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4532A - 一种切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4532A
CN106994532A CN201610928983.4A CN201610928983A CN106994532A CN 106994532 A CN106994532 A CN 106994532A CN 201610928983 A CN201610928983 A CN 201610928983A CN 106994532 A CN106994532 A CN 106994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control piece
screw rod
shape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89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龙
周原德
何家颂
沈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filed Critical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94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4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1/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hearing or cutting tubes
    • B23D21/06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 B23D21/08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with cutting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管器,其包括:一本体,设有第一枢部、容槽、第一滑轨及第一枢孔;一切轮,枢设于本体上;一滑移组,滑设于第一滑轨上,包括滑移座、二个第一枢杆及二个滚轮;一螺杆组,与本体及滑移组相组设,包括螺杆及转动件;至少一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控制件与螺杆相啮合,控制件设有第二枢孔,第二枢孔与第一枢孔相对正;至少一弹性组件,容设于本体的容槽内,按压按压部,使控制件压抵弹性组件,控制件即与螺杆相脱开;一第二枢杆,枢设于本体的第一枢孔及控制件的第二枢孔处,使得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而不脱开。本发明的切管器具有结构简单、螺杆支撑力较大、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安全性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切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管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切管器是一种用于切断较小直径管材的手工具,目前常用的切管器如美国专利US3145469中所述,该专利中的切管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呈似C形体状,一端枢设有复数第一刀体,该本体还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枢部;一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呈外螺纹圆杆体状,该移动杆枢设于第一枢部处、可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移动杆一端设有转动部以供使用者转动,移动杆另一端设有顶部;一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枢设于本体上并与顶部相靠抵,该移动座设有第二刀体,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相对正,第二刀体呈圆体状,当移动杆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时可带动移动座弧形位移,藉以调整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间的距离;一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以第二枢杆枢设于本体上,按压件一端设有啮合部,该啮合部啮合于移动杆的外螺纹上;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弹抵于本体与按压件上,使用者可按压按压件,使该弹性组件受按压件压抵而呈压缩状,所述啮合部即与移动杆相脱开,移动杆即可于第一枢部处直线位移。
但是,上述切管器结构还存在如下缺陷:1)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第二枢杆的轴心与移动杆的轴心呈相垂直状,使得按压件仅能一端设有啮合部,同时啮合部啮合于移动杆的外螺纹上,这样按压件最多只有一半的长度设有啮合部与移动杆相啮合,二者间啮合的长度较短,使得移动杆的支撑力不足;2)通过使移动杆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时可带动移动座弧形位移,以调整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间的距离,但该移动座弧线位移的方式使其可位移的距离较小且有限,调整的空间较小,使用上较为不便;3)移动座的弧形位移方式,使得第二刀体及第一刀体间的相对位置有所不同,这样当第二刀体及第一刀体切割管体时会有缺失。
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前述现有切管器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及设计经验,研发出一种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的切管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的切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管器,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所述本体还设有至少一容槽,所述容槽与第一枢部呈相通状,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本体近第一枢部处设有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孔与所述容槽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孔的轴心与第一枢部的轴心呈相平行状;
一切轮,所述切轮为圆形刀体状,所述切轮枢设于本体上,所述切轮与第一枢部相对正,且所述切轮与第一枢部相远离;
一滑移组,所述滑移组滑设于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移组包括滑移座、二个第一枢杆及二个滚轮;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相滑设,使得滑移组能在本体上直线滑移,所述滑移座还设有二个第二枢部,所述第二枢部呈圆槽状;每一个第一枢杆枢设于相应的第二枢部间,所述第一枢杆呈圆杆体状;所述滚轮枢设于第一枢杆上,所述滚轮设有第三枢部,所述第三枢部与第一枢杆相枢设,二个滚轮与切轮相对正;
一螺杆组,所述螺杆组与本体及滑移组相组设,所述螺杆组包括螺杆及转动件;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一螺合部,所述第一螺合部枢设于第一枢部内,所述螺杆能在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所述螺杆组在第一枢部处位移时能带动滑移组沿着第一滑轨位移;所述转动件与螺杆相结合;所述转动件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螺杆在第一枢部内转动及位移;
至少一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所述控制件设有第二螺合部,所述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所述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所述控制件凸设有第二枢孔,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二螺合部设于控制件的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枢孔呈圆孔槽状,所述控制件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略凸露于本体外;
至少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本体的容槽内,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弹抵于容槽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上,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按压按压部,能使控制件压抵弹性组件而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即与第一螺合部相脱开;
一第二枢杆,所述第二枢杆枢设于本体的第一枢孔及控制件的第二枢孔处,使得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而不脱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为似C形座体状,所述容槽设有第一靠抵部,所述控制件设有第二靠抵部,所述第二靠抵部与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枢孔呈贯穿的圆孔状,所述容槽为二个,二个容槽相对第一枢部呈对称状,二个容槽互为相通而呈贯穿槽状;所述控制件为二个,二个控制件相对螺杆呈相对称状,每一控制件容设于一个容槽处,二个控制件的第二枢孔呈相对正并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弹性组件为二个,每一弹性组件弹顶于每一控制件上,使用者需同时按压二控制件的按压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座为二个,二个滑移座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二个滑移座相互组设,每一个滑移座均设有第二滑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枢设部及第二枢设部,所述第一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呈同轴心状,所述第一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设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的直径,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一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二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及第四枢设部,所述第三枢设部与第一枢设部相枢设,所述第四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相枢设,使得螺杆组与滑移组相组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结合部,其中一个滑移座的第二结合部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的第二结合部呈内螺纹状,所述滑移组设有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穿设螺合于每一个第二结合部处,使得二滑移座相组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座上设有二个对准部,其中一个滑移座的二个对准部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的二个对准部呈圆凹槽状,二个滑移座相组设时,二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会与另二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相套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非圆状的第一套合部,所述第一套合部内设有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转动件内设有第二套合部,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所述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所述螺杆组设有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穿设于第三结合部及转动件的第四结合部处,使得螺杆与转动件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呈圆槽状;所述螺杆组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容设于转动件的容室开口处以封闭容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使得容槽呈封闭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近底端部处设有容弹槽,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本体的容槽及容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枢杆与滚轮呈一体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的第二螺合部的第一长度小于控制件的长度,亦即第二螺合部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枢孔为二个,二个控制件的第二枢孔不相对正,所述第二枢杆为二个,每一控制件的每一个第二枢孔以相对应的第二枢杆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一枢孔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切管器,相较于传统的切管器,本体的第二枢孔与第一枢部呈相平行状,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且所述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间具有较大的啮合距离,啮合距离即为第一长度,亦即为控制件长度,使得螺杆具有较大支撑力;切管器结构中的滑移组以直线位移的方式来调整滚轮与切轮间的距离;滑移组直线位移可移动及调整距离的空间较大,使用方便,并且滑移组的直线位移方式,可使滚轮与切轮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使得切轮切割管体时没有缺失;总之,本发明的切管器具有结构简单、螺杆支撑力较大、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滑移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螺杆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中控制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的立体结构组合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的部分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的前视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图7中A-A处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切管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0-本体;11-第一枢部;12-容槽;121-第一靠抵部;13-第一滑轨;14-第一枢孔;20-切轮;30-滑移组;31-滑移座;311-第二滑轨;312-第一枢设部;313-第二枢设部;314-第二枢部;315-第二结合部;316-对准部;32-第一枢杆;33-滚轮;331-第三枢部;34-第一结合件;40-螺杆组;41-螺杆;411-第一螺合部;412-第三枢设部;413-第四枢设部;414-第一套合部;415-第三结合部;42-转动件;421-容室;43-第二结合件;44-封盖;50-控制件;51-第二螺合部;511-第一长度;52-第二枢孔;53-按压部;54-容弹槽;55-第二靠抵部;60-弹性组件;70-第二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包括:
一本体10,本体10为似C形座体状,本体10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11,本体10设有至少一容槽12,所述容槽12与第一枢部11呈相通状,所述容槽12设有第一靠抵部121,本体10设有第一滑轨13,本体10近第一枢部11处设有第一枢孔14,第一枢孔14与容槽12呈相通状,第一枢孔14的轴心与第一枢部11的轴心呈相平行状,第一枢孔14呈贯穿的圆孔状,所述容槽12为二个,二个容槽12相对第一枢部11呈对称状,二个容槽12互为相通而呈贯穿槽状;
一切轮20,所述切轮20为圆形刀体状,该切轮20枢设于本体10上、且与第一枢部11相对正、并与第一枢部11相远离;
一滑移组30(请辅以图2所示),所述滑移组30滑设于第一滑轨13上,包括二个滑移座31、二个第一枢杆32、二个滚轮33及一个第一结合件34;二个滑移座31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二个滑移座31相互组设,每一个滑移座31均设有第二滑轨311,所述第二滑轨311与第一滑轨13相滑设,使得滑移组30可在本体10上直线滑移,每个滑移座31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枢设部312及第二枢设部313,第一枢设部312与第二枢设部313呈同轴心状,第一枢设部312与第二枢设部313呈相通状,第一枢设部312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313的直径,二个滑移座31上的第一枢设部312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二个滑移座31上的第二枢设部313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滑移座31还设有二个第二枢部314,所述第二枢部314呈圆槽状;所述滑移座31还设有第二结合部315,其中一个滑移座31的第二结合部315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31的第二结合部315呈内螺纹状;所述滑移座31上还设有二个对准部316,其中一个滑移座31的二个对准部316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31的二个对准部316呈圆凹槽状;二个滑移座31相组设时,二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316会与另二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316相套合;
每一个第一枢杆32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枢部314间,所述第一枢杆32呈圆杆体状;
所述滚轮33枢设于第一枢杆32上,且所述滚轮33设有第三枢部331,所述第三枢部331与第一枢杆32相枢设,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相对正;
第一结合件34穿设螺合于每一第二结合部315处,使得二个滑移座31相组设;
一螺杆组40(请辅以图3所示),所述螺杆组40与本体10及滑移组30相组设,包括螺杆41、转动件42、第二结合件43及封盖44;所述螺杆41上设有第一螺合部411,所述第一螺合部411枢设于第一枢部11内,所述螺杆41可在第一枢部11处转动及位移,螺杆41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412及第四枢设部413,所述第三枢设部412与第一枢设部312相枢设,第四枢设部413与第二枢设部313相枢设,使得螺杆组40与滑移组30相组设;所述螺杆组40在第一枢部11处位移时可带动滑移组30沿着第一滑轨13位移,螺杆41的另端设有非圆状的第一套合部414,所述第一套合部414内设有第三结合部415,所述第三结合部415呈螺孔状;
所述转动件42与螺杆41相结合,该转动件42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螺杆41在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所述转动件42的一端设有容室421,所述容室421呈圆槽状,所述转动件42内设有第二套合部,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414相套合,所述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415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二结合件43穿设于第三结合部415及转动件42的第四结合部处,使得螺杆41与转动件42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43呈外螺纹状;
所述封盖44容设于转动件42的容室421开口处以封闭容室421;
至少一控制件50,所述控制件50容设于容槽12处,使得容槽12呈封闭状;所述控制件50设有第二螺合部51,所述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且所述控制件50设于螺杆41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50与第二螺合部51均具有第一长度511,第一长度511的长度方向与螺杆41的轴心相平行;所述控制件50凸设有第二枢孔52,所述第二枢孔52与第一枢孔14相对正,所述第二枢孔52与第二螺合部51设于控制件50的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枢孔52呈圆孔槽状;所述控制件50还设有按压部53,所述按压部53略凸露于本体10外;所述控制件50近底端部处设有容弹槽54;所述控制件50还设有第二靠抵部55,所述第二靠抵部55与第一靠抵部121相靠抵;所述控制件50为二个,二个控制件50相对螺杆41呈相对称状,每一个控制件50容设于一个容槽12处,二个控制件50的第二枢孔52呈相对正并与第一枢孔14相对正,二个控制件50的容弹槽54相对正;
至少一弹性组件60,所述弹性组件60容设于本体10的容槽12及容弹槽54内;且所述弹性组件60的一端弹抵于容槽12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50上,使得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按压按压部53,可使按压部53压抵弹性组件60而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5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所述弹性组件60为二个,每一弹性组件60弹顶于每一控制件50上,使用者需同时按压二个控制件50的按压部53;
一第二枢杆70,所述第二枢杆7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一枢孔14及控制件50的第二枢孔52处,使得控制件50容设于容槽12处而不脱开。
本体10、切轮20、滑移组30、螺杆组40、二个控制件50、二个弹性组件60及第二枢杆70相组设后即如图5所示,图6是本发明切管器的部份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6中无本体10及切轮20。
图7是本发明切管器的前视图,图8是本发明图7中A-A处的剖视图,由图中所示,滑移组30可在本体10上滑移,螺杆组40穿设于第一枢部11处并与滑移组30相组设,螺杆组40可在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并同时带动滑移组30在第一滑轨13上做直线滑移,以调整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控制件50相对容设于容槽12处,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按压部53略凸露于本体10外,二个弹性组件60弹抵于容槽12的壁面及控制件50上,第二枢杆70枢设于第一枢孔14及第二枢孔52处,使得控制件50与本体10相组设而不脱开。
图9是本发明图7中A-A处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切管器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同时按压二个控制件50的按压部53时,按压部53会向内位移并同时压抵弹性组件60,使得弹性组件60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5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此时使用者即可使螺杆组40在第一枢部11处快速位移,以快速调整二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调整后即如图10所示。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仅设有一个控制件50及一个弹性组件60。
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中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枢杆32可与滚轮33呈一体状,控制件50可与按压部53呈一体状,亦即控制件50直接凸伸设有按压部53。
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中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控制件50的第二螺合部51的第一长度511小于控制件50的长度,亦即第二螺合部51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
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中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枢孔14为二个,二个控制件50的第二枢孔52不相对正,第二枢杆70为二个,每一控制件50的每一个第二枢孔52以相应的第二枢杆70枢设于相应的第一枢孔14处,亦具有相同功效。
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中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切管器,具有如下优点:
1、第二枢孔52与第一枢部11呈相平行状,控制件50设于螺杆41的侧边处,使得控制件50与第二螺合部51均具有第一长度511,第一长度511的长度方向与螺杆41的轴心相平行,如此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间具有较大的啮合距离,啮合距离即为第一长度511,亦即为控制件50的长度,因此螺杆41与控制件50间即具有较大支撑力;
2、本发明设有二个控制件50,使得螺杆40的两侧均具有控制件50的支撑力;
3、本发明设有二个控制件50,须同时按压二个控制件50的按压部53,才能使第二螺合部5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此为双边按压设计结构,可避免操作时不小心按压到其一按压部53而使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具有安全性;
4、本发明的滑移组30以直线位移方式以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滑移组30可移动及调整距离的空间较大;
5、本发明的滑移组30以直线位移方式以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藉此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为直线接近及远离,可保证两者相对位置不变;
6、本发明的滑移组30中的滑移座31的第二滑轨311与本体10的第一滑轨13相滑设,螺杆组40枢设于第一枢部11处并与滑移组30相组设,当螺杆组40在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时,可同时带动滑移组30在第一滑轨13上做同方向的滑移,以实现快速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
7、第二螺合部5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时,螺杆组40转动,使得螺杆组40的螺杆41的第一螺合部411在第二螺合部51处啮合旋转,螺杆组40的啮合移位即具有微调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距离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切管器具有结构简单,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安全性好等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显著性进步。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内。

Claims (14)

1.一种切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所述本体还设有至少一容槽,所述容槽与第一枢部呈相通状,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本体近第一枢部处设有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孔与所述容槽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孔的轴心与第一枢部的轴心呈相平行状;
一切轮,所述切轮为圆形刀体状,所述切轮枢设于本体上,所述切轮与第一枢部相对正,且所述切轮与第一枢部相远离;
一滑移组,所述滑移组滑设于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移组包括滑移座、二个第一枢杆及二个滚轮;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相滑设,使得滑移组能在本体上直线滑移,所述滑移座还设有二个第二枢部,所述第二枢部呈圆槽状;每一个第一枢杆枢设于相应的第二枢部间,所述第一枢杆呈圆杆体状;所述滚轮枢设于第一枢杆上,所述滚轮设有第三枢部,所述第三枢部与第一枢杆相枢设,二个滚轮与切轮相对正;
一螺杆组,所述螺杆组与本体及滑移组相组设,所述螺杆组包括螺杆及转动件;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一螺合部,所述第一螺合部枢设于第一枢部内,所述螺杆能在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所述螺杆组在第一枢部处位移时能带动滑移组沿着第一滑轨位移;所述转动件与螺杆相结合;所述转动件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螺杆在第一枢部内转动及位移;
至少一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所述控制件设有第二螺合部,所述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所述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所述控制件凸设有第二枢孔,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二螺合部设于控制件的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枢孔呈圆孔槽状,所述控制件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略凸露于本体外;
至少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本体的容槽内,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弹抵于容槽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上,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按压按压部,能使控制件压抵弹性组件而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即与第一螺合部相脱开;
一第二枢杆,所述第二枢杆枢设于本体的第一枢孔及控制件的第二枢孔处,使得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而不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似C形座体状,所述容槽设有第一靠抵部,所述控制件设有第二靠抵部,所述第二靠抵部与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孔呈贯穿的圆孔状,所述容槽为二个,二个容槽相对第一枢部呈对称状,二个容槽互为相通而呈贯穿槽状;所述控制件为二个,二个控制件相对螺杆呈相对称状,每一控制件容设于一个容槽处,二个控制件的第二枢孔呈相对正并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弹性组件为二个,每一弹性组件弹顶于每一控制件上,使用者需同时按压二控制件的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为二个,二个滑移座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二个滑移座相互组设,每一个滑移座均设有第二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枢设部及第二枢设部,所述第一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呈同轴心状,所述第一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设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的直径,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一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二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及第四枢设部,所述第三枢设部与第一枢设部相枢设,所述第四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相枢设,使得螺杆组与滑移组相组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结合部,其中一个滑移座的第二结合部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的第二结合部呈内螺纹状,所述滑移组设有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穿设螺合于每一个第二结合部处,使得二滑移座相组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上设有二个对准部,其中一个滑移座的二个对准部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的二个对准部呈圆凹槽状,二个滑移座相组设时,二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会与另二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相套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非圆状的第一套合部,所述第一套合部内设有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转动件内设有第二套合部,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所述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所述螺杆组设有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穿设于第三结合部及转动件的第四结合部处,使得螺杆与转动件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呈圆槽状;所述螺杆组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容设于转动件的容室开口处以封闭容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使得容槽呈封闭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近底端部处设有容弹槽,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本体的容槽及容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杆与滚轮呈一体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第二螺合部的第一长度小于控制件的长度,亦即第二螺合部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孔为二个,二个控制件的第二枢孔不相对正,所述第二枢杆为二个,每一控制件的每一个第二枢孔以相对应的第二枢杆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一枢孔处。
CN201610928983.4A 2016-07-29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 Pending CN1069945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989A TWI599423B (zh) 2016-07-29 2016-07-29 Pipe cutter structure
TW105123989 2016-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4532A true CN106994532A (zh) 2017-08-01

Family

ID=5862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8983.4A Pending CN106994532A (zh) 2016-07-29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
CN20162115527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896U (zh) 2016-07-29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527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896U (zh) 2016-07-29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94532A (zh)
TW (1) TWI599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9423B (zh) * 2016-07-29 2017-09-21 Pipe cutter structu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1756A (en) * 1935-11-25 1937-02-23 George D Manville Quick adjusting pipe cutter
CN2083090U (zh) * 1990-05-24 1991-08-21 王继虎 卷尺手动割管器
DE19800734A1 (de) * 1998-01-12 1999-07-15 Wegerhoff H Alarm Werkzeug Rohrschneidegerät
CN1338359A (zh) * 2000-08-15 2002-03-06 埃莫森电器公司 管子切割刀具
CN206139896U (zh) * 2016-07-29 2017-05-03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切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2611A (en) * 2008-09-19 2010-04-01 tai-hong Li Tube cutting device with two frame bodies capable of rapidly clamping
TWM353810U (en) * 2008-11-11 2009-04-01 Asian First Refrigeration Corp Tube cutter
TWM362750U (en) * 2009-04-23 2009-08-11 Yu Sheng Co Ltd Structure of pipe cutter
TWM391457U (en) * 2010-03-05 2010-11-01 Yu Qiu Xia Cutte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1756A (en) * 1935-11-25 1937-02-23 George D Manville Quick adjusting pipe cutter
CN2083090U (zh) * 1990-05-24 1991-08-21 王继虎 卷尺手动割管器
DE19800734A1 (de) * 1998-01-12 1999-07-15 Wegerhoff H Alarm Werkzeug Rohrschneidegerät
CN1338359A (zh) * 2000-08-15 2002-03-06 埃莫森电器公司 管子切割刀具
CN206139896U (zh) * 2016-07-29 2017-05-03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切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668A (zh) 2018-02-01
TWI599423B (zh) 2017-09-21
CN206139896U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6523B2 (en) Labor-saving horticultural scissors
CN103004485B (zh) 修枝剪和花园工具
CN206139898U (zh) 一种方便更换刀体的切管器结构
JP3227288U (ja) 折り畳み式テーブル
CN206139896U (zh) 一种切管器
CN105026080A (zh) 管道加工设备以及用于管道加工设备的结合机构
CN105786084A (zh) 一种可调节方向盘
CN108057820A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钢筋切割装置
CN206139895U (zh) 一种切管器结构
CN206873080U (zh) 一种切刀离合机构
CN208342955U (zh) 一种塑料管件专用隔断设备
TWM323961U (en) Two-way ratchet wrench
KR200469616Y1 (ko) 롤 테이프 커터기의 테이프 휠 및 이를 적용한 롤 테이프 커터기
CN107214749A (zh) 一种保护膜生产线用卷膜分切机
CN209936831U (zh) 一种穿刺针的装配治具
CN210361754U (zh) 一种竹木板生产加工用切割装置
CN108582276A (zh) 用于加工家具的装置
CN209006703U (zh) 可调刀片角度的刀具
CN207754613U (zh) 一种高质量服装加工开扣眼机
CN104414728B (zh) 骨科克氏针折弯器
CN208410038U (zh) 一种玻纤板切割装置
CN201296327Y (zh) 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带该折叠机构的滑板车
CN208773751U (zh) 一种可调式纸张裁边机
CN205111703U (zh) 管扳手结构
CN211342491U (zh) 双向自由折叠门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