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7362A -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7362A
CN107087362A CN201710322667.7A CN201710322667A CN107087362A CN 107087362 A CN107087362 A CN 107087362A CN 201710322667 A CN201710322667 A CN 201710322667A CN 107087362 A CN107087362 A CN 107087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etal shell
shell body
decor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26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孟帅
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26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7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8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7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该金属外壳包括壳本体,开设有贯穿所述其内表面与外表面的贯穿槽;及填充体,与所述贯穿槽配合,所述填充体包括靠近所述壳本体内表面设置的塑胶件,及靠近所述壳本体外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塑胶件连接的装饰件;其中,当所述金属外壳的温度变化时,所述装饰件产生颜色变化。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壳本体;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上加工设定深度的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安装塑胶件;于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加工并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安装装饰件;对安装有塑胶件和装饰件的壳本体进行表面处理。装饰件起到提高外观装饰效果的作用。

Description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包含该金属外壳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其外壳通常采用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具有耐磨和容易散热的优点,同时使产品给用户留下高端的印象。一般地,为避免封闭的整块金属外壳对手机信号产生屏蔽干扰作用,金属外壳上与天线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天线槽,然后在该天线槽中安装塑胶件,从而消除金属外壳的屏蔽作用以满足天线信号顺利传输的要求。但是,这样会影响整个金属外壳的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确保金属外壳的外观质量。
一种金属外壳,包括:
壳本体,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与外表面的贯穿槽;及
填充体,与所述贯穿槽配合,所述填充体包括靠近所述壳本体内表面设置的塑胶件,及靠近所述壳本体外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塑胶件连接的装饰件;
其中,当所述金属外壳的温度变化时,所述装饰件在临界温度下产生颜色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均匀混合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和热敏材料组分,所述环氧树脂胶组分与所述热敏材料组分的重量比为A,其中,A>1:0.05,当所述金属外壳的温度变化时,所述热敏材料组分在临界温度下产生颜色变化。
一种金属外壳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壳本体;
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上加工设定深度的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安装塑胶件;
于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加工并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安装装饰件;
对安装有塑胶件和装饰件的壳本体进行表面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采用CNC工艺加工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件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采用注胶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注胶包括如下步骤:
将热敏材料组分加入到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中;
将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对所述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的混合液进行脱泡处理;
将所述脱泡处理后的所述混合液注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泡处理采用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离心脱泡的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注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后,将带有所述混合液的壳本体进行加热,其中,加热温度为50至150摄氏度,加热时间不低于15分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通过CNC工艺铣平;
对经过铣平处理过的外表面进行研磨和喷砂处理。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的金属外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提高金属外壳的外观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工有第一凹槽的壳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塑胶件的壳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工有第二凹槽的壳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金属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金属外壳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8为注胶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5和图6,一种金属外壳,可以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中,该金属外壳包括壳本体100和填充体200,壳本体100上设置有贯穿槽110,显然,贯穿槽110为通槽,该贯穿槽110贯穿整个壳本体100的内表面120和外表面130。贯穿槽11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贯穿槽110分别靠近壳本体100的两端设置,由于设置有贯穿槽110,有效地消除了金属外壳的电磁屏蔽作用,防止对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内天线的信号传输构成干扰。
同时参阅图5和图6,填充体200容置在贯穿槽110中,填充体200通过与贯穿槽110的配合而实现与壳本体100之间的连接,填充体200与贯穿槽110的形状相适配,填充体200包括两段,其中一段为塑胶件210,该塑胶体靠近壳本体100的内表面120设置;另外一段为装饰件220,装饰件220与塑胶件210连接,装饰件220靠近壳本体100的外表面130设置。
当壳本体100的温度变化时,装饰件220在临界温度下将产生颜色变化。例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在充电、工作和环境温度提高的过程中产生或吸收热量,装饰件220吸收热量后温度提升,当达到临界温度后即可产生颜色变化。通过装饰件220的颜色变化效应,这样增强了金属外壳的装饰效果,同时提高了金属外壳的外观质量,确保金属外壳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壳本体100可以采用铝合金、不锈钢和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塑胶件210可以采用PBS树脂(Polybutadiene-styrene,聚丁二烯-丙烯腈)材料制成,或者采用PBT树脂(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制成。
装饰件220包括环氧树脂胶组分和热敏材料组分,环氧树脂胶组分和热敏材料组分两者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环氧树脂胶组分为主要组成部分,热敏材料组分为辅助组成部分,环氧树脂胶组分与热敏材料组分的重量比为A,其中,A>1:0.05。
当整个金属外壳的温度升高时,装饰件220中的热敏材料组分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例如,热敏材料组分的温度升高到临界值时只形成一种颜色;再如,随着吸收热量的增加和温度的提升,热敏材料组分可以在多种颜色之间交替变换,即在不同的温度下,热敏材料组分形成不同的颜色。在正常使用中,手指轻轻按压也可以使热敏材料组分产生颜色变化,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热敏材料组分恢复至初始颜色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该金属外壳的加工工艺,参阅图7,该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10,首先,获取壳本体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本体100采用CNC工艺加工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壳本体100也可以采用冲压或压铸工艺加工成型。
S320,同时参阅图1至图3,于壳本体100的内表面120上加工设定深度的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并没有贯穿壳本体100的外表面130,塑胶件210容置在第一凹槽1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塑胶件21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壳本体100连接,即通过注射机将熔融的塑胶注入第一凹槽111中,经冷却后,熔融的塑胶将凝固成固态的塑胶件21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固态的塑胶件210以胶接的方式安装在壳本体100的第一凹槽111中。
S330,同时参阅图4至图6,于壳本体100的外表面130上加工第二凹槽112,第二凹槽112与第一凹槽111连通,即第二凹槽112的底部刚好与塑胶件210的底部重合,装饰件220安装在第二凹槽112中。事实上,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共同构成壳本体100上的贯穿槽110,因此,贯穿槽110通过两次加工成型,确保塑胶件210和装饰件220先后安装在始终处于整体连接状态下的壳本体100上(即填充体200与贯穿槽110配合)。由于第一凹槽111中填充有塑胶件210,塑胶件210将壳本体100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在第二凹槽112的加工过程中,壳本体100不会产生断裂现象,以便装饰件220的安装。
第一凹槽111和第一凹槽111均采用CNC工艺加工成型,例如,通过T型铣刀铣削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的深度相等,塑胶件210的厚度与装饰件220的厚度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的深度与第二凹槽112的深度不相等,例如,第一凹槽11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112的深度,塑胶件210的厚度大于装饰件220的厚度。
填充体200与贯穿槽110的配合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先加工第一凹槽111,安装在第一凹槽111中的塑胶件210将壳本体100连接成一个整体,后加工第二凹槽112,再将装饰件220安装在第二凹槽112中;又如,可以先加工第二凹槽112,安装在第二凹槽112中的装饰件220将壳本体100连接成一个整体,后加工第一凹槽111,再将塑胶件210安装在第一凹槽111中;再如,当采用固态的塑胶件210通过胶接的方式与壳本体100连接时,贯穿槽110可以一次性加工成型,塑胶件210位于贯穿槽110的其中一端,塑胶件210将壳本体100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便装饰件220准确地安装在贯穿槽110的另一端上。
S340,最后,对安装有塑胶件210和装饰件220的壳本体100进行表面处理。
装饰件220采用注胶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凹槽112中,参阅图8,注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31,首先,将热敏材料组分加入到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中,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具有较强的胶接能力,即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抗拉伸和抗剪强度。
S332,采用搅拌的方式将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充分混合均匀,例如,通过螺旋桨式或涡轮式等搅拌器对混合液进行搅拌,混合液在自转的同时产生公转,从而使混合液产生强大的涡旋流动性,确保混合液内部分子之间产生相互分散并掺混的效果,最终达到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
S333,对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的混合液进行脱泡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离心脱泡的方式,混合液高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沿矢量方向产生的比重分离运动与各组分自重所产生的向上顶推力的共同作用下,气泡将与混合液分离,在抽真空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的气泡将迅速排出,同时,混合液在离心脱泡的过程中,因真空的影响,外界气体无法与混合液接触并溶解在混合液中,从而减少离心脱泡的时间,提高离心脱泡效率。
当然,混合液的搅拌与脱泡可以同时进行,即混合液在真空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搅拌和脱泡。
S334,最后,将脱泡处理后的混合液注入第二凹槽112中,例如,采用点胶机对混合液进行点胶注入,然后,在常温下进行干燥和固化。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胶组分与壳本体100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加热的方式对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进行固化,在加热的作用下,溶解环氧树脂胶组分的溶剂被快速蒸发,大幅缩短了环氧树脂胶组分的固化时间。加热时,例如,将容置有混合液的壳本体100放入烤箱中进行加热,其中,加热温度范围为50—150℃,加热时间不低于15min,当然,烘烤的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混合液的总滴注量进行调整,混合液的滴注量增大时,可以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和时间,一般地,加热温度选用120℃,加热时间为15min。
当固化后的塑胶件210与装饰件220完全与壳本体100连接后,由于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的混合液在第二凹槽112中可能存在外溢现象,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将凸出壳本体100的外表面130,此时,采用CNC精细铣削的方式将壳本体100的外表面130铣平,例如,将壳体的外表面130整体铣削一定的厚度。最后,再通过研磨和喷砂设备对铣削后所形成的表面进行精细研磨和喷砂氧化处理,以符合相关粗糙度标准要求,提高金属外壳的表面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金属外壳,由于金属外壳中的装饰件220能根据温度的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电子装置具备一定的装饰效果,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与外表面的贯穿槽;及
填充体,与所述贯穿槽配合,所述填充体包括靠近所述壳本体内表面设置的塑胶件,及靠近所述壳本体外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塑胶件连接的装饰件;
其中,当所述金属外壳的温度变化时,所述装饰件在临界温度下产生颜色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均匀混合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和热敏材料组分,所述环氧树脂胶组分与所述热敏材料组分的重量比为A,其中,A>1:0.05,当所述金属外壳的温度变化时,所述热敏材料组分在临界温度下产生颜色变化。
3.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或2中金属外壳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壳本体;
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上加工设定深度的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安装塑胶件;
于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加工并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安装装饰件;
对安装有塑胶件和装饰件的壳本体进行表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采用CNC工艺加工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采用注胶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注胶包括如下步骤:
将热敏材料组分加入到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中;
将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对所述热敏材料组分与液态的环氧树脂胶组分的混合液进行脱泡处理;
将所述脱泡处理后的所述混合液注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泡处理采用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离心脱泡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注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后,将带有所述混合液的壳本体进行加热,其中,加热温度为50至150摄氏度,加热时间不低于1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通过CNC工艺铣平;
对经过铣平处理过的外表面进行研磨和喷砂处理。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金属外壳。
CN201710322667.7A 2017-05-09 2017-05-09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7087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2667.7A CN107087362A (zh) 2017-05-09 2017-05-09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2667.7A CN107087362A (zh) 2017-05-09 2017-05-09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7362A true CN107087362A (zh) 2017-08-22

Family

ID=5961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2667.7A Pending CN107087362A (zh) 2017-05-09 2017-05-09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8736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0647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太原理工大学 离心辅助法制备环氧树脂/纳米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517389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05530791A (zh) * 2014-12-26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天线槽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90688U (zh) * 2016-01-05 2016-08-17 黄艺红 一种感温变色手机壳
CN106211684A (zh) * 2015-05-08 2016-12-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壳体、应用该壳体的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9599A (zh) * 2016-08-08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备天线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6519581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导热低粘度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0647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太原理工大学 离心辅助法制备环氧树脂/纳米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530791A (zh) * 2014-12-26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天线槽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1684A (zh) * 2015-05-08 2016-12-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壳体、应用该壳体的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5490688U (zh) * 2016-01-05 2016-08-17 黄艺红 一种感温变色手机壳
CN105517389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06299599A (zh) * 2016-08-08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备天线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6519581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导热低粘度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9193A (zh) 终端
CN105482196A (zh) 一种提高噪音抑制片磁导率的压延方法
CN106188962A (zh) Pvc抗静电手套
CN107087362A (zh)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CN106349810A (zh) 一种环保型耐蒸煮印刷油墨
CN106739397A (zh) 高取向度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86308A (zh) 微切片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微切片的抽真空装置
CN106189966A (zh) 一种防水胶合板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7361A (zh) 金属外壳加工工艺、金属外壳及电子装置
CN102250433A (zh) 一种汽车内饰材料pvc配方
CN107312482B (zh) 珠宝首饰制作中环氧树脂ab胶的浇注方法
EP3391774B1 (en) Method for reverse-filling cosmetics material having irreversible property and cosmetics container filled therewith
CN105499597A (zh) 一种银粘土用微米银粉和该银粘土制品的制备方法
CN104624085A (zh) 树脂搅拌装置
CN108530680A (zh) 一种镭雕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9989A (zh) 一种软质合金及其制备工艺
CN107445517A (zh) 一种感温变色石英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15678A (zh) 一种复合手机壳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CN105897977A (zh) 一种手机壳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CN107201141A (zh) 一种抗紫外线环保涂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7277A (zh) 具有金属光泽的颜料用板状铁氧体粒子
CN105504676B (zh) 一种红外接收头封装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9936A (zh) 一种耐高温胶合板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7232A (zh)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CN206030328U (zh) 一种制备免喷涂pbt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