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7785A -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27785A
CN106827785A CN201710096717.4A CN201710096717A CN106827785A CN 106827785 A CN106827785 A CN 106827785A CN 201710096717 A CN201710096717 A CN 201710096717A CN 106827785 A CN106827785 A CN 106827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energy
conveying
saving
inter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67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万忠
赖荣桂
宋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unt Emei Jiajie Paper Product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unt Emei Jiajie Paper Product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unt Emei Jiajie Paper Products LLC filed Critical Mount Emei Jiajie Paper Products LLC
Priority to CN2017100967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27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2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7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02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for offs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2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forme or impression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03Drying webs
    • B41F23/0423Drying webs by convection
    • B41F23/0433Drying webs by convection using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中的印刷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节能型胶印机组、采用该节能型胶印机组的节能型印刷机及采用该节能型印刷机的节能型印刷系统,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果。该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连接,传纸滚筒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传纸滚筒两端通过转动块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传纸滚筒包括内层筒体、外层筒体;内层筒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内层筒体的内腔分割成流道,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上的进气口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上的出气口连通,且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的旋转方向相反。

Description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刷机中的胶印机组。
背景技术
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刷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根据依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机;一次走纸可以同时完成两面印刷的双面印刷机。
现有的胶印机组通常包括多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连接。如申请号为201520391013.6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四色印刷机,其包括机体、放卷装置、平整装置、同步送料装置、胶印机组及收卷装置,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连接,该传纸滚筒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两转动块分别与机体转动连接。各传纸滚筒内部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构成储气腔,且转动块轴向两端各设置有与储气腔相通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最外侧的转动块上的第一气口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器连通,相邻转动块上的第二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相邻转动块上的第一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最内侧的转动块上的第二气口上连接有排气阀。通过在各个传纸滚筒内部充满蒸汽,有效地对传纸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便于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干燥处理。
上述印刷机是通过将蒸汽发生器中的蒸汽输入传纸滚筒内加热传纸滚筒的内壁,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干燥处理的。申请号为201520930399.3的实用新型专利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加热传纸滚筒内壁并干燥材料的方式,该印刷机包括机体、放卷装置、平整装置、同步送料装置、胶印机组及收卷装置,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连接,该传纸滚筒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两转动块分别与机体转动连接,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架、收卷辊、驱动收卷辊转动的驱动组件及刹车装置,传纸滚筒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焊接在筒体两端的堵头、设置在筒体中间的加热管、与加热管连接的电源线及嵌入在筒体内的多个感温棒。通过设置加热管将滚筒加热,感温棒感知滚筒的温度,设置控制电路与加热管和感温棒相连,控制滚筒的温度,从而达到温度可控的目的。
上述两种印刷机中,均是通过向传纸滚筒内冲入蒸汽或者电能,对传纸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干燥处理。但是,由于现有的传纸滚筒的内部结构就是筒状的空腔,蒸汽或热空气从一端进入传纸滚筒后很快将从传纸滚筒的另一端排出,蒸汽或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较短,蒸汽或热空气中的热量没有被充分利用并干燥印刷后的材料,使得现有的传纸滚筒的热交换效率低,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效果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胶印机组以及采用该胶印机组的打印机,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型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连接,所述传纸滚筒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传纸滚筒两端通过转动块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所述传纸滚筒包括内层筒体、套设在内层筒体外并可自由转动的外层筒体;所述内层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层筒体的内腔分割成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上的出气口连通,且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的旋转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隔板为螺旋型隔板,螺旋型隔板将内层筒体的内腔分割成螺旋型流道,螺旋型流道的宽度H沿螺旋型流道的轨迹方向逐渐变化。
其中,靠近进气口一侧的螺旋型流道的宽度H小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螺旋型流道的宽度H。
其中,所述进气口靠近内层筒体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的端面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内层筒体端面的中心位置处。
一种节能型印刷机,包括机体、放卷装置、平整装置、同步送料装置、胶印机组及收卷装置,所述胶印机组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胶印机组。
一种节能型印刷系统,包括印刷机和蒸汽输送系统,所述印刷机采用上述的胶印机,所述传纸滚筒的进气管、出气管与蒸汽输送系统连通;所述蒸汽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的蒸汽输送管,相邻两蒸汽输送管之间通过连接接盘连通;所述连接接盘包括蒸汽输送进气接口、蒸汽输送出气接口、热交换进气接口和热交换出气接口,所述蒸汽输送出气接口、热交换进气接口位于连接接盘的中心位置,所述蒸汽输送进气接口、热交换出气接口径向设置于连接接盘的边缘位置,所述蒸汽输送进气接口、蒸汽输送出气接口通过螺旋型的蒸汽输送连接管连通,所述热交换进气接口和热交换出气接口通过螺旋型的热交换输送连接管连通;所述蒸汽输送连接管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盘绕在一起,且所述蒸汽输送连接管内蒸汽的输送方向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内热交换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蒸汽输送管包括若干的输送管单元,相邻两输送管单元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端部的输送管单元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输送管单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用于输送蒸汽的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沿管体的轴向开设有若干的隔热孔,若干隔热控沿管体的周向均布;所述端部连接件包括端部连接圆盘,所述端部连接圆盘上开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的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端部连接圆盘的一侧面上连接有与隔热孔相适配并插接入隔热孔内的第二隔热插头;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圆盘,所述中间连接圆盘上卡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的第三输送通道,所述中间连接圆盘的两侧面上均连接有与隔热孔相适配并插接入对应侧的隔热孔内的第三隔热插头。
其中,所述第二隔热插头、第三隔热插头的长度均为隔热孔的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和第三输送通道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内层筒体内设置隔板,隔板将内层筒体的内腔分割成流道,且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的旋转方向相反;也正是基于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热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流道后,热空气可将能量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外层筒体上的印刷后的材料并干燥印刷后的材料;待完成初步热交换后的空气在随流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仍高于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的温度,空气中剩余的热量仍可传递至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并对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进行预热,最终实现热空气中能量的充分利用并用于干燥印刷后的材料,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2、本发明中,将隔板设置成螺旋型隔板,从而使螺旋型隔板分割出来的流道成螺旋型结构,通过该螺旋型结构的流道可增加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有效工作面,延长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使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3、本发明中,将进气口靠近内层筒体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的端面上,将出气口设置在内层筒体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这样设置进气口、出气口可使温度较高的热空气距离印刷后的材料更近,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高效地干燥;流道内温度越低的地方其距离印刷后的材料可能越远,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空气中的能量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干燥,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4、本发明中,将靠近进气口一侧的螺旋型流道的宽度H设置为小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螺旋型流道的宽度H,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后,热空气在宽度H逐渐增大的流道内流动,热空气的流速将逐渐减缓,温度越低的空气在流道内的流动速度将越慢,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越长,使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5、本发明中,在节能型印刷系统中设置蒸汽输送系统,该蒸汽输送系统与印刷机协同工作,可最终获得更加干燥的蒸汽,降低印刷机的传纸滚筒内的湿度,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若干的蒸汽输送管通过连接接盘连通,因而通过连接接盘可实现对蒸汽输送管道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增加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温度,提高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输送的压力,由于蒸汽在蒸汽输送管道内的输送压力较大,因而可减少蒸汽输送管道的热损失,降低蒸汽输送管道的人工费用、隔热费用,最后可通过减压在使用点获得更加干燥的蒸汽;该连接接盘包括两组呈螺旋型盘绕在一起的蒸汽输送连接管、热交换输送连接管,类似两盘盘绕在一起的蚊香,蒸汽输送连接管、热交换输送连接管通过对应的接口与蒸汽输送管、热交换介质输送管连通,热交换介质输送管输送来的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介质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时与在蒸汽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的蒸汽进行充分接触,且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介质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的方向与蒸汽在蒸汽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的方向相反,热交换介质能够与蒸汽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把热量传递至蒸汽,蒸汽的温度提高,提高热量的热交换效率与热交换效果,从而保证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输送的压力。
6、本发明中,蒸汽输送管包括有若干的输送管单元,通过若干的输送管单元拼接成蒸汽输送管,提高蒸汽输送管的组装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7、本发明中,在输送管单元的管体上开设隔热孔,在端部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的侧面上连接有隔热插头,组装时该隔热插头插接入隔热孔内;通过沿输送管单元周向分布的隔热插头即可有效防止输送管单元内蒸汽的热量透过输送管单元被散失,最终实现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8、本发明中,将第二隔热插头、第三隔热插头的长度均为隔热孔的长度的一半,从而可提高输送管单元、端部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的通用性,使任一的输送管单元、端部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之间可实现拼接,提高蒸汽输送管路的拼接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9、本发明中,在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和第三输送通道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通过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可有效提高蒸汽输送管的保温性能,防止热量的散失,最终实现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传纸滚筒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胶印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胶印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蒸汽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接盘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输送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端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1-输送管单元、12-端部连接件、13-中间连接件、14-连接接盘、111-管体、112-隔热孔、113-第一输送通道、121-端部连接圆盘、122-第二隔热插头、123-第二输送通道、131-中间连接圆盘、132-第三隔热插头、133-第三输送通道、141-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2-热交换进气接口、143-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4-热交换出气接口、145-蒸汽输送连接管、146-热交换输送连接管、20-机体、21-放卷装置、22-平整装置、23-同步送料装置、24-胶印机组、25-收卷装置、26-进气管、27-传纸滚筒、28-出气管、29-转动块、271-外层筒体、272-内层筒体、273-进气口、274-出气口、275-流道、27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节能型传纸滚筒,该传纸滚筒27包括内、外两层筒体,外层筒体271套设在内层筒体272外,且外层筒体271与内层筒体27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正常工作时,内层筒体272固定不动,外层筒体271可在外部动力的作用下在内层筒体272上自由,实现内层筒体272与外层筒体271之间的相对转动;且通过外层筒体271与内层筒体272之间的密封结构可使该传纸滚筒27进行干燥时降低热量的散失。在内层筒体272内设置有隔板276,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流道275,该流道275主要用于供干燥用的热空气流通。该内层筒体272一端的端面上设置进气口273,外部的热空气供给装置通过进气管26、进气口273与流道275连通,从而向流道275内充入热空气。该内层筒体272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出气口274,流道275内经热交换后的空气将通过出气口274、出气管28收集、排放。此外,流道275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271的旋转方向相反。当热空气进入流道275后,由于热空气在流道275内流动的方向与外层筒体271的旋转方向相反,热空气可将能量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外层筒体271上的印刷后的材料并干燥印刷后的材料;待完成初步热交换后的空气在随流道275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仍高于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的温度,空气中剩余的热量仍可传递至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并对后面的印刷后的材料进行预热,最终实现热空气中能量的充分利用并用于干燥印刷后的材料,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为了提高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因而将该隔板276设置为螺旋型隔板276,通过该螺旋型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螺旋型流道275;为了避免该螺旋型流道275之间存在重叠部分使得前段流道275中的热空气中的热量透过螺旋型隔板276传递至后段内的空气,将该螺旋型流道275的有效流动夹角α设置为270°至340°。在螺旋型隔板276的面向内层筒体272内壁的表面上设置隔热层,通过隔热层防止前段流道275中的热空气的热量透过螺旋型隔板276传递至后段内的空气,使尽可能多的热量用于干燥印刷后的材料。此外,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沿螺旋型流道275的轨迹方向逐渐变化。
为了提高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将靠近进气口273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设置为小于靠近出气口274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后,热空气在宽度H逐渐增大的流道275内流动,热空气的流速将逐渐减缓,温度越低的空气在流道275内的流动速度将越慢,与印刷后的材料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越长,使热空气与印刷后的材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此外,进气口273靠近内层筒体272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的端面上,出气口274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将进气口273靠近内层筒体272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的端面上,将出气口274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这样设置进气口273、出气口274可使温度较高的热空气距离印刷后的材料更近,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高效地干燥;流道275内温度越低的地方其距离印刷后的材料可能越远,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空气中的能量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干燥,提高热空气中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对印刷后的材料的干燥效率。
一种节能型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27连接,传纸滚筒27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29。该胶印机组24中的传纸滚筒27采用上述结构中的传纸滚筒27。
一种节能型印刷机,包括机体20、放卷装置21、平整装置22、同步送料装置23、胶印机组24及收卷装置25,该印刷机中的胶印机组24采用上述的胶印机组24。
一种节能型印刷系统,包括印刷机和蒸汽输送系统,该印刷机采用上述的胶印机,该传纸滚筒的进气管、出气管与蒸汽输送系统连通;所述蒸汽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的蒸汽输送管,若干的蒸汽输送管通过连接接盘14连接成用于输送蒸汽的输送通道。在每相邻两蒸汽输送管之间设置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与连接接盘14之间的设置方式为: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该连接接盘14包括有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与前段的蒸汽输送管连通,前段的蒸汽输送管内输送的蒸汽通过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进入连接接盘14;连接接盘14上的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与下一段的蒸汽输送管连通,进入连接接盘14内的蒸汽最终将通过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输出并输送至下一段的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上的热交换进气接口142、热交换出气接口144分别与用于输送热交换介质的管道连通,向连接接盘14内输送热交换介质。该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位于连接接盘14的中心位置,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热交换出气接口144径向设置于连接接盘14的边缘位置,且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通过螺旋型的蒸汽输送连接管145连通,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通过螺旋型的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连通。蒸汽输送连接管145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盘绕在一起(与两盘盘香的盘绕方式一样),且蒸汽输送连接管145内蒸汽的输送方向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内热交换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反。
若干的蒸汽输送管通过连接接盘14连通,因而通过连接接盘14可实现对蒸汽输送管道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增加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温度,提高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输送的压力,由于蒸汽在蒸汽输送管道内的输送压力较大,因而可减少蒸汽输送管道的热损失,降低蒸汽输送管道的人工费用、隔热费用,最后可通过减压在使用点获得更加干燥的蒸汽;该连接接盘14包括两组呈螺旋型盘绕在一起的蒸汽输送连接管145、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类似两盘盘绕在一起的蚊香,蒸汽输送连接管145、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通过对应的接口与蒸汽输送管、热交换介质输送管连通,热交换介质输送管输送来的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介质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时与在蒸汽输送连接管145内盘旋输送的蒸汽进行充分接触,且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介质输送连接管内盘旋输送的方向与蒸汽在蒸汽输送连接管145内盘旋输送的方向相反,热交换介质能够与蒸汽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把热量传递至蒸汽,蒸汽的温度提高,提高热量的热交换效率与热交换效果,从而保证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输送的压力。
为了提高该热交换介质对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温度,热交换介质为导热油。
为了提高该蒸汽输送管的组装效率,因而将该蒸汽输送管设置成拼接式结构。该蒸汽输送管包括若干的输送管单元11,相邻两输送管单元1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13连接,位于两侧端部的输送管单元1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件12连接。
蒸汽输送管包括有若干的输送管单元11,通过若干的输送管单元11拼接成蒸汽输送管,提高蒸汽输送管的组装效率。
为了能有效提高该拼接式结构的蒸汽输送管的保温性能,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输送管单元11包括管体11,在管体1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蒸汽的第一输送通道13,管体11的外壁上沿管体11的轴向开设有若干的隔热孔12,若干隔热控沿管体11的周向均布。端部连接件12包括端部连接圆盘121,在端部连接圆盘121上开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二输送通道123,端部连接圆盘121的一侧面上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隔热孔12内的第二隔热插头122;中间连接件13包括中间连接圆盘131,在中间连接圆盘131上卡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三输送通道133,中间连接圆盘131的两侧面上均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对应侧的隔热孔12内的第三隔热插头132。
在输送管单元11的管体11上开设隔热孔12,在端部连接件12和中间连接件13的侧面上连接有隔热插头,组装时该隔热插头插接入隔热孔12内;通过沿输送管单元11周向分布的隔热插头即可有效防止输送管单元11内蒸汽的热量透过输送管单元11被散失。
为了提高该输送管单元11的使用通用性,该第二隔热插头122、第三隔热插头132的长度均为隔热孔12的长度的一半。
将第二隔热插头122、第三隔热插头132的长度均为隔热孔12的长度的一半,从而可提高输送管单元11、端部连接件12和中间连接件13的通用性,使任一的输送管单元11、端部连接件12和中间连接件13之间可实现拼接,提高蒸汽输送管路的拼接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输送管单元11的保温性能,特在第一输送通道13、第二输送通道123和第三输送通道133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
在第一输送通道13、第二输送通道123和第三输送通道133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通过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可有效提高蒸汽输送管的保温性能,防止热量的散失。
实施例1
一种节能型传纸滚筒,包括内层筒体272、套设在内层筒体272外并可自由转动的外层筒体271;所述内层筒体272内设置有隔板276,所述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流道275,所述流道275的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进气口273连通,所述流道275的另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出气口274连通,且流道275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271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隔板276为螺旋型隔板276,螺旋型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螺旋型流道275,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沿螺旋型流道275的轨迹方向逐渐变化。
优选地,靠近进气口273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小于靠近出气口274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273靠近内层筒体272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的端面上,所述出气口274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端面的中心位置处。
实施例2
一种节能型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27连接,所述传纸滚筒27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29;所述传纸滚筒27包括内层筒体272、套设在内层筒体272外并可自由转动的外层筒体271;所述内层筒体272内设置有隔板276,所述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流道275,所述流道275的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进气口273连通,所述流道275的另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出气口274连通,且流道275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271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隔板276为螺旋型隔板276,螺旋型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螺旋型流道275,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沿螺旋型流道275的轨迹方向逐渐变化。
优选地,靠近进气口273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小于靠近出气口274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273靠近内层筒体272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的端面上,所述出气口274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端面的中心位置处。
实施例3
一种节能型印刷机,包括机体20、放卷装置21、平整装置22、同步送料装置23、胶印机组24及收卷装置25,所述胶印机组24采用上述实施例2中的胶印机组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4
一种节能型印刷机,其包括印刷机和蒸汽输送系统,该印刷机采用上述的胶印机,且该胶印机的传纸滚筒27的进气管26、出气管28与蒸汽输送系统连通。该蒸汽输送系统包括有若干的蒸汽输送管,若干的蒸汽输送管通过连接接盘14连接成用于输送蒸汽的输送通道。在每相邻两蒸汽输送管之间设置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与连接接盘14之间的设置方式为: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该连接接盘14包括有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与前段的蒸汽输送管连通,前段的蒸汽输送管内输送的蒸汽通过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进入连接接盘14;连接接盘14上的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与下一段的蒸汽输送管连通,进入连接接盘14内的蒸汽最终将通过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输出并输送至下一段的蒸汽输送管。连接接盘14上的热交换进气接口142、热交换出气接口144分别与用于输送热交换介质的管道连通,向连接接盘14内输送热交换介质。该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位于连接接盘14的中心位置,连接接盘14的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热交换出气接口144径向设置于连接接盘14的边缘位置,且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通过螺旋型的蒸汽输送连接管145连通,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通过螺旋型的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连通。蒸汽输送连接管145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盘绕在一起(与两盘盘香的盘绕方式一样),且蒸汽输送连接管145内蒸汽的输送方向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内热交换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该热交换介质对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温度,热交换介质为导热油。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该蒸汽输送管的组装效率,因而将该蒸汽输送管设置成拼接式结构。该蒸汽输送管包括若干的输送管单元11,相邻两输送管单元1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13连接,位于两侧端部的输送管单元1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件12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能有效提高该拼接式结构的蒸汽输送管的保温性能,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输送管单元11包括管体11,在管体1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蒸汽的第一输送通道13,管体11的外壁上沿管体11的轴向开设有若干的隔热孔12,若干隔热控沿管体11的周向均布。端部连接件12包括端部连接圆盘121,在端部连接圆盘121上开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二输送通道123,端部连接圆盘121的一侧面上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隔热孔12内的第二隔热插头122;中间连接件13包括中间连接圆盘131,在中间连接圆盘131上卡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三输送通道133,中间连接圆盘131的两侧面上均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对应侧的隔热孔12内的第三隔热插头132。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该输送管单元11的使用通用性,该第二隔热插头122、第三隔热插头132的长度均为隔热孔12的长度的一半。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输送管单元11的保温性能,特在第一输送通道13、第二输送通道123和第三输送通道133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胶印机组,包括四组色组,各色组之间通过传纸滚筒(27)连接,所述传纸滚筒(27)轴向两端设置有转动块(29),所述传纸滚筒(27)两端通过转动块(29)连接有进气管(26)、出气管(28);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纸滚筒(27)包括内层筒体(272)、套设在内层筒体(272)外并可自由转动的外层筒体(271);所述内层筒体(272)内设置有隔板(276),所述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流道(275),所述流道(275)的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进气口(273)连通,所述流道(275)的另一端与开设在内层筒体(272)上的出气口(274)连通,且流道(275)内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外层筒体(271)的旋转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胶印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76)为螺旋型隔板(276),螺旋型隔板(276)将内层筒体(272)的内腔分割成螺旋型流道(275),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沿螺旋型流道(275)的轨迹方向逐渐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胶印机组,其特征在于:靠近进气口(273)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小于靠近出气口(274)一侧的螺旋型流道(275)的宽度H。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节能型胶印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73)靠近内层筒体(272)的内壁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的端面上,所述出气口(274)设置在内层筒体(272)端面的中心位置处。
5.一种节能型印刷机,包括机体(20)、放卷装置(21)、平整装置(22)、同步送料装置(23)、胶印机组(24)及收卷装置(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印机组(24)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印机组。
6.一种节能型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和蒸汽输送系统,所述印刷机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印机,所述传纸滚筒(27)的进气管(26)、出气管(28)与蒸汽输送系统连通;所述蒸汽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的蒸汽输送管,相邻两蒸汽输送管之间通过连接接盘(14)连通;所述连接接盘(14)包括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所述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热交换进气接口(142)位于连接接盘(14)的中心位置,所述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热交换出气接口(144)径向设置于连接接盘(14)的边缘位置,所述蒸汽输送进气接口(141)、蒸汽输送出气接口(143)通过螺旋型的蒸汽输送连接管(145)连通,所述热交换进气接口(142)和热交换出气接口(144)通过螺旋型的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连通;所述蒸汽输送连接管(145)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盘绕在一起,且所述蒸汽输送连接管(145)内蒸汽的输送方向与热交换输送连接管(146)内热交换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型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包括若干的输送管单元(11),相邻两输送管单元(1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13)连接,位于两侧端部的输送管单元(1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件(1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型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单元(11)包括管体(11),所述管体(1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蒸汽的第一输送通道(13),所述管体(11)的外壁上沿管体(11)的轴向开设有若干的隔热孔(12),若干隔热控(12)沿管体(11)的周向均布;所述端部连接件(12)包括端部连接圆盘(121),所述端部连接圆盘(121)上开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二输送通道(123),所述端部连接圆盘(121)的一侧面上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隔热孔(12)内的第二隔热插头(122);所述中间连接件(13)包括中间连接圆盘(131),所述中间连接圆盘(131)上卡设有与第一输送通道(13)连通的第三输送通道(133),所述中间连接圆盘(131)的两侧面上均连接有与隔热孔(12)相适配并插接入对应侧的隔热孔(12)内的第三隔热插头(1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型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插头(122)、第三隔热插头(132)的长度均为隔热孔(12)的长度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型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3)、第二输送通道(123)和第三输送通道(133)的内壁均设置有由耐火胶泥和/或硅酸铝纤维毡支撑的保温层。
CN201710096717.4A 2017-02-22 2017-02-22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Pending CN106827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6717.4A CN106827785A (zh) 2017-02-22 2017-02-22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6717.4A CN106827785A (zh) 2017-02-22 2017-02-22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7785A true CN106827785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3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6717.4A Pending CN106827785A (zh) 2017-02-22 2017-02-22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27785A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4582Y (zh) * 2000-06-08 2001-06-13 奇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储冰式空调系统用储冰槽组体
CN2510814Y (zh) * 2001-12-26 2002-09-11 台湾雷德斯减废科技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015979A (zh) * 2006-02-04 2007-08-15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用于加热旋转体的装置及方法
CN201053081Y (zh) * 2007-05-15 2008-04-30 梁永健 蒸汽连接管
CN201648807U (zh) * 2010-01-12 2010-11-24 上海申光洗涤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燃油或燃气熨平机的辊筒
CN203305658U (zh) * 2013-05-31 2013-11-27 广东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纹辊
CN103568533A (zh) * 2013-10-14 2014-02-12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热辊筒
CN203543331U (zh) * 2013-09-14 2014-04-16 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 烫金机油加热烫印辊
CN203979709U (zh) * 2014-04-21 2014-12-03 上海万朗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式的定径筒
CN104470008A (zh) * 2014-10-17 2015-03-25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螺旋式加热铝管
CN104908408A (zh) * 2015-06-08 2015-09-16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色印刷机
CN204659161U (zh) * 2015-05-22 2015-09-23 胡建令 一种印刷用加热辊的冷却装置
CN204701256U (zh) * 2015-06-08 2015-10-14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色印刷机
CN204774058U (zh) * 2015-06-23 2015-11-18 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机用控温式加热辊筒
CN204774059U (zh) * 2015-07-01 2015-11-18 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预涂覆膜机的加热滚筒装置
CN105463733A (zh) * 2014-08-14 2016-04-06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染液输送管
CN205255735U (zh) * 2015-11-19 2016-05-25 广西英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
CN205498275U (zh) * 2016-04-05 2016-08-24 瑞安市奥特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立式覆膜机的加热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4582Y (zh) * 2000-06-08 2001-06-13 奇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储冰式空调系统用储冰槽组体
CN2510814Y (zh) * 2001-12-26 2002-09-11 台湾雷德斯减废科技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015979A (zh) * 2006-02-04 2007-08-15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用于加热旋转体的装置及方法
CN201053081Y (zh) * 2007-05-15 2008-04-30 梁永健 蒸汽连接管
CN201648807U (zh) * 2010-01-12 2010-11-24 上海申光洗涤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燃油或燃气熨平机的辊筒
CN203305658U (zh) * 2013-05-31 2013-11-27 广东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纹辊
CN203543331U (zh) * 2013-09-14 2014-04-16 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 烫金机油加热烫印辊
CN103568533A (zh) * 2013-10-14 2014-02-12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热辊筒
CN203979709U (zh) * 2014-04-21 2014-12-03 上海万朗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式的定径筒
CN105463733A (zh) * 2014-08-14 2016-04-06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染液输送管
CN104470008A (zh) * 2014-10-17 2015-03-25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螺旋式加热铝管
CN204659161U (zh) * 2015-05-22 2015-09-23 胡建令 一种印刷用加热辊的冷却装置
CN104908408A (zh) * 2015-06-08 2015-09-16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色印刷机
CN204701256U (zh) * 2015-06-08 2015-10-14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色印刷机
CN204774058U (zh) * 2015-06-23 2015-11-18 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机用控温式加热辊筒
CN204774059U (zh) * 2015-07-01 2015-11-18 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预涂覆膜机的加热滚筒装置
CN205255735U (zh) * 2015-11-19 2016-05-25 广西英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
CN205498275U (zh) * 2016-04-05 2016-08-24 瑞安市奥特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立式覆膜机的加热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921B (zh) 分段式低温滚筒叶丝干燥设备
CN102529338B (zh) 尤其用于柔性版印刷机的网纹辊
CN207582185U (zh) 一种造纸导热油缸
US4236330A (en) Ironing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05874745U (zh) 造纸毛毯定型用油加热辊
CN205762144U (zh) 一种地毯上胶烘干装置
CN107413640A (zh) 一种茶叶筛分烘干装置
CN106827785A (zh) 节能型胶印机组、节能型印刷机及节能型印刷系统
CN207933677U (zh) 一种新型染色烘干一体机
ITVR20070140A1 (it) Unita' di trattamento di materiali granulari dotata di gruppo di recupero calore
CN104894920B (zh) 纸品生产线的节能热纸器及其制成的预热纸设备
CN203642762U (zh) 湿热废气回收利用轮式换热器
CN210657578U (zh) 一种无纺布热轧辊
CN108486946B (zh) 整体式热汽烘缸及其应用于余热利用的系统
CN205980660U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热风循环烘干系统设备
CN201277797Y (zh) 一种烟气空心桨叶干燥机
CN108315926A (zh) 蒸汽加热与远红外复合式烘干系统
CN207942766U (zh) 一种瓦楞纸板预热器
CN207204545U (zh) 一种茶叶筛分烘干装置
CN203224108U (zh) 烟道气加热组合烘干机
CN217671620U (zh) 一种超薄膜复合装置
CN105806057A (zh) 一种膨润土用转筒干燥装置
CN106895261A (zh) 循环蒸汽输送节能系统
CN206721566U (zh) 用于造纸毛毯的双油辊加热风定型装置
CN203440704U (zh) 一种连续纸张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