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4230B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84230B CN107084230B CN201710432499.7A CN201710432499A CN107084230B CN 107084230 B CN107084230 B CN 107084230B CN 201710432499 A CN201710432499 A CN 201710432499A CN 107084230 B CN107084230 B CN 1070842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lutch
- shaft
- shafts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78—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 comprising twelve or more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该变速箱由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和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两部分构成,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与中央传动装置相连接,该变速箱可形成16个前进挡和16个倒退挡共计32个挡位,所有挡位的换挡均为全动力换挡。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节省了空间,传动路线清楚,能实现较多的挡位,由于采用了全动力换挡及换向技术,可在不切断动力的条件下完成换挡和换向操作,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特别是一种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拖拉机广泛使用滑动齿轮和啮合套这两种换挡方式,少部分采用同步器换挡方式,其中滑动齿轮和啮合套是国际市场上淘汰的产品。动力换挡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国内已有相当多的用户,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拖拉机企业还没有独立研发出动力换挡变速箱,现有动力换挡变速箱均采用进口产品,随着我国拖拉机工业的发展,拖拉机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其中动力换挡技术是国内拖拉机企业的研发方向,因此开发这样一种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全动力换挡及换向的变速箱。
本发明包括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依次排列,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一端与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一端与中央传动机构相连接,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内安装一轴、二轴和三轴,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内安装四轴、五轴、六轴、七轴和八轴。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中的一轴输入端同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一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离合器、第三齿轮、第一离合器和第六齿轮,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离合器分别固接在一轴上,第三齿轮、第一离合器、第六齿轮分别套接在一轴上,第二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的左端,第一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的右端,第一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六齿轮相连接。
二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四齿轮、第四离合器、第七齿轮、第十齿轮,其中,第四离合器、第七齿轮和第十齿轮分别固接在二轴上,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和第四齿轮分别套接在二轴上,第三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的左端,第四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的右端,第三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二齿轮相连接。
三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六离合器、第五齿轮、第五离合器、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第六离合器和第九齿轮分别固接在三轴上,第五齿轮、第五离合器、第八齿轮分别套接在三轴上,第六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的左端,第五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的右端,第五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三齿轮相连接。
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中的四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五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五齿轮分别固接在四轴上。
五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十四齿轮、第七离合器、第八离合器、第十七齿轮、第二十齿轮,第七离合器、第八离合器、第二十齿轮分别固接在五轴上,第十四齿轮、第十七齿轮分别套接在五轴上,第七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四齿轮相连接,第八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七齿轮相连接。
六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三齿轮、第九离合器、第十离合器、第十六齿轮、第十八齿轮,第九离合器、第十离合器、第十八齿轮分别固接在六轴上,第十三齿轮、第十六齿轮分别套接在六轴上,第九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三齿轮相连接,第十离合器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六齿轮相连接。
七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九齿轮、第二十一齿轮、第二十二齿轮,第十九齿轮、第二十一齿轮、第二十二齿轮分别固接在七轴上。
八轴上安装有第二十三齿轮,第二十三齿轮固接在八轴上。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中,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能形成前进Ⅰ挡、前进Ⅱ挡、前进Ⅲ挡、前进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五离合器、第六离合器能形成倒退Ⅰ挡、倒退Ⅱ挡、倒退Ⅲ挡、倒退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两个离合器控制一个挡位:
前进Ⅰ挡: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结合,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二离合器→第三齿轮→第一离合器→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前进Ⅱ挡: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二离合器、二轴上的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第一离合器→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前进Ⅲ挡:一轴上的第二离合器、二轴上的第四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二离合器→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离合器→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前进Ⅳ挡: 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四齿轮→第四离合器→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倒退Ⅰ挡:一轴上的第二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二离合器→第三齿轮→第五齿轮→第五离合器→第八齿轮→第七齿轮→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倒退Ⅱ挡: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二轴上的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第五齿轮→第五离合器→第八齿轮→第七齿轮→二轴→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倒退Ⅲ挡:一轴上的第二离合器、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二离合器→第三齿轮→第五齿轮→第六离合器→三轴→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倒退Ⅳ挡:二轴上的第三离合器、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结合,一轴上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二轴上的第四离合器、三轴上的第五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第五齿轮→第六离合器→三轴→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
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四轴上以后,进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在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中,第七离合器、第八离合器、第九离合器、第十离合器可形成LL挡、L挡、M挡、H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
LL挡:五轴上的第七离合器结合,五轴上的第八离合器、六轴上第九离合器、第十离合器分离,动力由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四齿轮→第七离合器→五轴→第二十齿轮→第二十一齿轮→七轴→第二十二齿轮→第二十三齿轮→八轴。
L挡:五轴上的第八离合器结合,五轴上的第七离合器、六轴上第九离合器、第十离合器分离,动力由四轴→第十五齿轮→第十七齿轮→第八离合器→五轴→第二十齿轮→第二十一齿轮→七轴→第二十二齿轮→第二十三齿轮→八轴。
M挡:六轴上的第九离合器结合,六轴上的第十离合器、五轴上第七离合器、第八离合器分离,动力由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九离合器→六轴→第十八齿轮→第十九齿轮→七轴→第二十二齿轮→第二十三齿轮→八轴。
H挡:六轴上的第十离合器结合,六轴上的第九离合器、五轴上的第七离合器、第八离合器分离,动力由四轴→第十五齿轮→第十六齿→第十离合器→六轴→第十八齿轮→第十九齿轮→七轴→第二十二齿轮→第二十三齿轮→八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可实现16个前进挡和16个倒退挡共计32个挡位,所有挡位的换挡均为全动力换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节省了空间,传动路线清楚,能实现较多的挡位,由于采用了全动力换挡及换向技术,可在不切断动力的条件下完成换挡和换向操作,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依次排列,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一端与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一端与中央传动机构相连接,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内安装一轴S1、二轴S2和三轴S3,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内安装四轴S4、五轴S5、六轴S6、七轴S7和八轴S8。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中的一轴S1输入端同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一轴S1上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3、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和第六齿轮8,其中,第一齿轮3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固接在一轴S1上,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分别套接在一轴S1上,第二离合器C2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5的左端,第一离合器C1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5的右端,第一离合器C1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六齿轮8相连接。
二轴S2上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第七齿轮9、第十齿轮12,其中,第四离合器C4、第七齿轮9和第十齿轮12分别固接在二轴S2上,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齿轮6分别套接在二轴S2上,第三离合器C3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6的左端,第四离合器C4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6的右端,第三离合器C3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二齿轮4相连接。
三轴S3上依次安装有第六离合器C6、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和第九齿轮11,第六离合器C6和第九齿轮11分别固接在三轴S3上,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分别套接在三轴S3上,第六离合器C6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7的左端,第五离合器C5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7的右端,第五离合器C5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三齿轮5相连接。
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中的四轴S4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一齿轮13、第十二齿轮14、第十五齿轮17,第十一齿轮13、第十二齿轮14、第十五齿轮17分别固接在四轴S4上。
五轴S5上依次安装有第十四齿轮16、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十七齿轮19、第二十齿轮22,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二十齿轮22分别固接在五轴S5上,第十四齿轮16、第十七齿轮19分别套接在五轴S5上,第七离合器C7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四齿轮16相连接,第八离合器C8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七齿轮19相连接。
六轴S6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三齿轮15、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第十六齿轮18、第十八齿轮20,第九离合器C9、第一第十离合器C10、第十八齿轮20分别固接在六轴S6上,第十三齿轮15、第十六齿轮18分别套接在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三齿轮15相连接,第十离合器C10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六齿轮18相连接。
七轴S7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九齿轮21、第二十一齿轮23、第二十二齿轮24,第十九齿轮21、第二十一齿轮23、第二十二齿轮24分别固接在七轴S7上。
八轴S8上安装有第二十三齿轮25,第二十三齿轮25固接在八轴S8上。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中,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能形成前进Ⅰ挡、前进Ⅱ挡、前进Ⅲ挡、前进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能形成倒退Ⅰ挡、倒退Ⅱ挡、倒退Ⅲ挡、倒退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两个离合器控制一个挡位:
前进Ⅰ挡: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Ⅱ挡: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结合,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Ⅲ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Ⅳ挡: 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Ⅰ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Ⅱ挡: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Ⅲ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六离合器C6→三轴S3→第九齿轮11→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Ⅳ挡: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六离合器C6→三轴S3→第九齿轮11→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四轴S4上以后,进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在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中,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可形成LL挡、L挡、M挡、H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
LL挡: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结合,五轴S5上的第八离合器C8、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二齿轮14→第十四齿轮16→第七离合器C7→五轴S5→第二十齿轮22→第二十一齿轮23→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L挡:五轴S5上的第八离合器C8结合,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五齿轮17→第十七齿轮19→第八离合器C8→五轴S5→第二十齿轮22→第二十一齿轮23→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M挡:六轴S6上的第九离合器C9结合,六轴S6上的第十离合器C10、五轴S5上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二齿轮14→第十三齿轮15→第九离合器C9→六轴S6→第十八齿轮20→第十九齿轮21→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H挡:六轴S6上的第十离合器C10结合,六轴S6上的第九离合器C9、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五齿轮17→第十六齿轮18→第十离合器C10→六轴S6→第十八齿轮20→第十九齿轮21→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可实现16个前进挡和16个倒退挡共计32个挡位,所有挡位的换挡均为全动力换挡。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节省了空间,传动路线清楚,能实现较多的挡位,由于采用了全动力换挡及换向技术,可在不切断动力的条件下完成换挡和换向操作,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Claims (2)
1.一种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依次排列,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一端与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一端与中央传动机构相连接,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内安装一轴(S1)、二轴(S2)和三轴(S3),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内安装四轴(S4)、五轴(S5)、六轴(S6)、七轴(S7)和八轴(S8);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中的一轴(S1)输入端同拖拉机发动机相连接,一轴(S1)上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3)、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和第六齿轮(8),其中,第一齿轮(3)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固接在一轴(S1)上,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分别套接在一轴(S1)上,第二离合器(C2)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5)的左端,第一离合器(C1)的壳体固接在第三齿轮(5)的右端,第一离合器(C1)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六齿轮(8)相连接;
二轴(S2)上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第七齿轮(9)、第十齿轮(12),其中,第四离合器(C4)、第七齿轮(9)和第十齿轮(12)分别固接在二轴(S2)上,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齿轮(6)分别套接在二轴(S2)上,第三离合器(C3)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6)的左端,第四离合器(C4)的壳体固接在第四齿轮(6)的右端,第三离合器(C3)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二齿轮(4)相连接;
三轴(S3)上依次安装有第六离合器(C6)、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和第九齿轮(11),第六离合器(C6)和第九齿轮(11)分别固接在三轴(S3)上,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分别套接在三轴(S3)上,第六离合器(C6)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7)的左端,第五离合器(C5)的壳体固接在第五齿轮(7)的右端,第五离合器(C5)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三齿轮(5)相连接;
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中的四轴(S4)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一齿轮(13)、第十二齿轮(14)、第十五齿轮(17),第十一齿轮(13)、第十二齿轮(14)、第十五齿轮(17)分别固接在四轴(S4)上;
五轴(S5)上依次安装有第十四齿轮(16)、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十七齿轮(19)、第二十齿轮(22),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二十齿轮(22)分别固接在五轴(S5)上,第十四齿轮(16)、第十七齿轮(19)分别套接在五轴(S5)上,第七离合器(C7)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四齿轮(16)相连接,第八离合器(C8)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七齿轮(19)相连接;
六轴(S6)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三齿轮(15)、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第十六齿轮(18)、第十八齿轮(20),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第十八齿轮(20)分别固接在六轴(S6)上,第十三齿轮(15)、第十六齿轮(18)分别套接在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三齿轮(15)相连接,第十离合器(C10)能通过控制信号同第十六齿轮(18)相连接;
七轴(S7)上依次安装有第十九齿轮(21)、第二十一齿轮(23)、第二十二齿轮(24),第十九齿轮(21)、第二十一齿轮(23)、第二十二齿轮(24)分别固接在七轴(S7)上;
八轴(S8)上安装有第二十三齿轮(25),第二十三齿轮(25)固接在八轴(S8)上;
全动力换挡主传动装置(1)中,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能形成前进Ⅰ挡、前进Ⅱ挡、前进Ⅲ挡、前进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能形成倒退Ⅰ挡、倒退Ⅱ挡、倒退Ⅲ挡、倒退Ⅳ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两个离合器控制一个挡位:
前进Ⅰ挡: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Ⅱ挡: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结合,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一离合器(C1)→第六齿轮(8)→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Ⅲ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前进Ⅳ挡: 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四离合器(C4)→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Ⅰ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Ⅱ挡: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上的第六离合器(C6)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五离合器(C5)→第八齿轮(10)→第七齿轮(9)→二轴(S2)→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Ⅲ挡:一轴(S1)上的第二离合器(C2)、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二离合器(C2)→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六离合器(C6)→三轴(S3)→第九齿轮(11)→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倒退Ⅳ挡:二轴(S2)上的第三离合器(C3)、三轴(S3)上的第六离合器(C6)结合,一轴(S1)上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二轴(S2)上的第四离合器(C4)、三轴(S3)上的第五离合器(C5)分离,发动机动力由一轴(S1)→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离合器(C3)→第四齿轮(6)→第三齿轮(5)→第五齿轮(7)→第六离合器(C6)→三轴(S3)→第九齿轮(11)→第十齿轮(12)→第十一齿轮(13)→四轴(S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四轴(S4)上以后,进入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在全动力换挡副传动装置(2)中,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可形成LL挡、L挡、M挡、H挡四个动力换挡挡位,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
LL挡: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结合,五轴(S5)上的第八离合器(C8)、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二齿轮(14)→第十四齿轮(16)→第七离合器(C7)→五轴(S5)→第二十齿轮(22)→第二十一齿轮(23)→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L挡:五轴(S5)上的第八离合器(C8)结合,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六轴(S6)上第九离合器(C9)、第十离合器(C10)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五齿轮(17)→第十七齿轮(19)→第八离合器(C8)→五轴(S5)→第二十齿轮(22)→第二十一齿轮(23)→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M挡:六轴(S6)上的第九离合器(C9)结合,六轴(S6)上的第十离合器(C10)、五轴(S5)上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二齿轮(14)→第十三齿轮(15)→第九离合器(C9)→六轴(S6)→第十八齿轮(20)→第十九齿轮(21)→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H挡:六轴(S6)上的第十离合器(C10)结合,六轴(S6)上的第九离合器(C9)、五轴(S5)上的第七离合器(C7)、第八离合器(C8)分离,动力由四轴(S4)→第十五齿轮(17)→第十六齿轮(18)→第十离合器(C10)→六轴(S6)→第十八齿轮(20)→第十九齿轮(21)→七轴(S7)→第二十二齿轮(24)→第二十三齿轮(25)→八轴(S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2499.7A CN107084230B (zh) | 2017-06-09 | 2017-06-09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2499.7A CN107084230B (zh) | 2017-06-09 | 2017-06-09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4230A CN107084230A (zh) | 2017-08-22 |
CN107084230B true CN107084230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5960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32499.7A Active CN107084230B (zh) | 2017-06-09 | 2017-06-09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842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4163B (zh) * | 2017-11-27 | 2023-11-10 | 吉林大学 | 一种全动力换挡及换向拖拉机变速箱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52558A (ja) * | 2010-06-03 | 2011-12-15 | Univance Corp | トラクター用変速装置 |
DE102012221150A1 (de) * | 2012-11-20 | 2014-05-22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
CN103925346A (zh) * | 2014-03-24 | 2014-07-16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换向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
CN104723867A (zh) * | 2015-03-20 | 2015-06-24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
WO2017067754A1 (de) * | 2015-10-22 | 2017-04-2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
CN206845807U (zh) * | 2017-06-09 | 2018-01-05 | 吉林大学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
2017
- 2017-06-09 CN CN201710432499.7A patent/CN1070842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52558A (ja) * | 2010-06-03 | 2011-12-15 | Univance Corp | トラクター用変速装置 |
DE102012221150A1 (de) * | 2012-11-20 | 2014-05-22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
CN103925346A (zh) * | 2014-03-24 | 2014-07-16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换向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
CN104723867A (zh) * | 2015-03-20 | 2015-06-24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
WO2017067754A1 (de) * | 2015-10-22 | 2017-04-2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
CN206845807U (zh) * | 2017-06-09 | 2018-01-05 | 吉林大学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4230A (zh) | 2017-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92187C1 (ru) |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с двойным сцеплением | |
CN104972887A (zh) |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104976329A (zh) |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 |
WO2017121030A1 (zh) | 半组合式齿轮变速器 | |
CN108488333B (zh) | 一种拖拉机全动力换挡变速箱 | |
CN103867656B (zh) | 具有双离合双中间轴的变速器 | |
CN111059228A (zh) | 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 | |
CN107091302B (zh) | 一种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
CN107084230B (zh)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
CN206845807U (zh)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
CN113108029B (zh) | 一种12速动力高低挡及动力换向变速箱 | |
CN204226569U (zh) | 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107035853B (zh) | 16+16全动力换挡及换向变速箱 | |
CN201273365Y (zh) | 一种六速机械式变速器 | |
CN107804163B (zh) | 一种全动力换挡及换向拖拉机变速箱 | |
CN204164278U (zh) | 八速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4226572U (zh) | 八速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3743329U (zh) | 具有双离合双中间轴的变速器 | |
CN204226566U (zh) |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结构 | |
CN210126429U (zh) | 一种基于两变速箱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 |
CN203926635U (zh) |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
CN208804180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两档变速箱系统 | |
CN204004218U (zh) |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
CN102927221B (zh) | 自动变速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 |
CN204226573U (zh) | 汽车八速双离合变速器传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