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3924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3924A
CN109083924A CN201811156838.4A CN201811156838A CN109083924A CN 109083924 A CN109083924 A CN 109083924A CN 201811156838 A CN201811156838 A CN 201811156838A CN 109083924 A CN109083924 A CN 109083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ng shaft
cam
connector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68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峰
尤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68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3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3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第一连接件,被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摩擦力的改变。上述的转轴机构,其能够实现扭力大小的改变,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转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机构,本申请还涉及具有上述转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能够开合的电子设备上,其可以相对翻转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都是通过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在转轴机构中,转轴与套设在其上的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了转轴机构的扭力,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可以保持翻开状态。但是,现有技术中,转轴机构的扭力大小都是固定不变的,而用户对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时需要的扭力大小不尽相同,所以扭力大小不变的转轴机构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其能够实现扭力大小的改变,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转轴机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
第一连接件,被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摩擦力的改变。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触发机构为抵接机构,所述抵接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抵触而实现间距的改变。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抵接机构包括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转轴抵接。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第二凸轮,且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关于抵接面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被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和被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的第三转轴。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凸轮或所述第二凸轮,以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或所述第二凸轮实现与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优选的,上述转轴机构中,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联动。
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
第一连接件,被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摩擦力的改变。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都穿过第一连接件,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连接,而触发机构则能够改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在此间距改变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连接件与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在彼此上的挤压力)会发生改变,进而因为压力的改变会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发生改变,又由于转轴机构的扭力由此摩擦力提供,所以摩擦力的改变能够使转轴机构的扭力发生改变,将此转轴机构应用到电子设备上,就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的B-B视图;
图4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0度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90度时的配合示意图。
以上图1-图5中:
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一连接件,4-第一凸轮,5-第二凸轮,6-第一通孔,7-第一开口,8-第二通孔,9-第二开口,10-第三转轴,11-第四转轴,12-联动机构,13-第二连接件,14-形变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其能够实现扭力大小的改变,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能够应用到电子设备上,以实现电子设备两部分的相对翻转、开合,该转轴机构主要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连接件3和触发机构,其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以满足平行条件的方式设置,“满足平行条件”指的是平行或者能够视为平行的近似平行,即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近似平行的设置;第一连接件3是连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部件,连接方式是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穿过此第一连接件3,即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实现此三者的连接;而触发机构则用于触发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间距的改变,即通过触发机构的操作能够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间距的改变(间距增大和减小),由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轴孔配合,所以当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时,即第一转轴1和/或第二转轴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就会使得第一转轴1和/或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进而导致第一转轴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和/或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挤压力发生改变,由于第一转轴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摩擦力等于挤压力乘以摩擦系数,所以随着挤压力的改变,第一转轴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转轴2与第二连接件13之间的摩擦力也会改变,又由于转轴机构的扭力由上述的摩擦力提供,所以摩擦力的改变会导致转轴机构扭力的改变,进而使得上述的转轴机构为能够发生扭力改变的转轴机构。
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间距改变的触发机构,具有多种类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抵接机构,此抵接机构能够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相互抵触,使得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承受彼此施加的抵触力而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进而实现间距的改变。此抵接机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触发机构,完全依靠机械机构进行工作,工作可靠性高,且结构可以设计的更为简单,体积小,更加适合转轴机构的使用,所以将其作为优选。此外,触发机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类型,例如电控部件与机械部件配合的结构,即控制器与电动机或气缸配合的结构等。
优选的,上述的抵接机构包括第一凸轮4,此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一转轴1上并与第二转轴2抵接,或者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二转轴2上并与第一转轴1抵接。为了尽量简化抵接机构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令抵接机构通过第一凸轮4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中一者对另一者的抵接,即第一凸轮4可以套设在第一转轴1上与第二转轴2抵接,也可以套设在第二转轴2上与第一转轴1抵接。由于第一凸轮4相对于其圆心具有凸出高度渐变的凸缘,所以在第一凸轮4套设于第一转轴1上并在随同第一转轴1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一凸轮4高度较大的凸缘部分与第二转轴2抵接时,第二转轴2在凸缘的挤压下会远离第一凸轮4的圆心,即第二转轴2会远离第一转轴1,如图2和图3中的双箭头所示,因此就会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间距增大,第一转轴1和/或第二转轴2对第一连接件3施加的挤压力增大,进而令摩擦力增大,最终导致扭力增大;随着第一凸轮4的继续转动,当第一凸轮4高度较小的凸缘部分与第二转轴2抵接时,则第二转轴2受到的挤压力减小,第二转轴2会在第一连接件3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从而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扭力减小。当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二转轴2上并与第一转轴1抵接时,工作过程和原理与上述相同。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中的一者上,并对另一者施加挤压力,由于力是相互的,所以将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中的一者上能够使两个转轴同时受力,进而能够使得第一转轴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挤压力、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挤压力同时得到增加,令扭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大。此外,第一凸轮4也可以通过增设专门的连接件进行设置,只需保证第一凸轮4不同高度的凸缘部分能够依次挤压第一转轴1和/或第二转轴2,以使第一转轴1和/或第二转轴2发生相对移动即可。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除了如上述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2上设置第一凸轮4的设置方式以外,还可以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上均设置有凸轮,即令第一凸轮4设置在第一转轴1上,而第二转轴2上则设置有与第一凸轮4抵接的第二凸轮5,且第二凸轮5与第一凸轮4关于抵接面对称设置。增设与第一凸轮4结构相同的第二凸轮5,并使其与第一凸轮4抵接,能够进一步的增大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间距的变化量,即令间距变化量为之前仅设置第一凸轮4时变化量的两倍,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扭力的变化量。或者,在间距变化量不变的情况下,令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的体积更小,从而减小整个转轴机构的体积,使其能够应用到更加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上。而令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对称设置,则是为了保证两个凸轮的高度较大的凸缘相互抵接,高度较小的凸缘相互抵接,使得两个转轴之间的间距可以增大,避免两个凸轮上高度较大的凸缘与高度较小的凸缘抵接而无法增大间距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上开设有被第一转轴1穿过的第一通孔6,和被第二转轴2穿过的第二通孔8,并且还优选第一通孔6远离第二通孔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7,第二通孔8远离第一通孔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9。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会发生相对移动,所以第一转轴1会对第一通孔6的圆周壁施加挤压力,第二转轴2会对第二通孔8的圆周壁施加挤压力,即,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3会受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挤压,而为了提高连接件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优选令第一连接件3能够发生微量的弹性变形,当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对连接件进行挤压时,第一连接件3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令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仅包括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2施加的挤压力,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发生形变后的恢复力,进而令摩擦力增大,扭力增大。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扭力大小,还令第一连接件3上承受第一转轴1挤压力的一侧,即远离第二转轴2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开口7,同样的,在第一连接件3上承受第二转轴2挤压力的一侧,即远离第一转轴1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二开口9,此两个开口的设置,能够使第一连接件3分别承受第一转轴1挤压力和第二转轴2挤压力的两端发生更大程度的形变,从而令第一连接件3产生的形变恢复力更大,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更大,进而令扭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大。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所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一侧,并与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的第三转轴10,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另一侧,并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和第三转轴10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的第四转轴11,并且,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10和第四转轴11上设置有联动机构12,该联动机构12能够使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10和第四转轴11联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优选为四轴的表链轴机构,相对于现有的双轴机构,表链轴机构的外形更加美观,并且还能够实现电子设备两部分的360度翻转,令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程度和工作性能均能够提到显著提升。
其中,联动机构12包括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10和第四转轴11上的多个联动件,每个联动件上均设置有轮齿,相邻设置的转轴上的联动件通过轮齿相互啮合。
上述表链轴机构中,位于中间的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通过第一连接件3进行连接,同时令靠近第一转轴1设置的第三转轴10也穿过第一凸轮4,从而使得第三转轴10和第一转轴1通过第一凸轮4实现连接,同样的,靠近第二转轴2设置的第四转轴11穿过第二凸轮5,以使第二转轴2和第四转轴11通过第二凸轮5实现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实现了整个表链轴机构中全部转轴的连接。当表链轴机构在工作时,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10和第四转轴11通过联动机构12的联动实现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发生了相对转动,所以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动上且相互抵接的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也会进行相对转动,随着两个凸轮的对称转动,由于凸缘高度的改变,会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具体在图2和图3中表现为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相对靠近和远离),进而令表链轴机构的扭力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三转轴10也连接在第一凸轮4上、第四转轴11也连接在第二凸轮5上,所以第三转轴10会随同第一转轴1同步移动,第四转轴11会随同第二转轴2同步移动,进而实现整个表链轴机构的弯曲或伸直。
此外,上述表链轴机构中,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外,还可以仅包括上述的第三转轴10或第四转轴11,使得表链轴机构为三轴机构,此第三转轴10同样可以通过第一凸轮4与第一转轴1连接,或者第四转轴11同样通过第二凸轮5与第二转轴2连接。此种结构的表链轴机构,同样可以满足上述工作要求。再或者,表链轴机构的转轴数量还可以为大于四个的更多个。
基于上述的转轴机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转轴机构,此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与第一转轴1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第一连接件3,被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穿过,以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连接;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实现第一转轴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和/或第二转轴2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摩擦力的改变。
同时,上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第二连接件13与转轴机构连接,并通过转轴机构的转动,实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翻转、开合。
上述的转轴机构应用到电子设备上以后,能够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发生扭力的变化,从而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例如将其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可以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由0度翻开至135度的过程中,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转轴机构的扭力逐渐增大,以保证翻开的屏幕部分能够承受较大的触摸力(即触摸显示屏的力)而不转动,当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由135度向0度闭合的过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使扭力逐渐减小,以使笔记本电脑的闭合操作更加省力。
具体的,上述转轴机构的详细工作过程为:
如图4所示,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0度的闭合状态时,第一凸轮4的高度较小的凸缘部分与第二凸轮5的高度较小的凸缘部分抵接,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翻转以由闭合状态向转开状态转变时,第一转动和第二转动同时进行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1上的第一凸轮4随同第一转动同步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2上的第二凸轮5随同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两个凸轮上相互抵接的凸缘部分的高度逐渐增大,随着凸缘高度的增大,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令转轴机构提供的扭力能够随着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翻转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停止相对翻转时,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停止转动,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保持在新的抵接位置,从而令第一转动和第二转动保持在间距增大后的位置,此时转轴机构提供的扭力较大,如果翻起的第一本体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则此时即使用户需要触摸屏幕而对屏幕部分施加相对较大的触摸力,也不会造成屏幕部分的意外转动,满足了用户的触屏操作,当电子设备使用完成后,在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翻转而实现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变时,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分别带动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反向转动,两者抵接的凸缘部分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从而令转轴机构提供的扭力逐渐减小,使得用户在推动第一本体转动时施加的克服扭力的作用力可以更小,从而更加省力的实现电子设备的闭合。
由于转轴机构优选为四轴的表链轴机构,所以通过此表链轴机构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实现360度的相对翻转。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由0度向360度转动的过程中,表链轴机构的扭力变化方式具有多种选择,例如,令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抵接的凸缘部分的高度可以一直增大,从而令整个转动过程中扭力一直增大。
或者,表链轴机构的扭力变化方式还可以为: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相对翻转的角度范围内,划分有多个角度区间,在多个角度区间中的第一角度区间内,扭力由小变大;在多个角度区间中的第二角度区间内,扭力保持不变;在多个角度区间中的第三角度区间内,扭力由大变小。在此种扭力的变化方式下,不同的角度区间与扭力的不同变化趋势(变化趋势指的是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保持不变等),可以在合乎逻辑的前提下进行任意组合。具体的,为了便于理解,通过列举以下实例对此种扭力的变化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由0度向360度翻转的过程中,令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在此过程中连续转动多圈,从而实现扭力的周期性改变,即,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翻转的夹角在0度至135度的过程中,两个凸轮抵接的凸缘部分的高度由最小逐渐转变为最大,转轴机构提供的扭力一直增大,此时两个凸轮转动了半圈,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翻转的夹角从135度向180度转变的过程中,扭力由大变小,两个凸轮转动了剩下的半圈,并再次回到凸缘高度最小的部位,在180度向270度转变的过程中,扭力由小变大(两个凸轮的转动过程以及转轴机构的扭力变化与0度向135度转变的过程相同),在270度向360度转变的过程中,扭力由大变小(两个凸轮的转动过程以及转轴机构的扭力变化与135度向180度转变的过程相同)。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三转轴10通过第一凸轮4与第一转轴1连接,第四转轴11通过第二凸轮5与第二转轴2连接,所以随着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之间间距的改变,第三转轴10和第四转轴11之间的间距也会发生改变,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此改变,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三转轴10、连接第二本体和第四转轴11的第二连接件13上也开设有形变开口14,如图3所示,使得第二连接件13也能够发生更大程度的弹性变形,以令第三转轴10和第二连接件13之间、第四转轴11和第二连接件13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得到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大转轴机构提供的扭力大小。
另外,电子设备闭合状态的保持,是通过磁铁吸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而实现的,而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令第一凸轮4和第二凸轮5高度最小的凸缘部分抵接,还能够通过降低扭力提高磁铁对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吸附效果,减小了电子设备闭合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间隙,令电子设备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转轴机构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轴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
第一连接件,被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摩擦力的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触发机构为抵接机构,所述抵接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抵触而实现间距的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抵接机构包括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转轴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第二凸轮,且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关于抵接面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被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和被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的第三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凸轮或所述第二凸轮,以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或所述第二凸轮实现与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联动。
9.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的设置;
第一连接件,被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
触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摩擦力的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
CN201811156838.4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Pending CN109083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6838.4A CN109083924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6838.4A CN109083924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924A true CN109083924A (zh) 2018-12-25

Family

ID=6484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6838.4A Pending CN109083924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392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1643Y (zh) * 2007-11-27 2008-09-24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枢纽器
CN204419837U (zh) * 2014-12-29 2015-06-2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扭力变化作用的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4419838U (zh) * 2014-12-29 2015-06-2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
CN107044479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1643Y (zh) * 2007-11-27 2008-09-24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枢纽器
CN204419837U (zh) * 2014-12-29 2015-06-2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扭力变化作用的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4419838U (zh) * 2014-12-29 2015-06-2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
CN107044479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9678B1 (en) Rotating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US20210271294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148087B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CN10367711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698355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0162133A (zh) 电子装置
JP2014026634A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CN113284422B (zh) 电子设备
CN204061528U (zh) 一种齿轮联动式摩擦转轴铰链
CN104514801B (zh) 双轴式枢纽机构及其相关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7044479B (zh)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CN202484069U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TWM589876U (zh) 摺疊式電子裝置
CN103576766B (zh) 可携式电脑
CN10908392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WO2024099088A1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1016292U (zh) 折叠显示设备的自由停止式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114017436A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06958077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2188011U (zh) 双轴式铰链结构及应用此双轴式铰链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653593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3835475A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7082911A1 (en) Bell crank linked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