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4289A -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4289A
CN107064289A CN201710039761.1A CN201710039761A CN107064289A CN 107064289 A CN107064289 A CN 107064289A CN 201710039761 A CN201710039761 A CN 201710039761A CN 107064289 A CN107064289 A CN 107064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tection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coil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97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4289B (zh
Inventor
沈功田
郑阳
张宗健
谭继东
李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Spe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ino Spe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Spe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no Spe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397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4289B/zh
Priority to US16/478,858 priority patent/US11421986B2/en
Priority to DE112017006851.7T priority patent/DE112017006851T5/de
Priority to PCT/CN2017/075750 priority patent/WO20181331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4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4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4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4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 G01B1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4Probes
    • G01N29/2412Probes using the magnetostrictiv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to be examined, e.g.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s [EM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7/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7/1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using magnetic means, e.g. by measuring change of reluc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N27/8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 G01N27/8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by investigating stray magnetic fiel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N27/8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 G01N27/9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using eddy currents
    • G01N27/9006Details, e.g. in the structure or functioning of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1Analysing solid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e.g. using Lamb, Rayleigh or shear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3Analysing solids in the interior, e.g. by shear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8Marking the faulty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7Analysing solids by measuring propagation velocity or propagation time of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25Supports,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in moving situ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34Generating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29/348Generating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e.g. single frequency signals, chirp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36Detecting the response signal, e.g.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29/42Detecting the response signal, e.g.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by frequency filtering or by tuning to resonant frequenc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6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5/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1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uring variable
    • G01N2291/011Velocity or travel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3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3Solids
    • G01N2291/0234Metals, e.g. ste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8Material parameters
    • G01N2291/02854Length,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8Material parameters
    • G01N2291/0289Internal structure, e.g. defects, grain size, tex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2Shear waves, transverse waves, horizontally polarised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3Surface waves, e.g. Rayleigh waves, Love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6Bulk waves, e.g.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torsional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4Internal reflections (echoes), e.g. on walls or de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26Scanned objects
    • G01N2291/269Various geometry objects
    • G01N2291/2695Bottles,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一个环节,无损检测可以在不损害或不影响待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待测对象表面或内部的缺陷或不均匀性。
通常,在无损检测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漏磁检测技术和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包括:超声体波检测、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其中,漏磁检测技术可以采用漏磁检测技术检测铁磁性材料(例如,钢板或管道)的腐蚀性检测;电磁超声检测技术通过产生超声体波、表面波和超声导波来对待测对象进行无损检测,具有无需打磨材料表面、无需耦合剂、非接触检测等众多优点,特别适用于自动化超声检测装备。
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工程无损检测中总是基于多个检测目标任务,需要检测待测对象的多种缺陷,尽可能多的获得缺陷信息,还需要快速高效。例如,大型储罐壁板和底板检测,不但需要进行测厚实现腐蚀检测,还需要检测裂纹,同时也期望区分缺陷是存在于待测对象的内侧或外侧,此外还期望有快速扫查缺陷区域位置,然后再精确检测缺陷的高效检测策略。为实现上述检测目标,往往需要漏磁、超声体波、表面波、超声导波等多种检测技术并用。
而现有技术用于进行漏磁、超声体波、表面波、超声导波等检测的传感器都是独立的传感器,如果要实现上述检测目标,往往需要漏磁、超声体波、表面波、超声导波等多种仪器和传感器共同或合并使用来执行检测,例如,对与大型储罐壁板和底板的检测过程中,首先先采用超声导波大范围检测的优势,定位缺陷区域,然后机器人爬行到缺陷区域,进行精确测厚,采用C扫描实现缺陷腐蚀成像,再采用表面波检测技术,区分腐蚀是存在于内表面还是外表面。由此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采用多个独立的传感器来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方案,增加了检测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并且检测效率也不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采用分立式的多个传感器实现对铁磁性金属材料腐蚀、表面裂纹及内部损伤检测造成系统复杂度高、工作效率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包括: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包括:U型磁轭,用于磁化待测对象的材料,并在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漏磁接收组件,位于U型磁轭的中部位置,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磁场信号;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位于U型磁轭的N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N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位于U型磁轭的S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S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达到了利用一个传感器实现漏磁、电磁超声等多种检测模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检测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尺寸设计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的一种优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传感器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设置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漏磁检测信号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磁超声测厚检测信号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超声导波检测信号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表面波检测信号示意图;以及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1、待测对象;203、U型磁轭;205、磁敏元件(漏磁接收组件);207、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9、第二电磁超声线圈;10、磁化区;20、横波;30、导波;40、表面波;60、涡流(涡流场);1、体内缺陷;2、表层缺陷;11、信号发生器;12、功率放大器;13、双工器;14、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15、漏磁信号调理单元;16、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17、多通道信号采集器;18、上位机;05、U型磁轭;02、激励线圈;08、接收线圈;01、漏磁接收组件(磁敏元件);06、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3、滚轮;04、外壳;07、接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中,上述待测对象可以为待检测的由铁磁性导体材料构成的任何部件,例如,可以是钢板、储罐、管道等;上述检测传感器可以为集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的一体式传感器。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传感器可以由磁轭、漏磁接收组件(例如,磁敏元件)和至少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组成的传感器,其中,磁轭可以为如下任意一种:永磁体或电磁铁,用于产生漏磁检测的励磁磁场以及电磁超声检测的偏置磁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磁轭为永磁体,则该磁轭可以用于提供一个持续的磁场;如果磁轭为电磁铁(可以为缠绕有线圈的磁轭),则需要采用通断直流电的方式来产生磁场。
可选地,磁轭的形状可以为U型或马蹄形,本申请实施例中以U型磁轭为例来说明。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U型磁轭与磁敏元件可以构成用于漏磁检测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利用U型磁轭作为励磁装置,磁敏元件作为磁场探测器件,通过交流或永磁式U型磁轭将铁磁性材料磁化,如果材料表面或亚表面有缺陷存在,将会使材料中的磁感线发生畸变,在缺陷上方的材料表面处产生漏磁场,采用磁场探测器件检测此漏磁场,即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表面或来表面缺陷的检测。在储罐底板检测、管道内检测等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仍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端与电磁超声线圈可以构成用于电磁超声检测的电磁超声检测传感器,用于产生超声体波、表面波和超声导波进行无损检测,具有无需打磨材料表面、无需耦合剂、非接触检测等众多优点,特别适用于自动化超声检测装备。超声体波一般用于脉冲回波式测厚或探伤(是一种点检测式技术),表面波一般用于检测结构表面缺陷,超声导波一般用于薄壁结构缺陷检测(是一种面检测技术)。目前已有搭载电磁超声直入射传感器进行脉冲回波测厚的机器人,常用于大型钢结构壁厚测和腐蚀检测。相较于压电超声检测机器人,电磁超声检测机器人无需配备打磨机构和喷水耦合机构,节省了机器机构部件、控制模块、空间、重量和线缆等,具有巨大优越性。
步骤S104,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中,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并输出该模式下用于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检测信号;其中,检测信号可以为漏磁检测模式下由磁敏元件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也可以为电磁超声检测模式下的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步骤S106,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中,在通过检测传感器产生用于对待测对象检测的至少一种检测信号后,利用该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由U型磁轭、电磁超声线圈和磁敏元件组成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通过上位机接收用户输入的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输出与该工作模式对应的检测信号,最后利用该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达到了利用一个传感器实现漏磁、电磁超声等多种检测模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检测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述检测传感器至少包括:磁轭、漏磁接收组件、位于磁轭的N极下方的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位于磁轭的S极下方的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其中,磁轭为如下任意一种:永磁体或电磁铁,用于产生漏磁检测的励磁磁场以及电磁超声检测的偏置磁场。优选地,上述磁轭为U型磁轭。
可选地,基于上述实施例,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传感器可以包括:U型磁轭203、磁敏元件(漏磁接收组件)205、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其中,图标201所示为待测对象,U型磁轭203可以为永磁体式的,也可以为电磁体式,用于产生漏磁检测励磁磁场及电磁超声传感器的偏置磁场;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环形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环形线圈),置于U型磁轭203的两极下方,其中,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位于U型磁轭的N极下方,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位于U型磁轭的S极下方;利用U型磁轭203提供偏置磁场,采用不同激励频率时,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可用于激励和接收超声体波、表面波和超声导波;磁敏元件205置于U型磁轭中部,可测量磁场大小和方向,用于采集漏磁检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感器可以实现如下几种检测功能:漏磁检测功能、超声体波测厚与直入射探伤功能、导波检测功能和表面波检测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漏磁检测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通过磁轭(例如,U型磁轭)在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如图3所示,步骤S106中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通过漏磁接收组件检测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磁场信号,其中,漏磁接收组件位于磁轭的中部位置;
步骤S304,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磁轭与漏磁接收组件(磁敏元件)组合可以构成漏磁检测工作模式,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标201所示为待测对象(铁磁性被检构件),图标203所示为U型磁轭,图标205所示为磁敏元件,在U型磁轭203将待测对象(铁磁性被检构件)磁化后,在待测对象内部产生磁场信号,形成磁化区10,由图4可以看出,由U型磁轭203与待测对象(被检构件)201组成了一个闭合磁路,当被检构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例如,图3中图标2所示的表层缺陷)时,磁路发生畸变,一部分磁感线进入空气,泄漏到被检构件的外部,形成漏磁场,从而被磁敏元件205探测到,通过对漏磁场信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被检构件上是否存在缺陷。
通过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对待测对象的漏磁检测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超声体波检测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步骤S104中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获取用于产生超声体波的第一激励信号,其中,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一频率;
步骤S504,将第一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步骤S506,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S极,产生超声体波。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磁轭(例如,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的任意一端与其下方的线圈,可组成电磁超声传感器。具体地,以图4为例来说明超声波的激励过程:当线圈(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中通以体波响应频率信号f1时,一般是中心频率为几兆赫兹的窄频带瞬态脉冲信号,铁磁性导体被检材料中感生出涡流60,由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可知,此涡流场几乎可以认为是环形线圈的镜像,涡流方向与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在U型磁轭某一磁极(N极或者S极)提供的垂直磁场作用下,涡流场60受洛仑兹力作用,这些作用力使得线圈下方的质点产生跟线圈中电流同频率的机械振动。此外,线圈的导线还会产生动态变化的磁场,此动磁场使得每一份线元下方的铁磁性材料产生磁化力和磁致伸缩力,这些作用力也会使得线圈下方的质点产生跟线圈中电流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在上述三种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铁磁性导波材料中耦合产生出垂直入射的横波20,此横波20可以用于对线圈正下方区域的测厚或直入射探伤。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工作模式为超声体波检测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接收由待测对象对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一回波信号;
步骤S604a,根据第一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和/或
步骤S604b,根据第一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的厚度。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超声体波遇到待测对象的底面后,产生反射波,反射波传播到材料表面时,引起处于磁场中的材料表面质点振动,产生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波,并被线圈探测到。
通过上述实施例,实现了超声体波测厚与直入射探伤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超声导波检测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步骤S104中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获取用于产生超声导波的第二激励信号,其中,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二频率;
步骤S704,将第二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步骤S706,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S极,产生超声导波。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处于磁轭(U型磁轭)的N极或S极某一极下方的环形线圈传感器(只需要一个作为激励即可)可以实现超声导波检测。由上述环形线圈电磁超声工作原理可知,每个线圈可在铁磁性材料表面环形镜象区域产生振动源。对于一定材料、一定厚度的结构,在低频(50kHz~500kHz)的某些频率段(工作频率),可以激励产生较单一的S0模态导波,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产生的导波可以如图4中30所示,可以用于检测待测对象整个厚度上的缺陷,如图4中图标1所示的体内缺陷。导波工作频率一般是窄频段,激励产生单一S0模态导波时,需采用窄频调制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工作模式为超声导波检测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2,接收由待测对象对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二回波信号;
步骤S804,根据第二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环形线圈的对称性,此导波以环形线圈为中心,360°均匀辐射传播。导波能量在材料厚度方向上均有分布,因此可以检测到材料整个厚度上的缺陷,如图4中图标1所示的体内缺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表面波检测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步骤S104中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2,获取用于产生表面波的第三激励信号,其中,第三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
步骤S904,将第三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步骤S906,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磁轭的S极,产生表面波。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置于由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的环形线圈,如图10所示,由上述的环形线圈电磁超声工作原理可知,每个线圈可在铁磁性材料表面环形镜象区域产生振动源。当线圈形状尺寸满足a=λR时,其中,λR为表面波波长,a为相邻线源距离,d为线圈最内侧的线圈直径,N为正整数,即相邻线源距离等于表面波的波长时,激励或接收波长为λR的表面波。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形成的表面波如图4中图标40所示,可以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表面缺陷2。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行表面波检测时,可以实现如下两种检测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步骤S106中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2,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
步骤S114,根据表面波的能量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实现了一激一收检测模式,例如处于N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激发传感器,激励产生表面波,处于S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传感器,接收表面波(反之,N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S极下方的传感器作为激励,道理是同样的)。当U型磁轭N极到S极中间的被检材料区域(即表面波检测区域)存在表层缺陷时,接收传感器收到表面波能量相对于无缺陷时的能量减小,即可判断出此区域中是否存在缺陷,通过能量减小的量可以评估缺陷的大小。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步骤S106中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2,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的第一表面波;
步骤S124,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其自身发出的第二表面波;
步骤S126,根据第一表面波和第二表面波的能量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实现了自激自收与一激一收模式,例如处于N极下方的线圈既作为激发传感器也作为接收传感器,处于S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传感器,接收表面波。此时如果表面波检测区域存在表层缺陷时,前向传播信号和反射播信号会被S极下方的线圈和N极下方的线圈接收到。通过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缺陷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具有等价性,即在独立工作模式下,如自激自收电磁超声测厚、导波检测、表面波检测时,可采用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作为换能器,也可两者均采用,这时要求仪器的电磁超声激励通道为双通道或具有分时激励功能;在一激一收协同工作模式下,如表面波检测、导波检测时,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中的任一个作为激励线圈,而另一个作为接收线圈。在下文的检测模式描述中,自激自收时按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作为主体动作传感器;一激一收时,按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作为激励作感器,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作为激励传感器。其它情况,可按下列示例很容易类比出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系统,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电磁超声激励源(由信号发生器11、功率放大器12)、双工器13、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14、漏磁信号调理单元15、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16、多通道信号采集器17、上位机18组成。
其中,电磁超声激励源用于产生大功率激励信号,由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电磁超声激励源频率带宽范围需包含超声导波及超声波检测频率,一般在10kHz~20MHz范围内。激励过程中能够控制产生有特定主频的窄频带信号,通过双工器后进入到一体式传感器中的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中。
双工器允许大功率激励信号进入激励传感器,限制大功率激励信号进入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只允许小于某一电压的小信号(电磁超声接收信号)进入到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
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具有对接收的电磁超声及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可包含模拟滤波功能。
漏磁信号调理单元具有对接收的漏磁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功能。
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具有对接收的导波和表面波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可包含模拟滤波功能。
多通道信号采集器具有对电磁超声传感器、磁敏元件、电磁超声传感器接收信号,经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漏磁信号调理单元、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处理后,进行数模转换采样的功能。
上位机软件用于对检测系统进行控制,主要有控制系统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控制输出特定的检测信号,记录检测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显示与输出。
基于上述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系统实施例,可以实现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检测模式:
一、漏磁检测模式
磁轭产生稳恒磁场,在被检材料中形成磁路,当被检材料中存在缺陷时,磁敏元件采集到缺陷引发的漏磁场信号,输入漏磁信号调理单元,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多通道信号采集器的对应通道进行模数转换,并将采集的信号输送给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漏磁检测信号的获取和分析。
二、测厚与直入射探伤工作模式
信号发生器发生出中心频率为电磁超声体波的窄频大功率信号,经双工器输入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激励产生超声体波;由材料底面反射回来的超声体波被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此电磁信号经双工器输入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多通道信号采集器的对应通道进行模数转换,并将采集的信号输送给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实现对电磁超声测厚信号的获取和分析,并得到材料厚度值。
三、导波检测工作模式
信号发生器发生出中心频率为传感器产生导波的窄频大功率信号,经双工器输入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激励产生超声体波;由材料底面反射回来的超声体波被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此电磁信号经双工器输入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多通道信号采集器的对应通道进行模数转换,并将采集的信号输送给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实现对电磁超声测厚信号的获取和分析,并得到材料厚度值。
四、表面波检测工作模式
信号发生器发生出中心频率为传感器产生表面波的窄频大功率信号,经双工器输入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激励产生表面波,此表面波在被检材料表面传播,当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电磁超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之间有缺陷时,会使得一部分表面波形成反射,另一部分波形成透射,透射波被电磁超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到,利用接收到的透射波信息,实现被检材料表面缺陷的检测。
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的一种优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传感器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传感器包括:U型磁轭05、激励线圈02、接收线圈08、漏磁接收组件(磁敏元件)01、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弹簧(示意图中未标出)、滚轮03、外壳04、外壳上盖(示意图中未标出)、接线座07组成。U型磁轭05安装于外壳内部,激励线圈02和接收线圈08分别位于U型磁轭05两腿底面,漏磁接收组件01安装于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上,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安装于外壳04并位于U型磁轭05的中部位置,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与外壳04间设置有弹簧,使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可与外壳04间产生一定的滑动,使漏磁接收组件01可良好接触于被测部件,接线座07位于传感器一侧,激励线圈02、接收线圈08、漏磁接收组件01的所有接线都与接线座07连接,滚轮03位于传感器底部,其使传感器可在被检表面良好移动,外壳04上盖保持与外壳04相匹配,用于在安装完所有组件后密封传感器。
优选地,上述传感器中环形线圈的形状尺寸可以为:D=18.2mm,d=6.2mm,a=0.4mm。U形磁轭05的外形尺寸55×40×20mm,在线圈处磁场强度约5000Gs,磁敏元件可以为霍尔芯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检测设置示意图。以6mm厚钢板检测为例。如图15所示,传感器置于钢板上方。在漏磁检测模式下,当传感器扫查过一个深4mm,宽5.92mm的槽形缺陷时,传感器检测到的x、y、z三个方向上的漏磁场强度信号如图16中所示,其中,BX为x方向上的磁场强度信号,BY为y方向上的磁场强度信号,BZ为z方向上的磁场强度信号;在电磁超声测厚模式下,如图17所示,为采用中心频率为3.5MHz汉宁窗调制的三个周期正弦波作为激励信号,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自激自收工作模式下采集到的底面回波信号,此时钢的横波波速为3240m/s,两个回波间的时间差为3.704us,钢板测厚值为6mm;在超声导波工作模式下,如图18所示,为采用中心频率为190kHz七个周期汉宁窗调制的正弦波作为激励信号,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在钢板中激励产生出的兰姆波信号;在表面波工作模式下,如图19所示,为采用中心频率为7.5MHz汉宁窗调制7个周期正弦波信号作为激励信号,由电磁超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激发,由电磁超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到的表面波检测信号,此时传播途径中无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多目标无损检测中需要采用漏磁、超声体波、表面波和导波多种技术手段时,现有分立式传感器和系统造成如下主要问题:(1)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测厚及检测、表面波检测和超声导波检测采用的传感器及仪器系统往往是分立式的,或是几者的机械组合,造成传感器数量多或非常复杂,仪器系统多。(2)在执行检测时,分立式的传感器和系统,往往需要分步进行多次重复检测,造成程序步骤多,检测过程繁杂,检测时间耗时长。(3)在采用机器人检测的场合,多种检测传感器或需要多个机器人进行检测,即使采用机械复合式的传感器,仪器系统也难以合并,会造成机器人体积增大、负重增重等。特别是对于爬壁检测机器和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管道猪),会造成极大影响,有时候集成到一个机器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通过本发明上述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1)提供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能产生横波、表面波、超声导波(导波或SH导波),避免了现有检测技术需采用多个传感器或是机械地把几种传感器组装在一起造成的重复检测或传感器复杂的缺点;(2)提供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体积基本不改变现有各漏磁检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尺寸,可以很方便地用于种各种检测机器人,如储罐底板、壁板腐蚀检测机器人,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管道猪)等;(3)提供的检测仪器系统,采用同一仪器系统可同时实现超声波测厚及检测、超声导波检测、表面波检测和漏磁检测,避免了现有检测技术需采用多种仪器系统重复检测或者检测装置需搭载多套仪器系统的缺点;(4)提供的检测仪器,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可以方便地搭载到各种检测机器人系统中;(5)提供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一体式传感器和仪器可同步实现超声波测厚及检测、超声导波检测、表面波检测和漏磁检测,从而实现对铁磁性金属材料设备腐蚀、表面裂纹及内部损伤的同步检测,检测损伤类型全面,检测效率高。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的传感器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标201所示为待测对象,该传感器包括:U型磁轭203,用于磁化待测对象的材料,并在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漏磁接收组件205,位于U型磁轭的中部位置,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漏磁场信号;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位于U型磁轭的N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N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位于U型磁轭的S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S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可选地,上述U型磁轭203可以为永磁体,也可以为电磁铁,用于产生漏磁检测的励磁磁场及电磁超声检测的偏置磁场;如果磁轭为永磁体,则该磁轭可以用于提供一个持续的磁场;如果磁轭为电磁铁(可以为缠绕有线圈的磁轭),则需要采用通断直流电的方式来产生磁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U型磁轭也可以替换为马蹄形磁轭,或者通过组装得到的呈U形的磁轭,只要可以实现U型磁轭功能的磁轭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选的实施中,上述漏磁接收组件205可以为磁敏元件,可测量磁场大小和方向,用于采集漏磁检测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一体式传感器,可以实现通过一个传感器同时实现漏磁检测与电磁超声检测,其中,电磁超声检测至少包括:超声体波测厚与直入射探伤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功能和表面波检测。
具体地,上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中的任意一个线圈与U型磁轭组合,可构成电磁超声传感器。优选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呈环形线圈,分别位于U型磁轭的N极下方和S极下方,利用U型磁轭提供偏置磁场,当采用不同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输入至上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后,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可用于产生和接收超声体波、表面波和超声导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U型磁轭与磁敏元件可以构成用于进行漏磁检测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利用U型磁轭作为励磁装置,磁敏元件作为磁场探测器件,通过交流或永磁式U型磁轭将铁磁性材料磁化,如果材料表面或亚表面有缺陷存在,将会使材料中的磁感线发生畸变,在缺陷上方的材料表面处产生漏磁场,采用磁场探测器件检测此漏磁场,即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表面或来表面缺陷的检测。在储罐底板检测、管道内检测等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端与电磁超声线圈可以构成用于进行电磁超声检测的电磁超声检测传感器,通过产生超声体波、表面波和超声导波进行无损检测,具有无需打磨材料表面、无需耦合剂、非接触检测等众多优点,特别适用于自动化超声检测装备。超声体波一般用于脉冲回波式测厚或探伤(是一种点检测式技术),表面波一般用于检测结构表面缺陷,超声导波一般用于薄壁结构缺陷检测(是一种面检测技术)。目前已有搭载电磁超声直入射传感器进行脉冲回波测厚的机器人,常用于大型钢结构壁厚测和腐蚀检测。相较于压电超声检测机器人,电磁超声检测机器人无需配备打磨机构和喷水耦合机构,节省了机器机构部件、控制模块、空间、重量和线缆等,具有巨大优越性。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磁超声波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的方式,通过U型磁轭、漏磁接收组件、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以及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相组合,得到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其中,U型磁轭,用于磁化待测对象的被测区域的材料,并在被测区域的内部产生磁场;漏磁接收组件,位于U型磁轭的中部位置,用于检测被测区域的外部是否存在磁场信号;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位于U型磁轭的N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N极下端构成电磁超声传感器;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位于U型磁轭的S极下方,与U型磁轭的S极下端构成电磁超声传感器,达到了简化系统组成部分,并且能快速检测铁磁性金属材料腐蚀、表面裂纹以及检测内部损伤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检测传感器的独特的结构,上述传感器可以实现但不限于几种检测功能:漏磁检测功能、超声体波测厚与直入射探伤功能、超声导波检测功能和表面波检测功能。
下面结合图4来说明上述几种检测功能。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标201所示为待测对象(铁磁性被检构件),图标203所示为U型磁轭,图标205所示为磁敏元件。
第一种检测功能,即,漏磁检测。基于图4所示的一体式传感器,利用U型磁轭203将待测对象(铁磁性被检构件)磁化后,在待测对象内部产生磁场信号,形成磁化区10,由图2可以看出,由U型磁轭203与待测对象(被检构件)201组成了一个闭合磁路,当被检构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例如,图4中图标2所示的表层缺陷)时,磁路发生畸变,一部分磁感线进入空气,泄漏到被检构件的外部,形成漏磁场,从而被磁敏元件205探测到,通过对漏磁场信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被检构件上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种检测功能,超声体波测厚与直入射探伤检测功能。基于图4所示的一体式传感器,由磁轭(例如,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的任意一端与其下方的线圈,可组成电磁超声传感器。具体地,以图4为例来说明超声波的激励过程:当线圈(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中通以体波响应频率信号f1时,一般是中心频率为几兆赫兹的窄频带瞬态脉冲信号,铁磁性导体被检材料中感生出涡流60,由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可知,此涡流场几乎可以认为是环形线圈的镜像,涡流方向与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在U型磁轭某一磁极(N极或者S极)提供的垂直磁场作用下,涡流场60受洛仑兹力作用,这些作用力使得线圈下方的质点产生跟线圈中电流同频率的机械振动。此外,线圈的导线还会产生动态变化的磁场,此动磁场使得每一份线元下方的铁磁性材料产生磁化力和磁致伸缩力,这些作用力也会使得线圈下方的质点产生跟线圈中电流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在上述三种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铁磁性导波材料中耦合产生出垂直入射的横波20,此横波20可以用于对线圈正下方区域的测厚或直入射探伤。当超声体波遇到待测对象的底面后,产生反射波,反射波传播到材料表面时,引起处于磁场中的材料表面质点振动,产生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波,并被线圈探测到。
第三种检测功能,超声导波检测功能。基于图4所示的一体式传感器,由处于磁轭(U型磁轭)的N极或S极某一极下方的环形线圈传感器(只需要一个作为激励即可)可以实现超声导波检测。由上述环形线圈电磁超声工作原理可知,每个线圈可在铁磁性材料表面环形镜象区域产生振动源。对于一定材料、一定厚度的结构,在低频(50kHz~500kHz)的某些频率段(工作频率),可以激励产生较单一的S0模态导波,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产生的导波可以如图4中30所示,可以用于检测待测对象整个厚度上的缺陷,如图4中图标1所示的体内缺陷。导波工作频率一般是窄频段,激励产生单一S0模态导波时,需采用窄频调制信号作为检测信号。由于环形线圈的对称性,此导波以环形线圈为中心,360°均匀辐射传播。导波能量在材料厚度方向上均有分布,因此可以检测到材料整个厚度上的缺陷,如图4中图标30所示为导波,图标1所示为体内缺陷。
第四种检测功能,表面波检测。基于图4所示的一体式传感器,置于由U型磁轭的N极或S极下的环形线圈,由上述的环形线圈电磁超声工作原理可知,每个线圈可在铁磁性材料表面环形镜象区域产生振动源。图10示出了一种传感器形状尺寸设计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D为线圈最外侧的线圈直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尺寸满足如下公式:
a=λR
其中,λR为表面波波长,a为相邻线源距离,d为线圈最内侧的线圈直径,N为正整数,即相邻线源距离等于表面波的波长时,激励或接收波长为λR的表面波。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形成的表面波如图4中图标40所示,可以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表面缺陷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由环形线圈电磁超声工作原理可知每个线圈可铁磁性材料表面环形镜象区域产生振动源。在通过上式对表面波进行检测时,有以下两种检测模式:
模式一:一激一收检测模式,例如处于N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激发传感器,激励产生表面波,处于S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传感器,接收表面波(反之,N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S极下方的传感器作为激励,道理是同样的)。当U型磁轭N极到S极中间的被检材料区域(即表面波检测区域)存在表层缺陷时,接收传感器收到表面波能量相对于无缺陷时的能量减小,即可判断出此区域中是否存在缺陷,通过能量减小的量可以评估缺陷的大小。
模式二:自激自收与一激一收模式,例如处于N极下方的线圈既作为激发传感器也作为接收传感器,处于S极下方的线圈作为接收传感器,接收表面波。此时如果表面波检测区域存在表层缺陷时,前向传播信号和反射播信号会被S极下方的线圈和N极下方的线圈接收到。通过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缺陷的大小。
可选的,漏磁接收组件为磁敏元件,优选地,该磁敏元件为霍尔芯片。
可选的,传感器还包括: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和外壳,其中,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用于安装漏磁接收组件,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外壳间设置有弹簧,使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外壳间产生一定的滑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的一种优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传感器包括:U型磁轭05、激励线圈02、接收线圈08、漏磁接收组件(磁敏元件)01、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弹簧示意图中未标出、滚轮03、外壳04、外壳上盖(示意图中未标出)、接线座07组成。U型磁轭05安装于外壳内部,激励线圈02和接收线圈08分别位于U型磁轭05两腿底面,漏磁接收组件01安装于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上,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安装于外壳04并位于U型磁轭05的中部位置,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与外壳04间设置有弹簧,使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06可与外壳04间产生一定的滑动,使漏磁接收组件01可良好接触于被测部件,接线座07位于传感器一侧,激励线圈02、接收线圈08、漏磁接收组件01的所有接线都与接线座07连接,滚轮03位于传感器底部,其使传感器可在被检表面良好移动,外壳04上盖保持与外壳04相匹配,用于在安装完所有组件后密封传感器。
优选地,上述传感器中环形线圈的形状尺寸可以为:D=18.2mm,d=6.2mm,a=0.4mm。U形磁轭05的外形尺寸55×40×20mm,在线圈处磁场强度约5000Gs,磁敏元件可以为霍尔芯片。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实施例。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以及信号发生器11和功率放大器12。其中,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对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激励信号,功率放大器用于对激励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由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电磁超声激励源。电磁超声激励源频率带宽范围需包含超声导波及超声波检测频率,一般在10kHz~20MHz范围内。激励过程中能够控制产生有特定主频的窄频带信号,通过双工器后进入到一体式传感器中的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中。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磁超声波与漏磁一体式检测的方式,通过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其中,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对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激励信号,功率放大器用于对激励信号进行放大,达到了简化系统组成部分,并且能快速检测铁磁性金属材料腐蚀、表面裂纹以及检测内部损伤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如图13所示,上述系统还包括:双工器13,用于将放大后的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并接收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探测到的回波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双工器允许大功率激励信号进入激励传感器,限制大功率激励信号进入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14,只允许小于某一电压的小信号(电磁超声接收信号)进入到电磁超声信号调理单元14。
可选的,如图13所示,上述系统还包括:多通道信号采集器17,用于接收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探测到的回波信号以及漏磁接收组件检测到的漏磁场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多通道信号采集器具有对电磁超声传感器、磁敏元件、电磁超声传感器接收信号,经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漏磁信号调理单元15、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16处理后,进行数模转换采样的功能。
可选的,如图13所示,上述系统还包括:上位机18,用于对多通道信号采集器上传的回波信号和/或磁场信号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18用于对检测系统进行控制,主要有控制系统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控制输出特定的检测信号,记录检测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显示与输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磁超声及导波信号调理单元具有对接收的电磁超声及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可包含模拟滤波功能。
漏磁信号调理单元15具有对接收的漏磁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功能。
电磁超声导波信号调理单元16具有对接收的导波和表面波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可包含模拟滤波功能。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基于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11、控制模块213和确定模块215。
其中,接收模块211,用于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
控制模块213,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
检测模块215,用于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由U型磁轭、电磁超声线圈和磁敏元件组成的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一体式传感器,通过上位机接收用户输入的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输出与该工作模式对应的检测信号,最后利用该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达到了利用一个传感器实现漏磁、电磁超声等多种检测模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检测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传感器至少包括:磁轭、漏磁接收组件、位于磁轭的N极下方的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位于磁轭的S极下方的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其中,磁轭为如下任意一种:永磁体或电磁铁,用于产生漏磁检测的励磁磁场以及电磁超声检测的偏置磁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工作模式为漏磁检测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通过磁轭在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其中,上述检测模块215可以包括: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漏磁接收组件检测是否存在磁场信号,其中,漏磁接收组件位于U型磁轭的中部位置;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213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产生超声体波的第一激励信号,其中,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一频率;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第一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第二产生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S极,产生超声体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215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待测对象对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一回波信号;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和/或根据第一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的厚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213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产生超声导波的第二激励信号,其中,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二频率;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将第二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第三产生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S极,产生超声导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215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待测对象对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二回波信号;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回波信号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213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产生表面波的第三激励信号,其中,第三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三激励信号输入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第四产生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N极,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U型磁轭的S极,产生表面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215可以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表面波的能量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215可以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的第一表面波;第五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其自身发出的第二表面波;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表面波和第二表面波的能量确定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至少包括:磁轭、漏磁接收组件、位于所述磁轭的N极下方的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位于所述磁轭的S极下方的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其中,所述磁轭为如下任意一种:永磁体或电磁铁,用于产生漏磁检测的励磁磁场以及电磁超声检测的偏置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漏磁检测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磁轭在所述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其中,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漏磁接收组件检测所述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漏磁场信号,其中,所述漏磁接收组件位于所述磁轭的中部位置;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超声体波检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包括:
获取用于产生所述超声体波的第一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一频率;
将所述第一激励信号输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根据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N极,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S极,产生所述超声体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超声体波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包括:
接收由所述待测对象对所述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一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确定所述待测对象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超声导波检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包括:
获取用于产生所述超声导波的第二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二频率;
将所述第二激励信号输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根据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N极,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S极,产生所述超声导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超声导波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包括:
接收由所述待测对象对所述超声体波反射的第二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信号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表面波检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包括:
获取用于产生所述表面波的第三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激励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
将所述第三激励信号输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
根据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N极,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与所述磁轭的S极,产生所述表面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表面波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
根据所述表面波的能量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表面波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来自另外一个电磁超声线圈的表面波的第一表面波;
通过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接收其自身发出的第二表面波;
根据所述第一表面波和所述第二表面波的能量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11.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磁轭,用于磁化待测对象的材料,并在所述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
漏磁接收组件,位于所述U型磁轭的中部位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漏磁场信号;
第一电磁超声线圈,位于所述U型磁轭的N极下方,与所述U型磁轭的N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第二电磁超声线圈,位于所述U型磁轭的S极下方,与所述U型磁轭的S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尺寸满足如下公式:
a=λR
其中,λR为表面波波长,a为相邻线源距离,d为线圈最内侧的线圈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磁接收组件为磁敏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元件为霍尔芯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和外壳,其中,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漏磁接收组件,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弹簧,使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外壳间产生一定的滑动。
16.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对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激励信号;
功率放大器,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用于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放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双工器,与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放大后的激励信号输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并接收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多通道信号采集器,与所述双工器连接,用于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号: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所述漏磁接收组件检测到的漏磁场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上位机,与所述多通道信号采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通道信号采集器上传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21.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检测。
CN201710039761.1A 2017-01-18 2017-01-18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Active CN107064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9761.1A CN107064289B (zh) 2017-01-18 2017-01-18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US16/478,858 US11421986B2 (en) 2017-01-18 2017-03-06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sensor for detecting multi-mode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and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112017006851.7T DE112017006851T5 (de) 2017-01-18 2017-03-06 Verfahren, vorrichtung, system und sensor zum erfassen eines elektromagnetischen akustik und streufluss in mehreren betriebsarten
PCT/CN2017/075750 WO2018133179A1 (zh) 2017-01-18 2017-03-06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9761.1A CN107064289B (zh) 2017-01-18 2017-01-18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4289A true CN107064289A (zh) 2017-08-18
CN107064289B CN107064289B (zh) 2024-03-29

Family

ID=5959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9761.1A Active CN107064289B (zh) 2017-01-18 2017-01-18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1986B2 (zh)
CN (1) CN107064289B (zh)
DE (1) DE112017006851T5 (zh)
WO (1) WO201813317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3651A (zh) * 2017-11-28 2018-03-27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缆索钢丝损伤的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088900A (zh) * 2018-01-19 2018-05-29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的多功能复合探头
CN108226277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漏磁、电磁超声和涡流复合式管道外检测探头
CN109521083A (zh) * 2018-12-28 2019-03-26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电磁声复合无损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1665296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基于emat测量超声换能器三维辐射声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84001A (zh) * 2020-10-28 2021-04-2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导线的超声导波无损检测装置及损伤识别方法
CN113532255A (zh) * 2021-07-27 2021-10-22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漏磁和涡流检测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8127B2 (en) * 2017-07-14 2021-02-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esting apparatus and handles for testing apparatus
US10769684B1 (en) * 2017-10-03 2020-09-08 Wells Fargo Bank, N.A. Property assessment system with buoyancy adjust device
CN108917805B (zh) * 2018-08-08 2019-11-26 苏州博昇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超声波双波换能器
CN109342566B (zh) * 2018-11-22 2023-09-22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盆式绝缘子缺陷检测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9738512A (zh) * 2019-01-08 2019-05-10 重庆大学 基于多物理场融合的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346446B (zh) * 2019-07-31 2024-05-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无损检测装置
US11525674B2 (en) * 2019-10-28 2022-12-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using bulk acoustic waves
CN111024827A (zh) * 2019-12-11 2020-04-17 湖北工业大学 电磁超声sv波与表面波检测系统
JP2021162360A (ja) * 2020-03-30 2021-10-1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CN111521689B (zh) * 2020-03-30 2022-12-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磁致伸缩导波和漏磁双功能扫查器
CN111426756B (zh) * 2020-05-13 2023-06-16 南昌航空大学 钢轨轨底裂纹高阶sh导波成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254685A (zh) * 2020-05-26 2021-01-22 福州晋安尧琦侗科技有限公司 楼板自动测厚标记装置
CN111947849B (zh) * 2020-09-02 2024-06-1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导波检测的管道检测系统
CN112212900A (zh) * 2020-09-29 2021-01-12 刘翡琼 一种低成本高灵敏度超声波探测器
CN112710737B (zh) * 2020-12-29 2022-05-1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电缆铺设前其老化程度预检装置
CN112903952B (zh) * 2021-01-21 2022-05-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金属板结构损伤评价系统和方法
CN112986399B (zh) * 2021-03-15 2022-06-2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sh导波换能器及在线检测系统、方法
CN113702490B (zh) * 2021-08-27 2024-04-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涡流热传导的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量估计方法
CN115236174A (zh) * 2022-07-12 2022-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传感器自检及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7110423B (zh) * 2023-10-23 2024-01-30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无损检测传感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8822A (en) * 1978-06-20 1982-07-13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contact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CN1051086A (zh) * 1990-11-21 1991-05-01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电磁超声自动探伤技术
JPH07174733A (ja) * 1993-12-20 1995-07-14 Nippon Steel Corp 電磁超音波探傷装置
CN101198853A (zh) * 2005-04-14 2008-06-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多模式声波传感器
CN102661995A (zh) * 2012-05-11 2012-09-12 厦门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与漏磁复合的检测方法
CN103353479A (zh) * 2013-06-28 2013-10-16 厦门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纵向导波与漏磁检测复合的检测方法
DE102013010824A1 (de) * 2013-06-28 2014-12-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und/oder Nachweisen von Ultraschallwellen in Form von longitudinal polarisierten Volumenwellen
CN205643251U (zh) * 2016-02-22 2016-10-12 南京兰博瑞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厚壁管全体积检测的超声内扫描成像系统
CN206489114U (zh) * 2017-01-18 2017-09-12 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8202A (en) * 1997-04-04 1998-09-15 Passarelli, Jr.; Frank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flaw detection apparatus
US6932382B2 (en) * 2003-10-28 2005-08-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Hall effect sensor assembly
CN101354380B (zh) * 2007-07-23 2011-07-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涡流、电磁超声组合式无损检测方法
WO2009057916A2 (en) * 2007-10-29 2009-05-07 Jong-Suk An Construction device of generator have to switching magnetic flux.
CN101358948A (zh) * 2008-08-21 2009-02-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地下储气井金属井筒检测装置
KR101068350B1 (ko) * 2009-07-03 2011-09-28 (주)디지털초음파 접촉 sh-도파 자왜변환기
CN103353478B (zh) 2013-06-28 2016-02-03 厦门大学 一种磁声成像与漏磁成像的复合无损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8822A (en) * 1978-06-20 1982-07-13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contact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CN1051086A (zh) * 1990-11-21 1991-05-01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电磁超声自动探伤技术
JPH07174733A (ja) * 1993-12-20 1995-07-14 Nippon Steel Corp 電磁超音波探傷装置
CN101198853A (zh) * 2005-04-14 2008-06-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多模式声波传感器
CN102661995A (zh) * 2012-05-11 2012-09-12 厦门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与漏磁复合的检测方法
CN103353479A (zh) * 2013-06-28 2013-10-16 厦门大学 一种电磁超声纵向导波与漏磁检测复合的检测方法
DE102013010824A1 (de) * 2013-06-28 2014-12-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und/oder Nachweisen von Ultraschallwellen in Form von longitudinal polarisierten Volumenwellen
CN205643251U (zh) * 2016-02-22 2016-10-12 南京兰博瑞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厚壁管全体积检测的超声内扫描成像系统
CN206489114U (zh) * 2017-01-18 2017-09-12 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以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GLING HUANG 等: "Multi-Mode Electromagnetic Ultrasonic Lamb Wave Tomography Imaging for Variable-Depth Defects in Metal Plates", SENSORS, no. 16, pages 628 *
窦林彬 等: "多模态超声导波管道检测技术的研究", 科技资讯, no. 31, pages 1 - 3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3651A (zh) * 2017-11-28 2018-03-27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缆索钢丝损伤的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26277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漏磁、电磁超声和涡流复合式管道外检测探头
CN108088900A (zh) * 2018-01-19 2018-05-29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的多功能复合探头
CN108088900B (zh) * 2018-01-19 2023-09-22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的多功能复合探头
CN109521083A (zh) * 2018-12-28 2019-03-26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电磁声复合无损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9521083B (zh) * 2018-12-28 2023-10-03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电磁声复合无损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1665296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基于emat测量超声换能器三维辐射声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65296B (zh) * 2019-03-05 2024-05-17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基于emat测量超声换能器三维辐射声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84001A (zh) * 2020-10-28 2021-04-2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导线的超声导波无损检测装置及损伤识别方法
CN112684001B (zh) * 2020-10-28 2024-03-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导线的超声导波无损检测装置及损伤识别方法
CN113532255A (zh) * 2021-07-27 2021-10-22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漏磁和涡流检测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32255B (zh) * 2021-07-27 2024-01-12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漏磁和涡流检测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3179A1 (zh) 2018-07-26
US11421986B2 (en) 2022-08-23
US20190376785A1 (en) 2019-12-12
CN107064289B (zh) 2024-03-29
DE112017006851T5 (de)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4289A (zh)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
CN206489114U (zh) 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以及系统
CN101354380B (zh) 一种涡流、电磁超声组合式无损检测方法
CN201322742Y (zh) 超声导波复合式无损检测装置
CN102721747B (zh) 一种非共线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方法
CN103353479B (zh) 一种电磁超声纵向导波与漏磁检测复合的检测方法
CN102182933B (zh) 脉冲漏磁缺陷与应力的无损检测系统及无损检测方法
US20210262983A1 (en)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Method For Large-Scale Damag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Based On Broadband Excitation
CN101666783A (zh) 超声导波复合式无损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6645418A (zh) 履带式磁声复合检测机器人及检测方法和装置
KR20020022046A (ko) 보일러튜브의 크랙을 검사하는 전자기 음향변환장치
CN102661995A (zh) 一种电磁超声与漏磁复合的检测方法
Li et al. Study of a spiral-coil EMAT for rail subsurface inspection
CN206489119U (zh) 多模式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和电磁超声传感器
CN107153095A (zh) 一种复合板结构的健康检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chimoto et al. Evaluation of fatigue cracks by an angle beam EMAT–ET dual probe
Tu et al. An external through type RA-EMAT for steel pipe inspection
CN107064296A (zh) 多模式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和电磁超声传感器
CN104374830A (zh) 一种基于压电阵列的近场相控阵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GB2383413A (en) Detecting rail defects using acoustic surface waves
CN205449361U (zh) 残余应力测试设备
US201500089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mechanical changes in a component by means of a magnetoelastic sensor
Wang et al. Multi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Lamb wave inspection
CN107991393A (zh) 一种双频电磁超声检测系统
Kang et al. Selection of optimal exciting frequency and Lamb wave mode for detecting wall-thinning in plates using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