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1513B -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1513B
CN106851513B CN201611264799.0A CN201611264799A CN106851513B CN 106851513 B CN106851513 B CN 106851513B CN 201611264799 A CN201611264799 A CN 201611264799A CN 106851513 B CN106851513 B CN 10685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data
test
electronic product
do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47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51513A (zh
Inventor
秦振华
胡明辉
安健逞
韩振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47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5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06F11/273Tester hardware, i.e. output processing circuits
    • G06F11/2733Test interface between tester and unit under t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端接收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上位机基于socket通信,解决了USB dongle不能与非USB接口的上位机软件进行通信以及串口dongle不能与非串口软件通信的问题,屏蔽了dongle设备硬件接口的差别,满足了测试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例如,蓝牙耳机)的功能和种类的丰富,对这些产品的批量测试,包括功能性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在大量的产品中发现不良产品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1为现有技术的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目前,常用的无线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上位机和dongle设备,其中,测试上位机中设置有测试软件,测试软件运行后发送测试指令给dongle设备,dongle设备再将测试指令数据发送给无线连接的待测试电子产品,并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反馈数据,将反馈数据返回给测试上位机,以完成测试。
dongle设备是一种数据接口转换器,是一个可被附加在计算机并口、串口或者USB接口的小插件,它包含生产厂家烧制的EPROM和定制的专用集成电路,通常dongle被认为是硬件保护设备。
现有的测试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指令传输和测试,而且硬件接口单一,限制了适配器与电子产品之间的通信方式。例如,USB Dongle不支持测试上位机软件串口通信,只支持USB通信,从而无法适配所有的无线电子产品及其测试上位机软件;串口dongle不支持测试上位机软件USB接口通信,只支持串口通信,从而无法适配所有的无线电子产品及其测试上位机软件。
由此可见,现有测试系统在测试时存在dongle设备硬件接口和测试上位机软件接口不匹配,影响测试效率,并且限制了测试上位机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电子产品测试时存在的dongle设备与测试上位机接口不匹配,影响测试效率,并且限制了测试上位机的应用范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
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
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可选地,数据传输客户端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包括:
数据传输客户端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的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
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
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
可选地,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包括:
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每个子数据包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总包数,当前包的长度以及当前包的唯一标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进行分类保存。
可选地,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均定义有对应的错误类型码,错误类型码指示运行过程中测试错误的类型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的错误类型码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结果通过测试上位机显示输出给测试人员。
可选地,数据传输客户端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通信和串口通信,
dongle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 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测试上位机和dongle设备,
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无线连接,
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之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
dongle设备,与电子产品无线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使得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响应数据后发送至数据传输服务端,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可选地,dongle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 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
数据传输客户端包括:分包模块,用于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
可选地,分包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每个子数据包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总包数,当前包的长度以及当前包的唯一标识。
可选地,测试上位机中还包括:日志分类保存模块,用于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进行分类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并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如此,通过在测试上位机中添加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采用socket网络通信方式传输数据,屏蔽了dongle设备的USB口或串口,保证了接口的统一性,使得测试上位机可适用于所有无线电子产品的测试,拓宽了测试上位机的使用范围,并且提高电子产品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测试指令数据包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数据包分包处理后每个子数据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USB dongle设备与测试上位机软件串不适配,且串口dongle设备与测试上位机软件USB接口不适配,限制了测试上位机的测试应用范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在该系统的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采用socket网络通信方式传输数据,如此屏蔽了dongle设备的USB口或串口,解决了USB dongle不能与其它非USB接口的测试软件进行通信的问题,也解决了串口dongle不能与其它非串口测试软件通信的问题,满足了软件传输接口统一的要求。
是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一种方法。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系统提供的socket库函数很容易实现网络里计算机的通信;这种方法传输数据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连接确认:是指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它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连接就建立好了。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套接字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 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 socket。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测试上位机201和dongle设备202,
dongle设备202与待测试电子产品无线连接,
测试上位机201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之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202;这里,测试上位机201中的数据传输客户端可以通过USB接口和USB dongle设备通信,数据传输客户端也可以通过测试上位机的串口和串口dongle设备通信。即数据传输客户端同时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串口通信,可以根据dongle设备的接口类型来进行选择。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测试上位机中设置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并且数据传输客户端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串口通信来实现屏蔽dongle设备接口的差别。另外,本实施例中测试上位机中数据传输服务端的接口不限。数据传输服务端,既可以只支持一种接口(例如,只支持USB或只支持串口),也可以USB和串口都不支持,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数据通过socket通信传输,而由于数据传输客户端支持USB接口和串口,可根据实际应用的dongle接口进行选择,从而拓宽了本实施例的测试上位机的使用范围。
dongle设备202,与电子产品无线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使得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响应数据后发送至数据传输服务端,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由图2所示可知,本实施例的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有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之间建立socket连接并通过socket连接进行基于网络的通信,数据传输客户端同时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串口通信,如果dongle设备通信需要使用串口,则,数据传输客户端选择接口类型为串口来跟串口dongle进行通信。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测试上位机即可与具有USB硬件接口的dongle设备进行适配和通信完成电子产品的测试,也可以与具有串口的dongle设备进行适配和通信完成电子产品的测试,拓宽了测试上位机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将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安装到同一个测试上位机中进行的说明,但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分别安装到不同的测试上位机中,不同的测试上位机之间建立网络连接,这样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也可以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并基于socket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注:测试上位机是一台可以发出特定测试操控命令的计算机,通过操作预先设定好的命令,将命令传递给下位机(例如,dongle设备)通过下位机来控制产品完成各项操作。本实施例中,dongle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 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dongle设备主要负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上位机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蓝牙,Wifi等)透传给远端的待测试无线电子产品,还负责将无线电子产品返回的数据回传给上位机程序。dongle还负责模拟手机侧的相关功能。
图2示意了数据传输客户端与dongle设备202进行USB通信的情况,可以理解,图2中示意的dongle设备202是一个支持USB接口通信的dongle设备202,所以数据传输客户端选择了USB接口与dongle设备202进行USB通信,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dongle设备202是一个支持串口通信的dongle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客户端选择串口与dongle设备202进行USB通信,对此不作限制。可见本实施例中,不论是通用串行总线USB 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均可与本实施例的测试上位机进行适配和通信,从而测试上位机不需要考虑dongle设备的硬件接口,屏蔽了dongle设备的硬件接口的差别。
另外,针对复杂的产品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现有的测试系统在进行故障问题定位以及原因分析时,费时费力,并且由于测试系统涉及到的模块较多,出现问题时问题定位较困难,无法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失败的原因,方便及时定位问题、排除故障的方案,以下具体说明。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测试上位机301和dongle设备302,
dongle设备302与待测试电子产品无线连接。
图3示意了数据传输客户端与dongle设备302进行USB通信的情况,可以理解,图3中示意的dongle设备302是一个支持USB接口通信的dongle设备302,所以数据传输客户端选择了USB接口与dongle设备302进行USB通信,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dongle设备302是一个支持串口通信的dongle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客户端选择串口与dongle设备302进行USB通信。对此不作限制。
和前述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还包括:日志分类保存模块,用于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测试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测试运行日志log进行分类保存。
本实施例中,测试上位机中的日志分类保存模块获取数据传输服务端的测试运行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log以及dongle设备的测试运行log,然后分别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进行分类保存。
具体的,日志分类保存模块可以包括三个子模块,分别为:
服务端log保存子模块,用于保存数据传输服务端(Server端)的log,以便后续对服务端log进行分析与处理,定位问题所在。
客户端log保存子模块,用于保存数据传输客户端(Client端)的log,以便对客户端运行log进行分析与处理,定位问题所在。
dongle log保存子模块,用于保存dongle端的log,以便对dongle设备的运行log进行分析与处理,定位问题所在。
日志是用于记录系统操作事件的记录文件或文件集合,作系统有操作系统日志文件,数据库系统有数据库系统日志,等等。系统日志是包含关于系统消息的文件,包括内核、服务、在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等。不同的日志记载不同的信息。例如,有的是默认的系统日志,有的记载特定任务。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log,并保存,从而当发生测试失败等问题时,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查看运行log定位问题,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问题分析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将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log以及dongle设备按照各自的类别标识分类保存,从而能够快速的把问题定位到主体(例如,是数据传输服务端,还是数据传输客户端或者dongle设备引起的问题),再进行问题具体分析,缩小了问题排查的范围,也为开发人员定位问题提供了参考。通过日志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追踪并且,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是否存在非授权的操作。
另外,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日志数据的可读性,使得对问题的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的展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30还包括:问题分析与输出模块,
问题分析与输出模块具体可包括两个子模块,分别为:问题分析子模块和问题输出子模块;
问题分析子模块,用于对日志分类保存模块保存的所有的log进行分析,即,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进行解析。即,根据log中提供的信息,发现测试中的问题以便生成结果报告保存备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均定义有对应的错误类型码,错误类型码指示测试运行过程中错误的类型信息。
具体的,问题分析子模块先按照各自的类别标识,查找对应的运行日志。
这里的类别标识,能够标识出当前日志所属的类别,即,当前日志属于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或者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或者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
类别标识的具体示例如:数据传输服务端(Server端)的类别标识0x0a;数据传输客户端(Client端)的类别标识0x0b;dongle端的类别标识号为:0x0c。
在查找到对应的日志类别后,在每个类别下面进行具体错误类型的分析,以dongle端的运行日志log为例,如果发生了与电子产品连接失败,在查找失败的原因,找到了如下定义的错误类型代码:0x01,0x02和0x03。
问题分析子模块对这些错误类型代码进行对应的解析,例如,解析错误类型0x01后得到失败原因是由于查找不到相应注册服务而连接失败;解析错误类型0x02后得到失败原因是由于链路已存在而连接失败;解析错误类型0x03后得到失败原因是由于认证失败,而连接失败。
在得到每个类别下面的具体错误类型后,发送给问题输出子模块,问题输出子模块,对问题分析子模块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和输出,例如,将解析后的结果通过测试上位机显示输出。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读性通过上位机直观显示解析结果,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查看与问题定位,以及后续进行问题分析,快速的找出错误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提高问题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效率。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中,当错误类型被记录下来之后,在测试上位机中对记录下来的错误,按照错误类型码分类,找到日志的类别标识之后,再把该类别标识下的具体错误类型进行解析处理之后生成错误原因报告,并在系统界面上显示出来,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查看与问题定位和问题具体分析,满足及时、高效的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求。
此外,在现有的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中,测试上位机和dongle设备之间可传输数据得最大长度比较短,只有32个字节,超过32个字节的数据将会被丢弃。很明显,32个字节的数据长度严重限制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测试上位机与dongle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把可传输数据的最大长度进行扩展,提高传输速度。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测试指令数据包传输流程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数据包分包处理后每个子数据包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测试指令数据包的传输流程示意如下:
步骤S401,准备待传输的指令数据;
即,在进行测试时,测试上位机中需要将测试指令发送给dongle设备由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例如,蓝牙耳机)进行通信获取蓝牙耳机的响应数据。因此,测试上位机中需要准备待传输的指令数据,这些指令数据由数据传输服务端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测试指令数据包。
步骤S402,判断指令长度是否大于32字节;是则,执行步骤S403,否则执行步骤S405,
本步骤中,数据传输客户端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的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
具体的,数据传输客户端收到一个测试指令数据包后,判断该测试指令数据包中的测试指令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本实施例中为32字节,如果大于32字节则需要进行分包处理,如果小于或等于32字节,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即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3,分包处理;
在上一步骤S402中数据传输客户端判断出需要进行分包处理,在本步骤中,数据传输客户端进行具体的分包处理。
图5示意了一个分包处理后得到的子数据包的结构,参见图5,子数据包的结构包括6个字段,分别为:数据头,长度,总包数,当前包的唯一标识,数据,以及CRC校验值。
其中,长度字段,指示子数据包的长度;
当前包的唯一标识字段,用来唯一标识当前子数据包;
总包数字段,用来指示子数据包所属的测试指令数据包被拆分成的子数据包数的总和。
数据头,用于指示数据起始位置,
CRC校验值,用于检查TCP数据包头和数据的一致性。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包或电脑文件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散列函数,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
步骤S404,计算需要发送的总包数,并设置每个包的唯一标识;
数据传输客户端根据待传输的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以及32字节的比较结果计算出需要发送的总包数。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待传输的指令数据包的长度为65字节,则在步骤S402,将65字节和32字节进行比较后确定需要进行分包,具体的,本示例中可将65字节的数据包分成三个子数据包,即,需要发送的总包数等于3。每个子数据包的结构如图5所示,为每个子数据包设置唯一标识,例如,子数据包1,子数据包2和子数据包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包括: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
接上例,预设长度阈值为32个字节,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为65字节,则将待传输的数据包拆分成三个子数据包,其中,两个子数据包的大小和预设长度阈值相等。这样,将子数据包的长度设定为预设长度阈值,而预设长度阈值通常是数据可传输的最大长度,如此可以充分利用预设长度阈值进行数据发送,提高传输效率。
步骤S405,发送数据包;
在拆分得到多个子数据包时,分别将这些子数据包发送给dongle设备。
在不需要对数据包拆分的情况下,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
步骤S406,判断当前包是否为最后一包;
针对多个子数据包发送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每发送一个子数据包时,会判断当前子数据包是否为最后一个数据包,具体的判断方式是,通过比较当前子数据包的唯一标识与设定的最后一个子数据包的唯一标识是否一致,一致则确定当前子数据包为最后一个子数据包。注:数据传输客户端在设置子数据包的唯一标识时,会记录最后一个子数据包的唯一标识。
步骤S407,确认该条指令数据发送成功。
当不拆分数据包的情况,将该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完成后,或者在拆分数据包时,将所有的子数据包都发送完成后,确认该条指令数据发送成功。
至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测试上位机与dongle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最大长度较短导致传输速度低的问题,通过扩展最大可传输长度,提高数据传输速。而且定义规范的分包传输时子数据包的结构和格式,也方便了后续根据运行log进行问题定位。
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
步骤S602,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
步骤S603,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02数据传输客户端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包括:
数据传输客户端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的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
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
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包括:
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每个子数据包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总包数,当前包的长度以及当前包的唯一标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6所示方法还包括: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测试运行日志log进行分类保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测试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均定义有对应的错误类型码,错误类型码用于指示运行过程中测试错误的类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6所示方法还包括: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的错误类型码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结果通过测试上位机显示输出给测试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这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步骤是和前述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的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步骤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前述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实施例中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通过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并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基于socket通信,数据传输服务端的接口不限,也可以USB和串口都不支持,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数据传输客户端的数据通过socket通信传输,而客户端支持USB接口和串口,根据实际应用的dongle接口进行选择,由此解决了USB dongle不能与其它非USB接口的测试软件进行通信的问题,也解决了串口dongle不能与其它非串口测试软件通信的问题,屏蔽了dongle硬件接口上的区别,实现了软件传输接口的统一,拓宽了测试上位机的应用范围。
2、解决了测试上位机与dongle之间传输数据最大长度较短导致传输速度低的问题,扩展了最大可传输长度,提高了传输速度;而且定义分包传输的详细数据包格式,为根据log进行问题定位提供便利。
3、针对测试系统涉及的模块较多,出现问题时不易定位的问题。分别保存数据传输客户端的log,数据传输服务端的log以及dongle设备的log,并把log保存之后的问题分析处理结果归类后生成报告,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查看与问题定位,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串口通信,并根据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的接口类型进行选择,所述dongle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 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
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服务端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并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使得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
所述数据传输服务端与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待测试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包括:
数据传输客户端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
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
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dongle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包括:
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每个子数据包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总包数,当前包的长度以及当前包的唯一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按照数据传输服务端的类别标识,数据传输客户端的类别标识以及dongle设备的类别标识,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进行分类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均定义有对应的错误类型码,错误类型码指示运行过程中测试错误的类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数据传输服务端的运行日志log,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运行日志log以及dongle设备的运行日志log中的错误类型码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结果通过测试上位机显示输出给测试人员。
7.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测试上位机和dongle设备,
dongle设备与待测试电子产品无线连接,所述dongle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dongle设备和串口dongle设备;
测试上位机中安装数据传输服务端和数据传输客户端,数据传输客户端与数据传输服务端之间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数据传输服务端发送的测试指令数据包,并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dongle设备,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串口通信,并根据所述dongle设备的接口类型进行选择;
dongle设备,与电子产品无线通信获取待测试电子产品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客户端,使得数据传输客户端接收响应数据后发送至数据传输服务端,完成待测试电子产品的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客户端包括:分包模块,用于在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之前,判断每个测试指令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是则,对该测试指令数据包进行分包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否则,将测试指令数据包一次性发送至与电子产品连接的dongle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包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长度阈值计算测试指令数据包被分割的总包数,将测试指令数据包分为多个子数据包,每个子数据包中至少包括如下信息:总包数,当前包的长度以及当前包的唯一标识。
CN201611264799.0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685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4799.0A CN106851513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4799.0A CN106851513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1513A CN106851513A (zh) 2017-06-13
CN106851513B true CN106851513B (zh) 2020-06-30

Family

ID=5911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4799.0A Active CN106851513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1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7631B (zh) * 2017-01-18 2020-02-18 广州碧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模块自动化检测方法
CN107682801B (zh) * 2017-09-29 2024-05-10 广东思派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蓝牙耳机测试装置、蓝牙耳机测试系统
CN109803248B (zh) * 2019-01-24 2021-12-10 深圳尚一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le4.0的智能手环快速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1277303A (zh) * 2020-02-18 2020-06-12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转蓝牙的产测方法及系统
CN112181889A (zh) * 2020-09-08 2021-01-05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串口数据的解析方法、解析装置、解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45962A (zh) * 2020-09-29 2021-02-09 漳州立达信灯具有限公司 多智能照明设备的组合测试系统
CN115720201B (zh) * 2022-07-28 2024-04-12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透传设备数据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终端设备以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77A (zh) * 2005-10-13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适配器和测试工具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2567270A (zh) * 2011-12-05 2012-07-11 深圳市金凯博自动化测试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i2c适配器
CN102917095A (zh) * 2012-10-10 2013-02-0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终端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2360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镇江雅迅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ocket协议的数据传输容错系统
CN104836877A (zh) * 2015-02-10 2015-08-12 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调试检测手机的方法
CN104933174A (zh) * 2015-07-01 2015-09-23 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控件自动化遍历解决手机app机型适配问题的方法
CN10620950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pc接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385A (zh) * 2007-06-27 2007-11-14 蒋晓海 一种手机以Socket直连方式实现移动即时通信的方法
CN102270186B (zh) * 2011-07-21 2013-03-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虚拟桌面外部设备支持系统
US11263161B2 (en) * 2014-12-02 2022-03-0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mart test link dong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77A (zh) * 2005-10-13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适配器和测试工具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302360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镇江雅迅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ocket协议的数据传输容错系统
CN102567270A (zh) * 2011-12-05 2012-07-11 深圳市金凯博自动化测试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i2c适配器
CN102917095A (zh) * 2012-10-10 2013-02-0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终端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36877A (zh) * 2015-02-10 2015-08-12 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调试检测手机的方法
CN104933174A (zh) * 2015-07-01 2015-09-23 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控件自动化遍历解决手机app机型适配问题的方法
CN10620950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pc接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1513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1513B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US9219644B2 (en)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of new racks and other computing assets in a data center
CN109361562B (zh) 一种基于关联网络设备接入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1448277B (zh) 处理无线接入网络故障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7041406A1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US20130174126A1 (en) Automated testing of programming code for a web service
US20170264502A1 (en) Network test instrument
CN102739428B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40066747A1 (en) Methods and structure for automated troubleshooting of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onnection
CN106330483B (zh) 信息获取方法、客户端设备和服务端设备
CN103138988B (zh) 网络故障的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80367A (zh) 空调机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452880B (zh) 网络接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19920A (zh) 物联管理平台仿真测试系统联调测试过程实时监控方法
CN114500305B (zh) 设备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207146B (zh) 无线通信网络质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60294465A1 (e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relay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for relay terminal to connect to center system, sensor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ensor terminal to connect to center system
KR101330143B1 (ko) Can 게이트웨이 자동 테스트 방법
CN103152215A (zh) 数据中心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368786A (zh) 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数据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31772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3080913A (zh) 发现与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装置的方法及管理装置
CN105808418B (zh) 测试机注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81394B (zh) 基于增强型can总线协议分析仪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679841A (zh) 一种摄像模组的烧录系统、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