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1509U - 立式煤粉锅炉 - Google Patents

立式煤粉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1509U
CN206861509U CN201720658117.8U CN201720658117U CN206861509U CN 206861509 U CN206861509 U CN 206861509U CN 201720658117 U CN201720658117 U CN 201720658117U CN 206861509 U CN206861509 U CN 206861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hearth
secondary air
air
burner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81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国
吕清刚
欧阳子区
满承波
刘敬樟
高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kuang Zhongke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206581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1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1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1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式煤粉锅炉,包括:炉膛,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其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其设置于炉膛底部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分布于炉膛底部的多个二次风布风管,每个二次风布风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孔。所述燃烧器出口管延伸到二次风布风管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Description

立式煤粉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煤粉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结构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难以变化,中国每年燃用的煤炭量达到15亿吨,其中8亿吨煤炭用于燃煤火力发电,7亿吨煤炭用于燃煤工业锅炉。随着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煤的高效洁净燃烧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传统燃烧方式中,炉膛内一次风、二次风喷射速度与炉膛断面平均速度差异较大,炉膛内存在较大的回流区,回流区可卷吸高温烟气,预热煤粉,但回流区的控制较为复杂,回流区内容易发生煤粉颗粒团聚,若炉内流场组织不佳,则炉膛结渣倾向大,影响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传统的燃烧方式包括使用直流燃烧器的切圆燃烧和使用旋流燃烧器的旋流燃烧。在传统的燃烧方式中,一次风携带煤粉以20-30m/s速度喷入炉膛,二次风包围一次风以30-40m/s速度喷入炉膛,形成风包粉的燃烧方式。煤粉在特定区域集中燃烧,局部燃烧温度高,导致煤粉燃烧的NOx原始排放值高。对于燃用无烟煤的煤粉锅炉,NOx原始排放值超过800mg/m3;对于燃用烟煤的锅炉,NOx原始排放值一般超过400mg/m3,二者均大大超过相关排放标准。
此外,传统燃烧方式中,炉膛内部一次风、二次风喷射速度与炉膛横截面上的气流平均速度差异较大,炉膛内部存在较大的回流区,回流区可卷吸高温烟气,预热煤粉,但回流区的控制较为复杂,回流区内容易发生煤粉颗粒团聚,若炉内流场组织不佳,则炉膛结渣倾向大,影响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此外,在煤粉的切圆燃烧方式或旋流燃烧方式中,因煤粉集中燃烧和释放热量,煤粉燃烧温度超过了灰熔点,煤粉燃烧还易形成结渣,部分渣粘结在炉膛水冷壁上,影响锅炉的传热性能。在锅炉的工作期间,需要将部分渣从炉膛底部排出,因此降低了锅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煤粉锅炉,该立式煤粉锅炉能够实现煤粉的均匀且高效燃烧、低氮氧化物排放,并且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部积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式煤粉锅炉,所述立式煤粉锅炉可以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分布于炉膛底部的多个二次风布风管,每个二次风布风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孔;以及所述燃烧器出口管延伸到二次风布风管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布风管的出风孔中设置有风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炉膛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所述炉膛侧壁下部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炉膛包括四片侧壁,其中相对的两片侧壁在其下部向内倾斜,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炉膛包括四片侧壁,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炉膛侧壁的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所述中部和下部的高度分别占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立式煤粉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下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以分布在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布风管上的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以及风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多个二次风布风管彼此平行地横穿靠近炉膛底部的侧壁使其两端均位于炉膛之外,所述二次风布风管的一端与二次风总管流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煤粉燃烧器为煤粉预热燃烧器以将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预热到850℃或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采用设置于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的二次风布风管上来提供二次风,供风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掺混后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风粉混合物在全炉膛空间内整体向上平推流动,炉膛内不出现回流区,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积聚、结团,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煤粉锅炉的炉膛底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煤粉锅炉的二次风布风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文披露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在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煤粉锅炉,所述立式煤粉锅炉包括:炉膛1,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11,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12,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13;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5,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52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51,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12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51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13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布风装置2,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其中,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分布于炉膛底部的多个二次风布风管2,每个二次风布风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孔21;以及所述燃烧器出口管51延伸到二次风布风管2之间的间隙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布风管2基本上占据了炉膛底部的基本上整个横截面。由于从炉膛底部的基本上整个横截面上供给二次风,因此在炉膛的横截面上的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一次风和煤粉混合物以及二次风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而不会出现卷吸和回流的现象,因此风粉混合物呈平推流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风布风管2包括一组相互平行的二次风管2和与多个二次风管流体连通的总风管20,且二次风管2的出风孔21中可以设置有风帽(未示出),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以及相互平行的风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0mm,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以分布在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从而二次风从炉膛底部几乎整个横截面上均匀给入炉膛内腔。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二次风布风管2彼此平行地横穿靠近炉膛底部的侧壁11使其两端均位于炉膛之外,所述二次风布风管的一端与二次风总管20流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22。
当锅炉只设一个预热燃烧器51时,燃烧器出口管51优选地位于这组二次风布风管2的中心位置,被二次风布风管上的出风孔21所环绕;当锅炉设有多个燃烧器5时,燃烧器出口管51优选地均匀分布在二次风布风管2之间,彼此之间隔着若干二次风布风管2上的出风孔21,使每个燃烧器出口管51都被二次风布风管2上的出风孔21所环绕。因为多个二次风布风管2以及其上的出风孔21遍布在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在一个示例中,该出风孔21的数量可以达到数百个,因此不管设置一个或几个预热燃烧器5,该燃烧器的出口管均被多个出风孔21环绕,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直流燃烧器或旋流燃烧器那样,在布置在炉膛侧壁上的燃烧器的一次风通道周围仅仅布置数量相当的二次风通道。在传统的燃烧器中,通常需要将二次风通道紧密地布置在一次风通道周围,因为只有这样从二次风通道中吹出的风才能够紧紧地包围住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而使得煤粉不容易扩散,从而更加有利于借助于锅炉内部的高温而在局部区域中使得煤粉着火。然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多个燃烧器出口管之间的区域中或者一个燃烧器出口管的附近的区域中,设置数量远远大于燃烧器出口管51的数量的若干个出风孔21,能够使得二次风在炉膛底部更加均匀地喷射且更容易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均匀混合,而不是紧紧包围住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需要指出的是,二次风布风管2和其上的出风孔21以及燃烧器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炉膛底部横截面的面积而发生变化,二次风布风管2之间也可以不是相互平行的,如星形布置等。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炉膛的截面面积可以保持不变。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炉膛包括四片侧壁,这四片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其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其中中部和下部分别占炉膛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炉膛横截面不限于矩形横截面,炉膛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等。
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炉膛1的侧壁11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111,所述侧壁下部111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侧壁包括四片侧壁,其中相对的两片侧壁在其下部向内倾斜以呈倒锥形,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粉煤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6,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11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6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11的下部111上,通过向炉膛内部供入的三次风维持煤粉的燃烧和保持炉膛截面速度不低于2.0m/s。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为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通过使得二次风的喷射动量略小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更加有利于二次风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混合,从而更加有利于燃烧,而不是使得二次风早于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达到炉膛的上部。风粉混合物从炉膛内腔的下部空间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发生部分燃烧反应,煤粉燃烧释放的热量传递给炉膛底部四周的水冷壁,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和炉膛截面积的扩大,依靠向炉膛内供入的三次风维持煤粉的燃烧和保持炉膛截面速度不低于2.0m/s。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煤粉燃烧器采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器,由一次风携带的煤粉可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器内预热到800~850℃甚至更高温度,煤粉在燃烧器器内即已完成着火,预热的煤粉通入炉膛后与二次风迅速掺混、稳定燃烧。此时通过煤粉燃烧器通入炉膛的一次风和煤粉确切地说,为煤粉部分燃烧后形成的高温粉状燃料与含有大量可燃成分的高温气体。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至于煤粉的着火,除了采用预热燃烧器等使煤粉进入炉膛时即已达到着火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用等离子体点火、或对煤粉进行其他处理使之着火点降低等等办法。
当锅炉运行时,通过煤粉燃烧器5从炉膛底部12向炉膛内腔13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通过二次风出风口21从炉膛底部向炉膛内通入二次风,通过三次风喷口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由于二次风均匀地供给到炉膛内腔,配合合理的一、二次风喷射动量,在炉膛底部即二次风布风管2以上,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掺混强烈、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即风粉混合物呈平推流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风粉混合物充满炉膛内腔,煤粉的燃烧方式为炉内全场空间燃烧,结合三次风的配风控制,在炉膛全场空间内实现煤粉的分级燃烧和均温控制。
煤粉燃烧的三次风分多层沿炉膛高度加入,三次风顶层喷口以下为还原性气氛,煤粉燃烧中释放的燃料氮多向氮气发生转化。因煤粉燃烧中不存在集中燃烧区,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水平低,煤粉燃烧中基本不生成热力型NOx。因此,NOx原始排放水平大大低于常规煤粉燃烧技术。
此外,由于炉膛内呈整体向上流动的平推流,加之控制炉膛截面速度不过低,不会发生煤粉“掉粉”,加之均温控制,无需担心炉膛底部沉粉和排渣落入风室,因此可以不设风帽,通过二次风布风管上的小孔直接提供二次风,此时二次风布风管上的小孔基本均匀设置、间距不超过300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试验来示例性地更好地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的技术效果,具体试验如下:
试验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燃料为烟煤煤粉,煤粉粒度在200um以下,二次风为预热空气和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氧含量为15%,温度为150℃;三次风为预热空气,空气温度为150℃;测得烟煤煤粉的燃烧效率为99.2%,NOx原始排放值为120mg/Nm3,显著地降低了NOx原始排放值,实现了烟煤的高效低氮燃烧。
试验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的基础上,燃料为挥发分很低的半焦焦粉,采用循环流化床式预热燃烧器,将经过预热至850℃的焦粉与一次风混合物喷入炉膛;二次风温度为200℃;炉膛内部焦粉气流表观速度为3.0m/s,炉膛燃烧温度为1100℃;沿着炉膛高度方向,布置两层三次风。试验结果表明,半焦的燃烧效率为96.5%,NOx原始排放水平为50mg/Nm3,显著地降低了NOx原始排放值,实现了低挥发分难燃燃料的高效低氮燃烧。
因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煤粉锅炉中,采用设置于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的二次风布风管上来提供二次风,供风均匀,几乎不出现卷吸、回流,炉膛横截面上各处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形成弥散的风粉混合物整体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了常规的风包粉燃烧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风粉混合物在全炉膛空间内整体向上平推流动,炉膛内不出现回流区,避免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积聚、结团,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因为本实用新型突破了常规燃烧器的风包粉方式,使得煤粉在整个炉膛空间内燃烧温度分布均匀,平抑了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所以能够实现均温燃烧,从而可以改变常规燃烧方式的集中燃烧和集中放热的现状,使常规煤粉燃烧方式中的炉内集中高温区消失,不产生热力型NOx。
更进一步地,因为在炉膛内腔中实现了均温燃烧,煤粉的均温燃烧使炉内最高温度低于灰熔点,避免了结渣,煤粉燃烧产生的飞灰随烟气全部进入尾部,因此锅炉运行中不需要排渣,锅炉热效率高,系统操控简单。
更进一步地,煤粉均温燃烧还使炉膛温度分布均匀,炉内平均温度较常规燃烧方式平均温度高,炉内辐射传热能力增强,可减小锅炉体积,节约锅炉造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立式煤粉锅炉,包括:
炉膛,所述炉膛包括位于其四周的侧壁,位于侧壁下方的炉膛底部,由侧壁和炉膛底部包围形成的炉膛内腔;
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燃烧器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在炉膛底部下方,所述燃烧器出口管从炉膛底部外侧向上延伸进入到炉膛内腔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以及
二次风布风装置,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中且适于向炉膛内腔中通入二次风,
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分布于炉膛底部的多个二次风布风管,每个二次风布风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孔;以及
所述燃烧器出口管延伸到二次风布风管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与二次风在炉膛内腔中掺混以在炉膛内腔中形成呈平推流整体向上流动的风粉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布风管的出风孔中设置有风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包括高度为侧壁总高度的20%-40%的侧壁下部,所述炉膛侧壁下部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的倒锥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包括四片侧壁,相对的两片侧壁在其下部向内倾斜,相对的另外两片侧壁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竖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包括四片侧壁,侧壁的中部和下部保持竖直,且炉膛侧壁的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面积保持不变,所述中部和下部的高度分别占侧壁总高度的20%至40%。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还包括: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其适于向炉膛内通入三次风且分层地设置在炉膛的侧壁上,所述至少一层三次风喷口中的一层喷口设置在炉膛侧壁下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布风装置设置于炉膛底部以分布在炉膛底部的整个横截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布风管上的风帽之间的中心距以及风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二次风布风管彼此平行地横穿靠近炉膛底部的侧壁使其两端均位于炉膛之外,所述二次风布风管的一端与二次风总管流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的喷射动量位于所述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的喷射动量的70%至9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燃烧器为煤粉预热燃烧器以将一次风和煤粉的混合物预热到850℃或以上。
CN201720658117.8U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Active CN206861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8117.8U CN206861509U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8117.8U CN206861509U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1509U true CN206861509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3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8117.8U Active CN206861509U (zh) 2017-06-07 2017-06-07 立式煤粉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1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632A (zh) * 2017-06-07 2017-08-15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立式煤粉锅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632A (zh) * 2017-06-07 2017-08-15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立式煤粉锅炉
CN107044632B (zh) * 2017-06-07 2023-09-12 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立式煤粉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0700B (zh) 一种层燃锅炉组合脱硝装置与方法
CN107044632A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4654306B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WO2002012791A1 (en) Solid fuel burner and combustion method using solid fuel burner
CN106051749A (zh)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工艺
CN107044633A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7023824A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202884901U (zh) 一种利用高温烟气实现乏气煤粉再燃并降低NOx 的锅炉
Li et al.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oxy-fuel combustion with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a 1MWth pilot-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N111928237A (zh)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化工废气的掺烧喷口及掺烧方法
CN104595900A (zh) 低氮氧化物燃气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JP2004190981A (ja) 燃焼装置ならびにウインドボックス
CN108870383A (zh) 一种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系统
CN206037029U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JP2010270993A (ja) 燃料バーナ及び旋回燃焼ボイラ
CN103697465A (zh) 一种利用高温烟气实现乏气煤粉再燃并降低NOx的锅炉
CN106500094B (zh) 一种中高温烟气循环式低氮分级燃烧器及工艺
CN205782865U (zh) 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CN105605560B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208901372U (zh) 一种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系统
CN206861509U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5805730A (zh) 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CN206861510U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205579544U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206861512U (zh) 立式煤粉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31

Address after: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Co-patentee after: Yankuang Group Ltd.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5

Address after: 273516 No. 16 Gongjian Road, Beishu Town, Zoucheng Ci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kuang Zhongke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1

Co-patentee before: Yankuang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