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9364B -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9364B
CN107439364B CN201710668267.1A CN201710668267A CN107439364B CN 107439364 B CN107439364 B CN 107439364B CN 201710668267 A CN201710668267 A CN 201710668267A CN 107439364 B CN107439364 B CN 107439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scaffold
piston
wire spool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82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9364A (zh
Inventor
毕远新
王伟定
梁君
张亚洲
丰美萍
周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6682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9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9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9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9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它包括配重块;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藻类附着基,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水平轴杆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以及用于锁定绕线盘的自释放锁定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礁架,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背景技术
人工藻礁是用于培育、增殖藻类的人工礁体,是人为投放到海洋中,为藻类植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目前的人工藻礁分为漂浮式和沉底式两类,其中沉底式人工藻礁虽然可以有效避免藻礁上的藻类被风浪破坏,但其往往存在采收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的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包括:配重块;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藻类附着基,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水平轴杆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以及用于锁定绕线盘的自释放锁定装置。
本方案的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
作为优选,自释放锁定装置包括: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引信绳、位于浮架下方的竖直缸体、连接竖直缸体与浮架的竖直缸体连接件、可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及设置在竖直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一接口,竖直缸体的上端设有上通孔,竖直缸体的下端设有下通孔,触发引信绳的下端与上活塞相连接,触发引信绳的上端穿过上通孔并与藻类附着基的底面相连接;以及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位于浮架下方的水平缸体、连接水平缸体与浮架的水平缸体连接件、设置在水平缸体内侧面上的第一环形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释放活塞、与释放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设置在连接水平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二接口、与水平缸体同轴的副缸体及滑动设置在副缸体内的副活塞,所述水平缸体的轴线与水平轴杆相平行,水平缸体的内径大于副活塞的内径,副缸体的一端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副缸体的另一端开口,活塞杆与副缸体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第二接口、第一环形限位块和活塞杆位于释放活塞的同一侧,第二接口与第一环形限位块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水平缸体并位于水平缸体的外侧,活塞杆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等于销孔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当下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下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当上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下活塞的下方。
作为优选,竖直导向孔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层。
作为优选,藻类附着基包括浮块基座及设置在浮块基座上表面上的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具有采收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配重块1;
浮架2,支撑框架2.1,浮力块2.2,竖直导杆2.3;
藻类附着基3,浮块基座3.1,混凝土层3.2,环形橡胶层3.3;
触发装置4,竖直缸体4.1,上活塞4.2,第一接口4.3,下活塞4.4,下通孔4.5,上通孔4.6,触发引信绳4.7,操作拉绳4.8;
锁定装置5,水平缸体5.1,释放活塞5.2,第一环形限位块5.3,第二接口5.4,活塞杆5.5,副缸体5.6,副活塞5.7;
连接装置6,连接绳6.1,水平轴杆6.2,绕线盘6.3、轴套6.31、圆形护板6.32,销孔6.4;
连接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包括:配重块1、藻类附着基3、连接装置6、自释放锁定装置及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2。浮架包括支撑框架2.1及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上的浮力块2.2。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2.3。
藻类附着基包括浮块基座3.1及设置在浮块基座上表面上的混凝土层3.2。藻类附着基的混凝土层表面上附着有人工培育的海藻幼苗。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本实施例中,藻类附着基的重力略大于藻类附着基浮力,藻类附着基的重力与藻类附着基浮力之差为0.2-1千克。藻类附着基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1平方米。
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位于浮架上方。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竖直导向孔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层3.3。
由于竖直导向孔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层,因而当藻类附着基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时,环形橡胶层将会抵在竖直导杆上;而当环形橡胶层将会抵在竖直导杆上后,可以避免藻类附着基沿竖直导杆往上移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海流的作用,使藻类附着基上移的问题。
如图1、图2所示,连接装置6包括通过水平轴杆6.2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6.3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6.1。绕线盘包括套设在水平轴杆上的轴套6.31及设置在轴套两端的圆形护板6.32,圆形护板与轴套的轴线相垂直。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6.4,本实施例中销孔设置在轴套一端的圆形护板上。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
如图1、图2所示,自释放锁定装置用于锁定绕线盘。自释放锁定装置包括:触发装置4及锁定装置5。
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引信绳4.7、操作拉绳4.8、位于浮架下方的竖直缸体4.1、连接竖直缸体与浮架的竖直缸体连接件、可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4.2与下活塞4.4、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及设置在竖直缸体外侧面上并与竖直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接口4.3。竖直缸体的内径为10-20毫米。竖直缸体位于藻类附着基的底面中部的下方。竖直缸体的上端设有上通孔4.6,上通孔与竖直缸体同轴。竖直缸体的下端设有下通孔4.5,下通孔与竖直缸体同轴。触发引信绳的下端与上活塞相连接,触发引信绳的上端穿过上通孔和浮架并与藻类附着基的底面中部相连接。操作拉绳的上端与下活塞的下端面相连接,操作拉绳的下端往下穿过下通孔并位于竖直缸体的下方。
当下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下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并且,此时,触发引信绳的长度大于上活塞的上端面与浮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当上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下活塞的下方。
锁定装置5包括位于浮架下方的水平缸体5.1、连接水平缸体与浮架的水平缸体连接件、设置在水平缸体内侧面上的第一环形限位块5.3、滑动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释放活塞5.2、与释放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5.5、设置在连接水平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二接口5.4、与水平缸体同轴的副缸体5.6及滑动设置在副缸体内的副活塞5.7。水平缸体的轴线与水平轴杆相平行。水平缸体的内径大于副活塞的内径。副缸体的一端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副缸体的另一端开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7相连接。
活塞杆与副缸体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第二接口、第一环形限位块和活塞杆位于释放活塞的同一侧。第二接口与第一环形限位块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水平缸体并位于水平缸体的外侧。活塞杆与水平缸体的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在活塞杆与水平缸体的端部之间形成滑动密封结构。活塞杆的端部与绕线盘位于水平缸体的同一侧。活塞杆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等于销孔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的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的具体使用如下:
第一,通过操作拉绳带动下活塞下移并抵在竖直缸体的下端面上;将连接管与第二接口分离(连接管由第二接口上拆下);
接着,操作者通过将活塞杆往外拉出,同时转动绕线盘,将活塞杆的端部插入销孔内,直至释放活塞抵在第一环形限位块上为止;
再接着,将连接管与第二接口密封连接。
第二,将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吊起,并选择海底表面平坦的海域,将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下放到海底;如图1所示,当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下放到海底后,配重块置于海底,浮架通过连接绳悬浮在配重块的上方,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
此后,藻类附着基上的海藻幼苗逐渐长大,由于海藻位于海底,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
当海藻幼苗逐渐长大后,海藻藻体内产生大量的气囊(例如瓦氏马尾藻、铜藻等);由于本实施例的藻类附着基的重力略大于藻类附着基浮力(藻类附着基的重力与藻类附着基浮力之差为0.2-1千克),这样当海藻藻体内产生大量的气囊后(海藻藻体比重比水轻),在海藻藻体的浮力作用下,藻类附着基上浮。在藻类附着基上浮的过程中通过触发引信绳带动上活塞与下活塞一同上移,直至上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上为止,此时第一接口位于下活塞的下方,从而使水平缸体的内腔通过第二接口、连接管和第一接口与外界海水连通。当水平缸体的内腔通过第二接口、连接管和第一接口与外界海水连通后,由于水平缸体的内径大于副活塞的内径,在水压的作用下,释放活塞将带动活塞杆往水平缸体内移动,从而使活塞杆与销孔分离。当活塞杆与销孔分离后,在浮架的浮力作用下,浮架、锁定装置、藻类附着基及长大的海藻一同上浮到海面,从而方便海藻的采收。
另一方面,在浮架上浮的过程中,绕线盘转动释放连接绳;当浮架上浮到海面后,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浮架随波浪漂浮走,同时,还可以通过连接绳回收配重块。

Claims (4)

1.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其特征是,包括:
配重块;
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
藻类附着基,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
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水平轴杆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以及
用于锁定绕线盘的自释放锁定装置;
所述自释放锁定装置包括:
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引信绳、位于浮架下方的竖直缸体、连接竖直缸体与浮架的竖直缸体连接件、可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及设置在竖直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一接口,竖直缸体的上端设有上通孔,竖直缸体的下端设有下通孔,触发引信绳的下端与上活塞相连接,触发引信绳的上端穿过上通孔并与藻类附着基的底面相连接;以及
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位于浮架下方的水平缸体、连接水平缸体与浮架的水平缸体连接件、设置在水平缸体内侧面上的第一环形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释放活塞、与释放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设置在连接水平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二接口、与水平缸体同轴的副缸体及滑动设置在副缸体内的副活塞,
所述水平缸体的轴线与水平轴杆相平行,水平缸体的内径大于副活塞的内径,副缸体的一端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副缸体的另一端开口,
活塞杆与副缸体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第二接口、第一环形限位块和活塞杆位于释放活塞的同一侧,第二接口与第一环形限位块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水平缸体并位于水平缸体的外侧,活塞杆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等于销孔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其特征是,当下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下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当上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下活塞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其特征是,所述竖直导向孔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其特征是,所述藻类附着基包括浮块基座及设置在浮块基座上表面上的混凝土层。
CN201710668267.1A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Active CN107439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8267.1A CN107439364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8267.1A CN107439364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9364A CN107439364A (zh) 2017-12-08
CN107439364B true CN107439364B (zh) 2019-12-03

Family

ID=6049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8267.1A Active CN107439364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936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8818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悬浮式人工藻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8818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悬浮式人工藻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9364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572B (zh) 一种半潜式单柱海洋工程渔场
CN206933018U (zh) 一种方便捕捞及网衣清洗的大型鱼类养殖网箱
CN106605592B (zh) 一种防风浪鱼藻礁
CN106962244B (zh) 沉底式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CN209806834U (zh) 一种快速下沉的升降式网箱
CN202979892U (zh) 浅海多生态养殖装置
CN104686412A (zh) 一种海洋鱼类放流船
CN101491207A (zh) 一体化大型筏式养殖装置
CN103026993A (zh) 适用于沙泥底的浮筏锚固装置
CN109832185A (zh) 一种可沉降的悬浮式海藻生态修复装置
CN107439364B (zh)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CN107396870B (zh) 一种便于采收的自上浮式藻礁装置
CN107727434B (zh) 一种养殖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用采集设备
CN102919181A (zh) 浅海多生态养殖装置
CN105104244A (zh) 一种增殖浮礁
CN204090772U (zh) 一种升降式贝类养殖架
CN209382209U (zh) 贝类采集装置
CN113632758A (zh) 一种浮力调控升降式养殖沉箱及其作业方法
CN204634740U (zh) 一种自变位增殖礁基
CN111280094A (zh) 乌贼卵收集装置
CN108077142B (zh) 防逃逸型围网养殖装置
CN105075933A (zh) 一种具有位置变化功能的礁体
CN105075927A (zh) 一种海生生物礁
CN204426406U (zh) 一种具有弹性支撑腿的海底捕捞器
CN107568054B (zh) 一种适用于近海藻类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