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6781A -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6781A
CN106786781A CN201710124844.0A CN201710124844A CN106786781A CN 106786781 A CN106786781 A CN 106786781A CN 201710124844 A CN201710124844 A CN 201710124844A CN 106786781 A CN106786781 A CN 106786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impedance
electric capacity
switching tub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48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朝阳
白鹤
赵丁选
刘爽
朱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248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6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6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6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进行逆变器并联控制,将有源功率变换部件等效为无源功率变换部件进行控制,虚拟变压器环节中包含有与真实变压器外特性和变压器并联特性相一致的物理表达式,虚拟变压器环节通过物理表达式生成逆变器的调制算法用以控制逆变器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孤岛模式时选择PQ下垂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并网模式时选择锁相环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来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使之与并联逆变器容量相匹配,完成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方法具有控制简单、减少环流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可以联网运行,也可以在电网故障时孤岛运行,不间断地为重要负荷供电。这样微电网不但不会威胁大电网,还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而单台逆变器运行时,逆变器的容量会受到限制,因此逆变器的并联技术是微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对于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从逆变器之间的控制信息交换模式和连线方式来看,分为有互连线和无互连线两种控制方式。有互连线的控制方式需要并联逆变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控制复杂。无互连线的控制不需要并联逆变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并联结构简单可靠,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对其他并联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没有影响。逆变器并联的常用的主要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集中控制、主从控制、分散控制、下垂控制和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联控制。
在无互连线并联系统中最常用的并联方式是下垂控制,它可以实现逆变器的“即插即用”的特点但是该方法存在稳态时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的偏移的问题。虚拟同步发电机是参照同步发电机的二阶经典数学模型,模拟同步发电机阻抗大、惯性大、自同步等诸多优点,使逆变电源具有同步发电机的输出特性,满足微电网的运行要求。但是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并联时需要对励磁及机械转矩进行考虑。
上述控制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对逆变器并联的稳定运行,但会使并联逆变器控制复杂和输出电压和频率出现偏差甚至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简单、运行安全、减少环流的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进行逆变器并联控制,将有源功率变换部件等效为无源功率变换部件进行控制,虚拟变压器环节中包含有与真实变压器外特性和变压器并联特性相一致的物理表达式,虚拟变压器环节通过物理表达式生成逆变器的调制算法用以控制逆变器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孤岛模式时选择PQ下垂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并网模式时选择锁相环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来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使之与并联逆变器容量相匹配,完成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调制波,通过控制逆变器调制波的幅值、相位和频率,确定并联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驱动波形,以使各个并联逆变器的调制波的相位、幅值和频率一致,减小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进一步的,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载波,通过载波与调制波及逆变器输入输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保持调制波不变,对载波的幅值、周期、和载波的上升度和下降度波形特征进行调节,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载波,通过载波与调制波及逆变器输入输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使调制波和载波均进行幅值、周期、和波形的动态变化,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采用虚拟变压器控制,将真实的变压器并联时需要对各个变压器的容量按照短路阻抗标幺值成反比关系的特性,对应控制逆变器并联时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以使并联逆变器按容量分配比例分担负载。
进一步的,所述并联逆变器拓扑由多组逆变器系统依次级联组成,每组逆变器系统由直流电压源、三相逆变器、LC滤波器、线路阻抗、负载依次连接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并联逆变器由逆变器A和逆变器B并联组成;所述逆变器A由直流电压源Vdc1、第一开关管Sa1、第二开关管Sa2、第三开关管Sa3、第四开关管Sa4、第五开关管Sa5、第六开关管Sa6、第一电感La1、第二电感Lb1、第三电感Lc1、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第一阻抗ZLa1、第二阻抗ZLb1、第三阻抗ZLc1、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a1、第三开关管Sa3、第五开关管Sa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a2、第四开关管Sa4、第六开关管Sa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a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a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第一电容Ca1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1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相连,第一负载Ra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相连,第一电容C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a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1的一端、第二电容Cb1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1的另一端与第二负载Rb的一端相连,第二负载R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三负载Rc相连;第二电容C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a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1的一端、第三电容Cc1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ZLc1的另一端与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负载R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相连;第三电容C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一端相连;
所述逆变器B由直流电压源Vdc2、第一开关管Sb1、第二开关管Sb2、第三开关管Sb3、第四开关管Sb4、第五开关管Sb5、第六开关管Sb6、第一电感La2、第二电感Lb2、第三电感Lc2、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第一阻抗ZLa2、第二阻抗ZLb2、第三阻抗ZLc2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2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b1、第三开关管Sb3、第五开关管Sb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2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b2、第四开关管Sb4、第六开关管Sb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b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b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2的一端、第一电容Ca2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逆变器A中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b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b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2的一端、第二电容Cb2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二阻抗ZLb1一端、第二负载Rb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b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b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2的一端、第三电容Cc2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ZLc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三阻抗ZLc1一端、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一端相连;
逆变器A的第一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一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二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二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三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三桥臂并联;以此类推组成依次级联的并联逆变器结构。
本发明方法的控制原理为:由于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并联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与逆变器并联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两者相一致,因此可以将变压器并联的控制原理经过控制理论应用到逆变器控制中。对于变压器并联时需要保持各个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电压比相等以及变压器的连接组号相同的条件对应于逆变器并联中可以通过下垂控制或者锁相环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使之保持一致;对于变压器并联时需要保持各个变压器的短路阻抗标幺值相等在逆变器并联中可以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来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使并联逆变器按容量分配比例均分负载,减小并联逆变器系统之间的环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借鉴变压器外特性、变压器并联特性、控制理论的相关方法将变压器并联的控制方法引入到逆变器并联控制中来,完成对并联逆变器的控制。
2、将有源逆变器元件等效为无源变压器元件进行控制,使逆变器并联控制更为简单,而且还可以减小并联逆变器系统之间的环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并联逆变器主电路拓扑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两台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并联逆变器由逆变器A和逆变器B并联组成;所述逆变器A由直流电压源Vdc1、第一开关管Sa1、第二开关管Sa2、第三开关管Sa3、第四开关管Sa4、第五开关管Sa5、第六开关管Sa6、第一电感La1、第二电感Lb1、第三电感Lc1、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第一阻抗ZLa1、第二阻抗ZLb1、第三阻抗ZLc1、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a1、第三开关管Sa3、第五开关管Sa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a2、第四开关管Sa4、第六开关管Sa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a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a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第一电容Ca1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1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相连,第一负载Ra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相连,第一电容C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a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1的一端、第二电容Cb1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1的另一端与第二负载Rb的一端相连,第二负载R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三负载Rc相连;第二电容C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a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1的一端、第三电容Cc1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ZLc1的另一端与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负载R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相连;第三电容C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一端相连;
所述逆变器B由直流电压源Vdc2、第一开关管Sb1、第二开关管Sb2、第三开关管Sb3、第四开关管Sb4、第五开关管Sb5、第六开关管Sb6、第一电感La2、第二电感Lb2、第三电感Lc2、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第一阻抗ZLa2、第二阻抗ZLb2、第三阻抗ZLc2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2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b1、第三开关管Sb3、第五开关管Sb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2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b2、第四开关管Sb4、第六开关管Sb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b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b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2的一端、第一电容Ca2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逆变器A中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b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b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2的一端、第二电容Cb2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二阻抗ZLb1一端、第二负载Rb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b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b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2的一端、第三电容Cc2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ZLc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三阻抗ZLc1一端、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一端相连;
逆变器A的第一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一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二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二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三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三桥臂并联;以此类推组成依次级联的并联逆变器结构。
图2为两台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原理图,该拓扑由电源U1、理想变压器T1和T2、变压器漏阻抗标幺值ZkⅠ和ZkⅡ以及负载组成。I1、I1Ⅰ和I1Ⅱ分别为电源电流、变压器T1和T2原边电流,I2、I2Ⅰ和I2Ⅱ分别为负载电流变压器T1和T2副边电流。
当理想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1,各个并联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电压比必须相等;
条件2,各个并联变压器的联结组号必须相同;
条件3,各个并联变压器的短路阻抗标幺值和阻抗角需要相等。只有并联变压器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才能消除。
虚拟变压器并联的控制算法如公式(1)所示:
当并联变压器的电压比和组号相同、漏阻抗标幺值不相同时并联变压器的负载分配电流与各个并联变压器的漏阻抗的标幺值成反比,可如公式(2)所示。
图3为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框图。并联逆变器可以工作在孤岛和并网两种模式。当工作在并网模式下KM接触器闭合逆变器接入电网,在控制电路中选择模式1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当工作在孤岛模式下KM接触器断开逆变器与电网断开只给负载供电,在控制电路中选择模式2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模式1: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并网模式下,逆变器的电压幅值和相位角的相信通过锁相环获得,锁相环为并联逆变器提供统一的相位和幅值,此过程是借鉴并联器并联时需要满足条件1和条件2进行控制的,对于变压器条件3的信息的获得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来实现的,加入的虚拟阻抗的比值应该与并联逆变器的容量成反比。将通过锁相环获得的幅值u*和相位信息θ与虚拟阻抗控制获得的uR经过虚拟变压器控制就可以得到逆变器的调制波Mcontrol最终通过脉宽调制技术和驱动电路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模式2: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孤岛模式下,逆变器的电压幅值和相位角的相信通过PQ控制获得,通过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采样计算出逆变器的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然后再通过PQ下垂控制得到的相位和幅值,此后的控制与模态1相一致,最终对孤岛状态下的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对于并联逆变器的控制不仅可以通过调节三相调制波的相位、幅值和频率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调节载波的幅值、周期、和载波的上升度和下降度特征进行控制。当通过调节调制波信号时,将载波信号固定,通过调节调制波来控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当通过调节载波信号时,将调制波信号固定,通过调节载波信号的幅值、周期、和载波的上升度和下降度来控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后还可以通过载波与调制波及逆变器输入输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使调制波和载波均进行幅值、周期、和波形的动态变化,从而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进行逆变器并联控制,将有源功率变换部件等效为无源功率变换部件进行控制,虚拟变压器环节中包含有与真实变压器外特性和变压器并联特性相一致的物理表达式,虚拟变压器环节通过物理表达式生成逆变器的调制算法用以控制逆变器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孤岛模式时选择PQ下垂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当并联逆变器工作在并网模式时选择锁相环控制获得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来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使之与并联逆变器容量相匹配,完成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调制波,通过控制逆变器调制波的幅值、相位和频率,确定并联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驱动波形,以使各个并联逆变器的调制波的相位、幅值和频率一致,减小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载波,通过载波与调制波及逆变器输入输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保持调制波不变,对载波的幅值、周期、和载波的上升度和下降度波形特征进行调节,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虚拟变压器环节的算法,产生并联逆变器控制所需的载波,通过载波与调制波及逆变器输入输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使调制波和载波均进行幅值、周期、和波形的动态变化,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虚拟变压器控制,将真实的变压器并联时需要对各个变压器的容量按照短路阻抗标幺值成反比关系的特性,对应控制逆变器并联时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控制并联逆变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以使并联逆变器按容量分配比例分担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逆变器拓扑由多组逆变器系统依次级联组成,每组逆变器系统由直流电压源、三相逆变器、LC滤波器、线路阻抗、负载依次连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逆变器由逆变器A和逆变器B并联组成;所述逆变器A由直流电压源Vdc1、第一开关管Sa1、第二开关管Sa2、第三开关管Sa3、第四开关管Sa4、第五开关管Sa5、第六开关管Sa6、第一电感La1、第二电感Lb1、第三电感Lc1、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第一阻抗ZLa1、第二阻抗ZLb1、第三阻抗ZLc1、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a1、第三开关管Sa3、第五开关管Sa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a2、第四开关管Sa4、第六开关管Sa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a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a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第一电容Ca1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1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相连,第一负载Ra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负载Rb、第三负载Rc相连,第一电容C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a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1的一端、第二电容Cb1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1的另一端与第二负载Rb的一端相连,第二负载R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三负载Rc相连;第二电容Cb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三电容Cc1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a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1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1的一端、第三电容Cc1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Cc1的另一端与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负载R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第二负载Rb相连;第三电容C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1、第二电容Cb1一端相连;
所述逆变器B由直流电压源Vdc2、第一开关管Sb1、第二开关管Sb2、第三开关管Sb3、第四开关管Sb4、第五开关管Sb5、第六开关管Sb6、第一电感La2、第二电感Lb2、第三电感Lc2、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第一阻抗ZLa2、第二阻抗ZLb2、第三阻抗ZLc2组成;
直流电压源Vdc2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b1、第三开关管Sb3、第五开关管Sb5的集电极相连,直流电压源Vdc2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开关管Sb2、第四开关管Sb4、第六开关管Sb6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Sb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Sb2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感La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感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抗ZLa2的一端、第一电容Ca2的一端相连,第一阻抗ZL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负载Ra的一端、逆变器A中第一阻抗ZLa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Sb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b4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二电感Lb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二桥臂,第二电感L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阻抗ZLb2的一端、第二电容Cb2的一端相连,第二阻抗ZLb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二阻抗ZLa1一端、第二负载Rb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b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三电容Cc2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b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Sb6的集电极相连后与第三电感Lc2的一端相连组成第三桥臂,第三电感L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阻抗ZLc2的一端、第三电容Cc2的一端相连,第三阻抗ZLc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A中的第三阻抗ZLc1一端、第三负载Rc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a2、第二电容Cb2一端相连;
逆变器A的第一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一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二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二桥臂并联;逆变器A的第三桥臂与逆变器B的第三桥臂并联;以此类推组成依次级联的并联逆变器结构。
CN201710124844.0A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786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4844.0A CN106786781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4844.0A CN106786781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6781A true CN106786781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6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4844.0A Pending CN106786781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67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730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华侨大学 统一虚拟阻抗控制器、统一虚拟阻抗控制方法与并联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167A (zh) * 2015-01-30 2015-04-29 闫朝阳 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前馈控制方法
CN105048852A (zh) * 2015-06-19 2015-11-11 江苏博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桥型z源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光伏并网电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167A (zh) * 2015-01-30 2015-04-29 闫朝阳 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前馈控制方法
CN105048852A (zh) * 2015-06-19 2015-11-11 江苏博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桥型z源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光伏并网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啸: "三相四桥臂微网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王逸超等: "大连线阻抗环境下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策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730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华侨大学 统一虚拟阻抗控制器、统一虚拟阻抗控制方法与并联系统
CN110838730B (zh) * 2019-11-27 2023-03-31 华侨大学 统一虚拟阻抗控制器、统一虚拟阻抗控制方法与并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342B (zh) 电能变换系统和方法
Liang et al. Hybrid control of multiple inverters in an island-mode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7453633B (zh) 一种mmc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器及生成方法
US9136773B2 (en) Method of evaluating and ensuring stability of AC/DC power systems
CN109830966B (zh) 三相四线制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849106A (zh) 直流配电网系统电压柔性控制方法
CN106300435A (zh) 孤立微网单相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7612341A (zh) 基于3n+3开关级联的多端口能馈型高压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7196491B (zh) 一种双buck并网逆变器半周期电流畸变抑制系统及其方法
Illindala et al. Contro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to mitigate load and line imbalances
CN107342699A (zh) 混合拓扑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6411203B (zh) 一种磁控式分时复用集成型智能配电变压器
CN107800298A (zh) 基于分布式高频变换的模块化固态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00299A (zh) 基于mmc高频变换的模块化直流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58528A (zh) 一种风电机组零过渡动态并网方法及装置
CN105576687B (zh) 一种交直流两用储能功率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12440A (zh) 一种适用于线电压级联型三重化变流器的载波移相svpwm调制方法
CN109921662A (zh) 高频隔离型可变拓扑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L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perating area of M 3 C and B2B MMC for soft open point application
CN111555343B (zh) 一种级联逆变器的通用分散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786781A (zh)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CN108696141A (zh) 一种基于mmc和全桥结构的中低压变压器及其控制策略
Setiawan et al. Harmonics reduction for four-leg distribution network-connected single phase transformerless pv inverter system using diag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N100405715C (zh) 背靠背结构电压型变流装置的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CN105429472A (zh) 一种星角型整流式大功率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