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0310A -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0310A
CN106950310A CN201710202305.4A CN201710202305A CN106950310A CN 106950310 A CN106950310 A CN 106950310A CN 201710202305 A CN201710202305 A CN 201710202305A CN 106950310 A CN106950310 A CN 106950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material
pappy shell
spice
powder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23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0310B (zh
Inventor
李涛
袁磊
林芳
刘海静
乔蓉霞
张丽
刘逸琼
王欣
王一欣
王豆
裴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ods In 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Original Assignee
Foods In 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ods In 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filed Critical Foods In 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Priority to CN2017102023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0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0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0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0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0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eason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将罂粟壳干燥、粉碎、过筛;c)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和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物料的水分含量<5wt%;(2)步骤c)所述的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时加入抗结剂。该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好,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香辛料的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罂粟壳为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含多种生物碱类物质,如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蒂巴因等,其最早作为药物使用,起到镇痛、止咳、止泻的作用,它并非食品,也是一种制造毒品的原料;然而现在有好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将罂粟壳或其浸提物添加到香辛料、调味料、火锅料或餐饮食品中,使食物味道鲜美。罂粟壳含有吗啡等生物碱类物质,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同时也能防止吃到不新鲜食物引起的腹痛,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会导致慢性中毒,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觉,有时甚至会呼吸停止而死亡。自2008年以来,卫计委先后公布了6批食品非法添加物质目录,罂粟壳被列入了第一批食品非法添加物质目录中。
对于罂粟壳生物碱类物质的检测,目前只发布了上海市的地方标准(DB31 2010-2012),对罂粟壳生物碱类物质快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也有相关应用;市售香辛料大部分以数种香料或调味料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构成,基体的干扰使得在分析检测时不能简单的采用纯品标准物质来检测校准或进行质量控制,需要一定带基体的参考物质来协助检测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满足要求;目前无公开文献介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技术或相近技术,因此制备相关参考物质对于检测方法的开发、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及在快速检测领域用于快速检测过程中对快检产品进行有效性验证及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该物质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对于固态粉末样品,其均匀性检查为最重要的一环,均匀性差是目前制备固态标准参考物质所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使固态粉末样品绝对均匀,但仍要求它达到一定标准的均匀性。只有在确认了标准参考物质的均匀性后,其分析定值工作才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强,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强,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将罂粟壳干燥、粉碎、过筛;c)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和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的物料的水分含量<5wt%;
(2)步骤c)所述的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时加入抗结剂。
基体粉末、罂粟壳粉末或制备的参考物质的水分含量小于5wt%,防止粉碎后基质材料和罂粟壳结块以及确保粉碎后的粉末的流动性。
优选地,加入的抗结剂为SiO2,抗结剂可以防止基体粉末和罂粟壳粉末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并且不影响对生物碱类物质的检测。
更优选地,所述参考物质中的抗结剂SiO2的含量为0.5wt%。进一步优选地,其粒径为:8~12μm。
本发明根据对不同香辛料及罂粟壳的干燥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在微波功率0.5kW时,将1kg物料干燥5min,干燥速度快,能很好的保持基质材料和罂粟壳的原始状态,有利于其粉碎,也能提高后期的混合效率。
优选地,所述的过筛使用的筛为国家标准R40/3,目数为50~65目。可较好的将物料混合均匀,且能提高后期二次混合后的物料干燥效率,筛目数大于65目物料粉末难以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均匀性较差,筛目数小于50目物料粉末不易混合均匀。
本发明中步骤c)中所述的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采用三步混合法,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初次混合的质量比大于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再次混合的质量比,将再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最后混合成目标质量比值的参考物质,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的再次混合的质量比≥1:10,最后根据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与参考物质中设定的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按一定比例最后混合;
优选地,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初次混合的质量比为1:5,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再次混合的质量比为1:10,最后根据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与参考物质中设定的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按一定比例最后混合,这种方式能够使混合的均匀程度达到最大化。
本发明中加入拮抗剂的步骤可以是在初次混合、再次混合或最后混合中的过程中加入。
本发明中的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混合的质量比根据要求制备的目标参考物质中生物碱(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中的某一种生物碱要求含量而制备。例如要求制备的目标参考物质的吗啡的含量为310μg/kg,根据罂粟壳粉末中吗啡的含量为0.09wt%,进行质量换算,确定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混合的质量比。由于系统误差本发明中的要求制备的目标参考物质的生物碱的含量与制备的参考物质的生物碱的含量接近。
DB 31/2010-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检出限分别为8μg/kg、40μg/kg、8μg/kg、40μg/kg、8μg/kg,定量限分别为25μg/kg、125μg/kg、25μg/kg、125μg/kg、25μg/kg。根据上述生物碱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可知,由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混合的最大质量比值制备的参考物质中的待测生物碱的含量应大于或等于检出限(定量限)。根据实际测定的要求确定目标参考物质的生物碱的含量的下限是检出限还是定量限。
步骤c)所述的一次混合方法为:三维混合,转速40r/min,混合时间2h。三维混合仪器设备厂家:常州海尧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型号SYH-5。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与抗结剂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物料的水分含量<5wt%;
香辛料,利用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花蕾、根块等,或其提取物,具有刺激性香味,能够赋予食物以风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基质材料为可以制备香辛料的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花蕾、根块等,或其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的基体粉末的制备使用多种基质材料为原材料。
本发明中制备的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即为参考物质中不含有罂粟壳,制备方法中与制备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相同的步骤的优选条件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所述的含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干燥、粉碎、过筛;c)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和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的物料水分含量<5wt%;
(2)步骤c)所述的基体粉末与所述的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时加入抗结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条件与制备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相同的步骤的优选条件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与抗结剂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物料的水分含量<5wt%;
本发明所述的含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条件与制备的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相同的步骤的优选条件相同。
本发明中对由上述步骤制备完成的参考物质进行如下步骤:
(a)均匀性检验:将二次混合后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
(b)分装:采用普通西林瓶充氮包装;
(c)杀菌:采用辐照杀菌法对样品进行杀菌;
(d)均匀性实验与稳定性实验;
(e)定值及不确定评估。
其中所述的杀菌条件为:辐射源为钴60,辐照强度10kGy,辐照时间24h。
本发明中制备含罂粟壳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分别指基体粉末、罂粟壳粉末和抗结剂的一次混合、二次混合;二次干燥是相对于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基体材料的制备中的干燥;二次过筛是相对于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基体材料的制备中的过筛。
本发明中制备含罂粟壳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的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分别指基体粉末和抗结剂的一次混合、二次混合;二次干燥是相对于基体材料的制备中的干燥;二次过筛是相对于基体材料的制备中的过筛。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在日常分析检测中可用于分析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解决分析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可用于检测方法的开发、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及在快速检测领域用于快速检测过程中对快检产品进行有效性验证及质量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香辛料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强,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适用范围广。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含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工艺流程图。
图2为制备含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基体粉末制备:根据市售香辛料、调味料的配方,取用新鲜干燥,具有本身特有气味和无霉变的原料小茴香、八角茴香、桂皮、肉蔻、花椒(去籽)、白胡椒、干姜、陈皮、丁香、孜然、甘草,除去杂质,微波干燥,干燥条件为1kg基质材料,功率0.5kW,干燥时间为5min,干燥后按GB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检测水分含量,使干燥后的基质材料水分含量控制在5wt%以下;将干燥好的基质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根据市售香辛料、调味料的混合比例以及最大限度的覆盖所有基质材料,调整基质材料用量及比例见表1;混合后粉碎;粉碎后过40目筛,制备好的基体粉末进行检验,以确保其不含罂粟壳生物碱类物质(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
表1:基质材料用量
2、罂粟壳的处理:取用一定量的罂粟壳,除去杂质,微波干燥,干燥条件为1kg基质材料,功率0.5kW,干燥时间为5min,使干燥后的罂粟壳水分含量控制在5wt%以下,粉碎,粉碎后过40目筛,依据DB31 2010-2012方法对制备好的材料进行生物碱类物质的含量检测,检测结果为:吗啡含量为0.09wt%,可待因含量为0.27wt%,蒂巴因含量为0.27wt%,罂粟碱含量为0.04wt%,那可丁含量为0.03wt%。
3、一次混合:根据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称量3g罂粟壳粉末,3kg基体粉末,将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按5:1比例进行初次混合,混合均匀后的样品与基体粉末以1:10的比例再次混合,混合均匀后的样品与剩余的基体粉末混合,根据混合后参考物质的总量按0.5wt%的比例加入SiO2抗拮剂,混合均匀。
对混合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混合时的最大混合比例为1:10,研究方法为混合方法为:三维混合,40r/min,混合2h。仪器设备厂家:常州海尧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型号SYH-5。
4、二次干燥、二次过筛、二次混合:对混合均匀的参考物质进行二次干燥,使干燥后的基体粉末水分含量控制在5wt%以下,干燥后过40目筛,进行二次混合,混合方法为:三维混合,40r/min,混合2h。
5、分装:采用普通西林瓶充氮包装,进行编号,每瓶装10g,总数为200瓶。
6、杀菌:采用辐照杀菌法对样品进行杀菌,杀菌条件为:辐照源钴60,辐照剂量10Kgy,辐照时间24h。
7、均匀性检验:
按照GB/T15000.5-1994标准对参考物质进行均匀性实验,使用的检测方法为:DB31 2010-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检测条件为:
(1)色谱条件:
仪器:Waters超高效液质联用仪Quattro Premier XE
色谱柱:BEH HILIC
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的10mmol/L甲酸铵溶液
鞘气温度:400℃
色谱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90 10
0.3 90 10
1 80 20
2.5 80 20
3 90 10
6 90 10
均匀性检验的总体样本数共200个,顺序编号后按总体样本数N的3×N1/3随机抽取15个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检测3次为一组,共15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组内的均方差与组间均方差,以及各自的自由度,显著性水平α,按方差检验给定的计算方法计算统计量F,通过查GB/T15000.5-1994附录B,找出临界值F,进行比较,做出结论。
计算结果见表2~6,由表可以看出,均匀性实验所得的F值均小于通过查GB/T15000.5-1994附录B,找出的临界值Fa(14,30),表明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所得的样本是均匀的。
表2:可待因均匀性检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
表3:蒂巴因均匀性检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
表4:吗啡均匀性检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
表5:罂粟碱均匀性检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
表6:那可丁均匀性检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
计算结果见表2~6,由表可以看出,均匀性实验所得的F值均小于通过查GB/T15000.5-1994附录B,找出的临界值Fa(14,30),表明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所得的样本是均匀的。
8、稳定性实验
依据GB/T15000.3-2008,参考物质在进行定值时,需考虑长期稳定性(有效期)与短期稳定性(运输条件下参考物质的稳定性),因该参考物质为常温保存,可不考虑短期稳定性,只考察长期稳定性。实验方法:在对参考物质分装完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六个月、八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考察稳定性,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3个样品,每个样品平行测定2次,以三瓶样品的总平均值为该时间稳定性检验结果,0个月检验结果使用均匀性检验结果的总平均值;检测方法与均匀性研究检验方法一致。
数据统计方法依据GB/T15000.3-2008采用线性拟合方程模型为稳定性研究基本模型,可表示为:
Y=β01X+ε
式中:
X——时间;
Y——参考物质的特性量值;
β0、β1——回归系数;
ε——随机误差分量。
对于稳定性较好的样品,β0为测定得到的值,β1期望值为0,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可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直线斜率的计算:
截距的计算:
直线上点标准偏差的计算:
与斜率相关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7~11,查GB/T15000.5-1994附录F,得自由度为6,置信水平为0.95的t因子为2.48,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1|<t0.95,6×S(b1),故斜率是不显著的,因而说明样品在14个月期间有良好的稳定性。
表7:可待因稳定性检验结果及分析结果
表8:蒂巴因稳定性检验结果及分析结果
表9:吗啡稳定性检验结果及分析结果
表10:罂粟碱稳定性检验结果及分析结果
表11:那可丁稳定性检验结果及分析结果
计算结果见表7~11,查GB/T15000.5-1994附录F,得自由度为6,置信水平为0.95的t因子为2.48,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1|<t0.95,6×S(b1),故斜率是不显著的,因而说明样品在14个月期间有良好的稳定性。
9、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
参考物质的定值由10个认可实验室协作完成,采用的方法为:DB31 2010-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数据见表12~16。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柯克伦检验
先利用柯克伦检验,对其标准差的最大值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离群数据,要求所有标准差都是在重复条件下获得,且由相同数目计算结果得出。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其结果判定规则为:
实验室数P=10,每个实验室测定数n=3,查柯克伦检验5%的临界值为0.445,1%的临界值为0.536。
对于可待因,2号实验室与4号实验室的标准偏差最大,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对于蒂巴因,5号实验室的标准偏差最大,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对于吗啡,5号实验室的标准偏差最大,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对于罂粟碱,6号实验室的标准偏差最大,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对于那可丁,3号实验室的标准偏差最大,
柯克伦检验统计量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5个指标的检验统计量C≤C(5%),则10个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全部通过柯克伦检验。
(2)对10个实验室的检测均值进行单值格拉布斯检验
利用单格拉布斯检验分析10个实验室检验结果平均值之间的变异,
格拉布斯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Gp为:
式中:
G1P(G11)——平均值中最大值(最小值)统计量;
X(1p)(X(11))——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总平均值;
s——平均值标准偏差。
其结果判定规则为:
实验室数P=10,查格拉布速检验的临界值表,G(5%)的临界值为2.290,G(1%)的临界值为2.482。
对于可待因,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1p=1.398,G11=1.398;
对于蒂巴因,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1p=1.091,G11=1.273;
对于吗啡,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1p=1.410,G11=1.586;
对于罂粟碱,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1p=1.730,G11=1.730;
对于那可丁,按上述公式计得:G1p=1.835,G11=1.223;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5个指标的G1<C(5%),所有数据的均值可保留参加双值格拉布斯检验。
(3)对10个实验室的检测均值进行双值格拉布斯检验
双格拉布斯检验量G2P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2P是检验最大的两个值是否为离群值,G21是检验最小的两个值是否为离群值,S(P-1,P) 2为P个数据去除最大两个值后的方差,S(1,2) 2为P个数据去除最小两个值后的方差,S0 2为原数组方差。
其结果判定规则为:
实验室数P=10,查格拉布速检验的临界值表,G(5%)的临界值为0.0.1864,G(1%)的临界值为0.1150。
对于可待因,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2P=0.9473,G21=0.8070;
对于蒂巴因,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2P=0.8914,G21=0.7074;
对于吗啡,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2P=0.8982,G21=0.8014;
对于罂粟碱,按上述公式计算得:G2P=0.8807,G21=0.6456;
对于那可丁,按上述公式计得:G2P=0.7608,G21=0.8974;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5个指标的G2≥G(5%),所有数据均为正确值,均可保留并参与定值。
表12:可待因定值结果
表13:蒂巴因定值结果
表14:吗啡定值结果
表15:罂粟碱定值结果
表16:那可丁定值结果
10、不确定度评估:
本批参考物质采用的定值方式是由10家实验室协同定值的方案,引入的不确定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2、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μchar
3、瓶间差异引入的不确定度μbb
4、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μlts。本批参考物质定值方式是协同定值,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已包含在实验室的检测值中,故可忽略不计。
①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检测数据经柯克伦检验与格拉布斯检验分析,所有数据均可保留并参与最终定值,参考物质的定值即为平均值的均值,与平均值的均值有关的合成标准不确定计算方式为:
其中:
——实验室检测结果总平均值;
Yi——实验室检测结果平均值;
P——实验室数;
s——平均值标准偏差。
由表12~16可计算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见表16。
②瓶间差异引入的不确定度μbb
在对样品均匀性研究中,瓶间均匀性已被验证,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列公式计算瓶间差异引入的不确定度μbb
瓶间方差计算:
瓶间标准偏差:
重复性标准偏差:
由瓶间均匀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由表2~6可计算瓶间差异引入的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见表16。
③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μlts
稳定性数据统计采用线性拟合方程模型,由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4个月期间样品是稳定均匀的,故由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μlts可按下式计算:
ults=sb×t
由表7~11计算的Sb带入公式计算得μlts,计算结果见表16。
④合成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是通过对参考物质的定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对特性值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来计算的,计算方式见下表:
其中置信水平为95%时,k=2,本批参考物质定值方式是协同定值,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已包含在实验室的检测值中,故此处μsts=0,计算结果见表16。
表16:不确定度评定表
名称 μchar μbb μlts μCRM
可待因 2.04 1.22 10.2 20.9
蒂巴因 1.74 1.05 8.98 18.4
吗啡 1.79 1.18 7.99 16.5
罂粟碱 0.914 1.13 6.15 12.6
那可丁 1.03 0.856 7.77 15.8
11、测定结果
本发明参考物质最终确定标准值由定值的总平均值与不确定度组成,结果为可待因:907±20.9μg/kg,蒂巴因:918±18.4μg/kg,吗啡:315±16.5μg/kg,罂粟碱171±12.6μg/kg,那可丁139±15.8μg/kg;参考物质的稳定性只研究至14个月,则暂定其保质期为14个月,如材料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证明,则有效期还可延长。

Claims (10)

1.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罂粟壳粉末的制备:将罂粟壳干燥、粉碎、过筛;c)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和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的物料的水分含量<5wt%;
(2)步骤c)所述的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时加入抗结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所述的抗结剂为SiO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所述的参考物质中的抗结剂含量为0.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步骤a)与步骤b)所述的干燥方法为:在微波功率0.5kW时,将1kg物料干燥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步骤a)、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的过筛使用的筛为国家标准R40/3,目数为50~65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步骤c)中所述的基体粉末与罂粟壳粉末一次混合采用三步混合法,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初次混合的质量比大于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再次混合的质量比,将再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最后混合成目标质量比值的参考物质,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再次混合的质量比≥1:10;最后根据罂粟壳生物碱的含量与参考物质设定的罂粟壳生物碱含量,按一定比例最后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所述的罂粟壳粉末与基体粉末初次混合的质量比为1:5,初次混合的产物与基体粉末再次混合的质量比为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香辛料参考物质,步骤c)所述的混合方法为:三维混合,转速40r/min,混合时间2h。
9.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该参考物质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基体粉末的制备:将基质材料干燥、混合、粉碎和过筛;b)参考物质的制备:将基体粉末与抗结剂、二次干燥、二次过筛和二次混合,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处理后的物料的水分含量<5wt%。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香辛料参考物质,其应用于分析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开发、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数据比对。
CN201710202305.4A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950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2305.4A CN106950310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2305.4A CN106950310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0310A true CN106950310A (zh) 2017-07-14
CN106950310B CN106950310B (zh) 2018-03-23

Family

ID=5947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2305.4A Active CN106950310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03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772A (zh) * 2013-07-19 2013-10-09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Miltenberger血型抗体检测新方法
CN103983495A (zh) * 2014-06-10 2014-08-13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河鲀毒素阳性质控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69447A (zh) * 2014-12-15 2015-04-29 新乡医学院 用于动物病原体检测的无害化阳性对照品
CN104634954A (zh) * 2015-03-17 2015-05-20 青岛市中心血站 质控样本混样指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772A (zh) * 2013-07-19 2013-10-09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Miltenberger血型抗体检测新方法
CN103983495A (zh) * 2014-06-10 2014-08-13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河鲀毒素阳性质控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69447A (zh) * 2014-12-15 2015-04-29 新乡医学院 用于动物病原体检测的无害化阳性对照品
CN104634954A (zh) * 2015-03-17 2015-05-20 青岛市中心血站 质控样本混样指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SON W. COSTIN 等: "Rapid determination of Papaver somniferum alkaloids in process streams using monolithic colum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杨柳 等: "掺加罂粟粉调味料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调味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0310B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itional experiences and modern understanding
Ning et al. Application of plant metabonomics in quality assessment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N105181855B (zh) Uhplc‑ms/ms同时测定防己黄芪汤煎剂中10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
Xia et 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based chemical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chemometric approach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stinction of three endangered Panax plants in Southeast Asia
Qi et al.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Gentianaceae) on different parts and cultivations years by HPLC and FTIR spectroscopy
CN107389813A (zh) 基于化学分类法及UPLC‑Tof‑MS鉴别青皮、陈皮、枳实和枳壳的方法
Jiang et al. Deoxynivalenol and its acetyl derivatives in bread and biscuits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Xu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onosaccharides in Lycium barbarum fruit polysaccharide by an efficient UHPLC‐QTRAP‐MS/MS method
CN105963382A (zh) 枣仁安神胶囊及其有效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方法
CN102908412A (zh) 一种白芍超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7485A (zh) 一种鉴别三叶青产地的方法
Xie et 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donopsis Radix and processed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charged aerosol detector
CN108414650B (zh) 砂仁鉴别方法及其应用和系统
Sun et al. Delayed luminescence: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ai et al. Contents variation analysis of free amino acids, nucleosides and nucleobases 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fermentation using UFLC‐QTRAP MS
Pu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ucleosides, nucleobases, and amino acids in safflower from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quadrupole linear ion‐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N106950310B (zh) 一种含有罂粟壳的阳性、阴性香辛料参考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Quantitative fingerprinting based on the limited‐ratio quantified fingerprint method for an overall quality consistency assessm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Lianqiao Baidu pills using HPLC with a diode array detector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methods
Li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scopy technique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Heshouwu)
CN111830173A (zh) 皂角刺饮片中掺杂野皂角刺含量的内标法检测方法
CN110007031B (zh) 甘草汁炙女贞子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03983495B (zh) 一种河鲀毒素阳性质控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Chemical comparison of coat and kernel of mung bean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based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approach
CN110161148A (zh) 一种食品中高氯酸盐的前处理方法及含量分析方法
CN107764924B (zh) 哮喘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Tao

Inventor after: Pei Xiaolong

Inventor after: Yang Ruomang

Inventor after: Song Li

Inventor after: Mou Xiao

Inventor after: Yuan Lei

Inventor after: Lin Fang

Inventor after: Liu Haijing

Inventor after: Qiao Rongxia

Inventor after: Zhang Li

Inventor after: Liu Yiqiong

Inventor after: Wang Yixin

Inventor after: Wang Dou

Inventor before: Li Tao

Inventor before: Pei Xiaolong

Inventor before: Yuan Lei

Inventor before: Lin Fang

Inventor before: Liu Haijing

Inventor before: Qiao Rongxia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

Inventor before: Liu Yiqi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ixin

Inventor before: Wang 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