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0098A -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0098A
CN106960098A CN201710190998.XA CN201710190998A CN106960098A CN 106960098 A CN106960098 A CN 106960098A CN 201710190998 A CN201710190998 A CN 201710190998A CN 106960098 A CN106960098 A CN 106960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fortableness
factor
rule layer
matrix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09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909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00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0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00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数学中的数学建模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中使定性的问题定量的分析,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可计量的已知量。它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科学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多种因素两两对比得到成对的对比矩阵,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使定性的问题得到定量的分析,用柱状图简明的表现出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数学中的数学建模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目前,大多数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数学建模方法十分复杂,真正转化为计算机编程的可能性不大、模拟精度不高、函数关系不准确,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现有的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数学建模也非常复杂,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寥寥无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实现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中使定性的问题定量的分析,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可计量的已知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所述影响舒适性的因素包括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通过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舒适性综合分析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根据saa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针对B1-B5五种因素两两对比,凭借实际生活经验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的对比矩阵bb=(bij)5×5其中aij由Bi:Bj根据1-9尺度给出,bij>0,
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b0=5.010,
以及对应的权向量,归一后得到
一致性检验:
CI=0.0025 RI=1.12
CR=0.002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可知该矩阵可行,所得到的权向量也合理,可作为准则层各个因素对舒适性的参数指标。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所述准则层各因素量化和舒适性由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多种因素影响:
(1)人均面积的定量计算公式为房间面积/房间人数;
(2)使用方便的指标转化为卫生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方便性来计量,其中卫生设施采用房间到卫生间的平均距离来衡量;公共设施的指标主要用设计图纸上除卫生间以外的所有公共设施的个数;
(3)互不干扰因素的由大楼内人均活动面积直接影响,所以互不干扰指标=建筑面积/人数;
(4)采光通风率=窗户和门的宽度/房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所述对准则层各因素Bi,方案层design1-design4两两对比,由1~9尺度得到矩阵bi(i=1,2...5),得到组合矩阵
通过matlab软件求解得到
λb=[4.0305 4.0507 4.0334 4.0884 4.0209]
对应的组合权向量矩阵
组合权向量为
组合一致性检验:
RI=0.90
CR=0.019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该矩阵组可行,故所得到的组合权向量是合理的,最终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综合评价分析出四种建筑发计方案舒适性的优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是科学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多种因素两两对比得到成对的对比矩阵,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使定性的问题得到定量的分析,用柱状图简明的表现出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
二是采用分阶段优化,建立二级层次优化模型,把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细化。
三是运用归一法、加权评价法对抽象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将其转化为可计量的已知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舒适性模型图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影响舒适性各个因素的定量指标图;
图3为本发明的舒适性指标柱状图;
符号说明
O:对建筑设计方案综合分析(决策量)
A:表示经济性因素
B:表示舒适性因素
C:表示安全性因素
Ai:表示影响经济性的6个因素(i=1,2...6)
Bi:表示影响舒适性的5个因素(i=1,2...5)
Ci:表示影响安全性的2个因素(i=1,2)
aij:表示因素Ai比Aj的重要性
akij:方案i比方案j就Ak因素而言的重要性(k=1,2...6;i=1,2,...4;j=1,2,...4)
bij:表示Bi比Bj的重要性
bkij:方案i比方案j对Bk因素而言的重要性(k=1,2...5;i=1,2,...4;j=1,2,...4)
cij:表示Ci比Cj的重要性
ckij:表示方案i比方案j对Ck而言的重要性(k=1,2;i=1,2,...4;j=1,2,...4)
oij:表示i因素比j因素的重要性(i=1,2,3;j=1,2,3;其中1代表经济性,2代表舒适性,3代表安全性)
λ、ω:矩阵o的最大特征根和矩阵o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λi0、ωi0:矩阵i的最大特征根和矩阵i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i=a,b,c)
λi、Wi: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模型中组合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向量以及对应的组合权向量矩阵(i=a,b,c)
ωi: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模型中组合矩阵的组合权向量(i=a,b,c)
CI:一致性指标
RI:随机一致性指标
CR:一致性比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所述影响舒适性的因素包括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通过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舒适性综合分析模型。详见参照图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根据saa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针对B1-B5五种因素两两对比,凭借实际生活经验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的对比矩阵bb=(bij)5×5其中aij由Bi:Bj根据1-9尺度给出,bij>0,
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b0=5.010,
以及对应的权向量,归一后得到
一致性检验:
CI=0.0025 RI=1.12
CR=0.0022<0.1
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可知该矩阵可行,所得到的权向量也合理,可作为准则层各个因素对舒适性的参数指标。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所述准则层各因素量化,舒适性由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多种因素影响:(参照图2)。
(1)人均面积的定量计算公式为房间面积/房间人数;
(2)使用方便的指标转化为卫生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方便性来计量,其中卫生设施采用房间到卫生间的平均距离来衡量;公共设施的指标主要用设计图纸上除卫生间以外的所有公共设施的个数;
(3)互不干扰因素的由大楼内人均活动面积直接影响,所以互不干扰指标=建筑面积/人数;
(4)采光通风率=窗户和门的宽度/房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所述对准则层各因素Bi,方案层design1-design4两两对比,由1~9尺度得到矩阵bi(i=1,2...5),得到组合矩阵
通过matlab软件求解得到
λb=[4.0305 4.0507 4.0334 4.0884 4.0209]
对应的组合权向量矩阵
组合权向量为
组合一致性检验:
RI=0.90
CR=0.019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该矩阵组可行,故所得到的组合权向量是合理的。建筑设计舒适性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参照图3。
由图3可知,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排名是:方案二、方案四、方案一、方案三(数值越大越舒适)。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影响舒适性的因素包括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通过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舒适性综合分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准则层对舒适性的权重,其特征在于:根据saa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针对B1-B5五种因素两两对比,凭借实际生活经验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的对比矩阵b
b=(bij)5×5其中aij由Bi:Bj根据1-9尺度给出,
b = 1 2 3 3 6 0.5 1 2 2 4 0.33 0.5 1 1 2 0.33 0.5 1 1 2 0.17 0.25 0.5 0.5 1
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b0=5.010,
以及对应的权向量,归一后得到
一致性检验:
CI=0.0025 RI=1.12
CR=0.002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可知该矩阵可行,所得的权向量也合理,可作为准则层各个因素对舒适性的参数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准则层对各因素的量化,其特征在于:准则层各因素量化,舒适性由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通风等多种因素影响:
(1)人均面积的定量计算公式为房间面积/房间人数;
(2)使用方便的指标转化为卫生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方便性来计量,其中卫生设施采用房间到卫生间的平均距离来衡量;公共设施的指标主要用设计图纸上除卫生间以外的所有公共设施的个数;
(3)互不干扰因素的由大楼内人均活动面积直接影响,所以互不干扰指标=建筑面积/人数;
(4)采光通风率=窗户和门的宽度/房间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各方案对舒适性的权重,其特征在于:对准则层各因素Bi,方案层design1-design4两两对比,由1~9尺度得到矩阵bi(i=1,2...5),得到组合矩阵
b 1 = 1 0.333 0.5 0.25 3 1 2 0.5 2 0.5 1 0.333 4 2 3 1 b 2 = 1 5 3 4 0.2 1 0.333 0.5 0.333 3 1 2 0.25 2 0.5 1 b 3 = 1 0.2 1 2 5 1 5 6 1 0.2 1 2 0.5 0.167 0.5 1
b 4 = 1 0.25 0.5 0.2 4 1 4 0.5 2 0.25 1 0.25 5 2 4 1 b 5 = 1 0.333 0.5 2 3 1 2 5 2 0.5 1 4 0.5 0.2 0.25 1
通过matlab软件求解得到
λb=[4.0305 4.0507 4.0334 4.0884 4.0209]
对应的组合权向量矩阵
W b = 0.0954 0.5463 0.1427 0.0762 0.2635 0.2772 0.0837 0.6326 0.3257 0.8174 0.16 0.2323 0.1428 0.1149 0.4932 0.4673 0.1377 0.0819 0.4832 0.1385
组合权向量为
ω b = 0.2387 0.3404 0.2055 0.3369
组合一致性检验:
C I = [ 0.0102 0.0169 0.0111 0.0295 0.0070 ] 0.4505 0.2676 0.141 0.141 0.0709 = 0.0153
RI=0.90
CR=0.0190<0.1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该矩阵组可行,故所得到的组合权向量是合理的。
CN201710190998.XA 2017-03-27 2017-03-27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Withdrawn CN1069600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0998.XA CN106960098A (zh) 2017-03-27 2017-03-27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0998.XA CN106960098A (zh) 2017-03-27 2017-03-27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0098A true CN106960098A (zh) 2017-07-18

Family

ID=5947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0998.XA Withdrawn CN106960098A (zh) 2017-03-27 2017-03-27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00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9861A (zh) * 2019-12-16 2020-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锂电池多源可靠性试验数据评价方法
CN112948751A (zh) * 2021-03-05 2021-06-11 成都天佑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综合舒适度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8750A (zh) * 2021-03-04 2021-06-11 深圳大学 基于人体舒适度需求的智能选房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2279A (zh) * 2011-06-14 2011-10-1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制革行业技术的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2279A (zh) * 2011-06-14 2011-10-1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制革行业技术的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惠高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生宿舍设计方案评价与选优", 《河南科学》 *
曹桂文等: "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9861A (zh) * 2019-12-16 2020-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锂电池多源可靠性试验数据评价方法
CN111159861B (zh) * 2019-12-16 2022-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锂电池多源可靠性试验数据评价方法
CN112948750A (zh) * 2021-03-04 2021-06-11 深圳大学 基于人体舒适度需求的智能选房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12948750B (zh) * 2021-03-04 2023-01-24 深圳大学 基于人体舒适度需求的智能选房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12948751A (zh) * 2021-03-05 2021-06-11 成都天佑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综合舒适度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3290A (zh)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
CN105844060B (zh) 一种可评估结构非概率可靠度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
CN107292022A (zh) 一种基于时变温度响应的桥梁结构概率基准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04537211A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及灰色理论的企业安全风险预警方法
CN107229768A (zh) 基于模糊分类技术的边坡可靠性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480889A (zh) 一种湿地生态安全预警等级评定方法
CN106960098A (zh)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CN102222313A (zh)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城市演化模拟元胞模型处理方法
Batkovskiy et al. Model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
CN103530700B (zh) 城区配电网饱和负荷综合预测方法
CN201716727U (zh) 基于遥感与gis的地理模拟系统
CN114881396A (zh) 一种基于ahp和topsis的隧道坍塌风险评估方法
Pan et al. A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of book borrowing based on ARIMA-SVR model
Wang et al. Impact of spatial scale of ocean views architecture on tourist experience and empathy mediation based on “SEM-ANP” combined analysis
Zhu et al.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of obstacles to land-bas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A case study of Xingtai city
CN104217105A (zh) 一种能源需求条件密度预测方法
CN211236974U (zh) 一种基于三维展示的水工监测系统
CN107368941A (zh) 一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数据评估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Study on urbaniz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provincial comparison
CN105930982B (zh) 电力景气指数的测算方法和系统
Nguyen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Based on Portfolio Empowerment [J]
Zhao et al.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of region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Yue et al. Identifying distributions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based on Latin-hypercube sampling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framework
Li et al. An Urban Transport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loud Model
Yang et al. Risk evalu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based on the fuzzy-AH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