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9771A - 换热管和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和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9771A
CN106949771A CN201610014105.1A CN201610014105A CN106949771A CN 106949771 A CN106949771 A CN 106949771A CN 201610014105 A CN201610014105 A CN 201610014105A CN 106949771 A CN106949771 A CN 106949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tube
proje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41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9771B (zh
Inventor
张志锋
魏文建
陆向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41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9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9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9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9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97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4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both outside and in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和一种换热器。换热管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一表面以及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以及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表面。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通过沿与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并且大致沿着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预定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朝向第二表面的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表面在预定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表面在预定方向上相互对准。由此,解决了常规机械胀接无法胀接小规格换热管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管和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换热器包括翅片,该翅片具有翅片孔,换热管插入翅片孔中。翅片和换热管采用胀接方式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和一种换热器,由此例如,改进翅片和换热管的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以及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流体通道,以及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通过沿与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并且大致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预定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突起表面与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与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突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突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一侧,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突起设置在同一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并且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相对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相对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位于不同侧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径向上的内侧或径向上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突起是沿所述换热管的轴向延伸的连续的凸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是沿所述换热管的轴向延伸的连续的凸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的中心侧的所述第一突起的朝向换热管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侧到所述第一突起表面侧向换热管的中心侧倾斜;以及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中心侧的所述第二突起的朝向换热管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侧到所述第二突起表面侧向换热管的中心侧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突起;以及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流体通道,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通过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突起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在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突起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在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相互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与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一个对应的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在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平面中,具有梯形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具有翅片孔;以及上述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翅片的翅片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和换热器,例如,可以改进翅片和换热管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局部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一个主体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一个主体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另一个主体部分的示意主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另一个主体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主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侧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主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立体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侧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主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立体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主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2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热器100包括:翅片1,所述翅片1具有翅片孔11;以及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插入所述翅片1的翅片孔11中。
实施例1
如图13至18所示,换热管2包括:第一主体部分21,具有第一流体通道211,第一表面2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以及第二主体部分22,具有第二流体通道221,以及第二表面222。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22通过沿与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并且大致沿着所述第一表面212或所述第二表面222的预定方向D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222的第一突起表面214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214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相互对准。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214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相互相对并接触,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214重叠在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由此相对于第一状态,换热管的外形尺寸在第二状态下增加。例如,在与所述轴向方向和所述预定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换热管的尺寸增加。即,在第一状态下,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构成的换热管的外径略小于翅片孔,由此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可以插入翅片孔。此外,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贴合到一起,换热管与翅片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保证换热管能够穿入翅片孔。通过外力,比如胀头之类的方式使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相互横向平移,并胀开,然后实现自支撑。
所述第二主体部分22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在第一状态下,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2的第二突起表面224与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下,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224与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相互对准。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224与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相互相对并接触。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224重叠在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由此相对于第一状态,换热管的外形尺寸在第二状态下增加。如图13至16所示,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21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22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1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213,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两个所述第一突起21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12的同一侧。在第二主体部分22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21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223,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两个所述第二突起22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2的同一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换热管2的轴线在所述预定方向D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表面212的所述第一突起213和所述第二表面222的所述第二突起223分别位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所述第一突起213和所述第二突起22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沿所述换热管2的轴向延伸的连续的凸条。
如图13至16所示,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2的中心侧的所述第一突起213的朝向换热管2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215从所述第一表面212侧到所述第一突起表面214侧向换热管2的中心侧倾斜;以及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2中心侧的所述第二突起223的朝向换热管2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225从所述第二表面222侧到所述第二突起223表面侧向换热管2的中心侧倾斜。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1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213,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223。然而,换热管可以仅仅设有一个第一突起213,仅仅设有一个第一突起213和一个第二突起223,或者仅仅设有两个第一突起213。此外,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是外形相同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可以作为第二主体部分22并且第二主体部分22可以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流体通道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等任何数量。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流体通道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突起213和所述第二突起223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第一突起213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214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以及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第二突起223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224与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可以是平面,并且可以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中,例如在通过换热管2的轴线的平面中。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换热管是圆管,然而换热管也可以是诸如椭圆管等其它横截面的管,由此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的截面也相应地变化。
实施例2
如图19至27所示,换热管2包括:第一主体部分21,具有第一流体通道211,第一表面2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沿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突起213;以及第二主体部分22,具有第二流体通道221,第二表面2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沿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突起223。所述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22可以朝向彼此。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22通过沿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多个第一突起213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多个第二突起223在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多个第一突起213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多个第二突起223在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上相互对准。第一主体部分21的所述第一表面212上的多个第一突起213与第二主体部分22的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的多个第二突起223的相对的表面相互接触,或相互重叠。由此相对于第一状态,换热管的外形尺寸在第二状态下增加。在将轴向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沿着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换热管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21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22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1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在第二主体部分22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21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在沿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平面中,具有梯形截面。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在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在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的相互接触的表面可以是平面。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的相互接触的表面可以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中,例如在通过换热管2的轴线的平面中。所述多个第一突起213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223可以等间隔设置或不等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在第一状态下两者构成的换热管小于翅片孔的内径。然后,在轴向方向上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拉动对齐。第一突起213和第二突起223重叠。换热管的外形尺寸增加。实现与翅片孔充分接触,达到胀接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1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213,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2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223。然而,换热管可以仅仅在对应的一个第一表面212和一个第二表面222上设有突起。此外,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是外形相同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可以作为第二主体部分22并且第二主体部分22可以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流体通道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等任何数量。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中的流体通道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换热管是圆管,然而换热管也可以是诸如椭圆管等其它横截面的管,由此所述第一主体部分21和第二主体部分22的截面也相应地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热管可以做成毛细管,由此可改善换热性能和强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解决了常规机械胀接无法胀接小规格换热管的问题,解决了液压胀接带来的局部破裂问题和胀接过程中的密封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可以将换热管做成多样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相对于常规圆形单孔换热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可以有效降低工质充注量,增大换热管表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相对于常规微通道多孔换热扁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装配方式不需要焊接工艺,有助于降低成本。此外,与常规微通道扁管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与翅片的装配有助于除霜和凝结水的排放,对于推广微通道换热管在制冷空调热泵工况下的应用意义重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组合成新的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换热管,包括:
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以及
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流体通道,以及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通过沿与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并且大致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预定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下,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突起的所述第一突起表面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
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突起表面与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下,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突起的所述第二突起表面与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突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突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一侧,
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突起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表面的同一侧,并且
相对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突起分别位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是沿所述换热管的轴向延伸的连续的凸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是沿所述换热管的轴向延伸的连续的凸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的中心侧的所述第一突起的朝向换热管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侧到所述第一突起表面侧向换热管的中心侧倾斜;以及
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换热管中心侧的所述第二突起的朝向换热管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侧到所述第二突起表面侧向换热管的中心侧倾斜。
9.一种换热管,包括:
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突起;以及
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流体通道,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突起,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通过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而从第一状态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突起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在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而在第二状态,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突起与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在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相互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一突起,
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突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半环状的横截面,在第一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一突起,
在第二主体部分的朝向第一主体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与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一个对应的一个上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管,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和所述多个第二突起在沿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平面中,具有梯形截面。
13.一种换热器,包括:
翅片,所述翅片具有翅片孔;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翅片的翅片孔中。
CN201610014105.1A 2016-01-07 2016-01-07 换热管和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9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105.1A CN106949771B (zh) 2016-01-07 2016-01-07 换热管和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105.1A CN106949771B (zh) 2016-01-07 2016-01-07 换热管和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9771A true CN106949771A (zh) 2017-07-14
CN106949771B CN106949771B (zh) 2019-03-12

Family

ID=5946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41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9771B (zh) 2016-01-07 2016-01-07 换热管和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977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4844A (en) * 1981-05-15 1984-03-06 Daikin Kogyo Co., Ltd. Cross-fin coil type heat exchanger
WO2007048826A2 (fr) * 2005-10-28 2007-05-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îte collectrice pour é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fluide à haute pression, échangeur comportant une telle boîte et procédé pour sa fabrication
JP2015001307A (ja) * 2013-06-13 2015-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CN204666012U (zh) * 2015-04-21 2015-09-23 无锡华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平行流喷锌空心铝扁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4844A (en) * 1981-05-15 1984-03-06 Daikin Kogyo Co., Ltd. Cross-fin coil type heat exchanger
WO2007048826A2 (fr) * 2005-10-28 2007-05-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îte collectrice pour é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fluide à haute pression, échangeur comportant une telle boîte et procédé pour sa fabrication
JP2015001307A (ja) * 2013-06-13 2015-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CN204666012U (zh) * 2015-04-21 2015-09-23 无锡华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平行流喷锌空心铝扁管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9771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4286B2 (en) Un-finned heat exchanger
WO2015120804A1 (zh) 板式换热器
CN102016480A (zh) 板式换热器
KR101759110B1 (ko) 이중관 열교환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5466255B (zh) 板式换热器
CN101776403A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3868398A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1010554A (zh) 机械式装配热交换器及其密封件
JP2012082986A (ja) 熱交換器
CN106949771A (zh) 换热管和换热器
CN104019582A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05300365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和换热器
CN209820240U (zh) 一种折叠凹凸通道管
CN103851949A (zh) 热交换器用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09595951B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5300364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和换热器
CN101776413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2431898U (zh) 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
CN104180705A (zh) 转接头及具有该转接头的换热器
CN108067562B (zh) 换热器的组装方法
CN112556245A (zh) 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CN206310972U (zh) 换热器边板、多折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7365782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
JP3756641B2 (ja) 熱交換器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49818B2 (ja) 四方切換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