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0570A - 激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0570A
CN106950570A CN201611137112.7A CN201611137112A CN106950570A CN 106950570 A CN106950570 A CN 106950570A CN 201611137112 A CN201611137112 A CN 201611137112A CN 106950570 A CN106950570 A CN 106950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light
optical
light source
optical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71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井智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50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0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G01C3/06Use of electric means to obtain final indication
    • G01C3/08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beams following a coaxial pa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relating to scan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5Scanning systems with one or more pivoting mirrors or galvano-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装置,其包括:光源、第一镜、第二镜和光接收器。所述光源配置为发出光。所述第一镜可围绕枢轴枢转。所述第一镜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目标物反射。所述第二镜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设置在所述枢轴的轴向方向上,且可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二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光源基本相同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激光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1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41494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全部引用日本专利申请2015-241494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而言涉及一种激光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到目标物(object)距离的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测量到目标物距离的测量装置已经被人们熟知(比如,参见专利申请号为2009-109310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专利文献1))。对于所述测量装置,使用枢转镜将来自光源的测量光朝向目标物扫描,并经由镜子(或译为“反射镜”)采用光接收器接收被目标物反射的返回光。
已知有一种这样的测量装置:其包括分离的光学系统。在所述分离的光学系统中,在规定方向上光源的光轴与光接收器的光轴是分离的,且测量光和返回光沿着不同的光轴前后移动。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具有分离的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由于测量光的光轴和返回光的光轴是分离的,所以可能有发生视差(parallax)的情况,其中,返回光的光轴由于距目标物的距离而偏离测量光的光轴。当出现视差时,会存在由于返回光入射到光接收器的角度偏移而出现测量误差的风险。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装置,利用该激光装置可以抑制由于距目标物的距离而出现的视差。
[1]鉴于公知技术的状态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装置,包括:光源、第一镜、第二镜和光接收器。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光。所述第一镜可以围绕枢轴枢转。所述第一镜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目标物反射。所述第二镜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被设在所述枢轴的轴向方向上且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二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特定方向)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配置为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设置在与所述光源基本相同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处。
[2]根据上述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包括第一光阻挡部件。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沿所述轴向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第一镜的第一光学路径和从所述第二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二光学路径之间。
[3]根据上述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至少部分相互重叠。
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线性延伸。
[4]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包括偏转镜,其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所述第一镜反射。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在所述偏转镜处折弯(弯曲)。
对于该激光装置,从所述光源到所述第一镜的第一光学路径被所述偏转镜折弯。因此,光源可以设置在从连接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的直线偏离到一侧的位置。因此,与所述第一镜、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光接收器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激光装置。
[5]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镜和第二光阻挡部件。所述第三镜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镜相对的一侧,且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三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上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第二光阻挡部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和从所述第三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三光路之间。
[6]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所述第二镜以及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对于该激光装置,来自所述目标物的光被两个镜子,即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的第三镜反射。从而,光接收器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因此,可以增加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光量,且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7]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围绕着所述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成有角度地偏移。
[8]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对于该激光装置,两个镜子,即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反射来自所述目标物的光。从而,光接收器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反射的光。因此,可以增加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光量,且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此外,所述第一镜围绕所述枢轴向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倾斜。因此,所述光源可以设置在从连接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的直线偏离到一侧的位置。结果是,与所述第一镜、所述光源以及光接收器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激光装置。
[9]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三光学路径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三光学路径线性延伸。
对于该激光装置,所述第一镜、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光接收器可以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10]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偏转镜(first deflection)和第二偏转镜(second deflection)。所述第一偏转镜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朝向所述光接收器反射。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在所述第一偏转镜处折弯。所述第二偏转镜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镜反射的光朝向所述光接收器反射。所述第三光学路径在所述第二偏转镜处折弯。
对于该激光装置,从所述第二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二光学路径被所述第一偏转镜折弯,且从所述第三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三光学路径被所述第二偏转镜折弯。从而,光接收器可以设置在偏离连接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的直线的一侧的位置。结果是,与当所述第一镜、所述光源以及光接收器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激光装置。
[11]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光阻挡部件,其在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和所述第二光阻挡部件之间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
[12]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还包括光学部件(optical part)。所述光学部件被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引导到光接收器上。
[13]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光学部件包括会聚透镜(converging lens)。
[14]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光源、所述光学部件以及所述光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相互重叠的中心光轴。
对于该激光装置,所述光源、所述会聚透镜以及所述光接收器设置于光轴基本上重叠的位置。因此,被第一镜朝向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的光轴将与来自所述目标物入射到所述第二镜上的光的光轴共轴。结果是,可以抑制由于到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的视差。
[15]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由所述光学部件引导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于沿所述光源的中心光轴延伸的虚线上或该虚线附近。
对于该激光装置,被所述光学部件引导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或附近)。因此,被所述第一镜朝向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的光轴可以与入射在所述第二镜上的、来自所述目标物的光的光轴共轴(或基本共轴)。从而,由于到所述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的视差几乎不可能发生。结果是,抑制了由于到所述目标物的距离而导致的光入射到光接收器上时发生的角度偏移。因此,测量误差几乎不可能发生。
[16]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沿所述枢轴延伸、且支撑所述第一镜和所述第二镜。
[17]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框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的孔。
[18]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沿所述枢轴延伸、且支撑所述第一镜、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
[19]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框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的孔和所述第二光阻挡部件的孔。
[20]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光学部件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的中心光轴完全偏移。
附图说明
现在对构成本原始公开内容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剖切得到的测量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功能结构框图;
图6是比较例1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比较例2的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比较例3的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13是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15是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以及
图16是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包含的或特定的例子。在如下实施例中出现的数值、形状、材料、组成元件、布置位置以及组成元件的连接方式等等仅仅是例子而不意欲限制本发明。在如下实施例中出现而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未提及的组成元件将被称为可选择的组成元件。附图不必严格地描绘出各种尺寸、尺寸比例等。
第一实施例
1-1.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将通过参考图1-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例如,激光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结构透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结构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剖切得到的测量装置2的局部剖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第一光阻挡板16(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和第二光阻挡板18(例如第二光阻挡部件)在图2中未示出。
如图1-3所示,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是用于测量自测量装置2至目标物4的距离的激光测距仪。更具体地,测量装置2朝向目标物4扫描激光束(例如,光)并接收被目标物4反射的激光束以测量从测量装置2到目标物4的距离。
如图1-3所示,测量装置2包括:光源6、镜组件10、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会聚透镜12(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第一光阻挡板16。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准直透镜8。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第二光阻挡板18。光源6、准直透镜8、镜组件10、会聚透镜12、光接收器14、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置于盒子(未示出)的内部。所述盒子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由此,为了简洁起见,将省略详细的描述。利用该盒子,测量装置2可以形成为单一且独立的装置。
光源6包括例如激光二极管。光源6发出测量光20(激光束或光)。光源6设置于镜组件10和会聚透镜12之间(例如,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当然,根据需要和/或期望,光源6可以包括适于测量距离的不同类型的光源。
准直透镜8设置于光源6和镜组件10的第一镜24(如下所述)之间(例如,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准直透镜8将由光源6发出的测量光20从散射光转换为平行光。用于限制来自准直透镜8的测量光20的光束直径的孔(aperture)(未示出)可以进一步设置于准直透镜8以及第一镜24之间。
镜组件10具有框架22以及三个镜子,即,第一镜(first mirror)24、第二镜(second mirror)26以及第三镜(third mirror)28。镜组件10支撑于所述盒子的内部以围绕枢轴30枢转。镜组件10例如由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镜形成。枢轴30是沿Z轴方向延伸穿过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的虚轴(例如,轴向)。
框架22由例如薄金属板(例如,0.2mm厚)形成。框架22以细长的形状沿枢轴30的方向延伸。框架22枢转地支撑第一镜24、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
第一镜24用于将来自准直透镜8的测量光20(即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朝向目标物4反射。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用于将由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激光束)朝向光接收器14反射。
如图1和3所示,第一镜24、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被设置为使得它们沿枢轴30方向分开。更具体地,第二镜26沿枢轴30方向(即Z轴的正向)与第一镜24分开设置。同时,第三镜28沿枢轴30方向与第一镜24分开设置,且设置于第二镜26的相对侧(即Z轴的负向)。换言之,第一镜24沿枢轴30(即Z轴)设置于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之间。第一镜24、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设置为基本上彼此平行(即,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换言之,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的表面设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镜24、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依靠枢转装置或致动器(未示出)围绕枢轴30同步地枢转。
会聚透镜12设置于镜组件10和光接收器14之间(例如,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会聚透镜12将被第二镜26以及被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会聚(或引导)于光接收器14上。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未示出)可以进一步设置于镜组件10和会聚透镜12之间。该带通滤波器去除波长不同于测量光20的干扰光,该干扰光包含于被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中。
光接收器14接收来自会聚透镜12的返回光32(即,被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光接收器14生成与所接收到的返回光32的强度相对应的光接收信号(电信号)。光接收器14包括例如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等。
如图1和3所示,第一光阻挡板16设置于第一镜24以及第二镜26之间(例如,沿与枢轴30平行的方向)。第一光阻挡板16由不是半透明的(not translucent)的材料(例如,不透明或完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第二光阻挡板18设置于第一镜24和第三镜28之间(例如,沿与枢轴30平行的方向)。第二光阻挡板18由不是半透明的材料(例如,不透明或完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各自被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枢轴30。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被设置为彼此相对,且自镜组件10周围延伸至会聚透镜12附近。第三光阻挡板34设置于会聚透镜12侧的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的末端之间。第三光阻挡板34由不是半透明的材料(例如,不透明或完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第三光阻挡板34在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的末端之间延伸,以连接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
光源6和准直透镜8设置于光传输区36中。光传输区36是以第一光阻挡板16、第二光阻挡板18和第三光阻挡板34为界的内部区域。第一光阻挡板16、第二光阻挡板18以及第三光阻挡板34均具有阻挡在光传输区36产生的杂散光进入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的功能。该杂散光是来自光源6的被镜组件10等散射和反射的测量光20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分别包括孔38和40。孔38和40具有矩形形状。框架22可旋转地插入并穿过孔38和40。此时,参考图4,将简要说明用于在第一光阻挡板16中形成孔38的方法的示例。如图4所示,第一光阻挡板16通过将一对分开的光阻挡板41和42放置在一起而形成。在该一对分开的光阻挡板41和42的各自末端形成有凹部41a和42a。在该一对分开的光阻挡板41和42靠近在一起,以致这些凹部41a和42a彼此相对的状态下,遮光带(light blocking tape)44固定于分开的光阻挡板41和42之间的接缝处。从而,第一光阻挡板16由该一对分开的光阻挡板41和42形成,且孔38由该一对凹部41a和42a形成。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特征结构。如图3所示,光源6、第一镜24以及光接收器14设置于基本垂直于枢轴30的同一平面46上。具体地,光源6、第一镜24以及光接收器14设置在:由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的光轴48与入射到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上的返回光32的光轴50同轴的位置处。该平面46是基本平行于X-Y平面的虚拟平面。具体地,光源6、准直透镜8、会聚透镜12以及光接收器14的光轴设置于与第一镜24的反射面中心相同的平面46上。换言之,被会聚透镜12会聚(或引导)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在位于来自光源6的光(包括测量光20和返回光32)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或附近)的光接收器14处。
另外,如图2所示,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测量光20的光学路径(例如,第一光学路径)、来自第二镜26的返回光32的光学路径(例如,第二光学路径)、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返回光32的光学路径(例如,第三光学路径)在枢轴30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沿枢轴30方向看重叠)线性延伸。具体地,第一镜24、光源6、准直透镜8、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对于上述结构,如图1和2所示,被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的光轴48与入射到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的返回光32的光轴50共轴。
1-2.测量装置的功能结构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5来描述测量装置2的功能结构。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功能结构框图。在图5中,带有细实心线条的箭头示出了信号流,同时带有粗大实心线的箭头示出了激光束的光学路径。
如图5所示,除了上述的光源6、镜组件10以及光接收器14以外,测量装置2还具有光源驱动器52、镜驱动器54以及控制器56。
光源驱动器52驱动光源6。更具体地,光源驱动器52基于来自控制器56的激光发射控制信号和调制信号使光源6发出测量光20。
镜驱动器54驱动镜组件10(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更具体地,镜驱动器54基于来自控制器56的驱动信号生成用于驱动镜组件10的驱动电流。镜驱动器54输出由此产生的驱动电流至枢转装置或致动器。从而,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依靠枢转装置围绕枢轴30同步地枢转。
控制器56用于控制测量装置2。控制器56包括处理器或电路。具体地,控制器56例如由系统大规模集成(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芯片、集成电路(IC,integratedcircuit)、微控制器等形成。现在将描述控制器56的主要功能。
控制器56控制光源驱动器52和镜驱动器54。更具体地,控制器56输出激光发射控制信号和调制信号至光源驱动器52。控制器56还输出驱动信号至镜驱动器54。
此外,控制器56基于自光源6发出的测量光20和被光接收器14接收的返回光32之间的相位差,计算从测量装置2到目标物4的距离。更具体地,控制器56基于光接收器14产生的光接收信号和输出至光源驱动器52的调制信号计算上述相位差。之后,控制器56利用计算所得相位差,计算光源6发出测量光20之后光接收器14花多长时间接收到返回光32。之后,控制器56用光速乘以所计算时间的二分之一以计算从测量装置2到目标物4的距离。当然,测量从测量装置2到目标物4的距离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并不受限于上述方法。
1-3.测量装置的操作(operation)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1和2对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经由准直透镜8入射到第一镜24上且被第一镜24反射。在此刻,当第一镜24围绕枢轴30枢转时,被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以规定的扫描范围R从盒子内部向目标物4扫描,其中,测量光20位于盒子的外部。
如图1和2所示,被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自盒子外部入射到位于盒子内部的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上,且被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反射。在此刻,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围绕枢轴30枢转,其引起被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穿过会聚透镜12并被光接收器14接收。
如上所述,被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的光轴48与入射在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上的返回光32的光轴50共轴。
1-4.效果
现在将基于与对比例1-3的对比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所获得的效果。
图6是对比例1的测量装置300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对比例1的测量装置300是共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的例子。对于该共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300,自光源302发出的测量光304的光轴,和由会聚透镜306会聚于光接收器308上的返回光310的光轴在孔镜312处变为同一光轴。从而,自光源302发出的测量光304和被光接收器308接收的返回光310沿着同一光轴前后移动。另外,来自光源302的测量光304通过镜子314扫描,且自盒子窗口316发射至测量区(盒子外部的区域)。对于该对比例1的测量装置300,存在孔镜312、镜子314以及盒子窗口316的内面上产生的杂散光318将被光接收器308接收的风险。这导致在光接收器308处的信噪比(S/N比率,signal-to-noise ratio)下降。
图7是对比例2的测量装置320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对比例2的测量装置320是共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的例子。对于该共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320,自光源302发出的测量光304的光轴和由会聚透镜306会聚于光接收器308上的返回光310的光轴在镜子322处变为同一光轴。从而,自光源302发出的测量光304和被光接收器308接收的返回光310沿着同一光轴前后移动。另外,来自光源302的测量光304通过镜子314扫描且自盒子窗口316发射至测量区。对于该对比例2的测量装置320,存在镜子322、镜子314以及盒子窗口316的内面上产生的杂散光318将被光接收器308接收的风险。这导致在光接收器308处的信噪比(S/N比率,signal-to-noise ratio)下降。
图8是对比例3的测量装置324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对比例3的测量装置324是分开的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的例子。对于该分开的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324,盒子的内部被光阻挡板326分割成光传输区328和光接收区330。光传输镜332与光接收镜334沿枢轴336方向分开设置。光阻挡板326设置于光传输镜332和光接收镜334之间。
在光传输区328中,自光源302发出的测量光304通过光传输镜332扫描,且自盒子窗口316发射至测量区。在光接收区330,自盒子窗口316入射的返回光310a和310b被光接收镜334朝向光接收器308反射。之后,返回光310a和310b穿过会聚透镜306并被光接收器308接收。在所示的例子中,返回光310a是来自设置为远离测量装置324的目标物的返回光,同时返回光310b是来自设置为靠近测量装置324的目标物的返回光。
对于该对比例3的测量装置324,光传输区328和光接收区330被光阻挡板326隔开。因此,在光传输区328产生的杂散光318几乎不可能四处活动(go around)并进入光接收区330。因此,对于分开的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可以解决上述共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对比例3的测量装置324,光源302的光轴和光接收器308的光轴沿枢轴336方向分开。因此,存在由于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视差的风险。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返回光310a和310b的会聚点,通过使来自位于近距离处的目标物的返回光310b的光轴相对于来自位于远距离处的目标物的返回光310a的光轴加以偏移,偏移一段距离d。因此,当会聚透镜306和光接收器308被设置为与来自远距离处的目标物的返回光310a匹配时,来自近距离处的目标物的返回光310b入射到光接收器308上的角度被偏移。这样最终会导致测量误差。
鉴于此,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2解决了上述视差问题。相对于分开的光学系统的上述测量装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具有优势。更具体地,如上所述,光源6、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同一平面46上,其基本上与枢轴30垂直。换言之,会聚透镜12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于来自光源6的光的光轴的延伸线上。从而,被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的光轴48与入射到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上的返回光32的光轴50共轴。因此,由于目标物4的距离而产生视差是几乎不可能的。结果是,因目标物4的距离而引起返回光32入射到光接收器14上的角度偏移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可以抑制测量误差的发生。
被会聚透镜12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可以设置为靠近来自光源6的光的光轴的延伸线,即轻微地偏离沿Z轴方向、Y轴方向等的光轴的延伸线的位置。再次,被第一镜24反射的测量光20的光轴48将基本上与入射到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上的返回光32的光轴50共轴。因此,可以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第一光阻挡板16设置在第一镜24和第二镜26之间,以及第二光阻挡板18设置在第一镜24和第三镜28之间。从而,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防止在第一镜24处产生的杂散光进入光接收器14。因此,可以提高在光接收器14处的信噪比(S/N)。
来自目标物4的返回光32被两个镜,即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反射。从而,被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被光接收器14接收。因此,光接收器14可以接收更多的光,且可以增加测量的精确度。
在示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2,包括:光源6、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会聚透镜12(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装置2包括第一光阻挡板16(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光源6被配置为发出测量光20(例如,光)。第一镜24围绕枢轴30枢转。第一镜24被配置为将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反射到目标物4。第二镜26沿枢轴30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相对于第一镜24设置,并可以围绕枢轴30枢转。第二镜26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例如光)。光接收器14配置为接收被第二镜26反射的返回光32。光接收器14设置在基本与光源6相同的轴向的位置上(参见图3)。会聚透镜20被配置为将被第二镜26反射的返回光32会聚或引导至光接收器14上。第一光阻挡板16沿轴向设置在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二镜26到光接收器14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
在示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线性延伸。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第三镜28和第二光阻挡板18(例如,第二光阻挡部件)。第三镜28沿轴向相对于第一镜24设置于第二镜26的相对侧,且可围绕枢轴30枢转。第三镜28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第二光阻挡板18沿轴向设置于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第一镜24、第二镜26以及第三镜28彼此基本上平行。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以及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
在示例中,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以及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线性延伸。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第三光阻挡板34(例如,第三光阻挡部件),其在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之间延伸且设置于光源6和光接收器14之间。
在示例中,光学部件包括会聚透镜12。
在示例中,光源6、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具有基本上共轴的中心光轴。
在示例中,被会聚透镜12会聚或引导的返回光32的焦点位置设置在沿光源6的中心光轴延伸的虚线上(或附近)(参见图2和3)。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框架22,其沿枢轴30延伸,且支撑第一镜24和第二镜26。
在示例中,框架22延伸穿过第一光阻挡板16的孔38。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框架22,其沿枢轴30延伸,且支撑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
在示例中,框架22延伸穿过第一光阻挡板16的孔38和第二光阻挡板18的孔40。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9和10对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A的结构透视图。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A的结构俯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省略了图10中的第一光阻挡板16A和第二光阻挡板18A。在下面提供的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元件将给予相同的编号且将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9和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A和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区别在于光源6和准直透镜8的布置以及第一光阻挡板16A和第二光阻挡板18A的结构。
更具体地,如图9和10所示,第一镜24、光源6、准直透镜8、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未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具体地,光源6和准直透镜8设置于从连接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的直线向侧面偏移的位置处。
另外,如图9和10所示,偏转镜58设置于镜组件10和会聚透镜12之间的光传输区36上。偏转镜58用于将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朝向第一镜24反射。从而,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测量光20的光学路径被该偏转镜58折弯。
如图9所示,第一光阻挡板16A和第二光阻挡板18A均设置为基本上垂直于枢轴30。第一光阻挡板16A和第二光阻挡板18A自镜组件10以曲线方式延伸、穿过偏转镜58并到达光源6。
再者,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A,光源6、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基本上垂直于枢轴30的同一平面46上(参见图3)。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光源6和准直透镜8设置于从连接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的直线向侧面偏移的位置处。因此,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且可以减少测量装置2A的整体尺寸。
在示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2A包括:光源6、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A包括会聚透镜12(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A包括第一光阻挡板16A(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光接收器14设置在与光源6基本相同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方向上的位置处。第一光阻挡板16A沿轴向设置于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二镜26到光接收器14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10)。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A包括偏转镜58,其被配置为将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例如光)朝向第一镜24反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在偏转镜58处折弯。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A进一步包括第三镜28和第二光阻挡板18A(例如第二光阻挡部件)。第二光阻挡板18A沿轴向设置于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和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10)。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11和12对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B的结构透视图。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B的结构俯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省略图12中的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
如图11和12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B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的区别在于光接收器14和会聚透镜12的布置。
更具体地,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镜24、光源6、准直透镜8、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未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具体地,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设置在从连接第一镜24和光源6的直线向侧面偏离的位置处。
此外,第一偏转镜60设置在与第二镜26和会聚透镜12相对的位置处,同时第二偏转镜62设置在与第三镜28和会聚透镜12相对的位置处。第一偏转镜60用于将由第二镜26反射的返回光32朝向光接收器14反射。第二偏转镜62用于将由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朝向光接收器14反射。从第二镜26到光接收器14的返回光32的光学路径被第一偏转镜60折弯。此外,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返回光32的光学路径被第二偏转镜62折弯。
再者,对于第三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B,光源6、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基本上垂直于枢轴30的同一平面46上(参见图3)。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设置在偏离连接第一镜24和光源6的直线的侧面位置处。第一镜24和会聚透镜12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且可以减少测量装置2B的整体尺寸。
在示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2B包括:光源6、第一镜24、第二镜26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B包括会聚透镜12(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B包括第一光阻挡板16(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光接收器14设置在与光源6基本相同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方向上的位置处。第一光阻挡板16沿轴向设置于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二镜26到光接收器14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12)。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B进一步包括第三镜28和第二光阻挡板18(例如,第二光阻挡部件)。第二光阻挡板18沿轴向设置于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和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12)。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B进一步包括第一偏转镜60和第二偏转镜62。第一偏转镜60被配置为将第二镜26反射的返回光32朝向光接收器14反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在第一偏转镜60处折弯。第二偏转镜62被配置为将第三镜28反射的返回光32朝向光接收器14反射。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在第二偏转镜62处折弯。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13和14对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C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C的结构的侧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省略图13中的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
如图13和14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C在镜组件10C的结构以及光源6和准直透镜8的布置上不同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
更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设置为基本相互平行。第一镜24C围绕枢轴30相对于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以规定角度倾斜。由于此原因,第一镜24C、光源6、准直透镜8、会聚透镜12和光接收器14未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具体地,光源6和准直透镜8设置在从连接第一镜24C和光接收器14的直线向侧面偏移的位置处。
再者,对于第四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C,光源6、第一镜24C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基本上垂直于枢轴30的同一平面46上(参见图14)。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如上所述,光源6和准直透镜8设置在从连接第一镜24C和光接收器14的直线向侧面偏移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将第一镜24C和光接收器14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且可以减小测量装置2C的整体尺寸。
在示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2C包括:光源6、第一镜24C、第二镜26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C包括会聚透镜12(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C包括第一光阻挡板16(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第一镜24C可围绕枢轴30枢转。第一镜24C被配置为将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朝向目标物4反射。第二镜26沿枢轴30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相对于第一镜24C设置,且可围绕枢轴30枢转。第二镜26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例如,光)。光接收器14设置在与光源6基本相同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方向上的位置处(参见图14)。第一光阻挡板16沿轴向设置于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二镜26到光接收器14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线性延伸。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C进一步包括第三镜28和第二光阻挡板18(例如,第二光阻挡部件)。第二光阻挡板18沿轴向设置于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三镜28到光接收器14的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第一镜24C围绕枢轴30相对于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成角度地偏移。
在示例中,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基本上相互平行。
在示例中,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和第三光学路径(返回光32)线性延伸。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C进一步包括:第三光阻挡板34(例如第三光阻挡部件),在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之间延伸,且设置于光源6和光接收器14之间(参见图14)。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框架22,其沿枢轴30延伸,且支撑第一镜24C和第二镜26。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进一步包括框架22,其沿枢轴30延伸,且支撑第一镜24C、第二镜26和第三镜28。
第五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15和16对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D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D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D的结构的侧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省略图15中的第一光阻挡板16和第二光阻挡板18。
如图15和16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D在镜组件10D的结构和会聚透镜12D的结构上不同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
更具体地,如图16所示,镜组件10D具有两个镜,即第一镜24和第二镜26D。第二镜26D沿枢轴30方向(即沿Z轴的负方向)与第一镜24分开设置。此外,会聚透镜12D(例如,光学部件)具有例如切割掉部分平凸透镜所获得的形状。会聚透镜12D设置在与第二镜26D相对的位置处。光源6、会聚透镜12D和光接收器14设置在基本上与各自的光轴共轴的位置。
再者,对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2D,光源6、第一镜24和光接收器14设置于基本上垂直于枢轴30的同一平面46上(参见图16)。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示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2D包括:光源6、第一镜24、第二镜26D和光接收器14。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D包括会聚透镜12D(例如,光学部件)。此外,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D包括第二光阻挡板18(例如,第一光阻挡部件)。第一镜24可围绕枢轴30枢转。第一镜24被配置为将来自光源6的测量光20朝向目标物4反射。第二镜26D沿枢轴30的轴向(或沿Z轴方向)相对于第一镜24设置,且可围绕枢轴30枢转。第二镜26D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4反射的返回光32(例如光)。在轴向(或沿Z轴的方向)上,光接收器14设置在与光源6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参见图16)。第二光阻挡板18沿轴向设置于从光源6到第一镜24的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从第二镜26D到光接收器14的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之间。
在示例中,沿轴向看,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彼此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15)。
在示例中,第一光学路径(测量光20)和第二光学路径(返回光32)线性延伸(参见图15)。
在示例中,被会聚透镜12D会聚的返回光32的焦点位置设置在沿光源6的中心光轴延伸的虚线上(或附近)(参见图16)。
在示例中,测量装置2D进一步包括框架22,其沿枢轴30延伸,且支撑第一镜24和第二镜26D。
在示例中,会聚透镜12D相对于光接收器14的中心光轴完全偏移(参见图16)。
其他变形例
上面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测量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或被第一至第五实施例所限制。例如,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可以互相组合。
本发明的测量装置例如可以用作用于测量到目标物的距离的激光测距仪。
在示例中,根据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包括:发射光的光源、第一镜、第二镜、光接收器以及光学部件;所述第一镜围绕旋枢轴旋转且由此反射来自光源的光,并朝向目标物扫描;所述第二镜沿第一镜的枢轴方向设置,且围绕枢轴旋转并由此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接收被第二镜反射的光,所述光学部件会聚被第二镜反射至光接收器上的光。被光学部件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在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或附近。
对于该形式,因为被光学部件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在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或附近,所以第一镜子朝向目标物反射的光的光轴与从目标物入射到第二镜子上的光的光轴共轴(或基本上共轴)。从而,几乎不可能发生由于距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的视差。结果是,抑制了由于目标物的距离而导致的光入射到光接收器的角度偏移,所以几乎不可能发生测量误差。
例如,对于根据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镜,其沿第一镜的枢轴方向设置并设置于第二镜的相对侧,且围绕枢轴枢转并由此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第一镜、第二镜和第三镜设置为基本上相互平行。
对于该形式,来自目标物的光被两个镜,即第二镜和第三镜反射。从而,光接收器接收被第二镜和第三镜反射的光。因此,可以增加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光量,且可以改善测量精确度。
例如,对于根据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从光源到第一镜的光学路径以及从第二镜和第三镜到光接收器的光学路径在沿枢轴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线性延伸。
对于该形式,第一镜、光源和光接收器可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例如,对于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偏转镜,其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第一镜反射。从光源到第一镜的光学路径被偏转镜折弯。
对于该形式,从光源到第一镜的光学路径被偏转镜折弯。从而,光源可以设置在偏离连接第一镜和光接收器的直线的侧面的位置。结果是,与当第一镜、光源和光接收器设置在一条直线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测量装置。
例如,对于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偏转镜以及第二偏转镜,所述第一偏转镜将被第二镜反射的光朝向光接收器反射,所述第二偏转镜将被第三镜反射的光朝向光接收器反射。从第二镜到光接收器的光学路径被第一偏转镜折弯,且从第三镜到光接收器的光学路径被第二偏转镜折弯。
对于该形式,从第二镜到光接收器的光学路径被第一偏转镜折弯,且从第三镜到光接收器的光学路径被第二偏转镜折弯。从而,光接收器可以设置在偏离连接第一镜和光源的直线的侧面的位置处。结果是,与当第一镜、光源以及光接收器设置在一条直线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测量装置。
例如,对于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镜,其沿第一镜的枢轴方向设置并设置于第二镜的相对侧,且围绕枢轴旋转且由此沿规定方向反射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第二镜和第三镜设置为基本上相互平行,且第一镜围绕枢轴相对于第二镜和第三镜倾斜。
对于该形式,来自目标物的光被两个镜,即第二镜和第三镜反射。从而,光接收器接收被第二镜和第三镜反射的光。因此,可以增加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光量,且可以改善测量精确度。此外,第一镜围绕枢轴相对于第二镜和第三镜倾斜。因此,光源可以设置在偏离连接第一镜和光接收器的直线的侧面的位置处。结果是,与当第一镜、光源以及光接收器设置在一条直线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测量装置。
例如,对于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光学部件可以是会聚透镜,且光源、会聚透镜以及光接收器设置在它们的光轴基本上共轴的位置处。
对于该形式,光源、会聚透镜以及光接收器设置在它们的光轴基本上共轴的位置处。因此,被第一镜朝向目标物反射的光的光轴将与自目标物入射到第二镜的光的光轴共轴。结果是,可以抑制由于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的视差。
例如,对于一种形式的测量装置,被光学部件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可以设置在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轴的延长线上。
对于该形式,被光学部件会聚的光的焦点位置设置在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轴的延长线上。因此,被第一镜朝向目标物反射的光的光轴可以与自目标物入射到第二镜上的光的光学轴共轴。
对于根据本发明形式的测量装置,可以抑制由于目标物的距离而产生的视差。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术语“包括(comprising)”和它的衍生词,如本文所用,为描述现有的所陈述的特征,组件(elements),组件(components),组(groups),整体(integers),和/或步骤的开放性词语,但并不排除存在其它未陈述的特征,组件,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诸如术语“包含(including)”,“具有(having)”和它们的衍生词。而且,除非另有说明时,术语“零件(part)”,“部(section)”,“部分(portion)”,“部件(member)”或“组件(element)”以单数使用时可以具有单个组件或多个组件的双重含义。
此外,将要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first)”和“第二(second)”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因此,比如上述第一组件可以称为第二组件,反之亦然,其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教导。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程度术语诸如“基本上(substantially)”、“约(about)”以及“近似地(approximately)意指被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以致最终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虽然只有选定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请求保护范围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内从本公开可以对本文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只要该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的功能,各种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可以根据需要和/或希望变化。除非特别声明,只要其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那些显示直接连接或彼此接触的组件也可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一个组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执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被采用。没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同时具有所有优点。每个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的组合,也应被视为申请人的进一步发明的独立描述,包括由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请求保护范围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15)

1.一种激光装置,包括:
光源,其被配置为发出光;
第一镜,其可围绕枢轴枢转;所述第一镜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目标物反射;
第二镜,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被安置在所述枢轴的轴向方向上,且可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二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和
光接收器,其被配置为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光源基本相同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光阻挡部件,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沿所述轴向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第一镜的第一光学路径和从所述第二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二光学路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至少部分相互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偏转镜,其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所述第一镜反射;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在所述偏转镜处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镜,其在所述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镜相对的一侧,且可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三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以及
第二光阻挡部件,沿所述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从所述第三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三光学路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所述第二镜以及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围绕着所述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有角度地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三光学路径至少部分相互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偏转镜,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朝向所述光接收器反射;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在所述第一偏转镜处折弯;以及
第二偏转镜,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镜反射的光朝向所述光接收器反射;所述第三光学路径在所述第二偏转镜处折弯。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光阻挡部件,其在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和所述第二光阻挡部件之间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光学部件,其被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引导到所述光接收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件包括会聚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所述光学部件以及所述光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相互重叠一致的中心光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光学部件引导的光的焦点位置被设置在沿所述光源的中心光轴延伸的虚线上或该虚线附近。
CN201611137112.7A 2015-12-10 2016-12-12 激光装置 Pending CN1069505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494A JP2017106833A (ja) 2015-12-10 2015-12-10 測定装置
JP2015-241494 2015-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0570A true CN106950570A (zh) 2017-07-14

Family

ID=5754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7112.7A Pending CN106950570A (zh) 2015-12-10 2016-12-12 激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67868A1 (zh)
EP (1) EP3179272A1 (zh)
JP (1) JP2017106833A (zh)
CN (1) CN1069505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9511A (zh) * 2019-08-23 2021-05-11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2647B2 (en) 2016-11-30 2021-03-30 Yujin Robot Co., Ltd. Lidar apparatus based on time of flight and moving object
JP6983517B2 (ja) * 2017-03-02 2021-12-17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測量機
JP7066987B2 (ja) * 2017-06-19 2022-05-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における反射部の角度検出方法
WO2019039728A1 (ko) * 2017-08-21 2019-02-28 (주)유진로봇 초소형 3차원 스캐닝 라이다 센서
US11579298B2 (en) 2017-09-20 2023-02-14 Yujin Robot Co., Ltd. Hybrid sensor and compact Lidar sensor
JP6907956B2 (ja) * 2018-01-24 2021-07-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ライダー装置
US11874399B2 (en) 2018-05-16 2024-01-16 Yujin Robot Co., Ltd. 3D scanning LIDAR sensor
KR102189503B1 (ko) * 2018-09-14 2020-12-14 한국전자기술연구원 내부반사 차단구조를 갖는 라이다
JP2020153924A (ja) * 2019-03-22 2020-09-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測距装置
CN110618415B (zh) * 2019-09-25 2021-11-30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挡板固定结构及激光雷达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6A (zh) * 1987-08-25 1989-03-08 菲奥雷洛·索迪 用激光来检测和记录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系统
EP1939650A2 (en) * 2006-12-28 2008-07-02 Hokuyo Automatic Co., Ltd. Optical window contamina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optical apparatus
JP200910931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Denso Wave Inc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US20110235018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Hokuyo Automatic Co., Ltd. Scanning-type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1506684B (zh) * 2006-08-18 2012-05-30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扫描器
CN103197306A (zh) * 2013-04-18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全口径激光同轴发射和回波接收系统
CN103293530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理光 距离测量装置
CN10367744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6A (zh) * 1987-08-25 1989-03-08 菲奥雷洛·索迪 用激光来检测和记录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系统
CN101506684B (zh) * 2006-08-18 2012-05-30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扫描器
EP1939650A2 (en) * 2006-12-28 2008-07-02 Hokuyo Automatic Co., Ltd. Optical window contamina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optical apparatus
JP200910931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Denso Wave Inc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US20110235018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Hokuyo Automatic Co., Ltd. Scanning-type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3293530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理光 距离测量装置
CN10367744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97306A (zh) * 2013-04-18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全口径激光同轴发射和回波接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9511A (zh) * 2019-08-23 2021-05-11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9272A1 (en) 2017-06-14
JP2017106833A (ja) 2017-06-15
US20170167868A1 (en)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0570A (zh) 激光装置
US9086273B1 (en) Microrod compression of laser beam in combination with transmit lens
EP2762914A1 (en) Object detector
CN108205124B (zh) 一种基于微机电振镜的光学装置和激光雷达系统
CN104160240A (zh) 扫描深度引擎
CN111108406A (zh) 具有重新成像器的激光雷达发射器
CN105066953A (zh) 光学距离测量装置
JP6341500B2 (ja)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JP6892734B2 (ja) 光波距離測定装置
EP2960673B1 (en) Electronic distance meter
JP4976474B2 (ja) 送信方向制御をする光送受信機
JP7200246B2 (ja) 視差補償空間フィルタ
JP2016109517A (ja)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CN105324688B (zh) 用于扫描引擎的模块化光学器件
US7463339B2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distance to far-off objects and close objects
US7826039B2 (en) Target acquisition device
CN110140060B (zh) 用于激光雷达系统的光学组件、激光雷达系统和工作装置
JP6920538B2 (ja) 走査装置及び測定装置
US20230037359A1 (en) Acousto-optical beam deflecting unit fo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JP6421368B2 (ja)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KR20200055655A (ko) Lidar 센서들 및 lidar 센서들을 위한 방법들
WO2018147454A1 (ja) 走査型の光学系及びレーザーレーダー装置
CN108761425A (zh)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控制方法
JP6867736B2 (ja) 光波距離測定装置
JP6870904B2 (ja) 測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