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9500A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9500A
CN106959500A CN201610017738.8A CN201610017738A CN106959500A CN 106959500 A CN106959500 A CN 106959500A CN 201610017738 A CN201610017738 A CN 201610017738A CN 106959500 A CN106959500 A CN 106959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side
imaging
thing sid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77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9500B (zh
Inventor
陈建宏
张锡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77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9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9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9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9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9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CT1/CT2>0.6,f/f1>0.5,|f3/f|>1.34;其中,CT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间距,CT2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间距,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数字相机与手机不断的往高画素与轻量化发展,使得小型化与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镜头需求大增。已知的四片透镜组成的成像镜头的体积较大,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与高分辨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和高分辨率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短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CT1/CT2>0.6,f/f1>0.5,|f3/f|>1.4;其中,CT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间距,CT2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间距,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总长度短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2A-2C分别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4A-4C分别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6A-6C分别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8A-8C是图7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1、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滤光片OF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第一透镜L1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12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4为凹面像侧面S15为凸面,物侧面S14与像侧面S1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13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为凹面像侧面S17为凸面,物侧面S16与像侧面S1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14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为凸面像侧面S19为凹面,物侧面S18与像侧面S1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1的物侧面S110与像侧面S111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1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11/CT12>0.6 (1)
f1/f11>0.5 (2)
|f13/f1|>1.4 (3)
f1/f13<-0.2 (4)
f11/f12<3.0 (5)
3.80≤A1/D1≤6.60 (6)
其中,CT1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2至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13于光轴OA1上的间距,CT12为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4至第二透镜L12的像侧面S15于光轴OA1上的间距,f1为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f11为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2为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13为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A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2至第四透镜L14的像侧面S19于光轴OA1上的间距,D1为第四透镜L14的物侧面S18至第四透镜L14的像侧面S19于光轴OA1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1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3.05mm、光圈值等于2.2、镜头总长度等于4.1mm。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2至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13于光轴OA1上的间距CT11=0.368665mm,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4至第二透镜L12的像侧面S15于光轴OA1上的间距CT12=0.595912mm,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f1=3.05mm,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1=3.355mm,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12=2.527mm,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3=-6.01mm,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2至第四透镜L14的像侧面S19于光轴OA1上的间距A1=2.933726mm,第四透镜L14的物侧面S18至第四透镜L14的像侧面S19于光轴OA1上的间距D1=0.681916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11/CT12=0.619、f1/f11=0.909、|f13/f1|=1.970、f1/f13=-0.507、f11/f12=1.328、A1/D1=4.302,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2C看出。图2A-2C所示的,分别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场曲介于-0.03㎜至0.035㎜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2.5%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70μm至0.65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4584mm、0.9168mm、1.3752mm、1.8336mm、2.292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360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4至1.0之间。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及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因为其透镜配置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透镜配置示意图近似,因此省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及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透镜配置示意图,以下仅提供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及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相关镜头参数。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及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场曲、畸变及调变转换函数图等图例与图2A、图2B及图2C近似,因此省略其图例。
请参阅表三,表三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三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等于3.01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4.14mm。另外请再参考图1的图示,由表三可知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光圈ST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及滤光片OF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第一透镜L21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1为凸面像侧面S22为凹面,物侧面S21与像侧面S2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22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4为凹面像侧面S25为凸面,物侧面S24与像侧面S2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23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6为凹面像侧面S27为凸面,物侧面S26与像侧面S2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24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8为凸面像侧面S29为凹面,物侧面S28与像侧面S2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2的物侧面S210与像侧面S211皆为平面。上述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皆由塑料材质制成。
表三
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四为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四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2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21/CT22>0.6 (7)
f2/f21>0.5 (8)
|f23/f2|>1.4 (9)
f2/f23<-0.2 (10)
f21/f22<3.0 (11)
3.80≤A2/D2≤6.60 (12)
其中,CT21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第一透镜L21的像侧面S2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CT22为第二透镜L22的物侧面S24至第二透镜L22的像侧面S25于光轴OA2上的间距,f2为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f21为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f22为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f23为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A2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第四透镜L24的像侧面S29于光轴OA2上的间距,D2为第四透镜L24的物侧面S28至第四透镜L24的像侧面S29于光轴OA2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2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第一透镜L21的像侧面S2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CT21=0.418788mm,第二透镜L22的物侧面S24至第二透镜L22的像侧面S25于光轴OA2上的间距CT22=0.557254mm,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f2=3.01mm,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f21=3.2995mm,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f22=2.5265mm,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3=-5.392mm,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第四透镜L24的像侧面S29于光轴OA2上的间距A2=2.94317mm,第四透镜L24的物侧面S28至第四透镜L24的像侧面S29于光轴OA2上的间距D2=0.75312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21/CT22=0.752、f2/f21=0.912、|f23/f2|=1.791、f2/f23=-0.558、f21/f22=1.306、A2/D2=3.908,皆能满足上述条件(7)至条件(12)的要求。
请参阅表五,表五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五数据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等于2.79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3.77mm。另外请再参考图1的图示,由表五可知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滤光片。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上。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2为凸面像侧面S33为凹面,物侧面S32与像侧面S33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4为凹面像侧面S35为凸面,物侧面S34与像侧面S3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6为凹面像侧面S37为凸面,物侧面S36与像侧面S3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8为凸面像侧面S39为凹面,物侧面S38与像侧面S3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的物侧面S310与像侧面S311皆为平面。上述第一透镜由玻璃材质制成,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表五
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六为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六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31/CT32>0.6 (13)
f3/f31>0.5 (14)
|f33/f3|>1.4 (15)
f3/f33<-0.2 (16)
f31/f32<3.0 (17)
3.80≤A3/D3≤6.60 (18)
其中,CT3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33于光轴上的间距,CT32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35于光轴上的间距,f3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A3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39于光轴上的间距,D3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3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39于光轴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3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33于光轴OA3上的间距CT31=0.328055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35于光轴OA3上的间距CT32=0.544996mm,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f3=2.79mm,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1=2.795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2=2.251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3=-4.308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39于光轴OA3上的间距A3=2.678672mm,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3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39于光轴OA3上的间距D3=0.703885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31/CT32=0.602、f3/f31=0.998、|f33/f3|=1.544、f3/f33=-0.648、f31/f32=1.242、A3/D3=3.806,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3)至条件(18)的要求。
请参阅表七,表七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七数据显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等于2.65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3.76mm。另外请再参考图1的图示,由表七可知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光圈ST4、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滤光片。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上。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41为凸面像侧面S42为凹面,物侧面S41与像侧面S4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44为凹面像侧面S45为凸面,物侧面S44与像侧面S4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46为凹面像侧面S47为凸面,物侧面S46与像侧面S4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48为凸面像侧面S49为凹面,物侧面S48与像侧面S4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的物侧面S410与像侧面S411皆为平面。上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由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表七
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八为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四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41/CT42>0.6 (19)
f4/f41>0.5 (20)
|f43/f4|>1.4 (21)
f4/f43<-0.2 (22)
f41/f42<3.0 (23)
3.80≤A4/D4≤6.60 (24)
其中,CT4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1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42于光轴上的间距,CT42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5于光轴上的间距,f4为成像镜头4的有效焦距,f4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4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A4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1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49于光轴上的间距,D4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4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49于光轴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4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1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42于光轴上的间距CT41=0.363611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5于光轴上的间距CT42=0.501716mm,成像镜头4的有效焦距f4=2.65mm,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1=3.419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42=2.181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3=-4.528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1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49于光轴上的间距A4=2.645663mm,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4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49于光轴上的间距D4=0.50298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41/CT42=0.725、f4/f41=0.775、|f43/f4|=1.709、f4/f43=-0.585、f41/f42=1.568、A4/D4=5.260,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9)至条件(24)的要求。
请参阅表九,表九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九数据显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等于3.2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4.13mm。另外请再参考图1的图示,由表九可知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滤光片。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上。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52为凸面像侧面S53为凹面,物侧面S52与像侧面S53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54为凹面像侧面S55为凸面,物侧面S54与像侧面S5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56为凹面像侧面S57为凸面,物侧面S56与像侧面S5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58为凸面像侧面S59为凹面,物侧面S58与像侧面S5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的物侧面S510与像侧面S511皆为平面。上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由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表九
表九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十为表九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五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5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51/CT52>0.6 (25)
f5/f51>0.5 (26)
|f53/f5|>1.4 (27)
f5/f53<-0.2 (28)
f51/f52<3.0 (29)
3.80≤A5/D5≤6.60 (30)
其中,CT5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53于光轴上的间距,CT52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5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55于光轴上的间距,f5为成像镜头5的有效焦距,f5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A5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59于光轴上的间距,D5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5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59于光轴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53于光轴上的间距CT51=0.361846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54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55于光轴上的间距CT52=0.594214mm,成像镜头5的有效焦距f5=3.2mm,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1=3.3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2=2.162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53=-4.583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59于光轴上的间距A5=3.011554mm,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58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59于光轴上的间距D5=0.653867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51/CT52=0.609、f5/f51=0.970、|f53/f5|=1.432、f5/f53=-0.698、f51/f52=1.526、A5/D5=4.606,皆能满足上述条件(25)至条件(30)的要求。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6沿着光轴OA6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61、光圈ST6、第二透镜L62、第三透镜L63、第四透镜L64及滤光片OF6。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6上。第一透镜L6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61为凸面像侧面S62为凹面,物侧面S61与像侧面S6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62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64为凹面像侧面S65为凸面,物侧面S64与像侧面S6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63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66为凹面像侧面S67为凸面,物侧面S66与像侧面S6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64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68为凸面像侧面S69为凹面,物侧面S68与像侧面S69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6的物侧面S610与像侧面S611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六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6需满足底下六条件:
CT61/CT62>0.6 (31)
f6/f61>0.5 (32)
|f63/f6|>1.4 (33)
f6/f63<-0.2 (34)
f61/f62<3.0 (35)
3.80≤A6/D6≤6.60 (36)
其中,CT61为第一透镜L61的物侧面S61至第一透镜L61的像侧面S62于光轴OA6上的间距,CT62为第二透镜L62的物侧面S64至第二透镜L62的像侧面S65于光轴OA6上的间距,f6为成像镜头6的有效焦距,f61为第一透镜L61的有效焦距,f62为第二透镜L62的有效焦距,f63为第三透镜L63的有效焦距,A6为第一透镜L61的物侧面S61至第四透镜L64的像侧面S69于光轴OA6上的间距,D6为第四透镜L64的物侧面S68至第四透镜L64的像侧面S69于光轴OA6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6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6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表十一为图3中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一数据显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有效焦距等于2.07mm、光圈值等于1.4、镜头总长度等于3.149mm。
表十一
表十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十二为表十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其第一透镜L61的物侧面S61至第一透镜L61的像侧面S62于光轴OA6上的间距CT61=0.493977mm,第二透镜L62的物侧面S64至第二透镜L62的像侧面S65于光轴OA6上的间距CT62=0.407247mm,成像镜头6的有效焦距f6=2.07mm,第一透镜L61的有效焦距f61=3.255mm,第二透镜L62的有效焦距f62=4.851mm,第三透镜L63的有效焦距f63=-8.73mm,第一透镜L61的物侧面S61至第四透镜L64的像侧面S69于光轴OA6上的间距A6=2.059586mm,第四透镜L64的物侧面S68至第四透镜L64的像侧面S69于光轴OA6上的间距D6=0.36444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61/CT62=1.213、f6/f61=0.636、|f63/f6|=4.217、f6/f63=-0.237、f61/f62=0.671、A6/D6=5.651,皆能满足上述条件(31)至条件(36)的要求。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4A至图4C看出。图4A-4C所示的,分别是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由图4A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对波长为0.815μm、0.840μm、0.865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场曲介于-0.12㎜至0.02㎜之间。由图4B(图中的三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对波长为0.815μm、0.840μm、0.865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4%至1.5%之间。由图4C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对波长范围介于0.8150μm至0.865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视场角度分别为0.00度、8.00度、16.00度、24.00度、32.00度、36.00度、40.00度、42.00度,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40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28至1.0之间。显见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7沿着光轴OA7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71、光圈ST7、第二透镜L72、第三透镜L73、第五透镜L75、第四透镜L74及滤光片OF7。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7上。第一透镜L7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1为凸面像侧面S72为凸面,物侧面S71与像侧面S7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72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4为凹面像侧面S75为凸面,物侧面S74与像侧面S7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73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6为凹面像侧面S77为凹面,物侧面S76与像侧面S7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75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8为凹面像侧面S79为凸面,物侧面S78与像侧面S79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74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10为凹面像侧面S711为凹面,物侧面S710与像侧面S711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7的物侧面S712与像侧面S713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七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7需满足底下五条件:
CT71/CT72>0.6 (37)
f7/f71>0.5 (38)
|f73/f7|>1.34 (39)
f71/f72<3.0 (40)
3.80≤A7/D7≤6.60 (41)
其中,CT71为第一透镜L71的物侧面S71至第一透镜L71的像侧面S72于光轴OA7上的间距,CT72为第二透镜L72的物侧面S74至第二透镜L72的像侧面S75于光轴OA7上的间距,f7为成像镜头7的有效焦距,f71为第一透镜L71的有效焦距,f72为第二透镜L72的有效焦距,f73为第三透镜L73的有效焦距,A7为第一透镜L71的物侧面S71至第四透镜L74的像侧面S711于光轴OA7上的间距,D7为第四透镜L74的物侧面S710至第四透镜L74的像侧面S711于光轴OA7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7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7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表十三为图5中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三数据显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有效焦距等于2.92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3.895mm。
表十三
表十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Hh18+Ih20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I: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为表十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
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第一透镜L71的物侧面S71至第一透镜L71的像侧面S72于光轴OA7上的间距CT71=0.398919mm,第二透镜L72的物侧面S74至第二透镜L72的像侧面S75于光轴OA7上的间距CT72=0.279984mm,成像镜头7的有效焦距f7=2.92mm,第一透镜L71的有效焦距f71=3.061mm,第二透镜L72的有效焦距f72=5.74mm,第三透镜L73的有效焦距f73=-3.934mm,第一透镜L71的物侧面S71至第四透镜L74的像侧面S711于光轴OA7上的间距A7=2.895154mm,第四透镜L74的物侧面S710至第四透镜L74的像侧面S711于光轴OA7上的间距D7=0.438716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71/CT72=1.425、f7/f71=0.954、|f73/f7|=1.347、f71/f72=0.533、A7/D7=6.599,皆能满足上述条件(37)至条件(41)的要求。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6A至图6C看出。图6A-6C所示的,分别是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由图6A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对波长为0.436μm、0.486μm、0.546μm、0.588μm、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场曲介于-0.06㎜至0.02㎜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对波长为0.436μm、0.486μm、0.546μm、0.588μm、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3%至0.8%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4540mm、0.9080mm、1.3620mm、1.8160mm、2.0500mm、2.270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360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1至1.0之间。显见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8沿着光轴OA8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8、第一透镜L81、第二透镜L82、第三透镜L83、第五透镜L85、第四透镜L84及滤光片OF8。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8上。第一透镜L8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2为凸面像侧面S83为凹面,物侧面S82与像侧面S83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82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4为凹面像侧面S85为凸面,物侧面S84与像侧面S85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83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6为凹面像侧面S87为凸面,物侧面S86与像侧面S8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85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8为凹面像侧面S89为凸面,物侧面S88与像侧面S89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84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10为凸面像侧面S811为凹面,物侧面S810与像侧面S811皆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8的物侧面S812与像侧面S813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第八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8需满足底下五条件:
CT81/CT82>0.6 (42)
f8/f81>0.5 (43)
|f83/f8|>1.4 (44)
f81/f82<3.0 (45)
3.80≤A8/D8≤6.60 (46)
其中,CT81为第一透镜L81的物侧面S82至第一透镜L81的像侧面S83于光轴OA8上的间距,CT82为第二透镜L82的物侧面S84至第二透镜L82的像侧面S85于光轴OA8上的间距,f8为成像镜头8的有效焦距,f81为第一透镜L81的有效焦距,f82为第二透镜L82的有效焦距,f83为第三透镜L83的有效焦距,A8为第一透镜L81的物侧面S82至第四透镜L84的像侧面S811于光轴OA8上的间距,D8为第四透镜L84的物侧面S810至第四透镜L84的像侧面S811于光轴OA8上的间距。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8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8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修正像差、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
表十五为图7中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五数据显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有效焦距等于3.05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3.83mm。
表十五
表十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十六为表十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六
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第一透镜L81的物侧面S82至第一透镜L81的像侧面S83于光轴OA8上的间距CT81=0.43849mm,第二透镜L82的物侧面S84至第二透镜L82的像侧面S85于光轴OA8上的间距CT82=0.235902mm,成像镜头8的有效焦距f8=3.05mm,第一透镜L81的有效焦距f81=2.656mm,第二透镜L82的有效焦距f82=17.75mm,第三透镜L83的有效焦距f83=-6.315mm,第一透镜L81的物侧面S82至第四透镜L84的像侧面S811于光轴OA8上的间距A8=2.607934mm,第四透镜L84的物侧面S810至第四透镜L84的像侧面S811于光轴OA8上的间距D8=0.618215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CT81/CT82=1.859、f8/f81=1.148、|f83/f8|=2.070、f81/f82=0.150、A8/D8=4.218,皆能满足上述条件(42)至条件(46)的要求。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8A至图8C看出。图8A-8C所示的,分别是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由图8A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八对波长为0.436μm、0.486μm、0.546μm、0.588μm、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场曲介于-0.04㎜至0.17㎜之间。由图8B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对波长为0.436μm、0.486μm、0.546μm、0.588μm、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6%至1.8%之间。由图8C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方向与弧矢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4584mm、0.9168mm、1.3752mm、1.8336mm、2.292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360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2至1.0之间。显见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Claims (11)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
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CT1/CT2>0.6
f/f1>0.5
|f3/f|>1.34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CT2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f/f3<-0.2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f1/f2<3.0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物侧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五透镜,设置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
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80≤A/D≤6.60
其中,A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D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9.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CT1/CT2>0.6
f/f1>0.5
|f3/f|>1.4
f1/f2<3.0
3.80≤A/D≤6.60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CT2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A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D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
1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
CN201610017738.8A 2016-01-12 2016-01-12 成像镜头 Active CN106959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7738.8A CN106959500B (zh) 2016-01-12 2016-01-12 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7738.8A CN106959500B (zh) 2016-01-12 2016-01-12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9500A true CN106959500A (zh) 2017-07-18
CN106959500B CN106959500B (zh) 2019-12-13

Family

ID=5948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7738.8A Active CN106959500B (zh) 2016-01-12 2016-01-12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950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1628A (zh) * 2017-11-14 2018-02-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959500B (zh) * 2016-01-12 2019-12-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US10634873B2 (en) 2017-09-29 2020-04-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98186B2 (en) 2016-12-15 2020-06-3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08391B2 (en) 2018-07-12 2021-02-0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02943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1079570B2 (en) 2018-06-15 2021-08-0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7961A (zh) * 2012-11-26 2014-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成像镜头
JPWO2013058111A1 (ja) * 2011-10-20 2015-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5093483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亚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00B (zh) * 2016-01-12 2019-12-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3058111A1 (ja) * 2011-10-20 2015-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3837961A (zh) * 2012-11-26 2014-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成像镜头
CN105093483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亚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00B (zh) * 2016-01-12 2019-12-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US10698186B2 (en) 2016-12-15 2020-06-3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34873B2 (en) 2017-09-29 2020-04-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50441B2 (en) 2017-09-29 2021-10-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40044B2 (en) 2017-09-29 2023-05-0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9279B2 (en) 2017-09-29 2024-02-1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741628A (zh) * 2017-11-14 2018-02-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US11079570B2 (en) 2018-06-15 2021-08-0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08391B2 (en) 2018-07-12 2021-02-0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22056B2 (en) 2018-07-12 202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02943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9500B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9500A (zh) 成像镜头
KR101060540B1 (ko) 촬상 렌즈
US8139297B2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amera apparatus, an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S8018659B2 (en) Image forming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CN101063745B (zh) 可变焦距透镜系统和成像装置
JP6665587B2 (ja) 結像レンズ、カメラ装置、及びセンシング装置
CN101276038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
US20050190457A1 (en) Zooming lens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the zooming lens system
CN106324810B (zh) 成像镜头
CN107203032A (zh) 成像光学系统
JP496304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109222A (zh) 摄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US9279968B2 (en) Zoom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336600A1 (e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430416A (zh) 3片构成的摄像透镜、相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6066530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970966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646881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758085B (zh) 通用变焦光学系统
US9927595B2 (en) Lens assembly
US7433131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3454758A (zh) 变焦透镜以及装备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8957708A (zh) 望远镜头
CN109459834A (zh) 成像镜头
CN100380159C (zh) 成像透镜,成像单元和光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