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633A - 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633A
CN107078633A CN201580038309.2A CN201580038309A CN107078633A CN 107078633 A CN107078633 A CN 107078633A CN 201580038309 A CN201580038309 A CN 201580038309A CN 107078633 A CN107078633 A CN 107078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witch
control unit
turn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83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633B (zh
Inventor
市原昌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8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sinusoidal output voltages being obtained by combination of several voltages being out of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第1控制部(16)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N))输出至第1开关(S1),其中,该第1接通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检测信号表示由电压检测部(17)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接通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第2控制部(26)在基于第1时间(tson)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输出至第2开关(S2)。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的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提出了下述电力变换装置,即,由共用母线将多个电力变换部连接,向负载供给电力。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电源装置,其具有:主电源部,其具有电池;对由主电源部的电池供给的电压进行变换的电压转换器;从属电源部,其具有电池;对由从属电源部的电池供给的电压进行变换的电压转换器;电容器,其使从两个电压转换器供给的电压平滑化;以及传感器,其对电容器的端子间电压进行检测,该电源装置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对电容器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基于传感器有无故障,执行对电容器与主电源部的电池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继电器、和对电容器与从属电源部的电池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继电器的切换。
如上所述,利用了将多个逆变器的电源侧端子及直流侧端子并联连接的直流共用母线连接。在这里,说明对两个逆变器进行直流共用母线连接的情况。
在发生了停电的情况下,直流电压Vdc下降。在直流电压Vdc下降到了某个电压Vdc1的阶段,两个逆变器进行将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分别断开的控制。
如果在直流电压Vdc下降至电压Vdc1之前电源恢复,则由于处于两个逆变器的开关分别导通的状态,因此发生短路充电电流从恢复的电源向各主电路电容器流动的现象。在通常的逆变器中使用能够耐受上述短路充电电流的部件(转换器二极管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8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直流共用母线连接的情况下,在由各逆变器独立地实施开关控制的情况、存在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的情况下,产生仅单方的开关变为导通的状态的期间。如果在此期间电源恢复,则短路充电电流仅流过其中一个逆变器的电路,可能引起该逆变器的部件的破损及劣化。
特别地,在对容量不同的逆变器进行直流共用母线连接时,如果与二者的容量的合计相对应的短路充电电流流过容量小的逆变器,则情势严峻。由于其影响,对于将容量差异大的逆变器进行直流共用母线连接这一做法产生限制。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该电力变换装置能够抑制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具有:第1电源电路部,其具有第1转换器、第1电路部、第1电容器、第1逆变器和第1控制部;第2电源电路部,其具有第2转换器、第2电路部、第2电容器、第2逆变器和第2控制部;以及电压检测部,其对第1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或者第2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第1转换器将从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在第1电路部中,第1开关和第1电阻并联连接,第1电容器对经由第1电路部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1逆变器将由第1电容器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第1控制部对第1开关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第2转换器将从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在第2电路部中,第2开关和第2电阻并联连接,第2电容器对经由第2电路部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2逆变器将由第2电容器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第2控制部对第2开关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将第1电路部和第1电容器连接的线路与将第2电路部和第2电容器连接的线路相连,将第1转换器和第1电容器连接的线路与将第2转换器和第2电容器连接的线路相连。第1控制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第1开关,其中,该第1接通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1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检测信号表示由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接通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2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第2控制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第2开关。第1控制部基于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第1开关,其中,该第1断开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检测到第2检测信号起至第1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检测信号表示由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断开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检测到第2检测信号起至第2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第2控制部基于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第2开关。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电源电路部和第2电源电路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1的结构的图。电力变换装置1是第1电源电路部11和第2电源电路部21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第1电源电路部11对电压进行变换,该第2电源电路部21对电压进行变换。
第1电源电路部11具有:第1转换器12,其将从电源2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第1电路部13,在该第1电路部13中,第1开关S1和第1电阻13a并联连接;第1电容器14,其对经由第1电路部13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1逆变器15,其将由第1电容器14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第1控制部16,其对第1开关S1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以及电压检测部17,其对第1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对第1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结构而对电压检测部17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对后述的第2电容器24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结构。其理由在于,由于第1电源电路部11和第2电源电路部21由共用母线进行连接,因此第1电容器14和第2电容器24的电量相同。
第2电源电路部21具有:第2转换器22,其将从电源2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第2电路部23,在该第2电路部23中,第2开关S2和第2电阻23a并联连接;第2电容器24,其对经由第2电路部23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2逆变器25,其将由第2电容器24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以及第2控制部26,其对第2开关S2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
将第1电路部13和第1电容器14连接的线路与将第2电路部23和第2电容器24连接的线路相连。将第1转换器12和第1电容器14连接的线路与将第2转换器22和第2电容器24连接的线路相连。
第1控制部16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而计算出的定时(timing)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N)输出至第1开关S1,其中,该第1接通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检测信号表示由电压检测部17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接通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在下面,将第1检测信号称为Smain(ON)。另外,将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称为第1时间tson。
第2控制部26在基于第1时间tson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输出至第2开关S2。
上级控制器3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N),将所生成的Smain(ON)输出至第1控制部16及第2控制部26。
第1接通时间是第1等待时间ts1on和第1转变时间td1on的合计时间,该第1等待时间ts1on是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Smain(ON)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转变时间td1on是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N)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第2接通时间是第2等待时间ts2on和第2转变时间td2on的合计时间,该第2等待时间ts2on是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Smain(ON)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转变时间td2on是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第1控制部16在基于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FF)输出至第1开关S1,其中,该第1断开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第2检测信号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检测信号表示由电压检测部17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断开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第2检测信号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在下面,将第2检测信号称为Smain(OFF)。另外,将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称为第2时间tsoff。
第2控制部26基于第2时间tsoff而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FF)输出至第2开关S2。
上级控制器3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FF),将所生成的Smain(OFF)输出至第1控制部16及第2控制部26。
第1断开时间是第3等待时间ts1off和第3转变时间td1off的合计时间,其中,该第3等待时间ts1off是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Smain(OFF)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3转变时间td1off是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FF)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第2断开时间是第4等待时间ts2off和第4转变时间td2off的合计时间,其中,该第4等待时间ts2off是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Smain(OFF)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4转变时间td2off是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FF)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在这里,参照图2所示的时序图,对第1电源电路部11和第2电源电路部21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下面,设想出与第2开关S2相比,第1开关S1的动作时间较长的情况而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下述情况下的第1电源电路部11和第2电源电路部21的动作,即,从电源2未供给电压、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为断开状态、未对第1电容器14及第2电容器24进行充电的状态起,从电源2供给了电压。并且,假设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即第1时间tson是已预先决定的。
上级控制器3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N),将所生成的Smain(ON)输出至第1控制部16及第2控制部26。
第1控制部16在检测到Smain(ON)后,以在从检测到Smain(ON)起经过第1时间tson后使第1开关S1变为接通状态的方式,将指令信号S1signal(ON)输出至第1开关S1。第1开关S1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N)起至实际地变为接通状态为止耗费第1转变时间td1on。由此,第1控制部16考虑到第1转变时间td1on,使指令信号S1signal(ON)的输出延迟相当于“第1时间tson-第1转变时间td1on”的第1等待时间ts1on。第1开关S1从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Smain(ON)起,在经过第1时间tson后变为接通状态。
第2控制部26在检测到Smain(ON)后,以在从检测到Smain(ON)起经过第1时间tson后使第2开关S2变为接通状态的方式,将指令信号S2signal(ON)输出至第2开关S2。第2开关S2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起至实际地变为接通状态为止耗费第2转变时间td2on。由此,第2控制部26考虑到第2转变时间td2on,使指令信号S2signal(ON)的输出延迟相当于“第1时间tson-第2转变时间td2on”的第2等待时间ts2on。第2开关S2从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Smain(ON)起,在经过第1时间tson后变为接通状态。
这样,电力变换装置1能够在经过第1时间tson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接通状态,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下面,对下述情况下的第1电源电路部11和第2电源电路部21的动作进行说明,即,从由电源2供给有电源、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为接通状态、正在对第1电容器14及第2电容器24进行充电的状态起,停止从电源2供给电压。另外,假设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即第2时间tsoff是已预先决定的。
上级控制器3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FF),将所生成的Smain(OFF)输出至第1控制部16及第2控制部26。
第1控制部16在检测到Smain(OFF)后,以在从检测到Smain(OFF)起经过第2时间tsoff后使第1开关S1变为断开状态的方式,将指令信号S1signal(OFF)输出至第1开关S1。第1开关S1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FF)起至实际地变为断开状态为止耗费第3转变时间td1off。由此,第1控制部16考虑到第3转变时间td1off,使指令信号S1signal(OFF)的输出延迟相当于“第2时间tsoff-第3转变时间td1off”的第3等待时间ts1off。第1开关S1从由第1控制部16检测到Smain(OFF)起,在经过第2时间tsoff后变为断开状态。
第2控制部26在检测到Smain(OFF)后,以在从检测到Smain(OFF)起经过第2时间tsoff后使第2开关S2变为断开状态的方式,将指令信号S2signal(OFF)输出至第2开关S2。第2开关S2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FF)起至实际地变为断开状态为止耗费第4转变时间td2off。由此,第2控制部26考虑到第4转变时间td2off,使指令信号S2signal(OFF)的输出延迟相当于“第2时间tsoff-第4转变时间td2off”的第4等待时间ts2off。第2开关S2从由第2控制部26检测到Smain(OFF)起,在经过第2时间tsoff后变为断开状态。
这样,电力变换装置1能够在经过第2时间tsoff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断开状态,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应答功能>
另外,第1开关S1也可以具有将第1转变时间td1on及第3转变时间td1off通知给第1控制部16的应答功能,其中,该第1转变时间td1on是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N)起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3转变时间td1off是从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1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OFF)起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另外,第2开关S2也可以具有将第2转变时间td2on及第4转变时间td2off通知给第2控制部26的应答功能,其中,该第2转变时间td2on是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起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4转变时间td2off是从接收到来自第2控制部26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FF)起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根据该结构,电力变换装置1能够准确地对第1时间tson及第2时间tsoff进行计算,能够提高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断开状态的定时、以及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接通状态的定时的同时性。
<传输延迟的对策>
在这里,在上级控制器3和第1控制部16之间的距离短、上级控制器3和第2控制部26之间的距离大的情况,上级控制器3和第2控制部26之间存在中继器的情况等之下,有时从上级控制器3输出的Smain(ON)及Smain(OFF)到达至第2控制部26耗费时间。这样,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在传输至第2控制部26的Smain(ON)及Smain(OFF)的延迟大的情况下,还考虑到该传输延迟的时间而对第1等待时间ts1on、第2等待时间ts2on、第3等待时间ts1off以及第4等待时间ts2off进行调整。
下面,将Smain(ON)的传输延迟的时间称为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另外,将Smain(OFF)的传输延迟的时间称为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
在这里,对在第1电源电路部11中考虑到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及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1电源电路部11基于算式(1)而决定第1等待时间ts1on。此外,算式(2)是未考虑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的情况下的第1等待时间ts1on。
第1等待时间ts1on=第1时间tson-第1转变时间td1on+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1)
第1等待时间ts1on=第1时间tson-第1转变时间td1on…(2)
另外,第1电源电路部11基于算式(3)而决定第3等待时间ts1off。此外,算式(4)是未考虑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的情况下的第3等待时间ts1off。
第3等待时间ts1off=第2时间tsoff-第3转变时间td1off+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3)
第3等待时间ts1off=第2时间tsoff-第3转变时间td1off…(4)
下面,对在第2电源电路部21中考虑到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及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2电源电路部21基于算式(5)而决定第2等待时间ts2on。此外,算式(6)是未考虑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的情况下的第2等待时间ts2on。
第2等待时间ts2on=第1时间tson-第2转变时间td2on-第1传输延迟时间tsmdon…(5)
第2等待时间ts2on=第1时间tson-第2转变时间td2on…(6)
另外,第2电源电路部21基于算式(7)而决定第4等待时间ts2off。此外,算式(8)是未考虑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的情况下的第4等待时间ts2off。
第4等待时间ts2off=第2时间tsoff-第4转变时间td2off-第2传输延迟时间tsmdoff…(7)
第4等待时间ts2off=第2时间tsoff-第4转变时间td2off…(8)
根据该结构,电力变换装置1即使在传输至第2控制部26的Smain(ON)及Smain(OFF)的延迟大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在第1电源电路部11侧或者第2电源电路部21侧对传输的延迟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在经过第1时间tson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接通状态,另外,能够在经过第2时间tsoff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断开状态,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关于电力变换装置1,示出了第1电源电路部11与第2电源电路部21并联连接的例子,但是电源电路部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3个电源电路部并联连接的结构。
实施方式2
下面,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不存在上级控制器3。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电力变换装置4是第1电源电路部31和第2电源电路部41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第1电源电路部31对电压进行变换,该第2电源电路部41对电压进行变换。
第1电源电路部31具有:第1转换器12,其将从电源2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第1电路部13,在该第1电路部13中,第1开关S1和第1电阻13a并联连接;第1电容器14,其对经由第1电路部13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1逆变器15,其将由第1电容器14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第1控制部32,其对第1开关S1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以及电压检测部17,其对第1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
第2电源电路部41具有:第2转换器22,其将从电源2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第2电路部23,在该第2电路部23中,第2开关S2和第2电阻23a并联连接;第2电容器24,其对经由第2电路部23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第2逆变器25,其将由第2电容器24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以及第2控制部42,其对第2开关S2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
第1控制部32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N),将该Smain(ON)输出至第2控制部42。另外,第1控制部32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输出至第1开关S1,其中,该第1接通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32检测到Smain(ON)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接通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42检测到Smain(ON)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下面,将第1检测信号称为Smain(ON)。另外,将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称为第1时间tson。
第2控制部42在基于第1时间tson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N)输出至第2开关S2。
另外,第1控制部32在检测到由电压检测部17所检测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Smain(OFF),将该Smain(OFF)输出至第2控制部42。另外,第1控制部32在基于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而计算出的定时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1signal输出至第1开关S1,其中,该第1断开时间是从由第1控制部32检测到Smain(OFF)起至第1开关S1转变为断开状态所需的时间,该第2断开时间是从由第2控制部42检测到Smain(OFF)起至第2开关S2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下面,将第2检测信号称为Smain(OFF)。另外,将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称为第2时间tsoff。
第2控制部42基于第2时间tsoff而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S2signal(OFF)输出至第2开关S2。
这样,电力变换装置4通过由主控侧即第1控制部32生成Smain(ON)及Smain(OFF)、将Smain(ON)及Smain(OFF)输出至从属侧即第2控制部42,从而无需上级控制器,能够在经过第1时间tson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接通状态,另外,能够在经过第2时间tsoff后将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设为断开状态,能够对多个开关的动作时间的波动进行抑制。
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还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4电力变换装置,2电源,3上级控制器,11、31第1电源电路部,12第1转换器,13第1电路部,13a第1电阻,14第1电容器,15第1逆变器,16、32第1控制部,17电压检测部,21、41第2电源电路部,22第2转换器,23第2电路部,23a第2电阻,24第2电容器,25第2逆变器,26、42第2控制部,S1第1开关,S2第2开关。

Claims (4)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电源电路部,其具有第1转换器、第1电路部、第1电容器、第1逆变器和第1控制部;
第2电源电路部,其具有第2转换器、第2电路部、第2电容器、第2逆变器和第2控制部;以及
电压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或者所述第2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
所述第1转换器将从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
在所述第1电路部中,第1开关和第1电阻并联连接,
所述第1电容器对经由所述第1电路部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
所述第1逆变器将由所述第1电容器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
所述第1控制部对所述第1开关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第2转换器将从所述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
在所述第2电路部中,第2开关和第2电阻并联连接,
所述第2电容器对经由所述第2电路部供给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
所述第2逆变器将由所述第2电容器进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
所述第2控制部对所述第2开关的断开动作及接通动作进行控制,
将所述第1电路部和所述第1电容器连接的线路与将所述第2电路部和所述第2电容器连接的线路相连,将所述第1转换器和所述第1电容器连接的线路与将所述第2转换器和所述第2电容器连接的线路相连,
所述第1控制部基于第1接通时间和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所述第1开关,其中,该第1接通时间是从由所述第1控制部检测到第1检测信号起至所述第1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检测信号表示由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接通时间是从由所述第2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信号起至所述第2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所述第2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接通时间和所述第2接通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所述第2开关,
所述第1控制部基于第1断开时间和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所述第1开关,其中,该第1断开时间是从由所述第1控制部检测到第2检测信号起至所述第1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检测信号表示由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该第2断开时间是从由所述第2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信号起至所述第2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所述第2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断开时间和所述第2断开时间中的较晚者的时间,将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输出至所述第2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通时间是第1时间和第1转变时间的合计时间,该第1时间是由所述第1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1转变时间是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1控制部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起至所述第1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所述第2接通时间是第2时间和第2转变时间的合计时间,该第2时间是由所述第2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2转变时间是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控制部的接通动作的指令信号起至所述第2开关转变为接通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所述第1断开时间是第3时间和第3转变时间的合计时间,该第3时间是由所述第1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3转变时间是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1控制部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起至所述第1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所述第2断开时间是第4时间和第4转变时间的合计时间,该第4时间是由所述第2控制部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该第4转变时间是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控制部的断开动作的指令信号起至所述第2开关转变为断开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部在由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1检测信号,将该第1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2控制部,
所述第1控制部在由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2检测信号,将该第2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2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开关将所述第1转变时间及所述第3转变时间通知给所述第1控制部,
所述第2开关将所述第2转变时间及所述第4转变时间通知给所述第2控制部。
CN201580038309.2A 2015-10-23 2015-10-23 电力变换装置 Active CN107078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9985 WO2017068720A1 (ja) 2015-10-23 2015-10-23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633A true CN107078633A (zh) 2017-08-18
CN107078633B CN107078633B (zh) 2018-10-02

Family

ID=5775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8309.2A Active CN107078633B (zh) 2015-10-23 2015-10-23 电力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59809B2 (zh)
JP (1) JP6058233B1 (zh)
CN (1) CN107078633B (zh)
DE (1) DE112015002616B4 (zh)
WO (1) WO20170687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383A (zh) * 2018-11-09 2020-05-19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开关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87290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WO2016154759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Telcodium Inc. A dual-input single-output power supply
JP6474455B2 (ja) * 2017-05-01 2019-02-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Dcリンクコンデンサの初期充電時間を最適化するコンバータ装置
JP2019161799A (ja) * 2018-03-12 2019-09-19 Asti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US20210359621A1 (en) * 2020-05-14 2021-11-18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Drive system with common dc bus
CN115372815A (zh) * 2022-08-29 2022-11-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子模块旁路开关合闸和弹跳时间测试装置、方法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1A (zh) * 1994-08-24 1996-03-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逆变器设备
CN1241320A (zh) * 1996-12-20 2000-01-12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防止冲流用电阻器之保护方法
CN101479906A (zh) * 2006-06-23 2009-07-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装置和搭载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1573849A (zh) * 2007-01-04 2009-1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装置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4571A (ja) 1993-03-26 1994-10-07 Hitachi Koki Co Ltd 突入電流防止回路
JPH0759359A (ja) 1993-08-09 1995-03-0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源回生用電力変換装置
JP4288333B1 (ja) 2007-12-18 2009-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源装置
DE102010060380B3 (de) * 2010-11-05 2012-02-02 Lti Drives Gmbh Notbetriebsfähige Pitchmotor-Antriebsschaltung
CN103312187B (zh) * 2012-03-09 2016-02-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系统
US9083274B2 (en) * 2013-04-08 2015-07-14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Power stage precharging and dynamic braking apparatus for multilevel inverter
CN105637724A (zh) 2013-10-18 2016-06-01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用于风力涡轮发电机的转换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1A (zh) * 1994-08-24 1996-03-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逆变器设备
CN1241320A (zh) * 1996-12-20 2000-01-12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防止冲流用电阻器之保护方法
CN101479906A (zh) * 2006-06-23 2009-07-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装置和搭载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1573849A (zh) * 2007-01-04 2009-1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383A (zh) * 2018-11-09 2020-05-19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开关电路
CN111181383B (zh) * 2018-11-09 2021-01-26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开关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2616T5 (de) 2017-07-13
CN107078633B (zh) 2018-10-02
US20170271998A1 (en) 2017-09-21
JP6058233B1 (ja) 2017-01-11
US9859809B2 (en) 2018-01-02
JPWO2017068720A1 (ja) 2017-10-19
WO2017068720A1 (ja) 2017-04-27
DE112015002616B4 (de)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633B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04380123B (zh) 漏电检测装置
CN105305406B (zh) 水上应用的dc电力系统
CN107820658B (zh) 控制装置和方法、蓄电装置和系统、移动体及备用电源
KR102215350B1 (ko) 전원 시스템
EP2808687A1 (en) Battery system, and ground-fault detection device
EP3111541B1 (en) Pre-charging switch arrangement, power supply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load to a high direct-current voltage source
US20180246169A1 (en) Battery Monitor
US11211644B2 (en) Vehicle battery device with improved current detection
US9935463B2 (en) Redundant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 to reduce risk of microgrid's islanding
CN104335440A (zh) 确定多串式逆变器中的串结构
CN108886180A (zh) 电池组和连接到电池组的车辆
CN105659485A (zh) 整流装置
US20210399573A1 (en) Photovoltaic Electric Applian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Circuit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292858A (zh) 蓄电系统以及蓄电方法
JP2014103790A (ja) 電気車用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デッドセクション検知装置
JP2017184582A (ja) 蓄電システム、運転方法
KR20160141573A (ko) 리던던시 적용 시스템의 릴레이 고장 감지 장치
CN109599930A (zh) 电源供给系统
US11211818B2 (en) Power supply assembly
CN106558914B (zh) 开关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092950B (zh) 电压检测装置
JP6167756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CN104079026B (zh) 充电装置
CN103370630A (zh) 接地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