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0038A - 负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0038A
CN107010038A CN201610849567.5A CN201610849567A CN107010038A CN 107010038 A CN107010038 A CN 107010038A CN 201610849567 A CN201610849567 A CN 201610849567A CN 107010038 A CN107010038 A CN 107010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egr
output valve
back pressure
pressure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95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0038B (zh
Inventor
关谷义秀
村山泰
尾崎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10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0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0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00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2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in vacuum systems or vacuum booste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 B60T17/22Devices for monitoring or checking brake systems; Sign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基于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对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控制的负压控制装置中,抑制负压室的负压不足。在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小于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使泵马达启动。通过真空泵的工作而使负压室的负压接近真空。这样,基于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而使泵马达(32)启动,因此能够良好地避免负压室的负压不足。另外,即便是2个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一方输出大于实际的压力的值的异常,也能够抑制负压不足。

Description

负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控制的负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负压控制装置:通过对与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连接的真空泵进行控制而控制负压室的负压。在该负压控制装置中,设置有2个对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检测的负压传感器,2个负压传感器中的一方如常(预先决定的一方)被选择,基于该选择后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控制真空泵(【0029】、【0030】)。另外,在2个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差的绝对值为故障判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为至少一方的传感器异常(【0038】)。而且,判定使真空泵工作的情况下的压力的变化量的推断值(推断变化量)、与实际的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的变化量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处于正常区域内,偏离正常区域的传感器被确定为异常(【0043】~【0045】)。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对负压传感器的异常进行检测的异常检测装置。该异常检测装置中,当在对制动踏板进行操作的情况等下负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应当变化时,在输出信号未变化的情况下,检测为负压传感器异常(【003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9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98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基于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对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控制的负压控制装置中抑制负压室的负压不足。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中,基于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大气压的值而使负压供给装置启动。
例如,基于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大气压的值而判定启动条件是否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使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因此,能够良好地避免负压室的负压不足。另外,假设即使多个负压传感器中的一个以上的负压传感器输出比实际的压力更接近真空的值而异常,也能够与多个负压传感器正常的情况同样地使负压供给装置启动,从而能够抑制负压室的负压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的液压制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上述负压控制装置的马达ECU的存储部所存储的马达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异常检测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上述负压控制装置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5是表示在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的马达ECU的存储部所存储的马达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异常传感器确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上述负压控制装置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的马达ECU的存储部所存储的马达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上述负压控制装置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10是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的液压制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11(a)是示出上述负压控制装置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图11(b)是示出不同于图11(a)的状态下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负压控制装置的液压制动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液压制动系统包括(i)作为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踏板10、(ii)真空增压器12、(iii)主缸14、(iv)在车辆的多个车轮分别设置的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缸16、(v)经由真空软管17而与真空增压器12连接的负压供给装置18、(vi)控制负压供给装置18的负压控制装置20等。
若对制动踏板10进行踩踏操作,则在真空增压器(以下有时简称为增压器。)12中使得操作力加倍并将其输出至主缸14。在主缸14中,产生与增压器12的输出对应的液压,并将该液压供给至制动缸16。利用制动缸16的液压使液压制动器工作而抑制车轮的旋转。
增压器12包括:外壳21;以及增压器活塞(省略图示),其与制动踏板10协同对分隔部件进行保持。外壳的内部被增压器活塞的分隔部件分隔为两个室,制动踏板侧的室被设为变压室22,主缸侧的室被设为负压室24。
在制动踏板10的非操作状态下,变压室22与负压室24形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变压室22的压力与负压室24的负压相同(比大气压接近真空侧的压力)。
若通过对制动踏板10的踩踏操作而使增压器活塞前进,则变压室22相对于负压室24隔断而与大气连通。变压室22的压力接近大气压(绝对压力升高),变压室22与负压室24之间的压力差形成为与制动操作力对应的大小。对增压器活塞施加与制动操作力对应的辅助力,并将其输出至主缸14的加压活塞。
另一方面,负压室24的容积随着增压器活塞的前进而减小,因此随着对制动踏板10的踩踏操作而负压室24的负压接近大气压(绝对压力升高)。在制动踏板10的操作力恒定的期间,负压室24的负压也保持恒定,但若解除对制动踏板10的踩踏操作,则变压室22相对于大气隔断而与负压室24连通,因此负压室24的负压接近大气压。
负压供给装置18与负压室24连接,负压供给装置18包括真空泵30、以及驱动该真空泵30的泵马达32。
泵马达32由马达ECU40控制。马达ECU40以计算机为主体,并包括执行部42、存储部44、输入输出部46、计时器48等。在输入输出部46连接有2个负压传感器50、52、2个大气压传感器54、56、检测制动踏板10是否被踩踏的制动器开关58等,并且连接有泵马达32、显示器60等。在负压传感器50、52异常的情况下,显示器60对该情况进行显示。
负压传感器50、52对负压室24的负压进行检测。负压传感器50、52可以将作为负压的表压(gauge pressure)的绝对值作为输出值而输出,也可以将绝对压力作为输出值而输出,本实施例中,设为将表压的绝对值输出,以下将表压的绝对值称为负压。即,负压是指将大气压设为0且越接近真空则越大的值(正值),且设为从“大气压(绝对压力)”减去“负压室的绝对压力”所得的值。
大气压传感器54、56能够设置于车厢内、或设置于增压器12的附近等。这些负压传感器50、52、大气压传感器54、56各设置有2个是为了实现安全性的提高,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出现2个都异常的情况。
此外,大气压传感器54、56并非不可或缺,在负压传感器50、52输出绝对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从大气压传感器54、56的检测值(例如,能够采用2个检测值的平均值)减去负压传感器50、52的检测值而能够求出表压的绝对压力即负压。
本实施例中,将负压室24的负压控制为处于预先决定的设定范围内,在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中的较小一方(接近大气压的一方)低于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即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设为启动条件成立,使泵马达32启动。另外,在2个输出值中的较小一方高于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即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换言之,在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双方的输出值高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设为停止条件成立,使泵马达32停止。设定范围能够设为制动操作力的增大所需的负压的范围。另外,该控制能够称为低选择控制。
此外,还能够将停止条件设为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的双方的增加梯度小于阈值。这是因为在负压室24的负压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增加梯度较大,若接近真空则增加梯度减小。另外,还能够设为输出值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且增加梯度减小等。
另外,在检测为2个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至少一方异常的情况下,强制地使泵马达32停止。
在即使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中的较大一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高的时刻起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而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的双方也未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将异常标志设为“ON”。设为2个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至少一方异常,在经过了该异常判定时间Tther的时刻使泵马达32停止。
基于图2的流程图对泵马达32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步骤1(以下简称为S1。对于其它步骤也一样。)中,判定异常标志是否为“ON”。在“OFF”的情况下,在S2中分别获得负压传感器50的输出值P1、负压传感器52的输出值P2,在S3中,判定泵马达32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启动条件是否成立,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停止条件是否成立。
在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在S4中,对输出值P1与输出值P2进行比较(判定输出值P1是否小于输出值P2)。在输出值P1小于输出值P2的情况下,在S5中,判定输出值P1是否低于第一阈值Pthon,在输出值P2为输出值P1以下的情况下,在S6中,判定输出值P2是否低于第一阈值Pthon。在输出值P1、输出值P2的较小一方为第一阈值Pthon以上的情况下,S5或者S6的判定为“否”,反复执行S1~S5或者S1~S4、S6。其中,若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低于第一阈值Pthon,则设为启动条件成立,在S7中,使泵马达32启动。
接下来,由于泵马达32处于工作状态,因此S3的判定为“是”,在S8、S9中,判定输出值P1、P2是否分别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至少一方为第二阈值Pthoff以下的情况下,反复执行S1~S3、S8或者S1~S3、S8、S9,若输出值P1、P2的双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则在S10中使泵马达32停止。另外,若异常标志为“ON”,则S1的判定为“是”,在S10中使泵马达32停止。
基于图3的流程图对异常检测进行说明。
在图3中的S30中,判定泵马达32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在S31中,获得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在S32中,判定是否处于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中。计时器48测量是否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在2个输出值P1、P2的较大一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开始对时间的测量。在未处于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中的情况下,在S33~S35中,判定输出值P1、P2的较大一方是否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输出值P1大于输出值P2的情况下,判定输出值P1是否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输出值P2大于输出值P1的情况下,判定输出值P2是否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输出值P1、P2均为第二阈值Pthoff以下的情况下,反复执行S31~S34或者S31~S33、S35。而且,在输出值P1、P2的较大一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在S36中,开始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计时开始)。
接下来,在S37中,判定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是否超过第二阈值Pthoff、即判定停止条件是否成立,在S38中,判定制动器开关58是否接通,在S39中,判定利用计时器48测量所得的测量时间T是否达到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在S37~S39的全部判定均为“否”的情况下,返回至S31,在该情况下,处于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中,因此S32的判定为“是”,绕过S33~S36而执行S37~S39。反复执行S31、S32、S37~S39而使泵马达32持续工作。
例如,当在利用计时器48测量所得的测量时间T达到异常判定时间Tther之前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时,S37的判定为“是”,在S40中,对计时器48进行重置并使本程序结束。在该情况下,异常标志保持“OFF”不变,不判定为负压传感器50、52的至少一方异常。
另外,若在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未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且在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中制动器开关58接通,则S38的判定为“是”,在S40中,对计时器进行重置并使本程序结束。在计时开始之后,若对制动踏板10进行操作,则负压室24的负压因此而变化,从而难以正确地进行负压传感器50、52的异常检测。在该情况下,使异常检测结束,异常标志保持“OFF”不变。
并且,若在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之前而利用计时器48测量所得的测量时间达到异常判定时间Tther,则S39的判定为“是”,在S41中,将异常标志设为“ON”。判定为负压传感器50、52的至少一方异常。
这样,若将异常标志设为“ON”,则图2的流程图中的S1的判定为“是”,在S10中,使泵马达32停止,即使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也使泵马达32停止。此外,在将异常标志设为“ON”的情况下,在显示器60对负压传感器50、52的至少一方异常的主旨进行显示。
图4中示出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变化的一个例子。
如图4所示,通过对制动踏板10的踩踏操作而消耗负压室24的负压,使得负压降低,因此,单点划线所示的输出值P1和实线所示的输出值P2均变小。而且,若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较小一方的、例如实线所示的输出值P2低于第一阈值Pthon,则使泵马达32启动。因真空泵30的工作而使得负压室24的负压升高。而且,若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则使泵马达32停止。
另外,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中的较大一方、即单点划线所示的输出值P1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时刻T1起开始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进行测量,在经过异常判定时间Tther之前实线所示的输出值P2(双方的输出值P1、P2)也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在该时刻T2使泵马达32停止。
与此相对,在输出值P2如虚线所示那样变化的情况下,在自时刻T1起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的时刻T3,输出值P2(双方的输出值P1、P2)未超过第二阈值Pthoff(停止条件不成立)。然而,在时刻T3,将异常标志设为“ON”(S41),因此S1的判定为“是”,在S10中使泵马达32停止。
此外,在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开始之后,在制动器开关58接通的情况下(时间Tb),使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结束。使异常检测结束,异常标志保持“OFF”不变。另外,不会因制动器开关58接通而使泵马达32停止。
这样,本实施例中,进行低选择控制,因此在负压室24的负压变小的情况下能够使泵马达32迅速启动,从而能够良好地避免负压不足。另外,假设即使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一方出现输出较大的值的异常,也能够与正常情况大致相同地使泵马达32工作,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负压不足。其结果,能够抑制增压器12的增压功能的降低,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制动器的效果的不足。
另外,本实施例中,即使自输出值P1、P2中的较大一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时刻T1起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T3),在较小一方(双方的输出值P1、P2)未超过第二阈值Pther情况下,也使泵马达32停止。因此,即使因2个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输出较小的输出值的传感器的异常而使得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时期滞后,也能使泵马达32适当地停止,从而能够良好地避免泵马达32的工作时间过长。其结果,能够抑制泵马达32的耐久性的降低,从而能够抑制消耗能量的损失。
如上,本实施例中,由马达ECU40、负压传感器50、52、制动器开关58等构成负压控制装置20。另外,由负压传感器50、52、制动器开关58、马达ECU40的对利用图2的流程图表示的马达控制程序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由其中的对S1、S10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强制停止部。另外,由负压传感器50、52、马达ECU40的对利用图3的流程图表示的异常检测程序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异常检测部,由制动器开关58、对S38、S40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测量中止部。另外,异常判定时间与第一设定时间对应。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在判定为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至少一方异常的情况下,确定该异常的负压传感器,基于正常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进行对泵马达32的控制。如上所述,负压传感器50、52的双方异常的情况稀少,因此能够认为任一方的负压传感器正常。图5~图7中示出该情况的一个例子。
基于图5的流程图对泵马达32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S11中,判定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是否为“ON”。判定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任一方是否异常、且该异常的传感器是否被确定。在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为“OFF”的情况下,在S2~S10中对泵马达32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在S7′中使泵马达32启动的情况下,对该时刻的检测值P1、P2进行存储。
与此相对,在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为“ON”的情况下,基于正常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对泵马达32进行控制。例如,在负压传感器52异常、且负压传感器50正常的情况下,在S12中,将输出值P1设为正常的传感器的输出值Ps(Ps←P1)。以下,在泵马达32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在S14、S15中,判定输出值Ps是否低于第一阈值Pthon,在输出值Ps低于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启动。另外,在泵马达32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在S16、S17中,判定输出值Ps是否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输出值Ps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停止。
基于图6的流程图对异常传感器的确定进行说明。
在S50中,判定泵马达32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在S51中,开始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计时开始),在S52中,分别获得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在S53中,判定是否已获得时间Tm。时间Tm是自泵马达32的启动时起直至输出值P1、P2的任一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为止的时间。因此,在输出值P1、P2的双方为第二阈值Pthoff以下的情况下,在S54、S55、S56中,判定输出值P1、P2中的较大一方是否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在输出值P1、P2均为第二阀值Pthoff以下的情况下,反复执行S52~S55或者S52~S54、S56。而且,在输出值P1、P2的较大一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在S57中,获得并存储时间Tm,并且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是输出值P1、P2的哪一个(是负压传感器50、52的哪一个)进行存储。例如,在S55中,在负压传感器50的输出值P1高于第二阀值Pthoff而执行S57的情况下,对负压传感器50(设为负压传感器A)进行存储。
在S58中,判定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是否超过第二阈值Pthoff,在S59中,判定制动器开关58是否接通,在S60、S61中,判定自利用计时器48测量所得的测量时间T减去时间Tm所得的时间t是否达到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
t←T-Tm
t≥Tther
在S58、S59、S61的全部判定都为“否”的情况下,返回至S52,在该情况下,由于已经获得时间Tm,因此不执行S54~S57,而是执行S58~S61。
而且,在时间t达到异常判定时间Tther之前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超过第二阈值Pthoff而使得S58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时间t达到异常判定时间Tther之前制动器开关58接通而使得S59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S62中对计时器48进行重置。异常标志和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都保持“OFF”不变地使本程序结束。
与此相对,在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之前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的情况下,S61的判定为“是”。在S63中,将异常标志设为“ON”,在S64中,基于在S57中获得的时间Tm、以及在S7′中存储的P1、第二阈值Pthoff而获得每单位时间的负压的增加率dP1={ΔP1/Tm},并判定其与基于泵马达32的工作状态、制动踏板10的操作状态等决定的推断增加率dP1*的差的绝对值是否为设定值δ以下。
ΔP1=Pthoff-P1(在S7′中存储的值)
dP1=ΔP1/Tm
|dP1-dP1*|≤δ
在差的绝对值为设定值δ以下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负压传感器50的输出值P1如大致基于泵马达32的工作状态、制动踏板10的操作状态而推断的那样变化。因此,在S65中,设为负压传感器A(负压传感器50)正常、且负压传感器52异常。与此相对,在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值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负压传感器50的输出值P1变化为偏离推断值。因此,在S66中,设为负压传感器50异常、且负压传感器52正常。然后,在S67中,将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设为“ON”,在S62中,对计时器48进行重置并使本程序结束。
图7中示出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变化的一个例子。
在图7中,自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低于第一阈值Pthon的时刻T4起开始利用计时器48对时间的测量。而且,在时刻T5,负压传感器50的输出值P1比负压传感器52的输出值P2更先高于第二阈值Pthoff,检测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的双方是否超过第二阈值Pthoff。在该情况下,在自时刻T5起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的时刻T6,输出值P1、P2的双方未超过第二阀值Pthoff,因此将异常标志设为“ON”。然后,进行对异常的负压传感器的确定,在时刻T7,将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设为“ON”。时刻T6与时刻T7的差极小。
例如,在将异常传感器确定标志设为“ON”、且负压传感器50被确定为异常的情况下(S65),S11的判定为“是”,在S12中,将负压传感器52的输出值P2设为正常的输出值Ps。而且,在输出值Ps超过第二阈值Pthoff的时刻T8使泵马达32停止(S17)。
与此相对,在负压传感器52被确定为异常的情况下(S66),将输出值P1设为输出值Ps,但由于输出值Ps已经高于第二阈值Pthoff,因此S16的判定立即变为“是”。在时刻T7使泵马达32停止。
这样,若异常的传感器被确定,则即使输出较小的输出值的负压传感器异常,也能够使泵马达32可靠地停止。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由负压传感器50、52、制动器开关58、马达ECU40的对利用图5的流程图表示的马达控制程序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由其中的对S12~S17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异常确定时控制部,由负压传感器50、52、制动器开关58、马达ECU40的对利用图6的流程图表示的异常传感器确定程序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异常传感器确定部、异常检测部。另外,由对S59、S62进行存储的部分、执行的部分等构成测量中止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时间与异常判定时间对应。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负压传感器50、52的异常检测,而是进行低选择控制。
如图8的流程图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S2~Sl0中,在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低于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启动,在输出值P1、P2的双方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停止。
图9中示出了该情况下的负压传感器50、52的变化。如图9所示,在输出值P1、P2的双方达到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停止。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负压室24设置有3个负压传感器70、71、72。
而且,如图11(a)所示,在3个负压传感器70、71、72的输出值P1、P2、P3中的最小值低于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启动,在3个输出值Pl、P2、P3中的2个输出值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停止。其结果,能够良好地抑制负压室24的负压不足。此外,还能够在3个输出值P1、P2、P3全部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情况下使泵马达32停止。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自3个输出值P1、P2、P3中的最大值(图10中的输出值P1)高于第二阈值Pthoff的时刻T10起直至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为止的期间,当输出值P2和输出值P3均未高于第二阈值Tthoff时,检测为3个负压传感器70~72中的至少一个异常。而且,在经过了异常判定时间Tther的时刻T11使泵马达32停止(应用实施例1),对异常的负压传感器进行确定,并基于正常的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使泵马达32停止(应用实施例2)等。
此外,对于异常的负压传感器的确定的方法是任意的。可以通过对实际的输出值与推断值进行比较、或者对实际的输出值的变化量与推断变化量进行比较等各种方法来确定。
如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进的方式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增压器;18:负压供给装置;24:负压室;32:泵马达;40:马达ECU;50、52:负压传感器;58:制动器开关。
以下对本申请中被认为能够主张权利的发明或者发明的特征进行说明。
(1)一种负压控制装置,其通过对与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连接的负压供给装置进行控制而控制上述负压室的负压,其中,所述负压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负压传感器,它们对上述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检测;以及
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其在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大气压的值比第一阈值更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使上述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并在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2个以上的输出值比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情况下使上述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在本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负压供给装置例如能够包括真空泵、以及驱动该真空泵的泵马达。
在负压由“表压的绝对值{从表示大气压的绝对压力减去负压室的绝对压力所得的值,越是大气压为0而接近真空则越大(正值)的值}”表示的情况下,第二阈值是大于第一阈值的值,在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最小值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在2个以上的输出值高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使负压供给装置停止。另外,还能够根据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为绝对压力的情况下的该绝对压力和大气压(大气压传感器的输出值(绝对压力)或者基于海拔等的推断值)而获得表压的绝对值。
在负压由“绝对压力”表示的情况下,第二阈值是小于第一阈值的值,在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最大值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在2个以上的输出值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使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2)在(1)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上述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包括强制停止部,在自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起经过了第一设定时间时,即使上述2个以上的输出值不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上述强制停止部也使上述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3)在(1)项或(2)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该负压控制装置包括异常检测部,当自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起经过了第二设定时间时,在上述2个以上的检测值不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情况下,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为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异常。
(4)在(1)项或(2)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该负压控制装置包括异常检测部,在自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输出值即第一输出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起、直至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第二接近真空的输出值即第二输出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为止的时间为第二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所异常检测部检测为输出上述第一输出值的负压传感器和输出上述第二输出值的负压传感器的至少一方异常。
(5)在(3)项或(4)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该负压控制装置包括异常传感器确定部,在由上述异常检测部检测为上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下,所述异常传感器确定部对检测为异常的上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进行确定。
例如,,能够在由负压供给装置的工作状态、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决定的负压的变化量的推断值、与实际的输出值的变化量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认为输出该输出值的负压传感器异常,或者在由负压供给装置的工作状态、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决定的负压的推断值与实际的输出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认为出现异常等。
(6)在(5)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上述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包括异常确定时控制部,在由上述异常传感器确定部确定了异常的上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的情况下,所述异常确定时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除去被确定的异常的上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后的负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对上述负压供给装置进行控制。
(7)在(2)项至(6)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通过对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上述真空增压器工作,通过对上述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上述负压室的负压变化,上述强制停止部包括第一测量中止部,在起始自上述2个以上的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的经过时间达到上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前对上述制动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测量中止部中止对上述经过时间的测量。
(8)在(3)项至(7)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中,,通过对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上述真空增压器工作,通过对上述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上述负压室的负压变化,上述异常检测部包括第二测量中止部,在起始自上述2个以上的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上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的经过时间达到上述第二设定时间之前对上述制动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测量中止部中止对上述经过时间的测量。
(9)一种负压控制装置,其通过对与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连接的负压供给装置进行控制而控制上述负压室的负压,其中,所述负压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负压传感器,它们对上述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检测;以及
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大气压的值而在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上述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并基于上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2个以上的输出值而在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上述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此外,还能够将停止条件设为2个以上的输出值的各自的变化梯度的绝对值以设定值以上的值减小、或者该变化梯度的绝对值以设定值以上的值减小且变化梯度的绝对值较小的状态持续设定时间以上等。
本项所记载的负压控制装置能够采用(1)项~(8)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

Claims (6)

1.一种负压控制装置,其通过对与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连接的负压供给装置进行控制而控制所述负压室的负压,其中,
所述负压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负压传感器,它们对所述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检测;以及
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其在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大气压的值比第一阈值更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使所述负压供给装置启动,并在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中的2个以上的输出值比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情况下使所述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包括强制停止部,在自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所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起经过了第一设定时间时,即使所述2个以上的输出值不比所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所述强制停止部也使所述负压供给装置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其中,
该负压控制装置包括异常检测部,当自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所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起经过了第二设定时间时,在所述2个以上的检测值不比所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情况下,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为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其中,
该负压控制装置包括异常传感器确定部,在由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为所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下,所述异常传感器确定部对检测为异常的所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进行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制御装置,其中,
所述负压供给装置控制部包括异常确定时控制部,在由所述异常传感器确定部确定了异常的所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的情况下,所述异常确定时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多个负压传感器除去被确定的异常的所述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后的负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而对所述负压供给装置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控制装置,其中,
通过对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所述真空增压器工作,通过对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所述负压室的负压变化,
所述异常检测部包括测量中止部,在起始自所述2个以上的负压传感器的各自的输出值中的最接近真空的值比所述第二阈值更接近真空的时刻的经过时间达到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之前对所述制动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测量中止部中止对所述经过时间的测量。
CN201610849567.5A 2015-09-29 2016-09-23 负压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0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784 2015-09-29
JP2015190784A JP6281550B2 (ja) 2015-09-29 2015-09-29 負圧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0038A true CN107010038A (zh) 2017-08-04
CN107010038B CN107010038B (zh) 2019-07-30

Family

ID=5828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95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0038B (zh) 2015-09-29 2016-09-23 负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2594B2 (zh)
JP (1) JP6281550B2 (zh)
CN (1) CN107010038B (zh)
DE (1) DE102016117245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939A (zh) * 2016-12-07 2018-06-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制动力放大器的真空系统
CN110406515A (zh) * 2018-04-30 2019-11-05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装置用真空控制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96801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17183A (zh) * 2020-05-29 2020-09-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真空泵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9944A1 (de) * 2015-10-14 2017-04-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r elektrischen Vakuumpumpe eines Bremskraftverstärkers
KR20210066345A (ko) 2019-11-28 2021-06-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식 진공펌프의 구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266954B2 (ja) * 2021-02-05 2023-05-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負圧供給システム
JP7350793B2 (ja) * 2021-02-08 2023-09-2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負圧供給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5676A (en) * 1991-12-18 1996-05-14 Wabco Automotive Uk Limited Vacuum pump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305757B1 (en) * 1997-12-19 2001-10-23 Hitachi, Ltd. Brake booster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ler
JP2012101571A (ja) * 2010-11-05 2012-05-31 Mazd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及び電動負圧ポンプの制御方法
CN102892652A (zh) * 2010-05-19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动控制系统
US8376475B2 (en) * 2004-08-06 2013-02-19 Continental Teves Ag & Ohg Device for supplying pressure to an actuation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id device
JP2013159241A (ja) * 2012-02-06 2013-08-1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制動倍力装置
CN103314200A (zh) * 2011-01-18 2013-09-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US20130283898A1 (en) * 2011-06-16 2013-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a vacuum system
JP2013241164A (ja) * 2012-04-23 2013-12-05 Daihatsu Motor Co Ltd 電動負圧ポンプ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0607A (ja) 2009-07-02 2011-01-20 Institute Of Physical & Chemical Research Hla遺伝子座および第15染色体長腕25.1領域の一塩基多型に基づく骨・関節疾患の検査方法
JP5333157B2 (ja) 2009-11-04 2013-1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制御システム
US20110203269A1 (en) * 2011-03-17 2011-08-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Vacuum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5676A (en) * 1991-12-18 1996-05-14 Wabco Automotive Uk Limited Vacuum pump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305757B1 (en) * 1997-12-19 2001-10-23 Hitachi, Ltd. Brake booster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ler
US8376475B2 (en) * 2004-08-06 2013-02-19 Continental Teves Ag & Ohg Device for supplying pressure to an actuation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id device
CN102892652A (zh) * 2010-05-19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动控制系统
JP2012101571A (ja) * 2010-11-05 2012-05-31 Mazd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及び電動負圧ポンプの制御方法
CN103314200A (zh) * 2011-01-18 2013-09-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US20130283898A1 (en) * 2011-06-16 2013-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a vacuum system
JP2013159241A (ja) * 2012-02-06 2013-08-1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制動倍力装置
JP2013241164A (ja) * 2012-04-23 2013-12-05 Daihatsu Motor Co Ltd 電動負圧ポンプ制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939A (zh) * 2016-12-07 2018-06-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制动力放大器的真空系统
CN110406515A (zh) * 2018-04-30 2019-11-05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装置用真空控制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06515B (zh) * 2018-04-30 2022-04-15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装置用真空控制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96801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96801B (zh) * 2018-07-09 2022-01-07 株式会社韩中Ncs 电子式真空助力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17183A (zh) * 2020-05-29 2020-09-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真空泵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7245A1 (de) 2017-03-30
JP2017065334A (ja) 2017-04-06
US20170088108A1 (en) 2017-03-30
JP6281550B2 (ja) 2018-02-21
DE102016117245B4 (de) 2022-03-03
US9802594B2 (en) 2017-10-31
CN107010038B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0038A (zh) 负压控制装置
JP4157169B2 (ja) 車両内のブレーキ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圧力の増加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車両内のブレーキ装置を制御する装置
JP4064483B2 (ja) 車両ブレーキ装置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98654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trailer towing mode for a motor vehicle
US6425644B2 (en) Braking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having device for diagnosing manually operated hydraulic system
RU2416537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экстренного торможения и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следующего одного за другим торможения
US8205948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initial pressure in a motor vehicle brake system
US9033429B2 (en) Brake control device
US20070252098A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alog Controlling, Electrically Actuatable Hydraulic Valves
US20050146211A1 (en) Methods of measuring pressure of hydraulic fluid, methods of evaluating soundness and hydraulic drive device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s
US5705744A (en) Vehicle brake system checking method
KR100212332B1 (ko) 안티로크 제동제어장치
CN101415590B (zh) 控制车辆制动器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46954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브레이크 제어 방법 및 브레이크 제어 장치
JP5511958B2 (ja) ブレーキ装置の操作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9216556A (ja) 車両ブレーキ装置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GB2312261A (en) Controlling the braking system of a vehicle
US8762020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brake system in case of reduced effectiveness of the vehicle brake system
CN107914693A (zh) 电子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946952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브레이크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167807A (zh) 负压传感器的故障诊断装置、负压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方法以及制动装置
SE509576C2 (sv)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provning av bromssystemet hos ett fordon
US201101786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draulic Brake Boosting
CN112399936B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的电动液压的制动装置中的制动力的方法
US8296031B2 (en) Electronic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