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8832A -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28832A
CN106828832A CN201710057675.3A CN201710057675A CN106828832A CN 106828832 A CN106828832 A CN 106828832A CN 201710057675 A CN201710057675 A CN 201710057675A CN 106828832 A CN106828832 A CN 106828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underwater
bionical
knife edge
wal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76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28832B (zh
Inventor
严卫生
许晖
崔荣鑫
高剑
张福斌
张立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henzhen Institute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576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28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28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8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28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8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28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having wheels and mechanical le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5/0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5/07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 B63H5/08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框架、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和作业扩展模块;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以及作业扩展模块均安装在框架上,且水下作业机器人的重心位于浮心正下方。采用本发明能够使水下作业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姿态工作面的作业需求,而且能够适应在不同工作面上的全向机动和越障能力的需求,从而可以为水下作业机器人完成各种水下作业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 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和海洋军事都对水下作业机器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海洋经济方面,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水产养殖、海底资源开采、海底设施建设等活动,同时我国是一个海洋运输和水利设施建设的大国,大量的船舶需要定期清洗或进行安全性能检查,也需要定期对水利大坝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在海洋安全方面,我国正在不断提升水下港口的预警、水下猎雷、水下排爆等能力,同时随着我国航母、大型军舰、潜艇的不断服役,都需要水下机器人完成清洗和安全检测。这些任务若采用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仅风险大,而且作业成本高,因此水下作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目前,常见的水下作业机器人是纯粹游动型的作业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在作业时由于自身的状态处于浮动状态,水下位置固定性能差,容易受海流和自身动作反作用力影响而发生漂移。因此,这类作业水下机器人在作业时,通常需要两个以上的机械手配合才能完成作业,其中一个机械手用于机器人位置的固定,另一个机械手用于对作业目标实施作业,这就增加了作业难度。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少量基于履带式或万向轮式的游走混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通过大范围游动来寻找作业目标,寻找到目标后,通过在作业面上的行走来接近目标。再通过声/光对作业目标准确定位后,由作业扩展模块对作业目标实施作业。这种机器人在作业时其自身的状态处于保持状态,具有位置固定性能好,不易受海流和自身动作反作用力影响而发生漂移的缺陷,降低了作业难度。
但是,由于对水下作业机器人的需求不同,导致水下作业机器人的作业面也存在着千差万别,既有像水库大坝、船舶侧舷等这样平坦的工作面,也有像海底、船舶底部等这样非平坦的工作面。这就要求水下作业机器人不仅能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姿态工作面的作业需求,而且能适应在不同工作面上的全向机动和越障能力的需求,目前的水下作业机器人不能很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使水下作业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姿态工作面的作业需求,而且能够适应在不同工作面上的全向机动和越障能力的需求,从而可以为水下作业机器人完成各种水下作业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和作业扩展模块;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以及作业扩展模块均安装在框架上,且水下作业机器人的重心位于浮心正下方;
所述浮体模块用于提供浮力;
所述吊架用于水下作业机器人的起吊;
所述控制密封舱内部安装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和信息传输所需的非防水设备,并采用水密接插件作为外部接线口;
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游动驱动装置和行走与驱动装置;
所述游动驱动装置包括不少于四个垂直推进器和不少于两个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至少能够受控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游动过程的沉浮、俯仰和滚转运动以及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功能;水平推进器至少能够受控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游动过程的前后和偏航运动;
所述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和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非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工作,履带不接触作业面;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工作,仿生刀锋腿收回并锁定;
所述传感探测组件能够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离海面的航行深度和离海底的高度、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周围环境,并将感知信息发送给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设备;
所述视觉定位装置能够在水下作业机器人作业时对目标进行定位;
所述作业扩展模块能够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作业任务。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安装在水下作业机器人两侧,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张紧轮、履带板和履带。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外侧的仿生刀锋腿,以及对应每个仿生刀锋腿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仿生刀锋腿绕其一端转轴转动;水下作业机器人一侧的仿生刀锋腿个数不少于三个。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为半圆形仿生腿,外轮廓表面设有凸起橡胶垫。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探测组件包括摄像及照明装置、前视图像声呐、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所述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离海面的航行深度和离海底的高度;所述姿态传感器感应水下作业机器人的姿态;所述摄像及照明装置由一个穹顶式摄像头、一个广角摄像头、两个水下LED灯组成;穹顶式摄像头装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前端的穹顶摄像头支架上,用于全向观测水下作业环境;广角摄像头安装在机器人后端的广角摄像头支架上,用于定向观测后方水下作业环境;两个照明灯分别安装在所述穹顶摄像头支架左右,用于水下照明;所述前视图像声呐位于水下作业机器人前端。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聚丙烯框架,包括由四块横梁组成的横梁组件、二块推进器支架板、控制密封仓后挡板、定位装置支架板和多个摄像头支架板。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模块采用空心玻璃微珠材料,并具有流线型外形结构,安装在框架上部,且浮体模块上开有安放垂直推进器的通孔。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由两片钢架结构组成,固定在横梁组件上,下端环抱控制密封舱,上端从浮体模块中伸出。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驱动装置由四个垂直推进器和两个水平推进器组成;四个垂直推进器分别置于浮体模块四个对称分布的圆形开孔中,并通过固定件对称固定在横梁组件上;二个水平推进器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二块推进器支架板外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定位装置采用双目视觉定位装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六个仿生刀锋腿及其相应驱动电机;一侧履带板上安装三个仿生刀锋腿,对应驱动电机安装在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内部。
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与转向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沉浮、俯仰和滚转运动,控制两个水平推进器的转速与转向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的前后和偏航运动;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行走状态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并通过行走与驱动装置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前后以及转向运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根据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进行闭环控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按照设定的离海面深度或离海底高度进行航行。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根据航向姿态传感器进行闭环控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所需的俯仰角和/或滚转角运动,控制两个水平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所需的航向角运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非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采用三角步态方式,以三角形支架结构的形式交替行走。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控制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中两组主动轮的转速和转向,控制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作业面上全向行走。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将水下游动型机器人和水下行走型机器人的特点进行充分融合,使其具有海域大范围的航行能力,又具有在水下作业面上小范围的行走能力。
其次,该游走混合型水下作业机器人通过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向和转速使水下机器人紧贴在水下作业面上,同时启动相应的行走与驱动装置进行作业,相较于传统的纯游动型的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作业时具有水下位置固定性能好,不易受海流和自身动作反作用力影响而发生漂移的缺陷,降低了水下作业机器人的作业难度。
其三,该游走混合型水下作业机器人采用聚丙烯整体框架、扁平结构设计,相较于传统水下机器人,有效地减轻了重量、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并增加了机器人航行稳定性能。
其四,该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针对水下作业机器人的不同作业面,根据需要控制采用刀锋腿或履带行走装置,能适应水下各种复杂环境,可实现全方位移动,非常灵活,能够在狭小空间中实现精确定位,大大提高了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的行走能力,从而可以为水下作业机器人完成各种水下作业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去除浮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5:驱动电机示意图。
图6: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刀锋腿1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刀锋腿2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刀锋腿转弯步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出的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针对水下作业机器人的不同作业面,根据需要控制采用刀锋腿或履带行走装置,避免了作业面不同时,需要更换行走与驱动装置的不便。
如图1所示,该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包括聚丙烯框架(1)、浮体模块(2)、钢制吊架(3)、摄像及照明装置、前视图像声呐(5)、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6)、控制密封舱(7)、游动驱动装置(8)、双目视觉定位装置(9)、行走与驱动装置(10)以及作业扩展模块(11)等。
参照附图2和3,所述聚丙烯框架(1)为聚丙烯材料,主体由四块横梁(111、112、113、114)、二块推进器支架板(121、122)、控制密封仓后挡板、定位装置支架(151)和摄像头支架(153、154、155)等部分。所述四块横梁(111、112、113、114)通过底下三块连板(161、162、163)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二块推进器支架(121、122)左右对称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112)、第三横梁(113)上;所述控制密封舱后挡板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第四横梁(114)上。
参照附图1,所述浮体模块(2)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并采用流线型外形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在水下运动的阻力,其四个对称分布的圆形开孔安放四个垂直推进器。
参照附图1和2,所述钢制吊架(3)为两片钢架结构组成,用螺栓固定在第二横梁(112)、第三横梁(113)上面,环抱着控制密封舱(7),用于水下机器人的起吊。
参照附图1、2和3,所述摄像及照明装置由一个穹顶式摄像头(41)、一个广角摄像头(42)、两个水下LED灯(43、44)组成。所述穹顶式摄像头(41)装在机器人前端中间穹顶式摄像头顶支架(153)上,用于机器人的水下作业环境的全向观测;一个广角摄像头(42)安装在机器人后端广角摄像头支架上,用于机器人的水下作业环境的后方定向观测;两个LED灯(43、44)分别安装在所述穹顶摄像头左支架(154)、穹顶摄像头右支架(155)上,用于水下照明;所述穹顶式摄像头顶支架(153)由螺栓固定在穹顶摄像头左支架(154)和穹顶摄像头右支架(155)上;所述穹顶摄像头左支架(154)和穹顶摄像头右支架(155)采用螺栓固定在聚丙烯框架的第一横梁(111)上;所述广角摄像头支架固定在聚丙烯框架(1)的第四横梁(114)上。
参照附图2,所述前视图像声呐(5)位于穹顶式摄像头(41)前端,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穹顶摄像头左支架(154)和穹顶摄像头右支架(155)上,用于机器人的水下避障。
参照附图2,所述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6)位于聚丙烯框架(1)的中间,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聚丙烯框架的第三横梁(113)上,用于水下机器人离海面的航行深度和离海底的高度测量。
参照附图1和2,所述控制密封舱(7)为密封结构,固定在四块横梁(111、112、113、114)和控制密封舱后挡板上,内部安装航向姿态传感器、驱动控制模块、光纤多路复用器等非防水设备,其外部接线口都为水密接插件,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控制和信息传输。
参照附图2,所述游动驱动装置(8)由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和两个水平推进器(85、86)组成。所述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分别位于浮体模块(2)四个对称分布的圆形开孔中,通过固定件对称固定在第二横梁(112)、第三横梁(113)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横梁(112)、第三横梁(113)通过螺栓螺母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二个水平推进器(85、86)分别位于聚丙烯框架(1)两侧靠后位置,通过固定件对称固定在二块推进器支架板(121、122)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推进器支架板(121、122)通过螺栓螺母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参照附图1,所述双目视觉定位装置(9)位于聚丙烯框架(1)前端左侧,通过定位装置支架板(151)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横梁(111)上,用于机器人作业时对目标的准确定位。
参照附图2,游动驱动装置的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都做同向和同速旋转时,这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将产生四个相同的向上或向下的力,使水下作业机器人沿z轴上下沉浮运动;当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中的前端两个推进器(81、82)和后端两个推进器(83、84)在转速和转向不同时,就会产生俯仰力矩,使水下作业机器人绕y轴做俯仰运动;当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中的右端两个推进器(82、83)和左端两个推进器(81、84)在转速或转向不同时,就会产生横滚力矩,使水下机器人绕x轴横滚运动;当水下机器人采用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进行闭环控制时,通过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机器人按照设定的离海面深度或离海底高度进行航行;当水下机器人采用姿态传感器进行闭环控制时,通过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就可以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任意的俯仰角(0~±90°)或滚转角(0~±180°)运动。
参照附图2,当两个水平推进器(85、86)都做同向和同速旋转时,将产生两个相同的向前或向后的力,使水下作业机器人沿x轴做前后平移运动;当两个水平推进器(85、86)在转速和转向不同时,就会产生偏航力矩,使水下作业机器人沿z轴做偏航运动;当水下作业机器人采用航向传感器进行控制时,通过控制两个水平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就可以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任意的航向角(0~±180°)运动。
参照附图2,通过控制六个推进器(81、82、83、84、85、86)的转向和转速,就可以使水下作业机器人到达作业面。水下作业机器人到达作业面上后,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81、82、83、84)的转向和转速使水下作业机器人紧贴在作业面上。
参照附图8,水下作业机器人需要在平坦作业面上工作时,,游走混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053)、主动轮(1054)、从动轮(1055)、张紧轮(1056)、履带板(135、136、137、138)和履带。履带是水下作业机器人和作业面直接接触的部件,足够的接触面积附着作业面来保证水下作业机器人行驶。水下作业机器人到达附着在作业面工作时,驱动履带的主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履带移动,在从动轮的支撑下进行转动,履带运动时与作业面产生摩擦力,在作业面的反作用下水下作业机器人向前驶进。履带有较大的接地面积,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因而履带与作业面之间有良好的相互作用,不容易打滑,能够平稳、迅速、安全地通过各种复杂作业面。采用履带行走的主要优点就是扩大了水下作业机器人的接地面积,由于接地面积大,所以增大了水下作业机器人在粘滑的微生物海藻附着面上及海底泥沙面上的通过能力,降低了下陷量,所以采用履带式行走方式增加了游走混合机器人越野性能。能爬具有一定倾斜角的纵向坡及侧倾坡。
参照附图4,水下作业机器人需要在非平坦作业面上工作时,游走混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采用仿生刀锋腿行走装置。六个刀锋腿(1011、1012、1013、1014、1015、1016)由六个驱动电机(1021、1022、1023、1024、1025、1026)单独控制,可以使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完成步行、跑步、攀爬等避障动作。仿生刀锋腿材料为阳极氧化铝,为半圆形仿生腿,外轮廓表面设有六角凸起形状橡胶垫,以此来增大与作业面上摩擦力。
参照附图2、3和4,所述的刀锋腿行走装置,位于两块外侧履带板(135、138)之上,所述的驱动电机(1021、1022、1023、1024、1025、1026)位于履带板(135、136、137、138)之间的主体内部。该游走混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六条腿的行走机构,参照附图4、6、7,前腿1(1011)、前腿4(1014)、中腿2(1012)、中腿5(1015)和后腿3(1013)、后腿6(1016)共计六条腿的机械结构完全相同,均匀分列于机器人机体的两侧。三对腿分成两组,身体左侧的前腿1(1011)、后腿3(1013)及右侧中腿5(1015)为一组,右侧的前腿4(1014)、后腿6(1016)和左侧的中腿2(1012)为二组,分别组成两个三角形支架。参照附图6,当一组三角形支架中所有腿同时提起,二组三角形的腿原地不动,支撑身体并以中腿为支点,然后二组所有腿同时提起,一组所有腿向下收回,将机器人向前推,同时重心落在一组三角形支架的三腿上,实现向前位移的效果。然后重复两组间的动作,互相轮换达到行走效果,并且因为重心总在三角形支架内部,可以随时停止运动。腿部运动方式为完全旋转,从而防止在运动时当前阶段的足部残留碰撞问题。通过控制六个刀锋腿机构可在恶劣水底环境里完成步行,跑步,跳跃,攀爬等避障动作。
参照附图9,六足步行机器人转弯过程中一组腿作为支撑腿时为转弯阶段a。该阶段一组腿作为支撑腿支撑六足步行机器人进行转弯,转弯角度为A1,此过程机器人机体平移轨迹为B1B2,旋转角度为A1;同时,二组腿提起,为下一步转弯中作为支撑腿作准备,当二组腿下落时落足点的前向跨步距离较大。六足步行机器人二组腿作为支撑腿时转弯阶段b。此阶段二组腿作为支撑腿支撑六足步行机器人进行转弯,转弯角度为A2,此过程中机器人机体平移轨迹为B3B4,旋转角度为A2;同时,一组腿提起,为下一步转弯中作为支撑腿作准备,当一组腿下落时落足点的前向跨步距离较小。六足步行机器人不断循环进行a,b过程就可以完成六足步行机器人定半径转弯。
仿生刀锋腿与履带式行走装置之间的切换,是通过带制动器的驱动电机来实现的。在结构设计时,合理的设计了仿生刀锋腿及驱动结构的安装位置,使得仿生刀锋腿以三角形支架结构形式交替前进时,履带不会接触地面。需要采用履带行走时,将刀锋腿姿态调至向上位置,由于电机带制动器,因此即使不上电,刀锋退也保持收回的姿态。
参照附图1,所述作业扩展模块可以根据不同作业任务装配不同设备,比如可以在聚丙烯框架的前端横梁上安装机械臂(1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和作业扩展模块;浮体模块、吊架、控制密封舱、运动组件、传感探测组件、视觉定位装置以及作业扩展模块均安装在框架上,且水下作业机器人的重心位于浮心正下方;
所述浮体模块用于提供浮力;
所述吊架用于水下作业机器人的起吊;
所述控制密封舱内部安装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和信息传输所需的非防水设备,并采用水密接插件作为外部接线口;
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游动驱动装置和行走与驱动装置;
所述游动驱动装置包括不少于四个垂直推进器和不少于两个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至少能够受控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游动过程的沉浮、俯仰和滚转运动以及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功能;水平推进器至少能够受控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游动过程的前后和偏航运动;
所述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和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非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工作,履带不接触作业面;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工作,仿生刀锋腿收回并锁定;
所述传感探测组件能够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离海面的航行深度和离海底的高度、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周围环境,并将感知信息发送给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设备;
所述视觉定位装置能够在水下作业机器人作业时对目标进行定位;
所述作业扩展模块能够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作业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安装在水下作业机器人两侧,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张紧轮、履带板和履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外侧的仿生刀锋腿,以及对应每个仿生刀锋腿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仿生刀锋腿绕其一端转轴转动;水下作业机器人一侧的仿生刀锋腿个数不少于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为半圆形仿生腿,外轮廓表面设有凸起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探测组件包括摄像及照明装置、前视图像声呐、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所述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感知水下作业机器人离海面的航行深度和离海底的高度;所述姿态传感器感应水下作业机器人的姿态;所述摄像及照明装置由一个穹顶式摄像头、一个广角摄像头、两个水下LED灯组成;穹顶式摄像头装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前端的穹顶摄像头支架上,用于全向观测水下作业环境;广角摄像头安装在机器人后端的广角摄像头支架上,用于定向观测后方水下作业环境;两个照明灯分别安装在所述穹顶摄像头支架左右,用于水下照明;所述前视图像声呐位于水下作业机器人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聚丙烯框架,包括由四块横梁组成的横梁组件、二块推进器支架板、控制密封仓后挡板、定位装置支架板和多个摄像头支架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模块采用空心玻璃微珠材料,并具有流线型外形结构,安装在框架上部,且浮体模块上开有安放垂直推进器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由两片钢架结构组成,固定在横梁组件上,下端环抱控制密封舱,上端从浮体模块中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驱动装置由四个垂直推进器和两个水平推进器组成;四个垂直推进器分别置于浮体模块四个对称分布的圆形开孔中,并通过固定件对称固定在横梁组件上;二个水平推进器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二块推进器支架板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定位装置采用双目视觉定位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包括六个仿生刀锋腿及其相应驱动电机;一侧履带板上安装三个仿生刀锋腿,对应驱动电机安装在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内部。
12.一种权利要求11所述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与转向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沉浮、俯仰和滚转运动,控制两个水平推进器的转速与转向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的前后和偏航运动;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行走状态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并通过行走与驱动装置实现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前后以及转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根据深度和高度一体化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进行闭环控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按照设定的离海面深度或离海底高度进行航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作业机器人处于游动状态时,根据航向姿态传感器进行闭环控制,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所需的俯仰角和/或滚转角运动,控制两个水平推进器的转速和转向,使水下作业机器人以所需的航向角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非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仿生刀锋腿行走与驱动装置采用三角步态方式,以三角形支架结构的形式交替行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的作业面上工作时,根据作业面的方向,控制四个垂直推进器提供水下作业机器人在作业面上工作所需附着力,控制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中两组主动轮的转速和转向,控制水下作业机器人在平坦作业面上全向行走。
CN201710057675.3A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828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7675.3A CN106828832B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7675.3A CN106828832B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8832A true CN106828832A (zh) 2017-06-13
CN106828832B CN106828832B (zh) 2018-12-04

Family

ID=5912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7675.3A Active CN106828832B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28832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4846A (zh) * 2017-12-11 2018-04-17 武汉大学 一种适合水下捕捞作业的机器人
CN109334808A (zh) * 2018-09-27 2019-02-15 江汉大学 一种轮足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98009A (zh) * 2018-11-07 2019-03-0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陆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CN10942190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青岛赶海机器人有限公司 驮载式水下机器人
CN109515655A (zh) * 2018-12-03 2019-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六履带式水下机器人
CN109572840A (zh) * 2018-09-27 2019-04-05 江汉大学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75064A (zh) * 2019-04-04 2019-07-05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矿石勘探车及其采集矿石方法
CN110001815A (zh) * 2019-03-21 2019-07-1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可攀爬双面多足仿生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77561A (zh) * 2019-05-06 2019-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水中巡游和海底爬行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0116793A (zh) * 2019-06-18 2019-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
CN110155203A (zh) * 2019-04-15 2019-08-23 重庆大学 一种应用c形腿的六足机器人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CN110294042A (zh) * 2019-05-17 2019-10-01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多运动模式行走装置
CN110588832A (zh) * 2019-10-15 2019-12-20 中南大学 多足式全地形机器人
CN111252215A (zh) * 2019-03-29 2020-06-09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水草缠绕的水下采集机器人及其采集方法
CN112306076A (zh) * 2020-11-06 2021-02-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CN112357023A (zh) * 2020-11-05 2021-02-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CN113246673A (zh) * 2021-06-21 2021-08-13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水陆两栖无人车的履带式行动系统
CN113306352A (zh) * 2021-07-08 2021-08-27 山东大学 一种多地形适应的水陆两栖六足带腰多功能机器人
CN113353217A (zh) * 2021-07-23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定向和稳定行走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0033U (zh) * 2010-02-12 2010-12-01 李剑川 复合轮-履-曲腿的越障行走系统
CN102785542A (zh) * 2012-08-02 201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可变形足-蹼复合推进机构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CN202783482U (zh) * 2012-09-18 2013-03-1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六足仿生机器人
CN102975833A (zh) * 2012-12-10 2013-03-20 上海大学 用于水下目标探测与处置的遥操作无人潜水器
CN103818533A (zh) * 2012-11-18 2014-05-28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一种多用途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4608838A (zh) * 2014-12-08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六足轮腿式爬行仿生机器人
CN204322084U (zh) * 2014-12-12 2015-05-13 中海清华(天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5216899A (zh) * 2015-09-30 2016-01-06 重庆交通大学 越障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0033U (zh) * 2010-02-12 2010-12-01 李剑川 复合轮-履-曲腿的越障行走系统
CN102785542A (zh) * 2012-08-02 201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可变形足-蹼复合推进机构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CN202783482U (zh) * 2012-09-18 2013-03-1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六足仿生机器人
CN103818533A (zh) * 2012-11-18 2014-05-28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一种多用途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2975833A (zh) * 2012-12-10 2013-03-20 上海大学 用于水下目标探测与处置的遥操作无人潜水器
CN104608838A (zh) * 2014-12-08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六足轮腿式爬行仿生机器人
CN204322084U (zh) * 2014-12-12 2015-05-13 中海清华(天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5216899A (zh) * 2015-09-30 2016-01-06 重庆交通大学 越障机器人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190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青岛赶海机器人有限公司 驮载式水下机器人
CN107914846A (zh) * 2017-12-11 2018-04-17 武汉大学 一种适合水下捕捞作业的机器人
CN109334808A (zh) * 2018-09-27 2019-02-15 江汉大学 一种轮足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34808B (zh) * 2018-09-27 2021-01-19 江汉大学 一种轮足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72840A (zh) * 2018-09-27 2019-04-05 江汉大学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98009A (zh) * 2018-11-07 2019-03-0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陆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CN109515655A (zh) * 2018-12-03 2019-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六履带式水下机器人
CN110001815A (zh) * 2019-03-21 2019-07-1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可攀爬双面多足仿生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2215A (zh) * 2019-03-29 2020-06-09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水草缠绕的水下采集机器人及其采集方法
CN111252215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水草缠绕的水下采集机器人及其采集方法
CN109975064A (zh) * 2019-04-04 2019-07-05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矿石勘探车及其采集矿石方法
CN110155203A (zh) * 2019-04-15 2019-08-23 重庆大学 一种应用c形腿的六足机器人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CN110077561A (zh) * 2019-05-06 2019-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水中巡游和海底爬行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0077561B (zh) * 2019-05-06 2020-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水中巡游和海底爬行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0294042A (zh) * 2019-05-17 2019-10-01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多运动模式行走装置
CN110116793A (zh) * 2019-06-18 2019-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
CN110116793B (zh) * 2019-06-18 2020-07-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
CN110588832A (zh) * 2019-10-15 2019-12-20 中南大学 多足式全地形机器人
CN112357023A (zh) * 2020-11-05 2021-02-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CN112306076A (zh) * 2020-11-06 2021-02-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CN112306076B (zh) * 2020-11-06 2021-09-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CN113246673A (zh) * 2021-06-21 2021-08-13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水陆两栖无人车的履带式行动系统
CN113306352A (zh) * 2021-07-08 2021-08-27 山东大学 一种多地形适应的水陆两栖六足带腰多功能机器人
CN113353217A (zh) * 2021-07-23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定向和稳定行走方法
CN113353217B (zh) * 2021-07-23 2022-11-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下机器人定向和稳定行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8832B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8832B (zh)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履带组合行走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64708B (zh) 一种游走混合的仿生刀锋腿与全向轮组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97238A (zh) 一种游走混合的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77561B (zh) 一种适用于水中巡游和海底爬行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07499479B (zh) 一种海底自行式作业平台
CN108146167B (zh) 一种用于两栖球形机器人的轮腿式复合驱动机构
CN110606172B (zh) 一种船舶表面污物清理的活动平台
CN110370877A (zh) 基于主动悬挂的车载运动模拟平台及控制方法
CN107116980A (zh) 水陆两栖机器人以及水陆两栖侦查系统
CN113733829B (zh) 线性渠堤表面及内部病害检测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CN110576953A (zh) 子母式大直径长引水隧洞水下检测机器人系统
CN110588925A (zh) 大直径长引水隧洞水下检测机器人系统
CN106477008B (zh) 一种三体流线型自主作业水下机器人平台
CN112278211A (zh) 电缆管廊积水环境精确导航智能巡检机器人
CN111236945B (zh) 一种具有辅助运动装置的深海采矿车
CN107985536B (zh) 一种配备空间并联机构矢量推进器的潜航器
CN207088876U (zh) 水陆两栖机器人以及水陆两栖侦查系统
CN112357023A (zh)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CN117163260A (zh) 一种新型履带式水下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373514A (zh) 一种具有双模作业能力的履带型rov
CN216507765U (zh) 复合驱动式水下机器人
CN207106831U (zh) 一种海底自行式作业平台
CN213141330U (zh) 一种支撑面移动装置
CN114590375A (zh) 一种冰下轮式行走及浮游双模水下机器人
CN113636073A (zh) 陆海空三栖飞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0

Address after: 518057 No. 45 Nanjiu Road, Gaoxi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710072 No. 127 Youyi West Road, Shaanxi, Xi'an

Applicant befor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