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1260A -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1260A
CN106841260A CN201710120291.1A CN201710120291A CN106841260A CN 106841260 A CN106841260 A CN 106841260A CN 201710120291 A CN201710120291 A CN 201710120291A CN 106841260 A CN106841260 A CN 106841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ck core
oil
electron imag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02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成刚
倪祥龙
徐丽
常海燕
杨巍
惠媛媛
李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202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12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1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using diffraction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e.g. for investigating crystal structure; by using scattering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e.g. for investigating non-crystalline materials; by using reflection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 G01N23/203Measuring back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 G01N23/2202Preparing specime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5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diffraction, scatter or reflection
    • G01N2223/053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diffraction, scatter or reflection back scat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7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 G01N2223/079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incident electron beam and measuring excited X-r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对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确定预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获取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根据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由于该方案结合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根据孔隙分布和原子序数范围确定岩心孔隙的含油性和孔隙类型。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且达到确定岩心孔隙含油性的同时,确定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岩心和岩心孔隙的含油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岩心中是否含油,确定原油储集在什么类型的孔隙中。进而,可以对目标区域内的油藏规模大小和储量进行预测与评估。
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的确定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岩心肉眼观察法。具体实施时,通过滴管把小水珠滴落到待测岩心上,观测小水珠的状态,如果小水珠呈圆球形长时间附着于岩心上而不渗透,则说明岩心含油,如果能渗透进岩石,则说明岩心不含油。另一种是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实施时,通常将岩心磨制成30μm厚的岩石薄片,将该薄片放置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观察到荧光,则证明该岩心含油。
但是,具体实施时,上述两种方法只能粗略地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而不能精确地确定岩心孔隙是否含油,也不能确定出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不能确定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对比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以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镀处理为镀金处理,或,镀碳处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包括: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包括:
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中,所述位置处的图像颜色为黑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包括:
通过扫描电镜获取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孔隙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白云石晶间孔。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扫描电镜获取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结合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岩心孔隙是否含油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二次电子图像;
图5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背散射电子图像;
图6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能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使用的手段简单,分辨率和放大倍数有限,导致获得的数据精度较低,进而存在只能宏观地评价岩心整体是否含油,而不能确定具体岩心孔隙的含油情况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获取岩心的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又由于如果岩心孔隙中含油或油附着于颗粒表面,其原子序数通常以碳(C,原子序数为6)为主,小于组成岩石骨架的铝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矿物(原子序数相对较高),因此含油孔隙分布区域在背散射图像中会显示为黑色。进而可以根据上述图像获取岩心孔隙的分布和原子序数范围,结合两者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岩心孔隙的含油情况和含油孔隙的类型。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宏观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并达到在确定岩心孔隙含油性的同时,确定孔隙类型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步骤102: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后续能够获取精度相对较好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需要对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具体实施,预处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至S3)。
S1: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符合要求的待测面具体处理时,可以将岩心样品切割出两个近似平行的面,其中一个面用于平稳的放置到样品台上,另一个面作为上述岩性样品的待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近似平行的面指的是两个面只需要相对平行即可,即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平行。如此,由于样品台是水平的,一个面可以作为底面,平稳地放置在样品台上,这样待测面也就近似水平放置了。从而所述待测面后续步骤中可以相对较好地接收扫描电镜发射的电子束。其中,上述样品台是扫描电镜中的样品室里用于放置待测物的结构。上述扫描电镜具体可以是场发射扫描电镜,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使用其他合适的扫描电镜。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电子束激发的是近似水平的待测面。所以关于待测面的形状,具体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还可以是三角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图形。对此,本申请实施方式不作限定。即可以理解为,岩心样品待测面的周边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重点是两个面近似平行就好。例如,具体实施时,可以敲开一小块石头(岩心样品),只要保持底座磨平后与待测面近似平行即可,岩心周边是否规则,有无尖锐突出或凹坑对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S2: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较为精确的岩心孔隙的信息,可以对待测面先进行磨平处理,使得待测面相对较为平整,减少待测面不平整对后续结果的影响。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用砂纸将岩心样品的待测面磨平。其中,使用的砂纸顺序可以采取“先粗后细”的原则。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合适方法将待测面磨平。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S3: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使用扫描电镜对上述待测面进行处理,还需要在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镀膜仪在岩心待测面上镀金或者镀碳,以起导电作用。即,上述的电镀处理具体可以为所述电镀处理为镀金处理和镀碳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电镀其他相应的导电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完成电镀处理后,可以将岩心样品放置到扫描电镜样品室中。具体实施时,可以用导电胶布将岩心样品固定于样品台上(待测面朝上),确保待测面与金属样品台连通导电,关闭样品室门后抽真空。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扫描电镜成像的原理是电子束在高压下高速激发待测样品使之产生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从而成像,即获得相应的二次电子图像或背散射电子图像。如果不抽真空,电子束会激发空气(而不是待测样品),使空气电离产生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从而导致最后获得的待测样品的电子图像模糊,精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需要对样品室进行抽真空处理。
步骤103: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找到具体的岩心孔隙,需要先寻找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具体实施时,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步骤104: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所需要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扫描电镜针对上述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获取该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同一区域的背散射电子图像。
步骤105: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岩心孔隙是否含油,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S1至S4)处理。
S1: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S2: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S3: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S4: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岩心孔隙的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的过程中,由于如果岩心孔隙中含油或油附着于颗粒表面,其原子序数通常以碳(C,原子序数为6)为主,小于组成岩石骨架的铝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矿物(原子序数相对较高),对应的,含油孔隙分布区域在背散射图像中会显示为黑色。因此,可以在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寻找孔隙位置处的图像颜色为黑色的区域,确定该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预设条件,即该位置处的元素为碳,进而可以确定该位置处的岩心孔隙为含油孔隙。上述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是原子序数为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以呈现黑色的位置作为含油孔隙的分布位置仅是一种示意性描述,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可以根据背散射图像成像方式和成像颜色选择的不同的对应特征指示含油孔隙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根据具体实施原理,选择其它颜色的位置作为含油孔隙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具体的孔隙类型,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其中上述扫描电镜具体可以是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至S3)。
S1:通过扫描电镜获取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S2: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S3: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扫描电镜通常都自带有能谱探头,通过该能谱探头可以收集岩心样品待测面被电子束轰击后所激发出的X射线,从而获取对应的能谱谱图。再根据能谱谱图中获得岩心样品的元素组成,从而根据元素组成,判别对应的矿物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孔隙类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白云石晶间孔等。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不同的孔隙类型,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判断该含油孔隙具体的孔隙类型时,可以利用扫描电镜,通过观测该孔隙的碎屑颗粒之间是堆积而成,判断该孔隙为原生粒间孔;通过观测该孔隙为长石粒内溶孔,且形状呈港湾状,判断该孔隙为次生溶蚀孔;通过观测该孔隙的形状呈尖锐棱角状,且孔隙周缘的矿物类型为MgCa(CO3)2,判断该孔隙为白云石晶间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寻找岩心样品的孔隙发育区,获取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进而可以结合上述的两组图像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准确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1、预处理模块202、第一确定模块203、第二获取模块204和第二确定模块2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预处理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第一确定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第二获取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205,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确定岩心中含油孔隙具体的孔隙类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待测面,所述预处理模块2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第一处理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岩性孔隙的含油性,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5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较准确地确定孔隙类型,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第四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通过扫描电镜获取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第五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第六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先针对岩性样品的孔隙发育区,获取该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结合上述两图像的信息,获取并根据岩心孔隙的孔隙位置的和该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的是否含油,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含油性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准确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又通过获取岩心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根据能谱谱图确定孔隙位置的矿物类型,进而可以根据孔隙形貌和矿物类型确定具体的孔隙类型,解决了现有的岩性含油性确定方法中不能确定孔隙类型的技术问题;还通过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获取上述图像、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等数据,结合多种数据进行确定,达到了提高确定岩性孔隙含油性、确定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的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应用本申请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对柴达木盆地YX地区S41-6-1井3865.80m岩心样品进行分析。实施流程可以参阅图3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至S6)。
S1:将岩心切割出两个近似平行的面(高度1~5cm)。其中,每个面的面积1~10cm2,一个面用于平稳的放置到样品台上,另一个面选择作为为待测面。岩心周边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S2:将岩心的待测面依次用500目、1000目、2000目、5000目以及7000目的砂纸磨平。其中,为了磨平所使用的砂纸顺序可以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
S3:利用镀膜仪(日本日立MC1000)在岩样待测面上镀上金(Au)或碳(C)。所镀上的金(Au)或碳(C)主要起导电作用。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电流为5~40mA,可以设置温度为20℃左右(-25℃~35℃),可以设置镀膜时间约30s(20s~60s)。如果镀膜仪带有镀膜厚度测试系统,则也可以直接设置膜厚(10~30nm),而不用另外设置镀膜时间。
S4:将镀金或镀碳后的岩心样品放置到扫描电镜样品室中,并用导电胶布将样品固定于样品台上(待测面朝上),保持待测面与金属样品台连通导电。这样可以避免当样品表面被电子束激发时产生电荷放电现象,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关闭样品室门,抽真空至1×e-3Pa以上。
S5:在扫描电镜下(美国FEI公司生产的型号为Quanta 450FEG的扫描电镜)利用二次电子成像寻找孔隙发育区。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加速电压20~30kV,束流3.0~4.0spot,拍摄出清晰的二次电子图像。可以参阅图4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二次电子图像。进而可以利用背散射探头再对同一视域(即同一孔隙发育区)拍摄出清晰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可以参阅图5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具体实施时,加速电压和束流等参数设置与之前保持一致。
S6:对比上述两张图像,如果二次电子图像上显示的孔隙发育部位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呈黑色,则可判断该孔隙含油,并进一步识别出孔隙类型。其原理简述如下:扫描电镜下的二次电子图像主要用于观察岩石矿物的晶体形貌和孔隙形貌,可以确定孔隙分布。而背散射电子成像原理是用灰度图像反映矿物组分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亮度越大则反映原子序数越大,亮度越暗则反映原子序数越小。如果孔隙中含油或油附着于颗粒表面,其原子序数以碳(C,原子序数为6)为主,小于组成岩石骨架的铝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矿物(原子序数相对较高),因此含油部位在背散射图像中显示为黑色。在确定岩心孔隙含油后,还可以通过扫描电镜自带的能谱探头收集待测样品被电子束轰击后所激发出的X射线,获得能谱谱图。可以从能谱谱图中获得待测样品的元素组成,从而判别矿物类型。再结合孔隙的形貌和分布确定孔隙的类型。可以参阅图6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能谱谱图。通过该图6所示的能谱谱图可以确定该岩心孔隙的矿物主要包括Mg(镁)、Ca(钙)、C(碳)、O(氧),再结合该岩心孔隙的孔隙形貌和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该孔隙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
通过上述的场景示例,验证了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现有岩心含油性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只能确定岩心整体是否含油,不能准确确定具体的岩心孔隙是否含油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能达到准确确定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或装置,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4)

1.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处理为镀金处理,或,镀碳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包括: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包括:
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在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中,所述位置处的图像颜色为黑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包括:
通过扫描电镜获取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白云石晶间孔。
10.一种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中的孔隙发育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孔隙发育区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和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是否含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岩心孔隙含油的情况下,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岩心样品的待测面;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测面进行磨平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磨平处理后的待测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所述处理后的岩心样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二次电子图像,确定所述岩心孔隙的位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背散射电子图像,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所述位置处的原子序数范围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位置处的岩心孔隙含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扫描电镜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孔隙形貌和能谱谱图,其中,所述孔隙形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形状和孔隙的结构;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谱谱图确定所述含油孔隙的矿物类型;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孔隙形貌和所述矿物类型确定所述岩心中含油孔隙的孔隙类型。
CN201710120291.1A 2017-03-02 2017-03-02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8412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0291.1A CN106841260A (zh) 2017-03-02 2017-03-02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0291.1A CN106841260A (zh) 2017-03-02 2017-03-02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1260A true CN106841260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3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0291.1A Pending CN106841260A (zh) 2017-03-02 2017-03-02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126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0593A (zh) * 2017-08-08 2018-01-2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油气田现场随钻岩屑扫描系统及方法
CN108051464A (zh) * 2017-11-23 2018-05-18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一种过共析钢中颗粒增强材料的检测方法
CN109297882A (zh) * 2018-10-31 2019-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溶蚀试验方法和装置
CN109490266A (zh) * 2018-11-15 2019-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岩样无损取样方法
CN110108739A (zh) * 2019-05-07 2019-08-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表征粗糙面岩石样品中原油赋存状态的方法
CN112308819A (zh) * 2020-09-16 2021-02-02 宜宾学院 一种基于扫描电镜多特征灰度图像的孔隙识别方法
CN112782227A (zh) * 2019-11-08 2021-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含油分布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2995A (zh) * 2010-09-16 2011-0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特低渗透水驱油藏砂岩油层水洗程度的方法
CN103499594A (zh) * 2013-09-13 2014-0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原油可动孔喉特征尺寸下限的测量方法
CN103743891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喉系统中可动油赋存状态的测定方法
CN104237267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纳米孔隙中残余油的电镜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445442A (zh) * 2015-12-25 2016-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刻画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与页岩油富集关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2995A (zh) * 2010-09-16 2011-0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特低渗透水驱油藏砂岩油层水洗程度的方法
CN103499594A (zh) * 2013-09-13 2014-0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原油可动孔喉特征尺寸下限的测量方法
CN103743891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喉系统中可动油赋存状态的测定方法
CN104237267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纳米孔隙中残余油的电镜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445442A (zh) * 2015-12-25 2016-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刻画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与页岩油富集关系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大学: "《石油技术辞典》", 31 August 1996 *
张慧等: "《中国煤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31 July 2003 *
樊中海: "《扇三角洲体系储层识别及精细构成研究 以泌阳凹陷赵凹油田为例》", 30 November 2008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0593A (zh) * 2017-08-08 2018-01-2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油气田现场随钻岩屑扫描系统及方法
US11041383B2 (en) 2017-08-08 2021-06-2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while-drilling rock fragments in an oil and gas field
CN108051464A (zh) * 2017-11-23 2018-05-18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一种过共析钢中颗粒增强材料的检测方法
CN109297882A (zh) * 2018-10-31 2019-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溶蚀试验方法和装置
CN109297882B (zh) * 2018-10-31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溶蚀试验方法和装置
CN109490266A (zh) * 2018-11-15 2019-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岩样无损取样方法
CN109490266B (zh) * 2018-11-15 2021-08-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样无损取样方法
CN110108739A (zh) * 2019-05-07 2019-08-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表征粗糙面岩石样品中原油赋存状态的方法
CN112782227A (zh) * 2019-11-08 2021-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含油分布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2782227B (zh) * 2019-11-08 2022-1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含油分布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2308819A (zh) * 2020-09-16 2021-02-02 宜宾学院 一种基于扫描电镜多特征灰度图像的孔隙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1260A (zh) 岩心孔隙含油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handra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n pore to continuum scale imaging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shale gas recovery
Bultreys et al. Imaging and image-based fluid transport modeling at the pore scale in geological materials: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JP6353450B2 (ja) 共焦点x線蛍光・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複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Randl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Strategies for reliabl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US20190317027A1 (en) X-ray imaging system
Boone et al. 3D mapping of water in oolithic limestone at atmospheric and vacuum saturation using X-ray micro-CT differential imaging
CN104062308B (zh) 一种岩石无损矿物成分检测方法
Ding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breast density with spectral mammography based on a scanned multi-slit photon-counting detector: a feasibility study
AU2016203093A1 (en) A method for 3D mineral mapping of a rock sample
CN109270105B (zh) 快速识别并定位大视域中目标矿物颗粒的方法
CN105628726B (zh) 一种致密砂岩矿物组成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Tudisco et al. Fast 4‐D Imaging of Fluid Flow in Rock by High‐Speed Neutron Tomography
CN112630238B (zh) 一种空洞的量测方法
CN106525881A (zh) 一种储层伤害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CN110402108A (zh) 校正射线照相系统中散射的装置和方法
CN109285137A (zh) 页岩孔隙贡献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928690A (zh) 确定主射线比例方法及图像去散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257188B (zh) 碳酸盐岩孔隙系统的多尺度表征方法及装置
Schielein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T Images by means of Shannon Entropy
CN105954496A (zh) 砂岩储层的孔喉及流体分布的重构方法
Michelet-Habchi et al. 3D imaging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s using a proton beam
CN105424909B (zh) 一种盖层岩石孔缝充填物的识别方法
Susino Optical dating and lithic microwaste—Archaeological applications
Bolysbek Review of experimental visualization methods in studies of fluid flow at the pore sca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