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5252A -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5252A
CN107075252A CN201580053143.1A CN201580053143A CN107075252A CN 107075252 A CN107075252 A CN 107075252A CN 201580053143 A CN201580053143 A CN 201580053143A CN 107075252 A CN107075252 A CN 107075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cord
resin material
tire
acid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31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樽谷泰典
伊藤夕记
须河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5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5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41Compositions of the carcass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01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ubstantial cord reinforcement, e.g. cordless tyres, cast ty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环状的轮胎骨架体由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己内酰胺的树脂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和用于该轮胎的轮胎骨架体,且特别涉及其中轮胎骨架体(胎身)的至少一部分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由橡胶、有机纤维材料和钢构件构成的充气轮胎,已经被用于车辆例如乘用车中。用于常规充气轮胎的轮胎骨架体中的普通橡胶材料在耐热性等方面没有问题。然而,其轮胎制造工艺通常包括含混炼、压片、成形和硫化的多个工序,并且期望提高生产性。
鉴于上述情况,考虑到树脂具有轻量化、高成形性和高可回收性,近年来已经研究了树脂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树脂和热塑性弹性体在轮胎材料中的使用。从提高生产性的观点来看,这些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热塑性树脂)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其是可注射成形的。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2013-180621中提出了一种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的环状的轮胎骨架体,该热塑性树脂材料包括作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低分子量化合物,该低分子量化合物具有三个以上碳原子,且在其分子中具有能够氢键结合的基团,但不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轮胎比常规橡胶制轮胎更易制造且成本更低。使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轮胎期望可安装在轮辋上,并且具有优异的轮辋安装性(fittability torims),使得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时内部空气不会泄漏,此外,可实现低滚动阻力(低损耗性)。
用于保持轮辋安装性的同时实现低损耗性的示例性方法是控制热塑性弹性体中的硬链段/软链段比的方法。然而,轮辋安装性(弹性模量)和低损耗性具有折衷关系,使得一个性能的增强导致另一个性能的劣化,并且难以同时提高这两种性能。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树脂材料形成且同时实现优异的轮辋安装性和优异的低损耗性的轮胎骨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种环状的轮胎骨架体,其由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己内酰胺的树脂材料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树脂材料形成且同时实现优异的轮辋安装性和优异的低损耗性的轮胎骨架体。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的透视图。
图1B为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中,安装至轮辋的胎圈部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其中增强帘线埋设入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轮胎的胎身的胎冠部中的状态的沿着轮胎的旋转轴截取的截面图。
图3为说明使用帘线加热装置和辊类将增强帘线埋设入胎身的胎冠部中的过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骨架体使用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己内酰胺的树脂材料形成(即,至少使用树脂材料形成)。
此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意指包括如下的共聚的热塑性树脂材料:
形成为结晶性且具有高熔点的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和
形成为非结晶性且具有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
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的主链包括酰胺键(-CONH-)。
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有时也简称为“TPA”(Thermoplastic Amid Elastomer)。
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材料除了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之外还包括己内酰胺(CL),并且该构造能够获得同时实现优异的轮辋安装性和优异的低损耗性的轮胎骨架体。
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不十分清楚。本发明人推测己内酰胺(CL)用作增塑剂,从而可以降低损耗同时降低弹性模量的变化。此外,包含己内酰胺(CL)可以降低熔融时的聚合物粘度,从而能够提高注射成形性。
<<树脂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骨架体为由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和己内酰胺(CL)的树脂材料形成(即,至少使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环状的轮胎骨架体。
树脂材料可包括除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其它热塑性弹性体和其它期望的成分。相对于树脂材料的总量,根据本发明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0质量%以上。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树脂”的范围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但不包括天然橡胶。
(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可以是至少包括以下的材料:
形成为结晶性且具有高熔点的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酰胺;和
形成为非结晶性且具有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其它聚合物(例如,聚酯或聚醚)。
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可包括使用诸如二羧酸等扩链剂(chain extender)而形成的连接硬链段和软链段的结合部。
-硬链段-
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酰胺为,例如,使用由下式(1)或式(2)表示的单体而合成的聚酰胺。
式(1):
H2N-R1-COOH
式(1)中,R1表示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式(2)
在式(2)中,R2表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在式(1)中,R1优选为具有3至18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3至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更优选为具有4至15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4至1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特别优选为具有10至15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10至1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在式(2)中,R2优选为具有3至18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3至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更优选为具有4至15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4至1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特别优选为具有10至15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例如,具有10至1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由上式(1)或式(2)表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ω-氨基羧酸和内酰胺。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酰胺的实例包括ω-氨基羧酸的缩聚物、内酰胺的缩聚物、和二胺与二羧酸的共缩聚物。
ω-氨基羧酸的实例包括具有5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ω-氨基羧酸,如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8-氨基辛酸、10-氨基癸酸、11-氨基十一烷酸或12-氨基十二烷酸。内酰胺的实例包括具有5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内酰胺,如月桂内酰胺、ε-己内酰胺、十一内酰胺、ω-庚内酰胺(ω-enantholactam)或2-吡咯烷酮。
二胺的实例包括二胺化合物,如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胺,例如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3-甲基五亚甲基二胺或间二甲苯二胺。二羧酸可由HOOC-(R3)m-COOH表示,其中R3表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烃分子链,m表示0或1。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具有2至2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羧酸,如草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或十二烷二酸。
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酰胺的实例包括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缩聚获得的聚酰胺(聚酰胺6)、通过十一内酰胺的开环缩聚获得的聚酰胺(聚酰胺11)、通过月桂内酰胺的开环缩聚获得的聚酰胺(聚酰胺12)、通过12-氨基十二烷酸的缩聚获得的聚酰胺(聚酰胺12)、二胺和二元酸的缩聚聚酰胺(例如,聚酰胺66)、或包括间二甲苯二胺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酰胺MX)。
聚酰胺6例如可以由{CO-(CH2)5-NH}n表示,其中n表示可以自由设定的重复单元数。此处,n优选为2至100,更优选为3至50。
聚酰胺11例如可以由{CO-(CH2)10-NH}n表示,其中n表示可以自由设定的重复单元数。此处,n优选为2至100,更优选为3至50。
聚酰胺12例如可以由{CO-(CH2)11-NH}n表示,其中n表示可以自由设定的重复单元数。此处,n优选为2至100,更优选为3至50。
聚酰胺66例如可以由{CO(CH2)4CONH(CH2)6NH}n表示,其中n表示可以自由设定的重复单元数。此处,n优选为2至100,更优选为3至50。
包括间二甲苯二胺作为结构单元的酰胺MX可由例如,以下结构单元(A-1)表示,其中(A-1)中的n表示可以自由设定的重复单元数。此处,n优选为2至100,更优选为3至50。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优选包括作为硬链段的具有由-[CO-(CH2)5-NH]-表示的单元结构的聚酰胺(聚酰胺6),或具有由-[CO-(CH2)11-NH]-表示的单元结构的聚酰胺(聚酰胺12)。
此外,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优选包括具有由-[CO-(CH2)5-NH]-表示的单元结构的聚酰胺(聚酰胺6)。特别地,包含聚酰胺6能够使轮胎骨架体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软链段-
形成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酯和聚醚。实例包括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或聚酯多元醇等聚醚或聚酯,或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例如氨与聚醚的末端反应而得到的聚醚二胺,并且例如,可以使用ABA型三嵌段聚醚二胺。
此处,“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是指由下式(3)表示的聚醚。
式(3)
在式(3)中,x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1至20的整数,y表示4至50的整数。
在式(3)中,x和z各自优选为1至18的整数,更优选为1至16的整数,特别优选为1至14的整数,最优选为1至12的整数。在式(3)中,y优选为5至45的整数,更优选为6至40的整数,特别优选为7至35的整数,最优选为8至30的整数。
“ABA型三嵌段聚醚二胺”可以是由下式(N)表示的聚醚二胺。
式(N)
在式(N)中,XN和ZN各自独立地表示1至20的整数,YN表示4至50的整数。
在式(N)中,XN和ZN各自优选为1至18的整数,更优选为1至16的整数,特别优选为1至14的整数,最优选为1至12的整数。在式(N)中,YN优选为5至45的整数,更优选为6至40的整数,特别优选为7至35的整数,最优选为8至30的整数。
硬链段和软链段的组合为,例如,任意的上述硬链段的实例和任意的上述软链段的实例的组合。其中,硬链段和软链段的组合优选为ε-己内酰胺的开环缩聚物和聚乙二醇的组合、ε-己内酰胺的开环缩聚物和聚丙二醇的组合、ε-己内酰胺的开环缩聚物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组合、ε-己内酰胺的开环缩聚物和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的组合、氨基己酸的缩聚物和聚乙二醇的组合、氨基己酸的缩聚物和聚丙二醇的组合、氨基己酸的缩聚物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组合、或氨基己酸的缩聚物和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的组合。
形成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可包括作为单体单元的二胺,例如具有6至22个碳原子的支链状饱和二胺、具有6至16个碳原子的支链状脂环族二胺、或降冰片烷二胺。具有6至22个碳原子的支链状饱和二胺、具有6至16个碳原子的支链状脂环族二胺、和降冰片烷二胺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二胺优选与上述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组合使用。
具有6至22个碳原子的支链状饱和二胺的实例包括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1,2-二氨基丙烷、1,3-二氨基戊烷、2-甲基-1,5-二氨基戊烷和2-甲基-1,8-二氨基辛烷。
具有6至16个碳原子的支链状脂环族二胺的实例包括5-氨基-2,2,4-三甲基-1-环戊烷甲胺和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这些二胺各自可以是顺式或反式,或这些异构体的混合物。
降冰片烷二胺的实例包括2,5-降冰片烷二甲基胺、2,6-降冰片烷二甲基胺或其混合物。
形成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可包括除上述那些以外的其它二胺化合物作为单体单元。其它二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脂肪族二胺如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或3-甲基五亚甲基二胺;脂环族二胺如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或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或芳香族二胺如间二甲苯二胺或对二甲苯二胺。
这些二胺可以适当地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扩链剂-
如上所述,除了硬链段和软链段之外,还可在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中使用诸如二羧酸等扩链剂。作为二羧酸,可使用选自脂肪族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中的至少一种或其衍生物。
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包含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的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己二酸、癸烷二羧酸、草酸、琥珀酸、戊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或十二烷二酸,具有14至48个碳原子的二聚脂肪族二羧酸,其是通过甘油三酯的分馏获得的二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这些二羧酸的氢化产物;脂环族二羧酸,例如1,4-环己烷二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
-己内酰胺(CL)-
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材料至少包括己内酰胺(CL)作为添加剂。术语“己内酰胺”是指由NH2(CH2)5COOH表示的氨基己酸的内酰胺,即包含-NHCO-键的环状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ε-己内酰胺(6-氨基己内酰胺)。
树脂材料中的己内酰胺(CL)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材料的总量,优选为0.1质量%至20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至15质量%,再更优选为3质量%至10质量%。当己内酰胺(CL)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时,由于注射成形或硫化工序期间的蒸发而导致的己内酰胺的损耗降低,并且期望的弹性模量和优异的低损耗性均可有效地实现。当己内酰胺(CL)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下时,粘度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且可以获得优异的注射成形性。
市售的己内酰胺的实例包括,例如由Aldrich制造的ε-己内酰胺、N-Boc-ε-己内酰胺、4-叔丁基己内酰胺、α-氨基己内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和N-乙酰基己内酰胺。
用于将己内酰胺(CL)引入树脂材料中的方法例如是,在合成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之后加入所需量的己内酰胺(CL)的方法。
当在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中使用己内酰胺作为原料时,可以进行安排使得预先添加指定量的己内酰胺,并且使得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合成后,作为原料的己内酰胺保持未聚合的状态。当使用该方法时,可调整作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的添加量和/或聚合条件,使得己内酰胺残留。因为残留的己内酰胺通过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合成之后进行的洗涤(特别是水洗)除去,树脂材料中的己内酰胺(CL)的量可通过调整洗涤条件来控制。
(HS质量比)
在根据本发明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质量比(HS/SS,HS质量比)优选为55/45至85/15的范围内。当HS质量比等于或高于下限时,弹性模量高,并且获得形状保持性(shape maintainability)和良好的轮辋安装性。当HS质量比等于或低于上限时,弹性模量不会过高,并且获得良好的轮辋安装性。通过调整用于形成硬链段的原料的装填量和用于形成软链段的原料的装填量,可以将HS质量比调整至期望的范围。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HS质量比可以使用1H-NMR和13C-NMR测定。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中的硬链段和软链段的含量优选根据需要设定为使得HS质量比在上述范围内。
当使用扩链剂时,扩链剂的含量优选设定为使得用作软链段的原料的单体的羟基或氨基与扩链剂的羧基大致等摩尔。
适当地设定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中的硬链段、软链段、和任选的扩链剂的含量,使得HS质量比在上述范围内。例如,各部分的期待含量可通过调整各部分的装填量而获得。
-分子量-
本发明中,树脂材料中所包含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大致为10,000至400,000。从进一步提高轮辋安装性和提高对轮胎内压的耐压性的观点来看,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700至300,000,更优选为22,000至200,000。
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重均分子量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来测定。例如,可使用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HLC-8320GPC EcoSEC等GPC(凝胶渗透色谱仪)。
从熔融成形性的观点来看,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聚酰胺)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300至15,000。从韧性和低温挠性的观点来看,形成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0至6,000。
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可通过使用已知方法将形成硬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与形成软链段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聚合物共聚来合成。例如,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可通过在容器中聚合用作形成硬链段的原料的单体(例如,12-氨基十二烷酸等ω-氨基羧酸,或月桂内酰胺等内酰胺)、用作形成软链段的原料的单体(例如,ABA型三嵌段聚醚二醇)、以及扩链剂(例如,己二酸或癸烷二羧酸)而获得。特别地,当使用ω-氨基羧酸作为用作形成硬链段的原料的单体时,可通过进行常压熔融聚合,或在常压熔融聚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减压熔融聚合来合成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当使用内酰胺作为用作形成硬链段的原料的单体时,也可存在适量的水,并且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可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制造:在比常压高0.1至5MPa的高压下进行熔融聚合,然后进行常压熔融聚合和/或减压熔融聚合。这些合成方法可以以间歇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为了进行合成反应,间歇式反应槽、单槽或多槽连续反应设备、和管状连续反应设备等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适当组合使用。
在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制造中,聚合温度优选为150℃至300℃,更优选为160℃至280℃。聚合时间可根据待合成的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聚合平均分子量和聚合温度适当设定。例如,聚合时间优选为0.5至30小时,更优选为0.5至20小时。
在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制造中,必要时,可添加添加剂以调整分子量或使成形时的熔融粘度稳定,并且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单胺或二胺,例如月桂胺、硬脂胺、六亚甲基二胺、和间二甲苯二胺,以及单羧酸或二羧酸,例如乙酸、苯甲酸、硬脂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酸。可考虑待获得的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分子量和粘度适当选择添加剂,条件是添加剂不会不利地影响根据本发明的效果。
在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制造中,必要时,可使用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是,例如,含有选自由P、Ti、Ge、Zn、Fe、Sn、Mn、Co、Zr、V、Ir、La、Ce、Li、Ca和Hf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例如,实例包括无机磷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和有机锡化合物。具体地,无机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磷的酸,例如磷酸、焦磷酸、多磷酸、亚磷酸和次磷酸;含磷的酸的碱金属盐;或含磷的酸的碱土金属盐。
有机钛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烷氧基钛(例如四丁氧基钛或四异丙氧基钛)。
有机锆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烷氧基锆(例如四丁氧基锆(也表示为“Zr(OBu)4”或“Zr(OC4H8)4”))。
有机锡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锡氧烷(distannoxane)化合物(例如1-羟基-3-异硫氰酸酯基-1,1,3,3-四丁基二锡氧烷)、乙酸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水合氧化氢氧化丁基锡(butyltin hydroxide oxide hydrate)。
催化剂的添加量和催化剂的添加时机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迅速获得所需的产物即可。
树脂材料可根据需要包括各种添加剂,例如,橡胶、各种填料(例如二氧化硅、碳酸钙或粘土)、防老剂、油、增塑剂、着色剂、耐候剂和增强剂。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中的添加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可在不损害根据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使用添加剂。当在树脂材料中添加非树脂成分例如添加剂时,树脂材料中的树脂成分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材料的总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树脂材料中的树脂成分的含量是从树脂成分的总量中减去各种添加剂的总含量后剩余的余量。
(树脂材料的物性)
接着,对形成轮胎骨架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的优选物性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骨架体使用树脂材料形成。
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的熔点(或软化点)通常为100℃至350℃,优选大致为100℃至250℃。从轮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熔点(软化点)优选大致为120℃至250℃,更优选为120℃至200℃。
例如,当通过熔着轮胎骨架体的分割体(骨架片)形成轮胎骨架体时,使用熔点为120℃至250℃的树脂材料在通过于120℃至250℃的环境温度下熔着而形成骨架体中提供充分的轮胎骨架片之间的粘接力。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具有优异的行驶耐久性,例如耐刺穿性或耐摩耗性。上述加热温度优选为比形成轮胎骨架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高10℃至150℃的温度,更优选为比形成轮胎骨架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高10℃至100℃的温度。
可通过必要时,添加各种添加剂,并使用已知方法(例如,熔融混合)适当地混合各成分来获得树脂材料。必要时,通过熔融混合获得的树脂材料可以成形为颗粒状而使用。
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自身的在日本工业标准(JIS)K7113:1995中定义的拉伸屈服强度优选为5MPa以上,更优选为5MPa至20MPa,再更优选为5MPa至17MPa。当树脂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为5MPa以上时,树脂材料可经受由于例如行驶时施加到轮胎上的载荷而产生的变形。
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自身的在JIS K7113:1995中定义的拉伸屈服伸长率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0%至70%,再更优选为15%至60%。当树脂材料的拉伸屈服伸长率为10%以上时,弹性范围大,且可改善轮辋安装性。
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自身的在JIS K7113:1995中定义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优选为50%以上,优选为100%以上,再更优选为15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以上。当树脂材料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50%以上时,轮辋安装性优异,并且轮胎耐碰撞时的破坏。
树脂材料(轮胎骨架体)自身的在ISO75-2或ASTM D648中定义的载荷挠曲温度(在0.45MPa的载荷下)优选为50℃以上,优选为50℃至150℃,更优选为50℃至130℃。当树脂材料的载荷挠曲温度为50℃以上时,即使在轮胎制造中进行硫化时,也可以减少轮胎骨架体的变形。
[第一实施方案]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轮胎。以下对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轮胎10进行说明。图1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的透视图,图1B为安装至轮辋的胎圈部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轮胎10具有与常规普通的橡胶制充气轮胎基本相似的截面形状。
如图1A中所示,轮胎10包括胎身17,该胎身17包括:与图1B中所示的轮辋20的胎圈座部21和轮辋凸缘22接触的一对胎圈部12;分别从胎圈部12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14;和连接一个胎侧部14的轮胎径向外端和另一胎侧部14的轮胎径向外端的胎冠部16(外周部)。
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胎身17中,可使用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己内酰胺的树脂材料。
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胎身17由单一的树脂材料制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并且类似于常规普通的橡胶制充气轮胎,具有不同特性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可用于胎身17的各部分(如胎侧部14、胎冠部16和胎圈部12)。另外,可将增强构件(例如高分子材料或金属的纤维、帘线、无纺布或织物)埋设入胎身17中(例如,在胎圈部12、胎侧部14或胎冠部16中),以便用增强构件来增强胎身17。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胎身17是通过将仅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一对胎身半体(halfpart)(轮胎骨架片)17A接合在一起而获得的构件。胎身半体17A各自通过注射成形等成形而制造由一个胎圈部12、一个胎侧部14和半宽度的胎冠部16组成的集合体(integratedbody)而形成。胎身17是通过将所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环形状的胎身半体17A彼此面对放置、并在轮胎赤道面处将它们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胎身17不限于通过将两个构件接合在一起而获得的那些,并且可以通过将三个以上的构件接合在一起而形成。
至少使用上述树脂材料形成的各胎身半体17A可以使用,例如,真空成形、加压成形、注射成形或熔铸来成形。因此,与如常规技术中由橡胶形成胎身的情况相比,硫化不是必要的,可极大地简化制造过程,并且可以节约成形时间。
在本实施方案中,胎身半体17A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即,一个胎身半体17A具有与另一个胎身半体17A相同的形状。因此,还具有仅需要一种模具使胎身半体17A成形的优势。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B所示,与常规普通的充气轮胎中使用的那些类似,仅由钢丝帘线制成的环形胎圈芯18埋设入各胎圈部1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且可省略胎圈芯18,只要确保胎圈部12具有刚性,并且可以成功地实现在轮辋20上的安装即可。胎圈芯18也可使用,例如,有机纤维帘线、树脂涂覆的有机纤维帘线、或硬质树脂代替钢丝帘线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具有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密封性能的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的环形密封层24设置在与轮辋20接触的胎圈部12的部分上,或者至少在与轮辋20的轮辋凸缘22接触的胎圈部12的部分上。密封层24也可以设置在胎身17(胎圈部12)和胎圈座21彼此接触的部分上。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柔软的材料可用作具有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密封性能的材料。作为可用于密封层24的橡胶,优选使用与在常规普通的橡胶制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外表面中使用的橡胶相同种类的橡胶。可使用具有比该树脂材料更高的密封性能的其它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其它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热塑性树脂、或聚酯树脂、或这些树脂中的任一种与橡胶或弹性体的共混物。也可使用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两种以上的这些弹性体的组合或这些弹性体中的任一种与橡胶的共混物。
如图1中所示,具有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刚性的增强帘线26沿胎身17的周向卷绕在胎冠部16周围。将增强帘线26在沿胎身17的轴向截取的截面中于增强帘线26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入胎冠部16中的状态下螺旋状卷绕从而形成增强帘线层28。由具有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耐摩耗性的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的胎冠(crown)30,设置在增强帘线层28的轮胎径向外周侧。
以下参照图2说明由增强帘线26形成的增强帘线层28。图2为说明其中增强帘线埋设入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轮胎的胎身的胎冠部中的状态的沿轮胎旋转轴截取的截面图。如图2中所示,将增强帘线26在沿胎身17的轴向截取的截面中于增强帘线26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入胎冠部16中的状态下螺旋状卷绕,与胎身1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一起形成如图2的虚线所示的增强帘线层28。埋设入胎冠部16中的增强帘线26的部分与形成胎冠部16(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紧密接触。金属纤维或有机纤维等的单丝(单线),或其中这样的纤维捻合的复丝(加捻的线),如由捻合的钢丝纤维组成的钢丝帘线,可用作增强帘线26。在本实施方案中,钢丝帘线用作增强帘线26。
图2中的埋设深度L表示在轮胎旋转轴方向上增强帘线26在胎身17(胎冠部16)中的埋设深度。增强帘线26在胎冠部16中的埋设深度L优选等于或大于增强帘线26的直径D的1/5,更优选大于增强帘线26的直径D的1/2。最优选全部的增强帘线26被埋设入胎冠部16中。当增强帘线26的埋设深度L大于增强帘线26的直径D的1/2时,由于增强帘线26的尺寸,增强帘线26难以从埋设部分掉出。当全部的增强帘线26埋设入胎冠部16中时,表面(外周面)变得平坦,由此即使当构件被放置在其中埋设增强帘线26的胎冠部16上时,也可以减少气体进入环绕增强帘线的区域中。增强帘线层28相当于配置在常规的橡胶制充气轮胎的胎体的外周面上的带束部。
如上所述,胎冠30设置在增强帘线层28的轮胎径向外周侧上。优选的是使用与用于常规的橡胶制充气轮胎相同种类的橡胶作为用于胎冠30的橡胶。可使用由具有比形成胎身1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耐摩耗性的其它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的胎冠代替胎冠30。类似于常规的橡胶制充气轮胎,在胎冠30中,在与路面接触的接触面上,形成由多个沟槽组成的胎冠图案。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制造方法。
(胎身成形工序)
首先,如上所述,使用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的树脂材料形成胎身半体。这些胎身的形成优选使用注射成形来进行。然后,由薄金属支承环支承的胎身半体配置为彼此面对。接着,放置附图中未示出的接合模具(jointing mold),使得胎身半体的抵接部(buttportion)的外周面接触。构造接合模具以用特定压力压接胎身半体17A的接合部(jointportion)(抵接部)的区域或其周边区域。然后,在等于或大于形成胎身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树脂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的温度下,向胎身半体的接合部的区域或其周边区域施加压力。当通过接合模具将胎身半体的接合部加热加压时,接合部熔融,并且胎身半体彼此熔合,结果是构件一体化而形成胎身17。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接合模具将胎身半体的接合部加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单独设置的高频加热器来进行接合部的加热,或者可以通过预先经由施加热风或用红外辐射线照射等将接合部软化或熔融,并利用接合模具向接合部施加压力,来将胎身半体接合。
(增强帘线构件卷绕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增强帘线构件卷绕工序。图3为说明使用帘线加热装置和辊类将增强帘线埋设入胎身的胎冠部中的操作的说明图。图3中,帘线进给设备56包括:卷绕增强帘线26的卷轴58;设置在卷轴58的帘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帘线加热装置59;设置在帘线加热装置59的增强帘线26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辊60;用于将第一辊60沿着其中第一辊与轮胎的外周面接触并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圆筒装置62;设置在第一辊60的增强帘线26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64;和用于将第二辊64沿着其中第二辊与轮胎的外周面接触并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圆筒装置66。第二辊64可以用作由金属形成的冷却辊。在本实施方案中,考虑到减少熔融或软化的树脂材料的粘附,第一辊60和第二辊64的表面涂覆有氟树脂(本实施方案中,TEFLON(注册商标))。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构造帘线进给设备56具有第一辊60和第二辊64的两种辊,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并且可以构造帘线进给设备只具有这些辊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单辊)。
帘线加热装置59包括产生热风的加热器70和风扇72。帘线加热装置59包括供给有热风且增强帘线26穿过其内部空间的加热箱74,和排出加热的增强帘线26的排出口76。
在本工序中,首先,升高帘线加热装置59的加热器70的温度,且被加热器70加热的加热器70周围的空气通过风扇72的转动形成的气流被输送至加热箱74。然后,将从卷轴58抽出的增强帘线26进给至其中内部空间被热风加热的加热箱74的内部,由此加热增强帘线26(从而例如,增强帘线26的温度升高至大致100℃至200℃)。加热的增强帘线26穿过排出口76,并以恒定的张力,螺旋状卷绕在沿图3中箭头R的方向旋转的胎身17的胎冠部16的外周面周围。这里,作为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与胎冠部16的外周面接触的结果,在接触部处的树脂材料熔融或软化,且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入胎冠部16的外周面中。在该工序中,由于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埋设入熔融或软化的树脂材料中,实现其中树脂材料和增强帘线26之间不存在间隙的状态,即紧密接触状态。因此,减少空气进入增强帘线26埋设的部分中。通过将增强帘线26加热至比胎身17的树脂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高的温度,促进了在接触增强帘线26的部分中的树脂材料的熔融或软化。通过采用上述工序,促进了增强帘线26埋设入胎冠部16的外周面中,且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的进入。
增强帘线26的埋设深度可通过增强帘线26的加热温度、作用于增强帘线26的张力和第一辊60施加的压力等来调节。在本实施方案中,增强帘线26的埋设深度L设为等于或大于增强帘线26的直径D的1/5。增强帘线26的埋设深度L更优选为大于增强帘线26的直径D的1/2,而且最优选为埋设全部的增强帘线26。
以这种方式,通过将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卷绕在胎冠部16的外周面上,以使得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被埋设入胎冠部16的外周面中,增强帘线层28形成在胎身17的胎冠部16的外周侧上。
然后,将硫化的带状胎冠30卷绕在胎身17的外周面上一周,且使用例如粘接剂将胎冠30接合至胎身17的外周面。例如,迄今已知用于翻新轮胎的预硫化胎冠,可用作胎冠30。本工序是与将预硫化胎冠接合到翻新轮胎的壳体(casing)的外周面的工序类似的工序。
通过将仅由硫化橡胶形成的密封层24使用例如粘接剂接合至胎身17的胎圈部12,可完成轮胎10。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采取了以下的构造:将增强帘线26加热以使得胎身17的表面接触加热过的增强帘线26的部分被熔融和软化,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使用热气流生成装置来加热其中将要埋设增强帘线26的胎冠部16的外周面,随后可以将增强帘线26埋设入胎冠部16中,而不是加热增强帘线26。
尽管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帘线加热装置59的热源包括加热器和风扇,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并且可以采用其中将增强帘线26通过辐射热(例如,红外辐射)直接加热的构造。
尽管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采用了以下的构造:将增强帘线26埋设入其中的树脂材料被熔融或软化的区域用由金属形成的第二辊64强制冷却,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构造:将冷气流直接施加到树脂材料被熔融或软化的区域,来将树脂材料被熔融或软化的区域强制冷却并固化。
尽管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采用了其中将增强帘线26加热的构造,但例如可以采用其中将增强帘线26的外周涂覆有与胎身17相同的树脂材料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当将被涂覆的增强帘线卷绕在胎身17的冠部16上时,通过将增强帘线26与涂覆树脂一起加热,可有效地减少在将增强帘线埋设入胎冠部16的期间的空气进入。
从制造的观点来看,将增强帘线26螺旋状卷绕是容易的。然而,也可以思考以下的方法:将增强帘线26设置为使得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增强帘线是不连续的。
第一实施方案的轮胎10是所谓的无内胎轮胎(tubeless tire),其中在轮胎10和轮辋20之间通过将胎圈部12安装至轮辋20来形成气室。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可以采用完整的内胎形状。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可以具有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2012-46030的第二实施方案(图4和图5)所示的构造:其中使用具有由树脂材料覆盖的帘线构件的增强帘线构件。
尽管参考实施方式如上描述了用于进行本发明的模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为示例,且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显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案。
实施例
下面参考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硬链段:PA6(NYLON(注册商标)6)的合成
将470g的己内酰胺、173g的十二烷二酸和37g的氨基己酸(均由Aldrich制造)加入到具有2L容量且配备有搅拌器、氮气导入口和冷凝水排出口的反应器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反应器内部的空气,然后升温至250℃,使反应在升高0.6MPa的高压下进行4小时。释放压力后,在氮气流下使反应进行另外的1小时,进行水洗工序,由此得到数均分子量为约1,200的所需PA6聚合物的白色固体。
·聚酰胺弹性体的合成
混合200g的PA6(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与164g的PPG/PTMG/PPG(由HUNTSMAN制造的JEFFAMINE(注册商标)RT-1000(商品名),包括源自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的结构单元和源自聚丙二醇(PPG)的结构单元的三元共聚物二胺,其是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
将混合物在氮气流下于230℃下搅拌7小时,向其中加入7.1g的己内酰胺(由Aldrich制造)和1g的IRGANOX1010(由BASF制造),由此获得白色聚酰胺弹性体。将所得的聚酰胺弹性体成形为颗粒,在220℃下注射成形,由此获得样品片。使用通过从样品片中冲压出测试片而获得的样品,进行各种测量。
[实施例2]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1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186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186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108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6.2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3]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1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0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0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99g。聚合时间变为8小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4]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1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0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0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99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12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5]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1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0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0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99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56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6]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1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3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3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86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25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7]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2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467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467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软链段换成86g的PPG(由HUNTSMAN制造的ELASTAMINE(注册商标)RP-2009,二胺),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24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8]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2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800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800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SS)的装填量为50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35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9]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2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567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567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35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48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10]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2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3000的PA12。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3000的PA12(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67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10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实施例11]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3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0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0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99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5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比较例1]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2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567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567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SS)的装填量为35g,添加剂(氨基十二烷酸)的装填量为7.0g。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比较例2]
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HS)、形成软链段的聚合物、硬链段HS与软链段SS的比(质量比)、添加剂及其含量如表3中所示进行设定。将HS换成分子量为2330的PA6。改变装填量,使得分子量为2330的PA6(HS)的装填量为200g,PPG/PTMG/PPG(SS)的装填量为86g,己内酰胺的装填量为0g(即,不加入己内酰胺)。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胺弹性体。
-评价-
[注射成形性]
在注射成形时,A等级指派为能够使用15t注射成形机成形为平板的样品,B等级指派为与A等级相比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计量不良)的样品,C等级指派为显示填充不良(高粘度)的样品。
[轮辋安装性]
参照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使用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聚合物制造轮胎。然后,将轮胎安装在轮辋上。A等级指派为实现气密的情况,B等级指派为安装在轮辋上的可操作性因硬度而较差的情况,C等级指派为发生龟裂和/或没有实现气密的情况。
[低损耗性]
从2mm厚的样品片中冲压出具有8mm直径的圆盘形状的测试片用于测量。在23℃和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对测试片进行湿度控制后,在温度30℃、变形1%、频率20Hz下,使用粘弹性测量仪(由TA Instruments制造)测量损耗角正切(tanδ)。A等级指派为tanδ为0.08以下的情况,B等级指派为tanδ大于0.08且0.12以下的情况,C等级指派为tanδ大于0.12的情况。在全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以显示最小损耗的样品作为基准(100),并且示出各样品的指数。
[吸湿性]
根据以下方法测试所得的样品的吸湿性。
将使用15t注射成形机制备的测试片放置在23℃和相对湿度50%的恒温恒湿环境下。使用卡尔·费歇尔水分测定仪(由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Co.,Ltd.制造),测量当重量变化结束时所观察到的饱和水分含量。当对注射片进行模拟硫化的160℃的热压时,
在评价标准中的A等级下,保持良好的形状而没有例如起泡的发生或变形;
在评价标准中的B等级下,有时观察到因起泡导致的注射片的一部分变形;和
在评价标准中的C等级下,因起泡导致注射片严重变形。
评价标准如下:
A:水分含量小于1.5%
B:水分含量为1.5%至2.0%
C:水分含量大于2.0%
表1
表2
表3
表1至表3中所示的成分如下。
-软链段用聚合物-
·PPG/PTMG/PPG:由HUNTSMAN制造的JEFFAMINE(注册商标)RT-1000(商品名)
·PPG:由HUNTSMAN制造的ELASTAMINE(注册商标)RP-2009(商品名)
-添加剂-
·己内酰胺(CL):由Aldrich制造
·氨基十二烷酸:由Aldrich制造
-硬链段用聚合物-
·PA6:实施例1中合成的PA6(NYLON(注册商标)6)
·PA12:通过以下方法合成的PA12(NYLON(注册商标)12)
(硬链段:PA12(NYLON(注册商标)12)的合成)
将40g的12-氨基十二烷酸、550g的氨基十二内酰胺和67g的十二烷二酸(均由Aldrich制造)加入到具有2L容量且配备有搅拌器、氮气导入口和冷凝水排出口的反应器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反应器内部的空气,然后升温至280℃,使反应在升高0.6MPa的高压下进行4小时。释放压力后,在氮气流下使反应进行另外的1小时,由此得到数均分子量为约3000的所需PA12聚合物的白色固体。
以参考的方式,将日本专利申请2004-203499的公开内容以其整体引入本文。
就像各个出版物、专利申请或技术标准分别具体地指明要以参考的方式引入的相同程度,以参考的方式,将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全部出版物、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引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
12:胎圈部
16:胎冠部(外周部)
17:胎身(轮胎骨架体)
18:胎圈芯
20:轮辋
21:胎圈座
22:轮辋凸缘
24:密封层(密封部)
26:增强帘线(增强帘线构件)
28:增强帘线层
30:胎冠
D:增强帘线的直径(增强帘线构件的直径)
L:增强帘线的埋设深度(增强帘线构件的埋设深度)

Claims (4)

1.一种环状的轮胎骨架体,其由包括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己内酰胺的树脂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骨架体,其中所述树脂材料中的己内酰胺的含量为0.1质量%至2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骨架体,其中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作为硬链段的聚酰胺6。
4.一种轮胎,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骨架体。
CN201580053143.1A 2014-10-01 2015-10-01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Pending CN1070752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3499 2014-10-01
JP2014-203499 2014-10-01
PCT/JP2015/077966 WO2016052706A1 (ja) 2014-10-01 2015-10-01 タイヤ骨格体および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5252A true CN107075252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63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3143.1A Pending CN107075252A (zh) 2014-10-01 2015-10-01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33550A1 (zh)
EP (1) EP3202853B1 (zh)
JP (1) JP5989280B1 (zh)
CN (1) CN107075252A (zh)
WO (1) WO2016052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2767A1 (ja) * 2017-10-25 2019-05-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用金属樹脂複合部材及びタイ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335A (zh) * 2007-10-11 2010-09-01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生产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有效混合工艺
CN103189215A (zh) * 2010-08-25 2013-07-0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94795A (zh) * 1955-02-14
JP2000095861A (ja) * 1998-09-21 2000-04-04 Unitika Ltd ナイロン6樹脂組成物
CN101296997B (zh) * 2005-10-27 2011-12-07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低渗透性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A2631734C (en) * 2005-12-16 2011-03-2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ing aids for elastomeric compositions
JP2007217445A (ja) * 2006-02-14 2007-08-30 Toray Ind Inc 制電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US7902287B2 (en) * 2008-01-21 2011-03-0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WO2009093695A1 (ja) * 2008-01-23 2009-07-30 Ube Industries, Ltd. ゴム組成物、ベース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チェーファー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サイドウォール用ゴム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タイヤ
US9540510B2 (en) * 2008-12-17 2017-01-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Stabilized dynamically vulcanize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s useful in fluid barrier applications
JP6034074B2 (ja) * 2012-07-03 2016-11-30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アミ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335A (zh) * 2007-10-11 2010-09-01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生产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有效混合工艺
CN103189215A (zh) * 2010-08-25 2013-07-0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52706A1 (ja) 2017-04-27
WO2016052706A1 (ja) 2016-04-07
EP3202853A4 (en) 2017-08-09
JP5989280B1 (ja) 2016-09-07
EP3202853A1 (en) 2017-08-09
EP3202853B1 (en) 2019-06-12
US20170233550A1 (en) 2017-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9610B (zh) 轮胎
CN105073444B (zh) 轮胎
CN105073833B (zh) 轮胎
CN107075113B (zh) 轮胎
CN108367595A (zh) 轮胎
JP6723157B2 (ja) タイヤ
US10017007B2 (en) Tire
CN106715531B (zh) 轮胎
CN106715530B (zh) 轮胎
CN107075252A (zh) 轮胎骨架体和轮胎
CN108698443A (zh) 轮胎
JP5989279B1 (ja) タイヤ骨格体およびタイヤ
JP6474273B2 (ja) タイヤ
CN107635792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