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2481B -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2481B
CN111022481B CN201911267230.3A CN201911267230A CN111022481B CN 111022481 B CN111022481 B CN 111022481B CN 201911267230 A CN201911267230 A CN 201911267230A CN 111022481 B CN111022481 B CN 111022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torsion unit
clamping
condition
shaf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72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2481A (zh
Inventor
尤德涛
廖本鑫
董旭
杨峰
元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72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2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2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2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其中,转轴组件包括:多轴扭力单元,用于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相对翻转连接;可弯折覆盖件,所述可弯折覆盖件遮挡包覆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外部,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同步翻转。由于多轴扭力单元通过可弯折覆盖件遮挡覆盖,因此,在多轴扭力单元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可弯折覆盖件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内,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组件。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含该转轴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转轴组件翻转连接,转轴组件是影响电子设备的形态、结构、外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有的转轴组件通常由多个转轴并排布置并与扭力单元集成为一体,即转轴相对转动的同时提供支撑扭力,实现多个转轴之间转动角度的定位,以定位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翻转角度。但现有的转轴组件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布置形式,使得转轴组件暴露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使电子设备外观缺乏整体感,外观不够简洁,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组件,包括:
多轴扭力单元,用于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相对翻转连接;
可弯折覆盖件,所述可弯折覆盖件遮挡包覆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外部,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同步翻转。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包括多个转轴和多个扭力部件,所述转轴和所述扭力部件形成表链式转动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为薄型片材,所述薄型片材弯折后分别覆盖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两侧,其中,所述薄型片材的一侧覆盖面固定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所述薄型片材的另一侧覆盖面可活动地固定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还包括:
多个长条件,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翻转连接端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长条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所述长条件的长度与所述间隙的长度相匹配,所述长条件设置有穿孔,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和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定位于所述长条件的穿孔中,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翻转,所述多个长条件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之间转换;
卡合件,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条件通过所述卡合件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长条件分为第一长条件和第二长条件,所述第一长条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条件的长度;多个所述第一长条件和多个所述第二长条件沿所述间隙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布,每个所述第二长条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条件之间;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穿插定位于所述第一长条件的穿孔中;
所述卡合件分为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第二卡合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长条件并穿插串联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穿插固定片,所述穿插固定片穿过所述第一长条件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第一长条件的数量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转轴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长条件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位置对应。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长条件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合件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且与所述长条件的卡接孔内壁一一对应卡合的卡托结构,使所述多个长条件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下均呈等距排布。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所述卡合件为柔性卡合件,所述柔性卡合件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的卡圈,所述卡托结构设置于所述卡圈的外壁,通过所述卡圈的形变弹力将所述卡托结构与所述卡接孔的内壁挤压卡合。
优选地,在上述的转轴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转轴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轴组件相对翻转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为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转轴组件包括多轴扭力单元和可弯折覆盖件,其中,多轴扭力单元用于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多轴扭力单元相对翻转连接;可弯折覆盖件遮挡包覆于多轴扭力单元的外部,可弯折覆盖件与多轴扭力单元同步翻转。由于多轴扭力单元通过可弯折覆盖件遮挡覆盖,因此,在多轴扭力单元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可弯折覆盖件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内,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了本申请中的转轴组件,因此,在转轴组件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可弯折覆盖件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内,使电子设备的转轴组件处外观整洁,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整体质感,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转轴组件的另一角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可弯折覆盖件与多轴扭力单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多轴扭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长条件与卡合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一长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二长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一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二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固定架、2为第一支架、21为定位柱、3卡合件、31为第一卡合件、32为第二卡合件、4为多轴扭力单元、5为第二支架、6为长条件、61为第一长条件、62为第二长条件、63为通孔、64为卡接孔、7为第二固定架、8为可弯折覆盖件、81为活动固定孔;
311为卡圈、312为卡托结构、321为穿插固定片、41第一连接件、42为双孔铰链、43为第二连接件、611为穿孔、612为贯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转轴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包括多轴扭力单元4和可弯折覆盖件8,其中,多轴扭力单元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多轴扭力单元4相对翻转连接,由于多轴扭力单元4能够进行翻转并通过扭力定位于特定翻转角度,因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多轴扭力单元实现了任意角度的翻转并定位,优选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实现360°翻转。可弯折覆盖件8遮挡包覆于多轴扭力单元4的外部,可弯折覆盖件8与多轴扭力单元4同步翻转。
由于多轴扭力单元4通过可弯折覆盖件8遮挡覆盖,因此,在多轴扭力单元4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可弯折覆盖件8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4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8内,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轴扭力单元4包括多个转轴和多个扭力部件,转轴和扭力部件形成表链式转动结构。其中,转轴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具体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每相邻两个转轴通过多层沿轴向排布的双孔铰链42连接,双孔铰链42一方面将多个转轴并联,另一方面,双孔铰链42作为扭力部件,通过多层相互挤压在一起的双孔铰链42提供摩擦力,转化为转动转轴所需的扭力,其中,位于同一轴向平面内的相邻两个双孔铰链42之间通过齿啮合,实现多个转轴的联动,且通过齿的啮合进一步提供扭力。多个转轴和多个双孔铰链42形成表链式转动结构。其中,多轴扭力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多轴扭力单元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3,第一连接件41与第一支架固定,第一支架用于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二连接件43与第二支架固定,第二支架用于与第二本体连接,位于同一轴向平面内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3均与双孔铰链42之间同样通过齿啮合,实现了第一本体和转轴以及第二本体和转轴之间的联动以及提供了扭力。
在本实施例中,可弯折覆盖件8为薄型片材,薄型片材采用铁氟龙布、不锈钢、钛合金中的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薄型片材的厚度优先选择0.03mm~0.30mm,能够实现薄型片材的弯曲弯折,薄型片材弯折后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个覆盖面分别覆盖于多轴扭力单元4的两侧,其中,薄型片材的至少一侧覆盖面可活动地固定于多轴扭力单元4的一侧。具体地,薄型片材的一侧覆盖面覆盖于多轴扭力单元的一侧,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一侧,薄型片材在第二支架处弯折,将第二支架包覆于薄型片材中,薄型片材的另一侧覆盖面覆盖于多轴扭力单元的另一侧,并可活动地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或者,薄型片材的两侧覆盖面分别可活动地固定于第一支架的两侧。由于薄型片材随着多轴扭力单元4的翻转而相应地弯曲,弯曲的过程中,薄型片材的覆盖面会相对多轴扭力单元4的表面沿弯曲的方向发生位移,因此,通过将薄型片材的至少一侧覆盖面与多轴扭力单元4可活动地固定,能够满足薄型片材适应多轴扭力单元4的翻转。
作为优化,薄型片材与多轴扭力单元4之间的可活动固定的具体结构为:薄型片材开设有活动固定孔81,多轴扭力单元的第一支架设置有定位柱21、销钉或螺钉,活动固定孔81套设固定于定位柱21、销钉或螺钉上,且活动固定孔81的尺寸大于定位柱21、销钉或螺钉的外周尺寸,以使定位柱21能够在活动固定孔81中移动,从而实现了薄型片材与多轴扭力单元4之间的相对位移。
如图1、图4、图8-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还包括多个长条件6和多个卡合件3,其中,多个长条件6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翻转连接端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于间隙中,长条件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间隙的长度方向,长条件6的长度与间隙的长度相匹配,长条件6设置有穿孔611,多轴扭力单元4和可弯折覆盖件8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定位于长条件6的穿孔611中,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翻转,多个长条件6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之间转换;每相邻两个长条件6通过卡合件3连接,多个卡合件3沿长条件6的长度方向排布,通过卡合件3将这些长条件6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长条件6的联动。
工作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翻转,带动多轴扭力单元4和可弯折覆盖件8一起弯曲,由于多轴扭力单元4和可弯折覆盖件8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定位于多个长条件6的穿孔611中,随着多轴扭力单元4的弯曲,带动多个长条件6相应地变换排布形状,如果多轴扭力单元4翻转呈弧面状态,则多个长条件6同样呈弧面排布,如果多轴扭力单元4翻转呈平面状态,则多个长条件6同样呈平面排布。随着多轴扭力单元4在360°范围内翻转的过程中,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由闭合状态翻转至展平状态时,多个长条件6从弧面排布状态逐渐转变为平面排布状态,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由展平状态继续翻转至Pad状态时,多个长条件6从平面排布状态逐渐转变为弧面排布状态。在长条件6变换排布形态的过程中,通过卡合件3实现多个长条件6之间的同步联动,使多个长条件6作为一个整体随多轴扭力单元4的翻转而弯曲变形。
由于多个长条件6作为一个整体填充布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翻转端之间的间隙中,并将扭力转轴单元4和可弯折覆盖件8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定位于多个长条件6的穿孔611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隐藏多轴扭力单元4,另一方面,通过多个长条件6使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转轴组件在外观上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外观更加整洁,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长条件6分为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两种,第一长条件61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条件62的长度;第一长条件61的数量和第二长条件6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长条件61和多个第二长条件62沿间隙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布,每个第二长条件6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长条件61之间;穿孔611设置于第一长条件61,多轴扭力单元4穿插定位于第一长条件61的穿孔611中。
相应地,卡合件3分为第一卡合件31和第二卡合件32两种,第一卡合件31用于连接第一长条件61,第二卡合件32用于连接第二长条件62并穿插串联第一长条件61,第二卡合件32还包括穿插固定片321,穿插固定片321穿过第一长条件61的通孔63并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
具体地,多轴扭力单元4只穿插定位于第一长条件61的穿孔611中,而第二长条件62交替设置于第一长条件61之间,填充第一长条件61之间的空隙,且避开多轴扭力单元4。优选地,第一长条件61的长度与间隙的长度相匹配,即通过第一长条件61贯通整个间隙的长度,从而使第一长条件61、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整体感更强。为了方便连接多个第一长条件61,将第一卡合件31穿过第一长条件61的穿孔611,并与第一长条件61连接,即第一卡合件31和多轴扭力单元4均穿过穿孔611,如此设置,可避免第二长条件62对第一卡合件31的阻挡,不需要使第一卡合件31穿过第二长条件62,简化组装结构和组装工序。由于第二长条件62位于第一长条件61之间,因此,在通过第二卡合件32连接第二长条件62时,还需要将第二卡合件32穿插通过第一长条件61,从而将第二长条件62和第一长条件61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二卡合件32两端的穿插固定片321穿过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长条件61的通孔63后,分别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从而将第二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定位在间隙之中,并进一步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翻转带动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的同步翻转。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长条件62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第一长条件61的与第二长条件62重叠的部位的横截面为哑铃形截面,哑铃形截面的两侧为圆弧,使得第二长条件62嵌入第一长条件61的圆弧侧面内,从而减小了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在间隙宽度方向的装配尺寸,使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之间没有空隙,结构更加紧凑,整体感更强。且通过第二长条件62与第一长条件61的圆弧嵌合,实现了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之间的进一步定位,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相对翻转。为了使第一长条件61在呈弧面排布时,相邻两个第一长条件61之间不发生位置干涉,将第一长条件61的横截面的两端设置成梯形截面,两端较小。当然,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的横截面还可以均为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等,只是结构不如图8和图9中的结构紧凑。
如图4、图8、图11-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长条件6和卡合件3的连接结构,长条件6设置有卡接孔64,卡合件3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的卡托结构312,每个卡托结构312与多个长条件6的卡接孔64内壁一一对应卡合,使多个长条件6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下均呈等距排布。即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均设置有卡接孔64,卡接孔64沿垂直于长条件6的长度方向贯通长条件6,第一卡合件31和第二卡合件32均包括多个卡托结构312,每个卡合件3上的多个卡托结构312串接,且卡托结构312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卡托结构31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卡接孔64的上下内壁支撑卡合,通过第一卡合件31将多个第一长条件61等距排布,通过第二卡合件32将多个第二长条件62等距排布。如此设置,第一卡合件31和第二卡合件32在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翻转而变换排布形状的过程中,多个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始终保持等距排布,从而使外观整体感较好,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长条件61的卡接孔64与穿孔611集成在一起,卡接孔64为卡接槽结构,卡接槽设置于穿孔6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卡接槽与穿孔611的上下内壁之间均设置有贯通槽612,用于嵌合定位薄型片材的两侧覆盖面。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3为柔性卡合件,优选采用具有良好的塑性形变的材料,比如聚碳酸酯PC等,柔性卡合件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的卡圈311,卡托结构312设置于卡圈311的外壁。由于柔性卡合件自身具有弹性,因此,当卡托结构312与卡接孔64的内壁卡合后,卡圈311压缩,为卡托结构312和卡接孔64的内壁提供挤压支撑力,从而使卡托结构312与卡接孔64牢靠地卡合。此外,由于柔性卡合件的弹性,柔性卡合件在弯曲后,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能够形成规则的圆弧形,从而使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长条件6呈规则的圆弧面排布,使外观更加规则整洁,同时,柔性卡合件的良好塑形形变保证了转轴组件长时间多次转动的可靠性。
当然,卡合件3除了采用柔性卡合件外,还可以为组合铰链式卡合件,多个卡托结构312通过铰链连接为一体,同样能够实现多个长条件6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长条件61的数量与多轴扭力单元4的转轴数量相同,且第一长条件61的位置与转轴的位置对应。多轴扭力单元4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翻转连接即可。以两个多轴扭力单元4为例,两个多轴扭力单元4分别设置于间隙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长条件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穿孔611,第一卡合件31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穿孔6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一个第一卡合件31,第一卡合件31分别位于多轴扭力单元4的两侧,第二卡合件32的数量为四个,沿第二长条件6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当然,第一卡合件31和第二卡合件32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能够牢靠地连接第一长条件61和第二长条件62即可。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7,多轴扭力单元4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架1与第一本体连接,多轴扭力单元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架7与第二本体连接。具体地,多轴扭力单元4的第一支架2与第一固定架1连接,进而实现与第一本体的连接,多轴扭力单元4的第二支架5与第二固定架7连接,进而实现与第二本体的连接。第一固定架1与第一支架2通过螺纹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架7与第二支架5通过螺纹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第二卡合件32的两端穿插固定片321分别与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7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卡合件32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连接。如此设置,先将多轴扭力单元4、可弯折覆盖件8、卡合件3和长条件6组合后,再安装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7,完成整个转轴组件的组装,再将转轴组件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方便了转轴组件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拆装。
基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转轴组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转轴组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转轴组件相对翻转连接,其中,转轴组件为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转轴组件。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多轴扭力单元4相对翻转连接,由于多轴扭力单元4通过可弯折覆盖件8遮挡覆盖,因此,在多轴扭力单元4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可弯折覆盖件8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4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8内,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整洁,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转轴组件,包括:
多轴扭力单元,用于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相对翻转连接且实现了任意角度的翻转并定位;
可弯折覆盖件,所述可弯折覆盖件遮挡包覆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外部,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同步翻转,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为薄型片材,所述薄型片材弯折后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个覆盖面分别覆盖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两侧,其中,所述薄型片材的一侧覆盖面固定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所述薄型片材的另一侧覆盖面可活动地固定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在所述多轴扭力单元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而发生翻转的过程中,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也随之同步翻转,从而始终将多轴扭力单元隐藏于可弯折覆盖件内;
多个长条件,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翻转连接端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长条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所述长条件的长度与所述间隙的长度相匹配,所述长条件设置有穿孔,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和所述可弯折覆盖件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定位于所述长条件的穿孔中,隐藏所述多轴扭力单元,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翻转,所述多个长条件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之间转换;
卡合件,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条件通过所述卡合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多轴扭力单元包括多个转轴和多个扭力部件,所述转轴和所述扭力部件形成表链式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长条件分为第一长条件和第二长条件,所述第一长条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条件的长度;多个所述第一长条件和多个所述第二长条件沿所述间隙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布,每个所述第二长条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条件之间;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穿插定位于所述第一长条件的穿孔中;
所述卡合件分为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第二卡合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长条件并穿插串联所述第一长条件,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穿插固定片,所述穿插固定片穿过所述第一长条件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第一长条件的数量与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转轴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长条件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长条件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合件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且与所述长条件的卡接孔内壁一一对应卡合的卡托结构,使所述多个长条件在弧面排布状态和平面排布状态下均呈等距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卡合件为柔性卡合件,所述柔性卡合件具有多个等距排布连接的卡圈,所述卡托结构设置于所述卡圈的外壁,通过所述卡圈的形变弹力将所述卡托结构与所述卡接孔的内壁挤压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多轴扭力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转轴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轴组件相对翻转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
CN201911267230.3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022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7230.3A CN111022481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7230.3A CN111022481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2481A CN111022481A (zh) 2020-04-17
CN111022481B true CN111022481B (zh) 2021-10-22

Family

ID=7020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7230.3A Active CN111022481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2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3105B (zh) * 2020-10-28 2022-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93682U (zh) * 2015-11-30 2016-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及电子设备
CN105864274A (zh) * 2015-01-22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044479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CN108156777A (zh) * 2017-12-22 2018-06-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N208189115U (zh) * 2018-03-12 2018-1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208919053U (zh) * 2018-03-12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85841U (zh) * 2013-12-16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CN208597208U (zh) * 2018-05-25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208734722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08810210B (zh) * 2018-06-29 2021-02-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
CN208804113U (zh) * 2018-08-09 2019-04-3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09691265U (zh) * 2019-03-13 2019-11-2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274A (zh) * 2015-01-22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193682U (zh) * 2015-11-30 2016-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及电子设备
CN107044479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表链轴机构
CN108156777A (zh) * 2017-12-22 2018-06-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N208189115U (zh) * 2018-03-12 2018-1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208919053U (zh) * 2018-03-12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209414382U (zh) * 2018-03-12 2019-09-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2481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50022B1 (en) Hinged device
CN209625666U (zh)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0273915B (zh) 柔性屏的支撑装置、可折叠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9860956U (zh) 可折叠设备
CN111022481B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461697A (zh) 铰接式设备
KR890007694A (ko) 플라스틱제 버클
JP2007512995A (ja) 伸縮式操舵軸
JP2009270262A (ja) 蝶番装置
CN112769984A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244934A (zh) 电子设备
CN113507533A (zh) 电子设备
CN112887460A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00591487C (zh) 可弯曲角度的手工具
JP5747854B2 (ja) サイズ調節バンド及びヘルメット
WO2012073072A1 (en) Endoscope shaft
JP7420933B2 (ja) アウター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モバイル電子ターミナルおよびそのヒンジコンポーネント
JP2001262747A (ja) 可動式連結パネル
CN116771792A (zh) 折叠设备转动组件及折叠设备
JP3890031B2 (ja) 手摺等の継手部材
CN210799708U (zh) 一种多轴铰链
KR200396803Y1 (ko) 서랍의 수평조절장치
JP4454860B2 (ja) 多数部品間にヒンジ部を形成する装置
CN214336110U (zh) 教学假肢
CN214336099U (zh) 教学假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