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3716A - 喷液匣结构 - Google Patents

喷液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3716A
CN106853716A CN201510888806.3A CN201510888806A CN106853716A CN 106853716 A CN106853716 A CN 106853716A CN 201510888806 A CN201510888806 A CN 201510888806A CN 106853716 A CN106853716 A CN 106853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witch
hydrojet
contro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8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荣侯
廖文雄
韩永隆
黄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88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3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3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3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88Structure of heating means
    • B41J2/14112Resistive el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一种喷液匣结构,用以进行至少一种液体的喷墨打印,包含一喷印芯片以及设置于该喷液芯片上且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该喷印芯片长度为15.1毫米至15.7毫米之间,该喷印芯片宽度是为5.8毫米至6.2毫米之间,而该喷印芯片所有的加热电阻共有2400个,该加热电阻以每平方毫米24.6至27.4个的密度设置于其上。

Description

喷液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喷液匣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三维打印的喷液匣结构。
【背景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为依据建构类似金字塔层层堆叠成型的概念所发展而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成型的快捷性,能在不需要任何刀具,模具及治具的情况下自动、快速将任意复杂形状的设计方案快速转换为3D的实体模型,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及减少研发成本,能够确保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和新产品开发的一次成功率,快速成型技术为技术人员之间,以及技术人员与企业决策者、产品的用户等非技术人员之间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及方便的产品设计交流工具,从而明显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目前RP技术发展出利用喷印技术结合载具精密定位技术的方式来生产3D的实体模型,其生产方式为先将一层粉末铺设于载具上方并利用喷液打印技术于部分粉末上喷印高粘度的粘结剂,使粘结剂与粉末沾粘并固化,一直重复上述制程层层堆砌即可完成3D的实体模型。
已知通常以一般喷液打印技术所采用的打印模块应用于RP技术上,举例来说,其如图1所示,该一般喷液打印技术所采用的打印模块1设置于一主机体(未图式),以进行喷印作业。该打印模块1包括喷印平台10、承载座11及至少一喷液匣12,该喷印平台10包括架体101以及跨设于该架体101的传动轴102,承载座11穿设于该传动轴102上,该至少一喷液匣12通常会设置两喷液匣,即如图1所示,为容置黑色喷液的第一喷液匣121及容置彩色喷液(例如:青色(C)、黄色(Y)、洋红色(M))的第二喷液匣122,且喷液匣12对应设置于该承载座11上,故该承载座11及设置于其上的喷液匣12可相对于该喷印平台10的该传动轴102以进行X轴的往复式作动。
当该打印模块1进行RP技术的喷印作业时,透过该喷印平台10带着该承载座11及设置于其上的喷液匣12进行一Y轴方向的往复式作动,并再透过该喷液匣12在该承载座11上可沿该传动轴102以进行左右移动的X轴方向的往复式作动,如此透过X轴及Y轴方向交互进行的往复式作动,可将该喷液匣12所容置的各色喷液喷涂在建构载具(未图示)所铺设的建构材料(未图示)上,并一直重复上述制程以实施层层堆砌的作业,进而可完成3D物件的实体模型(未图示)。
惟在此3D物件的快速成型喷印作业实施时,喷液匣12中除了容置黑色及彩色喷液之外,更需额外容置高粘度的粘结剂,以将建构材料进行粘合,进而可层层堆砌以构成3D物件,因此传统的快速成型装置更需设置额外的承载架及喷液匣用于容置高粘度的粘结剂,如此一来,则会导致喷印模块1的整体体积增大,同时更增加承载架及喷液匣的成本。
已知喷液匣结构可包含打印芯片、加热电阻以及喷孔板,其中喷液匣结构是组装于一储液匣的本体上,且加热电阻是受控于打印芯片,储液匣将提供喷液至加热电阻,使得加热电阻因应打印芯片的触发对喷液进行加热,使得储液匣内部所储存的喷液加热并经由所对应的喷孔板的喷孔喷射至三维物体上,至于,液滴喷液时间的控制对应于所要打印图案的像素点。
通常储液匣是设置于喷液装置之内部,并借由一承载系统的带动而在三维物体上方进行横向移动,使得储液匣的喷液匣能够根据要打印的图案而移动到正确的位置进行喷液,即承载系统使得喷液匣与三维物体之间沿一扫描轴产生相对运动,其中扫描轴指的是平行于三维物体的宽度方向,且驱动组件的单次扫描意味着承载系统带动喷液匣于三维物体的大约整个宽度上移动一次,然而在各次单次扫描之间,三维物体将相对于喷液匣沿垂直于扫描轴的一进给轴前进,即沿三维物体长度的方向。
当喷液匣沿着扫描轴喷液移动时将会产生一行间断线条,而所有的间断线条组合起来即为打印的图案的文字或是影像,至于沿三维物体的进给轴的打印分辨率被称为间断线条沿三维物体进给轴的密度,因此间断线条在喷墨媒体进给轴上的密度越大,沿该轴的打印分辨率就越高。
已知技术是借由增加喷液匣的加热电阻的数目来提高间断线条沿三维物体前进轴的密度,以提高打印分辨率,进行提升打印的速度,虽然增加喷液匣的加热电阻的数目可以达到加快打印速度,但是众多的加热电阻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得喷液匣的温度快速升高,不仅会影响打印品质更可能使得整个喷液匣损坏。
目前业界所发展出来的解决方式的一是借由增加喷液匣的尺寸来避免喷液匣的温度快速升高,但是,对于竞争激烈的喷液打印市场中,喷液装置的售价下降的很快速,增加喷液匣的尺寸将会提高生产喷液装置的成本,而消减市场竞争力。
而且当喷液匣的喷孔数量多的时候,会将喷液匣设计为序列传输以节省打印芯片输入/输出(I/O)上的数量,但因为打印芯片所需驱动加热电阻的控制方式仍为需要结合地址控制以及打印数据信号,但是已知打印芯片中对于地址控制的设计方式是为当控制喷液匣加热的地址的数目为n时,位置解码器需对应设置n条排线以供连接至对应的喷墨驱动电路上,举例而言,当控制喷液匣加热的地址的数目为20时,位置解码器需对应设置20条排线,但是随着加热电阻数目的增加,已知的设计将增加芯片的面积,而增加喷液匣的打印芯片的尺寸,因此如何缩减地址控制的方式为节省打印芯片面积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的喷液匣结构,也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喷液匣结构,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高速打印,同时因为有效利用喷液匣空间而降低成本,提供以轻便和廉价的组件来实现高性能打印。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用以进行至少一种液体的喷墨打印,包含一喷印芯片以及设置于该喷液芯片上且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该喷印芯片长度为15.1毫米至15.7毫米之间,该喷印芯片宽度是为5.8毫米至6.2毫米之间,而该喷印芯片所有的加热电阻共有2400个,该加热电阻以每平方毫米24.6至27.4个的密度设置于其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俾解决已知增加喷液匣的加热电阻的数目而增加打印芯片的尺寸将会提高生产喷液装置的成本,以及已知地址控制的方式将增加打印芯片的面积等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包含一喷墨控制电路,接收数个选通信号、数个时脉信号、一数据信号、一地址信号、一加热控制信号、一预热控制信号、一电源信号,包含:一数据信号转换器,接收一串列数据信号,并转换成数个并列数据信号输出;一地址信号转换器,接收一串列地址信号,并转换成数个第一并列地址信号及数个第二并列地址信号输出;一主地址解码器,与该地址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以将数个该第一并列地址信号解码成数个第三并列地址信号;一次地址解码器,与该地址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以将数个该第二并列地址信号解码成数个第四并列地址信号;一缓冲器,接收一加热信号及一预热信号,用以去除该加热信号及该预热信号的噪声处理稳定输出;以及多个喷墨驱动电路,每个喷墨驱动电路包括:一主预热控制电路;一打印数据闸,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及该数据信号转换器的该并列数据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一逻辑运算输出一打印数据信号,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一预热数据闸,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逻辑运算输出一预热数据信号,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一加热控制反向电路,接收输入该加热控制信号,以输出一加热控制信号或一反向加热控制信号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一预热控制反向电路,接收输入该预热控制信号,以输出一预热控制信号或一反向预热控制信号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一驱动晶体管开关,具有一控制端与该主预热控制电路连接,并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且该输出端与接地连接;以及一加热电阻,接收一电源信号,且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一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适用于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其具备模块化的喷液匣,且每一喷液匣具备三个储液室,且其中两储液室用以容置不同色的喷液,一储液室用以容置粘结剂,同此以实施3D物件的快速成型的喷印作业。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实施于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该打印模块包含:喷印平台,具有架体及传动轴,传动轴跨设于架体上;承载座,穿设于传动轴上;以及至少两个相同模块化的喷液匣,对应设置于承载座上,其中喷液匣具有匣体,匣体内设有三个储液室,用以分别容置不同的喷印液体,且至少两个相同模块化的喷液匣的匣体容置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喷印液体,以实施快速成型的喷印作业。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乃将打印数据信号PD所对应地址信号An的时序信号,而预热数据信号PFD设计成一种所对应的地址信号An-1的时序信号,这样所有的加热电阻不会都一直保持持续预热,避免整个喷液芯片会累积相当高温度,导致影响喷液芯片的执行运作效率或更严重的导致喷液芯片的加热电阻R烧毁不能工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喷液匣结构,其中该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接收一打印数据信号的开关,其所需对应地址信号为An的时序,而该收一预热数据信号的开关,其所需对应地址信号为An-1的时序。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采用一般喷印技术的快速成型的打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之外观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喷液匣结构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3A所示的喷液匣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的上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喷液匣结构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的上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喷液匣结构的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的墨水配置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的喷液芯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的喷液匣结构的喷液芯片移除喷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其是为喷墨控制电路与喷液匣结构的喷液芯片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A:其是为图8所示的喷液匣结构的喷液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b:其是为图9A的C部分的电路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其是为喷液匣结构的喷液芯片的主预热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打印模块
10、20:喷印平台
101、201:架体
102、202:传动轴
11、21:承载座
12、22、22X、22Y:喷液匣
121:第一喷液匣
122:第二喷液匣
220:上盖
221、221x、221y:匣体
221a:壁面
222:挠性电路板
222a:电气接触点
223、223x、223y、42:喷液芯片
223a:喷孔片
224、224x、224ax、224bx、224cx、224dx、224y、224ay、224by、224cy、224dy:供液槽
225、226、227、225x、226x、227x、225y、226y、227y:储液室
228:液滴产生器
228a:喷液孔
228b、R:加热电阻
229:辨识芯片
P:1个轴线组中两相邻加热电阻之间的距离
P/2:不同轴线组的相邻两加热电阻之间的垂直距离
Wd2:喷液芯片的宽度
Ld2:喷液芯片的长度
Ls2:每一供液槽的长度
Lr2:每一排加热电阻的总长度
Sd2:每一供液槽的宽度
Cd:两相邻供液槽的间距
41:喷墨控制电路
clock:时脉信号
Data_odd:奇数地址数据信号
Data_even:偶数地址数据信号
Address、An、An-1:地址信号
strobe:选通信号
HV:电源信号
MF:加热控制信号
PF:预热控制信号
MF-N:反向加热控制信号
PF-N:反向预热控制信号
PD:打印数据信号
PFD:预热数据信号
Bank:电路区块
H、H1、H2:控制端点
COM:共接端点
4211、4212:数据信号转换器
4221、4222:地址信号转换器
4231、4232:主地址解码器
4241、4242:次地址解码器
4251、4252:缓冲器
od0~od14、m0~m2、S0~S1、MA0~MA4、SA0~SA3:排线
4260:预热数据闸
4261:打印数据闸
MA_X、SA_Y、Data_Z:接脚
4262:主预热控制电路
4263:驱动晶体管开关
4264:加热控制反向电路
4265:预热控制反向电路
M1:第一开关
M2:第二开关
M3:第三开关
M4:第四开关
M5:第五开关
M6:第六开关
M7:第七开关
M8:第八开关
M9:第九开关
M10:第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2,打印模块2是适用于一快速成型装置(未图示)中,且包括喷印平台20、承载座21及多个模块化的喷液匣22,喷印平台20包括架体201以及传动轴202,且传动轴202跨设于架体201上,承载座21穿设于传动轴202上,且于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模块化的喷液匣22是为两相同的喷液匣22X、22Y,该两喷液匣22X、22Y对应设置于该承载座21上,故承载座21及设置于其上的两喷液匣22X、22Y可相对于喷印平台20的传动轴202以单一方向(例如:X轴的方向)往复式位移,并借由于多个模块化的喷液匣22中导入喷印液体,以实施快速成型的喷印作业。
当该打印模块2进行RP技术的喷印作业时,透过该喷印平台20带着该承载座21及设置于其上的两喷液匣22X、22Y进行一Y轴方向的往复式作动,并再透过该两喷液匣22X、22Y在该承载座21上可沿该传动轴202以进行左右移动的X轴方向的往复式作动,如此透过X轴及Y轴方向交互进行的往复式作动,可将两喷液匣22X、22Y中所容置的喷印液体喷涂在建构载具(未图示)所铺设的建构材料(未图示)上,并一直重复上述制程以实施层层堆砌的作业,进而可完成3D物件的实体模型(未图示)。
于一些实施例中,该喷印液体可为粘结剂及色料墨水,且该色料墨水可为颜料墨水或染料墨水等,并不以此为限。且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喷印液体可为无色或单色的喷印液体,例如透明粘结剂(T)喷印液体、青色(C)喷印液体、黄色(Y)喷印液体、洋红色(M)喷印液体或其他颜色浅青色、浅洋红、灰度色等喷印液体,且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3A所示,打印模块2的喷液匣22是由上盖220、匣体221、挠性电路板222以及喷液芯片223所构成,其中上盖220覆盖于匣体221之上,而喷液芯片223则设置于匣体221的下方,且在匣体221内部具有储液空间,以储存喷液。匣体221具有壁面221a,且当喷液匣22安装设置于快速成型装置(未图示)上时,该壁面221a是可与其承载座21(如图2所示)相对应而设置。且挠性电路板222即设置于壁面221a上,并具有多个电气接触点222a,当喷液匣22被设置于快速成型装置的承载座21上时,透过喷液匣22的挠性电路板222上的电气接触点222a与承载座21上的导接部(未图示)对应电气连接。另该喷液匣22进一步设有一辨识芯片229进而以进行身分辨识/控制及/或监控快速成型装置和喷液匣22的喷液芯片223之间的电气信号的通讯。
又如图3B所示,喷液芯片223是对应设置于喷液匣22的匣体221的底部,且具有多个供液槽224。于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供液槽的数量是为4,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供液槽的数量亦可为3,这些供液槽的数量是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且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喷液匣22的匣体221内部是具有3个储液室225、226、227。换言之,匣体221内部的储液空间被区隔为3个储液室225、226、227,用以分别容置不同色或相同色的喷印液体。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室225是用以容置透明粘结剂(T)、储液室226是用以容置青色(C)色料墨水、储液室227是用以容置洋红色(M)色料墨水,但不以此为限,且此3个储液室225、226、227均分别与设置于匣体221底部的喷液芯片223的多个供液槽224相连通。以本实施例为例,储液室225是与中央两道供液槽224b、224c相连通,用以将粘结剂(T)输送至中央两道的供液槽224b、224c,储液室226则与一侧的供液槽224a相连通,用以将其中容置的青色(C)色料墨水输送至供液槽224a中,至于储液室227则与另一侧的供液槽224d相连通,用以将其中容置的洋红色(M)色料墨水输送至供液槽224a中。
请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可见喷液匣22的匣体221内部的3个储液室225、226、227均分别与设置于匣体221底部的喷液芯片223的多个供液槽224相连通,且由图4B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见储液室225内部的结构,搭配图4A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见储液室225内部容置储存的透明粘结剂(T)是由储液室225内部两侧向底部流动,以流至匣体221底部的喷液芯片223处,并流至与其相连通的中间两道供液槽224b、224c处输出,以进行透明粘结剂(T)的供液作业。
请续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可见储液室225及226内部的结构,搭配图5A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见储液室226内部容置储存的青色(C)色料墨水是由储液室226向底部流动,以流至匣体221底部的喷液芯片223处,并流至与其相连通的供液槽224a处输出,以进行青色(C)色料墨水的供液作业。
至于本实施例中的储液室227之内部结构是与储液室226相仿且相互对称设置,故其内部结构及墨水流动的方式均与储液室226相仿,故不再赘述的。
然透过前述图3C、图4A、图4B、图5A及图5B即可理解,透过本实施例具备3个储液室225、226、227的喷液匣,搭配具有4个供液槽224的喷液芯片223,即可同时输出两色的色料墨水及透明粘结剂(T),俾利于进行3D物件的快速成型的喷印作业。
请参阅图6并搭配图2所示,本发明的至少一喷液匣22是可为但不限为两喷液匣22X、22Y,且该喷液匣22X、22Y分别具有3个储液室225x、226x、227x及225y、226y、227y。于本实施例中,其中喷液匣22X的储液室225x是用以容置透明粘结剂(T)、储液室226x是用以容置青色(C)色料墨水、储液室227x是用以容置洋红色(M)色料墨水,而喷液匣22Y的储液室225y是用以容置透明粘结剂(T)、储液室226y是用以容置黄色(Y)色料墨水、储液室227y则用以容置黑色(K)色料墨水,但不以此为限。且喷液匣22X、22Y的匣体221x、221y底部的喷液芯片223x、223y上的多个供液槽224x、224y均分别与其对应的储液室225x、226x、227x及225y、226y、227y相连通。以本实施例为例,喷液匣22X的喷液芯片223x的供液槽224ax是与储液室226x相连通,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青色(C)色料墨水、设置于喷液芯片223x的中央两道供液槽224bx及224cx则与储液室225x相连通,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透明粘结剂(T)、喷液芯片223x的供液槽224dx是与储液室227x相连通,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洋红色(M)色料墨水。至于喷液匣22Y的喷液芯片223y的供液槽224ay则与储液室226y相连通,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黄色(Y)色料墨水、设置于喷液芯片223y的中央两道供液槽224by及224cy则与储液室225y相连通,同样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透明粘结剂(T)、喷液芯片223y的供液槽224dy则与储液室227y相连通,用以对应输出其所容置的黑色(K)色料墨水。
如此一来,透过在本发明两模块化设置的喷液匣22X、22Y内容置不同色的彩色、黑色(K)色料墨水及透明粘结剂(T)等喷印液体,则可对快速成型装置实施3D物件快速成型的多色喷印作业。
请参阅图7A及图7B所示,喷液芯片223上设有多个供液槽224。且于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供液槽224的数量是为4个,即其具有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以及在每一供液槽224的长轴边缘的两侧均分别设置一排的液滴产生器228,但不以此为限。每一排液滴产生器228之间以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的两侧边,故本实施例的喷液芯片223上是具有2排×4=8排的液滴产生器228,且该每一液滴产生器228是由一加热电阻228b及一对应的喷液孔228a所构成,其中液滴产生器228的加热电阻228b设置在喷液芯片223上,供使供液槽224相连通的储液室225、226、227所提供喷印液体连通,且该加热电阻228b受一喷孔板223a封盖,并于该喷孔板223a上设有该喷液孔228a,供以对应于该加热电阻228b,如此供给喷印液体经加热电阻228b加热后,则形成热气泡,并由喷液孔228a喷射出液滴以完成该液滴产生器228的喷印作用。
又如图7B所示,本发明的加热电阻228b设置于该喷液芯片223上且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线阵列。于本实施例中,喷液芯片223上具有4个轴线阵列(四个与参考轴线L的方向平行)的供液槽224,且彼此之间相对参考轴线L的垂直方向并排分隔,每一轴线阵列排成至少2个轴线组的加热电阻228b,设置于供液槽224两侧边,且1个轴线组的加热电阻228b之间以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相对应的供液槽224的两侧边,故本实施例的喷液芯片223上是具有8个轴线组的加热电组228b。
每1个轴线组的加热电阻228b中可包含300个或更多的加热电阻228b,且加热电阻228b的总数可达2400个,但不以此为限。
每1个轴线组加热电阻228b中两相邻的加热电阻228b之间的距离为P,不同轴线组的相邻两加热电阻228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P/2。于一些实施例中,P的距离可介于1/600~1/1200英吋,P/2则介于1/1200~1/2400英吋。而于本实施例中,P的距离是为1/600英吋,P/2则为1/1200英吋,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喷液匣22的喷液芯片223可为一矩形结构,喷液芯片223的宽度Wd2约为5.8毫米(mm)至6.2毫米(mm),喷液芯片223的长度Ld2约为15.1毫米(mm)至15.7毫米(mm),因此总面积为92.4毫米(mm),长宽比为Ld2/Wd2=15.1/6.2=2.4~Ld2/Wd2=15.7/5.8=2.7,故长宽比区间为2.4~2.7倍。
而喷液芯片223的宽度Wd2最佳为6毫米(mm),长度Ld2最佳为15.4毫米(mm),因此总面积为92.4毫米(mm),长宽比为Ld2/Wd2=15.4/6=2.5倍为最佳者。
又该加热电阻228b总数为2400个,因此本发明喷液芯片223上每平方毫米(mm2)的加热电阻228b密度约为2400/(15.4×6)=25.9个。
另外,每一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的宽度Sd2可为0.3毫米(mm),每一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的长度Ls2可为12.8毫米(mm),且两相邻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的间距Cd可为1.27毫米(mm),因此4个供液槽224a、224b、224c、224d的总宽度占喷液芯片223的B-B截面积比例是为:(Sd2/Wd2)×4=(0.3mm/6mm)×4=20%。
本发明的喷液匣除了借由交错排列的方式来于芯片上设置更多的加热电阻以有效利用喷液匣空间而降低成本及提高打印速度外,更可借由缩减喷液匣内部芯片的地址控制方式来达到缩减芯片面积,使喷液匣的尺寸相对缩小,进而降低生产喷墨打印机的成本。
请参阅图8,其是为喷墨控制电路与喷液匣的喷液芯片所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喷墨控制电路41运作时将传送时脉信号clock、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地址信号address、选通信号strobe、加热控制信号MF以及预热控制信号PF至喷液芯片42端,以控制整个喷液匣的运作。当然,喷液芯片42也必需要电源信号来控制加热电阻喷出液滴的运作。
另外,图7B所示为喷液芯片42的组合喷孔分辨率为1200点每英吋(dpi)。若喷墨芯片42的组合喷孔分辨率为600点每英吋(dpi),该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只要其中之一地址数据信号存在,即可达成上述的喷墨控制电路41与喷液芯片42所连接控制电路运作。
而时脉信号clock为控制信号输入喷液芯片42的依据,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以及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为输入到喷液芯片42的打印数据PD,地址信号address为输入到喷液芯片42的位置信号,用以驱动需进行喷墨打印的加热电路,选通信号strobe为控制喷液芯片42将喷墨控制电路41传入的信号栓锁住(latch)的信号,加热控制信号MF为使喷液匣的加热电路喷印出液滴的信号,预热控制信号PF为让喷液芯片42预热的信号。
请参阅图9A及图9B所示,由于喷墨控制电路41为了使传送至喷液芯片42的打印数据信号PD可分成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以及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分别传送至喷液芯片42内,因此喷液芯片42的内部电路分成2个部分来分别接收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以及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并搭配其它相对应的电路来进行喷墨运作,这样配置即可达成喷墨芯片42的组合喷孔分辨率为1200点每英吋(dpi)。
若要达成喷墨芯片42的组合喷孔分辨率为600点每英吋(dpi),只要配置第一部分为接收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如图5A的左半部分)或者第二部分则是用来接收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如图5A的右半部分的其中之一即可。
以下就本实施例应用喷墨芯片42的组合喷孔分辨率为1200点每英吋(dpi)来做说明。
至于,第二部分则是用来接收偶数地址数据信号(如图5A的右半部分)第一部分为接收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如图5A的左半部分)且由第一数据信号转换器(ser 2 par_odd)4211、第一地址信号转换器(ser 2par_address)4221、第一主地址解码器(MA)4231、第一次地址解码器(SA)4241、第一缓冲器(FB)4251以及构成多个组电路区块(Bank)的喷墨驱动电路426所组成。
且由第二数据信号转换器(ser 2 par_even)4212、第二地址信号转换器(ser 2 par_address)4222、第二主地址解码器(MA)4232、第二次地址解码器(SA)4242、第二缓冲器(FB)4252以及构成多个组电路区块(Bank)的喷墨驱动电路426,由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电路架构实质上是相似,差异点仅在于第一数据信号转换器4211及第二数据信号转换器4212所分别接收打印数据信号为奇数地址或是偶数地址,因此以下将仅以第一部分提出说明,即接收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的左半部分电路为例,而不再对偶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even的右半部分电路。
请再参阅图9b,第一数据信号转换器4211是接收喷墨控制电路41所输出的时脉信号clock、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以及选通信号strobe,并将原本为串列输入的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转换成为经由排线od0~od14所输出共15比特的并列信号输出。而第一地址信号转换器4221则是接收喷墨控制电路41所输出的时脉信号clock、地址信号address以及选通信号strobe,并将原本为串列输入的地址信号转换成为经由m0~m2以及S0~S1排线所输出共5比特的第二并列地址信号输出,其中m0~m2所输出的信号是传送至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并经解码且由排线MA0~MA4输出5比特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至于排线S0~S1所输出的信号是传送至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并经解码且由排线SA0~SA3输出4比特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
第一缓冲器4251是接收喷墨控制电路41所输出的加热控制信号MF以及预热控制信号PF,主要用来去除加热控制信号以及预热控制信号的噪声且加强信号驱动能力,以增加信号稳定度,并将处理后的加热控制信号以及预热控制信号传送至喷墨驱动电路426。
而每一喷墨驱动电路426主要包含:一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一预热数据闸4260、一打印数据闸4261、一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一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一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以及一加热电阻R。
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4231输出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4241输出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及该数据信号转换器4211的该并列数据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一逻辑运算输出一打印数据信号PD,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中,亦即打印数据闸4261具有3支接脚MA_X、SA_Y及Data_Z,接脚MA_X是连接至排线MA0~MA4其中之一,SA_Y连接至排线SA0~SA3其中之一,Data_Z则连接至排线od0~od14其中之一,打印数据闸4261将接收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及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所输出的地址信号address,以及第一数据信号转换器4211所传送的奇数地址数据信号Data_odd,并进行一乘法逻辑运算以输出一运算结果,即高低电位信号。
该预热数据闸4260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4231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4241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逻辑运算输出一预热数据信号PF,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中,亦即预热数据闸4260具有2支接脚MA_X及SA_Y,接脚MA_X是连接至排线MA0~MA4其中之一,接脚SA_Y连接至排线SA0~SA3其中之一,预热数据闸4260将接收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及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所输出的地址信号address,并进行一乘法逻辑运算以输出一运算结果,即高低电位信号。
该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接收输入该加热控制信号MF,以输出一加热控制信号MF或一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中。
该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接收输入该预热控制信号PF,以输出一预热控制信号PF或一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中。
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具有一控制端与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连接,并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且该输出端与接地连接。
该加热电阻R接收一电源信号(power)HV,且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一输入端连接。
至于,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可为一升压电路(L→H circuit),其是与打印数据闸4261、预热数据闸4260以及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连接,而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与第一缓冲器4251连接,用以接收打印数据闸4261所输出的运算结果,以及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分别接收第一缓冲器4251所输出的加热控制信号MF以及预热控制信号PF。
当预热数据闸4260所输出的运算结果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将选择接收预热控制信号PF,并将预热控制信号PF由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转换成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主要用来触发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同时将传送一电源信号HV至加热电阻R,如此一来加热电阻R的温度将升高,使部分喷液及喷液芯片预热至一特定温度。
反之,当打印数据闸4261所输出的运算结果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将选择接收加热控制信号MF,并将加热控制信号MF由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转换成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主要用来触发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同时将传送一电源信号HV至加热电阻R,如此一来加热电阻R的温度将升高,以将喷液加热而产生气泡,使喷液喷出。
其中每一组电路区块Bank中所包含的喷墨驱动电路426只对应到一个数据排线,即排线od0~od14其中之一,于本发明的喷液芯片42中主要将地址信号address分为主地址信号以及次地址信号,即已知技术使用单一个地址解码器来进行地址信号address的解码,而本发明同时借由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及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来进行,其中主地址信号负责M个比特,次地址信号负责N个比特,M及N为自然数,促使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及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形成M×N排并列的信号输送至具有打印数据闸4261及加热电阻R的喷墨驱动电路426中作为喷墨控制信号。
于本实施例中主地址信号负责5个比特,即M=5,次地址信号负责4个比特,即N=4,主地址信号即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经由排线MA0~MA4所输出的5比特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次地址信号即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经由排线SA0~SA3所输出的4比特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第三并列地址信号以及第四并列地址信号经由打印数据闸4261相乘之后将可产生与原本的地址总数相同,即M×N=5×4=20,可解决已知技术需要设置20条排线而增加芯片布植(layout)尺寸的问题,进而达到缩减排线所占用喷液芯片的面积空间,来达到缩减芯片面积,使喷液芯片的尺寸相对缩小,进而降低生产喷液芯片的成本。
请参阅下列表一,其是为m0~m2排线输入到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的第二并列地址信号,以及S0~S2排线输入到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的第二列地址信号,所解出对应20个地址的对应表:
对应地址 m0~m2 S0~S2
1 000 00
2 000 01
3 000 10
4 000 11
5 001 00
6 001 01
7 001 10
8 001 11
9 010 00
10 010 01
11 010 10
12 010 11
13 011 00
14 011 01
15 011 10
16 011 11
17 100 00
18 100 01
19 100 10
20 100 11
表一
当然上述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及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所输出的排线数目并不以M=5个及N=4个为限,可以需求调整,举例而言,当控制地址数目为16时,第一主地址解码器4231的排线数目可为M=4,而第一次地址解码器4241同样维持为N=4,两者相乘后M×N=4×4=16。
本发明的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主要适用于喷液匣的喷液芯片42,且接收电源信号HV、打印数据信号PD、预热数据信号PFD、预热控制信号PF、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加热控制信号MF、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且与共接端点COM相连接,用以对部分喷液及喷液芯片进行预热,或是将部分喷液加热并产生气泡,进而将喷液推挤出该喷液芯片的一喷液孔228a。
其中,在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中所输出的预热控制信号PF与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互为反向关系,在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中所输出的加热控制信号MF与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互为反向关系。
于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中可分别包含二个反向器(未图示)借以输出控制信号,亦即预热控制反向电路4265中可将输入的预热控制信号PF反向为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输出的互为反向输出信号,以及加热控制反向电路4264中可将输入的加热控制信号MF反向为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输出的互为反向输出信号。
而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具有一控制端H,主要借由控制端H控制加热电阻R是否加热或预热。当控制端H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将控制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而加热电阻R将接收电源端点的电源信号HV,以进行加热或预热,而控制端H是由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所控制。
又如图10所示,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主要包含第一开关M1、第二开关M2、第三开关M3、第四开关M4、第五开关M5、第六开关M6、第七开关M7、第八开关M8、第九开关M9以及第十开关M10,第一开关M1~第十开关M10可为MOS晶体管。
第一开关M1,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电源信号,具有一控制端H1,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连接,以及具有一输出端H2。
第二开关M2,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电源信号,具有一输出端,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及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H1连接,以及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第一开关M1的输出端H2。
第三开关M3,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加热控制信号MF,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一开关M1的输出端H2与该第二开关电路M2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第四开关M4,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打印数据信号PD,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三开关M3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共接端点COM(接地)连接。
其中,可借由打印数据信号PD及加热控制信号MF分别控制第四开关M4、第三开关M3是否导通。当打印数据信号PD及加热控制信号MF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第三开关M3及第四开关M4导通,主要控制第二开关电路M2的控制端用来触发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促使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同时将传送一电源信号HV至加热电阻R,如此一来加热电阻R的温度将升高,以将喷液加热而产生气泡,使喷液喷至喷墨媒体上。
第五开关M5,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控制信号PF,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的输入端、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H2与该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第六开关M6,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数据信号PFD,以及具有一输入端,连接第五开关M5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共接端点COM(接地)连接。因此,借由预热数据信号PFD及预热控制信号PF分别控制第六开关M6、第五开关M5是否导通。
当预热数据信号PFD及预热控制信号PF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第五开关M5及第六开关M6导通,主要控制第二开关电路M2的控制端用来触发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促使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同时将传送一电源信号HV至加热电阻R,如此一来加热电阻R的温度将升高,使部分喷液及喷液芯片预热至一特定温度。
第七开关M7,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H1、该第二开关M2的输出端及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第八开关M8,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打印数据信号PD,具有一输入端,连接第七开关M7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共接端点COM(接地)连接。
其中第七开关M7及第八开关M8则连接于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与共接端点COM之间,由第七开关M7及第八开关M8串联分别接收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及打印数据信号PD,主要借由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及打印数据信号PD控制第七开关M7及第八开关M8是否导通。当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及打印数据信号PD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第七开关M7及第八开关M8导通,促使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不会动作。
第九开关M9,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七开关M7的输入端、该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H1、该第二开关M2的输出端及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第十开关M10,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数据信号PFD,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九开关M9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共接端点COM(接地)连接。
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同样连接于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与共接端点COM之间,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串联分别接收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及预热数据信号PFD,主要借由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及预热数据信号PFD控制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是否导通。当预热数据信号PFD及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导通,促使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不会动作。
当喷墨控制电路41欲执行喷墨动作时,会借由传送电源信号HV、打印数据信号PD、预热数据信号PFD、预热控制信号PF、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加热控制信号MF、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来控制加热电阻R进行加热或预热。
以上述实施例的第六开关M6的预热数据信号PFD可以一直导通,但这样所有的加热电阻R都一直保持持续预热,如此整个喷液芯片42会累积相当高温度,将导致影响喷液芯片42的执行运作效率,更严重的导致喷液芯片42的加热电阻R烧毁而不能工作。
由上述说明,本实施例要改善上述的缺失,因此本实施例的最佳方式,乃将打印数据信号PD所对应地址信号An的时序信号,而预热数据信号PFD设计成一种所对应的地址信号An-1的时序信号,以使地址信号An配合不同的打印数据信号Data0、Data1、Data2、……、Data14等透过打印数据闸4261及预热数据闸4260产生打印数据信号PD及预热数据信号PFD,例如打印数据信号Data1与地址信号A2经由打印数据闸4261产生输出信号D1A2,而预热数据信号A1经由预热数据闸4260产生输出信号则为A1。亦即,该加热电阻R实施加热操作时,该加热电阻R所对应地址信号为An,即受到打印数据信号PD及加热控制信号MF所控制加热运作,而加热电阻R欲实施预热运作,则受到预热控制信号PF及预热数据信号PFD所控制预热运作。故欲实施加热运作的加热电阻R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而欲实施预热运作的加热电阻R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1,如此只对预实施加热运作加热电阻R先实施预热运作,而不有其他加热电阻R一并实施预热运作,这样所有的加热电阻R不会都一直保持持续预热,避免整个喷液芯片42会累积相当高温度,导致影响喷液芯片42的执行运作效率或更严重的导致喷液芯片42的加热电阻R烧毁不能工作。
换言之,当打印数据信号PD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的电压信号由加热控制信号MF控制,以控制加热电阻R加热。
而当预热数据信号PFD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时,该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的电压信号则改由预热控制信号PF控制,以控制加热电阻R预热。
因此当喷墨控制电路41执行喷墨动作时,若有打印数据信号PD及加热控制信号MF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且打印数据信号PD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故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会借由加热控制信号MF使加热电阻R对部分喷液加热并产生气泡,进而将喷液推挤出喷液芯片的喷液孔228a。
若没有打印数据信号PD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此时预热数据信号PFD及预热控制信号PF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且预热数据信号PFD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1,故该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会借由预热控制信号PF控制加热电阻R对部分喷液及喷液匣进行预热。
当喷液打印完成后,该加热控制信号MF变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相对该反向加热控制信号MF-N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而打印数据信号PD仍为持续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且打印数据信号PD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如此第七开关M7、第八开关M8将导通运作,而其他开关不导通,可借由第七开关M7、第八开关M8将第一开关M1控制端H1、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电位下拉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使该加热电阻R停止加热。
而当打印数据信号PD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时,且预热数据信号PFD及预热控制信号PF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且预热数据信号PFD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1,第5开关M5及第6开关M6将导通运作,其他的开关不导通,可借由第二开关M2触发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电位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并将电源信号传送到加热电阻R,使加热电阻R对部分喷液及喷液芯片预热。
当预热完成后,预热控制信号PF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时,相对该反向预热控制信号PF-N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而预热数据信号PFD仍为持续为高电位信号(具有电压信号),且预热数据信号PFD所接收到的对应地址信号为An-1,如此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导通运作,其他开关不导通,借由第九开关M9及第十开关M10将第一开关M1控制端H1、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电位下拉为低电位信号(无电压信号),使该加热电阻R停止预热。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喷墨控制电路41的控制信号,即打印数据信号PD、预热数据信号PFD、加热控制信号MF以及预热控制信号PF的电压高低会依不同的打印机型号而有所不同,而且加热电阻R的预热时序,为打印数据信号及所对应的地址信号为An(例如A2)只会输入到该打印数据闸4261,所产生输出打印数据信号为PD,同时地址信号为An-1(例如A1)只会输入于该预热数据闸4260,所产生输出预热数据信号PFD。亦即在地址信号A2(An)之前的预热数据信号PFD及所对应的地址信号为A1(An-1),可对应输入于主预热控制电路4262中,促使该加热电阻R进行预热。
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电压约为3.3伏特,以达到节电并促进效率的功效。同理,本发明的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是借由第二开关M2触发并将电源信号传送到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的控制端H,再利用电源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导通,所以本发明可以使用较小电压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晶体管开关4263,进而让控制方式更有效与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喷液匣结构主要借由交错排列的方式来于芯片上设置更多的加热电阻以有效利用喷液匣空间而降低成本及提高打印速度外,更可借由主地址解码器及次地址解码器来取代已知单一地址解码器,缩减喷液芯片的布植排线面积以缩减芯片面积,使喷液芯片的尺寸相对缩小,进而降低生产喷墨打印机的成本。
是以,本发明的喷液匣结构极具产业的价值,爰依法提出申请。本发明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23)

1.一种喷液匣结构,用以进行至少一种液体的喷墨打印,包含一喷印芯片以及设置于该喷液芯片上且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其特征在于:
该喷印芯片长度为15.1毫米至15.7毫米之间,该喷印芯片宽度是为5.8毫米至6.2毫米之间,而该喷印芯片所有的加热电阻共有2400个,该加热电阻以每平方毫米24.6至27.4个的密度设置于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长度为15.4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宽度为6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该喷印芯片的长宽比区间为2.4~2.7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长宽比为2.5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每一该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沿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开的轴线排列成至少2个轴线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共有4个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沿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开的轴线排列成8个轴线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每个该轴线组均有300个加热电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印该芯片的加热电阻的密度以每平方毫米25.9个的密度设置于其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轴线组包含的该300个加热电阻总长为0.5英吋。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轴线组相邻两加热电阻之间距为1/600英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液匣结构更包含至少设置一个供液槽,分别设置于每一该轴线阵列的加热电阻的该至少2个轴线组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供液槽的宽度为0.3毫米,长度为12.8毫米。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二个该供液槽之间的间距为1.27毫米。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印芯片的宽度为6毫米,该供液槽的总宽度占该喷印芯片的截面积比例为20%。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液匣结构实施用一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该打印模块包含:
一喷印平台,具有一架体及一传动轴,该传动轴跨设于该架体上;
一承载座,穿设于该传动轴上;以及
至少两个相同模块化的喷液匣,对应设置于该承载座上,其中该喷液匣具有一匣体,该匣体内设有三个储液室,用以分别容置不同的喷印液体,且该至少两个相同模块化的喷液匣的该匣体容置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喷印液体,以实施快速成型的喷印作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该储液室容置的该喷印液体为一粘结剂,而另两个该储液室容置的该不同喷印液体为色料墨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液匣更进一步设有一辨识芯片,以对喷印匣进行身分辨识监控与快速成型装置之间的电气信号通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喷墨控制电路,接收数个选通信号、数个时脉信号、一数据信号、一地址信号、一加热控制信号、一预热控制信号、一电源信号,包含:
一数据信号转换器,接收一串列数据信号,并转换成数个并列数据信号输出;
一地址信号转换器,接收一串列地址信号,并转换成数个第一并列地址信号及数个第二并列地址信号输出;
一主地址解码器,与该地址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以将数个该第一并列地址信号解码成数个第三并列地址信号;
一次地址解码器,与该地址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以将数个该第二并列地址信号解码成数个第四并列地址信号;
一缓冲器,接收一加热信号及一预热信号,用以去除该加热信号及该预热信号的噪声处理稳定输出;以及
多个喷墨驱动电路,每个喷墨驱动电路包括:
一主预热控制电路;
一打印数据闸,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及该数据信号转换器的该并列数据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一逻辑运算输出一打印数据信号,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
一预热数据闸,接收该主地址解码器的第三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该次地址解码器的第四并列地址信号其中之一,以进行逻辑运算输出一预热数据信号,以连接输入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
一加热控制反向电路,接收输入该加热控制信号,以输出一加热控制信号或一反向加热控制信号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
一预热控制反向电路,接收输入该预热控制信号,以输出一预热控制信号或一反向预热控制信号至该主预热控制电路中;
一驱动晶体管开关,具有一控制端与该主预热控制电路连接,并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且该输出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一加热电阻,接收一电源信号,且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一输入端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墨驱动电路的主预热控制电路包含:
一第一开关,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电源信号,具有一控制端,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一第二开关,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电源信号,具有一输出端,与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控制端及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以及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
一第三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加热控制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该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一第四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打印数据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接地连接;
一第五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控制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的输入端、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该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一第六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数据信号,以及具有一输入端,连接第五开关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接地连接;
一第七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反向加热控制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的输出端及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一第八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打印数据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第七开关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接地连接;
一第九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反向预热控制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七开关的输入端、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的输出端及该驱动晶体管开关的控制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
一第十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连接该预热控制信号,具有一输入端,连接该第九开关的输出端,以及具有一输出端,与接地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墨驱动电路的主预热控制电路于该打印数据闸及预热数据闸所输出为高电位信号时,该打印数据信号输入至第四开关,预热数据信号输入至第六开关,且该第五开关选择接收预热控制信号,得以导通第二开关触发该驱动晶体管开关导通,促使该加热电阻进行预热动作。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喷墨驱动电路的主预热控制电路于该打印数据闸所输出为一高电位信号时,以及该预热数据闸无电压信号输出时,该打印数据信号输入至第四开关,且该第三开关选择接收加热控制信号,得以用第一开关触发该驱动晶体管开关导通,促使该加热电阻进行加热喷墨打印动作。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喷液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开关第八开关所选择接收一打印数据信号,且其所需对应地址信号为An的时序,而该第六开关及第十开关所选择接收一预热数据信号,其所需对应地址信号为An-1的时序。
CN201510888806.3A 2015-12-07 2015-12-07 喷液匣结构 Pending CN106853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8806.3A CN106853716A (zh) 2015-12-07 2015-12-07 喷液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8806.3A CN106853716A (zh) 2015-12-07 2015-12-07 喷液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3716A true CN106853716A (zh) 2017-06-16

Family

ID=5913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8806.3A Pending CN106853716A (zh) 2015-12-07 2015-12-07 喷液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3716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8552A (ja) * 1999-11-10 2001-05-22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色構成
CN1302731A (zh) * 1999-12-22 2001-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记录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338378A (zh) * 2000-08-16 2002-03-06 惠普公司 小型高性能高密度喷墨打印头
EP0726155B1 (en) * 1995-02-13 2002-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ink-jet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CN1430554A (zh) * 2001-01-30 2003-07-16 惠普公司 一种窄的彩色喷墨打印头
CN10121959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热功能的喷墨驱动电路
TW201217182A (en) * 2010-10-22 2012-05-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ulti-color inkjet head module
CN103129146A (zh) * 2007-03-29 2013-06-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喷墨头结构
CN103182845A (zh) * 2007-03-29 2013-07-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墨水匣的多色喷墨头结构
TWI468303B (zh) * 2011-03-23 2015-01-1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噴墨頭結構
CN104441646A (zh) * 2013-09-13 2015-03-2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页宽喷印补偿的快速成型装置
CN205416368U (zh) * 2015-12-07 2016-08-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液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6155B1 (en) * 1995-02-13 2002-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ink-jet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2001138552A (ja) * 1999-11-10 2001-05-22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色構成
CN1302731A (zh) * 1999-12-22 2001-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记录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338378A (zh) * 2000-08-16 2002-03-06 惠普公司 小型高性能高密度喷墨打印头
CN1469809A (zh) * 2000-08-16 2004-01-21 ���չ�˾ 紧凑型高性能高密度喷墨打印头
CN1430554A (zh) * 2001-01-30 2003-07-16 惠普公司 一种窄的彩色喷墨打印头
CN10121959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热功能的喷墨驱动电路
CN103129146A (zh) * 2007-03-29 2013-06-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喷墨头结构
CN103182845A (zh) * 2007-03-29 2013-07-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墨水匣的多色喷墨头结构
TW201217182A (en) * 2010-10-22 2012-05-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ulti-color inkjet head module
TWI468303B (zh) * 2011-03-23 2015-01-1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噴墨頭結構
CN104441646A (zh) * 2013-09-13 2015-03-2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页宽喷印补偿的快速成型装置
CN205416368U (zh) * 2015-12-07 2016-08-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液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233C (zh) 打印头、打印头驱动方法
CN101670707B (zh) 头基板、打印头、头盒和打印装置
CN107073940A (zh) 打印头喷射信号控制
CN102896904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KR20050062425A (ko) 인쇄헤드용 소자 보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인쇄헤드
US20090284558A1 (en) Inkjet printhead and a method of inkjet printing
CN1188280C (zh) 包含多种类型的墨滴发生器的打印头
KR101800531B1 (ko) 쾌속 조형 장치의 프린팅 모듈의 잉크젯 칩 및 제어 회로
CN101274515B (zh) 单色喷墨头结构
KR100776973B1 (ko) 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 기판, 구동 제어 방법, 잉크젯프린트헤드 및 잉크젯 인쇄 장치
CN102689512B (zh) 喷墨头结构
CN205395161U (zh) 喷液匣结构
CN205439259U (zh) 喷液匣结构
CN205416368U (zh) 喷液匣结构
CN106853716A (zh) 喷液匣结构
CN106853691A (zh) 喷液匣结构
CN102689513B (zh) 喷墨头结构
JPS62261453A (ja) 多値化記録方式
CN106853688A (zh) 喷液匣结构
CN105835531B (zh) 快速成型装置的打印模块
TW201627133A (zh) 快速成型裝置之列印模組
TWM520993U (zh) 噴液匣結構
TWI586549B (zh) 噴液匣結構
TWI586548B (zh) 噴液匣結構
TWI625246B (zh) 噴液匣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