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0208A -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0208A
CN106780208A CN201611109135.7A CN201611109135A CN106780208A CN 106780208 A CN106780208 A CN 106780208A CN 201611109135 A CN201611109135 A CN 201611109135A CN 106780208 A CN106780208 A CN 106780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amin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disciplinary
facul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91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展玉
李志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1091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0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0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0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对于一次考试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是获取某次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二是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三是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四是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五是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六是计算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七是将LT分数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有利于学校的自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Description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础教育中教师教学评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新阶段,教育质量已日益成为政府、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判断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情况,我们研究一种LT分数的统计工具,它的原理主要是强调在同一考试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比较。我们把LT分数作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的统计工具,并研究制作了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有利于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有利于学校的自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绘制了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纲要》第33条: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对中小学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管理和督导。关键是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提高,难点在于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
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采用的是平均分来进行评价,由于不同学科考试的试题份量、难度、评分标准都是不相同,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偏差。
1、分数转换的意义:要使考试分数能互相比较,这些分数就必须具有相同的意义、相同的单位和反映分数的共同参照点。考生所得原始分数,虽然有相同的计量单位(以1分为单位)和共同的参照点(以0分为起点)。因为不同学科考试的试题份量、难度、评分标准的不同。所以即或都是以0分为起点,可是零点的实际水平有差别,即使都是以1分为单位计分,但是1分的值却不相等。它们没有互相比较的条件,因而也就无法对考试分数作出有确定意义的解释。因此要使统一考试的教师的教学成绩(即教师教学班级学生学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能进行比较,就必须进行分数转换。
2、分数转换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数转换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和T分数。Z分数和T分数都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常模参考分数,由于它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数值抽象、单位相等,可将不等值的分数转变为等值分数,转变后的考试分数能互相比较。
(1)Z分数亦称标准分数量表或Z分数量表,它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同一考试总体中所占的地位。Z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Z为标准分数,为某原始分数,为某范围的考试分数的平均分,S为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使用标准分数的缺点是,考生成绩的标准分数大多数在-3到3之间,而且有正负之分,不易被家长和学生理解。
(2)T分数是标准分数的线性变换形式,又叫T分数量表。它以平均数为参照点,T分数的平均数为50,它的原理与Z分数一样仍然是强调在同一考试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可以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T分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T表示T分数,Z为标准分数,x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为某一范围(县、市等)学科考试统计的平均分,S为某一范围(县、市等)学科考试统计的标准差。
3、Z分数和T分数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困惑
对于使用Z分数和T分数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我们也曾经作了尝试和应用,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对于不同学科在第一位次上的Z分数和T分数的值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例如下表(数据来源于某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各学科分数统计表,如表1所示):
表1:
对于全县来说,七年级语文最高分86分,数学最高分100分,英语最高分99分,政治最高分91分,历史最高分92分,地理最高分100分,生物最高分90分,它们在全县都是名列第一的,但是它们的Z分数、T分数的值却不相等,而且Z分数的最大差值达到了0.56,T分数最大的差值达到了11.8。产生了误差就难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科学的统计工具和量化评价,科学设计评价流程,优化评价机制,有序展开评价工作,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LT分数统计工具在保留原有T分数公式中关于标准分数的线性变换形式的前提下,调整了T分数公式中标准分数线性变换的比例系数,使用比例系数 代替T分数计算公式中的比例系数10,使用常数t代替T分数计算公式中的常数50,使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第一位次的转换分数都为最高分100分,而且使得LT分数的值在0至100分之间,这样LT分数统计工具解决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在第一位次的转换分数的值不相等的问题。经过进一步地优选技术方案,得出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对于一次考试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 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 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将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序号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排序序号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或者直接根据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LT分数的值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LT分数的值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对于两次考试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八步,获取相同范围或区域内组织的第二次考试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重复上述步骤二至步骤七,计算出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再将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九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把第一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1分数排序记为PX1,第二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2分数排序记为PX2,根据△PX=PX1-PX2公式,计算出根据△PX的数值,则可进行两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具体判定规则如下:
规则1: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上升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优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进步了;
规则2: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下降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差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退步了;
规则3: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比较:位次是稳定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是稳定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在两个县(区)的三所学校开展了实验,并对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反馈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比较的情况,同时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认为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用来比较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比较客观公正;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认为使用LT分数统计工具,用来比较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有助于了解教师教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提高,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管理。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说,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同一学校范围内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县、区范围内对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科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或者是更大范围内对不同县区的不同学科教学成绩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学科综合成绩进行比较,通过LT分数统计工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及评价方法,有利于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有利于学校的自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可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对于只进行一次考试来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说明: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 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 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将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序号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排序序号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或者直接根据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LT分数的值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LT分数的值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
例如:某县组织的一次考试,某学校A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平均分为75分,全县A学科的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5分。该学校B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平均分为85分,全县B学科的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采用发明所述的LT分数统计工具对其进行统计,相应的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学 科 教学成绩 标准差S LT分数
A 75 70 5 55
B 85 75 10 45
差值 10 -10
应用LT分数比较:B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的LT分数比A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的LT分数低10分,因此A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优于B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
实施例二: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对于进行两次考试来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说明: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 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 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八步,获取相同范围或区域内组织的第二次考试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重复上述步骤二至步骤七,计算出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再将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九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把第一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1分数排序记为PX1,第二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2分数排序记为PX2,根据△PX=PX1-PX2公式,计算出根据△PX的数值,则可进行两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具体判定规则如下:
规则1: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上升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优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进步了;
规则2: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下降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差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退步了;
规则3: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比较:位次是稳定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是稳定的。
例如:某学校两次考试教师教学成绩的统计与比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说明:根据△PX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例如1班的语文第一次考试LT1分数排序为第6,第二次考试LT2分数排序为第2,第一次考试与第二次考试LT分数排序的差为:△PX=PX1-PX2=6-2=4,因此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比较:1班的语文教师教学成绩上升了4个位次,即由第6上升至第2,1班的语文教师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进步了;又如2班的数学第一次考试LT1分数排序为第10,第二次考试LT2分数排序为第11,第一次考试与第二次考试LT分数排序的差为:△PX=PX1-PX2=10-11=-1,因此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比较:2班的数学教师教学成绩下降了1个位次,即由第10下降至第11,2班数学教师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退步了。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与以前所采用的Z分数或T分数相比较,其联系和区别主要是:
⑴联系:LT分数统计工具保留原有T分数关于标准分数Z的线性变换形式,LT分数统计工具是在T分数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因此LT分数统计工具、Z分数、T分数的原理都是强调在同一考试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比较,所以利用它们的原理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相对客观。
⑵区别:我们发现Z分数、T分数在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时,在第一位次上的值有明显的误差。LT分数统计工具在保留原有T分数公式中关于标准分数Z的线性变换形式的前提下,调整了T分数公式中标准分数线性变换的比例系数,使用比例系数 代替T分数计算公式中的比例系数10,使用常数t代替T分数计算公式中的常数50,使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第一位次的转换分数都为最高分100分,LT分数统计工具解决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在第一位次的转换分数的值不相等的问题。
⑶LT分数统计工具的创新之处:一是LT分数仍是关于Z分数的线性变换形式,它的原理仍然是强调在同一考试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利用此原理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是客观科学的,可以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二是通过在T分数计算公式中,调整了标准分数Z的线性变换的系数和常数,使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第一位次的转换分数都为最高分100分,而且使得LT分数的值在0至100分之间,与普通百分制分数一致使用时人们易于适应;三是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不受其它平台的限制,具有使用方便和计算快捷的特点,可大大地降低应用成本,提高其使用效率。
⑷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可以在同一学校范围内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县区范围内对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科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或者是更大范围内对不同县区的不同学科教学成绩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学科综合成绩进行比较,通过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及评价方法,有利于考核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有利于学校的自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可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一次考试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 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 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将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序号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排序序号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或者直接根据第六步所计算得出的LT分数值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LT分数的值较大的教师教学成绩优于LT分数的值较小的教师教学成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两次考试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考试的学生成绩信息,通过从某范围或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某一次考试学生成绩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
第二步,计算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即是将第一步所获取的各个学生不同学科成绩分数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统计出本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即是将第二步中所输入的各个学生学科成绩,通过筛选得到各个班级的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分数,再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统计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平均分x;
第四步,统计考试范围的各学科最值和标准差,根据第二、第三步统计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学科的最值和标准差S;
第五步,应用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根据第二、三步和第四步的统计值,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计算相应的比例系数 和常数t的值;
第六步,计算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将上述各步骤所计算的相应参数输入LT分数统计工具软件,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直接计算得出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所述的LT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比例系数,t为常数, 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平均分,S为某一考试范围的学科标准差,x为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LT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
第七步,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八步,获取相同范围或区域内组织的第二次考试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分数,获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分数,重复上述步骤二至步骤七,计算出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值,再将第二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分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第九步,进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把第一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1分数排序记为PX1,第二次考试各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LT2分数排序记为PX2,根据△PX=PX1-PX2公式,计算出根据△PX的数值,则可进行两次考试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比较,具体判定规则如下:
规则1: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上升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优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进步了;
规则2: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相比较:位次是下降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差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第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是退步了;
规则3:如果△PX=0,那么第二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的教师教学成绩比较:位次是稳定的,说明第二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与第一次考试教师的教学成绩是稳定的。
CN201611109135.7A 2016-12-06 2016-12-06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Pending CN106780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9135.7A CN106780208A (zh) 2016-12-06 2016-12-06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9135.7A CN106780208A (zh) 2016-12-06 2016-12-06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0208A true CN10678020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7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9135.7A Pending CN106780208A (zh) 2016-12-06 2016-12-06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020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9140A (zh) * 2020-03-04 2020-07-03 四川宇德中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435148A (zh) * 2020-11-24 2021-03-02 陈聪 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和教学诊断分析评估系统
CN112966473A (zh) * 2021-03-04 2021-06-15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Excel均值中值解析为主的大学试卷分析软件
CN115130933A (zh) * 2022-09-01 2022-09-30 广东银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化指标的教学评级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9140A (zh) * 2020-03-04 2020-07-03 四川宇德中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1369140B (zh) * 2020-03-04 2024-02-27 四川宇德中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435148A (zh) * 2020-11-24 2021-03-02 陈聪 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和教学诊断分析评估系统
CN112435148B (zh) * 2020-11-24 2023-11-03 陈聪 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和教学诊断分析评估系统
CN112966473A (zh) * 2021-03-04 2021-06-15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Excel均值中值解析为主的大学试卷分析软件
CN115130933A (zh) * 2022-09-01 2022-09-30 广东银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化指标的教学评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n de Grift et al. Teaching skills of student teachers: Calibration of an evaluation instrument and its value in predicting student academic engagement
Özden Problem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urkey
Salinas et al. Effect of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 on the academic outcomes of minority groups
Alston et 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viable career choice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 survey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CN106780208A (zh) 应用lt分数统计工具比较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方法
Eklöf et al. Using large-scale educational data to test motivation theories: A synthesis of findings from Swedish studies on test-taking motivation
Subali et al. The Comparison of Item Test Characteristics Viewed from Classic and Modern Test Theory.
Wade et al. High school preparation for college calculus: is the story the same for males and females?
Sistyawati et al. Development of PISA types of questions and activities content shape and space context pandemic period
Gelen et al. Opinions of Stakeholders about Evaluation of Middle-School Turkish and English Curriculum Dimensions.
Meheux Effects of concept mapping teaching strategy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physics
CN111861106A (zh) 一种高考选科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Nusantara et al. Investigating Functional Thinking Processes that Impact on Function Composition Problems in Indonesia
Zhang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Nwona et al. Assessment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content knowledge in Kogi central zone of Kogi State, Nigeria
Kapucu et al. PHYSICS TEACHERS’BELIEFS ABOUT THE ATTAINMENT OF SKILL OBJECTIVES AND THE EXTENT OF THESE BELIEFS’REFLECTION ON TEACHERS’INSTRUCTIONAL PRACTICES
Rahayu et al. The data package in learning mean using LSLC and PMRI
Rababah et al. An Analysis of Jordan’s Adherence to the NCTM Standards for First Grade Reformed Mathematics Textbooks
Yokota On 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Tutoring System Utilizing Educator’s knowledge Structure
MBAEGBU et al. Effects of sequential usage of three teaching method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biology in Onitsha Education Zone
Sarmiento et al. Assessment Task-Major Examination Alignment: Input to the Seamless Blended Digital Learning Program
AKBULUT et al. Developing an Attitude Scale for Pre-Service Student Teachers' Material Usage in Classroom Environment.
Nopiah et al. Evaluation of Pre-assessment Method on Improv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Complex Analysis Course
Sanium et al. Ninth-Grad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Experience
Klaharn Development of a Training Course Focusing on Teachers’ Analy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