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5202A -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 Google Patents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5202A
CN106795202A CN201580052662.6A CN201580052662A CN106795202A CN 106795202 A CN106795202 A CN 106795202A CN 201580052662 A CN201580052662 A CN 201580052662A CN 106795202 A CN106795202 A CN 106795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ptide
antibody
amino acid
sequence numb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6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5202B (zh
Inventor
南高
南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5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5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2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14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K1/16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by chromatography
    • C07K1/22Affinity chromatography or related techniques based upon selective absorp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001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by chemical synthe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7/00Carrier-bound or immobilised peptides; Preparation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4/00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n undefined or only partia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6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8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12 to 20 amino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序列号1~18中任一个来表示的抗体结合多肽及将该抗体结合多肽固定于水不溶性载体的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这些抗体结合多肽及吸附材料的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优异且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也优异。

Description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抗体药物的开发呈现活跃的状态。这是由于利用人体免疫功能的抗体药物可以期待高功效,而且副作用也比较少,因此被视为未来医疗的中心。在抗体药物的开发/实用化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为抗体的连续/大量/高速的纯化技术。为了纯化抗体,目前最普遍利用的方法是使用蛋白A的亲和层析法。
已知蛋白A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中存在的膜蛋白质,在抗体分子的恒定区(Fc区,Fc=Fragment,crystallizable(可结晶片段))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在恒定区保存有超越各种抗体分子的类/子类而通用的结构,因此将蛋白A用作抗体结合配体的亲和层析能够使用于抗原不同的各种抗体分子的纯化。
然而,蛋白A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而制造的,因此制造工序复杂,其结果,存在成为高成本的问题。并且,蛋白A由于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不充分,且由柱的碱性清洗引起的劣化严重且寿命短,因此无法重复清洗多次而使用。因此,抗体纯化的成本易变高。
针对这种问题,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蛋白A的模仿配体而记载有能够通过下述式的反应由包含蛋白A的第132位苯丙氨酸和第133位酪氨酸的二肽制造的低分子化合物ApA(来源于“Artificial protein A(人工蛋白A)”。)。
[化学式1]
以往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i,R.,Dowd,V.,Steward,D.J.,Burton,S.J.,Lowe,C.R.,1998年,Nature Biotechnology,第16卷,p.190~19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如后述实施例所记载,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研究的结果,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低分子化合物ApA,虽然其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充分,但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并不充分,未满足所要求的水准。
由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优异且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也优异的抗体结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得知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表示的抗体结合多肽具有与蛋白A相比并不逊色的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13)。
(1)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
(2)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
(3)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
(4)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共价键合有1~24个乙二醇单元。
(5)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
(6)一种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将上述(1)~(3)中任一个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作为1个域单元,并使2~10个域单元以共价键合的方式进行融合。
(7)一种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将上述(1)~(3)中任一个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作为1个域单元,且选自使2~10个域单元以共价键合的方式融合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
(8)根据上述(6)或(7)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上述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包含2~5个域单元和进而连接域单元之间的连接体。
(9)根据上述(8)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上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PEG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24个乙二醇单元,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上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1~1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Gly(甘氨酸)、Ala(丙氨酸)及Ser(丝氨酸)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上述(9)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上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1~1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Lys(赖氨酸)、Orn(鸟氨酸)及Cys(半胱氨酸)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上述(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上述域单元及上述连接体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残基的总分子量为5000以下。
(13)一种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其将上述(1)~(5)中任一个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或上述(6)~(12)中任一个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固化于水不溶性载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优异且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也优异的抗体结合多肽、以及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优异且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也优异的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
并且,根据本发明,与蛋白A相比能够强化碱等的清洗,并能够构建更牢固的制造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氨基酸原则上使用在基于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盟和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的共同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 E AND APPLIEDCHEMISTRY and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IUPAC-IUB Joint Commission on Biochemical Nomencla ture(JCBN))采用的名称、缩写等来表示。并且,氨基酸残基使用氨基酸的缩写来表示,该氨基酸残基源自氨基酸。另外,氨基酸残基中包含N末端氨基酸(N末端残基)及C末端氨基酸(C末端残基)。
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称作“一级结构”。)将氨基酸残基以从左端至右端成为N末端至C末端的方式一维排列来表示。
将一个字母缩写及3个字母缩写得到公认的氨基酸的名称及缩写(一个字母缩写、3个字母缩写)示于表1中。
[表1]
作为氨基酸,除了表1中所记载的通常的氨基酸之外,也可以使用后述的所谓的非天然氨基酸。
在本发明中,“非天然氨基酸”是在天然的mRNA上未进行编码的氨基酸,虽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举出例如2,3-二氨基丙酸(Dpr)、2,4-二氨基丁酸(Dbu)、鸟氨酸(Orn)、3-羟基脯氨酸(3Hyp)、4-羟基脯氨酸(4Hyp)、2-氨基己二酸(Aad)、2-氨基丁酸(Abu)、2-氨基异丁酸(Aib)、2-氨基戊酸(正缬氨酸;Nva)、2-氨基己酸(正亮氨酸;Nle)、2-氨基庚酸(Ah e)、2-氨基庚二酸(Apm)、2,2'-二氨基庚二酸(Dpm)、别羟基赖氨酸(aH yl)、别异亮氨酸(aIle)、6-N-甲基赖氨酸(MeLys)、茶氨酸(2-氨基-4-(乙基氨基甲酰基)丁酸)、瓜氨酸(2-氨基-5-(氨基甲酰基氨基)戊酸)、锁链素(Des)及异锁链素(Ide)等。
在使用非天然氨基酸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于用来使多肽结合于载体的连接体部分,或者结合融合肽的域之间的连接体部分。
在本发明中,“域单元”是蛋白质或多肽的高级结构上的单元,大概由5至几百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构成,是指充分发现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功能的氨基酸高分子的单元。
在本发明中,“融合多肽”是指具有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功能的两个以上的多肽(域单元)通过直接或经由连接体连接而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连接域单元之间的连接体无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包含肽单元(氨基酸残基)的肽连接体、包含乙二醇单元的PEG(polyethylene glyc ol,聚乙二醇)连接体、二硫键(SS键)及它们的组合等。
在本发明中,“抗体”是指免疫球蛋白或其类似物、片段或融合体。在此,类似物是指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或功能至少部分得到保持的、天然的或人工制作的蛋白质或蛋白质缀合物。并且,片段是指通过酶处理或基因工程设计而制作的、具有免疫球蛋白的部分结构的蛋白质。并且,融合体是指使具有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功能部分与免疫球蛋白的整体或一部分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进行融合而制作的蛋白质。并且,作为抗体,优选单克隆抗体或者具有免疫球蛋白的Fc区的融合体,更优选单克隆抗体。另外,在本发明中,免疫球蛋白可以是IgG(Immunoglobulin G;免疫球蛋白G)、IgM(Immunoglobulin M;免疫球蛋白M)、IgA(Immunoglobulin A;免疫球蛋白A)、IgD(Immunoglobulin D;免疫球蛋白D)及IgE(Immunoglobulin E;免疫球蛋白E)这5种类别(同种型)的免疫球蛋白中的任一个,但优选IgG或IgM,更优选IgG。
在本发明中,“抗体衍生物”是指人免疫球蛋白的Fc区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Fab区融合的嵌合抗体、人免疫球蛋白的几个Fc区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几个Fv区融合的嵌合抗体、除去人免疫球蛋白的CDR(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Region,互补决定区)部分的剩余部分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CDR部分融合的人源化抗体、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Fc区与人免疫球蛋白的Fab区融合的嵌合抗体、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几个Fc区与人免疫球蛋白的几个Fv区融合的嵌合抗体、除去人免疫球蛋白的CDR部分的剩余部分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CDR部分融合的非人类哺乳动物化抗体、非人类哺乳动物球蛋白的Fc区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Fab区融合的嵌合抗体、非人类哺乳动物球蛋白的几个Fc区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几个Fv区融合的嵌合抗体、除去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CDR(互补决定区)部分的剩余部分与非人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CDR部分融合的非人类哺乳动物型抗体、以及施加了所述抗体的化学修饰的蛋白质且保持Fc区的蛋白质。
在本发明中,“抗体结合性”是指以一定的亲和性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结合。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结合优选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结合,作为结合的部位,优选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恒定区(Fc区、CL区、CH区)。
在本发明中,“配体”是指以一定的亲和性与特定的物质结合的分子。这种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多肽、低分子量化合物等。并且,在本发明中,“抗体结合配体”是指具有抗体结合性的配体,即以一定的亲和性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结合的配体。在本发明中,抗体结合配体优选通过特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发挥作用的抗原抗体反应而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结合,从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所结合的部位为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恒定区(Fc区、CL区(轻链的恒定区)、CH区(重链的恒定区))。
[抗体结合多肽]
本发明提供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抗体结合多肽。该抗体结合多肽是以一定的亲和性结合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多肽,结合于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恒定区(Fc区)。
并且,本发明提供抗体结合多肽,该抗体结合多肽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优选87%以上、更优选90%以上、进一步优选9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
在此,如下求出两个氨基酸序列的序列同源性。
(1)进行两个氨基酸序列的比对
赋予一致(匹配)为+1,不一致(不匹配)为-1,空位为-1的分数,以比对/分数成为最大的方式进行比对。
(2)计算序列同源性
根据所得到的比对,通过下式计算序列同源性。
序列同源性[%]=(一致位置数量/总位置数量)×100[%]
总位置数量为比对的长度,一致位置数量为氨基酸的种类一致的位置数量。
在此,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是否一致的判断是根据作为该氨基酸残基的来源的氨基酸的侧链(氨基酸侧链)的结构是否相同来进行的。另外,处于对映体的关系的氨基酸的侧链的结构并不相同。
(3)序列同源性的计算例
例如,考虑如下氨基酸序列。
序列A EQQNAFY
序列B KEQQSAFY
若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比对,则成为如下。在此,为了便于观察,在序列A、序列B之间氨基酸(残基)的种类一致的部位标注同源/串“|”。并且,“-”是空位。
该比对的分数为一致(+1)×6+不一致(-1)×1+空位(-1)×1=4。
该例中,总位置数量是8,一致位置数量是6,因此根据上述式算出的序列同源性为6/8×100=75.0%。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例如可以举出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KEQQNAFY,87.5%)、用序列号5表示的多肽(EGQNAFY,85.7%)、用序列号9表示的多肽(EQNAFY,85.7%)、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EQQSAFY,85.7%)、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EAQQNAFY,87.5%)、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EQQNAFY-NH2,100%)(其中,“-NH2”表示N末端羧基的酰胺化。下同。)、用序列号20表示的多肽(Ac-EQQNAFYK,87.5%)(其中,“Ac-”表示C末端氨基的乙酰化。下同。)、用序列号24表示的多肽(H2N-(peg)8-EQQNAFYE,87.5%)(其中,“peg”表示乙二醇单元,“H2N-(peg)8-”表示包含8个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链结合于N末端氨基,该8个乙二醇单元在与多肽主链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具有氨基。下同。)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20表示的多肽及用序列号24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KEQ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87.5%)、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EQQNAFY-NH2,87.5%)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等。
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L,91.7%)、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EQQSAFYEILH,90.9%)、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Ac-EQQNAFYEILHK,91.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L)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91.7%)、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Ac-EQQNAFYEILHK,91.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21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5表示的多肽(EG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85.7%)、用序列号9表示的多肽(EQNAFY,85.7%)、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EQQNAF Y-NH2,85.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比用序列号5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相对于用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KKKEQQNAFYKKK)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2表示的多肽(Ac-KKKEQQNAFYKK K,100%)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2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2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KKKEQQNAFYEILHKKK)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3表示的多肽(Ac-KKKE QQNAFYEILHKKK,100%)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3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3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9表示的多肽(E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85.7%)、用序列号5表示的多肽(EGQNAFY,85.7%)、用19表示的多肽(EQQNAFY-NH2,85.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9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EQ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85.7%)、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DQQSAFY,85.7%)、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EAQQ SAFY,87.5%)、用序列号15表示的多肽(EQSAFY,85.7%)、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EQQNAFY-NH2,85.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EQQSAFYEILH)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90.9%)、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DQQSAFYEILH,90.9%)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DQ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EQQSAFY,85.7%)、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DAQQSAFY,87.5%)、用序列号18表示的多肽(DQSAFY,85.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DQQSAFYEILH)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EQQSAFYEILH,90.9%)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等。
另外,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EAQ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EQQSAFY,87.5%)、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EAQQNAFY,87.5%)、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DAQQSAFY,87.5%)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5表示的多肽(E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EQQSAFY,87.5%)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5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EAQ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87.5%)、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EAQQSAFY,87.5%)、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EQQ NAFY-NH2,87.5%)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9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DAQ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DQQSAFY,87.5%)、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EAQQSAFY,87.5%)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并且,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具有87%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用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等。
作为相对于用序列号18表示的多肽(DQS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DQQSAFY,85.7%)等。另外,在括号内的氨基酸序列的后面所记载的百分比表示相对于用序列号18表示的多肽的序列同源性。
作为与用序列号2~4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抗体结合多肽,优选在氨基酸序列中用EQQNAFY表示的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没有变化的抗体结合多肽,或者该部分的氨基酸序列被EGQNAFY、EQQSAFY取代的抗体结合多肽,优选在该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没有变化的抗体结合多肽。
并且,本发明提供如下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
包含上述1~10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或多肽例如可以作为与载体材料(载体)的连接体而利用。作为与载体的连接体,可以举出具有硫醇基的Cys、具有氨基的Lys、Orn、Dbu、Dpr,具有羧基的Glu、Asp,具有羟基的Ser、Thr、Tyr,此外,His、Arg等,进而还能够利用多个它们的氨基酸残基。并且,作为所选择的氨基酸侧链,可以优选举出具有硫醇基的Cys,具有氨基的Lys、Orn、Dbu、Dpr,具有羧基的Glu、Asp,具有羟基的Ser、Thr、Tyr,此外,His、Arg等。
也可以在包含上述1~10个氨基酸残基的连接体与多肽的主链或侧链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或侧链,导入有用来固定于载体的固定化官能团。作为固定化官能团,可以举出氨基、羧基、羟基及硫醇基等。
作为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KKKEQQNAFYKKK)。这可以称作是在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具有100%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EQQNAFY)的N末端及C末端分别肽结合有包含3个氨基酸残基的“KKK”的抗体结合多肽。
作为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EQQNAFYEILH)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KKKEQQNAFYEILHKKK)。这可以称作是在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具有100%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EQQNAFYEILH)的N末端及C末端分别肽结合有包含3个氨基酸残基的“KKK”的抗体结合多肽。
并且,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抗体结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优选不包含选自包含用序列号2~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序列,更优选不包含任何氨基酸序列。
并且,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优选不包含选自包含用序列号6或7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序列。
并且,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优选不包含选自包含用序列号4或7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序列。
并且,本发明提供如下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24个乙二醇单元、优选4~8个乙二醇单元。
包含上述1~24个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链也可以作为与载体材料(载体)的连接体而利用。作为与载体的连接体而利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与多肽的主链或侧链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导入有用来固定于载体的固定化官能团。作为固定化官能团,可以举出例如氨基、羧基、羟基及硫醇基等。
作为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EQQNAFY)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独立地共价键合有1~24个乙二醇单元、优选4~8个乙二醇单元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举出例如用序列号24表示的多肽(H2N-(peg)8-EQQNAFYE)。这是在相对于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具有87.5%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EQQNAFYE)的N末端结合有包含8个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的抗体结合多肽,该8个乙二醇单元在与多肽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具有氨基。
另外,本发明提供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的抗体结合多肽。
修饰优选导入保护基团的修饰、或者导入用于将多肽固定于载体的固定化官能团的修饰。可以举出例如N末端的乙酰化、Boc(叔丁氧羰基)化、C末端的酰胺化及酯化等。另外,可以附加用来固定于载体的连接体,可以举出例如包含1~24个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链的结合等。该聚乙二醇链的与多肽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可以是羟基,但也可以导入氨基、羧基、硫醇基等固定化官能团。
另外,可以修饰氨基酸侧链,虽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举出例如侧链羟基的磷酸化(Tyr、Ser、Thr残基)、侧链氨基的甲基化(Lys残基)、侧链氨基的乙酰化(Lys残基)等。
作为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优选用序列号1~4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相对于该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在选自该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或者选自相对于该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的多肽,更优选用序列号1或3表示的多肽、相对于该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或者在选自该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进一步优选用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相对于该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或者在选自该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优选包含用来固定于载体的连接体部分的抗体结合多肽,优选在选自用序列号1~4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更优选在选自用序列号1或3表示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分别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进一步优选用序列号6或7表示的多肽。
尤其优选用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
[抗体结合融合多肽]
另外,本发明提供将上述抗体结合多肽作为1个域单元,并使该2~10个域单元以共价键合的方式融合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
通过设为抗体结合融合多肽而能够提高对抗体及抗体衍生物的结合能。
选自该抗体结合融合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也可以被修饰。
修饰优选导入保护基团的修饰,或者导入用于将多肽固定于载体的固定化官能团的修饰。可以举出例如N末端的乙酰化、Boc(叔丁氧羰基)化、C末端的酰胺化及酯化等。另外,可以附加用来固定于载体的连接体,可以举出例如包含1~24个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链的结合等。该聚乙二醇链的与多肽结合侧的相反侧的末端可以是羟基,也可以导入氨基、羧基、硫醇基等固定化官能团。
另外,可以修饰氨基酸侧链,虽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举出例如侧链羟基的磷酸化(Tyr、Ser、Thr残基)、侧链氨基的甲基化(Lys残基)、侧链氨基的乙酰化(Lys残基)等。
作为这种抗体结合融合多肽,优选可以举出包含2~5个上述域单元和进而连接域单元之间的连接体的多肽。
连接体只要共价键合于多肽,且能够连接域单元之间,则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包含氨基酸残基和/或乙二醇单元。
在连接体包含氨基酸残基(肽单元)的情况下(以下,有时将包含氨基酸残基的连接体称作肽连接体。),每一个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数无特别限定,但优选1~10个,更优选1~5个。
并且,在连接体包含乙二醇单元的情况下(以下,有时将包含乙二醇单元的连接体称作PEG连接体。),每一个连接体的乙二醇单元数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24个,更优选1~12个,进一步优选4个至8个。
并且,在连接体包含氨基酸残基及乙二醇单元的情况下(以下,有时将包含氨基酸残基及乙二醇单元的连接体称作复合连接体。),氨基酸残基及乙二醇单元可以随机结合,也可以交替结合,也可以包含氨基酸残基的嵌段与包含乙二醇单元的嵌段分别连接有1或多个。连接体包含氨基酸残基及乙二醇单元的情况下,氨基酸残基的总数无特别限定,优选1~10个,更优选1~5个。并且,乙二醇单元的总数无特别限定,优选1~24个,更优选1~12个,进一步优选4个至8个。
更具体而言,优选选自包含肽连接体、PEG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PEG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24个乙二醇单元,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更优选每一个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10个的肽连接体,或者每一个连接体的乙二醇单元数为1~24个的PEG连接体,进一步优选每一个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10个的肽连接体,更进一步优选每一个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5个的肽连接体。
并且,在包含两个以上的连接体的情况下,各个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量及乙二醇单元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从包含肽连接体、PEG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任意地选择两个以上的连接体而使用。
并且,能够包含于连接体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与IgG抗体的相互作用较少的Gly、Ala、Ser等。优选每一个连接体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Gly、Ala及Ser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氨基酸残基。即,作为连接体,优选选自包含肽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由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更优选1~1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Gly、Ala及Ser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连接体中可以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与载体的结合性的氨基酸残基,能够包含例如选自包含具有硫醇基的Cys,具有氨基的Lys、Orn、Dbu、D pr,具有羧基的Glu及Asp,以及具有羟基的Ser、Thr、Tyr,此外,His、Ar g的组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本发明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的分子量无特别限定,从抗原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氨基酸残基的总分子量为5000以下,更优选为3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以下。
[多肽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多肽的合成方法无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通过有机合成化学肽合成方法或基因工程肽合成方法来进行合成。
作为有机合成化学肽合成方法,能够使用液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中的任一种。作为本发明的多肽的合成方法,使用了自动肽合成装置的固相合成法简单且优选。
基因工程肽合成方法是在细胞中导入基因而合成肽的方法。作为细胞,可以使用细菌、线虫细胞、昆虫细胞、哺乳类细胞及动物细胞等。
[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
并且,本发明提供将上述抗体结合多肽或上述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固定于水不溶性载体的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使用该吸附材料的亲和层析用载体。
作为上述水不溶性载体,可以举出:结晶纤维素、交联纤维素、交联琼脂糖、交联葡聚糖、交联支链淀粉等多糖类;丙烯酸类聚合物、苯乙烯类聚合物等有机载体;玻璃珠、硅胶等无机载体;另外,通过它们的组合而得到的有机-有机、有机―无机等复合载体等。作为水不溶性载体,从耐碱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多糖类或丙烯酸类聚合物,进一步优选琼脂糖或纤维素等多糖类。作为可用作水不溶性载体的市售品,可以举出例如作为多孔质纤维素凝胶的Celluf ine GCL2000(JNC Corporation.制造)Cellufine MAX CM(JNC Corporation.制造)、以共价键合的方式将烯丙基葡聚糖和亚甲基双丙稀酰胺进行交联的Se phacryl S-1000SF(GE Healthcare公司制造)、作为丙烯酸类载体的TOYOP EARL(TOSOH CORPORATION制造)、TOYOPEARL AF-Carboxy-650(TOSOH CORPO RATION制造)、TOYOPEARL GigaCap CM-650(TOSOH CORPORATION制造)、作为琼脂糖类交联载体的Sepharose CL4B(GE Healthcare公司制造)、作为被环氧基活性化的聚甲基丙烯酰胺的Eupergit C250L(Sigma-AldrichCo.LLC.制造)等。然而,本发明中的水不溶性载体并不仅限定于这些载体或活性化载体。并且,从本吸附材料的使用目的及方法考虑,优选本发明中使用的水不溶性载体的表面积较大,优选为具有适当的大小的多个细孔的多孔质。载体的形式无特别的限定,可以是珠状、纤维状、膜状、中空线状等任意一种,可以选择任意的形式。
[对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将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或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固定于水不溶性载体的方法无特别的限定,但例示通常在将蛋白质或多肽固定于载体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
可以举出使载体与溴化氰、环氧氯丙烷、二缩水甘油醚、对甲苯磺酰氯、三氟代乙烷磺酰氯、肼等进行反应,从而将载体活性化,或者在载体表面导入反应性官能团,与作为配体进行固定的化合物反应并固定的方法,并且,在载体与作为配体进行固定的化合物所存在的体系中添加如碳二亚胺等缩合试剂、或者如甘油醛等在分子中具有多个官能团的试剂进行缩合、交联而进行固定。
将配体固定于载体时,优选将配体溶解(分散)于水性溶剂(水性分散剂)或有机类溶剂(有机类分散剂)。作为水性溶剂(水性分散剂)无特别的限定,但可以举出例如HEPES缓冲液、乙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等。有机类溶剂(有机类分散剂)无特别的限定,但优选极性有机溶剂,尤其优选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酒精,可以举出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IPA,异丙醇)、2,2,2-三氟乙醇(TFE,三氟乙醇)、1,1,1,3,3,3-六氟-2-丙醇(HFIP,六氟异丙醇)等。
固定配体时的pH条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酸性、中性、碱性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配合所使用的溶剂(分散剂)而适当地设定。
例如在设为碱性的情况下,可以将二氮杂双环(DBU)等盐基添加于DMSO或酒精。
在将上述吸附材料作为亲和层析用填充剂的情况下,抗体结合配体密度无特别限定,优选0.1~1000mmol/填充剂1L,更优选0.1~500mmol/填充剂1L,进一步优选1~100mmol/填充剂1L。若在该范围内,则抗体结合配体的使用量与抗体纯化性能的平衡性良好,能够以更低成本高效地纯化抗体。
[配体的分子量]
并且,已知蛋白A、蛋白A的Z片段等分子量较大的分子具有抗原性,但也已知通常氨基酸残基的总分子量为5000以下、优选3500以下、更优选3000以下的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易显现抗原性。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不易显现抗原性,将该抗体结合多肽固定于载体的配体固定化载体可以适当地用作亲和层析用载体。
[抗体结合多肽的用途]
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的用途,不仅具有作为上述亲和层析的技术领域中的抗体结合配体的用途,而且在免疫测定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作为抗体标记用连接体的用途,并且,在抗体药物共轭物的技术领域中具有作为抗体药物共轭物用连接体的用途。
<抗体标记用连接体>
免疫测定法是利用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微量物质的检测/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高且高灵敏度的特征。
在免疫测定法中,在检测结合于微量物质(抗原)的抗体(一级抗体)时,有对一级抗体直接进行标记的方法,对与一级抗体结合的抗体(二级抗体)进行标记的方法等。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可以作为使标记物质结合于一级抗体的连接体而使用,也可以作为使标记物质结合于二级抗体的连接体而使用。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具有抗体结合性(IgG结合性),因此也可以使用所标记的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来代替所标记的二级抗体。
并且,标记中存在多种标记,称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而使用的体系为放射免疫测定法(RIA;radio immunoassay);称将过氧化物等酶作为标记而使用的体系为酶免疫测定法(EIA;enzyme immunoassay);称将鲁米诺等化学发光物质作为标记而使用的体系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chemilumin escentimmunoassay);称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 anate)等荧光发光物质(荧光色素)作为标记物质而使用的体系为荧光免疫测定法(FIA;fluorescent immunoassay)。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在任意的体系中均可以作为抗体标记用连接体而使用。
为了提高免疫测定法的检测灵敏度,需要对抗体的1个分子标注多个标记,但以往的抗体标记用连接体在结合有多个时有可能导致抗体的结合活性降低,反而有可能损伤作为免疫测定法的优点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然而,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即使在多个结合于抗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抗体结构的完整性,且不会降低抗体的结合活性,因此即使在结合有多个时也不会损伤作为免疫测定法的优点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可以期待提高检测灵敏度。
〈抗体药物共轭物用连接体〉
抗体药物共轭物(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别名也被称作武装抗体(Armed Antibody),是将识别细胞的抗体和作为活性主体的药物(低分子药物)用适当的连接体来进行结合的医药用品。抗体药物共轭物的作用机理大致为如下。
(1)抗体药物共轭物的抗体部分结合于目标细胞表面的目标分子。
(2)抗体药物共轭物被导入细胞内。
(3)在细胞内,抗体药物共轭物的连接体被切断。
(4)在细胞内发挥药物(低分子药物)的药效。
在抗体药物共轭物中,抗体仅在发现目标分子的细胞中发挥药效,因此能够抑制全身的副作用,且在目标细胞中集中发挥药效,因此与药物单体相比,非常有效且副作用少。例如,以攻击细胞分裂活跃的癌细胞为目的而开发出的抗癌剂也攻击同样以活跃的细胞分裂维持功能的细胞,具体而言,负责免疫的细胞、消化管道的细胞、发根细胞等,因此作为副作用,有时会出现易感染、引起腹泻、头发脱落等症状。然而,在抗体药物共轭物中,能够选择性地将抗癌剂输送至目标癌细胞,因此能够抑制因抗癌剂攻击除了目标细胞以外的细胞而引起的副作用。
抗体药物共轭物用连接体不仅被要求连接抗体药物共轭物的抗体部分与药物部分,且在血液中稳定,在细胞内切断抗体和药物并排出,而且被要求不损伤抗体的结合活性。为了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需要在抗体的1个分子中附加大量的药物,然而,在以往的抗体药物共轭物用连接体中,在多个结合时将导致抗体的结合活性降低,反而损伤作为抗体药物共轭物的优点的选择性,有可能降低对目标细胞的药物输送效率。但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即使在多个结合于抗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抗体结构的完整性,且不会降低抗体的结合活性,因此即使在多个结合时,也不会损伤作为抗体药物共轭物的优点的选择性,可以期待提高对目标细胞的药物输送效率。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多肽的合成]
表2所示的序列号1至序列号20的多肽或融合多肽通过全自动肽合成装置(PSSM-8、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而合成。
[实施例1]
(1)配体的固定
在GE Healthcare公司制造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装置Biacore3000上配置市售的CM5(羧甲基葡聚糖导入型,GE Healthcare公司制造)传感器芯片,以10μL/min的流速使SPR(表面等离子体)用HEPES缓冲液(20mM HEPES-HCl、150mM NaCl、pH7.4)稳定,添加了0.2M的EDC(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和0.04M的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混合水溶液70μL。之后,利用上述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将利用0.20μm直径的PTFE过滤器(ADVANTEC公司制造)进行处理的多肽1的试样溶液500μL供给到载体试样,之后,通过乙醇胺溶液来实施封闭处理,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清洗并进行固定化,制造出固定化载体。以下,将该固定化载体称作“固定化载体A”。
(2)抗体结合性的评价
在上述(1)中制造的固体化载体A中,经10分钟添加10~3000nM的人IgG抗体,并测定HEPES缓冲液中的25℃下的解离,根据结合反应曲线算出抗体的结合速度Kon[nM/s]及解离速度Koff[1/s],另外,算出多肽1与人IgG抗体的结合反应中的解离常数Kd[nM]。
(抗体结合性的评价基准)
解离常数(Kd)为100nM以下………………A
解离常数(Kd)超过100nM且300nM以下…B
解离常数(Kd)超过300nM且500nM以下…C
解离常数(Kd)超过500nM且1000nM以下…D
解离常数(Kd)超过1000nM…………………E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评价A及B表示配体作为亲和层析载体用配体而具有充分的抗体结合性,评价C、D及E表示不具有充分的抗体结合性。通过使用具有充分的抗体结合性的配体,回收效率提高,可以更有效地纯化抗体,能够进一步降低抗体的纯化成本。
另外,使用BIAevaluation4.1(拟合软件、GE Healthcare公司制造)来进行拟合,所算出的解离速度为Koff=1.7×10-4[1/s]。
(3)选择性的评价
在上述(1)中制造的固体化载体A中,经10分钟在25℃下添加1000nM的BSA(Bovine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 Co.LLC.制造),利用SPR测定了HEPES缓冲液中的10分钟后的结合量。
(选择性的评价基准)
未与BSA结合………………A
确认到与BSA结合…………D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评价A表示配体作为亲和层析载体用配体具有充分的选择性,评价D表示不具有充分的选择性。通过使用具有充分的选择性的配体,除了目标抗体以外的蛋白质结合于配体的可能性降低,能够获得更高度纯化的抗体。
(4)耐碱性的评价
在室温下,将已合成的多肽1在1N NaOH中浸渍1小时,之后,利用SPR评价了如上述(1)将配体进行固定化而制造的固定化载体A的抗体结合量是否发生变化。
(耐碱性的评价基准)
抗体结合量未发生变化………A
抗体结合量降低………………D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评价A表示配体作为亲和层析载体用配体而具有充分的耐碱性,评价D表示不具有充分的耐碱性。通过使用具有充分的耐碱性的配体,能够重复清洗亲和层析用载体而进行使用,因此能够降低抗体的纯化成本。
(5)经时稳定性的评价
将已合成的多肽1的溶液在恒温层(40℃)中保管1个月之后,通过SPR评价了如上述(1)将配体进行固定化而制造的固定化载体A的抗体结合量是否发生变化。
(经时稳定性的评价基准)
抗体结合量未发生变化………A
抗体结合量降低………………D
评价A是表示配体作为亲和层析载体用配体而具有充分的经时稳定性,评价D表示不具有充分的经时稳定性。通过使用具有充分的经时稳定性的配体,能够将亲和层析用载体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保管,并重复使用,因此能够降低抗体的纯化成本。
[实施例2]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2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B”。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B,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3×10-4[1/s]。
[实施例3]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3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C”。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C,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7×10-4[1/s]。
[实施例4]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4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D”。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D,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3×10-4[1/s]。
[实施例5]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5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E”。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E,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2.0×10-4[1/s]。
[实施例6]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6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F”。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F,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7]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7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G”。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G,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6×10-4[1/s]。
[实施例8]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8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H”。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H,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9]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9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I”。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I,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7×10-4[1/s]。
[实施例10]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0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J”。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J,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11]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1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K”。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K,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8×10-4[1/s]。
[实施例12]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2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L”。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L,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13]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3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M”。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M,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14]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4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N”。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N,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4×10-4[1/s]。
[实施例15]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5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O”。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O,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4×10-4[1/s]。
[实施例16]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6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P”。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P,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9×10-4[1/s]。
[实施例17]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7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Q”。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Q,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3×10-4[1/s]。
[实施例18]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18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R”。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R,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抗体结合性、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9×10-4[1/s]。
[实施例19]
(1)作为配体,使用在表2的实施例19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S”。
在表2的实施例19的配体一栏中,1次结构的C末端的“-NH2”表示C末端的酪氨酸残基的羧基被酰胺化。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S,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20]
(1)作为配体,使用在表2的实施例20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T”。
在表2的实施例20的配体一栏中,1次结构的N末端的“Ac-”表示与N末端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α位碳结合的氨基被乙酰化。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T,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4×10-4[1/s]。
[实施例21]
(1)作为配体,使用表2的实施例21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U”。
在表2的实施例21的配体一栏中,1次结构的N末端的“Ac-”表示与N末端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α位碳结合的氨基被乙酰化。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U,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6×10-4[1/s]。
[实施例22]
(1)作为配体,使用表2的实施例22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V”。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V,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5×10-4[1/s]。
[实施例23]
(1)作为配体,使用在表2的实施例23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4.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25μM的试样溶液5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W”。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W。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6×10-4[1/s]。
[实施例24]
(1)作为配体,使用在表2的实施例24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X”。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X,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3×10-4[1/s]。
[实施例25]
(1)作为配体,使用在表2的实施例25的配体一栏中示出的1次结构的融合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Y”。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Y,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1.9×10-4[1/s]。
[比较例1]
(1)作为配体,使用野生型蛋白A(Repligen Corporation制造)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5.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50nM的试样溶液1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Z”。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Z,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2.5×10-4[1/s]。
[比较例2]
(1)作为配体,使用改变型蛋白A(Sino Biological Inc.制造)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以及使用利用pH5.0的乙酸缓冲液稀释为100nM的试样溶液10μL来代替利用HEPES缓冲液稀释为100μM的试样溶液500μL,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AA”。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AA,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3.2×10-4[1/s]。
[比较例3]
(1)作为配体,使用根据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合成方法来合成的低分子化合物ApA(下述化学式)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AB”。
[化学式2]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AB,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6.5×10-4[1/s]。
[比较例4]
(1)作为配体,使用由序列号26表示的多肽来代替由序列号1表示的多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固定化载体AC”。
(2)使用所制造的固定化载体AC,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了解离常数、选择性、耐碱性及经时稳定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的相应栏中。
另外,解离速度为Koff=2.4×10-4[1/s]。
[表2]
由以上结果示出实施例1~25的抗体结合多肽均具有并不逊色于天然型蛋白A的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而且具有比天然型蛋白A及改变型蛋白A更优异的耐碱性、经时稳定性。
并且,天然型蛋白A及改变型蛋白A均具有抗原性,但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不具有抗原性,因此在用作亲和层析纯化用配体的情况下,即使混入于纯化抗体,对人体的安全性也高。
并且,若比较实施例1~25的抗体结合多肽与比较例4的多肽(QQNAFY E),则比较例4的多肽的抗体结合性及选择性不充分,未达到所要求的水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及吸附材料作为抗体药品的纯化部件是有用的。并且,本发明的抗体结合多肽作为抗体标记用连接体或抗体药物共轭物用连接体也是有用的。
SEQUENCE LISTING
<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120>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130> W-5420PCT
<150> JP2014-199131
<151> 2014-09-29
<150> JP2015-073147
<151> 2015-03-31
<160> 26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1: EQQNAFY
<400> 1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2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2: KEQQNAFY
<400> 2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3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3: EQQNAFYEILH
<400> 3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1 5 10
<210> 4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4: EQQNAFYEILHL
<400> 4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Leu
1 5 10
<210> 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5: EGQNAFY
<400> 5
Glu Gly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6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6: KKKEQQNAFYKKK
<400> 6
Lys Lys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Lys Lys Lys
1 5 10
<210> 7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7: KKKEQQNAFYEILHKKK
<400> 7
Lys Lys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Lys Lys
1 5 10 15
Lys
<210> 8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8: EQQNAFYGGGKGGGEQQNAFY
<400> 8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y Gly Gly Lys Gly Gly Gly Glu Gln
1 5 10 15
Gln Asn Ala Phe Tyr
20
<210> 9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9: EQNAFY
<400> 9
Glu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10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10: EQQSAFY
<400> 10
Glu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1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1: EQQSAFYEILH
<400> 11
Glu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1 5 10
<210> 12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2: DQQSAFY
<400> 12
Asp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3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3: DQQSAFYEILH
<400> 13
Asp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1 5 10
<210> 14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4: EAQQSAFY
<400> 14
Glu Ala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5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5: EQSAFY
<400> 15
Glu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6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6: EAQQNAFY
<400> 16
Glu Ala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17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7: DAQQSAFY
<400> 17
Asp Ala Gln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8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8: DQSAFY
<400> 18
Asp Gln Ser Ala Phe Tyr
1 5
<210> 1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19: EQQNAFY-NH2; "-NH2-" 表示 C-末端
酰胺化.
<400> 19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210> 20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0: Ac-EQQNAFYK; "Ac-"表示N-末端
乙酰化.
<400> 20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Lys
1 5
<210> 21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1: Ac-EQQNAFYEILHK; "Ac-"表示N-末端
乙酰化.
<400> 21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Lys
1 5 10
<210> 22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2: Ac-KKKEQQNAFYKKK; "Ac-"表示N-末端
乙酰化.
<400> 22
Lys Lys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Lys Lys Lys
1 5 10
<210> 23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3: Ac-KKKEQQNAFYEILHKKK; "Ac-"表示N-末端
乙酰化.
<400> 23
Lys Lys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Leu His Lys Lys
1 5 10 15
Lys
<210> 24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4: H2N-(peg)8-EQQNAFYE; "-(peg)8-"表示一个
八(乙二醇)链. "H2N-"表示氨基化.
<400> 24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1 5
<210> 25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_ID_No.25: Ac-EQQNAFY-(peg)8-K-(peg)8-EQQNAFY; "-(peg)8-"
表示一个八(乙二醇)链. "Ac-"表示
N-末端乙酰化.
<400> 25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Lys Glu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1 5 10 15
<210> 26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eqID_No.26: QQNAFYEI
<400> 26
Gln Gln Asn Ala Phe Tyr Glu Ile
1 5

Claims (13)

1.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
2.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来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
3.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共价键合有1~10个氨基酸残基。
4.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在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共价键合有1~24个乙二醇单元。
5.一种抗体结合多肽,其选自相对于用序列号1~18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多肽具有85%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多肽的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
6.一种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作为1个域单元,并使2~10个所述域单元以共价键合的方式进行融合。
7.一种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作为1个域单元、并使2~10个所述域单元以共价键合的方式融合而成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的选自N末端、C末端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被修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
所述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包含2~5个所述域单元和进而连接所述域单元之间的连接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
所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PEG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PEG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24个乙二醇单元,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
所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所述1~1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Gly、Ala及Ser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
所述连接体为选自包含肽连接体及复合连接体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肽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所述复合连接体中每一个连接体包含1~10个氨基酸残基及1~24个乙二醇单元,所述1~1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包含一个选自包含Lys、Orn及Cys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其中,
所述域单元及所述连接体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残基的总分子量为5000以下。
13.一种抗体或抗体衍生物的吸附材料,其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多肽或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固化于水不溶性载体。
CN201580052662.6A 2014-09-29 2015-09-04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5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9131 2014-09-29
JP2014199131 2014-09-29
JP2015073147 2015-03-31
JP2015-073147 2015-03-31
PCT/JP2015/075157 WO2016052073A1 (ja) 2014-09-29 2015-09-04 抗体結合性ポリペプチド、抗体結合性融合ポリペプチドおよび吸着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202A true CN106795202A (zh) 2017-05-31
CN106795202B CN106795202B (zh) 2020-10-30

Family

ID=5563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6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5202B (zh) 2014-09-29 2015-09-04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0344B2 (zh)
EP (1) EP3202774A4 (zh)
JP (1) JP6328781B2 (zh)
KR (1) KR101964619B1 (zh)
CN (1) CN106795202B (zh)
BR (1) BR112017006536A2 (zh)
CA (1) CA2962241A1 (zh)
RU (1) RU2663998C1 (zh)
SG (1) SG11201702539UA (zh)
WO (1) WO2016052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8571A1 (en) 2015-04-13 2019-12-11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rt-chain peptide-immobilized carrier, and short-chain peptide-immobilized carrier
JP2019532019A (ja) * 2016-07-22 2019-11-07 ネクタ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オキシム含有リンケージを有する第viii因子部分のコンジュゲート
PE20210313A1 (es) 2018-03-28 2021-02-12 Bristol Myers Squibb Co Proteinas de fusion interleucina-2/receptor alfa de interleucina-2 y metodos de uso
KR20210027426A (ko) 2018-07-03 2021-03-10 브리스톨-마이어스 스큅 컴퍼니 Fgf21 제제
CN112469736A (zh) * 2018-08-01 2021-03-09 国立大学法人鹿儿岛大学 肽融合蛋白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563A (zh) * 2003-07-04 2006-08-09 阿菲博迪公司 对her2具有结合亲和力的多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528285D0 (da) * 1985-11-15 1985-11-15 Novo Industri As Peptider samt praeparater indeholdende disse
US5084398A (en) 1987-11-20 1992-01-28 Creative Biomolecules Selective removal of immune complexes
JP2566325B2 (ja) * 1987-11-20 1996-12-25 クリエイティブ・バイオマリキュー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免疫複合体の選択的除去
US5932483A (en) * 1990-10-16 1999-08-0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nthetic peptide and its uses
US6420518B1 (en) * 1997-04-04 2002-07-16 Genetech, Inc.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agonist molecules
AU2003903317A0 (en) * 2003-06-27 2003-07-10 Proteome Syste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ty Ltd Method of isolating a protein
CA2531238C (en) * 2003-07-04 2015-02-24 Affibody Ab Polypeptides having binding affinity for her2
WO2009146755A1 (en) * 2008-06-05 2009-12-10 Affibody Ab Polypeptide
EP2208787A1 (en) * 2009-01-19 2010-07-21 Université de Liège A recombinant alpha-hemolysin polypeptid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having a deletion in the stem domain and heterologous sequences inserted
FR2951548B1 (fr) * 2009-10-15 2011-11-11 Biomerieux Sa Procede de caracterisation d'au moins un microorganisme par spectrometrie de masse
US20130052209A1 (en) 2010-04-23 2013-02-28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rotein drug formulations and packages
EP2690108B1 (en) * 2011-03-25 2018-07-25 Kaneka Corporation Novel immunoglobulin-binding polypeptid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563A (zh) * 2003-07-04 2006-08-09 阿菲博迪公司 对her2具有结合亲和力的多肽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YATI SENGUPTA, PRATIMA SINHA ET AL: "Molecular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ward Designing a Minimalist Protein Having Fc-binding Activity of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JUN ZHANG ET AL: "Protein G, Protein A and Protein A-derived peptides inhibit the agitation induced Aggregation of IgG",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
XIAOYING CHEN ET AL: "Fusion protein linkers: Property, design and functionality",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202B (zh) 2020-10-30
SG11201702539UA (en) 2017-04-27
EP3202774A4 (en) 2017-08-16
CA2962241A1 (en) 2016-04-07
WO2016052073A1 (ja) 2016-04-07
JP6328781B2 (ja) 2018-05-23
EP3202774A1 (en) 2017-08-09
KR101964619B1 (ko) 2019-04-02
BR112017006536A2 (pt) 2017-12-19
US10450344B2 (en) 2019-10-22
KR20170042792A (ko) 2017-04-19
US20170210777A1 (en) 2017-07-27
JPWO2016052073A1 (ja) 2017-06-01
RU2663998C1 (ru)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5202A (zh) 抗体结合多肽、抗体结合融合多肽及吸附材料
AU2002254683C1 (en) Binding molecules for Fc-region polypeptides
CN105814201A (zh) 用接头键合对具有免疫球蛋白G(IgG)的Fc部分的蛋白质具有亲和力的多个结构域之间而成的蛋白质
JP6554452B2 (ja) 環状ペプチド、アフィニティ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担体、標識化抗体、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医薬製剤
CN110420334A (zh) 一种药物缀合物和提高药物分子半衰期的方法
EP2614371B1 (en) Method for labeling of compounds
CN112789295A (zh) 包含IgG结合肽的固相担载体及IgG的分离方法
US11066446B2 (en) Cyclic peptid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upport, labeled antibody,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Järver et al. Chemic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 backbone‐cyclized minimized 2‐helix Z‐domain
CN107073093A (zh) 亲和蛋白及其用途
CN109293779A (zh) 一种多聚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588535B2 (ja) 短鎖ペプチド固定化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短鎖ペプチド固定化担体
KR101966301B1 (ko) 높은 항체결합용량과 온화한 용출 조건을 가진 항체정제용 흡착 리간드 및 그 용도
KR101664338B1 (ko) 면역글로불린 G의 Fc 부위에 선택적으로 결합하는 신규 펩타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