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1942A - 一种编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1942A
CN106871942A CN201610948232.9A CN201610948232A CN106871942A CN 106871942 A CN106871942 A CN 106871942A CN 201610948232 A CN201610948232 A CN 201610948232A CN 106871942 A CN106871942 A CN 106871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disc
encoder
inner cas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82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1942B (zh
Inventor
董昌群
张帅
李洪哲
孟维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82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1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1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D5/3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 G01D5/3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 G01D5/347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using displacement encoding sca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Transfor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编码器,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软绵,转轴设置在内壳的中轴线位置,转轴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外部,延伸出外壳的转轴端部设置有软连接件。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用于钢铁行业中辊子的转速测量,其中,内外壳之间的软绵以及转轴端部的软连接件都可以降低编码器所承受的机械振动幅度,从而起到保护编码器的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可有效保障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编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
背景技术
钢铁行业中,辊子广泛应用于如轧钢机、连铸机等传动输送系统中。为更好地配合轧钢机和连铸机的运作,常使用编码器对辊子的转速进行测量。常用的编码器主要分为接触式编码器和非接触式编码器两类。接触式编码器由码盘、电刷和电路组成,其中,电刷的刷头与码盘接触,工作时码盘与电刷的相对运动形成接触摩擦,长此以往,会造成接触式编码器出现测量误差增大和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而非接触式编码器的部件各自独立设置,工作时避免了因部件间的接触摩擦而导致的机械磨损,且非接触式编码器各部件之间信号传输速度快,因此相较于接触式编码器,非接触式编码器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而其中的光电编码器是目前钢铁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非接触式编码器。
相关技术中,光电编码器的内部主要由光源、码盘、光电器件、处理芯片和电路组成。其中,码盘的一侧是发光二极管或者白炽光源,另一侧则是接收发光二极管或者白炽光源发出光线的光电器件,与被测轴同心的码盘上刻制有一定编码规则的码道。光电编码器的外部套以金属材质的外壳,起到保护内部精密部件和屏蔽外部干扰信号的作用。使用时,光电编码器通过外部连接装置与辊子的转轴相连接,码盘跟随被测辊子的转轴转动,使得光源发出的光束透过码盘形成周期性的变化,并传输至光电器件,由光电器件处理产生电信号输出至处理芯片,从而由处理芯片由电信号转换为数字脉冲信号,数字脉冲信号再由其他设备接收并最终显示为辊子的转速。
但是,在钢铁行业的车间中都存在大型电机设备,例如,轧钢车间中,轧钢机的电机功率常常要在1000千瓦以上,这些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幅度较大,而与辊子转轴相连接的编码器同样也要承受相同振幅的振动。因此,编码器一方面很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因大幅度振动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另一方面内部部件也很容易发生故障,对设备的自动化运行造成影响,不利于其长久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码器,用于解决钢铁行业中编码器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因大幅度振动受到影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其中: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填充所述软绵5);
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内壳的中轴线位置,所述转轴的一端沿所述中轴线延伸出所述外壳外部;
所述软连接件设置在延伸出所述外壳的所述转轴端部。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智能芯片和信号转换器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其中:
沿所述转轴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和第一码盘,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一码盘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和第一挡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的中轴面;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智能芯片和信号转换器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隔板、第二光源发射器、第二码盘、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
沿所述转轴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二隔板、第二光源发射器和第二码盘,所述第一隔板、第一码盘、第二隔板和第二码盘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码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光源发射器和第二挡板均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的中轴面;
所述第一挡板、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均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路保护器,其中:
所述电路保护器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均与所述电路保护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池隔板、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和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隔板和蓄电池均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电池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蓄电池之间,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蓄电池和电路保护器均与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软连接件包括橡胶软连接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器,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软绵,转轴设置在内壳的中轴线位置,转轴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外部,延伸出外壳的转轴端部设置有软连接件。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用于钢铁行业中辊子的转速测量,其中,内外壳之间的软绵以及转轴端部的软连接件都可以降低编码器所承受的机械振动幅度,从而起到保护编码器的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可有效保障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1-图6中:1-转轴、2-软连接件、3-外壳、4-第一隔板、5-软绵、6-内壳、7-第一光源发射器、8-第一码盘、9-第一挡板、10-第二隔板、11-第二码盘、12-第二位移传感器、13-电路保护器、14-电池隔板、15-第一位移传感器、16-智能芯片、17-第二光源发射器、18-第二挡板、19-信号转换器、20-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1-电路板、22-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器,用以对缓解钢铁行业中编码器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因大幅度振动受到影响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外壳3内部设置有内壳6,且外壳3与内壳6之间的空隙填充有软绵5;转轴1设置在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转轴1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3外部;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外壳3的转轴1端部,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壳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内部可按照光电编码器的原理安装光源、码盘、光电器件、处理芯片和电路等部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由于内外壳之间的软绵以及转轴端部的软连接件都可以降低编码器所承受的机械振动幅度,从而起到保护编码器的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可有效保障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对于编码器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看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编码器包括如图2所示的壳体结构,即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外壳3内部设置有内壳6,且外壳3与内壳6之间的空隙填充有软绵5;转轴1设置在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转轴1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3外部;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外壳3的转轴1端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软连接件2的内壳6内,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软连接件2的内壳6内,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电路板21上;
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其中:沿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码盘8,第一隔板4和第一码盘8均垂直套设在转轴1上,第一光源发射器7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4上;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设置在第一码盘8与电路板21之间、且固定设置在内壳6上;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挡板9均设置在第一码盘8的垂直平面的一侧,第一位移传感器15设置在垂直平面的另一侧,垂直平面为内壳6的中轴面;
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与信号转换器19电连接,信号转换器19与智能芯片16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在运行时,先由第一光源发射器7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码盘8形成具有编码规律的光束,然后由具有感光功能的第一挡板9接收光束并传递给第一位移传感器15,接着由第一位移传感器15处理产生光信号并传递给信号传感器19,再由信号传感器19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智能芯片16,最后由智能芯片16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中,将编码器中的第一挡板9、第一位移传感器15和信号转换器19,并且分别设置在垂直于第一码盘8的内壳6的中轴面的两侧,起到平衡所述中轴面两侧重量的作用,使得编码器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而常见的光电编码器则是置于光源的同一侧,增大光源一侧的重量,影响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编码器包括如图2所示的壳体结构,即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外壳3内部设置有内壳6,且外壳3与内壳6之间的空隙里填充有软绵5;转轴1设置在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转轴1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3外部;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外壳3的转轴1端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软连接件2的内壳6内,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软连接件2的内壳6内,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电路板21上;
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隔板10、第二光源发射器17、第二码盘11、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其中:
沿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二隔板10、第二光源发射器17和第二码盘11,第一隔板4、第一码盘8、第二隔板10和第二码盘11均垂直套设在转轴1上,第一光源发射器7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4上,第二光源发射器17固定设置在第二隔板10上;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设置在第一码盘8与第二隔板10之间、且固定设置在内壳6上,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设置在第二码盘11与电路板21之间;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挡板9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设置在第一码盘8的垂直平面的一侧,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二光源发射器17和第二挡板18均设置在垂直平面的另一侧,垂直平面为内壳6的中轴面;
第一挡板9、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与信号转换器19电连接,信号转换器19与智能芯片16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在运行时,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同步运行,且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工作原理相同。以第一检测单元为例,先由第一光源发射器7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码盘8形成具有编码规律的光束,然后由具有感光功能的第一挡板9接收光束并传递给第一位移传感器15,接着由第一位移传感器15处理产生光信号并传递给信号传感器19,再由信号传感器19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智能芯片16,最后由智能芯片16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工作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中的两组检测组件中的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可以选用具有相同码道的码盘,也可以选择不同码道的码盘。当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选择相同码盘时,当两组检测组件测得的数据一致或者差距微小时,说明两组检测组件均可正常工作,当两组检测组件测得的数据差距过大时,则说明其中一组检测组件已经不能正常工作,这时技术人员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可以判断哪一组检测组件出现问题并准备合适时机进行更换,而此时另一组检测组件测得的数据仍然可以支持生产的继续进行,无需立即停机更换。当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选择不同码盘时,可设置求取平均值的程序,即将两组检测组件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均值求算,进一步提高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实施例三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编码器除具有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相同的结构组成外,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路保护器13、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其中:
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路保护器13和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均焊接在电路板21上,电池隔板14和蓄电池23均固定设置在远离转轴1的电路板21的一侧,电池隔板14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1与蓄电池23之间,
第一码盘8与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连接,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与智能芯片16电连接,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和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均与电路保护器13电连接,蓄电池23均与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编码器中的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可自动校正第一码盘8,使得第一码盘8的测量精度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提高第一码盘8的使用寿命;电路保护器13可以保护编码器内部电路,防止突然通电或断电、温度过高、雷击等情况下引起过压、过流、浪涌对编码器内部电路的破坏,提高编码器的使用寿命;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为编码器提供了一套备用的供电系统,当编码器的正常供电被迫停止时,即可自动启动备用供电系统,保证编码器的正常运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编码器中软连接件2可以选用橡胶软连接件,由于橡胶软连接件2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弹性、扯断强度及伸长率,可保障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的减振功能。
实施例四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编码器除具有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相同的结构组成外,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路保护器13、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其中:
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路保护器13和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均焊接在电路板21上,电池隔板14和蓄电池23均固定设置在远离转轴1的电路板21的一侧,电池隔板14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1与蓄电池23之间,
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均与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连接,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与智能芯片16电连接,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和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均与电路保护器13电连接,蓄电池23均与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具有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可以设置相同码道的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起到一备一用及互相监控的作用,也可以设置不同码道的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起到求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精度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还具有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路保护器13、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可自动校正第一码盘8,使得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的测量精度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提高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11的使用寿命;电路保护器13可以保护编码器内部电路,防止突然通电或断电、温度过高、雷击等情况下引起过压、过流、浪涌对编码器内部电路的破坏,提高编码器的使用寿命;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为编码器提供了一套备用的供电系统,当编码器的正常供电被迫停止时,即可自动启动备用供电系统,保证编码器的正常运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编码器中软连接件2可以选用橡胶软连接件,由于橡胶软连接件2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弹性、扯断强度及伸长率,可保障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器的减振功能。
另外,上述实施例之间在描述过程中均有相关性,在描述过程中并未详细说明,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实施例之间的相同部分可以相互参看,具体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
所述外壳(3)内部设置所述内壳(6),所述外壳(3)与所述内壳(6)之间填充所述软绵(5);
所述转轴(1)设置在所述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所述转轴(1)的一端沿所述中轴线延伸出所述外壳(3)外部;
所述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所述外壳(3)的所述转轴(1)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其中:
沿所述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码盘(8),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一码盘(8)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4)上;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与所述电路板(21)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6)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挡板(9)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6)的中轴面;
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19)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19)与所述智能芯片(1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隔板(10)、第二光源发射器(17)、第二码盘(11)、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其中:
沿所述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二隔板(10)、第二光源发射器(17)和第二码盘(11),所述第一隔板(4)、第一码盘(8)、第二隔板(10)和第二码盘(11)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4)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射器(1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0)上;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与所述第二隔板(10)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6)上,所述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码盘(11)与所述电路板(21)之间;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挡板(9)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二光源发射器(17)和第二挡板(18)均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6)的中轴面;
所述第一挡板(9)、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19)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19)与所述智能芯片(16)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其中:
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第一码盘(8)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与所述智能芯片(16)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其中:
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第一码盘(8)和第二码盘(8)均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与所述智能芯片(16)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路保护器(13),其中:
所述电路保护器(13)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码盘自动校正装置(20)均与所述电路保护器(1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池隔板(14)、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和蓄电池(23),其中:
所述电池隔板(14)和蓄电池(23)均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转轴(1)的所述电路板(21)的一侧,所述电池隔板(14)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1)与所述蓄电池(23)之间,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蓄电池(23)和电路保护器(13)均与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2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件(2)包括橡胶软连接件。
CN201610948232.9A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编码器 Active CN106871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8232.9A CN106871942B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编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8232.9A CN106871942B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编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942A true CN106871942A (zh) 2017-06-20
CN106871942B CN106871942B (zh) 2020-05-29

Family

ID=59239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8232.9A Active CN106871942B (zh) 2016-10-26 2016-10-26 一种编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19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619B (zh) * 2018-09-12 2020-05-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編碼器及其適用之可轉動裝置
US10914616B2 (en) 2018-09-12 2021-02-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Encoder and rotatable device using same
CN114623849A (zh) * 2022-03-10 2022-06-14 朝阳市加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电编码器模块化码盘
CN114777819A (zh) * 2022-04-22 2022-07-22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6356Y (zh) * 2003-10-15 2005-06-29 李春晓 电动轿车驱动电机转速测试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
WO2010119513A1 (ja) * 2009-04-14 2010-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956866U (zh) * 2011-03-22 2011-08-31 蚌埠市科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CN203177871U (zh) * 2013-01-31 2013-09-04 深圳市测力佳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式旋转位置测量器
CN106004419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无锡康柏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型汽车油箱
CN206177327U (zh) * 2016-10-26 2017-05-17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6356Y (zh) * 2003-10-15 2005-06-29 李春晓 电动轿车驱动电机转速测试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
WO2010119513A1 (ja) * 2009-04-14 2010-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956866U (zh) * 2011-03-22 2011-08-31 蚌埠市科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CN203177871U (zh) * 2013-01-31 2013-09-04 深圳市测力佳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式旋转位置测量器
CN106004419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无锡康柏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型汽车油箱
CN206177327U (zh) * 2016-10-26 2017-05-17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义: "光电编码器的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世界》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619B (zh) * 2018-09-12 2020-05-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編碼器及其適用之可轉動裝置
US10914616B2 (en) 2018-09-12 2021-02-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Encoder and rotatable device using same
CN114623849A (zh) * 2022-03-10 2022-06-14 朝阳市加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电编码器模块化码盘
CN114623849B (zh) * 2022-03-10 2023-09-15 朝阳市加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编码器模块化码盘
CN114777819A (zh) * 2022-04-22 2022-07-22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4777819B (zh) * 2022-04-22 2023-06-30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942B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1942A (zh) 一种编码器
CN206177327U (zh) 一种编码器
CN110487239B (zh) 锅炉膨胀在线监测系统
CN110925305B (zh) 一种双核控制的磁悬浮系统
CN208125061U (zh) 一种导线直径自动激光测量装置
CN210953404U (zh) 一种大功率电机轴承电蚀损伤模拟装置
CN105818838A (zh) 一种计轴传感器及计轴检测方法
CN208860384U (zh) 梅花型弹性联轴器工况的检测装置
JP6867220B2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717731B2 (ja) 回転電機
CN201351621Y (zh) 一种带振动测量装置的轴流风机
CN101038146A (zh) 汽轮机三缸接配及内部套找中用的发光式内径千分尺
CN107024270A (zh) 无线检测,诊断建筑物或设备状态参数的方法
CN111240293A (zh) 一种电气控制系统
CN116952507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微型电机性能测试评估系统
CN207336559U (zh) 激光光纤测速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
CN113202862B (zh) 一种关节轴承
CN104280173A (zh) 减速器功率在线检测设备的接触式不间断供电装置
CN103696977B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矿用轴流式通风机测振系统
CN108106528A (zh) 程控式水轮机组固定部件中心测量系统
CN102279102B (zh) 用于变速器故障诊断仪的档位信号预处理接口结构及方法
CN213904100U (zh) 基于以太网供电和数据传输的传感器系统
CN214149648U (zh) 一种智能动态扭矩传感器
CN207231439U (zh) 一种高精度的固定式位移传感器
CN209941522U (zh) 高速铁路声屏障健康指标数据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