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2337B -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2337B
CN107062337B CN201710293122.8A CN201710293122A CN107062337B CN 107062337 B CN107062337 B CN 107062337B CN 201710293122 A CN201710293122 A CN 201710293122A CN 107062337 B CN107062337 B CN 107062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working
smoke
oi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3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2337A (zh
Inventor
谢柳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931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2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2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2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2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2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包括:外壳,形成油烟通道,油烟通道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电机,内置于油烟通道中;涡轮风叶,内置于油烟通道中,并与电机的转动轴固接,用于在电机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进烟口进入油烟通道,并经出烟口排出;外壳接电源阳极,涡轮风叶接电源阴极,以在外壳与涡轮风叶间形成电场。该油烟净化器具有强吸力,且烟气与工作叶片具有高接触效率,使涡轮风叶外部附加电场时,烟气可被高效吸附与电离。

Description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业油烟气(例如餐馆、酒店等大型厨房或者家庭厨房的油烟气)被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现有的油烟处理装置主要以除油、排烟模式为主,采用大功率风机吸烟后对油烟中的液体油滴进行拦截,然后直接将油烟中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现有油烟处理装置在排放油烟烟气时,其抽吸风能力有限,因此常需要设置大功率风机提高吸风量以达到及时排放烟气的目的,导致装置的噪音很大。第二,现有除油、排烟模式主要是除去液体油滴、将烟气排出,却并未对烟气进行任何处理,如烟气中的细小固体颗粒并未及时处理。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烟气排放区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申请发明人在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和经过深入实验探索后,得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包括:
外壳,形成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
电机,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
涡轮风叶,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并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固接,用于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油烟通道,并经所述出烟口排出;
所述外壳接电源阳极,所述涡轮风叶接电源阴极,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涡轮风叶间形成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为同心圆环平板,所述固定支架的内圆环为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圆环为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若干条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顶部设有所述出烟口的上壳体、底部设有所述进烟口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油烟通道;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上壳体凸缘,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下壳体凸缘,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凸缘与所述下壳体凸缘之间,使所述固定支架固接在所述外壳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向自身内部凹陷,使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形成有聚油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接电源阳极,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隔绝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采用螺接、焊接、粘接或铸接的方法对接以形成所述油烟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中心盘和以所述中心盘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工作叶片,且所述工作叶片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中心盘上,所述工作叶片固设至所述中心盘的一端定义为固定端,另一端定义为自由端;
各所述工作叶片的高度为H,厚度为T,长度为L,则30≤H/T≤300,0.8≤L/H≤5;各所述工作叶片的宽度为d,相邻所述工作叶片间的最大间距为D,0.5≤d/D≤2。
优选地,100≤H/T≤150,1≤L/H≤3,0.8≤d/D≤1.5。
可选地,40mm≤H≤1000mm,0.4mm≤T≤10mm,100mm≤L≤1500mm,10mm≤d≤100mm;10mm≤D≤200mm。
可以理解的是,叶片高度H包括其数值范围内任一点值,例如H为40mm、80mm、100mm、150mm、200mm、500mm、800mm或1000mm。叶片厚度T包括其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T为0.4mm、0.6mm、0.8mm、1mm、1.5mm、2mm、5mm、8mm或10mm。叶片长度L包括其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L为100mm、105mm、110mm、150mm、200mm、400mm、500mm、750mm、800mm、1000mm或1500mm。叶片宽度d包括其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d为10mm、15mm、20mm、25mm、30mm、35mm、38.5mm、50mm、75mm或100mm。叶片最大间距D包括其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D为10mm、15mm、20mm、28mm、30mm、35mm、50mm、75mm、100mm、150mm或200mm。
在本发明中,工作叶片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工作叶片长度方向的截面。相邻工作叶片之间的最大间距是指相邻工作叶片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工作叶片的长度方向是工作叶片辐射延伸的方向。
其中,工作叶片的自由端这一名词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意味着该自由端一定是自由悬空的,各个工作叶片的自由端也可以通过外环框架固定起来,以加强整体强度。
在本发明的涡轮风叶中,d/D过大表明工作叶片宽度过宽或者相邻工作叶片的最大间距过小,这会导致涡轮风叶在转动过程中受到较大风阻,影响涡轮风叶吸烟气的效率。d/D过小则表明工作叶片宽度过窄或者相邻工作叶片的间距过大,这会导致涡轮风叶难以有效的聚拢周围的烟气,同样起不到高效吸烟气的效果,并且烟气还未来得及充分与工作叶片接触,就从过大的工作叶片间隙之间逸出。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叶片的片数n为20-50片。其中,片数n包括其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n为20片、25片、30片、36片、40片、44片、48片或50片。
优选地,所述工作叶片的片数n为36片。
在本发明的油烟净化器中,工作叶片的片数与工作叶片厚度的设置直接影响相邻工作叶片之间的最大间距设置。如果工作叶片的片数太少或者工作叶片厚度很薄,会导致相邻工作叶片之间的最大间距较大,另外工作叶片较薄时其强度也会相应降低。相反地,如果片数太多或者工作叶片厚度很厚,会导致相邻工作叶片之间的间距较小、工作叶片排列过密,此外较厚的工作叶片虽然能够保证工作叶片强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工作叶片的造价。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叶片为平面、曲面或者具有拐点的折面。
优选地,所述工作叶片为曲面,所述工作叶片的横截面为S形。
进一步地,所述横截面包括连续设置且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α,0°<α<180°,所述第二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β,0°<β<180°。
在本发明的油烟净化器中,第一圆弧的弧度、第二圆弧的弧度直接影响了油烟中烟雾烟气与工作叶片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在所述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圆弧与所述第二圆弧之间通过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直线段与所述中心盘轴线方向形成一锐角γ,0°<γ<90°。
优选地,20°<γ<70°。
更优选地,γ为33°。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叶片的固定端正向或斜向固接于所述中心盘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油烟净化器中,所述直线与所述中心盘轴线方向形成的锐角γ可理解为工作叶片在中心盘上的安装角度。当该安装角度过小时,即工作叶片相对于中心盘的倾斜角度较小,此时油烟中的烟气容易直接从相邻工作叶片间隙中流过,使得烟气与工作叶片的接触时间较短。当该安装角度较大时,即工作叶片相对于中心盘的倾斜角度较大,此时涡轮风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难以有效的形成向上的涡流,起不到强力吸烟气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叶片的固定端正向或斜向固接于所述中心盘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盘设有内腔,所述中心盘的周向侧面分布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若干卡槽口,所述工作叶片固定端设有内凹的卡口,所述卡口卡扣在所述卡槽口,使所述工作叶片固定端的尾部卡设在所述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中心盘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内腔和所述若干卡槽口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包括圆形的盖主体、设于所述盖主体其中一面上的圆形或环形凹槽、设于所述凹槽外侧环形凸边上的若干槽口,所述若干槽口沿所述环形凸边的周向分布;盖合固定时,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设有凹槽的一面紧密接触以形成所述内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各个槽口对位以形成所述若干卡槽口。
可选地,所述若干工作叶片与中心盘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铸接、铆接、粘接、螺纹螺栓连接、销连接、弹性形变连接、锁扣连接和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中心盘还可以根据工作叶片固定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于上述结构的其他结构,例如当两者均为金属材料进行焊接时,中心盘可以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盘,并在金属盘的侧面留有与工作叶片数量相适应的工作叶片插接口,工作叶片插入接口后再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盘和/或所述工作叶片由耐酸耐腐蚀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中心盘和/或所述工作叶片采用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工作叶片采用铝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动力油烟净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甩油风叶下方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甩油风叶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甩油风叶与所述电机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吸力强。本发明的油烟净化器采用涡轮风叶作为抽吸油烟的主要动力,涡轮风叶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进而产生较强的吸力,将油烟中的烟气向上吸引。
(2)有效处理油烟中的烟雾烟气。本发明中将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与外壳设置为极性相反的电极、并对二者通电以形成电场,使得涡轮风叶产生抽吸油烟动力的同时,能够将油烟中的烟雾烟气吸附到电极上进行电离、碳化,尤其是吸附到外壳上,最终使残留物聚集在外壳的聚油凹槽中,可被进一步导出,由此真正实现对于烟雾烟气的处理,而非传统排油烟机对于烟气的只排放、不处理。
(3)有效除去油烟气味。在本发明中,油烟净化器通电形成电场后,电场内的空气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臭氧,臭氧具有除去烟气中异味的功能。
(4)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本发明中,将电场电极的设置与油烟涡轮风叶巧妙结合,通过涡轮风叶即可同时实现油烟抽吸与烟气处理的功能,比起串联设置电离模块与油烟抽吸模块的装置节省空间体积,使油烟净化器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实施例一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电机与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主视图;
图7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相邻工作叶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单片工作叶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的变形结构之一;
图10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的变形结构之一;
图11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的变形结构之一;
图12是实施例一中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的变形结构之一;
图13是实施例二中涡轮风叶的中心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涡轮风叶的上盖/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结合图1、图2所示,包括:外壳1,该外壳1用于形成油烟通道11,且油烟通道11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12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13(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油烟流动的方向);在油烟通道11中分别内置有电机2、固定支架3、涡轮风叶4。其中,结合图3所示,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部31以及从固定部31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2,电机2固定在固定部31上,连接部32则与外壳1固接;涡轮风叶4与电机2的转动轴固接,用于在电机2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进烟口12进入油烟通道,并经出烟口13排出。此外,外壳1接电源阳极(图未示),涡轮风叶4接电源阴极(图未示),以在外壳1与涡轮风叶4间形成电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为直流叠加脉冲电源,在直流供电的基础上叠加脉冲作用于阴极和阳极,使油烟更容易被电离、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金属外壳,包括顶部设有出烟口13的上壳体14和底部设有进烟口12的下壳体15。其中,上壳体14的下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上壳体凸缘141,且在上壳体凸缘141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42;对应地,下壳体15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下壳体凸缘151,且在下壳体凸缘15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2相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孔152,用于便捷地装配结构。另外,下壳体15的底壁朝向自身内部方向凹陷,使下壳体15的底壁内侧形成聚油凹槽16,用于收集被拦截、甩出、吸附处理的油滴或固体颗粒物等。在本实施例中,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还包括导油管(图未示),该导油管与聚油凹槽16连通,用于将聚油凹槽16中收集的油滴或固体颗粒物等导出,防止聚油凹槽16聚集满的废物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固定支架3为同心圆环平板结构,设置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该固定支架3的固定部31具体是同心圆环平板的内圆环,且该内圆环的尺寸能够使电机2安装固定在其中。在固定部31上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在电机2的外周设有与第三连接孔对应的若干第四连接孔,使用螺栓或螺钉穿过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后,可使电机2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固定部31上。该固定支架3的连接部32具体是同心圆环平板结构的外圆环,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之间通过条形板33固定连接,且该连接部32的尺寸匹配于上壳体凸缘141和下壳体凸缘151。在连接部32上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321,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对接后,使用螺栓或螺钉(图未示)依次穿过上壳体的第一连接孔142、固定支架连接部的第五连接孔321、下壳体的第二连接孔152后,使固定支架3固定安装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即:使电机2通过固定支架3设置在油烟通道11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外壳的上壳体、下壳体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将上壳体的下边缘、固定支架的连接部、下壳体的上边缘之间焊接固定,或者采用粘接、铸接或销连接将上壳体、下壳体与固定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具体是下壳体15接电源阳极,上壳体14并未接通电源,故为保证形成有效的电场,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还设有隔绝垫片6。该隔绝垫片6为圆环形,尺寸匹配于上壳体凸缘141和下壳体凸缘151,且隔绝垫片6上设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孔142、第二连接孔152的第六连接孔61。螺栓或螺钉(图未示)依次穿过上壳体14的第一连接孔142、固定支架3的第五连接孔321、隔绝垫片6的第六连接孔61、下壳体15的第二连接孔152,使隔绝垫片6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起到绝缘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6所示,涡轮风叶4包括中心盘41和以中心盘41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在中心盘41周围的若干工作叶片42。工作叶片固接于中心盘的一端定义为固定端,另一相对端定义为自由端,各个工作叶片的固定端固接于中心盘的周向外缘。
如图7所示为两相邻工作叶片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垂直于工作叶片的长度方向。在工作叶片42的横截面中,工作叶片42上下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高度H,工作叶片42的厚度为T。如图5所示,工作叶片42的长度为L,30≤H/T≤300,0.8≤L/H≤5。在工作叶片42的横截面中,工作叶片42左右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叶片宽度d,相邻工作叶片42之间的最大间距为D,0.5≤d/D≤2。
在本实施例中,40mm≤H≤1000mm,0.4mm≤T≤10mm,100mm≤L≤1500mm,10mm≤d≤100mm;10mm≤D≤200mm,在实际应用中,可依据工作叶片制造需求,按照上述各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选择具体的参数数值。另外,工作叶片的片数对于涡轮风叶的吸力也具有重要影响,本实施例中工作叶片的片数n为20-50片。
本实施例中,将工作叶片以围绕中心盘呈辐射状分布的方式安装在中心盘上以形成涡轮风叶。该涡轮风叶安装至转动轴后,通过转动轴带动涡轮风叶旋转工作,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将周围空间气体向上聚拢,形成将油烟中的烟雾烟气向上抽吸的吸力,具有较强的吸烟气作用,从而降低吸烟气的风阻和噪音。其中,转动轴可以是电机的输出轴,或者其它轴向动力输出机构或部件。此外,工作叶片的自由端这一名词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意味着该自由端一定是自由悬空的,各个工作叶片的自由端也可以通过外环框架固定起来,以加强整体强度。或者在工作叶片的自由端设置垂直于工作叶片长度方向的加强板,以提高强度。
另外,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工作叶片42为曲面叶片,其横截面大致呈S形,该横截面由连续设置且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一圆弧421、第二圆弧42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圆弧421和第二圆弧422的直线段423组成。其中,第一圆弧421对应的圆心角为α,0°<α<180°,第二圆弧422对应的圆心角为β,0°<β<180°。在本实施例中,圆心角α与圆心角β的角度相同,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的圆心角反映的是两圆弧的弯曲程度。直线段423与中心盘41轴线方向形成一锐角γ,0°<γ<90°。该锐角γ反映的是工作叶片42在中心盘41上的安装角度。
在本发明中,除上述曲面叶片外,工作叶片还可采用平面或者其他具有拐点的曲面等结构。例如,工作叶片还可设置为翼型(如图9所示)、具有一个拐点的圆弧形曲面(如图10所示)、具有多个拐点的曲面(如图11所示)或者具有拐点的折面(如图12所示)等形状。
在本发明的涡轮风叶中,由于相邻工作叶片间的最大间距、工作叶片宽度、片数、厚度、高度、长度、安装角度、叶片形状等参数对于涡轮风叶能否高效吸引烟气、涡轮风叶与油烟烟气的接触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对上述工作叶片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得到具有高效吸力的涡轮风叶。结果如下表1-表3所示。
表1不同叶片间距对于涡轮风叶工作效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1-5的结果可知,随着叶片间距的减小、叶片数量的上升,叶片间通道会变窄。烟气在经过该涡轮风叶时,与任意叶片的最小距离减低,使其与叶片之间充分作用(尤其是当该涡轮风叶外部附加外部电场时,叶片之间产生电磁场的作用效果会更强),从而提高烟气分离率。但是较小的叶片间距使得烟气通过叶片时的阻力增加,叶片旋转时所能产生的轴向吸力降低,反而降低了油烟的排出效果,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例如,在相同转速和时间内,试验4和5的烟气排出量要比试验1-3的烟气排出量低30%~40%,虽然烟气分离率较高,但是工作效率却比较低。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试验2和3的叶片参数,既能保证烟气分离率、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烟气排出量。
表2不同叶片安装角度对于涡轮风叶工作效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6-10的结果可知,安装角度较大时,烟气分离率较佳,随安装角度的逐渐减小,烟气分离率逐渐呈下降趋势。然而当安装角度越大时,表明涡轮风叶受到的空气阻力会越大,有碍于其有效的形成向上的吸力,进而影响烟气排出量。例如,在相同转速和时间内,试验6和7的烟气排出量要比试验8-10的烟气排出量低10%~20%,虽然烟气分离率较高,但是工作效率却受到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试验8-10的叶片参数。
表3不同高度对于涡轮风叶工作效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11-15的结果可知,采用合适高度的工作叶片能够有效提高涡轮风叶的烟气分离率。另外,本发明在设计涡轮风叶的工作叶片时,充分考虑工作叶片与油烟中烟气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在其他工作叶片参数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工作叶片高度较高有利于增加烟气在工作叶片中流动的行程,使工作叶片与烟气具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提高烟气分离率。结合试验1-10的结果,本实施例优选100≤H/T≤150。在实际产品应用中,可采用H=100mm,T=0.8mm,此时H/T=125。另外,工作叶片长度L可根据工作叶片高度H确定,优选满足0.8≤L/H≤5,更优选满足1≤L/H≤3,例如在本实施例中L=107mm,此时L/H约为1。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工作叶片42与中心盘41的固定连接方式多种,可以为焊接、铸接、铆接、粘接、螺纹螺栓连接、销连接、弹性形变连接、锁扣连接和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中心盘41和/或工作叶片42可采用耐酸耐腐蚀材料制成,以延长使用寿命;此外,中心盘41还可以根据工作叶片42固定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例如两者焊接时,中心盘41可以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盘,并在金属盘的侧面留有与工作叶片42数量相适应的工作叶片插接口,工作叶片插入接口后再焊接固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工作叶片42的固定端是正向固接于中心盘41的表面上,此时工作叶片42与中心盘41为正交,即:工作叶片42在中心盘41表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工作叶片42的横截面。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工作叶片42的固定端斜向固接于中心盘41的表面上,此时工作叶片42与中心盘41为斜交,即:工作叶片42在中心盘41表面上的投影形状大于工作叶片42的横截面。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2为高速电机,其高转速带动涡轮风叶工作。本实施例中,电机2、涡轮风叶4由上至下依次容置在外壳1的油烟通道11中,且涡轮风叶的轴向平行于油烟进出方向,由此形成由下至上的油烟通道11。具体是在涡轮风叶4的抽吸力作用下,油烟从位于下壳体15底部的进烟口12进入,经过涡轮风叶4与外壳1之间形成的电场(具体是工作叶片42接电源阴极、下壳体15接电源阳极后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吸附、电离,处理后的油烟从上壳体14顶部的出烟口1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电机2与涡轮风叶5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还可以在涡轮风叶5的中心盘41下方设置锁紧组件7。该锁紧组件7可以通过螺旋固定、卡合、销连接的方式将涡轮风叶4的中心盘41与电机2的转动轴锁紧。例如当采用螺旋固定的方式时,锁紧组件可以包括垫片和螺母,通过将垫片和螺母依次套设在穿过中心盘的转动轴一端并旋紧螺母,以达到锁紧中心盘41与转动轴的目的。同时,该锁紧组件还可以在垫片和螺母的外侧安装锁紧保护壳71,用以对垫片、螺母等零件进行遮挡,起到保护零件和外观装饰的作用。该锁紧保护壳可通过螺接、焊接、粘接、铸接或销连接固定设置在叶盘51下方。
本实施例油烟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2带动涡轮风叶4旋转工作,并通过通电形成的电场对油烟中的烟雾烟气进行电离、吸附,使油烟被充分处理。具体地,涡轮风叶4在工作时,其工作叶片42在旋转过程中将周围空间的气体向上聚拢,以形成有效的吸力将油烟向上吸引。在涡轮风叶4形成强吸力的同时,油烟首先从进烟口12进入油烟通道,由于工作叶片(电场阴极)与外壳下壳体(电场阳极)通电后会形成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上吸引的烟雾烟气被吸附到电极(尤其是阳极)上,使烟雾烟气在工作叶片上被电离、吸附,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而不是直接排放到大气,有效解决油烟只排不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涡轮风叶4的安装结构。具体地,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中心盘41设有内腔,中心盘41的周向侧面分布有与内腔连通的若干卡槽口101,工作叶片42固定端设有内凹的卡口202,卡口202卡扣在卡槽口101中,使工作叶片42固定端的尾部卡设在内腔中,阻挡工作叶片42脱离中心盘41。
本实施例中,中心盘41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内腔和若干卡槽口的上盖110和下盖120,上盖110和/或下盖120包括圆形的盖主体140、设于盖主体140其中一面上的圆形或环形凹槽141、设于凹槽141外侧环形凸边上的若干槽口111/121,若干槽口111/121沿环形凸边的周向均匀或大致均匀分布;盖合固定时,上盖110和下盖120设有凹槽141的一面紧密接触以形成内腔,且上盖110和下盖120的各个槽口111/121对位以形成若干卡槽口101。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上盖和下盖上分别设有尺寸相同的上弧形结构和下弧形结构(图未示),连接结构为上弧形结构和下弧形结构相互盖合形成的圆形连接孔;工作叶片42与中心盘41固定连接的一端端部设有螺旋部,螺旋部与圆形连接孔的尺寸相适配,工作叶片42通过末端的螺旋部旋入圆形连接孔固定于中心盘41上。工作叶片42均可通过螺旋部旋入且固定于中心盘41上,而上盖110与下盖120共同形成的圆形连接孔则相当于螺母结构,安装好工作叶片42后,当需要更换或拆装其中一片或多片工作叶片时,可直接旋转拆装,结构简单,使用、清洗及维修均十分便利。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
电机,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
涡轮风叶,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并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固接,用于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油烟通道,并经所述出烟口排出;
所述外壳包括顶部设有所述出烟口的上壳体、底部设有所述进烟口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油烟通道;
所述下壳体接电源阳极,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隔绝垫片,所述涡轮风叶接电源阴极,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涡轮风叶间形成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同心圆环平板,所述固定支架的内圆环为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圆环为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若干条形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上壳体凸缘,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下壳体凸缘;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凸缘与所述下壳体凸缘之间,使所述固定支架固接在所述外壳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向自身内部凹陷,使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形成有聚油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中心盘和以所述中心盘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工作叶片,且所述工作叶片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中心盘上,所述工作叶片固设至所述中心盘的一端定义为固定端,另一端定义为自由端;
各所述工作叶片的高度为H,厚度为T,长度为L,则30≤H/T≤300,0.8≤L/H≤5;各所述工作叶片的宽度为d,相邻所述工作叶片间的最大间距为D,0.5≤d/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40mm≤H≤1000mm,0.4mm≤T≤10mm,100mm≤L≤1500mm,10mm≤d≤100mm;10mm≤D≤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片的片数n为20-50片。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片为平面、曲面或者具有拐点的折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片为曲面,所述工作叶片的横截面为S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包括连续设置且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α,0°<α<180°,所述第二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β,0°<β<18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圆弧与所述第二圆弧之间通过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直线段与所述中心盘轴线方向形成一锐角γ,0°<γ<90°。
13.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片的固定端正向或斜向固接于所述中心盘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盘设有内腔,所述中心盘的周向侧面分布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若干卡槽口,所述工作叶片固定端设有内凹的卡口,所述卡口卡扣在所述卡槽口,使所述工作叶片固定端的尾部卡设在所述内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涡轮风叶下方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涡轮风叶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涡轮风叶与所述电机锁紧。
CN201710293122.8A 2017-04-28 2017-04-28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Active CN107062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3122.8A CN107062337B (zh) 2017-04-28 2017-04-28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3122.8A CN107062337B (zh) 2017-04-28 2017-04-28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2337A CN107062337A (zh) 2017-08-18
CN107062337B true CN107062337B (zh) 2023-07-21

Family

ID=5960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3122.8A Active CN107062337B (zh) 2017-04-28 2017-04-28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62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3018A (zh) * 2017-11-20 2018-05-04 佛山市卓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吸正反向拦截聚油型油烟净化器
CN108488853B (zh) * 2018-03-07 2024-03-15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涡流分离油烟的油烟机
CN108592102B (zh) * 2018-03-07 2024-03-15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视集油装置的油烟机
CN109539349A (zh) * 2018-12-14 2019-03-29 续客商城(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机
CN109539348A (zh) * 2018-12-14 2019-03-29 续客商城(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油污收集装置及油烟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4047Y (zh) * 1997-07-13 1999-01-13 路明 一种新型抽油烟机
CN1465445A (zh) * 2002-06-29 2004-01-07 孙作达 电离磁偏转复合式烹饪油烟净化装置
WO2008057262A2 (en) * 2006-10-26 2008-05-15 Krichtafovitch Igor A Range hood with 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air flow and filtering
CN201326575Y (zh) * 2008-11-25 2009-10-14 陈刚 一种换气扇
DE102009054787B4 (de) * 2009-12-16 2022-02-10 BSH Hausgeräte GmbH Abscheidungseinheit zur Abscheidung von Partikeln für eine Dunstabzugshaube und Dunstabzugshaube
EP2846100B1 (en) * 2013-09-10 2018-05-3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Cooling and exhaust system for a cooking oven
CN204806486U (zh) * 2015-01-27 2015-11-25 郑书亮 油烟电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CN104923404B (zh) * 2015-04-21 2017-08-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205056222U (zh) * 2015-10-20 2016-03-02 河北中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吸附式油烟净化器
CN205606681U (zh) * 2016-04-14 2016-09-28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油烟净化装置的吸油烟机
CN205807589U (zh) * 2016-07-25 2016-12-14 佛山市科思博科技有限公司 油烟分离装置及家用油烟净化器
CN207162648U (zh) * 2017-04-28 2018-03-30 佛山市科思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2337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337B (zh) 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WO2018133253A1 (zh)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CN109073250B (zh) 风道和空气处理设备
CN106958842B (zh) 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WO2021043342A2 (zh)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CN207162648U (zh) 一种静电与涡轮动力结合的油烟净化器
CN106733180B (zh)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CN211190719U (zh) 一种环保干式喷漆室
CN216644501U (zh) 自清洁等离子发生模块以及自清洁气体净化器
CN209877226U (zh) 一种高能离子集尘装置空气净化器
CN206582929U (zh) 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CN213838949U (zh) 一种带有防尘功能的轴流风机
CN109630436B (zh) 一种离心式风机
CN210187420U (zh) 商用一体式净化器
CN21094504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CN210846757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210931040U (zh) 一种果蔬清洗净化机的发生装置
CN209406580U (zh) 低空净化器
CN209688943U (zh) 一种动态静电油烟净化一体烟罩
CN103742431A (zh) 一种室外用排烟风机
CN205102283U (zh) 新型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
CN215372855U (zh) 一种可同时去除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空气净化器
CN217746240U (zh) 一种低功率工业供暖风扇的除尘系统
CN216879837U (zh)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及其阴极片
CN117619558A (zh) 一种动态式油烟净化装置及抽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