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0635B -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0635B
CN106830635B CN201710175545.XA CN201710175545A CN106830635B CN 106830635 B CN106830635 B CN 106830635B CN 201710175545 A CN201710175545 A CN 201710175545A CN 106830635 B CN106830635 B CN 106830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
bath
molten tin
cavity
tin b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5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0635A (zh
Inventor
陈发伟
李建业
周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nghsu Group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hsu Group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nghs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55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0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0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0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包括与锡槽内部连通的盛锡池、用于收集从盛锡池排放的锡液的收集槽、设置在盛锡池上且形成有与盛锡池内部连通的腔室的气动泵送结构、以及用于向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以能够在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将盛锡池内的锡液泵送至收集槽内。由此,当锡槽内的锡液流入至盛锡池内并达到预设高度时,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内的腔室提供气压而在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盛锡池内的锡液而使得锡液能够泵送至收集槽内,由此具有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锡槽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中,通常需要通过排放锡槽成型设备中的锡液的形式来满足例如所需成型玻璃的厚度等各种工艺要求,或者为了实现控制锡液中的含铁量,其中铁在锡液中以锡铁共熔体形式存在而位于锡槽底部,由此需要定期排放一部分锡槽底部的锡液,又或者在玻璃生产线停止生产时需要通过排放锡槽内的锡液而对锡液进行冷却铸锭后进行保存。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虹吸原理进行排放锡液,因此,锡液的流速主要取决于锡槽内的锡液面与锡液流出口高度差产生的压力差,从而使得整个过程中的放锡速度不可控,由此在正常生产中进行放锡时会使得锡槽内的锡液面波动较大,引起锡槽成型过程中的玻璃带的摆动而无法实现正常生产。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在锡液排放前后需要人工将用于密封锡槽排液口的密封塞从锡槽排液口拔出或塞入至锡槽排液口内,因此不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具有放锡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包括与锡槽内部连通的盛锡池、用于收集从该盛锡池排放的锡液的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盛锡池上且形成有与该盛锡池内部连通的腔室的气动泵送结构、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以能够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将所述盛锡池内的锡液泵送至所述收集槽内。
可选地,所述盛锡池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所述气动泵送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气动泵送结构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气动泵送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腔室包括形成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的底端并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放的空腔,以及布置在所述空腔的上方并分别沿所述气动泵送结构的高度方向相互间隔地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孔口连接于所述供气源,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三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的第四孔口与所述收集槽或外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三孔口。
可选地,所述空腔对应于所述第一孔口与所述第三孔口之间的内表面形成为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四孔口。
可选地,所述第三孔口形成为朝向所述第四孔口的方向逐渐缩口的梯形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为一个,所述第二通道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和所述供气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自动流量控制阀,所述气动泵送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联动的液面高位触点,以能够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所述液面高位触点所在的高度时触发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开启。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和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之间设置有手动流量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盛锡池包括池底砖和设置在该池底砖上的池壁砖,所述池壁砖和所述锡槽的槽壁相互配合而形成有与所述锡槽和所述盛锡池连通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从所述锡槽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池壁砖,并且所述导流通道在所述池壁砖上对应于所述盛锡池的第一开口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的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池底砖。
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槽壁上且对应于所述锡槽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气动泵送结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腔室的出口处的水平导流槽和连接于该水平导流槽并朝向所述收集槽倾斜的倾斜导流槽,该倾斜导流槽的出口与所述收集槽对应。
可选地,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槽底部以用于冷却所述收集槽内的锡液的冷却结构。
可选地,所述冷却结构为具有与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冷却槽,该冷却槽的内部为中空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设置与锡槽连通的盛锡池、用于收集从盛锡池内排放的收集槽、设置在盛锡池上的气动泵送结构以及用于向气动泵送结构的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由此,在使用状态下,当锡槽内的锡液流入至盛锡池内并达到预设高度时,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内的腔室提供气压而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盛锡池内的锡液而使得锡液能够泵送至收集槽内,由此在使用或停止使用时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通过拆装密封塞与锡槽排液口的形式而实现,由此具有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高的效果。另外,由于先通过将锡槽内的锡液排放至盛锡池内并达到预设高度后,将盛锡池内的锡液泵送至收集槽内,由此,这种布置结构基本不会直接影响到锡槽内的锡液面的波动,使得玻璃生产作业能够正常运行,提高了作业和操作稳定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气动泵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中的导流通道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锡槽 2 盛锡池
3 收集槽 4 气动泵送结构
5 自动流量控制阀 6 液面高位触点
7 手动流量控制阀 8 导流通道
9 冷却槽 10 气体流量计
11 槽壁 12 槽底
13 电加热棒 21 安装槽
22 池底砖 23 池壁砖
41 空腔 42 第一通道
43 第二通道 44 水平导流槽
45 倾斜导流槽 81 第一开口
82 第二开口 91 内部
92 进水口 93 出水口
421 第一孔口 422 第二孔口
431 第三孔口 432 第四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端、底部”通常是指使用状态下的相应部件的“上、下”、“底端、底部”,但这种限定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包括与锡槽1内部连通的盛锡池2、用于收集从该盛锡池2排放的锡液的收集槽3、设置在所述盛锡池2上且形成有与该盛锡池2内部连通的腔室的气动泵送结构4、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以能够在所述腔室内产生而将所述盛锡池2内的锡液泵送至所述收集槽3内。即,通过设置与锡槽1连通的盛锡池2、用于收集从盛锡池2内排放的收集槽3、设置在盛锡池2上的气动泵送结构4以及用于向气动泵送结构4的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由此,在使用状态下,当锡槽1内的锡液流入至盛锡池2内并达到预设高度时,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4内的腔室提供气压而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盛锡池2内的锡液而使得锡液能够泵送至收集槽3内,由此在使用或停止使用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时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通过拆装密封塞与锡槽排液口的形式而实现,由此具有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高的效果。另外,由于先通过将锡槽1内的锡液排放至盛锡池2内并且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将盛锡池2内的锡液泵送至收集槽3内,由此,这种布置结构基本不会直接影响到锡槽1内的锡液面的波动,使得玻璃生产作业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提高了作业及操作稳定性。
其中,气动泵送结构4可以采用熔点高于1200℃且不与金属锡反应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钨等,也可以采用其他如不与金属锡反应的非金属材料,例如石墨等,在此可以采用石墨材料。另外,供气源向所述腔室提供的气体可以采用氮气、氢气和非放射性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可选地,所述气体可以为氮气,或氢气比例小于10%的氮、氢气混合气体。在此,供气源提供的气体可以选用从注入到锡槽1的氮气、氢气总管路中直接以分管路形式接入的气体。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选择。
另外,气动泵送结构4可以通过适当的连接形式安装到盛锡池2上,或者也可以与盛锡池2一体成型,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具体需求来合理地设计气动泵送结构4和盛锡池2的结构。
例如,可选地,所述盛锡池2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21,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上,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2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气动泵送结构4可以放置在所述安装槽21上,此时,气动泵送结构4与安装槽21的配合部分可以形成为封闭空间,在此,锡槽1内的锡液可以通过第一间隙而流入到安装槽21和气动泵送结构4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在盛锡池2内的锡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能够实现放锡和收集作业。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间隙为10mm-80mm,所述第二间隙不小于100mm,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为20mm-50mm,所述第二间隙为150mm-250mm,由此,能够保证锡槽1内的锡液稳定地流向盛锡池2内,防止在流动过程中锡槽1内的锡液面波动较大而导致影响玻璃的正常生产作业。
可选地,所述腔室包括形成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底端并朝向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开放的空腔41,以及布置在所述空腔41的上方并分别沿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高度方向相互间隔地延伸的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所述第一通道42的第一孔口421与所述空腔41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42的第二孔口422连接于所述供气源,所述第二通道43的第三孔口431与所述空腔41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43的第四孔口432与所述收集槽3或外部连通。在此,所述第一通道42和所述第二通道43在高度方向上形成为竖直布置的细长结构,换言之,第一孔口421和第二孔口422之间的延伸部分、第三孔口431和第四孔口432之间的延伸部分分别形成为细长结构以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使阻力最小化而实现气体的顺畅流通。在此,所述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可以形成为垂直通孔结构且第一通道42的长度大于第二通道43的长度。供气源通过第一通道42将气体输送到空腔41内后再通过第二通道43排出气体。在此过程中,即,具有预设气压的气体从空腔41流入到具有细长结构的第二通道43的过程中流速会提高而在空腔41内产生文丘里效应,通过产生的文丘里效应在空腔41内存在负压区域,使得气体流动过程中带动锡液从第二通道43的第三孔口431提升至第四孔口432而最终排出至收集槽3内,由此可靠地实现锡液排放收集作业。
在此,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孔口4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三孔口431,例如,可选地,所述第一孔口421与所述第三孔口431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50mm,由此,通过第一通道42的第一孔口421进入的气体能够快速且顺畅地通入第三孔口431。另外,所述空腔4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孔口421之间的高度差h2不小于100mm,由此能够有效避免因供气源向空腔41内供给的气压使得盛锡池2内的锡液反流至锡槽1内导致锡液面发生较大波动的现象。还可选地,所述空腔41对应于所述第一孔口421与所述第三孔口431之间的内表面形成为斜面,便于实现气体的顺畅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422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四孔口432,由此有效降低了气体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三孔口431形成为朝向所述第四孔口432的方向逐渐缩口的梯形开口,由此进一步便于气体快速且顺畅地通过第三孔口431经由第四孔口432排出。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实际需要来合理布置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的具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42为一个,所述第二通道43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的具体布置形式可以适当的选择,例如,所述第二通道43可以围绕所述第一通道42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或者所述第二通道43布置在所述第一通道42的一侧或两侧,通过如上所述的布置结构,提高了气体通过多个第二通道43的排出效率,进而提高了排放及收集锡液的作业效率。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可以布置为相同数量,例如所述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43分别布置有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422和所述供气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自动流量控制阀5,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联动的液面高位触点6,以能够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所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的高度时触发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开启。其中,供气源和自动流量控制阀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气体流量的气体流量计10,液面高位触点6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二通道43的第三孔口431和第四孔口432之间的位置,对于锡液排出流量的控制可以通过如下形式来实现,在气流供气压力恒定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调节气流量来实现,即,气流量大则排出的锡液越多。由此,当盛锡池2内的锡液面高度达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的高度时,通过控制自动流量控制阀5,从而能够对气流量实现精确控制,实现锡槽1内锡液的可控排放,有效维护了玻璃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同时显著提高了冷修放锡过程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口422和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之间设置有手动流量控制阀7。由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人工控制手动流量控制阀7的形式来实现对锡槽1内锡液的精确可控排放。例如,在此,在所述气压恒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述锡槽1内的液面高度控制供气源向所述腔室提供的气体流速。具体地,气流的压强P可以不小于0.1MPa,而且对于锡槽1内的锡液面与第一孔口421的高度差h3应满足:h3<P÷ρ÷g,其中P为供气源提供的气体压强,ρ为锡液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另外,对于锡槽1内的锡液面与第一孔口421的高度差h3和所述空腔4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孔口421之间的高度差h2之和应满足:h2+h3≥P÷ρ÷g,其中与上述相同地,P为供气源提供的气体压强,ρ为锡液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通过满足如上所述的条件,能够保证供气源供入的气流流动到第一孔口421的位置但不会冲出气动泵送结构4的空腔41的底端的位置,由此有效避免盛锡池2内的锡液受到气流的影响而反流至锡槽1内而导致锡槽1内锡液面发生较大波动现象,保证了锡液排放及收集作业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玻璃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如图4至图6所示,可选地,所述盛锡池2包括池底砖22和设置在该池底砖22上的池壁砖23,所述池壁砖23和所述锡槽1的槽壁11相互配合而形成有与所述锡槽1和所述盛锡池2连通的导流通道8,该导流通道8从所述锡槽1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池壁砖23,并且所述导流通道8在所述池壁砖23上对应于所述盛锡池2的第一开口81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池底砖22。其中,所述盛锡池2可以与锡槽1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装配成一体,通过形成在锡槽1的槽壁11和池壁砖23上的导流通道8能够顺利地将锡槽1内的锡液导流至盛锡池2内,具体地,锡槽1内的锡液依次通过导流通道8和第一间隙流入到盛锡池2和气动泵送结构4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即安装槽21和空腔41内,从而当盛锡池2内的锡液面高度达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的高度时,可以通过控制自动流量控制阀5和/或手动流量控制阀7的形式使得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4内提供预设气压而实现盛锡池2内锡液的排放和收集作业。另外,锡槽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锡槽内气体温度以使得锡槽1内的环境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的电加热棒13。
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8具有位于所述槽壁11上且对应于所述锡槽1的第二开口82,所述第一开口8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82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二开口82的底边缘在高度方向上可以低于锡槽1的槽底12,例如,第二开口82的底边缘在高度方向上低于锡槽1的槽底12大致0-10mm,以能够在冷修放锡等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锡槽1内锡液的彻底排放,防止锡槽1内还滞留有锡液而影响后续维护作业。又或者,第二开口82的底边缘在高度方向可以与锡槽1底部平面齐平。另外,所述导流通道8可以形成为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例如,如图4至图6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81的宽度A的范围为60mm≤A≤160mm,所述第一开口81的高度B的范围为10mm≤B≤50mm,所述第二开口82的宽度C的范围为10mm≤C≤60mm,所述第二开口82的高度D的范围为30mm≤D≤90mm。还可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81的宽度A的范围为80mm≤A≤130mm,所述第一开口81的高度B的范围为20mm≤B≤30mm,所述第二开口82的宽度C的范围为20mm≤C≤30mm,所述第二开口82的高度D的范围为50mm≤D≤70mm。由此,能够起到减少放锡过程中放锡流量变化对锡槽1内锡液的扰动影响,从而保证放锡过程不会影响到玻璃生产线的正常生产,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稳定性。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腔室的出口处的水平导流槽44和连接于该水平导流槽44并朝向所述收集槽3倾斜的倾斜导流槽45,该倾斜导流槽45的出口与所述收集槽3对应。其中,气动泵送结构4可以形成为一体,或者也可以装配成一体,水平导流槽44可以形成为密封通道,而倾斜导流槽45可以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凹槽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设计。如上所述,供气源供给的气体在依次通过第一通道42、空腔41和第二通道43的过程中在空腔41内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在空腔41内靠近第二通道43的所在位置的区域形成负压区域,由此带动气动泵送结构4的腔室内的锡液具体地带动锡液面高度达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位置的锡液依次通过第二通道43、水平导流槽44和倾斜导流槽45而最终排放至收集槽3内,由此实现可靠地锡液排放和收集作业。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气动泵送结构4用于将腔室内的锡液排放至收集槽3的导流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地设计。
可选地,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槽3底部以用于冷却所述收集槽3内的锡液的冷却结构。在此,该冷却结构可以为水冷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冷却结构为具有与所述收集槽3的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冷却槽9,该冷却槽9的内部91为中空且具有进水口92和出水口93,所述进水口92位于所述出水口93的下方。其中,收集槽3可以形成为冷却槽9的上部开放的凹槽结构,冷却槽9的上部还可以设置有排气阀,由此,当通过气动泵送结构4将盛锡池2内的锡液排放至收集槽3的过程中冷却槽9对收集槽3内的锡液进行冷却铸锭,从而当收集槽3内的锡液装满时,可以先通过停止向收集槽3内的放锡作业后,更换收集槽3或者将收集槽3内已冷却铸锭的锡块倒出后再重复利用。通过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能够迅速对收集槽3内的锡液进行冷却铸锭,由此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收集槽3内的锡液被氧化的现象。
以下对本公开的锡槽1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对自动控制放锡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锡槽1内的锡液通过导流通道8、第一间隙流入至盛锡池1内,当盛锡池1内的液面达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的高度时,液面高位触点6触发自动流量控制阀5开启,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4内提供气压以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腔室内发生文丘里效应,使得空腔41内靠近第二通道43的区域具有负压区域而将所述盛锡池2内的锡液迅速排出至所述收集槽3内。而锡液在所述收集槽3内进行冷却铸锭,待所述收集槽3内装满锡液时,关闭自动流量控制阀5停止向所述腔室提供气压并更换所述收集槽3。由此,实现可靠地自动控制放锡作业。在此,在所述气压恒定的情况下,自动流量控制阀5可以根据所述锡槽1内的液面高度控制向所述腔室提供的气体流速。具体地,当所述锡槽1内的液面高度大于60mm时,将所述气体流速控制为不大于10m3/h;当所述锡槽1内的液面高度为30mm-60mm时,将所述气体流速控制为不大于6m3/h;当所述锡槽1内的液面高度小于30mm时,将所述气体流速控制为不大于3m3/h。
以下对手动控制放锡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关闭手动流量控制阀7,将自动流量控制阀5设置为常开模式。锡槽1内的锡液通过导流通道8、第一间隙流入至盛锡池2内。逐步打开手动流量控制阀7,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4内提供气压以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腔室内发生文丘里效应,使得空腔41内靠近第二通道43的区域具有负压区域而将所述盛锡池2内的锡液迅速排出至所述收集槽3内。在此过程中,观察气体流量计10的读数与倾斜导流槽45出口锡液流速的关系,并通过控制手动流量控制阀7将清洗导流槽45出口锡液的流速调整到合适值。锡液在所述收集槽3内进行冷却铸锭,待所述收集槽3内装满锡液时,关闭手动流量控制阀7停止向所述腔室提供气压并更换所述收集槽3。由此,实现可靠地自动控制放锡作业。
通过如上所述结构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当锡槽1内的锡液流入至盛锡池2内并达到预设高度时,供气源向气动泵送结构4内的腔室提供气压而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盛锡池2内的锡液而使得锡液能够泵送至收集槽3内,由此在使用或停止使用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时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通过拆装密封塞与锡槽排液口的形式而实现,由此具有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高的效果。另外,由于先通过将锡槽1内的锡液排放至盛锡池2内并达到预设高度后,将盛锡池2内的锡液泵送至收集槽3内,由此,这种布置结构基本不会直接影响到锡槽1内的锡液面的波动,使得玻璃生产作业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提高了作业及操作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包括与锡槽(1)内部连通的盛锡池(2)、用于收集从该盛锡池(2)排放的锡液的收集槽(3)、设置在所述盛锡池(2)上且形成有与该盛锡池(2)内部连通的腔室的气动泵送结构(4)、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气压的供气源,其中,所述腔室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42)、空腔(41)、第二通道(43),所述空腔(41)与所述盛锡池(2)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42)与所述供气源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3)与所述收集槽(3)或外部连通,以能够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将所述盛锡池(2)内的锡液泵送至所述收集槽(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锡池(2)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21),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上,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2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1)形成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底端并朝向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通道(42)和所述第二通道(43)间隔布置在所述空腔(41)的上方并沿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42)的第一孔口(421)与所述空腔(41)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42)的第二孔口(422)连接于所述供气源,所述第二通道(43)的第三孔口(431)与所述空腔(41)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43)的第四孔口(432)与所述收集槽(3)或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口(4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三孔口(4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1)对应于所述第一孔口(421)与所述第三孔口(431)之间的内表面形成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口(422)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四孔口(43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口(431)形成为朝向所述第四孔口(432)的方向逐渐缩口的梯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42)为一个,所述第二通道(43)为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口(422)和所述供气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自动流量控制阀(5),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联动的液面高位触点(6),以能够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所述液面高位触点(6)所在的高度时触发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口(422)和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5)之间设置有手动流量控制阀(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锡池(2)包括池底砖(22)和设置在该池底砖(22)上的池壁砖(23),所述池壁砖(23)和所述锡槽(1)的槽壁(11)相互配合而形成有与所述锡槽(1)和所述盛锡池(2)连通的导流通道(8),该导流通道(8)从所述锡槽(1)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池壁砖(23),并且所述导流通道(8)在所述池壁砖(23)上对应于所述盛锡池(2)的第一开口(81)在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的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池底砖(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8)具有位于所述槽壁(11)上且对应于所述锡槽(1)的第二开口(82),所述第一开口(8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82)的横截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送结构(4)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腔室的出口处的水平导流槽(44)和连接于该水平导流槽(44)并朝向所述收集槽(3)倾斜的倾斜导流槽(45),该倾斜导流槽(45)的出口与所述收集槽(3)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槽(3)底部以用于冷却所述收集槽(3)内的锡液的冷却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为具有与所述收集槽(3)的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冷却槽(9),该冷却槽(9)的内部(91)为中空且具有进水口(92)和出水口(93),所述进水口(92)位于所述出水口(93)的下方。
CN201710175545.XA 2017-03-22 2017-03-22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Active CN106830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5545.XA CN106830635B (zh) 2017-03-22 2017-03-22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5545.XA CN106830635B (zh) 2017-03-22 2017-03-22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0635A CN106830635A (zh) 2017-06-13
CN106830635B true CN106830635B (zh) 2019-12-10

Family

ID=5912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5545.XA Active CN106830635B (zh) 2017-03-22 2017-03-22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0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3336B (zh) * 2019-11-06 2024-05-28 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锡液在线净化温控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27A (zh) * 1995-01-20 1996-07-24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 锡液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379469Y (zh) * 1999-06-15 2000-05-24 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虹吸放锡装置
CN202898218U (zh) * 2012-11-21 2013-04-24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锡槽锡液回收装置
CN103225078A (zh) * 2013-04-22 2013-07-31 上海毅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锡废液回收锡和循环配制新退锡水的系统和方法
EP2875871A1 (en) * 2012-07-20 2015-05-27 Europea de Servicios e Higiene Euro-Servhi S.A. Air freshener atomiser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27A (zh) * 1995-01-20 1996-07-24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 锡液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379469Y (zh) * 1999-06-15 2000-05-24 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虹吸放锡装置
EP2875871A1 (en) * 2012-07-20 2015-05-27 Europea de Servicios e Higiene Euro-Servhi S.A. Air freshener atomiser and method
CN202898218U (zh) * 2012-11-21 2013-04-24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锡槽锡液回收装置
CN103225078A (zh) * 2013-04-22 2013-07-31 上海毅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锡废液回收锡和循环配制新退锡水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0635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207926A1 (en) Molten metal controlled flow launder
CN106498180B (zh) 一种高纯无氧铜锭坯的生产装置与方法
CN104364032B (zh) 高洁净度钢铸片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包
CN106830635B (zh) 锡槽内锡液排放收集装置
CN102560004B (zh) 钢水包气体搅拌的方法及搅拌气体控制装置
RU2008145585A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индукционного перемешивания жидкого металла
US3653426A (en) Furnace pouring and casting system
AU747095B2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quenching light metal castings in bath of liquid in a controlled way
KR100907949B1 (ko) 대형 박육 알루미늄 합금의 주조용 탕구계
CN204799939U (zh) 浸入式水口结构
CN102794445B (zh) 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
CN201776413U (zh) 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
CN205170951U (zh) 一种有色金属熔体在线连续真空除气装置
CN214920302U (zh) 孕育剂添加装置及保温炉
CN215365468U (zh) 锡槽出口密封装置和锡槽
CN109732067A (zh) 一种铸管冷却系统
JP5053227B2 (ja)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
CN104117662A (zh) 镍及镍合金真空熔炼水平连铸封闭式中间包
CN113857434A (zh) 金属阻隔片浇口盆装置
KR101316912B1 (ko) 연속 주조 장치의 침지노즐
KR101909512B1 (ko) 용강 이송 장치
CN212398104U (zh) 铅酸蓄电池板栅连铸铅液供给装置
CN220187419U (zh) 一种精炼炉炉门框
CN108746521B (zh) 一种立式连铸多级反辐射保温装置
CN220724408U (zh) 加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8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0

Address after: 050035 No. 9, the Yellow River Avenue, hi tech Zone, Hebei, Shijiazhuang

Patentee after: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100070 Beijing Seahawks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City Road No. 9 Building No. 2 room 266 (Park)

Co-patentee before: TUNGHSU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Assignee: Hunan Xinghu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11000006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in liquid discharge and collection device in tin bat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10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