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824A - 立式煤粉锅炉 - Google Patents

立式煤粉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824A
CN107023824A CN201710425367.1A CN201710425367A CN107023824A CN 107023824 A CN107023824 A CN 107023824A CN 201710425367 A CN201710425367 A CN 201710425367A CN 107023824 A CN107023824 A CN 107023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hearth
air
burner
coal
seconda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53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3824B (zh
Inventor
朱建国
吕清刚
欧阳子区
满承波
刘敬樟
高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kuang Group Zhongke Clean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4253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3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002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for pulverulent sol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18Details; Accessories
    • F23C10/20Inlets for fluidisation air, e.g. grids; Bott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式煤粉锅炉,包括:炉膛,其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其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其设置于炉膛底部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其中,且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以及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穿过布风板而进入炉膛内腔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Description

立式煤粉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煤粉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结构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难以变化,中国每年燃用的煤炭量达到15亿吨,其中8亿吨煤炭用于燃煤火力发电,7亿吨煤炭用于燃煤工业锅炉。随着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煤的高效洁净燃烧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传统燃烧方式中,炉膛内一次风、二次风喷射速度与炉膛断面平均速度差异较大,炉膛内存在较大的回流区,回流区可卷吸高温烟气,预热煤粉,但回流区的控制较为复杂,回流区内容易发生煤粉颗粒团聚,若炉内流场组织不佳,则炉膛结渣倾向大,影响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传统的燃烧方式包括使用直流燃烧器的切圆燃烧和使用旋流燃烧器的旋流燃烧。在传统的燃烧方式中,一次风携带煤粉以20-30m/s速度喷入炉膛,二次风包围一次风以30-40m/s速度喷入炉膛,形成风包粉的燃烧方式。煤粉在特定区域集中燃烧,局部燃烧温度高,导致煤粉燃烧的NOx原始排放值高。对于燃用无烟煤的煤粉锅炉,NOx原始排放值超过800mg/m3;对于燃用烟煤的锅炉,NOx原始排放值一般超过400mg/m3,二者均大大超过相关排放标准。
此外,传统燃烧方式中,炉膛内部一次风、二次风喷射速度与炉膛横截面上的气流平均速度差异较大,炉膛内部存在较大的回流区,回流区可卷吸高温烟气,预热煤粉,但回流区的控制较为复杂,回流区内容易发生煤粉颗粒团聚,若炉内流场组织不佳,则炉膛结渣倾向大,影响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此外,在煤粉的切圆燃烧方式或旋流燃烧方式中,因煤粉集中燃烧和释放热量,煤粉燃烧温度超过了灰熔点,煤粉燃烧还易形成结渣,部分渣粘结在炉膛水冷壁上,影响锅炉的传热性能。在锅炉的工作期间,需要将部分渣从炉膛底部排出,因此降低了锅炉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煤粉锅炉,该立式煤粉锅炉能够实现煤粉的均匀且高效燃烧、低氮氧化物排放,并且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部积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式煤粉锅炉,包括:
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
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
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
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以及
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穿过布风板而进入炉膛内腔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布风板带有风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炉膛的侧壁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所述侧壁下部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炉膛包括四片侧壁,其中相对的两片侧壁在其下部向内倾斜,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炉膛包括四片侧壁,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炉膛侧壁的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所述中部和下部的高度分别占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立式煤粉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的下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以覆盖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布风板上的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30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煤粉燃烧器为煤粉预热燃烧器以将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预热到850℃或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立式煤粉锅炉的煤粉燃烧方法,所述煤粉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二次风布风装置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以在炉膛内腔中均温燃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为空气或空气与烟气的混合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煤粉燃烧器被预热到850℃或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采用设置于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的布风板上来提供二次风,供风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因此,本发明实现了风粉混合物在全炉膛空间内整体向上平推流动,炉膛内不出现回流区,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积聚、结团,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底部中的二次风布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底部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未示出燃烧器出口管;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底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未示出燃烧器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文披露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在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煤粉锅炉,所述立式煤粉锅炉包括:炉膛1,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11,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12,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13;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5,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52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51,所述主体52设置在炉膛底部12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51从炉膛底部12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13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12且适于向炉膛内腔13中通入二次风,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3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2;以及所述燃烧器出口管51从炉膛底部12外侧向上延伸穿过布风板3而进入炉膛内腔13中。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炉膛底部12可以包括一个占据其横截面积大约80%以上的开口(未示出),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2的布风板3设置在该开口中,从而布风板3基本上占据了炉膛底部的基本上整个横截面。由于从炉膛底部的基本上整个横截面上供给二次风,因此在炉膛的横截面上的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一次风和煤粉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而不会出现卷吸和回流的现象,因此风粉混合物呈平推流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此外,虽然如图2所示,布风板3示出为矩形形状,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实际情况,该布风板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该布风板3占据炉膛底部的大部分横截面积。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风布风板3为具有多个通孔的板式结构,通孔中安装二次风风帽4,从而使二次风经二次风室由多个二次风风帽通入炉膛。二次风可为空气或空气与烟气的混合气。在一个示例中,布风板3上基本均匀地设置风帽4,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不超过300mm(布风板上可能设有局部设施,附近的风帽间距可以适当调整),使二次风从炉膛底部几乎整个横截面上均匀给入炉膛内腔。
当锅炉只设一个预热燃烧器5时,燃烧器出口管51优选地位于二次风布风板3中心,被若干个二次风风帽4所环绕。当锅炉设有多个预热燃烧器5时,燃烧器出口管51优选地均匀分布于二次风布风板3上,彼此之间隔着若干二次风风帽4,使每个燃烧器出口管51都被二次风风帽4所环绕。在一个示例中,该风帽4的数量可以达到数百个,因此不管设置一个或几个预热燃烧器5,该燃烧器的出口管均被多个风帽环绕,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直流燃烧器或旋流燃烧器那样,在布置在炉膛侧壁上的燃烧器的一次风通道周围仅仅布置数量相当的二次风通道,例如在炉膛侧壁上设置有5个燃烧器,则只设置5个二次风通道。在传统的燃烧器中,通常需要将二次风通道紧密地布置在一次风通道周围,因为只有这样从二次风通道中吹出的风才能够紧紧地包围住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而使得煤粉不容易扩散,从而更加有利于借助于锅炉内部的高温而在局部区域中使得煤粉着火。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多个燃烧器出口管之间的区域中或者一个燃烧器出口管的附近的区域中,设置数量远远大于燃烧器出口管51的数量的若干个风帽4,能够使得二次风在炉膛底部更加均匀地喷射,而不是紧紧包围住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所示的燃烧器5的数量为1,但是燃烧器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炉膛底部横截面的面积而发生变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炉膛1的侧壁11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111,所述侧壁下部111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侧壁包括四片侧壁SF1、SF2、SF3和SF4,其中相对的两片侧壁SF1和SF3在其下部向内倾斜以呈倒锥形,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SF2和SF4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炉膛的截面面积可以保持不变。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炉膛包括四片侧壁SF1’、SF2’、SF3’和SF4’,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其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其中中部和下部分别占炉膛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炉膛横截面不限于如图4所示的横截面,炉膛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等。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粉煤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6,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11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6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11的下部上,通过向炉膛内部供入的三次风维持煤粉的燃烧和保持炉膛截面速度不低于2.0m/s。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中的一层喷口6设置在下部向内倾斜的侧壁SF1和SF3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为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通过使得二次风的喷射动量略小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更加有利于二次风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混合,从而更加有利于燃烧,而不是使得二次风早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达到炉膛的上部。风粉混合物从炉膛内腔的下部空间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发生部分燃烧反应,煤粉燃烧释放的热量传递给炉膛底部四周的水冷壁,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和炉膛截面积的扩大,依靠向炉膛内供入的三次风维持煤粉的燃烧和保持炉膛截面速度不低于2.0m/s。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煤粉燃烧器采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器,由一次风携带的煤粉可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器内预热到800~850℃甚至更高温度,煤粉在燃烧器器内即已完成着火,预热的煤粉通入炉膛后与二次风迅速掺混、稳定燃烧。此时通过煤粉燃烧器通入炉膛的一次风和煤粉确切地说,为煤粉部分燃烧后形成的高温粉状燃料与含有大量可燃成分的高温气体。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至于煤粉的着火,除了采用预热燃烧器等使煤粉进入炉膛时即已达到着火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用等离子体点火、或对煤粉进行其他处理使之着火点降低等等办法。
当锅炉运行时,通过煤粉燃烧器5从炉膛底部12向炉膛内腔13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二次风风帽4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通入二次风,通过三次风喷口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由于二次风均匀地供给到炉膛内腔,配合合理的一、二次风喷射动量,在炉膛底部即布风板3以上,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掺混强烈、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即风粉混合物呈平推流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风粉混合物充满炉膛内腔,煤粉的燃烧方式为炉内全场空间燃烧,结合三次风的配风控制,在炉膛全场空间内实现煤粉的分级燃烧和均温控制。
煤粉燃烧的三次风分多层沿炉膛高度加入,三次风顶层喷口以下为还原性气氛,煤粉燃烧中释放的燃料氮多向氮气发生转化。因煤粉燃烧中不存在集中燃烧区,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水平低,煤粉燃烧中基本不生成热力型NOx。因此,NOx原始排放水平大大低于常规煤粉燃烧技术。
此外,由于炉膛内呈整体向上流动的平推流,加之控制炉膛截面速度不过低,不会发生煤粉“掉粉”,加之均温控制,无需担心炉膛底部沉粉和排渣落入风室,因此可以不设风帽,通过布风板上的小孔直接提供二次风,此时布风板上的小孔基本均匀设置、间距不超过300mm。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煤粉燃烧方法,该煤粉燃烧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立式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二次风布风装置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以在炉膛内腔中均温燃烧。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试验来示例性地更好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技术效果,具体试验如下:
试验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燃料为烟煤煤粉,煤粉粒度在200um以下,二次风为预热空气和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氧含量为15%,温度为150℃;三次风为预热空气,空气温度为150℃;测得烟煤煤粉的燃烧效率为99.2%,NOx原始排放值为120mg/Nm3,显著地降低了NOx原始排放值,实现了烟煤的高效低氮燃烧。
试验2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燃料为挥发分很低的半焦焦粉,采用循环流化床式预热燃烧器,将经过预热至850℃的焦粉与一次风混合物喷入炉膛;二次风温度为200℃;炉膛内部焦粉气流表观速度为3.0m/s,炉膛燃烧温度为1100℃;沿着炉膛高度方向,布置两层三次风。试验结果表明,半焦的燃烧效率为96.5%,NOx原始排放水平为50mg/Nm3,显著地降低了NOx原始排放值,实现了低挥发分难燃燃料的高效低氮燃烧。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中,采用设置于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的布风板上来提供二次风,供风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因此,本发明实现了风粉混合物在全炉膛空间内整体向上平推流动,炉膛内不出现回流区,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积聚、结团,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因为本发明突破了常规燃烧器的风包粉方式,使得煤粉在整个炉膛空间内燃烧温度分布均匀,平抑了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所以能够实现均温燃烧,从而可以改变常规燃烧方式的集中燃烧和集中放热的现状,使常规煤粉燃烧方式中的炉内集中高温区消失,不产生热力型NOx。
更进一步地,因为在炉膛内腔中实现了均温燃烧,煤粉的均温燃烧使炉内最高温度低于灰熔点,避免了结渣,煤粉燃烧产生的飞灰随烟气全部进入尾部,因此锅炉运行中不需要排渣,锅炉热效率高,系统操控简单。
更进一步地,煤粉均温燃烧还使炉膛温度分布均匀,炉内平均温度较常规燃烧方式平均温度高,炉内辐射传热能力增强,可减小锅炉体积,节约锅炉造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立式煤粉锅炉,包括:
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
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
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
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以及
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穿过布风板而进入炉膛内腔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布风板带有风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炉膛的侧壁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所述侧壁下部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炉膛包括四片侧壁,其中相对的两片侧壁在其下部向内倾斜,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炉膛包括四片侧壁,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炉膛侧壁的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所述中部和下部的高度分别占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的下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以覆盖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板上的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中,所述煤粉燃烧器为煤粉预热燃烧器以将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预热到850℃或以上。
12.一种用于立式煤粉锅炉的煤粉燃烧方法,所述煤粉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和与布风板流体连通的风室,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
通过二次风布风装置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以在炉膛内腔中均温燃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煤粉燃烧器被预热到850℃或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二次风为空气或空气与烟气的混合气。
CN201710425367.1A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Active CN107023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5367.1A CN107023824B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5367.1A CN107023824B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824A true CN107023824A (zh) 2017-08-08
CN107023824B CN107023824B (zh) 2023-08-22

Family

ID=5953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5367.1A Active CN107023824B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38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042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器顶部侧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039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器顶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088567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003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带贴壁风的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75694U (zh) * 2010-11-18 2011-06-22 浙江大学 低NOx的冷灰斗及炉底送风双椭圆布置的W型火焰锅炉
CN103062759A (zh) * 2013-01-25 2013-04-24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
JP2014219140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Ihi バーナ
CN104791775A (zh) * 2015-04-10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的立式煤粉锅炉
CN104832915A (zh) * 2015-01-30 2015-08-12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204678328U (zh) * 2015-06-12 2015-09-30 瑞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粉工业锅炉
CN206861510U (zh) * 2017-06-07 2018-0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立式煤粉锅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75694U (zh) * 2010-11-18 2011-06-22 浙江大学 低NOx的冷灰斗及炉底送风双椭圆布置的W型火焰锅炉
CN103062759A (zh) * 2013-01-25 2013-04-24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
JP2014219140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Ihi バーナ
CN104832915A (zh) * 2015-01-30 2015-08-12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104791775A (zh) * 2015-04-10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的立式煤粉锅炉
CN204678328U (zh) * 2015-06-12 2015-09-30 瑞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粉工业锅炉
CN206861510U (zh) * 2017-06-07 2018-0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立式煤粉锅炉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正阳;秦明;孙绍增;秦裕琨;: "二次风分布对CFB锅炉炉内气固混合及燃烧的影响"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042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器顶部侧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039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器顶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042B (zh) * 2018-02-14 2020-12-18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器顶部侧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088567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002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003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带贴壁风的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824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0700B (zh) 一种层燃锅炉组合脱硝装置与方法
CN107044632A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3267279B (zh) 一种适应于贫煤锅炉的低氮氧化物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CN104633652B (zh) 一种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烧系统
CN107023824A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4990069B (zh) 一种提高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燃烧系统
CN107044633A (zh) 立式煤粉锅炉
Li et al.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oxy-fuel combustion with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a 1MWth pilot-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N106122945A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系统及方法
CN111928237A (zh)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化工废气的掺烧喷口及掺烧方法
CN103884013B (zh) 耦合式环保型流化床锅炉燃烧方法及装置
CN202884901U (zh) 一种利用高温烟气实现乏气煤粉再燃并降低NOx 的锅炉
CN108870383A (zh) 一种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系统
CN103697465A (zh) 一种利用高温烟气实现乏气煤粉再燃并降低NOx的锅炉
CN206037029U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08901372U (zh) 一种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系统
CN105605560B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107606601A (zh) 一种对冲燃烧煤粉锅炉炉内燃烧组织方法
CN108954298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排放系统及其改造方法
CN203323116U (zh) 一种适应于贫煤锅炉的低氮氧化物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CN206861510U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206861509U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205579544U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103672863B (zh) 中储仓式热风送粉锅炉的低氮燃烧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9737391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0

Address after: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YANKUA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7

Address after: 273516 No. 16 Gongjian Road, Beishu Town, Zoucheng Ci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NKUANG GROUP ZHONGKE CLEANI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before: YANKUANG GROUP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