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4059A -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4059A
CN107094059A CN201710070897.9A CN201710070897A CN107094059A CN 107094059 A CN107094059 A CN 107094059A CN 201710070897 A CN201710070897 A CN 201710070897A CN 107094059 A CN107094059 A CN 107094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wireless base
wireless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08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4059B (zh
Inventor
永田聪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9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4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4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4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接收上行信号,所述无线基站包括:估计部,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以及发送部,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380027094.5,申请日:2013年5月28日,发明名称: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时分双工(TDD)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数据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的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能够在下行线路中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系统的后继的系统(例如,有时也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在无线通信中,作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工方式,有以频率分割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分双工(FDD)和以时间分割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时分双工(TDD)。在TDD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发送中应用相同的频率,从一个发送点分开时间来发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由于相同的频率被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因此发送接收点(无线基站或者用户终端)需要分别切换发送和接收。
此外,在LTE系统的TDD中规定了表示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内的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的发送比率的组合的DL/UL配置(DL/ULConfiguration)(参照图1)。例如,在图1中示出DL用的子帧和UL用的子帧的比率不同的多个DL/UL配置0-6。在LTE系统中,通过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相同的DL/UL配置,从而避免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正在研究在LTE-A系统的TDD中,按每个发送接收点动态(Dynamic)或者半固定地(Semi-static)变更无线帧内的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的发送比率、即按每个发送接收点动态或者半固定地变更DL/UL配置。
设想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利用相同的时域以及频域在相邻小区之间发送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该情况下,由于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存在通信质量会劣化的顾虑。为了采取防止该通信质量的劣化的对策,需要适当地估计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量。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估计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是,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接收上行信号的无线基站,其要点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估计部,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以及发送部,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具有用户终端、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上行信号的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无线基站连接的其他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其要点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估计部,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以及发送部,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具有用户终端、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上行信号的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无线基站连接的其他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要点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的步骤;以及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估计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TDD中的DL/UL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2A~图2B是表示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时的干扰的图。
图4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用资源和干扰量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和干扰量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集中控制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A,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图2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分别形成小区#1、#2的无线基站#1、#2、和分别与无线基站#1、#2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UE)#1、#2。
在图2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进行无线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无线基站#2与用户终端#2之间)的无线通信。也就是说,在无线基站#1、#2中,在DL和UL的发送中应用相同的频域,从无线基站#1、#2以时域分割DL和UL而进行发送。这时,如果在相邻的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参照图1),则有时会产生无线基站#1以及#2之间的干扰或用户终端#1以及#2之间的干扰。
例如,如图2B所示,在无线基站#1应用DL/UL配置1,无线基站#2应用DL/UL配置2的情况下,子帧#3、#8在无线基站#1中用于上行链路(UL),另一方面在无线基站#2中用于下行链路(DL)。这时,由于小区#1中的上行信号和小区#2中的下行信号可能会利用同一时域以及频域而被发送,因而导致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无线基站#1以及#2之间或者用户终端#1以及#2之间)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干扰。
具体地说,在图2B的子帧#3、#8中,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的干扰。因此,如图3所示,无线基站#1(被干扰站)中的干扰量相比于其他子帧中的干扰量变大。
同样地,在图2B的子帧#3、#8中,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的干扰。因此,如图3所示,用户终端#2(被干扰站)中的干扰量也相比于其他子帧中的干扰量变大。
这样,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在发送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子帧(图3的子帧#3、#8)中,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中的干扰量相对变大。另一方面,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发送相同的上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的子帧(图3的子帧#0、#2等)中,被干扰站中的干扰量相对变小。
该情况下,即便估计子帧#0、#2等中的干扰量,也无法减少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从施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2或者用户终端#1)受到的干扰的影响。为了减少被干扰站受到的干扰的影响,需要估计被干扰站受到施扰站的影响的子帧#3、#8中的干扰量。因此,为了减少被干扰站中的干扰的影响,期望能够适当地估计出被干扰站从施扰站的受到的干扰量。
因此,本发明人们得到如下想法而实现了本申请发明,即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在干扰量的估计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通知给被干扰站,从而使被干扰站能够适当地估计出被干扰站从施扰站的受到的干扰量。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用于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发送从用户终端#1(第一用户终端)对于无线基站#1(第一无线基站)的上行信号、和从与无线基站#1相邻的无线基站#2(第二无线基站)对于用户终端#2(第二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用于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上行信号和上述下行信号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域以及频域中发送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中,接收用于以下干扰量的估计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或者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此外,基于所接收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来估计上述干扰量。
这里,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除了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产生的干扰之外,也可以包含来自与无线基站#1相邻的其他用户终端(只要位于无线基站#1的附近,则可以连接到无线基站#1,也可以连接到其他无线基站)的上行信号产生的干扰。此外,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除了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产生的干扰之外,也可以包含来自与用户终端#2相邻的其他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产生的干扰。
此外,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表示应估计上述干扰量的无线资源(以下,称为干扰估计用资源)、成为用于估计干扰量的基准的无线资源(以下,称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等。干扰估计用资源、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分别是预定的时域以及频域的至少一个,例如利用子帧或无线帧等的时域单位、资源块或带宽等的频域单位来确定。
以下,例示在各发送接收点(无线基站#1、#2、用户终端#1、#2)中应用图1所示的DL/UL配置的情况,但各发送接收点能够应用的DL/UL配置不限于此。此外,各发送接收点所应用的DL/UL配置也可以根据通信环境等而半固定(semi-static)或者动态地变更。
(第1方式)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在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中,通知表示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并估计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
图4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用资源和干扰量的关系的图。在图4中示出在无线基站#1、#2中分别应用DL/UL配置1、2的情况下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的一例。
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接收表示干扰估计用资源#1、#2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估计干扰估计用资源#1、#2中的干扰量。作为该干扰量,例如可以估计被干扰站中的接收信号(图2A的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或者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的路径损耗、渗透损耗(Penetration loss)、天线增益。
干扰估计用资源#1、#2例如基于无线基站#1、#2所应用的DL/UL配置而决定,并通知给被干扰站。例如,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干扰估计用资源#1以在无线基站#1、#2之间DL/UL不同的子帧#3、#8和被干扰站的带宽而确定。此外,干扰估计用资源#2以在无线基站#1、#2的双方中应用相同的UL的子帧#2、#7和被干扰站的带宽而确定。
在图4中,在干扰估计用资源#1的子帧#3、#8中,由于在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不同的UL/DL,因此产生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中的干扰量相对变大。另一方面,在干扰估计用资源#2的子帧#2、#7中,由于在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相同的UL,因此不产生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干扰,被干扰站中的干扰量相对变小。
另外,在图4中,干扰估计用资源#1中的干扰量可以利用在子帧#3、#8的每一个中进行了平均后的量。同样地,干扰估计用资源#2中的干扰量可以利用在子帧#2、#7的每一个中进行了平均后的量。这样,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可以是在构成干扰估计用资源的预定的时域/频域中进行了平均后的量。
此外,在图4中示出两个干扰估计用资源#1、#2,但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数目不限于此。此外,在图4中,干扰估计用资源#1、#2分别包含两个子帧,但各干扰估计用资源所包含的子帧数目不限于此。此外,在图4中,干扰估计用资源#1、#2以被干扰站的带宽而构成,但频域不限于此。
下面,详细叙述利用了如上所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的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图5至图8是表示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在图5至图8中,假设无线基站#1、#2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1、2。
在图5以及图6中示出从无线基站#2被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在图5中,示出有关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5中,无线基站#1是被干扰站,无线基站#2是施扰站。
如图5所示,无线基站#2经由X2接口等的有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步骤S101)。另外,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半固定(semi-static)信令或者动态(dynamic)信令的任一种来通知。
此外,在步骤S101中,无线基站#2也可以经由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该情况下,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称为PDCCH)或扩展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PDCCH,也称为E-PDCCH、UE-PDCCH等,以下称为ePDCCH)等的控制信号的动态信令来通知。
无线基站#1估计从无线基站#2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102)。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估计图4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1、#2中的干扰量。
无线基站#1基于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步骤S103)。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在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
这里,干扰减少请求是指,被干扰站(在图5中,无线基站#1)请求施扰站(在图5中,无线基站#2)减少干扰,例如,请求施扰站应用与被干扰站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请求施扰站减少发送功率。
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无线基站#1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104)。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无线基站#1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1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减少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图6中,示出有关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6中,用户终端#2是被干扰站,用户终端#1是施扰站。
如图6所示,无线基站#2经由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2(步骤S201)。另外,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道的动态信令来通知。
用户终端#2估计从无线基站#2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202)。具体地说,用户终端#2估计图4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1、#2中的干扰量。
用户终端#2基于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将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2(步骤S203)。具体地说,用户终端#2在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2。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1(施扰站)连接的无线基站#1转发上述干扰减少请求(步骤S204)。
无线基站#1根据来自用户终端#2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205)。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根据来自用户终端#2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2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请求用户终端#1减少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
根据图5以及图6所示的干扰估计方法,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从无线基站#2对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并估计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因此,通过无线基站#1、#2之间的自主控制,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从施扰站(无线基站#2或者用户终端#1)受到的干扰量。
在图7以及图8中示出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集中控制基站是指控制无线基站#1、#2的控制站。该集中控制基站可以是无线基站,也可以是被设置于无线基站的上位的装置。
在图7中,示出有关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7中,无线基站#1是被干扰站,无线基站#2是施扰站。
如图7所示,集中控制基站经由X2接口等的有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步骤S301)。另外,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半固定信令或者动态信令的任一种来通知。
此外,在步骤S301中,集中控制基站也可以经由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该情况下,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号的动态信令来通知。
无线基站#1估计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302)。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估计图4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1、#2中的干扰量。
无线基站#1将所估计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步骤S303)。集中控制基站基于从无线基站#1被通知的干扰量,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步骤S304)。具体地说,集中控制基站在从无线基站#1被通知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
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集中控制基站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305)。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无线基站#1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1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减少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图8中,示出有关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8中,用户终端#2是被干扰站,用户终端#1是施扰站。
如图8所示,集中控制基站经由与用户终端#2的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2(步骤S401)。另外,干扰估计用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道的动态信令来通知。此外,集中控制基站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2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2。
用户终端#2估计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402)。具体地说,用户终端#2估计图4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1、#2中的干扰量。
用户终端#2将所估计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步骤S403)。另外,用户终端#2也可以将所估计的干扰量经由与集中控制基站的无线链路而通知给直接集中控制基站,也可以经由用户终端#2连接的无线链路而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集中控制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2被通知的干扰量,将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1(步骤S404)。具体地说,集中控制基站在从用户终端#2被通知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
无线基站#1根据来自集中控制基站的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405)。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根据来自集中控制基站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2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请求用户终端#1减少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根据图7以及图8所示的干扰估计方法,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从集中控制基站对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并估计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因此,通过集中控制基站进行的集中控制,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从施扰站(无线基站#2或者用户终端#1)受到的干扰量。
如上所述,根据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从无线基站#2或者集中控制基站对被干扰站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并估计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因此,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从施扰站受到的干扰量,能够减少被干扰站中的干扰的影响。此外,由于通过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来指定应估计干扰量的无线资源本身,因而能够简化被干扰站中的干扰量的估计处理。
(第2方式)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在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中,通知表示上述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估计基于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的特定的无线资源(以下,称为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
即,在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中,与第1方式的区别在于,通知的不是干扰估计用资源,而是成为用于估计干扰量的基准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在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中,以与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和干扰量的关系的图。在图9中,示出在无线基站#1、#2中分别应用DL/UL配置1、2的情况下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以及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的一例。
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接收表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并基于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来决定特定资源,估计所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可以是预先规定的无线资源(例如,以无线帧的预定编号的子帧和被干扰站的带宽而确定的无线资源),也可以基于无线基站#1、#2所应用的DL/UL配置来决定。
此外,例如可以决定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后n个或前n个子帧等作为特定子帧。另外,预定的参数n是正整数。该参数n可以预先存储在被干扰站中,也可以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一起被通知给被干扰站。
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以子帧#0、#5和被干扰站的带宽而确定。在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中,估计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另外,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也可以使用在子帧#0、#5的每一个中进行了平均后的量。
此外,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决定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后3个子帧(即,子帧#1-#3以及#6-#8)作为特定子帧。在被干扰站(图2A的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中,还估计该特定子帧中的干扰量。特定子帧中的干扰量也可以使用在每个子帧中进行了平均后的量。另外,平均化的单位不限于子帧,只要是预定的时域单位或频域单位即可。
此外,在图9中,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包含两个子帧,但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所包含的子帧数目不限于此。此外,在图9中,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以被干扰站的带宽而构成,但频域不限于此。同样地,特定资源也不限于图9所示的资源。
下面,详细叙述利用了如上所述的干扰估计用资源的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图10以及图11是表示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的时序图。在图10以及图11中,假设无线基站#1、#2分别应用DL/UL配置1、2。
在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从集中控制基站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在图10中,示出有关从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10中,无线基站#1是被干扰站,无线基站#2是施扰站。
如图10所示,集中控制基站经由X2接口等的有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步骤S501)。另外,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可以通过半固定信令或者动态信令的任一种来通知。
此外,在步骤S501中,集中控制基站也可以经由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通知给无线基站#1。该情况下,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号的动态信令来通知。
无线基站#1估计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502)。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估计图9所示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即,以子帧#0、#5和无线基站#1的带宽所确定的无线资源)中的干扰量。
无线基站#1基于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特定资源,并估计所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503)。例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将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的后3个子帧#1-#3以及#6-#8分别决定为特定子帧。无线基站#1估计被决定为特定子帧的子帧#1-#3以及#6-#8中的干扰量。
无线基站#1将在步骤S503中估计的特定子帧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步骤S504)。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将图9所示的特定子帧(即,以子帧#1-#3以及#6-#8和无线基站#1的带宽所确定的无线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集中控制基站基于从无线基站#1被通知的干扰量,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步骤S505)。具体地说,集中控制基站在从无线基站#1被通知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对于无线基站#2的干扰减少请求。
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集中控制基站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506)。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根据来自无线基站#1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1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减少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另外,在图10的步骤S504中,无线基站#1也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满足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大于对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例如,作为图9所示的特定资源的子帧#1、#2、#6、#7的干扰量小于对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中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另一方面,作为图9所示的特定资源的子帧#3、#8的干扰量大于对子帧#0、#5中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该情况下,无线基站#1可以只将子帧#3、#8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此外,在图10的步骤S504中,无线基站#1也可以将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和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差分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例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将作为特定资源的子帧#1-#3以及#6-#8的各自中的干扰量与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的干扰量的差分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在图11中,示出有关从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的干扰估计方法。即,在图11中,用户终端#2为被干扰站,用户终端#1为施扰站。
如图11所示,集中控制基站经由与用户终端#2的无线链路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2(步骤S601)。另外,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可以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道的动态信令来通知。此外,集中控制基站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2将上述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2。
用户终端#2估计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602)。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估计图9所示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即,以子帧#0、#5和用户终端#2的带宽所确定的无线资源)中的干扰量。
用户终端#2基于从集中控制基站被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特定资源,并估计所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步骤S603)。例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2将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的后3个子帧#1-#3以及#6-#8分别决定为特定资源。用户终端#2估计被决定为特定资源的子帧#1-#3、#6-#8中的干扰量。
用户终端#2将在步骤S603中所估计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步骤S604)。具体地说,用户终端#2将图9所示的特定资源(即,以子帧#1-#3以及#6-#8和用户终端#2的带宽所确定的无线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集中控制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2被通知的干扰量,将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1(步骤S605)。具体地说,集中控制基站在从用户终端#2被通知的干扰量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
无线基站#1根据从集中控制基站对于用户终端#1的干扰减少请求,进行干扰减少处理(步骤S606)。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根据来自集中控制基站的请求,应用与无线基站#2相同的DL/UL配置,或者请求用户终端#1减少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另外,在图11的步骤S604中,用户终端#2也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满足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例如,用户终端#2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大于对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例如,作为图9所示的特定资源的子帧#1、#2、#6、#7的干扰量小于对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中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另一方面,作为图9所示的特定资源的子帧#3、#8的干扰量大于对子帧#0、#5中的干扰量加上预定值后的干扰量。该情况下,用户终端#2只将子帧#3、#8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此外,在图11的步骤S604中,用户终端#2也可以将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和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差分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例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2将作为特定资源的子帧#1-#3以及#6-#8的各自中的干扰量与作为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子帧#0、#5的干扰量的差分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
根据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干扰估计方法,在相邻的发送接收点之间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的情况下,从集中控制基站对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通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并估计基于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因此,通过集中控制基站进行的集中控制,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或者用户终端#2)从施扰站(无线基站#2或者用户终端#1)受到的干扰量。
如上所述,根据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方法,从无线基站#2或者集中控制基站对被干扰站通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并估计基于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因此,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从施扰站受到的干扰量,能够减少被干扰站中的干扰的影响。此外,由于通过干扰估计用资源来指定成为用于估计干扰量的基准的无线资源,因而能够减少在频繁地变更DL/UL配置的情况下等增加的对于被干扰站的信令量。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LTE、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小区C1a的无线基站10a;与无线基站10a相邻配置,并形成小区C1b的无线基站10b;形成配置无线基站10a、10b的小区C2,且控制无线基站10a、10b的集中控制基站30。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用户终端20a能够与无线基站10a和集中控制基站30的双方进行无线通信。此外,用户终端20b能够与无线基站10b和集中控制基站30的双方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基站10a、10b经由X2接口等的有线链路而相互连接。此外,无线基站10a、10b经由X2接口等的有线链路而连接到集中控制基站30。此外,无线基站10a、10b、集中控制基站30分别与核心网络40上的上位站装置(未图示)连接。在上位站装置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另外,在图12中,无线基站10a、10b可以经由无线链路相互连接,也可以经由无线链路连接到集中控制基站30。此外,无线基站10a、10b也可以经由集中控制基站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上的上位站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无线基站10a、10b可以是被称为eNodeB、发送接收点等的无线基站,也可以是被称为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Radio Head)、微型基站、发送接收点等的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0a、10b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集中控制基站30是控制无线基站10a、10b的控制站。集中控制基站30只要具有无线基站10a、10b的控制功能,就可以是被称为发送接收点的无线基站,也可以是其他装置(例如,设置在核心网络40上的装置、RNC(无线网络控制器))。另外,在发送接收点之间进行自主控制的情况下(例如,图5、7所示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集中控制基站30。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用户终端20a、20b是与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对应的终端,不仅可以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a、20b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用户终端20a、20b的情况下,统称为用户终端20。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每个终端将系统频带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的无线通信的双工方式而利用时分双工(TDD)。作为集中控制基站30和用户终端20的无线通信的双工方式,也可以利用时分双工(TDD)或者频分双工(FDD)的任一种。
这里,说明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含各用户终端20所共享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与PDSCH频分复用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称为扩展PDCCH、E-PDCCH、FDM型FDCCH等)、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等。
通过该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此外,通过PDCCH以及ePDCCH的至少一个来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的控制信息。此外,通过BCH传输MIB等的系统信息等的广播信号。另外,上位层信号以及通过BCH等传输的广播信号是半固定(semi-static)信令,另一方面,PDCCH以及ePDCCH是动态(dynamic)信令。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含各用户终端20所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和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上位层控制信息(例如,基于RRC信令的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ACK/NACK等。
参照图13~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详细功能结构。另外,构成无线通信系统1的各装置(具体地说,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集中控制基站30)具有包含处理器、存储器、RF电路等在内的硬件,在存储器中存储着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后述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现。
此外,在以下,假设在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发送从用户终端20a(第一用户终端、用户终端#1)对于无线基站10a(第一无线基站、无线基站#1)的上行信号、和从无线基站10b(第二无线基站、无线基站#2)对于用户终端20b(第二用户终端、用户终端#2)的下行信号。更具体地说,设想如下的情况:通过在无线基站10a、10b中应用不同的DL/UL配置,上述上行信号和上述下行信号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域以及频域中被发送。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功能结构图。另外,在图13中,以受到来自无线基站10b(施扰站)的干扰的无线基站10a(被干扰站)的功能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无线基站10a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接收部102、传输路径接口103(接收部、发送部)、估计部104、判定部105。
发送接收部102经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0a的上行信号,并且发送对于用户终端20a的下行信号。具体地说,发送接收部102基于DL/UL配置(图1)按每个预定的时域(例如,子帧)而切换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从而进行上行信号的接收和下行信号的发送。另外,DL/UL配置也可以半固定(semi-static)或者动态(dynamic)地变更。此外,DL/UL配置不限于图1中例示的结构。
传输路径接口103是在与无线基站10b或者集中控制基站30之间发送接收信号的通信接口。具体地说,传输路径接口103从无线基站10b或者集中控制基站30,接收在从用户终端20a对于无线基站10a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的估计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
这里,由传输路径接口103所接收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可以表示应估计上述干扰量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资源(上述第1方式),也可以表示成为用于估计上述干扰量的基准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上述第2方式)。如上所述,干扰估计用资源、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分别是预定的时域以及频域的至少一个。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从传输路径接口103被输出到估计部104。
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3将从后述的判定部105输入的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10b(施扰站),或者将在后述的估计部104中估计的上述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1方式中,传输路径接口103在从无线基站10b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下(图5),将从判定部105输入的干扰减少请求(后述)发送到无线基站10b。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3也可以在从集中控制基站30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下(图7),将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方式中,传输路径接口103也可以在从集中控制基站30通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情况下(图9),将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所决定的特定的无线资源(以下,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30。或者,传输路径接口103也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满足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或者,传输路径接口103也可以将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和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的差分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估计部104基于由传输路径接口103所接收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估计对于无线基站10a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作为该干扰量,可以估计由发送接收部102接收的上行信号的路径损耗、渗透损耗、天线增益。此外,对于无线基站10a的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为由以下信号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干扰量即可:从无线基站10b对于用户终端20b的下行信号;来自与无线基站10a相邻的其他用户终端(只要位于无线基站10a的附近,则可以与无线基站10a连接,也可以与其他无线基站10连接)的上行信号。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1方式中,估计部104在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估计部104可以将所估计的干扰量输出到判定部105(图5),也可以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103(图7)。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方式中,估计部104在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的特定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该特定资源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和预定的参数(例如,将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后n个子帧设为特定资源时的n)而决定。预定的参数可以预先存储,也可以从无线基站10b或者集中控制基站30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一起通知。此外,估计部104也可以在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估计部104将所估计的干扰量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103(图9)。
判定部105基于在估计部104中估计的干扰量,判定是否要进行对于无线基站10b(施扰站)的干扰减少请求。具体地说,判定部105在估计部104所估计的干扰量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要进行对于无线基站10b的干扰减少请求,并将干扰减少请求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103。如上所述,通过干扰减少请求来请求对无线基站10b应用与无线基站10a相同的DL/UL配置或减少来自无线基站10b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另外,在上述第2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判定部105。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图。另外,在图14中,以受到来自用户终端20a(施扰站)的干扰的用户终端20b(被干扰站)的功能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用户终端20b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接收部202(接收部、发送部)、估计部203、判定部204。
发送接收部202经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来自无线基站10b的下行信号,并且发送对于无线基站10b的上行信号。具体地说,发送接收部202基于DL/UL配置(图1)按每个预定的时域(例如,子帧)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从而进行上行信号的接收和下行信号的发送。另外,DL/UL配置也可以半固定(semi-static)或者动态(dynamic)地变更。此外,DL/UL配置不限于图1中例示的结构。
此外,发送接收部202从无线基站10b或者集中控制基站30,接收在对于用户终端20b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的估计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发送接收部202可以将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接收,也可以将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号的动态信令来接收。
这里,由发送接收部202接收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可以表示应估计上述干扰量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资源(上述第1方式),也可以表示成为用于估计上述干扰量的基准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上述第2方式)。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从发送接收部202被输出到估计部203。
此外,发送接收部202将从后述的判定部204输入的干扰减少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10b(施扰站),或者将由后述的估计部203估计的上述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1方式中,发送接收部202在从无线基站10b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下(图6),将从判定部204输入的干扰减少请求(后述)发送到无线基站10b。此外,发送接收部202也可以在从集中控制基站30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的情况下(图8),将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中的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方式中,发送接收部202也可以在从集中控制基站30通知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情况下(图10),将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所决定的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通知给集中控制基站30。或者,发送接收部202也可以在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满足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或者,发送接收部202也可以将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的干扰量和特定资源中的干扰量的差分发送到集中控制基站30。
估计部203基于由发送接收部202所接收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估计对于用户终端20b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另外,对于用户终端20b的下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为由以下信号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干扰量即可:从用户终端20a对于无线基站10a的上行信号;来自与用户终端20b相邻的其他无线基站10的下行信号。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1方式中,估计部203在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所示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估计部203可以将所估计的干扰量输出到判定部204(图6),也可以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02(图8)。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方式中,估计部203在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而决定的特定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该特定资源基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和预定的参数(例如,将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的后n个子帧设为特定资源时的n)而决定。预定的参数可以预先存储,也可以从无线基站10b或者集中控制基站30与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一起通知。此外,估计部203也可以在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中估计上述干扰量。估计部203将所估计的干扰量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02(图10)。
判定部204基于在估计部203中估计的干扰量,判定是否要进行对于用户终端20a(施扰站)的干扰减少请求。具体地说,判定部204在估计部203所估计的干扰量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要进行对于用户终端20a的干扰减少请求,并将干扰减少请求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02。如上所述,通过干扰减少请求来请求对无线基站10a应用与无线基站10b相同的DL/UL配置或减少来自用户终端20a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另外,在上述第2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判定部204。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集中控制基站30的功能结构图。在图15中,以对被干扰站(无线基站10a或者用户终端20b)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的功能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图15所示的功能结构也可以由在图5以及图6中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的无线基站10b(无线基站#2)具备。如图15所示,集中控制基站3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301、发送接收部302、传输路径接口303、生成部304。
发送接收部302经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301,经由与用户终端20之间的无线链路而发送接收信号。发送接收部302将从后述的生成部304输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20b(被干扰站)(图8、图11)。发送接收部302可以将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通过广播信号或上位层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半固定信令来发送,也可以将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通过利用了PDCCH或ePDCCH等的控制信号的动态信令来发送。
传输路径接口303是在与无线基站10a或者10b之间发送接收信号的通信接口。具体地说,传输路径接口303将从后述的生成部304输入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发送到无线基站10a(被干扰站)(图7、图10)。
生成部304估计在以下的干扰量的估计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对于无线基站10a的上行信号因来自无线基站10b的下行信号而受到的干扰量、或者对于用户终端20b的下行信号因来自用户终端20a的上行信号而受到的干扰量。
具体地说,生成部304可以生成表示应估计上述干扰量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资源(第1方式)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也可以生成表示成为用于估计上述干扰量的基准的无线资源即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第2方式)的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
另外,干扰估计用资源或者干扰估计用基准资源例如可以基于无线基站10a、10b所应用的DL/UL配置来决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资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对被干扰站通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并基于该干扰估计用资源信息来估计干扰量。因此,能够适当地估计被干扰站从施扰站受到的干扰量,能够减少被干扰站中的干扰的影响。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4日申请的特愿2012-127183。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基站,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接收上行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估计部,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以及
发送部,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帧包含无线帧中的子帧#3、#4、#7、#8或#9中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估计部在所述多个子帧中以该无线基站的带宽来估计干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的全部资源块有关的干扰量。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用户终端、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上行信号的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无线基站连接的其他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估计部,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以及
发送部,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帧包含无线帧中的子帧#3、#4、#7、#8或#9中至少两个。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估计部在所述多个子帧中以所述无线基站的带宽来估计干扰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的全部资源块有关的干扰量。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用户终端、利用时分双工(TDD)方式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上行信号的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无线基站连接的其他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在多个小区之间UL/DL不同的多个子帧中估计所述上行信号受到的干扰量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有关的干扰量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帧包含无线帧中的子帧#3、#4、#7、#8或#9中至少两个。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子帧中以所述无线基站的带宽来估计干扰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发送与所述多个子帧的全部资源块有关的干扰量。
CN201710070897.9A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094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7183 2012-06-04
JP2012127183A JP5781016B2 (ja) 2012-06-04 2012-06-04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201380027094.5A CN104350777A (zh)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094.5A Division CN104350777A (zh)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4059A true CN107094059A (zh) 2017-08-25
CN107094059B CN107094059B (zh) 2019-07-09

Family

ID=4971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094.5A Pending CN104350777A (zh)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CN201710070897.9A Active CN107094059B (zh)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094.5A Pending CN104350777A (zh) 2012-06-04 2013-05-28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干扰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5584B2 (zh)
EP (1) EP2858406B1 (zh)
JP (1) JP5781016B2 (zh)
KR (1) KR101587424B1 (zh)
CN (2) CN104350777A (zh)
WO (1) WO2013183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51860A (ja) 2012-06-04 2013-12-12 Ntt Docomo Inc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9577778B2 (en) * 2014-02-24 2017-02-21 Intel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ing hybrid signaling
US20170332364A1 (en) * 2014-12-05 2017-11-16 Ntt Docomo, Inc. Uplink interference reduc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KR102316996B1 (ko) 2015-04-10 2021-10-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287526B1 (ko) * 2015-05-14 2021-08-06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전이중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534510B (zh) * 2015-05-14 2020-10-23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及终端装置
US10708016B2 (en) 2015-12-14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estimating mixed interference
CN107453834A (zh) 2016-05-31 2017-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0809278B (zh) * 2018-08-06 2021-10-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830207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3114433A (zh) * 2020-01-10 2021-07-1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3823B2 (en) * 2020-03-02 2023-06-20 Fujitsu Limited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11696318B2 (en) 2021-01-13 2023-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resource availability determin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4372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hopping-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
US20080064432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from uplink signa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7828B2 (en) * 2004-08-12 2014-11-25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85220A (zh) * 2007-08-09 2010-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频率资源分配方法
CN102204154B (zh) * 2008-10-31 2014-05-21 诺基亚公司 在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时分双工操作的子帧调度的动态分配
US8571594B2 (en) * 2009-08-12 2013-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load indication
JP2011091783A (ja) * 2009-09-25 2011-05-06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JP2011120095A (ja) * 2009-12-04 2011-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干渉制御方法、制御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KR101672769B1 (ko) * 2010-02-09 2016-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겹치는 무선 자원을 이용하여 업링크 통신 및 다운링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통신 시스템
AU2011233858B2 (en) * 2010-03-29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88955B2 (ja) 2010-06-21 2014-0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
JP5606836B2 (ja) 2010-08-31 2014-10-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N102223690A (zh) * 2011-06-17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143308B2 (en) * 2011-07-05 2015-09-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power control in time division based communications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003998B2 (en) * 2012-05-04 2018-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overhe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4372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hopping-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
US20080064432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from uplink signa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ALCATEL-LUCENT: "Evaluation for multiple outdoor Pico-cells scenario with Macro layer and discussion of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9 R1- 1225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1016B2 (ja) 2015-09-16
EP2858406B1 (en) 2017-12-27
WO2013183491A1 (ja) 2013-12-12
CN104350777A (zh) 2015-02-11
KR101587424B1 (ko) 2016-01-21
CN107094059B (zh) 2019-07-09
US20150195715A1 (en) 2015-07-09
EP2858406A1 (en) 2015-04-08
EP2858406A4 (en) 2016-01-27
KR20150027056A (ko) 2015-03-11
JP2013251859A (ja) 2013-12-12
US10375584B2 (en)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4059B (zh)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42681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3879906B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930501B2 (e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and/or broadcast signals in a giv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JP6339739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84949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74253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EP3177090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952233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153574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297369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41946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2730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fdr transmission
US11677521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90014588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271097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spatial/frequency domain measurement
KR20180036909A (ko) 커버리지 확장을 위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7581608A (zh) 用于非对称面板的探通参考信号(srs)资源集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