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2533A -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 Google Patents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2533A
CN106982533A CN201610031350.3A CN201610031350A CN106982533A CN 106982533 A CN106982533 A CN 106982533A CN 201610031350 A CN201610031350 A CN 201610031350A CN 106982533 A CN106982533 A CN 106982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knob
hole
pedestal
attachment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13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0313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25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1756 priority patent/WO20161977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2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2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38Back panels or connecting means therefor; Terminals; Coding means to avoid wrong inse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该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第二板,第一板具有第一、第二表面,第一板上设有通孔,第二板具有与第一表面正对间隔的连接侧面,连接侧面上设有与通孔正对的固定孔,包括:基座,具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通道,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二表面上,以使第一通道与通孔正对;固定件,包括与基座连接的固定杆,其位于第一通道内,且一端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移动,以穿过通孔,并固定于固定孔内;紧定件,包括与基座连接的紧定爪,紧定爪位于第一通道内,并分布于固定杆的外周,且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移动,穿过通孔并与连接侧面抵接。该连接装置能固定面板与导轨板之间的间隙并能使面板与导轨板牢固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通讯插箱10通常包括插箱背板11、导轨板12、面板13及PCB单板14。两块导轨板12分别设于插箱背板11一侧的上下两端,形成框架。面板13设于PCB单板14的一侧。插箱背板11具有用于与PCB单板14远离面板13的一侧连接的连接器11a。当组装好上述通讯插箱10后,PCB单板14位于框架内,并与连接器11a连接,面板13一表面与导轨板12一侧正对。
插箱背板11、导轨板12、面板13及PCB单板14等结构件的尺寸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这些结构件的尺寸与最初的设计不完全相同。在组装通讯插箱10时,误差的具体表现为某些结构件之间存在间隙。
按照传统的方法组装通讯插箱10时,先将PCB单板14组装于插箱背板11的连接器11a上,PCB单板14与插箱背板11的连接器11a配合通常要留间隙,间隙的大小不等,通常在0.3-0.5mm左右,其目的就是容纳PCB单板14及结构件制造加工而产生的累计误差,以保证面板13与导轨板12达到无间隙接触。但如果连接器11a配合处间隙过大,会导致PCB单板14与插箱背板11的连接器11a内信号针与簧片的接触断开,进而导致失效的概率增加。尤其是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通讯领域对信号传输要求是越来越高,当今高速连接器的信号针越来越短,更不容存在任何间隙,也就是要求PCB单板14与连接器11a的配合必须为“0”间隙。
为了降低PCB单板14与插箱背板11的连接器11a的失效连接的概率,现在在组装通讯插箱10时,使得PCB单板14与连接器11a的配合必须为“0”间隙。如此一来,制造加工而产生的累计误差就被转移到面板13与导轨板12这一侧,从而在面板13与导轨板12之间产生无法预先控制且大小尺寸不等的随机间隙15。
在后续组装过程中,需要使得面板13与导轨板12之间的间隙固定,即不再改变。而如果采用螺钉等元件来连接面板13与导轨板12,连接后的面板13与导轨板12之间仍然存在间隙,会导致面板13与导轨板12不能牢固连接,容易松脱。一旦面板13与导轨板12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插箱背板11的连接器11a松动,导致连接器11a与PCB单板14之间存在间隙,即PCB单板14与连接器11a的配合不为“0”间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固定面板与导轨板之间的随机间隙并能使固定面板与导轨板牢固连接的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板具有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正对的固定孔,包括:
基座,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一通道,所述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以使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通孔正对;
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一端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以及
紧定件,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紧定爪,所述紧定爪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分布于所述固定杆的外周,且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侧面抵接。
在使用上述连接装置时,先将基座固定于第二表面上,再控制固定杆朝向第二板移动,穿过通孔并固定于固定孔内,从而将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隙固定。再控制紧定爪朝向第二板移动,并与连接侧面抵接,位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紧定爪能填补全部间隙,从而能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固定连接,或称为“定距”。紧定爪与第二板的连接侧面的抵接力越大,紧定爪的锁紧力就越大,而且由于固定杆与紧定爪同轴运动,不会因锁紧力增加而产生第一板受力变形等问题。因此当第一板与第二板分别为面板与导轨板时,上述连接装置能固定面板与导轨板之间的随机间隙并能使面板与导轨板牢固连接,并且不会因锁紧力增加而产生面板受力变形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孔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旋钮套设于所述基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且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所述固定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且与第一旋钮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形成的腔体内,且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用于靠近所述第一板的一端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抵接,所述伸缩单元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三通道,所述固定杆及所述紧定爪位于所述第三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旋钮的外壁上设有手轮花纹;
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一板靠近的一端为滚压封边口,所述基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边,所述凸边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钮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滚压封边口滚压于所述基座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基座的外壁间隔;以及
所述伸缩单元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定件还包括连接杆及第二旋钮;
所述固定杆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四通道,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隔板,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紧定爪通过的过孔;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内,所述紧定爪与所述连接杆螺接,并分布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且所述紧定爪远离所述连接杆插于所述过孔中,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所述第二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紧定爪的数目为三个,三个所述紧定爪沿所述连接杆的径向等间距排布;
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上设有滚直纹,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压接套,所述第二段具有滚直纹的一端与所述压接套压接;
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旋钮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十字槽;以及
所述第二旋钮的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盲孔,另一侧上设有用于供握持的握持部,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盲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定爪由紧定滑块提供,所述紧定滑块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表面的所述紧定爪,所述基板中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螺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
一种通讯插箱,包括:
第一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板上设有通孔;
第二板,具有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正对的固定孔;以及
上述的连接装置,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紧定爪与所述连接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为面板,所述第二板为导轨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隙由所述通讯插箱的PCB单板与所述通讯插箱的背板连接器对接间隙为零时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通讯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通讯插箱的分解图;
图3为一实施方的通讯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具有连接装置的第一板与第二板处于未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隙被固定而未被填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分解图;
图11为连接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装置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连接装置的第一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连接装置的第一旋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连接装置的紧定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连接装置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连接装置的第二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在组装连接装置的过程中与步骤S410对应的组装中间状态图;
图19为完成步骤S410后得到的中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在组装连接装置的过程中与步骤S420对应的组装中间状态图;
图21为在组装连接装置的过程中与步骤S430对应的组装中间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通讯插箱20,包括第一板12、第二板14及连接装置16。
如图4-6所示,第一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第一板12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的通孔12c。
第二板14具有连接侧面14a。连接侧面14a与第一表面12a正对间隔设置,也即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侧面14a上设有与通孔12c正对的固定孔14b。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分别为通讯插箱20中的面板及导轨板。在组装上述通讯插箱20时,通常先在通讯插箱20的背板连接器(图未示)上组装通讯插箱20的PCB单板(图未示),并使得PCB单板与背板连接器之间的对接间隙为“0”,从而能有效避免PCB单板与背板连接器因间隙过大而导致失效概率增加的问题,且能适合高速连接器越来越短的信号针。而当PCB单板与背板连接器的配合为“0”间隙时,制造加工而产生的累计误差就会被转移至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会导致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存在随机间隙d。在后续组装中,需要将该随机间隙d固定,以维持PCB单板与插箱背板连接器的配合为“0”间隙。
在组装上述通讯插箱20时,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由组装误差产生,无法消除。后续需要采用连接装置16来固定该间隙,并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牢固连接。
如图6及图7所示,连接装置16包括基座100、固定件200及紧定件300。
基座100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一通道110。基座100的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二表面12b上,以使第一通道110与通孔12c正对。
固定件200包括与基座100连接的固定杆210。固定杆210位于第一通道110内,且一端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以穿过通孔12c,并固定于固定孔14b内。
紧定件300包括与基座100连接的紧定爪310。紧定爪310位于第一通道110内,并分布于固定杆210的外周。且紧定爪310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以穿过通孔12c,并与连接侧面14a抵接。
在使用上述连接装置16时,先将基座100固定于第二表面12b上,再控制固定杆210朝向第二板14移动,穿过通孔12c并固定于固定孔14b内,从而将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固定。再控制紧定爪310朝向第二板14移动,并与连接侧面14a抵接,位于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紧定爪310能填补全部间隙,从而能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进行固定连接,或称为“定距”。紧定爪310与第二板14的连接侧面14a的抵接力越大,紧定爪310的锁紧力就越大,而且由于固定杆210与紧定爪310同轴运动,不会因锁紧力增加而产生第一板12受力变形等问题。因此上述连接装置16能固定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随机间隙并能使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牢固连接,并且不会因锁紧力增加而产生第一板12受力变形等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由通讯插箱20的PCB单板与通讯插箱20的背板连接器对接间隙为“0”时产生。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可以为其他任意存在间隔的两元件。
下面详细介绍基座100、固定件200及紧定件300。
如图8-10及图11所示,基座100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一通道110。基座100的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二表面12b上,以使第一通道110与通孔12c正对。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00一端为用于与第一板12铆接的涨铆口120。具体的,基座100为一钢制管状零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座100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与第二表面12b连接,基座100也可以与第二表面12b一体成型。
如图8-10及图12所示,固定件200包括与基座100连接的固定杆210。固定杆210位于第一通道110内,且一端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以穿过通孔12c,并固定于固定孔14b内。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杆210与固定孔14b螺接,也即固定杆210为螺纹杆,固定孔14b为螺纹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杆210与固定孔14b也可以采用卡合等方式连接。
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00还包括第一旋钮220及伸缩单元230,通过第一旋钮220及伸缩单元230来控制固定杆2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
如图8-10及图13所示,第一旋钮220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二通道222。第一旋钮220套设于基座100用于与第一板12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且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固定杆21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位于第二通道222内,且与第一旋钮220的内壁固定连接。当第一旋钮22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时,第一旋钮220同步带动固定杆2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
进一步,如图8、图11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00用于与第一板12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边130。凸边130用于限制第一旋钮220远离第二板14移动的最大距离。第一旋钮220用于与第一板12靠近的一端为滚压封边口224。滚压封边口224滚压于基座100的外壁上,且与基座100的外壁间隔,从而确保第一旋钮220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边130与滚压封边口224配合,使得第一旋钮220与基座100的连接能达到松不脱的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座100的外壁可以内陷形成沿基座100的轴向延伸的滑槽,第一旋钮220用于与第一板12靠近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凸块,通过滑槽与凸块的配合也能使得第一旋钮220与基座100的连接能达到松不脱的效果。
进一步,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杆21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滚直纹212,第一旋钮22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压接套226。固定杆210具有滚直纹212的一端与压接套226压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杆210与第一旋钮22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8-10所示,伸缩单元230位于第一通道110与第二通道222形成的腔体(图未标)内,且一端用于与基座100的靠近第一板12的一端抵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旋钮220的与第一板12远离的一端抵接。伸缩单元230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三通道232,固定杆210及紧定爪310位于第三通道232内。
进一步,如图8-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10内壁上设有凸台140,凸台140用于与伸缩单元230抵接。具体的,伸缩单元230一端与凸台140抵接,另一端与压接套226的一端抵接。
第一旋钮220与伸缩单元230配合以控制固定杆2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具体的,当旋转第一旋钮220时,第一旋钮220朝向第二板14移动,伸缩单元230被压缩。第一旋钮220在朝向第二板14移动的同时,带动固定杆210朝向第二板14移动。固定杆210穿过通孔12后,与固定孔14b螺接,从而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固定连接,即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固定,也即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会维持不变。当反向旋转第一旋钮220时,固定杆210朝向远离第二板14的方向移动,伸缩单元230伸长,直至固定杆210从固定孔14b中出来。
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钮220的外壁上设有手轮花纹228。从而通过手轮花纹228来旋转第一旋钮210。具体的,第一旋钮220为圆柱形铝制零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旋钮220的外壁上设置握持部,通过握持部来旋转第一旋钮220。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单元230为弹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伸缩单元230可以为任意具有伸缩性能的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旋钮220及伸缩单元230来控制固定杆2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构来替代第一旋钮220及伸缩单元230,只要该机构能控制固定杆2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即可。
如图8-10及图15所示,紧定件300包括与基座100连接的紧定爪310。紧定爪310位于第一通道110内,并分布于固定杆210的外周。且紧定爪310能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以穿过通孔12c,并与连接侧面14a抵接。紧定爪310位于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从而可以填补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加强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牢固连接。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定件300还包括连接杆320及第二旋钮330,通过第二旋钮330及连接杆320来控制紧定爪310朝向或远离第二板14移动。
如图8-10及图12所示,固定杆210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四通道214。固定杆210包括第一段211、第二段213及位于第一段211与第二端213之间的隔板215。第一段211远离第二段213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固定孔14b中。第一段211的外径小于第二段213的外径。且第一段211的内径小于第二段213的内径。隔板215上设有用于供紧定爪310通过的过孔216。具体的,固定杆210为钢制零件。
连接杆320位于第四通道214内。紧定爪310与连接杆320螺接,并分布于连接杆320的外周,且紧定爪310远离连接杆320插于过孔216中。连接杆32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与第二旋钮330连接。第二旋钮330位于第一旋钮22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处。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紧定滑块310a提供紧定爪310。紧定滑块310a包括基板310a1及设于基板310a1一表面的紧定爪310。基板310a1中部设有用于与连接杆320螺接的螺纹孔310a2。具体的,紧定滑块310a为圆柱形金属合金压铸零件。
旋转第一旋钮220带动固定杆210朝向第二板14移动的同时,位于固定杆210上的紧定件300也会朝向第二板14移动,但紧定件300与固定杆210之间无相对运动。当固定杆210固定于固定孔14b内后,旋转第二旋钮330,带动连接杆320在第四通道214内旋转,进而带动与连接杆320螺接的紧定爪310朝向第二板14移动,直至与第二板14的连接侧面14a抵接,也即紧定爪310锁紧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当反向旋转第二旋钮330时,紧定爪310会朝向远离第二板14的方向移动。
由于紧定爪310与连接杆230螺纹连接,继续旋转第二旋钮330,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锁紧力继续增大,实现了在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这一狭小范围里,采用无级调整锁紧定距的方式,填补因制造加工累计误差而产生于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随机误差的目标。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定爪310的数目为三个,三个紧定爪310沿连接杆320的径向等间距排布也即均布。三个紧定爪310作用于连接侧面14a上的三个作用点构成三角形,从而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牢固连接,同时能使得整个连接装置16结构尺寸更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紧定爪310的数目也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等等。
进一步,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20远离第二旋钮330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十字槽322,从而便于组装连接杆320(后面将详解)。具体的,连接杆320为一钢制零件。
进一步,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钮330的一侧上设有用于与连接杆320连接的盲孔332,另一侧上设有用于供握持的握持部334。连接杆32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固定于盲孔332内。具体的,第二旋钮330为圆柱形金属合金压铸零件。
具体的,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20用于与第二板14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滚直纹324。连接杆320具有滚直纹324的一端与第二旋钮330的盲孔332压接。
可以理解,在其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20与第二旋钮330可以一体成型。第二旋钮330上的握持部334的可以省略,而在第二旋钮330的周向上设置手轮花纹。
组装上述连接装置16的步骤如下:
步骤S410,如图18所示,先将连接杆320从固定杆210的第一段211插入固定杆210的第四通道214内;再将紧定滑块310a从固定杆210的第二段213插入固定杆210的第四通道214内,并使紧定爪310插于过孔216内;然后旋转连接杆320使连接杆320穿过基板310a1上的螺纹孔310a2,即得到如图19所示的中间件16a。
其中,在安装连接杆320时,由于连接杆320上设有十字槽322,因此可以通过螺丝刀来安装连接杆320,非常方便。
步骤S420,如图19所示,先将固定杆210的滚直纹212与第一旋钮220的压接套226压接成一体后,再将连接杆320的滚直纹324与第二旋钮330压接成一体,即得到如图20所示的同轴旋转双螺杆部件16b。
步骤S430,如图21所示,将伸缩单元230放入同轴旋转双螺杆部件16b与基座100围成的腔体内,再滚压第一旋钮220的滚压封边口224,将滚压封边口224滚压于基座100的外壁上,且与基座100的外壁间隔,即得到如图6所示的连接装置16。
采用连接装置16来连接间隔设置的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时,固定杆210能固定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与连接侧面14a抵接的紧定爪310能填补全部间隙,从而能使得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间隙进行固定连接。而且由于固定杆210与驱动紧定爪310的连接杆312同轴设置,且作用力方向相反,越是用力旋转连接杆312,则紧定爪310的锁紧力就越大,因此上述连接装置16能固定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之间的随机间隙并能使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牢固连接,同时也不会因锁紧力增加而产生第一板12受力变形等问题。而且连接装置16的结构简单,实用可靠,组装迅速,操作方便,同时满足了通讯领域对信号传输处理速度快、容量大,PCB单板与插箱背板连接器配合必须为“0”间隙的要求,尤其是在光通讯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板具有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正对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一通道,所述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以使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通孔正对;
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一端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以及
紧定件,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紧定爪,所述紧定爪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分布于所述固定杆的外周,且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侧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孔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旋钮套设于所述基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且能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所述固定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且与第一旋钮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形成的腔体内,且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用于靠近所述第一板的一端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抵接,所述伸缩单元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三通道,所述固定杆及所述紧定爪位于所述第三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旋钮的外壁上设有手轮花纹;
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一板靠近的一端为滚压封边口,所述基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板远离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边,所述凸边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钮远离所述第二板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滚压封边口滚压于所述基座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基座的外壁间隔;以及
所述伸缩单元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件还包括连接杆及第二旋钮;
所述固定杆具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的第四通道,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隔板,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紧定爪通过的过孔;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内,所述紧定爪与所述连接杆螺接,并分布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且所述紧定爪远离所述连接杆插于所述过孔中,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所述第二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紧定爪的数目为三个,三个所述紧定爪沿所述连接杆的径向等间距排布;
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上设有滚直纹,所述第一旋钮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压接套,所述第二段具有滚直纹的一端与所述压接套压接;
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旋钮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十字槽;以及
所述第二旋钮的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盲孔,另一侧上设有用于供握持的握持部,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远离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盲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爪由紧定滑块提供,所述紧定滑块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表面的所述紧定爪,所述基板中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螺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
9.一种通讯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板上设有通孔;
第二板,具有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正对的固定孔;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紧定爪与所述连接侧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为面板,所述第二板为导轨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隙由所述通讯插箱的PCB单板与所述通讯插箱的背板连接器对接间隙为零时产生。
CN201610031350.3A 2016-01-18 2016-01-18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Pending CN106982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1350.3A CN106982533A (zh) 2016-01-18 2016-01-18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PCT/CN2016/081756 WO2016197780A1 (zh) 2016-01-18 2016-05-11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1350.3A CN106982533A (zh) 2016-01-18 2016-01-18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2533A true CN106982533A (zh) 2017-07-25

Family

ID=5750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1350.3A Pending CN106982533A (zh) 2016-01-18 2016-01-18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2533A (zh)
WO (1) WO20161977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5730B2 (en) * 2008-04-23 2016-08-16 Littlefuse, Inc. Flexible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cover assembly
CN101662186B (zh) * 2008-08-29 2011-11-23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电机轴向组件间隙配合随机精密定位法
CN101886799B (zh) * 2009-05-13 2012-01-0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杆
CN101945548A (zh) * 2009-07-09 2011-01-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采用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2364510U (zh) * 2011-11-15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架
CN103982761B (zh) * 2014-05-20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7780A1 (zh)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6161B2 (en) Connection and torque transfer apparatus, accessory, and use thereof
US5222848A (en) Multi-functional drill and lock assembly
US9151370B2 (e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TWM575370U (zh) Torque sleeve
CN208153512U (zh) 插销螺套安装装置及其轮胎模具
CN105317802A (zh) 一种可调节夹层厚度范围的复合材料连接用抽芯铆钉
TWM448349U (zh) 組合扭力扳手
US8360663B1 (en) Camera assembly capable of adjusting angle of camera
KR101360193B1 (ko) 회전 연동구조를 구비한 광학계 렌즈 리테이너 조립용 원형 치공구
CN104827132A (zh) 齿轮夹具
CN106982533A (zh)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US201200967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mpression-type connector to a cable
CN205497317U (zh) 扭力扳手
CN101244549B (zh) 双头螺柱装配器
US9505112B1 (en) Pin puller
TWI671166B (zh) 電子扭力扳手之管身
CN107283152B (zh) 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
CN206409497U (zh) 一种插销螺套装置
CN109049149B (zh) 台锯斜切极限限位角度快速切换结构
JP2016203198A (ja) リベット締結装置
GB2548215A (en) Easily assembled pedal structure
CN215847896U (zh) 一种变向螺丝旋拧装置
JP2016169762A (ja) 内面接合継手、接合用補助工具及び接合方法
US20110052316A1 (en) Spline Shaft Assembly
AU2016228179B1 (en) Bead chain blind control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