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2244B -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2244B
CN106962244B CN201710129451.9A CN201710129451A CN106962244B CN 106962244 B CN106962244 B CN 106962244B CN 201710129451 A CN201710129451 A CN 201710129451A CN 106962244 B CN106962244 B CN 106962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cylinder body
piston
shellfish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94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2244A (zh
Inventor
梁君
王伟定
贺舟挺
王好学
周珊珊
李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1294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2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2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成活率的问题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它包括底架、贝类苗种暂养机构、触发机构以及开盖执行机构。贝类苗种暂养机构包括位于底架上方的暂养箱、用于封遮暂养箱的上端开口的网状箱盖。触发机构与开盖执行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

Description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贝类生态修复是指贝类在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后,再将其放流到贝类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海洋水域中,使贝类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目前人工贝类生态修复通用方式是将苗种打包后,由运输船运至放流海域,再由人工操作,将苗种播撒在某一处海域。由于贝类苗种在投放到海底后大致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够实现附着,这使得贝类苗种投放到海底到实现附着的期间很容易被海流带走,随机分布到海底各处,而很多的海底并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例如底泥性底质海区),使得很大一部分类贝类苗种无法成活,导致目前的人工贝类生态修复方式的贝类苗种的成活率不佳,影响贝类生态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架;贝类苗种暂养机构,贝类苗种暂养机构包括位于底架上方的上端开口的暂养箱、用于封遮暂养箱的上端开口的网状箱盖、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套及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连接导杆,所述连接导杆的上端与暂养箱相连接,连接导杆的下端并位于竖直导套下方设有导杆限位块,所述网状箱盖与暂养箱铰接相连,暂养箱上设有浮力块;触发机构,触发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触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触发缸体、设置在竖直触发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设置在上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触发杆及设在竖直触发缸体外侧面上部的第一接口,所述竖直触发缸体的上端设有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杆的上端穿过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缸体的下端设有过水通孔;以及开盖执行机构,开盖执行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开盖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主缸体、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活塞、设置在主缸体外侧面上并位于主活塞下方的第二接口、设置在主缸体上端面上并与主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竖直执行缸体、设置在竖直执行缸体内的执行活塞及设置在执行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顶杆,所述主活塞的内径大于竖直执行缸体的内径,所述竖直执行缸体的上端设有下顶杆过孔,竖直顶杆的上端穿过顶杆过孔,所述暂养箱的底面上并位于下顶杆过孔的正上方设有上顶杆过孔;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本方案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从而提高贝类苗种的成活率。
作为优选,当上活塞抵靠在竖直触发缸体的内顶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
作为优选,主缸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第二接口上方设有主缸体限位块,主缸体限位块位于主活塞下方。
作为优选,底架包括支撑平板及设置在支撑平板下方的支撑脚,支撑平板的边缘设有往下延伸的附着板,所述暂养箱位于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竖直导套、竖直触发缸体及竖直执行缸体均位于支撑平板的下方,支撑平板上设有导杆过口、顶杆过口及触发杆过口,连接导杆穿过导杆过口,竖直触发杆穿过触发杆过口,竖直顶杆穿过顶杆过口。
作为优选,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
作为优选,竖直导套与连接导杆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导套内侧面上并沿竖直导套径向延伸的径向孔、滑动设置在径向孔内的滑动限位杆、设置在径向孔的底面与滑动限位杆之间的压缩弹簧及设置在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的环形卡槽,所述滑动限位杆的端部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环形卡槽位于滑动限位杆的上方。
作为优选,竖直导套与连接导杆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导套内侧面上并沿竖直导套径向延伸的径向孔、滑动设置在径向孔内的滑动限位杆、设置在径向孔的底面与滑动限位杆之间的压缩弹簧及设置在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的环形卡槽,所述滑动限位杆的端部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环形卡槽位于滑动限位杆的上方;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且滑动限位杆的端部伸入环形卡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从而提高贝类苗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底架1,支撑平板1.1、触发杆过口1.1a、顶杆过口1.1b,支撑脚1.2,附着板1.3;
贝类苗种暂养机构2,暂养箱2.1,网状箱盖2.2,竖直导套2.3,连接导杆2.4,导杆限位块2.5,浮力块2.6;
触发机构3,竖直触发缸体3.1,下活塞复位压簧3.2,下活塞3.3,上活塞3.4,竖直触发杆3.5,第一接口3.6;
开盖执行机构4,主缸体4.1,主活塞4.2,主缸体限位块4.3,执行活塞4.4,竖直执行缸体4.5,竖直顶杆4.6,第二接口4.7;
径向孔5.1,压缩弹簧5.2,滑动限位杆5.3,环形卡槽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架1、贝类苗种暂养机构2、触发机构3以及开盖执行机构4。底架包括支撑平板1.1及设置在支撑平板下方的支撑脚1.2,支撑平板水平设置。支撑平板的边缘设有往下延伸的附着板1.3,附着板的下边缘靠近支撑脚的下端。
如图1、图2所示,贝类苗种暂养机构包括位于底架上方的上端开口的暂养箱2.1、用于封遮暂养箱的上端开口的网状箱盖2.2、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套2.3及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连接导杆2.4。暂养箱的下表面与支撑平板相平行。暂养箱上设有浮力块2.6,浮力块设置在暂养箱的外侧面上。网状箱盖与暂养箱铰接相连,网状箱盖由网板组成。
暂养箱位于支撑平板的上方。竖直导套位于支撑平板的下方。支撑平板上设有导杆过口。连接导杆穿过导杆过口。连接导杆的上端与暂养箱相连接。连接导杆的下端并位于竖直导套下方设有导杆限位块2.5。
如图1、图3所示,竖直导套与连接导杆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导套内侧面上并沿竖直导套径向延伸的径向孔5.1、滑动设置在径向孔内的滑动限位杆5.3、设置在径向孔的底面与滑动限位杆之间的压缩弹簧5.2及设置在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的环形卡槽5.4。滑动限位杆的端部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环形卡槽位于滑动限位杆的上方。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滑动限位杆的端部伸入环形卡槽内。
如图1、图4所示,触发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触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触发缸体3.1、设置在竖直触发缸体内的上活塞3.4与下活塞3.3、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设置在上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触发杆3.5及设在竖直触发缸体外侧面上部的第一接口3.6。位于下活塞下方的竖直触发缸体内还设有下活塞复位压簧3.2。
竖直触发缸体的上端设有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杆的上端穿过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缸体的下端设有过水通孔。竖直触发缸体位于支撑平板的下方。支撑平板上设有触发杆过口1.1a。竖直触发杆穿过触发杆过口、位于支撑平板的上方。
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竖直触发杆的上端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下表面,且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
开盖执行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开盖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主缸体4.1、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活塞4.2、设置在主缸体外侧面上并位于主活塞下方的第二接口4.7、设置在主缸体上端面上并与主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竖直执行缸体4.5、设置在竖直执行缸体内的执行活塞4.4及设置在执行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顶杆4.6。竖直执行缸体均位于支撑平板的下方。主缸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第二接口上方设有主缸体限位块4.3,主缸体限位块位于主活塞下方。
主活塞的内径大于竖直执行缸体的内径。竖直执行缸体的上端设有下顶杆过孔。竖直顶杆的上端穿过顶杆过孔。支撑平板上设有顶杆过口1.1b。竖直顶杆穿过顶杆过口。暂养箱的底面上并位于下顶杆过孔的正上方设有上顶杆过孔。本实施例中,竖直顶杆的上端穿过上顶杆过孔、位于暂养箱内。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的具体使用如下:
选择岩礁性底质海区,通过人工下潜的方式将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下放到海底(通过底架的支撑脚将贝类生态修复装置置于海底,参照图1);此时,暂养箱在浮力块的浮力作用下悬浮在水中,导杆限位块抵靠在竖直导套下端。接着,开启网状箱盖,将定量的贝类苗种放置在暂养箱内,并保证暂养箱仍处于悬浮状态。再接着,关闭网状箱盖。此后,贝类苗种逐渐长大,大致经过2-4周贝类实现附着生长,同时,由于贝类苗种不断长大、增重,从而使浮力块的浮力小于暂养箱的重力,此时,暂养箱下沉直至抵靠在支撑平板上表面上为止。在暂养箱下沉的过程中,当暂养箱的下表面抵靠在竖直触发杆上后,将带动上活塞与下活塞一同下移。当养箱下沉直至抵靠在支撑平板上表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同时,滑动限位杆的端部伸入环形卡槽内。
当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时,外界水压通过触发杆过孔、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作用到主活塞上,由于主活塞的内径大于竖直执行缸体的内径,此时,主活塞将上移,从而带动执行活塞与竖直顶杆一同上移,从而通过竖直顶杆将铰接在暂养箱的网状箱盖顶开,这样暂养箱内的贝类可以移动到暂养箱外侧,分布到海底的岩礁上。
本方案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不仅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提高贝类苗种的成活率,而且在贝类长大到一定规格后可以自行移动到海底的岩礁上,保证贝类生态修复效果。

Claims (7)

1.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底架;
贝类苗种暂养机构,贝类苗种暂养机构包括位于底架上方的上端开口的暂养箱、用于封遮暂养箱的上端开口的网状箱盖、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套及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连接导杆,所述连接导杆的上端与暂养箱相连接,连接导杆的下端并位于竖直导套下方设有导杆限位块,所述网状箱盖与暂养箱铰接相连,暂养箱上设有浮力块;
触发机构,触发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触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触发缸体、设置在竖直触发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设置在上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触发杆及设在竖直触发缸体外侧面上部的第一接口,所述竖直触发缸体的上端设有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杆的上端穿过触发杆过孔,竖直触发缸体的下端设有过水通孔;以及
开盖执行机构,开盖执行机构位于暂养箱的下方,开盖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主缸体、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活塞、设置在主缸体外侧面上并位于主活塞下方的第二接口、设置在主缸体上端面上并与主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竖直执行缸体、设置在竖直执行缸体内的执行活塞及设置在执行活塞的上端面上的竖直顶杆,所述主活塞的内径大于竖直执行缸体的内径,所述竖直执行缸体的上端设有下顶杆过孔,竖直顶杆的上端穿过顶杆过孔,所述暂养箱的底面上并位于下顶杆过孔的正上方设有上顶杆过孔;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当上活塞抵靠在竖直触发缸体的内顶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缸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第二接口上方设有主缸体限位块,主缸体限位块位于主活塞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架包括支撑平板及设置在支撑平板下方的支撑脚,支撑平板的边缘设有往下延伸的附着板,所述暂养箱位于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竖直导套、竖直触发缸体及竖直执行缸体均位于支撑平板的下方,支撑平板上设有导杆过口、顶杆过口及触发杆过口,连接导杆穿过导杆过口,竖直触发杆穿过触发杆过口,竖直顶杆穿过顶杆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直导套与连接导杆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导套内侧面上并沿竖直导套径向延伸的径向孔、滑动设置在径向孔内的滑动限位杆、设置在径向孔的底面与滑动限位杆之间的压缩弹簧及设置在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的环形卡槽,所述滑动限位杆的端部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环形卡槽位于滑动限位杆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直导套与连接导杆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导套内侧面上并沿竖直导套径向延伸的径向孔、滑动设置在径向孔内的滑动限位杆、设置在径向孔的底面与滑动限位杆之间的压缩弹簧及设置在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的环形卡槽,所述滑动限位杆的端部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导杆的外侧面上,环形卡槽位于滑动限位杆的上方;当暂养箱的底面抵靠在支撑平板的上表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的上方,且滑动限位杆的端部伸入环形卡槽内。
CN201710129451.9A 2017-03-06 2017-03-06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Active CN106962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9451.9A CN106962244B (zh) 2017-03-06 2017-03-06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9451.9A CN106962244B (zh) 2017-03-06 2017-03-06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2244A CN106962244A (zh) 2017-07-21
CN106962244B true CN106962244B (zh) 2019-06-25

Family

ID=59329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9451.9A Active CN106962244B (zh) 2017-03-06 2017-03-06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22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438B (zh) * 2017-08-01 2019-09-1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基于底播方式的螺贝类增养殖装置
CN107473401B (zh) * 2017-08-31 2019-12-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改善围网养殖基地底质环境的装置
CN107593541B (zh) * 2017-09-04 2019-09-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暂养型贝类增殖器
CN110089463B (zh) * 2019-04-11 2021-06-2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
CN110089464B (zh) * 2019-04-11 2021-06-2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触发式放流器具
CN111264425B (zh) * 2019-11-06 2021-09-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放流船
CN110692561A (zh) * 2019-11-11 2020-01-17 齐晗利 一种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CN113519420B (zh) * 2021-07-28 2022-04-2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7127B2 (ja) * 2000-07-11 2002-11-20 丸一建設株式会社 人工魚礁
CN104719192B (zh) * 2015-02-04 2017-03-2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人工育苗的贝类放流装置
CN204579520U (zh) * 2015-04-30 2015-08-26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适于贝类附着的人工养殖鱼礁
CN105606401B (zh) * 2016-01-11 2018-03-20 浙江理工大学 升降触动式水样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2244A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2244B (zh)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CN107439438B (zh) 基于底播方式的螺贝类增养殖装置
CN107727443B (zh) 一种便于回收的自释放式底泥聚收装置
CN107439439B (zh) 一种保护幼贝的旋转式放流装置
CN107711636A (zh) 沉降式人工放流装置
CN106718818B (zh) 一种悬浮式人工藻礁装置
CN107751059A (zh) 基于重力变化的自触发式放养装置
CN209739283U (zh) 一种深海浮标锚泊装置
TW200934954A (en) Buoyant actuator
CN107593541B (zh) 一种暂养型贝类增殖器
CN104686412A (zh) 一种海洋鱼类放流船
CN104719193A (zh) 一种大黄鱼放流设备
CN107727434B (zh) 一种养殖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用采集设备
CN107969396B (zh) 一种钓钩装置
CN106973829B (zh) 曼氏无针乌贼附卵装置
CN106577435B (zh) 一种具备随潮位升降的鱼藻复合礁装置
CN104429895B (zh) 一种海洋生态礁
CN107748079B (zh) 一种预投放自上浮式沉积物收集体
CN206879824U (zh) 一种乌贼附卵器
CN104255590A (zh) 一种海参快速投苗装置及海参快速投苗方法
CN102160488B (zh) 一种潜水员用的海草移植装置
CN106922633B (zh) 一种刺网捕捞装置
CN104429914B (zh) 一种可调控深度的浮式礁体
CN108077142B (zh) 防逃逸型围网养殖装置
CN107439364B (zh)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