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0426A -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0426A
CN106840426A CN201710088955.0A CN201710088955A CN106840426A CN 106840426 A CN106840426 A CN 106840426A CN 201710088955 A CN201710088955 A CN 201710088955A CN 106840426 A CN106840426 A CN 106840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emperature
wire
sensing element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8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0426B (zh
Inventor
刘小波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0889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0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0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0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0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04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8Protective devices, e.g. ca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制冷、空调、干燥、烘烤等领域里,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恶劣,温度变化频繁且制冷制热温度变化幅度大,由于常规温度传感器中不同材质的密封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频繁的热胀冷缩作用下,密封层与感温元件之间,以及不同的密封层之间,很容易形成裂缝,从而导致防水层破坏,达不到防潮防水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导线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与壳体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阻止水沿导线或者壳体(或止水环)进入温度传感器。

Description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器设备及智能家居使用更加广泛,各使用地域环境不尽相同,从而要求各电器设备及智能家居能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特别是潮湿的环境下。这就要求各种电子元器件能防潮防湿,作为电气设备及智能家居产品内起到温度保护、探测、补偿的温度传感器要求更加严格,以达到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进行精确探测、保护、控制等的作用。 现有技术制造的温度传感器防潮防湿能力差,不适合在潮湿的环境应用。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时,水很容易顺着导线和外壳之间的接合空隙渗透。因水有一定的导电性,当水渗透到感温元件时直接会造成电阻值下降或不稳定,从而不能准确传递信号,严重时可使两个银电极之间完全短路,影响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不能满足温度传感器对环境的探测、电路的保护和控制等工作的要求。
肇庆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黄亚桃、柏琪星、段兆祥、杨俊等人,在2013年11月20日公开的CN103398795A专利《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公开了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热敏芯片设置有三层硅胶密封层,其中第一层硅胶将热敏芯片包裹密封,再用环氧包封料包封固化,第二层硅胶将热敏芯片、引脚和与PVC护套线的焊接点包裹密封,再利用环氧包封料固化,第三层硅胶延伸至PVC护套线的保护套,将整个传感器的传感头包裹密封,并且在壳体内灌封环氧灌封料,三层硅胶的密封,防止了温度传感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影响测试精度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温度传感器在感温元件表面,设置有多层用于防水防潮的密封层,适合在一般的环境下使用,但是,在制冷、空调、干燥、烘烤等等领域里,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恶劣,温度变化频繁且制冷制热温度变化幅度大,由于不同材质的密封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频繁的热胀冷缩作用下,密封层与感温元件之间,以及不同的密封层之间,很容易形成裂缝,从而导致防水层破坏,达不到防潮防水的目的。
以常规的PT100温度传感器为例,我们发现了很多因防水层破坏而报废的温度传感器,通过解剖分析,发现主要是在不锈钢外壳、导线等不同材质的密封材料结合处,形成了微小的缝隙,而温度传感器又是常年浸泡在水中,因密封层结合处渗水而损坏。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适应温度频繁变化,防潮性好,性能稳定的,尤其是在不同密封层结合处不会因为热胀冷缩而渗水的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导线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与壳体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由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的整体形状为不定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可变性,不论是壳体内壁、止水环、导线以及感温元件是膨胀还是收缩,粉末状的憎水材料填充在壳体内壁、止水环、导线以及感温元件之间,始终紧贴在壳体内壁、止水环、导线上,阻止水沿导线或者壳体(或止水环)进入温度传感器。在制冷、空调、干燥、烘烤等等领域里,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恶劣,温度变化频繁且制冷制热温度变化幅度大,由粉末状的憎水材料构成的防水密封层即使在频繁的热胀冷缩作用下也很稳定,这种由粉末状的憎水材料构成的防水密封层与感温元件之间,以及不同的密封层之间,都很难形成裂缝,从而可以保证防水结构不会被破坏,达到防潮防水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粉末状的憎水材料很多,如石蜡或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末状憎水材料,主要是根据使用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憎水材料。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可以是PT100、PT1000、Cu50、NTC、PTC、18B20等热电阻或芯片。所述壳体一般为铜、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也包含聚乙烯等塑料树脂材料制成的壳体。
所述壳体有一个以上的供感温元件导线通过的开口,一般是一个穿线孔,根据需要也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开口。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密封层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开口内侧放置一块橡胶或多孔海绵材料,开口处使用环氧树脂等胶体封装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壳体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圈以上的止水环,如果止水环能够设置2-3圈则更好。
所述壳体上的止水环为凹状的压槽或压痕;所述壳体上的止水环为凸状的压痕或波浪状的凸起;所述壳体内侧连接有环状的止水板,止水板一边连接壳体另一边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即止水环是由壳体变形而成,设置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可以向内呈凹槽状,也可以向传感器外侧凸起,还可以在传感器壳体内侧焊接或粘接一圈以上环状的止水板,作用和壳体变形的止水环相同,止水环还可以是上述2种以上的形状的组合,如波浪状止水环。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导线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为弯曲状或螺旋状。在加工导线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的导线,最好是剥除导线外面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所述感温元件用绝缘胶直接粘贴在壳体上;所述感温元件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脂或者导热胶。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绝缘胶可以是环氧树脂等,导热脂或者导热胶在传感器行业内使用的品种较多,可根据需要选择。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剥掉导线端部的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b.在导线的适当部位整形弯曲,将导线做成螺旋状或者曲折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
c.将感温元件与导线可靠连接,如焊接、压接;
d.将感温元件底部涂上环氧树脂胶,起绝缘和胶粘作用;
e.准备壳体(向外凸起的止水环和壳体内侧的止水板,需提前将壳体制作加工),将感温元件和导线一起放入壳体中,并粘贴在壳体上远离开口处;
f.在感温元件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脂或导热胶,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g.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并充分压紧填实;
h.电气绝缘检测,检测半成品的电气绝缘性能,发现问题还可以维修返工;
i.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密封层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
j.在壳体外侧的适当部位,压制止水环,主要是指向内凹的止水环,在进一步压实粉末状的憎水材料的同时,大幅度增加水沿壳体内壁进入传感器的难度;
k.成品检验,包装,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其防水的主要技术方案及其原理是:
1.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为不定形状,适应性好,不论壳体和导线如何热胀冷缩,始终可以粘贴在壳体和导线的表面,不会形成缝隙。
2.通过在壳体上压止水槽、增加止水环、导线弯曲变形等措施,增大了水进入传感器内部的路径长度。
3.由于水是铜、铝等常规壳体材料的浸润液体,如果在壳体与内部的密封材料之间出现缝隙时,很容易形成水的毛细通道,通过毛细现象而快速进入传感器内部。本发明通过使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填充和吸附在壳体内侧、止水环内侧、导线表面,使导线和壳体变成水的不浸润材料,大幅度增大了水的表面张力,破坏了水沿壳体、导线进入传感器内部的毛细通道,从而阻止水沿壳体导线进入到传感器内部。
4.尤其是在止水环的凸起部位和导线的弯曲部位,水沿壳体或导线进入传感器内部时需要拐弯,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的接触面变大,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增大,水进入传感器内部的难度增大数倍,通过实际模拟试验统计,经过一个弯道后的渗水几率减小约10倍。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凹槽状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凸状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止水板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不带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线(传感器外),2-柔性密封层,3-壳体,4-止水环,5-弯曲状的导线(传感器内),6-粉末状的憎水材料,7-导热脂(导热胶),8-感温元件,9-固定胶。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凹槽状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三圈止水环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1)、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内的感温元件(8),所述感温元件(8)与导线(5)连接,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与壳体(3)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由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的整体形状为不定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可变性,不论是壳体(3)内壁、止水环(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是膨胀还是收缩,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填充在壳体(3)内壁、止水环(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之间,始终紧贴在壳体(3)内壁、止水环(4)、导线(5)上,阻止水沿导线(5)或者壳体(3)和止水环(4)进入温度传感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可以选择石蜡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末状憎水材料,基本可以满足制冷空调环境使用。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8),可以是PT100、PT1000、Cu50、NTC、PTC、18B20等热电阻或芯片中的任何一种。所述壳体(3)一般由铜、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所述壳体(3)有一个供感温元件(8)导线(1)通过的开口,即只有一个穿线孔。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使用聚乙烯树脂材料,完全满足可以适当变形的要求,适应热胀冷缩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壳体(3)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在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3圈的止水环(4)。
所述壳体(3)上的止水环(4)为凹状的压槽或压痕;即止水环(4)是由壳体(3)变形而成,设置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向内呈凹槽状,止水环(4)还可以做成2种以上的形状的组合,如波浪状止水环。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导线(1)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5),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弯曲成螺旋状。在加工导线(5)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6)中的导线(5),剥除导线(5)外面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1)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所述感温元件用环氧树脂绝缘胶(9)直接粘贴在壳体(3)上;所述感温元件(8)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剥掉导线(5)端部的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1)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b.在导线(5)的适当部位整形弯曲,将导线(5)做成螺旋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
c.将感温元件(8)与导线(5)可靠焊接连接;
d.将感温元件(8)底部涂上环氧树脂胶(9),起绝缘和胶粘作用;
e.准备壳体(3),将感温元件(8)和导线(5)一起放入壳体(3)中,并粘贴在壳体(3)上远离开口处;
f.在感温元件(8)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g.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并充分压紧填实;
h.电气绝缘检测,检测半成品的电气绝缘性能,发现问题还可以维修返工;
i.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是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热胀冷缩的变化;
j.在壳体(3)外侧的适当部位,压制3个向内凹的止水环(4),在进一步压实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的同时,大幅度增加水沿壳体(3)内壁进入传感器的难度;
k.成品检验,包装,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外凸状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三圈止水环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1)、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内的感温元件(8),所述感温元件(8)与导线(5)连接,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与壳体(3)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由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的整体形状为不定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可变性,不论是壳体内壁、止水环(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是膨胀还是收缩,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填充在壳体(3)内壁、止水环(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之间,始终紧贴在壳体(3)内壁、止水环(4)、导线(5)上,阻止水沿导线(5)或者壳体(3)(或止水环(4))进入温度传感器。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很多,可以使用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末状憎水材料(6),主要是根据使用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憎水材料。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8),可以是PT100、PT1000、Cu50、NTC、PTC、18B20等热电阻或芯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壳体(3)一般为铜、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所述壳体(3)有一个以上的供感温元件(8)导线(5)通过的开口,一般是一个穿线孔,根据需要也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开口。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有一种方式特殊封装方法,就是在开口内侧放置一块橡胶或多孔海绵材料,开口处使用环氧树脂等胶体封装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壳体(3)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在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一圈以上的止水环(4),本实施方式的止水环(4)为3圈。
所述壳体(3)上的止水环(4)为凸状的压痕或波浪状的凸起;即止水环(4)是由壳体(3)变形而成,设置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向传感器外侧凸起,凸起部分的止水环(4)内,填充了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导线(5)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为弯曲状或螺旋状。在加工导线(5)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的导线(5),最好是剥除导线(5)外面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5)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所述感温元件(8)用绝缘胶(9)直接粘贴在壳体(3)上;所述感温元件(8)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绝缘胶(9)可以是环氧树脂等。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剥掉导线(5)端部的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5)与绝缘层(2)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b.在导线(5)的适当部位整形弯曲,将导线(5)做成螺旋状或者曲折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
c.将感温元件(8)与导线(5)可靠连接,如焊接、压接;
d.将感温元件(8)底部涂上环氧树脂胶(9),起绝缘和胶粘作用;
e.准备壳体(3)(需提前将壳体(3)制作加工成向外凸起的止水环(4)共3圈),将感温元件(8)和导线(5)一起放入壳体(3)中,并粘贴在壳体(3)上远离开口处;
f.在感温元件(8)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g.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并充分压紧填实;
h.电气绝缘检测,检测半成品的电气绝缘性能,发现问题还可以维修返工;
i.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
j.成品检验,包装,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带止水板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三圈止水板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5)、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内的感温元件(8),所述感温元件(8)与导线(5)连接,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与壳体(3)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由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的整体形状为不定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可变性,不论是壳体(3)内壁、止水板(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是膨胀还是收缩,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填充在壳体(3)内壁、止水板(4)、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之间,始终紧贴在壳体(3)内壁、止水板(4)、导线(5)上,阻止水沿导线(5)或者壳体(3)和止水板(4)进入温度传感器。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很多,如石蜡或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末状憎水材料,主要是根据使用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憎水材料。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8),可以是PT100、PT1000、Cu50、NTC、PTC、18B20等热电阻或芯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壳体(3)一般为铜、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所述壳体(3)有一个以上的供感温元件(8)导线(5)通过的开口,一般是一个穿线孔,根据需要也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开口。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开口内侧放置一块橡胶或多孔海绵材料,开口处使用环氧树脂等胶体封装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壳体(3)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在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三圈止水板(4)。
所述壳体(3)内侧连接有环状的止水板,止水板一边连接壳体(3)另一边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即止水板(4)是在传感器壳体(3)内侧焊接或粘接一圈以上环状的止水板,作用和壳体(3)变形的止水板(4)相同,止水板(4)还可以是2种以上的形状的组合,如波浪状止水板(4)。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2)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导线(5)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为弯曲状或螺旋状。在加工导线(5)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的导线(5),最好是剥除导线(5)外面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5)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所述感温元件(8)用绝缘胶(9)直接粘贴在壳体(3)上;所述感温元件(8)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胶(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绝缘胶(9)可以是环氧树脂等,导热胶(7)在传感器行业内使用的品种较多,可根据需要选择。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剥掉导线(5)端部的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1)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b.在导线(5)的适当部位整形弯曲,将导线(5)做成螺旋状或者曲折状,需要考虑弯曲的部位刚好位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中;
c.将感温元件(8)与导线(5)可靠连接,如焊接、压接;
d.将感温元件(8)底部涂上环氧树脂胶(9),起绝缘和胶粘作用;
e.准备壳体(3),壳体(3)内侧的止水板(4),需提前将壳体(3)制作加工,将感温元件(8)和导线(5)一起放入壳体(3)中,并粘贴在壳体(3)上远离开口处;
f.在感温元件(8)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胶(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g.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并充分压紧填实;
h.电气绝缘检测,检测半成品的电气绝缘性能,发现问题还可以维修返工;
i.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封装,可以满足适当变形的要求,以适应热胀冷缩的变化;
j.成品检验,包装,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不带止水环的柔性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5)、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内的感温元件(8),所述感温元件(8)与导线(5)连接,所述感温元件(8)的导线(5)与壳体(3)之间填充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由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的整体形状为不定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可变性,不论是壳体(3)内壁、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是膨胀还是收缩,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填充在壳体(3)内壁、导线(5)以及感温元件(8)之间,始终紧贴在壳体(3)内壁、导线(5)上,阻止水沿导线(5)或者壳体(3)进入温度传感器。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很多,如石蜡或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末状憎水材料,主要是根据使用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憎水材料。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8),可以是PT100、PT1000、Cu50、NTC、PTC、18B20等热电阻或芯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壳体(3)一般为铜、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聚乙烯等塑料树脂材料制成的壳体(3)。
所述壳体(3)有一个以上的供感温元件(8)导线(5)通过的开口,一般是一个穿线孔,根据需要也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的开口。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开口内侧放置一块橡胶或多孔海绵材料,开口处使用环氧树脂等胶体封装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在开口处的防水密封遭到破坏时,避免水沿导线(5)进入传感器而损坏传感器,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的导线(5),最好是剥除导线(5)外面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5)与绝缘层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所述感温元件(8)用绝缘胶直接粘贴在壳体(3)上;所述感温元件(8)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绝缘胶(9)可以是环氧树脂等,导热脂(7)在传感器行业内使用的品种较多,可根据需要选择。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剥掉导线(5)端部的绝缘层,以免水沿导线(5)与绝缘层(2)之间进入传感器内部;
b.将感温元件(8)与导线(5)可靠连接,如焊接、压接;
c.将感温元件(8)底部涂上环氧树脂胶(9),起绝缘和胶粘作用;
d.准备壳体(3),将感温元件(8)和导线(5)一起放入壳体(3)中,并粘贴在壳体(3)上远离开口处;
e.在感温元件(8)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脂(7),有利于更好地传热,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f.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6),并充分压紧填实;
g.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2),密封层(2)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也可以是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
h.成品检验,包装,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线(5)全部是以2根为例,根据温度传感器种类的不同和温度传感器精度要求的不同,也可以是1线、3线、4线。本发明所述止水环(4)数量可以是2个、2个、3个......简易装置也可以不设止水环(4)(如具体实施方式4),防水效果比有止水环(4)的要差一点,但是比普通温度传感器的防水性能好很多,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的其它结构和材料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与壳体之间,有粉末状的憎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有一个以上的供感温元件导线通过的开口,在开口处有可变形的柔性密封层,密封层可以适当变形,以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有一圈以上的止水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的止水环为凹状的压槽或压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的止水环为凸状的压痕或波浪状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侧连接有环状的止水板,止水板一边连接壳体另一边位于粉末状憎水材料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的导线,在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中为弯曲状或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用绝缘胶直接粘贴在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与粉末状的憎水材料之间,有增强导热的导热脂或者导热胶。
10.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剥掉导线端部的绝缘层;b.在导线的适当部位整形弯曲,做成螺旋状或者曲折状;c.将感温元件与导线可靠连接;d.将感温元件底部涂胶;e.准备壳体,将感温元件和导线一起放入壳体中,并粘贴在壳体上;f.在感温元件处灌入适量的导热脂或导热胶;g.填充粉末状的憎水材料;h.电气绝缘检测;i.灌注或安装柔性密封层;j.在壳体外侧适当部位压止水环;k.成品检验。
CN201710088955.0A 2017-02-20 2017-02-20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40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8955.0A CN106840426B (zh) 2017-02-20 2017-02-20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8955.0A CN106840426B (zh) 2017-02-20 2017-02-20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0426A true CN106840426A (zh) 2017-06-13
CN106840426B CN106840426B (zh) 2019-07-19

Family

ID=5912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9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40426B (zh) 2017-02-20 2017-02-20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04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0492A3 (en) * 2003-04-02 2005-03-17 F O B Instr Inc Fast response probe for a food thermometer
CN101886426A (zh) * 2010-07-05 2010-11-17 林国强 一种内置水封的地漏
CN202048997U (zh) * 2011-05-09 2011-11-23 肇庆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抗老化高可靠温度传感器
CN102853524A (zh) * 2011-06-28 2013-01-02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中央空调风管机的积水盘
CN103398795A (zh) * 2013-08-14 2013-11-20 肇庆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
CN105258820A (zh) * 2015-11-05 2016-01-20 广东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硅树脂封装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温度传感器
CN205276630U (zh) * 2015-12-18 2016-06-0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现浇混凝土用组合式抗渗空心管
CN105865644A (zh) * 2016-05-26 2016-08-17 句容市博远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封装电子元件的壳体及温度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0492A3 (en) * 2003-04-02 2005-03-17 F O B Instr Inc Fast response probe for a food thermometer
CN101886426A (zh) * 2010-07-05 2010-11-17 林国强 一种内置水封的地漏
CN202048997U (zh) * 2011-05-09 2011-11-23 肇庆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抗老化高可靠温度传感器
CN102853524A (zh) * 2011-06-28 2013-01-02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中央空调风管机的积水盘
CN103398795A (zh) * 2013-08-14 2013-11-20 肇庆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
CN105258820A (zh) * 2015-11-05 2016-01-20 广东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硅树脂封装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温度传感器
CN205276630U (zh) * 2015-12-18 2016-06-0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现浇混凝土用组合式抗渗空心管
CN105865644A (zh) * 2016-05-26 2016-08-17 句容市博远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封装电子元件的壳体及温度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钱筱琳: "憎水性材料在铝合金传感器密封防护结构中的应用", 《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0426B (zh) 2019-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5104B (zh) 对湿气密封的半导体模块和用于其制造的方法
KR101668644B1 (ko) 온도 센서
JP3725296B2 (ja) 測定抵抗体を有する温度センサ
CN103398795B (zh) 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
CN203216632U (zh) 电子元器件
CN106225945B (zh) 一种防水防潮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4010867U (zh) 一种耐高温防潮ntc热敏电阻器
CN207515924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
CN104422558A (zh) 压力传感器封装的管芯边缘保护
CN106840426A (zh) 柔性防水温度传感器
JP4968179B2 (ja) 温度センサ一体型圧力センサ装置
CN105424210B (zh) 一种高灵敏流体温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7280624U (zh) 一种ntc温度传感器
CN209706975U (zh) 一种海水游泳池用防水型ntc温度传感器
CN106248242A (zh) 一种快速绝缘型平面测温ntc温度传感器
CN210689853U (zh) 一种空调室温温度传感器
JPH06151653A (ja) 温度センサの封止構造及び封止方法
CN207717247U (zh) 一种嵌入式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CN203259264U (zh) 一种热敏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
CN211978158U (zh) 穿套式温度传感器
CN207066635U (zh) 一种超薄型的温度传感器
CN107269922B (zh) 一种防水电热执行器
CN201536040U (zh) 薄膜绝缘铂电阻
KR101179196B1 (ko) 투명한 재료로 밀봉된 와이어 타입 전자부품
JP5936475B2 (ja) 流量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