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4479B -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4479B
CN107044479B CN201710183758.7A CN201710183758A CN107044479B CN 107044479 B CN107044479 B CN 107044479B CN 201710183758 A CN201710183758 A CN 201710183758A CN 107044479 B CN107044479 B CN 107044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rotating shaft
end part
shaft
watch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3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4479A (zh
Inventor
夏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3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4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4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4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表链轴机构,包括:第一外侧转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外侧转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内侧转轴,位于第一外侧转轴和第二外侧转轴之间,内侧转轴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内侧转轴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凸轮抵接;第三连接件,一端连接内侧转轴,另一端连接第一外侧转轴或第二外侧转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凸轮与内侧转轴或外侧转轴相互挤压而提供扭力的新型表链轴机构,使得表链轴机构的结构种类更加多样,满足了电子设备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表链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链轴机构,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表链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使用表链轴机构连接其可翻转开合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表链轴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转轴,并通过不同的连接件来连接多个平行转轴中的相邻转轴,以使相邻转轴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但不可相对移动,并且每个转轴上均设置有齿轮,多个转轴通过啮合的齿轮实现联动,而齿轮啮合、齿轮内孔与轴心配合所产生的摩擦扭矩,为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开合以及屏幕部分的站立提供所需要的扭力。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表链轴机构普遍采用上述结构,导致表链轴机构的结构较为单一,有时无法满足电子设备对工作性能或美观程度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所以研发新型结构的表链轴机构,已经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表链轴机构,使得表链轴机构的结构种类更加多样,满足了电子设备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表链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链轴机构,用于转动连接电子设备可翻转开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包括:
第一外侧转轴,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第二外侧转轴,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内侧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外侧转轴之间,所述内侧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内侧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凸轮抵接;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内侧转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侧转轴或所述第二外侧转轴。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所述内侧转轴为多个,并通过第四连接件两两分组连接,且被同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的两个所述内侧转轴相邻设置。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所述内侧转轴包括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相邻设置的第一内侧转轴,和与所述第二外侧转轴相邻设置的第二内侧转轴,并且所述第一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一内侧转轴、所述第二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内侧转轴,分别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三连接件实现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内侧转轴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开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被所述内侧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且所述椭圆形的短轴长度小于所述内侧转轴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三连接件能够对所述内侧转轴施加夹紧力;所述第一通孔允许所述内侧转轴在其内部滑动以改变夹紧力的大小。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长轴端部。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或所述第二外侧转轴连接。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
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并且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
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端部抵接。
优选的,上述表链轴机构中:
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或者,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轮,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各自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链轴机构,该表链轴机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表链轴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表链轴机构,用于转动连接电子设备可翻转开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一外侧转轴、第二外侧转轴、内侧转轴和第三连接件。其中,第一外侧转轴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件,第二外侧转轴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部分的第二连接件,内侧转轴位于第一外侧转轴和第二外侧转轴之间,该内侧转轴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凸轮抵接,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内侧转轴连接,而另一端则与第一外侧转轴或第二外侧转轴连接,以实现内侧转轴与外侧转轴的连接(将第一外侧转轴和第二外侧转轴统称为外侧转轴)。此种通过凸轮与内侧转轴或外侧转轴相互挤压而提供扭力的新型表链轴机构,丰富了表链轴机构的结构种类,满足了电子设备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处于弯曲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凸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三连接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表链轴机构处于平展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6为表链轴机构处于平展状态时的轴测图。
在图1-图6中:
1-第一外侧转轴,2-第一连接件,3-第二外侧转轴,4-第二连接件,5-内侧转轴,6-凸轮,7-第三连接件,8-第四连接件;
51-第一内侧转轴,52-第二内侧转轴,71-第一通孔,72-第一开口,73-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表链轴机构,使得表链轴机构的结构种类更加多样,满足了电子设备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用于安装到电子设备中,使得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该表链轴机构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可翻转开合,该表链轴机构主要包括:平行且并排设置的多个转轴,这些转轴又包括分别位于两端最外侧的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二外侧转(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二外侧转轴3统称为外侧转轴),以及位于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的内侧转轴5,第一外侧转轴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第二外侧转轴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内侧转轴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并且内侧转轴5通过凸轮6与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抵接,凸轮6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内侧转轴5可以仅与第一连接件2通过凸轮6抵接,也可以仅与第二连接件4通过凸轮6抵接,还可以与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均通过凸轮6抵接;第三连接件7,每个第三连接件7用于连接第一外侧转轴1和内侧转轴5,或者第二外侧转轴3和内侧转轴5,第三连接件7的设置数量和设置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当内侧转轴5为一个时,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连接件7,使其连接内侧转轴5与第一外侧转轴1(内侧转轴5和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通过现有的普通连接件实现连接),或者连接内侧转轴5与第二外侧转轴3(内侧转轴5和第一外侧转轴1之间通过现有的普通连接件实现连接),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三连接件7,此时两个第三连接件7的第一端均与内侧转轴5卡接,而两个第三连接件7的第二端则分别转动的套设在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二外侧转轴3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内侧转轴5为多个。
上述表链轴机构,在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闭合状态时,即表链轴机构处于U型的弯曲状态时,如图1-图4所示,凸轮6外周面上最凸出部位与内侧转轴5或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抵接,使得内侧转轴5与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如图3所示,然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翻转展开时,第一外侧转轴1、第二外侧转轴3和内侧转轴5转动,使得表链轴机构由弯曲状态向平展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转变,在此过程中,凸轮6也随之转动,从而使得内侧转轴5或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在凸轮6外周面上滚动,进而与凸轮6外周面的其他部位抵接,以使第一外侧转轴1与内侧转轴5、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和内侧转轴5之间的距离变小,令内侧转轴5相对于设置在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上的第三连接件7滑动,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箭头指示的是内侧转轴5的滑动方向,具体为转轴的径向),以改变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的大小,因为夹紧力的大小决定了表链轴机构的摩擦扭矩,而摩擦扭矩又决定了表链轴机构提供给电子设备的扭力的大小,所以内侧转轴5相对于第三连接件7的滑动,能够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扭力,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接结构的表链轴机构,并且此新型的表链轴机构还能够改变提供给电子设备的扭力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优选当内侧转轴5与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内侧转轴5与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时,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最大,即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表链轴机构给电子设备提供最大的扭力,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翻转阻力最大,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具备闭合时的自锁功能,并且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件翻转打开的过程中,内侧转轴5向靠近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的方向移动,使得内侧转轴5与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内侧转轴5与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减小,导致扭力越来越小,令用户可以更加容易的打开电子设备,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中,优选内侧转轴5为多个,并通过第四连接件8两两分组连接,且被同一第四连接件8连接的两个内侧转轴5相邻设置,如图3所示。当内侧转轴5为一个时,无需设置此第四连接件8,一个内侧转轴5通过不同的第三连接件7与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二外侧转轴3连接(图中未示出)。而当内侧转轴5为多个时,则通过此第四连接件8实现组合连接,本实施例还优选将凸轮6设置在第四连接件8上,使得第四连接件8不仅具有连接内侧转轴5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改变内侧转轴5和外侧转轴之间间距的作用,使得表链轴机构的摩擦扭矩能够发生改变。当然,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以将凸轮6直接套设在内侧转轴5或外侧转轴上。
在内侧转轴5为多个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选内侧转轴5包括与第一外侧转轴1相邻设置的第一内侧转轴51,和与第二外侧转轴3相邻设置的第二内侧转轴52,并且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一内侧转轴51、第二外侧转轴3和第二内侧转轴52,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三连接件7实现连接,如图1-图6所示,第一内侧转轴51和第二内侧转轴52通过第四连接件8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中,内侧转轴5为两个,即第一内侧转轴51和第二内侧转轴52,并且还进一步的令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一内侧转轴51通过一个第三连接件7连接,第二外侧转轴3和第二内侧转轴52通过另一个第三连接件7连接,使得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一内侧转轴51之间通过凸轮6改变间距时,第一内侧转轴51能够相对于第三连接件7移动而改变压紧力,第二外侧转轴3和第二内侧转轴52之间通过凸轮6改变间距时,第二内侧转轴52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第三连接件7移动而改变压紧力,进而使得整个表链轴机构能够通过多个内侧转轴5的移动而更加充分、灵活的改变摩擦扭矩,以更大程度的改变表链轴机构为电子设备提供的扭力变化值,使电子设备的使用效果更加突出。此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仅在第一外侧转轴1和第一内侧转轴51之间、或者第二外侧转轴3与第二内侧转轴52之间设置凸轮6和第三连接件7。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三连接件7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71,内侧转轴5穿过该第一通孔71以实现与第三连接件7的转动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还优选该第一通孔7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短轴长度小于内侧转轴5的直径。之所以令第一通孔71为椭圆形孔,是为了满足内侧转轴5在第一通孔71中滑动时,第三连接件7能够改变对内侧转轴5施加的夹紧力大小的要求,椭圆形孔的中心部位的宽度最大,越靠近两端(即椭圆形的长轴端)宽度越小,当内侧转轴5在椭圆形孔内向两端移动时,由于容纳空间逐渐减小,所以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也越来越大。而令椭圆形的短轴长度小于内侧转轴5的直径,则能够使得内侧转轴5在处于椭圆形孔中的任何部位时都可以承受第三连接件7施加的压紧力,以使表链轴机构始终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扭力,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第三连接件7上夹紧内侧转轴5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菱形孔、异性凹槽等。
在第一通孔71为椭圆形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优选内侧转轴5能够第一通孔71的内部沿长轴方向滑动,以改变第一通孔71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大小。将上述表链轴机构安装到电子设备上以后,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处于闭合状态时,表链轴机构处于弧形的弯曲状态,此时令凸轮6距离自身旋转轴心最远的一部分外周面与转轴(此转轴为第一外侧转轴1、第二外侧转轴3或内侧转轴5)抵接,即令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与内侧转轴5的距离最大,随着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的翻转,即电子设备展开时,表链轴机构会由弯曲状态向平展状态转变,第一外侧转轴1、第二外侧转轴3和内侧转轴5相对转动,设置在内侧转轴5或外侧转轴上的凸轮6也随之转动,转动过程中随着凸轮6的外周面弧度的变化,使得内侧转轴5相对于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的距离越来越小,又由于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三连接件7与内侧转轴5连接,所以随着凸轮6的转动能够使得内侧转轴5相对于第三连接件7进行滑动,使得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越来越小,进而使得由夹紧力提供的摩擦扭矩能够发生变化,即随着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翻转,摩擦扭矩越来越小,令电子设备越来越容易打开。当需要闭合电子设备时,凸轮6反向转动(相对于前述转动方向),随着凸轮6外周面的弧度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内侧转轴5与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即通过凸轮6的抵触令内侧转轴5越来越远离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进而使得内侧转轴5相对于第三连接件7反向滑动(相对于前述滑动方向),令第三连接件7施加给内侧转轴5的夹紧力越来越大,在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靠近的过程中,摩擦扭矩也越来越大,直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闭合,此时凸轮6使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与内侧转轴5的距离恢复到最大值,内侧转轴5滑动到距离第一外侧转轴1和/或第二外侧转轴3的最远端,摩擦扭矩也达到最大值,使得电子设备在闭合后形成自锁而不容易打开。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开设在第三连接件7上并与第一通孔71连通的第一开口72,第一开口72连通第一通孔71的长轴端部,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链轴的工作效果,在第三连接件7上开设第一通孔71的基础之上,还进一步的在第三连接件7上开设第一开口72,此第一开口72开设在平行于内侧转轴5的侧面上,在内侧转轴5的轴向上贯穿第三连接件7,在内侧转轴5的径向上连通第一通孔71的长轴端部,从而使得内侧转轴5在第一通孔71内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内侧转轴5的挤压,使得第三连接件7能够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从而使夹紧力的变化范围更大,进一步增大表链轴机构提供的扭力的变化范围,使电子设备的工作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中,第三连接件7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71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以及与第一开口72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73,并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外侧转轴1或第二外侧转轴3连接,使得外侧转轴通过与内侧转轴5相同的方式实现与第三连接件7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还优选第三连接件7的第二端上开设有与第一端相同的结构,使得连接件通过相同的结构连接内侧转轴5和外侧转轴,令内侧转轴5在滑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第三连接件7相对于外侧转轴滑动,使得内侧转轴5在第三连接件7的第一端、外侧转轴在第三连接件7的第二端均可发生位移而使夹紧力变化,令本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具有更多的摩擦扭矩变化点,使摩擦扭矩可以更加充分、灵活的改变。
本实施例中,无论内侧转轴5的设置数量为一个还是多个,凸轮6的设置方式均具有多种选择,例如:A、凸轮6设置在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上,并与第一连接件2抵接,通过与第一连接件2抵接实现与第一外侧转轴1的抵接,此第一端部为第四连接件8靠近第一外侧转轴1的端部,此种设置方式下,凸轮6的转动轴心为靠近第一外侧转轴1设置的内侧转轴5的轴心;B、凸轮6设置在第四连接件8的第二端部上,并与第二连接件4抵接,通过与第二连接件4抵接实现与第二外侧转轴3的抵接,此第二端部为第四连接件8靠近第二外侧转轴3的端部,此种设置方式下,凸轮6的转动轴心为靠近第二外侧转轴3设置的内侧转轴5的轴心;C、凸轮6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并且第一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凸轮6与第一连接件2抵接,第二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凸轮6与第二连接件4抵接;D、凸轮6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上,并与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抵接;E、凸轮6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上,并与第四连接件8的第二端部抵接;F、凸轮6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上,并且第一连接件2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凸轮6与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连接件4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凸轮6与所述第二端部抵接;G、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和第一连接件2上均设置有凸轮6,第一连接件2和第四连接件8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凸轮6实现抵接;H、第四连接件8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连接件4上均设置有凸轮6,第二连接件4和第四连接件8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凸轮6实现抵接;I、凸轮6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上,以及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第四连接件8的第一端部和第一连接件2、第四连接件8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连接件4,通过设置在各自上的凸轮6实现抵接。
此外,在凸轮6的上述设置方式中,凸轮6与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和/或第四连接件8的成型方式,优选为一体成型,并且具体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在上述部件的端部设置偏心结构来形成凸轮6,从而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的连接牢固性和结构紧凑性。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7和第四连接件8,在前述设置方式的基础之上,还优选在转轴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且第三连接件7和第四连接件8交替设置,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表链轴机构的工作稳定性。而且,第三连接件7的设置数量多于第四连接件8,以使表链轴机构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摩擦扭矩。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表链轴机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表链轴机构。
由于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表链轴机构,所以该电子设备由表链轴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优选电子设备为能够开合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为电子设备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电子设备及表链轴机构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表链轴机构,用于转动连接电子设备可翻转开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侧转轴,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第二外侧转轴,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内侧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外侧转轴之间,所述内侧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内侧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凸轮抵接,以在所述第一外侧转轴、所述第二外侧转轴和所述内侧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表链轴机构的扭力改变;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内侧转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侧转轴或所述第二外侧转轴;开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被所述内侧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且所述椭圆形的短轴长度小于所述内侧转轴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三连接件能够对所述内侧转轴施加夹紧力;所述第一通孔允许所述内侧转轴在其内部滑动以改变夹紧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转轴为多个,并通过第四连接件两两分组连接,且被同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的两个所述内侧转轴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转轴包括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相邻设置的第一内侧转轴,和与所述第二外侧转轴相邻设置的第二内侧转轴,并且所述第一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一内侧转轴、所述第二外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内侧转轴,分别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三连接件实现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转轴和所述第二内侧转轴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长轴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外侧转轴或所述第二外侧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并且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端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或者,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轮,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设置在两者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或者,所述凸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在各自上的所述凸轮实现抵接。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链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链轴机构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链轴机构。
CN201710183758.7A 2017-03-24 2017-03-24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Active CN107044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3758.7A CN107044479B (zh) 2017-03-24 2017-03-24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3758.7A CN107044479B (zh) 2017-03-24 2017-03-24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4479A CN107044479A (zh) 2017-08-15
CN107044479B true CN107044479B (zh) 2020-04-24

Family

ID=5954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3758.7A Active CN107044479B (zh) 2017-03-24 2017-03-24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4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3424B (zh) * 2017-09-15 2019-05-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构件及柔性显示装置
KR102529148B1 (ko) * 2017-12-27 2023-05-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083924A (zh) * 2018-09-30 2018-12-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N111022481B (zh) * 2019-12-11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748845B (zh) * 2021-01-15 2021-12-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3266U (zh) * 2016-03-07 2016-06-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CN205423515U (zh) * 2015-11-19 2016-08-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新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06286577A (zh) * 2015-06-12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轴铰链和电子设备
CN107165925A (zh) * 2017-05-29 2017-09-15 苏州固特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6577A (zh) * 2015-06-12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轴铰链和电子设备
CN205423515U (zh) * 2015-11-19 2016-08-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新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TWM523266U (zh) * 2016-03-07 2016-06-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JP2017161066A (ja) * 2016-03-07 2017-09-14 エイスーステック コンピュー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ASUSTeK COMPUTER INC.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CN107165925A (zh) * 2017-05-29 2017-09-15 苏州固特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4479A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4479B (zh)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KR102503575B1 (ko) 회전축 기구 및 이동 단말
US20210271294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EP3155496B1 (en) Flexible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
US11459809B1 (en) Hinge
WO2019190892A1 (en) Hinged device
CN107288993B (zh) 连接装置和包括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1215317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06686938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10609499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CN110206814A (zh)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202188011U (zh) 双轴式铰链结构及应用此双轴式铰链结构的电子装置
TWM545173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二)
CN204851982U (zh) 双轴同动枢纽器
CN203548553U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CN116016735A (zh) 电子设备
CN10838831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N104613089A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CN113187804B (zh) 侧板驱动的水滴形内折转动机构
TWM612338U (zh) 滑動式鎖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雙軸式鉸鏈
CN217821933U (zh) 用于柔性屏设备的转轴单元
CN112324795B (zh) 曲线槽弯折的u型内折转动机构
CN217784008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