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967A -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967A
CN106961967A CN201710193363.5A CN201710193363A CN106961967A CN 106961967 A CN106961967 A CN 106961967A CN 201710193363 A CN201710193363 A CN 201710193363A CN 106961967 A CN106961967 A CN 106961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n
fiber crops
root tuber
numb
fer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33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敬军
马令法
何淑玲
常毓巍
卢新生
敏孝龙
王改花
郭文文
甘玉伟
赵克加
王斌智
马明
丁永德
敏进才
马超
徐成良
冶富海
吴克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riginal Assignee
Gan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Yangjin Juema
National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Gan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Yangjin Juema, National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Gansu filed Critical Gan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Yangjin Juema
Priority to CN2017101933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19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1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9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种植方法关键技术包括:种植期及选种、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播种量、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叶面喷肥5个方面;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挖;本发明一种高寒、高海拔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蕨麻的高效种植技术,可实现在甘南高原地区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蕨麻并发展其产业,为促进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高寒地区发展经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农牧民增收提供服务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的蕨麻种植,特别涉及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蕨麻是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 L.)的变种,属蔷薇科委陵菜属,是甘南高原一种特有的经济作物,又名人参果、延寿草、蓬莱果、莲花菜等。过去是西藏贵族的美食,把它作为“贡品”进贡皇上和寺庙中的喇嘛享用。如今在婚宴、喜庆佳节时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成为待客的喜食,因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益气补血、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的功效,又可以作为药物强身、滋补身体和馈赠亲友之佳品。由于蕨麻块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质元素、灰分机多糖类等物质,并含有人体所需的钙、铁、钾、镁等微量元素。目前已成功开发出色、香、味聚全的特色产品,如人参果茶、人参果酱、人参果粥罐头等名优绿色产品,享誉国内外。
这几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小规模种植与野生采挖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但目前对蕨麻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很少,使蕨麻的人工栽培无法推广和形成规模化,供应市场只能以野生采挖为主要资源,但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已经逐步衰竭,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了保护野生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满足市场需求,进行蕨麻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由于蕨麻具有特殊的地理生长习性,其生长在山坡草地、草甸、阴湿处,海拔2600~3700米的地区才能够膨大,故而国外只限于对鹅绒委陵菜克隆习性的研究,国内对蕨麻栽培技术的研究仅局限于克隆繁殖、种植密度,土壤水分、肥料方面进行了粗浅的研究,不但缺乏系统性,且主研究材料以青海蕨为居多。纵观蕨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关于甘南蕨麻种植方面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而且对蕨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表面和简单的探索阶段,下面就国内外研究较多、较深的方面介绍如下:
蕨麻植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鹅绒委陵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只有在青藏高原,其块根才会膨大发育,在温暖地区,根系发育不良,常常纤维化,地上部分发达,多用作饲料。正是由于蕨麻具有这种特殊的生长习性,因而,国外仅限于对其种类的鉴别和克隆繁殖生长特性的研究,如Stuefer和Hube 发表的“光的质量和数量对两种委物——鹅绒委陵菜生物要素的流动性和空间捕获”;Erikssono发表的“匍匐茎植物——鹅绒委陵菜生物要素的流动性和空间捕获”;Eriksson年发表的“鹅绒委陵菜的再生和克隆生长:生长类型和干物质分配的关系”;Kroon和Schieving于发表的“一种资源分配模型克隆系形态的功能一种常规方法应用于饲料克隆植物”;Dong和Kroon在生态学相关杂志上发表的“一种能够形成匍匐茎和块根的草本植物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Eriksson的论文“克隆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无性分株的行为和种群的生长”;Cook和Buss的论文“克隆有机体的群体生物学和进化”及其他相关研究论文等都从鹅绒委陵菜的植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蕨麻克隆繁殖方面的研究
除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及四川省外,在我国其他地区,如陕西省、北京市等,蕨麻块根发育不良,常纤维化,地上部分发达,多用作饲料及草坪。对蕨麻的研究报道不多,常见报道的主要侧重于蕨麻(块根)和全草成分的分析以及其生长特性和食品加工的研究。 Liao等发表的“光照强度和基质养分对匍匐茎草本金戴戴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的影响”,周华坤发表的“鹅绒委陵菜生长特性”和“两种生境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形态的比较”,以及周华坤等发表的“不同放牧强度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性的影响”和“高寒草甸退化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都从其匍匐茎的克隆繁殖方面进行探讨。
蕨麻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
贾守宁和杨卉发表的“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林娜等发表的“蕨麻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杨桦和贾旭在中草药上发表的“藏药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王晋和张坚的文章“青海产蕨麻营养成分的研究”,胡本祥和王西芳“蕨麻的生药鉴定”,汪宝琪和江敏研究“用三元络合荧光法测定蕨麻中锗的含量”等。洪霞等从青海蕨麻中分离得到3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褚良等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从西藏蕨麻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乌索酸、19α~羟基乌索酸、野椿酸、委陵菜酸、野蔷薇苷、刺梨苷。刘春兰等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a~淀粉酶法脱淀粉等联合得到甘肃甘南蕨麻多糖,经纸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尚德静等研究发现西藏蕨麻中氨基酸种类齐全(17种),其中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比例最高。李栋元等测定蕨麻块根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蕨麻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王峰等分别测定蕨麻中7种微量元素,发现蕨麻中钾、钙、铁含量相对较高。汪境成等在马春花和孙洁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试管反应和纸片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蕨麻化学成分,初步确定了药用植物蕨麻内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组成。以上都从不同侧面研究了蕨麻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诸多研究表明,蕨麻具有抗缺氧、抗寒冷,化学性肝损伤保护、增强免疫力、蕨麻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效及抑制乙肝病毒等功效。例如,回晶等研究西藏蕨麻粉喂食小鼠,发现蕨麻具有明显的抗缺氧能力。赵赤等研究发现蕨麻水溶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还能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李建宇等发现蕨麻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损伤。贾守宁等研究发现蕨麻降低小鼠冻死率。张新全等报道发现蕨麻素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闵光宁等研究蕨麻多糖对小鼠CCl4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陈炅然等研究说明蕨麻多糖可通过调节机体内自由基水平及氧化还原信号的传递,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胡庭俊等发现青海玉树蕨麻多糖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张霞等通过观察甘肃蕨麻多糖影响免疫细胞呼吸爆发功能。谢学渊等研究表明蕨麻可有效延缓模型衰老小鼠衰老体征的出现,具明显抗衰老作用。蔡光明等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蕨麻的有效部位。发现蕨麻有效部位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陈芳等报道蕨麻素药效实验研究,发现蕨麻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肝降酶、提高免疫力、增强肝脏解毒和代谢等作用。
蕨麻种质资源及栽培方面的研究
乔正强等的“甘南蕨麻资源研究初报”初步探讨了蕨麻在甘肃省的分布状况及蕨麻的种类;石定燧等在草业科学上发表的“野生地被植物——鹅绒委陵菜研究初报”则对鹅绒委陵菜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余青兰等研究了蕨麻生物量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卓嘎等人对野外采集蕨麻进行播期、密度和品质等栽培技术试验。王超等对西藏蕨麻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叙述。
马国良,沈宁东等2008年8月发表在青海大学学报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不同种植密度对蕨麻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中指出高密度处理下蕨麻匍匐茎发生时间较早,其基株的复叶数、复业长度、匍匐茎数量、长度等均显著大于低密度处理。该结果并没有指出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所涉及的种植技术缺乏系统性。接着他们在2010年5 月在北方园艺期刊上发表不同种植密度对蕨麻块根的影响的研究论文,得出高密度处理下蕨麻块根数量、重量、直径均显著大于低密度处理。
卓嘎,边巴等人2006年在西藏科技上发表了西藏特色植物“人参果”人工栽培技术初研的论文,论文简单的从种植方式(整株移栽、人参果苗(不块茎)移栽、新鲜果实移栽,全部采用条播。)和种植(栽培) 管理措施和方法方面做了说明,该技术的产量非常低仅为155斤/亩。
李军桥2005年8月对鹅绒委陵菜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所涉及的栽培技术有:播前准备,采集野生的自然植株,播种,田间管理及采收5个方面,但没有打破常规性的技术。
沈宁东,韦梅婷等2007年9月做了有机肥对蕨麻生长及块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腐熟的羊板粪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蕨麻块根的产量。但所用的有机肥料单一,技术简单。
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如下缺点:所涉及技术简单、原始,无创新,缺乏系统性。更无甘南高原蕨麻的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因此,有关甘南蕨麻的系统研究在世界上尚属空白,因此对其进行高效种植技术研究有广泛的市场。本发明建立了完善的蕨麻栽培体系,填补了我国蕨麻人工栽培的空白,成为甘南高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种植植物种类。本发明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近年来蕨麻主要集中在植物生态学特性、克隆繁殖、食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提到关于蕨麻高效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更未见到以甘南蕨麻为研究对象的报道。因此,该研究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为甘南地区蕨麻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托。
基于此,提供一种高效,系统,操作性强的蕨麻人工种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该方法为一种高寒、高海拔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蕨麻的高效种植技术,可实现在甘南高原地区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蕨麻并发展其产业,为促进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高寒地区发展经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农牧民增收提供服务保障。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由如下步骤构成:
步骤一、选地:
选择潮湿环境,砂壤土,黏壤土,壤土均可;
步骤二、整地施肥:
1、土壤灭菌:将土壤先用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石灰用量为 200kg/亩~300kg/亩,浇一次透水后,晾晒2-5天,再撒一层1厘米厚的草木灰和一层5厘米厚的中砂,喷洒0.5%氯氰菊酯及50%辛硫磷混合水溶液杀虫;
2、施基肥和熟化处理:施有机肥、腐熟的牛羊粪和坡缕石作为基肥,坡缕石可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具有节水、改良土壤和缓释肥料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蕨麻产量;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不烧根,不烂苗,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菌进入土壤后能直接或间接为蕨麻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其生长,提高蕨麻品质,且能增强蕨麻的抗逆抗病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为1000~1500kg/亩,腐熟的牛羊粪用来熟化土壤,其施用量为1500~2000kg/亩;整细耙平,翻耕整地,等待种植;
步骤三、种植方法:
1、种植期及选种
于春季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3~5℃时进行种植;药用型蕨麻全部选择棒状块根,块根直径为0.3~0.5cm,百块根重为60~ 70g;
2、种植方式
选用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全膜覆盖起垄穴播方式,垄宽1.2m~ 1.5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深度4~8cm;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不但可根除“白色污染”问题,同时可实现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增产增收、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比塑料地膜能更好地起到吸热增温、保墒、保苗的作用,而且能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作物出苗时,膜会自动降解,变成腐植酸肥料,可自然出苗,不用人工放苗,省工省时,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劳动力。这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之一。
3、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种植密度株行距为15cm×30cm,20cm×30cm、25cm×30cm, 30cm×30cm,35cm×30cm,40cm×30cm,单穴播种量为2~4个块根;
4、灌溉方式及灌溉量
块根栽培后在不同的生长物候期根据当地的降雨量进行适时适量灌溉:4月~5月上旬,块根萌发期,进行2~3次沟灌+喷灌,灌溉量为2750~4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5%~55%,5月上旬~5月下旬,蕨麻基株生长期,进行2~4次沟灌+微喷,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60%,灌溉量为3500~5250m3/hm2,6月上旬~ 7月中旬,蕨麻匍匐茎生长期,进行1~2次喷灌,灌溉量为2000~ 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50%,7月下旬~9月中旬,花果期,进行2~3次喷灌,灌溉量为2000~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50%,9月下旬~10月下旬,块根膨大期,进行1~3次沟灌+微喷,灌溉量为4250~60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75%;根据蕨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量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既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又实现了。甘南高原蕨麻在各物候期对水分的有效利用和增产的目的,这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之二。
5、叶面喷肥
在蕨麻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液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块根块茎膨大剂,其喷施方法为:在蕨麻生长发育的基株生长期初期和匍匐期初期分别进行液面喷肥1次,在块根膨大期每个7d进行液面喷肥 1次,共2~4次,喷肥浓度每次均为0.2~0.5ml/kg,喷施最佳时间为晴天的下午4:00~5:30,块根块茎膨大剂符合蕨麻生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营养需求与物化积累的茎块关系,含有根茎类植物高产所必需的螯合态锌、硼、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与多种植物生长活性物质,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加快根系发达,增强吸收输导功能,协调有机生长物质的平衡利用,减少有机养分的消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能力,延缓衰老,促进肥大,且可有效调控蕨麻内源激素平衡,减缓呼吸和蒸腾,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增加养分和光能积累,促进营养物质向蕨麻块根输送积累,加速块根的细胞分裂,膨大,达到改善蕨麻品质,高效增产的作用,这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之三;
步骤四、病虫害防治:用弓箭法和弓形夹法做好及时消除鼢鼠,采用物理诱杀和药剂防治及综合防治进行蕨麻小云斑金龟甲幼虫、细胸金针虫和钩金针虫地下害虫的防除;
步骤五、适时采挖:药用蕨麻,10月下旬~11上旬根茎基部叶片发黄枯死时,可进行采挖,此期蕨麻块根中总黄酮等成分含量较高;采收方式以普挖为主选择生长状况好、符合商品标准的块根进行采挖,留下较小的蕨麻块根,平整地面覆盖遗留的块根,第二年春季自然萌发,由于蕨麻特殊的繁殖方式,因此可实现一年种植连续3~4 年采挖,但产量和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种质也不会退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进一步的,所述选地,选择潮湿环境块根膨胀率高,产量高,易采收,不易折断的砂壤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施肥不施用化学肥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块根块茎膨大剂为药材专用膨大剂,其喷施方法为:在蕨麻生长发育的基株生长期初期和匍匐期初期分别进行液面喷肥1次,在块根膨大期每个7d进行液面喷肥1次,共2~ 4次,喷肥浓度每次均为0.2~0.5ml/kg,喷施最佳时间为晴天的下午 4:00~5:30。
进一步的,第一年采挖后,之后每年3月底需覆液体地膜,其他的田间管理如灌水、喷肥方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同第一年,同时注意除草。
进一步的,所述甘南蕨麻指蕨麻原变种,无毛蕨麻变种,灰叶蕨麻变种,尕蕨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甘南高原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物种类单一,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劳动效率低,一直缺乏高效益农业发展的项目,蕨麻产业化的开发一旦取得成果无疑对于这种状况的改变起到促进作用。蕨麻鲜品市价40~80元/kg,干品120~180元/kg,亩产200~300kg/亩时,收入8000~24000元/亩,经济效益在甘南高原单一作物地区是非常可观的;本发明对甘南蕨麻的化及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化的种植还能够解决社会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高原农业尤其是藏药材特色产业农业的发展。有效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促进高原地区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
本发明将建立甘南蕨麻栽培体系,并填补甘南蕨麻人工栽培的空白,为培育高产的蕨麻人工栽培机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人工栽培保护野生资源,蕨麻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将会遏制对其野生分布地区蕨麻的野蛮采挖,同时对高原地区生态平衡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实施地点:甘肃省合作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栽培基地和临潭县甘南央金蕨麻有限公司蕨麻驯化栽培示范基地驯化种植基地,土壤分别为亚高山草甸土和黄壤土进行种植技术研究。
研究基地概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栽培基地,试验地位于东径102°54′,北纬39°59′,海拔3000m以上,年均气温 1.7℃,无绝对无霜期。气候属于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547 mm。处于甘肃南部高寒阴湿区,与蕨麻野生生长环境条件相一致。该试验地前茬作物为蓼科药材唐古特大黄,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由于高原区高寒低温多雨的原因,有机质分解缓慢,含量较高为 13.68%,是蕨麻生长的实生地。
研究于2014年4月15日~2016年11月20日进行。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步骤1:野生(或栽培)种的子实体的分离克隆
步骤一、选地:
分别选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映众驯化基地的黑壤土和临潭县进行试验
步骤二、整地施肥:
1、土壤灭菌:将土壤先用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石灰用量为 200kg/亩,浇一次透水,晾晒3天后,再撒一层1厘米厚的草木灰和一层5厘米厚的中砂,喷洒0.5%氯氰菊酯及50%辛硫磷混合水溶液杀虫。
2、施基肥和熟化处理:共设2各处理,处理1:试验施有机肥、腐熟的牛羊粪和坡缕石作为基肥,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为1500kg/ 亩,腐熟的牛羊粪用来熟化土壤,其施用量为1500kg/亩,坡缕石用量为2250kg/亩。处理2::施2000kg/亩腐熟的牛羊,进行肥料配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极显著地提高了蕨麻的产量和品质。处理1的产量达到了236.88kg/亩,处理2的产量为124.31kg/亩,且处理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处理1。
步骤三、种植方法:
1、种植期及选种
于春季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3~5℃时进行种植;蕨麻块根来源于甘南央金蕨麻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蕨麻驯化栽培示范基地驯化种植的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优质块根。本发明将食用保健型和药用区分种植,食药用保健型蕨麻全部选择球状块根,块根直径为0.4~1.0cm,百块根重为30~50g;药用型蕨麻全部选择棒状块根,块根直径为0.3~0.5cm,百块根重为60~70g。
2、种植方式
选用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全膜覆盖起垄穴播方式,小区面积,3×4m2,垄宽1.2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种深度4cm。研究共设4个处理,处理1:不覆膜;处理2覆普通黑地膜;处理3:覆普通白地膜;处理4:覆液体地膜。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垄种植10行,每行种植16穴。试验结果如表 1、表2所示。研究结果表明,覆液体地膜的产量最高为314.45kg/亩,显著高于普通膜,指示蕨麻块根品质的氨基酸总量、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最高,但灰分含量却最低,因此覆液体地膜能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表1不同膜对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表2不同膜对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块根成分的影响
3、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试验小区面积3×4m2,垄宽1.2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种深度4cm,播种量为每穴2个块根。
4、灌溉方式及灌溉量
研究共设5个处理,处理1:漫灌;处理2:沟灌;处理3:喷灌;处理4:沟灌+微喷,处理5:不灌水,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3×4m2,垄宽1.2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种深度4cm。关键技术:4月8,4月23日,块根萌发期,灌水2次,灌溉量为4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5月10 日,5月15日,5月25日,蕨麻基株生长期,进行3次灌水,灌溉量为3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6月20日,7月15日,蕨麻匍匐茎生长期,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为20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7月25日,9月15日,花果期,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依次为2500m3/hm2和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0%;9月25 日,10月20日,块根膨大期,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均为为4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试验结果表2和表4表明,5个处理的蕨麻的产量沟灌+微喷最高,品质也最优,顺序依次为:不灌水<漫灌< 沟灌<喷灌<沟灌+微喷。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发明对灌溉方式和灌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根据蕨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的不同需水量进行不同的灌溉方式。关键技术如下,4月8,4月23日,块根萌发期,采用沟灌+微喷灌水2次,灌溉量为4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5月10日,5月15日,5月25日,蕨麻基株生长期,采用沟灌+微喷进行3次灌水,灌溉量为3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6月20日,7月15日,蕨麻匍匐茎生长期,采用喷灌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为20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7月25日, 9月15日,花果期,采用喷灌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依次为2500m3/hm2和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0%;9月25日,10月20日,块根膨大期,采用沟灌+微喷进行2次灌水,灌溉量均为为4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研究结果表明在蕨麻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比采用单一灌溉方式能极显著地提高蕨麻的产量和品质。
表3不同灌溉方式对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沟灌加微喷灌溉方法相对于其他灌溉方法,蕨麻的形态和产量数据均明显优异很多。
表4不同灌溉方式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品质指标的影响
5、叶面喷肥
在蕨麻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液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块根块茎膨大剂(药材专用),试验小区面积3×4m2,垄宽1.2m,垄高15~ 30cm,垄间距30cm,播种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种深度4cm,播种量为每穴2个块根。不同叶面喷肥研研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不喷肥;处理2:0.5ml/kg赤霉素:处理3:喷0.5ml/kg细胞分裂素;处理4:喷0.5ml/kg块根块茎膨大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3×4m2,垄宽1.2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种深度4cm。因此,在蕨麻生长发育的基株生长期初期5月25日和匍匐期初期7月15日分别进行喷肥1次,在块根膨大期在9月15日进行第一次喷肥,以后每隔7d进行液面喷肥1次,共喷肥3次,每次喷施最好选择晴天的下午4:00~5:30。研究结果显示喷施植物激素均比不喷肥的产量高,品质优(表5、表6)。且喷施 0.5ml/kg块根块茎膨大剂时蕨麻的产量最大,为303.42kg/亩,球状块根百粒重、球状块根直径等各项形态指标最佳,氨基酸总量,多糖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最高。
表5不同叶面肥对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表6不同叶面肥对甘南高原种植蕨麻品质指标的影响
步骤四、病虫害防治:用弓箭法和弓形夹法做好及时消除鼢鼠,采用物理诱杀、生物防治防治、药剂防治及综合防治进行蕨麻小云斑金龟甲幼虫、细胸金针虫和钩金针虫地下害虫的防除,避免使用高残留的剧毒化学药品。
步骤五、适时采挖:药用蕨麻,10月下旬~11上旬根茎基部叶片发黄枯死时,可进行采挖,此期蕨麻块根中鞣质、总黄酮等成分含量较高;食用保健型蕨麻临潭、卓尼、夏河等海拔低于2900m的在第二年春季3月下旬采挖,二合作、碌曲、玛曲等海拔高于2900m的在4月下旬土壤解冻后进行采挖,采收方式以普挖为主选择生长状况好、符合商品标准的块根进行采挖,留下较小的蕨麻块根,平整地面覆盖遗留的块根,第二年春季自然萌发,由于蕨麻特殊的繁殖方式,因此可实现一年种植连续3~4年采挖,但产量和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种质也不会退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所述甘南蕨麻指蕨麻原变种,无毛蕨麻变种,蕨麻变种,尕蕨麻。
表7,不同采挖时间及不同根型的品质差异
从表7可以看出,棒状根及选择10月-11月采挖蕨麻中鞣质、总黄酮等成分含量较高;而球状根及选择第二年3-4月采挖则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特别强调此后每年3月底还需覆液体地膜,其他的田间管理如灌水、喷肥方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都是第一年的工作,还要做好除草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构成:
步骤一、选地:
选择潮湿环境,砂壤土,黏壤土,壤土均可;
步骤二、整地施肥:
(1)、土壤灭菌:将土壤先用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石灰用量为200kg/亩~300kg/亩,浇一次透水后,晾晒2-5天,再撒一层1厘米厚的草木灰和一层5厘米厚的中砂,喷洒0.5%氯氰菊酯及50%辛硫磷混合水溶液杀虫;
(2)、施基肥和熟化处理:施有机肥、腐熟的牛羊粪和坡缕石作为基肥,坡缕石可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具有节水、改良土壤和缓释肥料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蕨麻产量;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不烧根,不烂苗,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菌进入土壤后能直接或间接为蕨麻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其生长,提高蕨麻品质,且能增强蕨麻的抗逆抗病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为1000~1500kg/亩,腐熟的牛羊粪用来熟化土壤,其施用量为1500~2000kg/亩;整细耙平,翻耕整地,等待种植;
步骤三、种植方法:
(1)、种植期及选种
于春季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3~5℃时进行种植;药用型蕨麻全部选择棒状块根,块根直径为0.3~0.5cm,百块根重为60~70g;
(2)、种植方式
选用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全膜覆盖起垄穴播方式,垄宽1.2m~1.5m,垄高15~30cm,垄间距30cm,播种深度4~8cm;
(3)、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种植密度株行距为15cm×30cm,20cm×30cm、25cm×30cm,30cm×30cm,35cm×30cm,40cm×30cm,单穴播种量为2~4个块根;
(4)、灌溉方式及灌溉量
块根栽培后在不同的生长物候期根据当地的降雨量进行适时适量灌溉:4月~5月上旬,块根萌发期,进行2~3次沟灌+喷灌,灌溉量为2750~45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5%~55%,5月上旬~5月下旬,蕨麻基株生长期,进行2~4次沟灌+微喷,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0%~60%,灌溉量为3500~5250m3/hm2,6月上旬~7月中旬,蕨麻匍匐茎生长期,进行1~2次喷灌,灌溉量为2000~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50%,7月下旬~9月中旬,花果期,进行2~3次喷灌,灌溉量为2000~325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50%,9月下旬~10月下旬,块根膨大期,进行1~3次沟灌+微喷,灌溉量为4250~6000m3/hm2,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55%~75%;
(5)、叶面喷肥
在蕨麻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液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块根块茎膨大剂,,其喷施方法为:在蕨麻生长发育的基株生长期初期和匍匐期初期分别进行液面喷肥1次,在块根膨大期每个7d进行液面喷肥1次,共2~4次,喷肥浓度每次均为0.2~0.5ml/kg,喷施最佳时间为晴天的下午4:00~5:30;块根块茎膨大剂符合蕨麻生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营养需求与物化积累的茎块关系,含有根茎类植物高产所必需的螯合态锌、硼、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与多种植物生长活性物质,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加快根系发达,增强吸收输导功能,协调有机生长物质的平衡利用,减少有机养分的消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能力,延缓衰老,促进肥大,且可有效调控蕨麻内源激素平衡,减缓呼吸和蒸腾,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增加养分和光能积累,促进营养物质向蕨麻块根输送积累,加速块根的细胞分裂,膨大,达到改善蕨麻品质,高效增产的作用;
步骤四、病虫害防治:用弓箭法和弓形夹法做好及时消除鼢鼠,采用物理诱杀和药剂防治及综合防治进行蕨麻小云斑金龟甲幼虫、细胸金针虫和钩金针虫地下害虫的防除;
步骤五、适时采挖:药用蕨麻,10月下旬~11上旬根茎基部叶片发黄枯死时,可进行采挖,此期蕨麻块根中总黄酮等成分含量较高;采收方式以普挖为主选择生长状况好、符合商品标准的块根进行采挖,留下较小的蕨麻块根,平整地面覆盖遗留的块根,第二年春季自然萌发,由于蕨麻特殊的繁殖方式,因此可实现一年种植连续3~4年采挖,但产量和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种质也不会退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地,选择潮湿环境块根膨胀率高,产量高,易采收,不易折断的砂壤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施肥不施用化学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块根块茎膨大剂为药材专用膨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年采挖后,之后每年3月底需覆液体地膜,其他的田间管理如灌水、喷肥方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同第一年,同时注意除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南蕨麻指蕨麻原变种,无毛蕨麻变种,灰叶蕨麻变种,尕蕨麻。
CN201710193363.5A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69619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3363.5A CN106961967A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3363.5A CN106961967A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967A true CN106961967A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3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3363.5A Pending CN106961967A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药用甘南蕨麻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19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2927A (zh) * 2017-12-22 2019-07-02 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蕨麻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CN114868614A (zh) * 2022-06-06 2022-08-09 青海民族大学 一种田间保存蕨麻种质资源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2730A (zh) * 2013-05-10 2013-08-28 安徽亿源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白术栽培种植方法
CN105981540A (zh) * 2015-02-03 2016-10-05 孔赟荣 Kf156中南128杂交人参的速成栽培方法
CN106305132A (zh) * 2016-08-11 2017-01-1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黑虎掌高效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2730A (zh) * 2013-05-10 2013-08-28 安徽亿源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白术栽培种植方法
CN105981540A (zh) * 2015-02-03 2016-10-05 孔赟荣 Kf156中南128杂交人参的速成栽培方法
CN106305132A (zh) * 2016-08-11 2017-01-1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黑虎掌高效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毅成 等: "《辽宁高效可持续农业模式》", 30 September 2013 *
乔正强 等: ""甘南蕨麻资源研究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
小康: ""人参山药用了"根多壮",根粗、根长、根壮、根又多"", 《农化招商网》 *
李军乔 等: ""藏药蕨麻不同形状块根有效性成分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汪建飞 等: "《有机肥生产和施用技术》", 31 January 201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超 等: ""西藏蕨麻人工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2927A (zh) * 2017-12-22 2019-07-02 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蕨麻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CN114868614A (zh) * 2022-06-06 2022-08-09 青海民族大学 一种田间保存蕨麻种质资源的方法
CN114868614B (zh) * 2022-06-06 2023-06-06 青海民族大学 一种田间保存蕨麻种质资源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0209B (zh) 一种石蒜与柑橘的高效套栽方法
CN103960036B (zh) 一种华重楼的林下野生抚育方法
CN1926945B (zh) 用罗布麻根段繁殖技术恢复盐碱地植被的方法
CN104012270A (zh) 一种无公害苦瓜的种植方法
CN1926944B (zh) 用罗布麻纸筒育苗繁殖技术恢复盐碱地植被的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4322257A (zh) 一种铁皮石斛简易大棚规范化种植的方法
CN103081674A (zh) 一种优质高产桔梗的栽培方法
CN101176407A (zh) 黑果枸杞盐碱地人工栽培技术
CN103975711A (zh) 一种大棚秋西瓜栽培方法
CN103814723A (zh) 高海拔地区续断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3283450A (zh)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CN105706708B (zh) 利用龙牙百合鳞片繁育龙牙百合种球的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3262730A (zh) 一种优质高产白术栽培种植方法
CN102173951A (zh) 一种用于降低黄瓜根结线虫发病率的有机肥和制备方法
CN102037833A (zh) 有机西瓜的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4604502A (zh) 一种在南方平原秋播籽用火麻的栽培方法
CN104956981A (zh) 涵养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CN104255353A (zh) 一种长山药栽培用有机覆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71913A (zh)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CN102577834A (zh) 一种南方无公害绞股蓝速生栽培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2487706B (zh) 石崖茶育苗方法
CN104255265A (zh) 一种大棚辣椒高产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9

Address after: 532200 No. 1 Lichuan Road, Chengnan District, Chongzuo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ddress before: 747000 Zhihema Road 233, Cooperative City,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Gansu

Applicant before: Gann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Yangjin Juem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