及P2P内容数据服务代理1212。P2P内容数据覆盖网络1208与因特网502或网络运营商的基于IP的网络相连,因特网或网络运营商的基于IP的网络包括web入口1206以及能够操作来提供内容数据的内容/高速缓存服务器1204。如图12所示,P2P内容数据服务(CDS)代理1212同样与因特网502或网络运营商的基于IP的网络相连,用于访问web入口1206和内容/高速缓存服务器1204。
现在参考图12,不使用P2P内容数据共享协议栈来实现传统对等节点‘3’1218。因此,传统对等节点‘3’1218发送由标准协议(如,HTTP)携带的内容数据请求1220,以向web入口1206询问期望的内容数据。在本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中,web入口1206提供内容数据索引、浏览和搜索功能。进而,web入口1206以所请求内容数据源信息(包括P2P CDS代理1210的地址信息)进行响应1222。在本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中,P2P CDS代理1212充当P2P内容数据覆盖网络的网关。
然后,传统对等节点‘3’1218向P2P CDS代理1210发送请求所期望的内容数据的HTTP请求1224。P2P CDS代理1212将HTTP内容请求转移为P2P内容请求1226,然后向P2P AS1210发送该P2P内容请求1226。进而,P2P AS 1210分别向服务器对等节点‘1’1214和‘2’1216发送P2P内容数据请求1228和1230。作为响应,服务器对等节点‘1’1214接受1232该内容数据请求,而服务器对等节点‘2’1216拒绝1234该内容数据请求。然后,P2P AS 1210对P2P CDS代理1210进行响应1236,以确认服务器对等节点‘1’1214能够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进而,P2P CDS代理1212将P2P ACK响应1236转译为HTTP ACK响应1240。然后从服务器对等节点‘3’1214向P2P CDS代理1212传送1242该请求的内容数据,然后P2P CDS代理1212将该请求的内容数据传送给传统的对等节点‘3’1218。
尽管本文中所公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参考在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对等节点之间执行的端对端(P2P)数据共享操作来进行描述的,本发明不一定限于示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可应用于各种认证算法的本发明的发明性方案。因此,上文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且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因为对受益于本文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以不同但等同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实现。因此,上述说明书不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阐述的特定形式,相反,上述说明书意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包括的变更、修改和等同物,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他们可以以其最广泛的形式作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4)

1.一种对等节点,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处理逻辑来执行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以向P2P应用服务器P2P AS和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之一提供状态信息,以及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从而向按照客户端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二对等节点提供所述内容数据,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无线电接入类型、电池电量以及用户输入至少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
接收所述第二对等节点使用所述对等节点的地址向所述对等节点提交的请求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以及
向所述第二对等节点提供所述内容数据,
其中,所述所述对等节点的地址是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向所述P2P AS提交的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而接收的。
3.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
使用处理逻辑来执行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对等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以向P2P应用服务器P2P AS和偏好等级转换功能PLCF之一提供状态信息,以及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从而向按照客户端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二对等节点提供所述内容数据,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无线电接入类型、电池电量以及用户输入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
接收所述第二对等节点使用所述对等节点的地址向所述对等节点提交的请求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以及
向所述第二对等节点提供所述内容数据,
其中,所述所述对等节点的地址是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向所述P2P AS提交的针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而接收的。
5.一种对等P2P应用服务器P2P AS,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处理逻辑来执行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以从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一对等节点接收状态信息,以及从按照客户端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二对等节点接收针对内容数据的请求,并随后提供与所述第一对等节点相对应的地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所述内容数据,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无线电接入类型、电池电量以及用户输入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2P AS,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所述对等模式数据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所述服务器对等模式以及向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分配所述客户端对等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2P AS,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所述对等模式数据向第三对等节点分配所述服务器对等模式,所述第三对等节点与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相同的内容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2P AS,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所述对等模式数据,分别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第一偏好优先级,向所述第三对等节点分配第二偏好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2P AS,其中:
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一集合,以及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包括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二集合;以及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用所述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一集合和所述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二集合,分别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第一偏好优先级,向所述第三对等节点分配第二偏好优先级。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
使用处理逻辑来执行无线启用通信环境中的P2P内容数据共享操作,以从按照服务器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一对等节点接收状态信息,以及从按照客户端对等模式操作的第二对等节点接收针对内容数据的请求,并随后提供与所述第一对等节点相对应的地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所述内容数据,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无线电接入类型、电池电量以及用户输入至少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使用对等模式数据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所述服务器对等模式以及向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分配所述客户端对等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使用所述对等模式数据向第三对等节点分配所述服务器对等模式,所述第三对等节点与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相同的内容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使用所述对等模式数据,分别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第一偏好优先级,向所述第三对等节点分配第二偏好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包括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一集合,以及所述第二对等节点包括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二集合;以及
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计算机使用所述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一集合和所述蜂窝状态数据的第二集合,分别向所述第一对等节点分配第一偏好优先级,向所述第三对等节点分配第二偏好优先级。
CN201710148324.3A 2011-02-21 2011-02-21 对等节点、对等应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105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8324.3A CN107105007B (zh) 2011-02-21 2011-02-21 对等节点、对等应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8324.3A CN107105007B (zh) 2011-02-21 2011-02-21 对等节点、对等应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201180068138.XA CN103404109B (zh) 2011-02-21 2011-02-21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PCT/US2011/025605 WO2012115616A1 (en) 2011-02-21 2011-02-21 On the managed peer-to-peer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138.XA Division CN103404109B (zh) 2011-02-21 2011-02-21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5007A true CN107105007A (zh) 2017-08-29
CN107105007B CN107105007B (zh) 2020-06-12

Family

ID=4454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138.XA Active CN103404109B (zh) 2011-02-21 2011-02-21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CN201710148324.3A Active CN107105007B (zh) 2011-02-21 2011-02-21 对等节点、对等应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138.XA Active CN103404109B (zh) 2011-02-21 2011-02-21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231786B2 (zh)
EP (1) EP2678992B1 (zh)
JP (1) JP5801907B2 (zh)
KR (1) KR101544294B1 (zh)
CN (2) CN103404109B (zh)
CA (1) CA2827776C (zh)
WO (1) WO2012115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7776C (en) 2011-02-21 2016-07-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n the managed peer-to-peer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KR102040348B1 (ko) 2012-03-07 2019-11-04 훼리카네트워크스 카부시키가이샤 통신 장치, 제어 방법,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및 프론트 엔드
US9094839B2 (en) 2012-03-13 2015-07-2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Evolv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error mapping
US9059862B2 (en) * 2012-03-13 2015-06-1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Evolv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failure prevention
EP2834962A1 (en) * 2012-04-06 2015-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timization of peer-to-peer content delivery service
TW201414291A (zh) * 2012-09-21 2014-04-01 Wistron Corp 網路服務系統及其提供網路服務的方法
US9462502B2 (en) * 2012-09-25 2016-10-0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Limiting data usage of a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via tethering
WO2014070434A1 (en) 2012-11-01 2014-05-08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US20140126470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Emily Qi Mechanism to enable rejection and cancellation of request actions from wireless peer-to-peer devices
CN104813735B (zh) * 2013-03-12 2018-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782320A1 (en) * 2013-03-20 2014-09-24 Telefonica S.A.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s for dynamic content distribution
US9160515B2 (en) 2013-04-04 2015-10-13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enhancement using scaled time-to-trigger and time-of-stay
US9912415B2 (en) * 2013-11-12 2018-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service discovery and pairing using ultrasonic communication
CN105850213A (zh) * 2013-11-18 2016-08-1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内容数据以及访问内容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71096A1 (en) 2014-03-24 2015-09-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llocation of Client Device Memory for Content from Content Sources
US9648066B2 (en) * 2014-08-29 2017-05-09 The Boeing Company Peer to peer provisioning of data across networks
US10158966B2 (en) 2014-11-05 2018-1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nected car data links aggregator
US10404781B2 (en) 2015-01-14 2019-09-03 Cisco Technology, Inc. Flow characteristic based peer-to-peer system
US10389830B2 (en) 2015-02-13 2019-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delegation of push notification distribution
US20160349952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Michael Dean Tschirhart Shar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preferences while interacting with an electronic system
CN104954287B (zh) * 2015-06-18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网速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091264B2 (en) * 2015-12-26 2018-10-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streaming device role reversal
US10397733B2 (en) * 2016-10-01 2019-08-27 Intel Corporation Sharing of environmental data for client device usage
WO2019006756A1 (en) * 2017-07-07 2019-01-10 Arris Enterprises Llc PROTOCOL SERVER BETWEEN INFRASTRUCTURE OF WIRELESS LOCAL NETWORK
CN109788015B (zh) * 2017-11-15 2023-04-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应用服务调用系统、方法以及装置
US11077365B2 (en) 2018-06-27 2021-08-03 Niantic, Inc. Low latency datagram-responsive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JP7185068B2 (ja) 2019-02-25 2022-12-06 ナイアンティ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拡張現実モバイルエッジコンピュータ
US11184833B2 (en) * 2019-06-19 2021-11-23 Citrix Systems, Inc. Bandwidth sharing amongst trusted peers
WO2021124291A1 (en) * 2019-12-20 2021-06-24 Niantic, Inc. Data hierarchy protocol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thway selection
CN114423098B (zh) * 2020-10-10 2024-02-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站的组网方法、多基站网络的通信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9762A1 (en) * 2004-11-23 2006-05-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address allocation server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CN1845530A (zh) * 2006-05-19 2006-10-11 清华大学 基于策略优化的流媒体资源分配方法
EP1821487A1 (en) * 2006-02-21 2007-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pology management in peer-to-peer content distribution clouds
CN101217640A (zh) * 2007-12-29 2008-07-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p2p视频点播中实现节目收藏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27292A (zh) * 2007-01-18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对等网络系统、路由与转移资源键值的方法
CN101345684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2p节点管理方法
EP2086206A1 (en) * 2008-01-31 2009-08-05 Alcatel Lucent System for operat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taking into account access network subscriber information
CN10161617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引导节点状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21548A (zh) * 2009-08-10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连接系统的终端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9221B2 (en) * 2001-12-13 2013-04-23 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 Content request routing method
US7533141B2 (en) * 2003-01-24 2009-05-12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que naming of resources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
US7783777B1 (en) * 2003-09-09 2010-08-24 Oracle America, Inc. Peer-to-peer content sharing/distribution networks
JP2005149040A (ja) * 2003-11-14 2005-06-09 Hitachi Ltd 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システム
US7925729B2 (en) * 2004-12-07 2011-04-12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management
US8478849B2 (en) * 2004-12-07 2013-07-02 Pure Networks LLC. Network administration tool
CN100477851C (zh) * 2005-01-05 2009-04-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的两种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WO2007024970A2 (en) * 2005-08-22 2007-03-01 The State Of Oregon Acting By And Through The State Board Of Higher Security protocols for hybrid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networks
US7920572B2 (en) * 2005-09-20 2011-04-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odifying operation of peer-to-peer networks based on integrating network routing information
JP2008294648A (ja) * 2007-05-23 2008-12-04 Brother Ind Ltd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同システムに用いる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方法
WO2009071971A2 (en) * 2007-12-05 2009-06-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peer-to-peer node types
EP2200248A1 (en) * 2008-12-18 2010-06-23 Nokia Siemens Network Oy Content sharing
JP5160405B2 (ja) * 2008-12-26 2013-03-13 Kddi株式会社 P2p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配信方法
JP5589305B2 (ja) * 2009-04-30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方法
JP5408711B2 (ja) * 2009-07-03 2014-02-05 Kddi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配信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テンツ受信端末
US20110137991A1 (en) * 2009-12-01 2011-06-09 Lester Paul Russel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on in a private network
US8724515B2 (en) * 2010-03-26 2014-05-13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figuring a secure network
WO2012006595A2 (en) * 2010-07-09 2012-01-12 Nicolas Girard Transparent proxy architecture for multi-path data connections
US8838722B2 (en) * 2011-02-16 2014-09-16 Masque Publishing, Inc. Communications adaptable to mobile devices
CA2827776C (en) 2011-02-21 2016-07-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n the managed peer-to-peer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392541B2 (en) * 2011-04-01 2013-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control technique for RPL topology
US8407314B2 (en) * 2011-04-04 2013-03-26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unsupported document typ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9762A1 (en) * 2004-11-23 2006-05-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address allocation server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EP1821487A1 (en) * 2006-02-21 2007-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pology management in peer-to-peer content distribution clouds
CN1845530A (zh) * 2006-05-19 2006-10-11 清华大学 基于策略优化的流媒体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27292A (zh) * 2007-01-18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对等网络系统、路由与转移资源键值的方法
CN101345684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2p节点管理方法
CN101217640A (zh) * 2007-12-29 2008-07-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p2p视频点播中实现节目收藏的方法和设备
EP2086206A1 (en) * 2008-01-31 2009-08-05 Alcatel Lucent System for operat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taking into account access network subscriber information
CN10161617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引导节点状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21548A (zh) * 2009-08-10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连接系统的终端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27776A1 (en) 2012-08-30
EP2678992A1 (en) 2014-01-01
CA2827776C (en) 2016-07-26
US20120215851A1 (en) 2012-08-23
CN103404109A (zh) 2013-11-20
CN107105007B (zh) 2020-06-12
JP5801907B2 (ja) 2015-10-28
EP2678992B1 (en) 2020-11-11
US9781199B2 (en) 2017-10-03
WO2012115616A1 (en) 2012-08-30
KR101544294B1 (ko) 2015-08-12
CN103404109B (zh) 2017-04-05
US9231786B2 (en) 2016-01-05
KR20130102650A (ko) 2013-09-17
US20160150005A1 (en) 2016-05-26
JP2014505448A (ja)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4109B (zh) 蜂窝网络中管理的对等共享
Tran et al. Cooperative hierarchical caching in 5G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4919758B (zh) 一种由驻留在业务域中的网络设备实施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860071B (zh) 启用ad hoc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63451B (zh) 用于选择最优接入并在接入之间无缝转移的协作方案
CN105264918B (zh) 分布式演进型分组核心架构的系统和方法
KR100901872B1 (ko) 그리드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이종 노매딕/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간 협업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163158B (zh) 面向服务的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服务发布和发现方法
CN107003985A (zh) 基于面向服务的网络自动创建提供定制化虚拟无线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TW201004432A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CC enhancement for flow based mobility
CN108702701A (zh) 用于接入具有非接入层过程的局域范围网络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2010603B2 (en) International call route generation based on analyzing minutes of use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carrier
Yang et al. Mobility management through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and power sav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environment
Khan et al. Mobility 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SDN-enabled mobile networks
Alioua et al. Incentive edge caching in software‐defined internet of vehicles: A Stackelberg game approach
CN104717640B (zh) 一种基于定位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US11974174B2 (en) First 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xy node, second communication proxy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929907B2 (en) Endpoint assisted selection of routing paths over multiple networks
Chakraborty et al. Q-CAR: an intelligent solution for joint QoS multicast routing and channel assignment in multichannel multiradio wireless mesh networks
Let et al.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routing algorithms: issues, QoS and models
Javid et al.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Protoco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O2008066277A1 (en) Collab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mong heterogeneous nomadic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grid services
Wang et al. Self-configuration in manet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Kitanov Quality of cloud orchestrated services in 5G mobile networks
Rashid et al. Towards seamless service mobility for mobile devices communicating within wireless gr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35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