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9046B - 能量转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量转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9046B
CN106899046B CN201510960140.8A CN201510960140A CN106899046B CN 106899046 B CN106899046 B CN 106899046B CN 201510960140 A CN201510960140 A CN 201510960140A CN 106899046 B CN106899046 B CN 106899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unit
inductor
battery
coupled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01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9046A (zh
Inventor
吴涛
李飞
刘昌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to CN2015109601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9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9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9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9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9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充电组件,包括耦合至直流电压源的波形变换电路以及与所述波形变换电路连接的变压模块;供电组件,耦合在直流电池和电机之间,用于在供电模式下将所述直流电池中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电机,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来自直流电池的直流电压升高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以提供给所述电机的直流/交流转换器;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池的电感以及多个开关单元,所述多个开关单元中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电感在充电模式下与所述充电组件组成充电电路,给所述直流电池充电。

Description

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能量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是阻碍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把电网中的电能高效、便捷地转换成电动车蓄电池中的化学能一直是电动车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能量转换系统的电路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可靠性低,且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低。另外,现有的能量转换系统在直流转换环节,还存在电能转换率低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新的能量转换系统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转换系统。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充电组件,包括耦合至直流电压源的波形变换电路以及与所述波形变换电路连接的变压模块;供电组件,耦合在直流电池和电机之间,用于在供电模式下将所述直流电池中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电机,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来自直流电池的直流电压升高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以提供给所述电机的直流/交流转换器;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池的电感以及多个开关单元,所述多个开关单元中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电感在充电模式下与所述充电组件组成充电电路,给所述直流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能量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所示的能量转换系统在充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图的工作模态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能量转换系统在充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使用的“包括”、“包含”、或“具有”以及类似的词语是指除了列于其后的项目及其等同物外,其他的项目也可在范围以内。本申请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具体数量,还包括与所述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除非清楚地另外指出,所有项目的单复数不加以限制。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材料或实施例等。
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术语“或”、“或者”并不意味着排他,而是指存在提及项目(例如成分)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包括提及项目的组合可以存在的情况。
本申请说明书中提及“一些实施例”等等,表示所述与本发明相关的一种特定要素(例如特征、结构和/或特点)被包含在本说明书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于其他实施例中。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所述发明要素可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结合。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文中可能不会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和结构,以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使本发明变得令人费解。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能量转换系统90的示意图。能量转换系统90耦合在直流电池60和电机50之间。在充电模式下,能量转换系统90为直流电池60充电;在供电模式下,能量转换系统90将直流电池60中的能量传输给电机50。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电池60为车载电池。
能量转换系统90包括充电组件10以及供电组件20。
充电组件10包括耦合至直流电压源的波形变换电路12以及与波形变换电路12连接的变压模块13。
波形变换电路12在充电模式下,与变压模块13以及供电组件20中的部分元件组成充电电路,为直流电压源60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形变换电路12包括第三电感Lr、包含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六开关单元K6的第三桥臂121、包含第七开关单元K7和第八开关单元K8的第四桥臂122。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七开关单元K7互相连接,且两者的连接点连接直流电压源的正极,第六开关单元K6和第八开关单元K8互相连接,且两者的连接点连接直流电压源的负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形变换电路12中的每个开关单元K5、K6、K7、K8包括场效应管和二极管;场效应管的栅极接入驱动信号,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二极管的两端连接。
变压模块13主要包括变压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模块13的原侧的一端通过第三电感Lr耦合至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六开关单元K6的连接点C,另一端连接至第七开关单元K7和第八开关单元K8的连接点D。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模块13的匝数比为N:1,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即,变压模块13的原侧电压大于副侧电压,由此,充电组件可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电压源由耦合在电网和波形变换电路12之间的交流/直流转换器11形成。交流/直流转换器11的输入端111和112连接电网,输出端113和114连接波形变换电路,并将来自电网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输出给波形变换电路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电压源为外部电压源(图未示),也即,波形变换电路12连接能量转换系统90外部的直流电压源。
供电组件20耦合在直流电池60和电机50之间。在供电模式下,供电组件20将直流电池60中的能量传输给电机50。
供电组件20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21以及直流/交流转换器22。
直流/直流转换器21耦合在直流电池60和直流/交流转换器22之间,将来自直流电池60的直流电压升高,提供给直流/交流转换器22。直流/直流转换器21包括耦合至直流电池60的电感和多个开关单元,以实现直流电压的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直流转换器21包括第一电感Lf1、第二电感Lf2、包含第一开关单元K1和第二开关单元K2的第一桥臂211、包含第三开关单元K3和第四开关单元K4的第二桥臂212。第一桥臂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桥臂212的两端连接,也即,第一开关单元K1与第三开关单元K3连接,第二开关单元K2与第四开关单元K4连接。第一桥臂211的中点,即第一开关单元K1和第二开关单元K2的连接点A,通过第一电感Lf1耦合至直流电池60的正极;第二桥臂212的中点,即第三开关单元K3和第四开关单元K4的连接点B,通过第二电感Lf2耦合至直流电池60的正极。第一开关单元K1与第三开关单元K3的连接点与直流/交流转换器22连接;第二开关单元K2与第四开关单元K4的连接点与直流/交流转换器22以及直流电池60的负极连接。
变压模块13耦合至直流/直流转换器12,由此,充电组件10连接至供电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模块13的副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点A和连接点B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模块13与直流/直流转换器12之间包括切换开关S1,以实现充电组件10与供电组件20之间的连接和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K1包括场效应管Q1和二极管D1、第二开关单元K2包括场效应管Q2和二极管D2、第三开关单元K3包括场效应管Q3和二极管D3、第四开关单元K4包括场效应管Q4和二极管D4;场效应管Q1、Q2、Q3、Q4中的每个的栅极接入驱动信号,源极和漏极分别与属于同一个开关单元的二极管的两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要,直流/直流转换器21包含的桥臂的数量可多于两个。
直流/交流转换器22耦合在直流/直流转换器21和电机30之间,将直流/直流转换器21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提供给电机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22包括直流链路224以及包含第五桥臂221、第六桥臂222以及第七桥臂223的三相逆变器,第五桥臂221、第六桥臂222以及第七桥臂223中的每个均包含两个互相连接的开关单元。三相逆变器通过直流链路224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链路224包括与第五桥臂221、第六桥臂222以及第七桥臂223并联的电容C1。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相逆变器可根据需要调整为五相逆变器、七相逆变器等其他逆变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与直流/交流转换器22之间耦合有切换开关S2,以实现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与直流/交流转换器2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与变压模块13之间耦合有切换开关S1,以实现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与充电组件10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22与电机50之间耦合有开关组件30,用以实现直流/交流转换器22与电机50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22直接连接电机50,也即,开关组件30不存在。
在供电模式下,切换开关S1断开,切换开关S2闭合,供电组件20将直流电池60中的能量传输给电机50。在充电模式下,切换开关S1闭合,切换开关S2断开,充电组件10与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中的电感和至少部分开关单元组成充电电路,为直流电池60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充电模式下,第二开关单元K2中的场效应管Q2以及第四开关单元K4中的场效应管Q4断开,充电组件10与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中的第一电感Lf1、第二电感Lf2、第二开关单元K2中的二极管D2和第四开关单元K4中的二极管D4组成充电电路,为直流电池60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量转换系统90包括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耦合至各个开关单元,为各个开关单元中的场效应管提供驱动信号,以控制场效应管的通断。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供电模式还是充电模式下,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中的第一电感Lf1、第二电感Lf2、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均工作,即:直流/直流转换器21中的第一电感Lf1、第二电感Lf2、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既是供电电路的一部分,也是充电电路的一部分,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复用”。这种“复用”能够简化充电组件10的电路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这种“复用”无需借助电机内部元件,无需电机开放用于接入充电组件的端口,故这种“复用”对电机无特殊限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电路结构简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图2示出了图1所示能量转换系统90在充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图3为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图的工作模态波形图。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能量转换系统90的充电模式进行说明。
图2中,直流电压源等效为输入电压Vin。第五开关单元K5等效为场效应管Q5,二极管D5和电容C5,其中,电容C5为第五开关单元K5中的实际的场效应管的等效电容;类似地,第六开关单元K6等效为场效应管Q6,二极管D6和电容C6,第七开关单元K7等效为场效应管Q7,二极管D7和电容C7,第八开关单元K8等效为场效应管Q8,二极管D8和电容C8。第二开关单元K2和第四开关单元K4中的场效应管在充电模式中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在充电模式下,第二开关单元K2等效为整流二极管D2,第四开关单元等效为整流二极管D4。直流电池60等效为电容Cf,直流电池60的等效电阻忽略。
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在充电模式下零电压开通,即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在开通之前,两端的电压几乎为零。整流二极管D2和D4在变压模块13的副侧电压几乎为零时完成换流,从而避免电压尖峰。
以下说明一些实施例中,能量转换系统90在充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3,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的驱动信号包括频率和占空比大致相同的方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的驱动信号包括频率相同、占空比大致为50%的方波。
除死区T外,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六开关单元K6的驱动信号互补;由于死区T的脉冲宽度相比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很小(为清楚起见,图3所示死区T的脉冲宽度较大,但实际上,死区的脉冲宽度可能仅为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几十或几百分之一),因此,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六开关单元K6的驱动信号可被视为大致互补;类似地,第七开关单元K7和第八开关单元K8的驱动信号大致互补。
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八开关单元K8之间的驱动信号具有相位差;第六开关单元K6和第七开关单元K7之间的驱动信号也具有相位差。
请参阅图2和图3,以下以一个时间周期t0至t0’为例,对充电模式下的能量转换系统90进行说明。其中,图2中变压模块13的原侧电流iP、副侧电流is、第一电感Lf1的电流iLf1、第二电感Lf2的电流iLf2的正向电流方向如图2中的相应箭头所示。
1)t0时刻
在t0时刻,Q8开通,Q5已在t0时刻之前开通,C和D两点之间的电压VCD=Vin,变压模块13的原侧电流iP和副侧电流is的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整流二极管D2关断,D4开通。
2)t1时刻
在t1时刻,Q5关断,第一电感Lf1中的能量通过变压模块13从其副侧传导到其原侧,由于此时电流iP的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方向所示,且仅Q8开通,Q5、Q6和Q7均关断,因此,D6导通,电流在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三电感Lr、变压模块13和第八开关单元K8中流动。此时,变压模块13的副侧电流is=iLf1,二极管D4的电流iD4=is+iLf2
Q6在t1时刻之后开通,由于D6此时导通,故第六开关单元K6为零电压开通。
3)t2时刻
在t1和t2时刻之间,D6和Q8导通,由于存在通态压降,变压模块13的原侧电流iP和副侧电流is开始下降。随着is的下降,D2开始导通,且iD2=iLf1-is;并且,D4中的电流开始下降。在t2时刻,iLf2的电流方向为负,is=-iLf2,iD4=0,iD2=iLf1+iLf2,则D4自然关断,仅D2导通。
4)t3时刻
在t3时刻,关断Q8,与t1时刻类似的,Lf2中的能量使得D7导通。
t1至t3时刻之间,变压模块13的副侧电压为零。D2和D4在此期间完成换流,能够避免电压尖峰。
5)t4时刻
在t4时刻开通Q7,由于D7已导通,故第七开关单元K7为零电压开通。
6)t5、t6和t7时刻
与t1、t2和t3时刻相类似的,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八开关单元K8均零电压开通,且D2和D4在t5至t7时刻之间完成换流,能够避免电压尖峰。
7)t0’时刻
在t0’时刻,Q8开通,进入下一个时间周期。
由上述说明可见,场效应管Q5-Q8均可实现零电压开通,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开关损耗,提高能量转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图3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90仅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
例如,可对能量转换系统90进行如下变型:参照图1,在第一开关单元K1和第三开关单元K3的连接点与直流电池60的正极之间增加一个切换开关(图未示),且第一电感Lf1和第二电感Lf2的连接点E连接至一个双刀开关(图未示),该双刀开关还连接直流电池60的正极和负极,以使第一电感Lf1和第二电感Lf2能够在该双刀开关的控制下被连接至直流电池60的正极或负极。
对于该变型后的能量转换系统,在供电模式下,该增加的切换开关断开,双刀开关控制第一电感Lf1和第二电感Lf2连接直流电池60的正极。也即,在供电模式下,该变型后的能量转换系统的等效电路与能量转换系统90一致。在充电模式下,该增加的切换开关闭合,使D1和D3连接至直流电池60的正极,双刀开关控制第一电感Lf1和第二电感Lf2连接直流电池60的负极。该变型后的能量转换系统在充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请参见图4。
对于该变型后的能量转换系统,在充电模式下,场效应管Q1、Q2、Q3、Q4均断开,第一电感Lf1、第二电感Lf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与充电组件10组成充电电路,对直流电池60进行充电。
虽然结合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因此,要认识到,权利要求书的意图在于覆盖在本发明真正构思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充电组件,其包括耦合至直流电压源的波形变换电路以及与所述波形变换电路连接的变压模块;及
供电组件,其耦合在直流电池和电机之间,用于在供电模式下将所述直流电池中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电机,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来自直流电池的直流电压升高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以提供给所述电机的直流/交流转换器;
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池的电感以及多个开关单元,所述多个开关单元中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电感在充电模式下与所述充电组件组成充电电路,给所述直流电池充电,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
第一电感;
第二电感;
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桥臂;及
包括与第一开关单元连接的第三开关单元以及与第二开关单元连接的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桥臂;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池,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二电感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池,并且
所述变压模块的副侧的一端耦合在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感之间,以及所述变压模块的副侧的另一端耦合在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中的二极管,与所述充电组件组成所述充电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中的二极管,与所述充电组件组成所述充电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变换电路包括:
包含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三桥臂;
包含第七开关单元和第八开关单元的第四桥臂;
其中,所述第三桥臂的两端以及所述第四桥臂的两端与所述直流电压源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七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直流电压源的正极,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八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所述变压模块的原侧的一端通过第三电感耦合至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七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八开关单元的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用于组成所述充电电路的开关单元包括场效应管和二极管;在所述充电模式下,所述场效应管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所述第六开关单元、所述第七开关单元、所述第八开关单元的驱动信号包括频率和占空比大致相同的方波,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中的每个桥臂上的两个开关单元的驱动信号大致互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八开关单元之间的驱动信号具有相位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与每个开关单元耦合,用于向每个开关单元发送驱动信号。
CN201510960140.8A 2015-12-18 2015-12-18 能量转换系统 Active CN106899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0140.8A CN106899046B (zh) 2015-12-18 2015-12-18 能量转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0140.8A CN106899046B (zh) 2015-12-18 2015-12-18 能量转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9046A CN106899046A (zh) 2017-06-27
CN106899046B true CN106899046B (zh) 2020-03-27

Family

ID=5919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0140.8A Active CN106899046B (zh) 2015-12-18 2015-12-18 能量转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90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514B (zh) 2019-06-30 2021-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8900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式ups的蓄电池充电和升压电路
CN203416035U (zh) * 2013-09-16 2014-01-2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快速充电机
CN10382534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伊顿公司 集成式功率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8900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式ups的蓄电池充电和升压电路
CN10382534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伊顿公司 集成式功率变换器
CN203416035U (zh) * 2013-09-16 2014-01-2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快速充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9046A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23136A1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4052296B (zh) 用于开关模式功率转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US8350523B2 (en) Charging system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and multiple operating modes
CN106208769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5958816B (zh) 一种多单元二极管电容网络和耦合电感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US9543823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having a switching circuit unit that includes a switching device and an auxiliary switching device
CN109874385B (zh) 电力转换系统
CN105490539A (zh) 双模式dc-dc转换器
CN111463878A (zh) 一种兼容型大功率双端输出车载充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JPWO2008020629A1 (ja) 絶縁昇圧型プッシュプル式ソフトスイッチングdc/dcコンバータ
US7495935B2 (en) DC/AC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6026643A (zh) 一种混合开关电容与耦合电感的高电压增益dc-dc变换器
TWI489754B (zh) 可逆型多輸入交錯式直流/直流轉換器
CN111464040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输入电网的dcdc架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27689B (zh) 逆变器装置
KR20190115364A (ko)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WO2022078121A1 (zh) 充电装置和车辆
CN112350583B (zh) 一种电流型推挽桥式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6899046B (zh) 能量转换系统
JP6953634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を備える車両充電器
KR20190025196A (ko) 절연형 dc-dc 컨버터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10677027A (zh) 一种嵌位型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JP660167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724554U (zh) 一种嵌位型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结构
CN113938003A (zh) 一种利用耦合电感的双向共流dc/dc变换器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