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2756B -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2756B
CN106772756B CN201510811306.XA CN201510811306A CN106772756B CN 106772756 B CN106772756 B CN 106772756B CN 201510811306 A CN201510811306 A CN 201510811306A CN 106772756 B CN106772756 B CN 106772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s
backlight module
area
reg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13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2756A (zh
Inventor
张嘉尹
翁巾婷
黄柏菖
林信伯
李岳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13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2756B/zh
Priority to TW104139958A priority patent/TWI6274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9808 priority patent/WO2017084184A1/zh
Priority to US15/341,191 priority patent/US20170146716A1/en
Publication of CN106772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2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2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2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此导光板包括主体、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主体包括入光面及光学面。入光面连接光学面,且光学面包括有第一区域。第一微结构区及第二微结构区设置在光学面之第一区域上。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并排交错排列,且第一微结构区不同于第二微结构区。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与导光板在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公知的背光模块主要包括灯条以及导光板。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上。其中。导光板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旁,且导光板的入光面贴合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藉此可有效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线。
然而,由于导光板的入光面贴合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故在导光板靠近发光二极管的部分容易出现亮带或亮度不均的问题,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其可改善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部分的亮度不均的问题,并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的出光外观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主体包括入光面及光学面,其中,入光面连接光学面,且光学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微结构区设置在光学面的第一区域上。第二微结构区设置在光学面的第一区域上。其中,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并排交错排列,且第一微结构区不同于第二微结构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二微结构。而且,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沿着不同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并排交错排列。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光学面还包括空白部,空白部位于入光面与第一区域之间。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空白部与第一区域沿着第一轴向排列。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沿着不同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并排交错排列。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二微结构。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长度不同于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当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为凹陷结构时,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深度不同于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深度。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当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为凸出结构时,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高度不同于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微结构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不同于第二距离。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导光板还包括复数个第三微结构。这些第三微结构设置在主体的入光面上。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导光板具有斜面,斜面连接入光面与第一区域,且空白部位于斜面上。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空白部与第一区域位于相同平面。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前述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光源邻设于导光版的入光面。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其中,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上。导光板包括主体、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主体包括入光面与光学面。入光面连接光学面。第一微结构区与第二微结构区设置在光学面上。其中,每个第一微结构区具有远离该入光面处的第一轮廓,每个第二微结构区具有远离该入光面处的第二轮廓,且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的并排交错排列规则根据第一轮廓以及第二轮廓与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而定。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当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设置在靠近入光面的第一基准线时,以第一规则并排交错排列。当第二微结构区与第一微结构区设置在远离入光面的第二基准线时以第二规则并排交错排列。其中,第一规则的并排交错排列与第二规则的并排交错排列恰为相反。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在导光板上形成发光区,而能在该导光板上的第一基准线上产生复数个亮区与复数个暗区。前述第二微结构区设置在暗区,第一微结构区设置在亮区。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在导光板上形成发光区。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区部分重叠,而能在第二基准线而产生复数个亮区与复数个暗区。第二微结构区设置在暗区,第一微结构区设置在亮区。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且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微结构的特征更为显著,或是每一个第二微结构的排列密度相较于每一第一微结构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导光板还包括复数个第三微结构,设置在主体的入光面。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此显示设备包括前述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利用在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光学面上设有不同的第一微结构区与第二微结构区,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雾化导光板靠近入光处的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处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亮度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1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1C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2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
图2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
图2C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
图3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3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3C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4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4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6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6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及上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100主要包括光源120以及导光板140。导光板140主要包括主体142、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144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146。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设置在主体142上,且通过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可有效雾化导光板140靠近入光处的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处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100的亮度均匀度。
继续参照图1A及图1B,主体142包括入光面142a及光学面142b,且入光面142a连接光学面142b。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面142b是导光板140的出光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面142b是导光板140的反射面,位于出光面的相反表面。其中,光学面142b包括第一区域142c及第二区域142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42c靠近入光面142a,第二区域142d较第一区域142c远离入光面142a。在背光模块的技术领域中,第一区域142c通常是指无效区(NonDisplay Area),此区域中的发光面会被背光模块的外盖所遮蔽,第二区域142d则通常是指有效区(Active Area),此区域中的发光面不会被背光模块的外盖所遮蔽,可以被使用者观看。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均设置在第一区域142c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42具有第一轴向A1以及第二轴向A2,且第一轴向A1不同于第二轴向A2。第一区域142c与第二区域142d沿着第一轴向A1排列。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沿着第二轴向A2并排交错设置在第一区域142c中。而且,第一微结构区144不同于第二微结构区146。在一些特定例子中,第一轴向A1可垂直于入光面142a,第二轴向A2可平行于入光面142a,因而第一轴向A1与第二轴向A2可互相垂直。除此之外,第二区域142d可以是无微结构的镜面,或是布设有点状微结构,或是布设有条状微结构,这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第一微结构区144具有数个第一微结构144a,第二微结构区146具有数个第二微结构146a。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为条状结构,且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从入光面142a沿着第一轴向A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不同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根据光源120的光强度分布来设计。举例而言,如图1A及图1B所示,光源120包括电路板122以及复数个排列于电路板122上的发光二极管124,且每个发光二极管124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由此可知,正对发光二极管124位置的亮度相较于与发光二极管124交错的位置来得强。因此,当第一微结构144a设置在正对发光二极管124的位置,且第二微结构146a设置在与发光二极管124交错的位置时,第二微结构146a的特征相较于第一微结构144a的特征更为显著。举例而言,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设计成小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
如图1A所示,每一个第一微结构区144具有远离入光面142a处的第一轮廓151,每一个第二微结构区146具有远离入光面142a处的第二轮廓153。其中,第二微结构区146与第一微结构区144并排交错排列,且第二微结构区146与第一微结构区144的并排交错排列规则根据第一轮廓151及第二轮廓153分别与入光面142a之间的距离而定。详细地说,当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的长度不同时,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远离入光面142a的那端所形成的第一轮廓151与第二轮廓153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当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的微结构长度特征不同时,第一轮廓151与第二轮廓153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或者,第一轮廓151与第二轮廓153的形状亦可根据光源120所产生的光形而设计,藉此来决定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的并排交错排列规则。更清楚地说,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144对齐发光二极管124,第二微结构区146与发光二极管124错位,但此并排交错排列规则在图3C恰为相反。在图3C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区244与发光二极管224错位,第二微结构区246对齐发光二极管224,有关图3C的相关说明将于后陈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亦可设计成相同,而通过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高度或深度变化来区别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特征。举例而言,参照图1C所示,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在图1C所示的背光模块100’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为相同,但第二微结构146a的排列密度较第一微结构144a的排列密度密集。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特征亦可有其他不同的变化。参照图2A所示,图2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如图2A所示,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为凹陷结构,且分别具有深度D1及深度D2。在一个实施例中,深度D1不同于深度D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深度D1小于第二微结构146a的深度D2。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可设计成相同或不相同。
另参照图2B所示,图2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如图2B所示,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为凸出结构,且分别具有高度H1及高度H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1不同于高度H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的高度H1小于第二微结构146a的高度H2。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可设计成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排列密度亦可相对发光二极管124的设置位置作变化。参照图2C所示,图2C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导光板的局部剖示图。如图2C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微结构144a之间具有第一距离W1,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146a具有第二距离W2,且第一距离W1与第二距离W2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距离W2小于第一距离W1。也就是说,第二微结构146a的排列密度较第一微结构144a的排列密度密集。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144a的长度L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长度L2可设计成相同或不相同。同样地,第一微结构144a的高度H1(或深度D1)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高度H2(或深度D2)亦可根据需求而设计成相同或不相同。
更清楚地说,在图1A及图1B所示实施例中,导光板140的第一微结构区1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连接入光面142a,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与第二微结构区亦可不与入光面连接。也就是说,入光面与第一微结构区及第二微结构区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其是分别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以及上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200主要包括光源220以及导光板240。导光板240主要包括主体242、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244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246。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设置在主体242上,且通过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可有效雾化导光板240靠近入光处的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处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200的亮度均匀度。
继续参照图3A及图3B,主体242包括入光面242a及光学面242b,且入光面242a连接光学面242b。其中,光学面242b包括有空白部242c、第一区域242d及第二区域242e。此外,主体242具有第一轴向A3以及第二轴向A4,且第一轴向A3不同于第二轴向A4。在一些特定例子中,第一轴向A3可垂直入光面242a,第二轴向A4可平行入光面242a,因而第一轴向A3与第二轴向A4可互相垂直。
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白部242c、第一区域242d及第二区域242e依序沿着第一轴向A3排列。而且,空白部242c连接入光面242a,第二区域242e远离入光面242a,且第一区域242d位于空白部242c与第二区域242e之间,在背光模块的技术领域中,第一区域242d与空白部242c通常是指无效区(Non Display Area),此区域中的发光面会被背光模块的外盖所遮蔽,第二区域242e则通常是指有效区(Active Area),此区域中的发光面不会被背光模块的外盖所遮蔽,可直接被使用者看到。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均设置在第一区域242d中,且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沿着第二轴向A4并排交错设置。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区244不同于第二微结构区246。除此之外,第二区域242e可以是无微结构的镜面,或是布设有点状微结构,或是布设有条状微结构,这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再次参照图3A及图3B,光源220包括电路板222以及复数个设置在电路板222上的发光二极管2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的排列规则根据发光二极管224的出光方向而设计。例如图3A及图3B所示,每一个发光二极管224所发出的光线以发散方式射入导光板240中,而在导光板240上形成发光区224a,并可在导光板242上的第一基准线B1上产生复数个亮区232与复数个暗区234。在此所指的亮区232是指对应每一个发光二极管224的发光区224a,且暗区234则是指与发光二极管224交错的非发光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244设置在亮区232,第二微结构区246则是设置在暗区234。
继续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微结构区244具有数个第一微结构244a,第二微结构区246具有数个第二微结构246a。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微结构244a与第二微结构246a为条状结构,且第一微结构244a与第二微结构246a沿着第一轴向A3延伸。此外,由于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分别设置在亮区232与暗区234中,故第二微结构区246的第二微结构246a的特征设计比第一微结构区244中的第一微结构244a来得显著。例如,第二微结构246a的长度、深度或高度相较于第一微结构244a来得大。或者,第二微结构246a的排列密度相较于第一微结构244a的排列密度密集。更清楚地说,有关第一微结构244a与第二微结构246a的设计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图1A至图2C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设计大致上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参照图3C,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2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背光模块200相同,差异在于背光模块200’的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的设置位置不同。如图3C所示,每一个发光二极管224所发出的光线以发散方式射入导光板240中,而在导光板240上形成发光区224a,并可在导光板242上的第二基准线B2上产生复数个亮区232’与复数个暗区234’。其中,在此所指的亮区232’是指两个相邻的发光区224a重叠的区域,而暗区234’则是指每一个发光区224a非与其他发光区224a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244设置在亮区232’,第二微结构区246则是设置在暗区234’。
继续参照图3C所示,由于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分别设置在亮区232’与暗区234’中,故第二微结构区246的第二微结构246a的特征设计比第一微结构区244中的第一微结构244a来得显著。例如,第二微结构246a的长度、深度或高度相较于第一微结构244a来得大。或者,第二微结构246a的排列密度相较于第一微结构244a的排列密度密集。更清楚地说,有关第一微结构244a与第二微结构246a的设计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图1A至图2C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144a与第二微结构146a的设计大致上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更清楚地说,在图3A及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发光二极管224的发光区224a在第一基准线B1的位置并未重叠,故当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设置在靠近入光面242a的第一基准线B1时,以第一规则并排交错排列。也就是说,第一微结构区244的设置位置与发光二极管224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微结构区246的位置则是与发光二极管224的位置交错设置。
而在如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发光二极管224的发光区224a在第二基准线B2的位置相互重叠,故当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设置在远离入光面242a的第二基准线B2时,第一微结构区244与第二微结构区246以第二规则并排交错排列。也就是说,第一微结构区244的位置与发光二极管224的位置交错设置,而第二微结构区246的设置位置则是与发光二极管224的位置相互对应。由此可知,前述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的设计方式与第一基准线B1与第二基准线B2的设置位置有关,且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的排列方式恰为相反。
参照图4A,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300结构与前述背光模块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在于背光模块300的导光板340的入光面342a设有复数个第三微结构360。如图4A所示,背光模块300同样包括光源320以及导光板340。导光板340包括主体342、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344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346。第一微结构区344与第二微结构区346设置在主体342上。此外,主体342的入光面342a上设有数个第三微结构360。更清楚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结构区344与第二微结构区346的设计方式与前述第一微结构区144及2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及246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参照图4B,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600包括如图4A所示的背光模块300以及显示面板610。如图4B所示,显示面板610设置在背光模块300的导光板340的前方,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更清楚地说,本案实施例以图4A所示的背光模块300应用于显示设备6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前述其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例如背光模块100、100’或200亦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导光板的主体亦可为非具有均匀厚度的平板。另参照图5,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400的架构大致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200的架构相同,二者的差异在于背光模块400的导光板440的主体442并非具均匀厚度的平板。
如图5所示,背光模块400同样包括光源420以及导光板440。导光板440包括主体442、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444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446。第一微结构区444与第二微结构区446设置在主体442上。主体442包括入光面442a以及光学面442b。在本实施例中,主体442靠近入光面442a的厚度大于远离入光面442a的厚度。其中,光学面442b包括空白部442c、第一区域442d及第二区域442e。而且,光学面442b连接入光面442a的部分为斜面,本实施例的空白部442c设置在斜面上,第一区域442d连接空白部442c,且位于第二区域442d与空白部442c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区444与第二微结构区446设置在第一区域442d中。更清楚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结构区444与第二微结构区446的设计方式与前述第一微结构区144及2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及246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6A,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500结构与前述背光模块3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在于背光模块500的导光板540的入光面542a设有复数个第三微结构560。如图6A所示,背光模块500同样包括光源520以及导光板540。导光板540包括主体542、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544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546。第一微结构区544与第二微结构区546设置在主体542上。此外,主体542的入光面542a上设有数个第三微结构560。更清楚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结构区544与第二微结构区546的设计方式与前述第一微结构区144及244与第二微结构区146及246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参照图6B,其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700包括如图6A所示的背光模块500以及显示面板710。如图6B所示,显示面板710设置在背光模块500的导光板540的前方,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更清楚地说,本案实施例以图6A所示的背光模块500应用于显示设备7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前述其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例如背光模块400亦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利用在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光学面上设有不同的第一微结构区与第二微结构区,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雾化导光板靠近入光处的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处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亮度均匀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00 背光模块
100’ 背光模块
120 光源
122 电路板
124 发光二极管
140 导光板
142 主体
142a 入光面
142b 光学面
142c 第一区域
142d 第二区域
144 第一微结构区
144a 第一微结构
146 第二微结构区
146a 第二微结构
151 第一轮廓
153 第二轮廓
200 背光模块
200’ 背光模块
220 光源
222 电路板
224 发光二极管
224a 发光区
232 亮区
232’ 亮区
234 暗区
234’ 暗区
240 导光板
242 主体
242a 入光面
242b 光学面
242c 空白部
242d 第一区域
242e 第二区域
244 第一微结构区
246 第二微结构区
300 背光模块
320 光源
340 导光板
342 主体
342a 入光面
344 第一微结构区
346 第二微结构区
360 第三微结构
400 背光模块
420 光源
440 导光板
442 主体
442a 入光面
442b 光学面
442c 空白部
442d 第一区域
442e 第二区域
444 第一微结构区
446 第二微结构区
500 背光模块
520 光源
540 导光板
542a 入光面
542 体
544 第一微结构区
546 第二微结构区
560 第三微结构
600 显示设备
610 显示面板
700 显示设备
710 显示面板
A1 第一轴向
A2 第二轴向
A3 第一轴向
A4 第二轴向
B1 第一基准线
B2 第二基准线
D1 深度
D2 深度
H1 高度
H2 高度
L1 长度
L2 长度
W1 第一距离
W2 第二距离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导光板,包括:
主体,包括入光面及光学面,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光学面,且所述光学面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靠近入光面,第二区域较第一区域远离入光面;所述光学面还包括空白部,所述空白部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导光板还具有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区域,且所述空白部位于所述斜面上;
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区,其设置在所述光学面的所述第一区域上;以及
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区,其设置在所述光学面的所述第一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二微结构区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并排交错排列,且所述第一微结构区不同于所述第二微结构区;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的长度、深度或高度相较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长度、深度或高度更为显著,或者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排列密度相较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
其中,第一微结构区的位置与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交错设置,而第二微结构区的设置位置则是与发光二极管的位置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二微结构,且所述第二微结构区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并排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空白部与所述第一区域沿着第一轴向排列,所述第二微结构区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并排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具有复数个沿着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二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长度不同于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当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为凹陷结构时,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深度不同于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当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为凸出结构时,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高度不同于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微结构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复数个第三微结构,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入光面上。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块的所述导光板的前方。
CN201510811306.XA 2015-11-20 2015-11-2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106772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1306.XA CN106772756B (zh) 2015-11-20 2015-11-2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TW104139958A TWI627453B (zh) 2015-11-20 2015-11-30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PCT/CN2015/099808 WO2017084184A1 (zh) 2015-11-20 2015-12-3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US15/341,191 US20170146716A1 (en) 2015-11-20 2016-11-02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1306.XA CN106772756B (zh) 2015-11-20 2015-11-2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2756A CN106772756A (zh) 2017-05-31
CN106772756B true CN106772756B (zh) 2020-04-03

Family

ID=5871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1306.XA Active CN106772756B (zh) 2015-11-20 2015-11-2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6716A1 (zh)
CN (1) CN106772756B (zh)
TW (1) TWI627453B (zh)
WO (1) WO2017084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824B (zh) * 2020-12-11 2022-07-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和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417A (zh) * 2009-11-11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导光板
CN10351192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导光板
CN204477927U (zh) * 2015-04-02 2015-07-15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led侧照明聚光点的棱镜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9121B (en) * 2007-05-17 2011-09-21 Wintek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TWI410681B (zh) * 2009-10-29 2013-10-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器及其導光板
JP5280428B2 (ja) * 2010-11-22 2013-09-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板
TWI443426B (zh) * 2011-10-28 2014-07-01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發光模組
TWI457622B (zh) * 2012-03-16 2014-10-2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WO2014017490A1 (ja) * 2012-07-23 2014-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532109B2 (ja) * 2012-11-15 2014-06-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CN205246927U (zh) * 2015-11-20 2016-05-18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417A (zh) * 2009-11-11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导光板
CN10351192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导光板
CN204477927U (zh) * 2015-04-02 2015-07-15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led侧照明聚光点的棱镜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2756A (zh) 2017-05-31
WO2017084184A1 (zh) 2017-05-26
TWI627453B (zh) 2018-06-21
US20170146716A1 (en) 2017-05-25
TW201719208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466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44224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CN110260263B (zh) 车载双功能发光模块及车载双功能照明灯组
TWI457622B (zh)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CN205227035U (zh) 背光模组
US922307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115001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772756B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JP200617125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ッセンブリの導光板
US10969539B2 (en) LED light strip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206757087U (zh) 面状照明装置
CN210514680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US1018507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5246927U (zh) 显示设备
US102816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38292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809833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20551830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及车辆
US9557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579494B (zh) 發光框架
JP2006092915A (ja) Led灯具
CN1061519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TWM527103U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KR101351255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14165172A (ja) 導光板及び面状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