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9376A -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 Google Patents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9376A
CN106809376A CN201710083414.9A CN201710083414A CN106809376A CN 106809376 A CN106809376 A CN 106809376A CN 201710083414 A CN201710083414 A CN 201710083414A CN 106809376 A CN106809376 A CN 106809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device
energy source
conditioning box
driving cabi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3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9376B (zh
Inventor
罗德纯
黄哲捷
宋晓强
罗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Eight Dimensional Spatio Tempo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Eight Dimensional Spatio Tempo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Eight Dimensional Spatio Tempo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Eight Dimensional Spatio Tempo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34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9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9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9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9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9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7/00Aircraft stabilis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17/02Aircraft stabilis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gravity or inertia-actuated apparatus
    • B64C17/06Aircraft stabilis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gravity or inertia-actuated apparatus by gyroscopic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20Rotorcraft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shrouded rotors, e.g. fly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5/00Emergency apparatus 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oy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包括:驾驶舱、能源装置、第一调节框、第二调节框、支架以及多个动力装置;驾驶舱设置在能源装置的顶部;第一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滑轮与动力装置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二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转轴与第一调节框的外壁可转动地连接;支架设置在能源装置的底部;多个动力装置均匀设置在第二调节框的外壁上。本发明创造的结构新颖,在一对调节滑轮、一对调节转轴的帮助下保持驾驶舱的水平以及驾驶舱的驾驶室正对本发明创造的移动方向,安全性能良好,方便驾驶员进行驾驶,避免驾驶员以及乘客出现头晕的情况。

Description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直升机,包括驾驶舱、螺旋桨以及安装在驾驶舱底部的支架,借助螺旋桨来为直升机的移动提供升力,从而完成直升机的飞行工作。
但传统的直升机,在进行转向或遇到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时,直升机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导致驾驶员的视线以及驾驶姿态发生歪斜,进而为驾驶安全增添风险,对驾驶员、乘客以及直升机本身的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结构新颖,在一对调节滑轮、一对调节转轴的帮助下保持驾驶舱的水平以及驾驶舱的驾驶室正对本发明创造的移动方向,安全性能良好,方便驾驶员进行驾驶,避免驾驶员以及乘客出现头晕的情况。
本发明创造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所述直升机包括:驾驶舱、能源装置、第一调节框、第二调节框、支架以及多个动力装置;
所述驾驶舱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的顶部;
所述第一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外壁滑动连接;
第二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转轴与所述第一调节框的外壁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的底部;
多个所述动力装置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上;
所述驾驶舱内部的控制系统控制一对所述调节滑轮转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的驾驶舱保持在移动方向的正前方;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一对所述调节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保持水平状态;
本发明创造的所述驾驶舱作为本发明创造的主要控制设施以及乘客乘坐的设施;所述能源装置为本发明创造的运作提供能源;所述第一调节框上的一对所述调节滑轮能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平行于所述动力装置的顶部的平面上进行转动,以保证驾驶员保持在移动方向的正前方;所述第二调节框上的一对所述调节转轴能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垂直于所述动力装置的顶部的平面上进行转动,使得所述驾驶舱保持水平;所述支架在本发明创造降落时,与地面接触,支撑本发明创造保持平稳;多个所述动力装置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上,具体地,多个所述动力装置成正多边形的排列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上,共同为本发明创造提供升力;本发明创造结构新颖,在一对所述调节滑轮、一对所述调节转轴的帮助下保持所述驾驶舱的水平以及所述驾驶舱的驾驶室正对本发明创造的移动方向,安全性能良好,方便驾驶员进行驾驶,避免驾驶员以及乘客出现头晕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能源装置内部由多个能源电池组成;
多个所述能源电池滑动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所述能源电池移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所述能源装置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
由于所述驾驶舱内部可根据需求设定合适数量的座椅以及一些必备物品,因此当乘客进入所述驾驶舱内部后,所述驾驶舱的重心会产生变化,此时利用所述控制系统个所述能源电池移动,使得所述驾驶舱、所述能源装置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能够保证本发明创造平稳地飞行。
具体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保护罩;
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保护罩内部;
所述保护罩为半球形的网状结构;
所述保护罩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连接;
此结构的保护罩能够在保护所述螺旋桨不受冲击的前提下,让所述螺旋桨能够正常地提供升力。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舱的顶部设置有逃生舱;
所述逃生舱内部设置有降落伞;
当需要逃生时,所述逃生舱的舱门打开,所述降落伞张开,以便进行安全降落。
进一步地,本发明创造还包括:多个逃生脱离部件;
所述驾驶舱的底部通过多个所述逃生脱离部件与所述能源装置的顶部连接;
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多个所述逃生脱离部件能够自行与所述能源装置脱离;
所述逃生脱离部件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主动与所述能源装置进行脱离,进而利用所述所述逃生舱中的所述降落伞进行逃生。
具体地,所述危险情况包括:所述能源装置或所述动力装置出现故障以及所述控制系统发出逃生指令。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框的下边缘设置有升降梯;
所述升降梯为可伸缩结构,需要时,所述升降梯伸长,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闲置时,所述升降梯收起,避免占用较多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创造结构新颖,在一对调节滑轮、一对调节转轴的帮助下保持驾驶舱的水平以及驾驶舱的驾驶室正对本发明创造的移动方向,安全性能良好,方便驾驶员进行驾驶,避免驾驶员以及乘客出现头晕的情况。
2、本发明创造的控制系统控制多个能源电池移动,以使得驾驶舱、能源装置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能源装置与逃生脱离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能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驾驶舱;2、能源装置;201、能源电池;3、第一调节框;301、调节滑轮;4、第二调节框;401、调节转轴;5、支架;6、动力装置;601、螺旋桨;602、保护罩;7、逃生舱;8、逃生脱离部件;9、升降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直升机包括:驾驶舱1、能源装置2、第一调节框3、第二调节框4、支架5以及多个动力装置6;驾驶舱1设置在能源装置2的顶部;第一调节框3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滑轮301与动力装置2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二调节框4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转轴401与第一调节框3的外壁可转动地连接;支架5设置在能源装置2的底部;多个动力装置6均匀设置在第二调节框4的外壁上;驾驶舱1内部的控制系统控制一对调节滑轮301转动,以使得驾驶舱1的驾驶舱保持在移动方向的正前方;控制系统控制一对调节转轴401转动,以使得驾驶舱1保持水平状态;
本发明创造的驾驶舱1作为本发明创造的主要控制设施以及乘客乘坐的设施;能源装置2为本发明创造的运作提供能源;第一调节框3上的一对调节滑轮301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平行于动力装置2的顶部的平面上进行转动,以保证驾驶员保持在移动方向的正前方;第二调节框4上的一对调节转轴401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垂直于动力装置2的顶部的平面上进行转动,使得驾驶舱1保持水平;支架5在本发明创造降落时,与地面接触,支撑本发明创造保持平稳;多个动力装置6均匀设置在第二调节框4的外壁上,具体地,多个动力装置6成正多边形的排列方式设置在第二调节框4的外壁上,共同为本发明创造提供升力;本发明创造结构新颖,在一对调节滑轮301、一对调节转轴401的帮助下保持驾驶舱1的水平以及驾驶舱1的驾驶室正对本发明创造的移动方向,安全性能良好,方便驾驶员进行驾驶,避免驾驶员以及乘客出现头晕的情况。
具体地,驾驶舱1内部包括合适数量的驾驶位以及乘客座位,同时,驾驶舱1上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挡风玻璃,以方便驾驶员与乘客对周围情况进行查看。
优选地,支架5分别与多个动力装置6的边框连接,以提高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6包括:螺旋桨601、保护罩602;螺旋桨601设置在保护罩602内部;保护罩602为半球形的网状结构;保护罩602第二调节框4的外壁连接;
此结构的保护罩602能够在保护螺旋桨601不受冲击的前提下,让螺旋桨601能够正常地提供升力。
本实施例中,驾驶舱1的顶部设置有逃生舱7;逃生舱7内部设置有降落伞;
当需要逃生时,逃生舱7的舱门打开,降落伞张开,以便进行安全降落。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创造还包括:多个逃生脱离部件8;驾驶舱1的底部通过多个逃生脱离部件8与能源装置2的顶部连接;
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多个逃生脱离部件8能够自行与能源装置2脱离;逃生脱离部件8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主动与能源装置2进行脱离,进而利用逃生舱7中的降落伞进行逃生。
必要时,多个逃生脱离部件8呈正多边形排布方式设置设置在能源装置2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危险情况包括:能源装置2或动力装置6出现故障以及控制系统发出逃生指令。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框4的下边缘设置有升降梯9;升降梯9为可伸缩结构,需要时,升降梯9伸长,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闲置时,升降梯9收起,避免占用较多空间。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能源装置2内部由多个能源电池201组成;多个能源电池201滑动设置在能源装置2内部;控制系统控制多个能源电池201移动,以使得驾驶舱1、能源装置2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
由于驾驶舱1内部可根据需求设定合适数量的座椅以及一些必备物品,因此当乘客进入驾驶舱1内部后,驾驶舱1的重心会产生变化,此时利用控制系统个能源电池201移动,使得驾驶舱1、能源装置2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能够保证本发明创造平稳地飞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包括:驾驶舱、能源装置、第一调节框、第二调节框、支架以及多个动力装置;
所述驾驶舱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的顶部;
所述第一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外壁滑动连接;
第二调节框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调节转轴与所述第一调节框的外壁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的底部;
多个所述动力装置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上;
所述驾驶舱内部的控制系统控制一对所述调节滑轮转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的驾驶舱保持在移动方向的正前方;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一对所述调节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保持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装置内部由多个能源电池组成;
多个所述能源电池滑动设置在所述能源装置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所述能源电池移动,以使得所述驾驶舱、所述能源装置的组合体的重心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保护罩;
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保护罩内部;
所述保护罩为半球形的网状结构;
所述保护罩所述第二调节框的外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的顶部设置有逃生舱;
所述逃生舱内部设置有降落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逃生脱离部件;
所述驾驶舱的底部通过多个所述逃生脱离部件与所述能源装置的顶部连接;
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多个所述逃生脱离部件能够自行与所述能源装置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情况包括:所述能源装置或所述动力装置出现故障以及所述控制系统发出逃生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框的下边缘设置有升降梯。
CN201710083414.9A 2017-02-16 2017-02-16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Active CN106809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3414.9A CN106809376B (zh) 2017-02-16 2017-02-16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3414.9A CN106809376B (zh) 2017-02-16 2017-02-16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9376A true CN106809376A (zh) 2017-06-09
CN106809376B CN106809376B (zh) 2019-03-29

Family

ID=5911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3414.9A Active CN106809376B (zh) 2017-02-16 2017-02-16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93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5208A3 (en) * 2003-01-23 2005-10-13 Ufoz Llc Quiet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ing ducted, magnetic induction air-impeller rotors
JP2009292236A (ja) * 2008-06-04 2009-12-17 Honda Motor Co Ltd 牽引式オートジャイロ型遊具
CN101940845A (zh) * 2010-07-23 2011-01-12 燕高飞 蛋壳型外框架
CN104787325A (zh) * 2015-04-21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四旋翼机器人支撑防护机构
CN105164015A (zh) * 2013-06-11 2015-12-16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6114851A (zh) * 2015-05-08 2016-11-16 光州科学技术院 多旋翼式无人飞行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5208A3 (en) * 2003-01-23 2005-10-13 Ufoz Llc Quiet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ing ducted, magnetic induction air-impeller rotors
JP2009292236A (ja) * 2008-06-04 2009-12-17 Honda Motor Co Ltd 牽引式オートジャイロ型遊具
CN101940845A (zh) * 2010-07-23 2011-01-12 燕高飞 蛋壳型外框架
CN105164015A (zh) * 2013-06-11 2015-12-16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4787325A (zh) * 2015-04-21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四旋翼机器人支撑防护机构
CN106114851A (zh) * 2015-05-08 2016-11-16 光州科学技术院 多旋翼式无人飞行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9376B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31907A1 (en) Multi-rotor personal air vehicle with a central lifting fan
US11345470B2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light aircraft
US8561937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U140653U1 (ru)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взлёта
CN103552686B (zh) 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
CN105620735A (zh) 高速多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5966612B (zh) 变姿态垂直起落无人机
CN106043689A (zh) 背负式固定翼飞行器垂直起飞辅助系统
CN102910285B (zh) 一种旋翼飞行器
CN107225925B (zh) 一种滚转翼垂直起降多栖飞行器
CN105775122A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107963209A (zh) 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06697282A (zh) 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涵道式倾转飞行器
RU127039U1 (ru) Аэробайк
CN205524954U (zh) 一种四旋翼飞行器
CN108583867B (zh) 一种扭矩自平衡三涵道风扇仿生飞行器
CN102424105B (zh) 动力飞行热气球
CN101214856A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安全自救装置
CN108583868B (zh) 一种地效式涵道风扇飞行器
CN106809376A (zh) 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
CN109533310B (zh) 一种机动发射可折叠式微型共轴双旋翼悬浮装置
CN207902741U (zh) 旋翼飞行器
CN205440866U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208393628U (zh) 地效式涵道风扇飞行器
CN207607648U (zh) 一种飞行球形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