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8008A - 一种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8008A
CN106918008A CN201510988594.6A CN201510988594A CN106918008A CN 106918008 A CN106918008 A CN 106918008A CN 201510988594 A CN201510988594 A CN 201510988594A CN 106918008 A CN106918008 A CN 106918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reflector
lighting device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85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8008B (zh
Inventor
陈雨叁
李乾
许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85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8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8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8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8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8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采用激光照射任意一波长转换区域后,将得到的受激光通过相应反射罩的反射既定方向出射的方式出光,由于激光光源的亮度高,保证了照明装置的出光亮度高;而且照明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其组成的各个组件的体积有限,保证了照明装置的体积较小;通过每一反射罩和第一基板的半密闭的固定方式,保证将受激光全部出射,避免了光线的浪费;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不同的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同时通过优化波长转换装置的反射的第一受激光和透射的第二受激光的光斑等参数的不同,进一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进而提高了照明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前照灯装置为车辆的重要组件之一,在夜间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出光亮度与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照明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亮度,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的发光光源。但是,现有的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的发光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其发光亮度已经达到极限,若想要再次提高车辆用前照灯装置,需要增加发光二极管的个数,但是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利用空间有限,无法再次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光亮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灵活性和适应性高的照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激光光源,用于出射激光;
第一基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两面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一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二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二出光口,且所述第一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二反射面;
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之间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至少一个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一受激光 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二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口;
以及,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一通透区域,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基板的通透区域。
优选的,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三受激光和第四受激光,所述第三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三受激光以第三方向反射出第一出光口,以及,所述第四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四受激光以第四方向反射出第二出光口。
优选的,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区域、至少一个透明区域和至少一个半反半透明区域;
位于所述反射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反射膜和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膜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荧光粉层,该第一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二荧光粉层,该第二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反射膜和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三荧光粉层;以及,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四荧光粉层;该第三荧光粉层和相应第四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半透半反射波长转换区域。
优选的,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减反射膜;
和/或,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减反射膜。
优选的,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呈圆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板转动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优选的,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的材质均为YAG发光陶瓷。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反射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的材质为陶瓷、氮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单晶硅或碳化硅。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的材质为蓝宝石。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基板。
优选的,所述激光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外,且所述第一反射罩具有一透光口,其中,所述激光透过所述透光口入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光光路上、且位于所述激光光源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聚光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中至少一个为弧面反射面。
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为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用于出射激光;第一基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两面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一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二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二出光口,且所述第一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之间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至少一个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一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二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口;以及,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照明装置采用激光照射任意一波长转换区域后,将得到的受激光通过相应反射罩的反射既定方向出射的方式出光,由于激光光源的亮度高,保证了照明装置的出光亮度高;而且照明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其组成的各个组件的体积有限,保证了照明装置的体积较小;另外,通过每一反射罩和第一基板的半密闭的固定方式,保证将受激光全部出射,避免了光线的浪费;此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不同的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同时通过优化波长转换装置的反射的第一受激光和透射的第二受激光的光斑等参数的不同,将第一受激光和第二受激光分别引导至不同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进一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进而提高了照明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沿AA’方向的切面示意图;
图3c为图3a中沿BB’方向的切面示意图;
图3d为图3a中沿CC’方向的切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的发光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其发光亮度已经达到极限,若想要再次提高车辆用前照灯装置,需要增加发光二极管的个数,但是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利用空间有限,无法再次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不但出光亮度高,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具体结合图1a至图4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均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照明装置包括:
激光光源10,用于出射激光;
第一基板20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20两面的第一反射罩31和第二反射罩32,所述第一反射罩31与第一基板20之间具有第一出光口312,所述第二反射罩32与第一基板20之间具有第二出光口322,且所述第一反射罩31朝向所述第一基板20的一面为第一反射面311,所述第二反射罩32朝向所述第一基板20的一面为第二反射面321;
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罩31和第二反射罩32之间的波长转换装置40,所述波长转换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1和至少一个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2,其中,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1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一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311,所述第一反射面311将所述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一出光口312;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2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二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 321,所述第二反射面321将所述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口322;
以及,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40连接的控制装置50,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40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1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2接收所述激光。
具体的,参考图1a和1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其波长转换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部分透过第一基板;即,所述第一基板20包括一通透区域,所述波长转换装置4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上且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基板20的通透区域。此外,波长转换装置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反射罩和第一基板之间,且第一基板上设置有一透过区域,将第二受激光透过第一基板而出射至第二反射面上,本申请对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能够通过控制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以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参考图1a所示,当驱动波长转换装置40以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1接收激光时,能够将激光转换为第一受激光而出射至第一反射面311,通过第一反射面311的反射,将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自第一出光口312出射;以及,当驱动波长转换装置40以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2接收激光时,能够将激光转换为第二受激光而出射至第二反射面321,通过第二反射面321的反射,将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自第二出光口322出射。其中,当照明装置用于车辆前照灯装置时,能够通过优化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参数,以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优化为近光方向和远光方向出射。本申请中,第一出光口312和第二出光口322的出光面大致呈同一平面,可以看作本申请照明装置的总出光口的相邻的两个子出光口;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大致朝同一方向出射,但出射角度不同,光线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
由上述内容可知,照明装置采用激光照射任意一波长转换区域后,将得到的受激光通过相应反射罩的反射既定方向出射的方式出光,由于激光光源的亮度高,保证了照明装置的出光亮度高;而且照明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其组成的各个组件的体积有限,保证了照明装置的体积较小;另外,第一基板为挡光板,通过每一反射罩和第一基板的半密闭的固定方式,保证将受激光 全部出射,避免了光线的浪费;此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不同的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同时通过优化波长转换装置的反射的第一受激光和透射的第二受激光的光斑等参数的不同,进一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进而提高了照明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具体的,由于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为反射型,而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为透射型,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出射的第一受激光出射至第一反射面,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出射的第二受激光出射至第二反射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光源设置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其中,当激光照射至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后,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受激光的激发而产生第一受激光,第一受激光出射至第一反射面后,通过第一反射面的反射以第一方向出射;当需要照明装置以第二方向出射时,通过控制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切换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受激光的激发而产生第二受激光,第二受激光出射至第二反射面后,通过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以第二方向出射。其中,可以通过优化激光光源、波长转换装置和两个反射罩的位置,以及,每个反射罩的反射面的参数等,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任意一方向优化为远光方向,另一方向优化为近光方向,进而能够在应用至车辆用前照灯装置时实现远光和近光的切换。
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其第一反射罩31和第二反射罩32还可以同时出光,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40还包括:
至少一个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3,其中,所述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3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三受激光和第四受激光,所述第三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311,所述第一反射面311将所述第三受激光以第三方向反射出第一出光口312,以及,所述第四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321,所述第二反射面321将所述第四受激光以第四方向反射出第二出光口322。
其中,第三方向可以和第一方向相同,且第四方向可以和第二方向相同,当应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时,能够实现远光和近光同时出射的目的。第三 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方向不同,第四方向也可以与第二方向不同,只需改变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的结构特性即可。
下面结合图3a至图3d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区域可以由荧光粉组成,通过激光照射荧光粉产生受激光作为照明装置的出光光源。其中,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沿AA’方向的切面示意图,图3c为图3a中沿BB’方向的切面示意图,图3d为图3a中沿CC’方向的切面示意图。
其中,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第二基板44,所述第二基板44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区域、至少一个透明区域和至少一个半反半透明区域;
位于所述反射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反射膜441和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膜441背离第二基板44一侧的第一荧光粉层41,该第一荧光粉层41所在区域为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1;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二荧光粉层42,该第二荧光粉层42所在区域为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42;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反射膜442和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442背离第二基板44一侧的第三荧光粉层431;以及,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四荧光粉层432;该第三荧光粉层431和相应第四荧光粉层432所在区域为所述半透半反射波长转换区域。其中,上述相应第四荧光粉层即为与第三荧光粉层结合所在区域为一半透半反射波长转换区域的荧光粉层。
其中,本申请中的反射膜可选为金属反射涂层膜,也可以选择无机漫反射层,该无机漫反射层为无机白色粉末(如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钛等)与玻璃粉的混合烧结层。
进一步的,结合图3c和图3d所示,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减反射膜443;
和/或,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4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减反射膜444。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组成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可选的,所有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呈圆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板转动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的效果,参考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10的出光光路上、且位于所述激光光源10与波长转换装置40之间的聚光装置60。聚光装置60将激光光源10发出的激光向波长转换装置40的方向汇聚,由于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的发光位置分别位于第二基板40的两侧,因此,从聚光装置60发出的激光照射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的光程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进而导致第一受激光和第二受激光的不同。该技术方案对受激光的影响,不仅来自于激光照射至不同波长转换区域时光斑大小所直接导致的受激光发散的不同,而且还由于激光照射至不同波长转换区域时光斑大小不同,导致波长转换区域表面的激光密度不同,进而导致受激光的亮度、光密度不同。
具体的,激光光源可以包括有一个激光器,或者,激光光源包括有多个激光器;其中,聚光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聚光透镜,且每个聚光透镜与一激光器的光路对应,将所有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均汇聚至波长转换装置同一位置,或者,聚光装置包括有一个聚光透镜,将所有激光器出射的激光汇聚至波长转换装置同一位置,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具体设计。
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激光光源的激光器可以为高功率阈值的激光器,其可以为半导体激光器。另外,对于激光光源的位置,其可 以位于第一反射罩的内部,还可以位于第一反射罩的外部,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其中,所述激光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外,且所述第一反射罩具有一透光口,其中,所述激光透过所述透光口入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本申请对第一荧光粉层、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的颜色不作具体限制。其中,所有第一荧光粉层的颜色均可相同,或者,至少一个第一荧光粉层与其他第一荧光粉层的颜色不同;所有第二荧光粉层的颜色均可相同,或者,至少一个第二荧光粉层与其他第二荧光粉层的颜色不同;所有第三荧光粉层的颜色均可相同,或者,至少一个第三荧光粉层与其他第三荧光粉层的颜色不同;以及,所有第四荧光粉层的颜色均可相同,或者,至少一个第四荧光粉层与其他第四荧光粉层的颜色不同。其中,当照明装置作为车辆用前照灯装置中一部分时,可以采用蓝光激光器,而所有荧光粉层均可以为黄色荧光粉,且通过优化不同荧光粉层的浓度,可以实现出光亮度的不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的材质均为YAG(yttrium aluminum garnet,钇铝石榴石)发光陶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板可以为透明基板,其中,其材质可以为蓝宝石等。进一步的,在激光照射荧光粉层的过程中,荧光粉层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基板作为承载荧光粉层的基板还可以设计为高导热基板,其反射部分能够承受高温而不发生形变,其导热系数大于140W/(m*k),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反射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的材质为陶瓷、氮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单晶硅或碳化硅,此外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基板,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另外,所述第二基板的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的材质为蓝宝石。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可以将第一基板同样设置为高导热基板,提高照明装置的散热效果。
为了优化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的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中至少一个为弧面反射面。其中,当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为弧面反射面时,其弧面参数等均不做具体限制,其中,本申请采用弧面反射面设计,可以采用抛物线曲面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光损失,可以通过电脑建模模拟反射面反射受激光的角度和反射面的空间结构以确定其设计参数;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均可以采用树脂、玻璃、金属、合金 等材质制作而成,且通过在其表面蒸镀高反射铝膜或银膜以形成相应的反射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照明装置可以为车辆用前照灯装置。或者,照明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放映机的照明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应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时,第一出光口和第二出光口的朝向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用于出射激光;第一基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两面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一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二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二出光口,且所述第一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之间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至少一个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一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二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口;以及,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照明装置采用激光照射任意一波长转换区域后,将得到的受激光通过相应反射罩的反射既定方向出射的方式出光,由于激光光源的亮度高,保证了照明装置的出光亮度高;而且照明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其组成的各个组件的体积有限,保证了照明装置的体积较小;另外,通过每一反射罩和第一基板的半密闭的固定方式,保证将受激光全部出射,避免了光线的浪费;此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不同的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激光,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同时通过优化波长转换装置的反射的第一受激光和透射的第二受激光的 光斑等参数的不同,进一步实现照明装置的不同出光效果,进而提高了照明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光源,用于出射激光;
第一基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两面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一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二反射罩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第二出光口,且所述第一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第二反射面;
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之间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至少一个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一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一受激光以第一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二受激光后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二受激光以第二方向反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口;
以及,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一通透区域,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基板的通透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其中,所述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后,并将其转换为第三受激光和第四受激光,所述第三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将所述第三受激光以第三方向反射出第一出光口,以及,所述第四受激光出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将所述第四受激光以第四方向反射出第二出光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区域、至少一个透明区域和至少一个半反半透明区域;
位于所述反射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反射膜和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膜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荧光粉层,该第一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二荧光粉层,该第二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反射膜和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三荧光粉层;以及,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第二反射罩一侧的第四荧光粉层;该第三荧光粉层和相应第四荧光粉层所在区域为所述半透半反射波长转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一减反射膜;
和/或,
位于所述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罩一侧的第二减反射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和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呈圆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板转动以切换相应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透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或半透半反射型波长转换区域接收所述激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的材质均为YAG发光陶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反射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反射部分的材质为陶瓷、氮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单晶硅或碳化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明区域的透明部分的材质为蓝宝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罩外,且所述第一反射罩具有一透光口,其中,所述激光透过所述透光口入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光光路上、且位于所述激光光源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聚光装置。
CN201510988594.6A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照明装置 Active CN106918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8594.6A CN106918008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8594.6A CN106918008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8008A true CN106918008A (zh) 2017-07-04
CN106918008B CN106918008B (zh) 2022-01-14

Family

ID=5945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8594.6A Active CN106918008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80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0235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照明灯及其应用
CN109424941A (zh) * 2017-07-05 2019-03-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和激光荧光转换型光源
CN110469787A (zh) * 2019-08-19 2019-11-19 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印制led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068455A1 (zh) * 2019-10-10 2021-04-15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轮、光源模组和投影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187A (zh) * 2010-10-2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
CN103250089A (zh) * 2010-12-06 2013-08-14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204044487U (zh) * 2014-06-15 2014-12-24 吴震 波长转换转盘和发光装置
CN104808273A (zh) * 2014-01-29 2015-07-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波长转换器及其适用的光源系统
JP2015201272A (ja) * 2014-04-04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用前照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187A (zh) * 2010-10-2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
CN103250089A (zh) * 2010-12-06 2013-08-14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4808273A (zh) * 2014-01-29 2015-07-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波长转换器及其适用的光源系统
JP2015201272A (ja) * 2014-04-04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用前照灯
CN204044487U (zh) * 2014-06-15 2014-12-24 吴震 波长转换转盘和发光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941A (zh) * 2017-07-05 2019-03-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和激光荧光转换型光源
CN107270235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照明灯及其应用
CN110469787A (zh) * 2019-08-19 2019-11-19 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印制led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068455A1 (zh) * 2019-10-10 2021-04-15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轮、光源模组和投影机
EP4043957A4 (en) * 2019-10-10 2023-11-29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FLUORESCENT WHEEL,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OR
US11979690B2 (en) 2019-10-10 2024-05-07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hosphor wheel,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8008B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7527B1 (en)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957472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system
US9377167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an envelope enclosing a light source
KR101798216B1 (ko) 원격 발광성 재료를 갖는 조명 장치
RU2452059C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с удаленны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м отражающим конвертером
US20160102819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CN108235720B (zh) 用于产生高亮度光的光学设备
RU2457393C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с удаленны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м конвертером
US946265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imm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6536798A (ja) 発光デバイス
JP200705986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
CN106918008A (zh) 一种照明装置
RU2475887C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с удаленным отражательным многослойны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м конвертером
CN108351075A (zh) 高亮度发光装置
TW201214015A (en) Phosphor devic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7049630U (zh) 一种荧光模块及光源系统
JP6501370B2 (ja) 発光デバイス
JP2007294379A (ja) 照明装置
CN106895271A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JP6085204B2 (ja) 発光装置
JP2016028370A (ja) 固体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3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 Li Light Road No.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4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 Li Light Road No.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4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Appotronic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