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601B - 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601B
CN107023601B CN201710399706.3A CN201710399706A CN107023601B CN 107023601 B CN107023601 B CN 107023601B CN 201710399706 A CN201710399706 A CN 201710399706A CN 107023601 B CN107023601 B CN 107023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elastic
plate
shock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97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3601A (zh
Inventor
白振业
张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hfly Shenzhe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hfly Shenzhe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hfly Shenzhe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hfly Shenzhe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97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3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5/00Aircraft indicators or protec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5/04Landing aids;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collision with earth's surface
    • B64D45/06Landing aids;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collision with earth's surface mechan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一端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弹性带;当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弹性带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本申请采用挤压弹性带以使弹性带发生形变的方式减震,弹性带在被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回复力逐渐增大,该减震器结构简单,其类似于编织的中空结构,可以360度减震。

Description

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精密研发、工程器械、航空、汽车等各种领域。市场上的常见的减震器种类大致分为液压式、气压式、筒式、弹簧式等。液压式和气压式减震器的回复速度慢,不适用于低频、高频振动反面的减震。气压式减震器在最初受到挤压时,需要一个很大的力才会发生伸缩形变,其大多数应用于重工业,而不能一般轻量装置的减震器使用。此外,各种减震器的主体均为金属制成,存在重量大、体积大的缺陷。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减震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一端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弹性带;
当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弹性带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
本发明采用挤压弹性带以使弹性带发生形变的方式减震,弹性带在被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回复力逐渐增大,该减震器结构简单,其类似于编织的中空结构,可以360度减震,适用于作为工业上的减震部件,特别适用于作为无人飞行器的着陆减震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弹性带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且呈“S”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弹性带呈“O”形,其上端点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其下端点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弹性带并排地置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弹性带布置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边缘,以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围合成空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均呈环形且同心布置,所述第一压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多个所述弹性带呈“O”形且均匀地布置于整个所述环形空间内。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装置特别适用于作为类似于车轮的装置。车轮的轮轴可以从环形的第二压板中心穿过,进而使得第一压板成为车轮的外轮廓。当第一压板着陆、上坡或者下坡时,布置于均匀地布置于整个环形空间内的多个弹性带产生形变,以实现减震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铰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固定板;
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第二压板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向运动时,多个所述弹性带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和所述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摆臂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和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端和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当所述第一伸缩端和/或所述第二伸缩端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弹性带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压板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轴孔;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中,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中的竖直轴,当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时,二者能够沿着所述竖直轴相向地运动,以使得所述弹性带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装置轴是一种基本形状类似于可收拢的灯笼的形状,具有位于中心的一根轴(也可以是位于周围的两根或多根轴),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可在轴向自由滑动的压板(可以是一个可滑动,也可以是两个都可滑动),压板之间的各对应的端点间通过弹性带连接,弹性带均匀分布,弹性带的厚度和宽度不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一端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一弹性带和多条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和所述第一弹性带的数量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外侧;
当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第一弹性带向着预定方向产生第一形变,多条所述第二弹性带向着预定方向产生第二形变,所述第二形变大于所述第一形变的形变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轴具有多个,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套设于所述竖直轴上的且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轴套,以使得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二者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所述轴套的高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轴套可以有效控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承受的最大压力,避免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受到超出抗压极限的挤压而造成弹性带崩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套设于所述竖直轴上的且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弹簧。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弹簧代替轴套。弹簧在承受最大压力时的长度和减震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相关,其不仅可以避免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受到超出抗压极限的挤压而造成弹性带崩裂,而且还可以作为二级缓冲帮助弹性带抵抗来自压板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多个第一水平轴;
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多个第二水平轴,所述多个第二水平轴和所述多个第一水平轴一一对应;
所述弹性带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水平轴,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水平轴,以使得每一条所述弹性带均与所述第一压板以及所述第二压板枢转连接。
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弹性带从连接点处断裂,因此将弹性带和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设计为枢转连接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套设于所述竖直轴上的第三压板;
一端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一弹性带;
一端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二弹性带;
当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第一弹性带和多条所述第二弹性带均向着各自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多个第一水平轴;
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多个第二水平轴;
设置于所述第三压板上的多个第三水平轴,所述多个第三水平轴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水平轴和所述第二水平轴的数量之和;
多条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水平轴和所述第一压板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水平轴和所述第三压板枢转连接;
多条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水平轴和所述第二压板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水平轴和所述第三压板枢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带采用由碳纤维和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的弹性带采用的是由碳纤维和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而非一般的金属材料或塑料。该减震器相对于金属质量轻,同样的标准下,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的重量往往不到现有减震装置重量的二分之一。在体积上也比现有的同标准减震装置小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在受到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向回复力逐渐增大,其恢复时间相较于现有的减震装置更短,抗疲劳性更好、成本更低,特别适合用于作为无人飞行器的着陆减震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0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形状相同,且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压板1的侧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压板2的侧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图1所示的仅仅是一种实施方式而已,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形状可以不同,并且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一压板1的侧面、底面甚至顶面,多条弹性带3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二压板2的侧面、顶面甚至底面,只要能够满足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弹性带3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即可。
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多条弹性带3被预先弯曲成“C”形,且其弯曲量最大的部位超出了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边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当多条弹性带3被预先弯曲成“C”形,且其弯曲量最大的部位处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空隙中也是能够实现减震目的的。
此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弹性带3采用的是由碳纤维和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而非一般的金属材料或塑料。因此,其相对于金属质量轻、在受到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向回复力逐渐增大。该种弹性带3相比于现有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抗疲劳性更好、成本更低、恢复时间更短,特别适合用于作为无人飞行器的着陆减震装置。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所述弹性带3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
其中,多条弹性带3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且呈“S”形。多条弹性带3无论并列分布还是交错分布,均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呈“S”形的弹性带3在纵向上被压扁。
实施例3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其中,多条弹性带3呈“O”形,弹性带3的上端点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弹性带3的下端点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即弹性带3和第一压板1的切点为二者的固定连接点(上端连接点),弹性带3和第二压板2的切点为二者的固定连接点(下端连接点)。
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呈“O”形多条弹性带3在纵向上被压扁,即弹性带3的横轴长度逐渐增加,纵轴长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弹性带3并列分布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
实施例4
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和实施例3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多条弹性带3布置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边缘,以在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围合成空腔4。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均为正方形且相对布置。弹性带3呈“O”形且具有四个,它们分布在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相对应的边的边缘处,以使得四个呈“O”形的弹性带3和两个压板组成一个六面体形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图3仅仅是一个示例。当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呈圆形、正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时,也可以采用弹性带3将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对应边缘连接起来,最终在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之间围合成空腔4。
实施例5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以及多个弹性带3。其中,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均呈环形且同心地布置,第一压板1的直径大于第二压板2的直径。因此,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形成了环形空间。多个弹性带3呈“O”形,其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形成的整个环形空间内。
图5仅仅是一个示意图,其所显示的减震装置具有三个呈“O”形弹性带3,每一个弹性带3的一端和处于中心处的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处于外围的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
实施例6
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该减震装置还包括铰接有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7的固定板8。第一摆臂6和第一压板1连接,第二摆臂7和第二压板2连接,以使得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7相向运动时,多个弹性带3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7的之一和第一压板1或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即可,另一者可以和相应的压板固定连接。无论二者之一枢转连接,还是二者均枢转连接,均能够使得多条弹性带3在受到压缩时产生变形。
继续参照图6所示,在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6具有第一固定端61和第一伸缩端62,第一固定端61和固定板8铰接,第一伸缩62和第一压板1连接。同样地,第二摆臂7具有第二固定端71和第二伸缩端72,第二固定端71和固定板8铰接,第二伸缩端72和第二压板2连接,以使得当第一伸缩端61和/或第二伸缩端62处于缩回状态时(实际上导致了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距离变短),弹性带3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因此,在该种变形的实施例中,弹性带3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可以是由于第一摆臂6和/或第二摆臂7的相对摆动而产生,也可以是由于第一伸缩端62和/或第二伸缩端72的缩回而产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无论因此何种原因导致弹性带3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当使其产生形变的力消失后,弹性带3都会试图回复至初始状态,即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7相互远离、第一伸缩端62和/或第二伸缩端72位于伸长状态,进而使得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减震的目的。
实施例7
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以及多条弹性带3。多条弹性带3的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第一压板1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轴孔11,第二压板2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轴孔21。该减震装置还包括一端设置于第一轴孔11中,另一端设置于第二轴孔21中的竖直轴9,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时,二者能够沿着竖直轴9相向地运动,以使得弹性带3向着预定方向产生形变,即竖直轴9为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运动提供导向。
竖直轴9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21,以使得在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未受到挤压时,它们能够在竖直轴9上保持位置,不会滑落。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21中设置锁紧件以卡合竖直轴9,但是锁紧件不能在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时影响它们沿竖直轴9的运动。
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套设于竖直轴9上的且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轴套91,以使得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二者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轴套91的高度。该轴套91的高度和减震装置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有关,即设置轴套91是为了避免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超出抗压极限的挤压而造成弹性带3崩裂。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套设于竖直轴9上的且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弹簧以代替轴套91。弹簧在承受最大压力时的长度和减震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相关,其不仅可以避免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超出抗压极限的挤压而造成弹性带3崩裂,而且还可以作为二级缓冲帮助弹性带3抵抗来自压板的压力。
实施例8
参照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和实施例7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减震装置包括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一弹性带31和多条第二弹性带32。第二弹性带32和第一弹性带31的数量相同,且位于第一弹性带31的外侧。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弹性带31向着预定方向产生第一形变,多条第二弹性带32向着预定方向产生第二形变,第二形变大于第一形变的形变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实施例8所以提供的减震装置相比于实施例7所提供的减震装置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当挤压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时,感受到的回复力会相较于实施例7更大。
实施例9
参照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和实施例7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减震装置包括多个竖直轴9,且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
此外,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那样,当多条弹性带3被预先弯曲成“C”形,其弯曲量最大的部位处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空隙中,即弹性带3呈反“C”形。
再者,本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的弹性带3可以和第一压板1以及第二压板2枢转连接。具体而言,该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压板1上的多个第一水平轴12,设置于第二压板2上的多个第二水平轴22,多个第二水平轴22和所述多个第一水平轴12一一对应。弹性带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水平轴12,弹性带3的另一端套设于对应的第二水平轴22,以使得每一条弹性带3均与第一压板1以及所第二压板2枢转连接,即每一条弹性带3将对应的第一水平轴12和第二水平轴连接。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枢转连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弹性带3和第一压板1或第二压板2的连接处断裂。该种连接方式可以应用于上述的实施例1、2、7、8之中。
实施例10
参照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和实施例7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减震装置包括套设于竖直轴9上的第三压板92。还包括一端和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三压板92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一弹性带31、一端和第二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三压板92固定连接的多条第二弹性带32。
当第一压板1和/或第二压板2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时,多条第一弹性带31和多条第二弹性带32均向着各自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即实施例10所提供的减震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就有双层结构的减压装置,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参照实施例9的设置方式,实施例10所提供的减震装置还包括了设置于第一压板1上的多个第一水平轴12、设置于第二压板2上的多个第二水平轴22以及设置于第三压板92上的多个第三水平轴93。所述多个第三水平轴93的数量等于第一水平轴12和第二水平轴22的数量之和。
多条第一弹性带31的一端通过第一水平轴12和第一压板1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水平轴93和第三压板92枢转连接。多条第二弹性带32的一端通过第二水平轴22和第二压板2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水平轴93和第三压板92枢转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

1.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铰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固定板;
所述第一摆臂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伸缩端 和所述第一压板连接;
所述第二摆臂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和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端和所述第二压板连接;一端和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多条弹性带;
当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多条所述弹性带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和/或
当所述第一伸缩端和/或所述第二伸缩端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弹性带能够向着预定的方向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带采用由碳纤维和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
CN201710399706.3A 2017-05-31 2017-05-31 减震装置 Active CN107023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706.3A CN107023601B (zh) 2017-05-31 2017-05-31 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706.3A CN107023601B (zh) 2017-05-31 2017-05-31 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601A CN107023601A (zh) 2017-08-08
CN107023601B true CN107023601B (zh) 2023-01-17

Family

ID=5952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9706.3A Active CN107023601B (zh) 2017-05-31 2017-05-31 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36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556B (zh) * 2017-12-27 2024-04-1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元件、减震装置、摄像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KR102546884B1 (ko) * 2021-05-28 2023-06-23 (주)화신 차량용 연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66112A1 (ru) * 1987-11-09 1990-05-23 Криворожский горноруд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Виброизол тор
DE50011287D1 (de) * 1999-11-05 2006-02-16 Sebert Schwingungstechnik Gmbh Dämpfungsanordnung
DE102007025047A1 (de) * 2007-05-29 2008-1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Übertragungselement und mechanische Kopplungsvorrichtung sowie mechanische Gangschal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KR20100111334A (ko) * 2009-04-07 2010-10-15 하동석 동작가이드가 구비된 와이어 쇽 마운트 및 이 와이어 쇽 마운트가 부착되어 개선된 충격흡수능을 가지는 물품
CN102345697A (zh) * 2011-09-24 2012-02-08 贺智挺 一种笼式弹簧
CN202463988U (zh) * 2011-12-20 2012-10-03 唐春来 减振座椅
CN204201781U (zh) * 2014-08-27 2015-03-11 常州市高阳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减震器以及带有该减震器的灯座
CN106286670A (zh) * 2016-10-19 2017-01-04 无锡市宏源弹性器材有限公司 弹簧钢板隔振器
CN207049238U (zh) * 2017-05-31 2018-02-27 锐合防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601A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73047C (en) Compression spring
US5118086A (en) Elastomeric spring with non-linear force/d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CN107023601B (zh) 减震装置
KR100916796B1 (ko) 현가장치용 범프 스토퍼
CN107161169B (zh) 轨道车辆用牵引球铰及其刚度设计方法
CN103573891A (zh) 一种负泊松比结构部件
SE452576B (sv) Sett att framstella ihalig elastomerkropp samt kropp framstelld enligt settet och anvendning av densamma
KR101357654B1 (ko) 탄소섬유 강화플라스틱을 이용한 쇽업소버용 서스펜션 스프링
CN103836105A (zh) 能量吸收装置
CN101806331A (zh) 一种减震器及使用该减震器的灯具
KR20160124776A (ko) 차량 섀시용의 서스펜션 스프링 유닛
CN106080021A (zh) 一种减振轮毂
CN105003577A (zh) 双向减振器
US3682463A (en) Progressively-acting shock absorber element
JP7154341B2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のためのベロー
CN207049238U (zh) 减震装置
CN114045953B (zh) 菱形消能模块及摇摆支架
CN109681562B (zh) 基于内翻复合材料管的重复使用变载荷吸能支柱
RU140119U1 (ru) Сайлентблок
CN106740603A (zh)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车前保险杠
CN203979253U (zh) 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
CN106436950A (zh) 一种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
RU2320494C1 (ru) Колесо
CN219366675U (zh) 一种过滤器减震底座
CN105526299A (zh) 双向多级阻尼避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1

Address after: 518054 Virtual University Park C505, No. 2 Sandao, Yuexing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RHFLY (SHENZHEN) INTELLIGENT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Beijing, Zhichun Road,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912,, 1

Applicant before: RUIHE DEFENSE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